Ⅰ 段永基個人簡介
段永基,1946年7月出生於甘肅省靖遠縣,畢業於靖遠二中。
其父段生旺(東陽),在50年代曾擔任靖遠一中校長,當地聲名卓著。
1965-1970年,段永基在清華大學學習,1970-1978年在北京176中學任教。
1979-1981年,段永基在北京航空學院讀研究生,1982年-1985年,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987年,段永基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OA部部長。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裁、第一副總裁。
1991年至今,段永基任四通集團公司總裁。
段永基的經營戰略思想,即「二次創業」和「與巨人同行」,在業界廣為流傳,並成為其他企業效仿的榜樣。
1989年以後,段永基全面主持四通集團公司工作。1991年,在段永基領導下,四通公司提出以股份化、集團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二次創業」的發展方針。
1993年,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幹企業,在香港股票上市,取得在國際市場進行資本經營的能力。
經過不懈的努力,四通集團與日本三井、松下、三菱、美國的TRW、微軟等著名大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創辦了若干大型合資企業,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據列印機、商用和稅控收款機、工控、圖文、半導體晶元等產品的電子經營系統,建立和發展了照明電氣產業。
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為重點,段永基努力培育和強化面向21世紀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但因不掌握核心技術,加之對日本人的產業鏈控制戰略缺乏認識,公司在辦公室機器(OA)更新換代後,市場競爭力逐漸下降。
後來,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委託,出任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與此同時,他辭去四通集團總裁職務,改任董事長。
段永基,男,1946年7月出生於甘肅。段永基具有投機者和冒險家所需要的驚人天賦,尤其是處理危機的能手。形勢越是對他不利,他就越是臉不變色。他在1946年出生於甘肅。那是中國西部一塊最貧瘠的土地。當他在中關村成名之後,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北京人。每逢這時,他就會說:「我是西北人,窮鄉僻壤。1965年才進北京的。」段永基先生曾先後榮獲過十多項企業家榮譽,是中國IT產業的領軍人物,是中國企業界廣受尊重的企業領袖之一。
Ⅱ 《張氏理論》的作者到底是誰
《張氏理論》的作者是張向陽大師!下面是他的詳細介紹
1.人 物 簡 介鎮肆
張向陽,北京人,曾經留學海外,主要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北京金融圈商人,在北京和香港上海,深圳都有自己的事業,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被稱之為中國程序化教育第一人, 中國私募界大佬, 金融界三劍客之的稱號。
2. 人 物 生 平
當別人害怕時,你要變得貪婪」,這是被國際金融界奉為股神的巴菲特的經典名言。他卻不一樣。
在 歷史 上偉大的投資家中,巴菲特以他敏銳的業務評估技術引人注目,張向陽可以說正是把金融投資理念本土化的實踐者。
類似國際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塞和軟體大王比爾·蓋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也就是說他們的財富都來自一種產品或發明。但巴菲特卻是個純粹的投資商,他從零開始,僅僅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成為20世紀世界大富豪之一。金融界的人士把巴菲特的著作視為《聖經》,猶如念佈道的經文一樣背誦巴菲特的格言。
而這樣的情形,對張向陽的弟子們來說,背誦他的投資哲學可以說是走向期貨市場的必修課。即使每天學習,要學完他的敗旅迅投資課程,至少也要花上兩整年的日日夜夜。
張察此向陽先生是1992年進入金融投資市場的,從事過外匯、期指、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及國內外商品期貨和股票交易。無論是令人心驚膽顫的「3·27」國債事件,還是令人飲恨的鄭商所「綠豆事件」,他都能清晰地回想出當時的激盪不安,可以當仁不讓地堪稱「實戰經驗豐富」,在期貨圈裡有著那麼點教父的味道,因為17年來師從他學習期貨的弟子真是遍布大江南北。
3. 人物事件
1992年
1992年進入金融投資市場,最初從事標普500指數和恆生指數的投機交易,隨後從事過外匯、期指、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及國內外商品期貨和股票交易,實戰經驗豐富。在期貨圈裡有著「教父」之稱,17年來師從他學習期貨的弟子真是遍布大江南北
1995年以前主要以圖示化交易為投資方法。 1995-1997年,主要為大型機構操盤,累計操作資金超過50億,獲利近10億。
1996年
1996年10月,在北京創建了「沖岩金融投資技術研究社」,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潛心從事金融投資方法和理論的專業研究,並開始進行技術模塊和交易系統的研製和開發。
1998年
1998年開始研究A股程序化交易模型,迄今為止已有7個期貨投資決策模型和3個股票投資決策模型。
經其親授的學生在金融投資(證券、期貨)交易上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操作穩健,收益穩定。其中優秀者連續多年平均年回報穩定在150%-200%。
商 業 擅 長 領 域
擅長「以圖形識別技術研製決策模型」。擅長「以圖形識別技術研製決策模型」。 獨創相對角度理論、七個期貨投資決策模型、三個股票投資決策模型。
Ⅲ 香港和上海哪個大
問題一:上海和香港哪個城市大 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人口7,184,000(2013年中)
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里,人口2,500萬(2013年)
由上看出,香港面積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強,人口也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不到。
問題二:上海和香港到底誰是國際大都市 兩個都是,只是香港較早發展
問題三:香港 和 上海 哪個城市更發達 哪個繁華 目前香港暫時有小小的優勢,香港的發達已經到了飽和狀態,也就是說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了。上海隨著自貿區的開出,迪士尼的啟動,發展能力和空間巨大,國際金融地位的不斷提升必將讓上海在不久的將來全面超越香港。
問題四:香港和上海哪個面積大。 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
1104平方公里
上海面積:
6340.5平方公里
問題五:請問上海和香港相比,哪個地方消費水平高? 上海消費水平更高。因為香港是自由港,很多商品都免關稅。因此物價普遍比上海低。
問題六:香港和上海哪個發達? 香港要發達的多,GDP絕對值來說,香港2萬億,上海2.36萬億,看似上海多,但人均香港超4萬美元,上海才1.5萬美元。上海的發達很多是在面子上的,而且也是最近30年爆發式的,城市雖然有一定的文化積淀,但人口素質依然無法拿到國際上和人家比。而香港經過英國的百年經營,人口素質在國際上是站在一線水平的。香港在國際貿易上也遵循成熟開放的國際規則,上海則被不完備的國內規則所束縛,所以香港才是中國真正的貿易自由港和金融航運中心,上海只是人多佔了優勢,吃了人口紅利而已,底子是很薄的。所以上海的發達是堆砌式的,還需要幾十年才能真正躋身國際一流城市的行列,目前還只是後小康時代,離真正的富裕還還很遠;而香港的發達是永續綿長的,老牌老派的,是成熟的資本主義富裕社會。
問題七:上海和香港哪個更有錢,繁華,自治區和不是自治區有啥區別如香港和上海 毫無疑問是香港吧
香港光是現代建築大樓群就比上海要多,要密集非常多,香港大樓多到被指出現屏風效應,也就是大樓過於密集,平時的風都被擋住了,近年來甚至有人在探討樓宇過多出現的熱島效應。。。
還有香港畢竟有一國兩制的保駕護航,開放程度是其他國內城市很難比得上的。好像香港股票可以單日多次買賣啊,沒有什麼所得稅,而且沒有類似國內的漲停和跌停,比國內 *** 得多,而且金融投資工具又非常多,注冊公司只需要幾百塊就能搞定,限制比國內少得多,所以很多國內外公司都紛紛跑去香港設立亞洲總部啊,分公司等等。。。
而且最近香港被瑞士洛桑的金融機構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了,同時也可見一國兩制的成功和基本法的成功落實吧。
問題八:上海香港哪個更發達? 2030年前 香港仍然最發達。
發達包括人口素質、城市建設、各種軟體配套的綜合運作程度。
單看城市的大小與設施的多不能代表其發達與否。
我8歲~14歲常和家人去香港,後來成年後去過上海和北京,我感覺曾經的香港都比如今的北京和上海好很多,上海北京的人口素質和軟體配套上都是遠遠達不到香港的水平的!至少香港的醫院都是免費的。
我覺得上海和北京至少差香港20年。相比之下北京又比上海差5~10年的樣子,這也只是城市外觀的對比了。
人口素質方面真心不是50年就能趕上的!不過也別覺得香港人素質有多好,其實素質這個問題很難說的,我覺得泰國人的素質就要比香港人至少高出100年!因為我接觸過的泰國人大多都很和善、他們有較強的利他思想,應該是和他們信佛有關,而香港、上海、北京人就比較勢利眼,很傲嬌,就是以物質和財富進行攀比的典型。
總之,發達與否也不能完全決定人口素質,有信仰、有利他思想、有不畏懼死亡的心都能讓乞丐成為高素質的人!我覺得真正的發達是要綜合考量的。
問題九:你們覺得香港和上海哪個發達 目前來說是香港,不過上海的未來,超越香港只是時間問題好么?香港沒有實體,只是靠旅遊和金融,金融地位現在受到挑戰,而上海是新的金融中心,位置也好,面積更大,也更有潛力,依託長三角,想不牛都不行呀
問題十:上海和香港哪個有錢?... 當然是香港
雖然香港回歸後經濟倒退了很多,但是還是很發達,人均年收入25萬左右
97年以前香港掃地的工資都是2 3萬一個月,現在也有7 8錢一月
你上海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