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險股有哪些股票
相關保險股票有:
(1)、中國人壽: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8250億元,凈利潤502.7億元。是保險行業股。公司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16號。
(2)、*ST西水: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210.9億元,凈利潤-87.44億元。公司子公司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5月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0.1億元。
(3)、中國太保:2020年總營收4222億,同比增長9.52%;凈利潤245.8億。
公司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1936.18億元、1250.11億元,合計3186.29億元。
拓展資料:
保險:
保險的險種不同,所提供的保障也不同,如健康險就能給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買保險其實買的是保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風險,而保險可以幫助我們轉嫁風險,盡量減少風險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1、意外險
意外險能給被保人提供意外保障,如果被保人在保險期間因意外傷害導致身故/傷殘,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相應的保險金,可以減少被保人因遭受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損失。
2、健康險
健康險一般分為重疾險和醫療險,都是保障疾病的保險,可以為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3、壽險
壽險是以被保人的生存或死亡為保障對象的保險,被保人在保險期間身故/全殘,保險公司會一次性給付合同約定的保險金。
總的來說,買保險對於當代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不能避免生活中的風險,只得通過買保險來增強我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減少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保險的基本精神是互助。有一個說法,世界上的人分兩種:沒保險的和有保險的,前者相當於以1:1的比例向自己投保,出了事只能靠自己這點錢硬扛;後者則相當於加入了一個團體,大家把錢匯在一處,一個有難大家幫,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強得多。一旦團體中有人出事,保險就可以毫不猶豫地為其開出大額支票,而且不用還。
保險是一種特殊商品,「買時用不到,用時買不到」。有些人年輕的時候覺得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根本沒必要買疾病保險,等到四五十歲,哪兒哪兒都出了毛病,想買點大病保險以防萬一了,結果怎麼著?一體檢,高血壓、脂肪肝都來了,人家保險公司拒保,不賣給你!保險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先埋單,後消費。
㈡ 保險股票為什麼大漲
保險股票大漲的原因:
一、市場信心增強
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和保險行業的穩定發展,市場對保險行業的信心不斷增強,投資者對保險股票的需求逐漸增加,從而推動保險股票價格上漲。
二、保險公司業績改善
隨著保險業務規模的擴大和盈利能力增強,保險公司的業績普遍得到改善。保險公司在投資收益、保費收入、市場份額等方面表現優異,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對保險股票的信心,促使保險股票價格上漲。
三、政策利好推動
政府對保險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保險行業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包括降低保險行業稅負、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范圍等,為保險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激發了投資者對保險股票的熱情。
四、資本市場上揚帶動
資本市場整體形勢向好,股票市場活躍,資金流動性充足。在這種情況下,保險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受到整體市場走勢的帶動,股價隨之上漲。
綜上所述,保險股票大漲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信心增強、保險公司業績改善、政策利好推動以及資本市場上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隨著保險行業的持續發展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保險股票的投資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㈢ 中國近幾年保險市場的走勢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從中國目前保險市場情況分析,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四大保險公司已經佔有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份額的96%。而其中,國有獨資的人保、中國人壽則幾乎佔去保險市場份額的70%。中國人壽佔去了壽險市場份額的77%,人保佔去了產險市場的78%。而機動車險市場中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就佔82%。這就是說,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初步形成了競爭的格局,但這種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高度壟斷市場的局面,特別是以少數幾家保險公司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的特點之一。
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按照保險業發展的規律,保費收入一般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而論,年保費收入一般都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10%左右,而我國1998年保費總收入約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費計算,僅為100元人民幣,雖然較恢復保險業務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幣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當然,我們要達到西方發達國家人均保費2000多美元的水平還有距離。因為,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的經濟還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但同時又說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中國居民的保險意識與投資意識還要有一個提高過程。
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從目前中國保險公司機構的分布而論,30家中外保險公司的總部基本上都設置在北京和中國沿海城市。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雖然在大陸已普遍設立,但多數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這就造成了保險市場發育不均衡性。這種分布上的不均衡,對中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資公司與合資公司,雖然其數量已佔大陸保險公司總數的56.7%,但它們100%分布在沿海與發達城市,又沒有遍布的分支機構,所以其市場份額僅佔0.69%。
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粗放式經營與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簡單與供給不足,以及缺乏專業人才是經營水平較低的顯著特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已經開發和銷售的產品壽險產品品種並不少,但產品結構雷同和保險責任不足,是業內人士的普遍呼聲。中國保險從業人員中真正受過系統保險專業教育又有保險專業水平的保險專業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國際保險市場又懂得精算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級人才更是毛鳳鱗角。這都表明了當前中國保險經營水平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相對來說兩頭大中間小,即保險主體與保險市場發展很快,而中介組織發展緩慢。到目前為止,按照規定程序正式批準的專業保險代理公司僅9家、經紀公司3家。
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十幾年來,我國重視直接保險市場的建設,忽略了對再保險市場的培育,導致國內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分保計劃安排不當經常造成損失;同業間信任不足,再保險行為不規范,外幣保險業務過份地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與此同時,我國對保險監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保險監管機關建設和監管力度與保險業的發展一直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還基本上處於被動的監管狀態,監管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不夠。對於關繫到保險行業穩定的償付能力、資產負債質量、再保險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監管力度不夠。至於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還缺乏嚴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規。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近20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
保險市場體系化。從市場體系架構來看,原保險市場較大,再保險市場很小;市場發展很快,監督和法規發展較慢,保險中介混亂,違規代理嚴重,權力運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險主體在市場中處於不平等地位。自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經營業務專業化。就專業經營水平而言,尤其是同國際上專業化保險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專業經營水平還很低,發達國家在產險與壽險領域內都有專門的公司,如專營火災險的公司、專營健康險公司、專營機動車險的公司、專營農業險的公司等等。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市場競爭有序化。近幾年,中國保險市場處於一種嚴重的無序化競爭狀況,其結果既損害了保險人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搞亂了保險市場秩序,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最近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提出了加強保險監管的一套完整工作思路,這就是:加強保險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強化保險業自我約束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完善保險法規和完善保險機構體系與運行機制,切實加強保險監管,防範與化解經營風險。
保險產品品格化。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保險會更加深入人心,企業與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險意識的同時,對保險的選擇意識也不斷增強,投保需求呈多樣化和專門化趨勢。它們從自身利益和需要出發,慎重選擇。在這種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而保險產品價格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也將實行市場化。可以預見,名牌產品+合理價格+特色服務將是未來保險市場競爭的剎手鐧。
保險制度創新化。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的保險創新盡管有所發展,但還很落後,積極開展保險創新,既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推動我國保險業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國內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逐步放寬的基礎上,將大量的准備金所形成的巨額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投資房地產、股票、各種債券,實現投資多元,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我國在加快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接受外資保險公司資本投入的同時,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或者購買外國保險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購一些外國的保險企業。在險種開拓上,積極發展核能、衛星發射、石油開發等高科技險種,在業務經營上,通過再保險分入分出或國內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
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發展壯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萬億保險資金入市是什麼意思
我國保險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在2020年7月24日,銀保監會就發布了關於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的通知,將會對保險公司的權益投資進行差異化管理,從2004年保險資金獲准入市以來,權益資產投資比重多次上調,那麼現在網上有消息「萬億保險資產入市」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理解就是將有萬億保險資產進入到股市,通常是保險集團或者控股公司內部專業人士來負責操控保險資金在股市上交易買賣,還有可能是保險集團或者控股公司委託專業機構在股市上進行交易買賣,然後向委託機構支付費用。
我國保險公司權益類投資比重一直遵循的上限為30%,然而,在新規定中卻發生了改變,會根據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運營風險狀況等指標,來劃分八個檔位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佔到上季度末期總資產的45%。
從2004年獲準保險資金入市以來,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比重已經經過了多次上調,最開始上調的比例僅為5%,在2007年上調比例達到了10%,在2010年8月將保險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到20%,2014年2月上調到了30%,2014年2月上調到了30%,如今,上調到了45%,16年時間從以往的5%上調到了45%。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則:
1、保險公司直接入市需要對保險公司從事股票投資的資格條件實行分類監管,進行區別對待。
2、必要要建立股票資產託管機制,需要選擇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進行託管,或者選擇其他專業的金融機構進行第三方獨立託管。
3、需要建立股票池制度,另外還設有禁止投資制度。
4、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以及范圍都需要循序漸進,再逐步放寬為原則。比如從2004年獲準保險資金入市以來,每年資金權益比重都在上調,從最初的5%直到今年的45%。
5、需要進行資金分賬試管理,主要針對於傳統的保險產品,萬能型保險產品,分紅型保險產品以及投資連結的保險產品。進行獨立核算,按照保險資金賬戶的性質規定了不同投資比例,遵循保險業務和資金管理業務分開的原則。
萬億保險資金入市實際上就是保險資金投資到股票市場,保險資金權益比重在不斷增加,2004年為4%,2020年為45%,另外還需要遵守入市的五大原則。
㈤ 2020年社保基金重倉股有哪些
財報季節,社會保險基金持股動向暴露!去年第四季度末社會保險基金出現在48股前十大流通股東排行榜上,新增10股,增加16股.接下來,金投小編將介紹2020年社會保險基金的重倉股票
數據寶統計,社會保險基金最新出現在48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共持股10股.93億股,期末持股市場價格合計170.33億元.根據持股變動,不變9隻,減收13隻,新增10隻,增加16隻.
在社會保險基金的重倉股中,從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的社會保險基金家數來看,共有5股集中出現在3股社會保險基金中,持股量居前的是華菱鋼鐵、中火炬高新技術、冀東水泥,持股量分別為6888.65萬股,4052.50萬股,2458.83萬股.
從持股比例來看,社會保險基金持股比例最多的是克來機電,持股比例為流通股比例為10.47%,其次是中科創達,社會保險基金持股比例為6.48%,持股比例居前的是中信特鋼、中火炬高新技術、山大華特等.在持股數量方面,社會保險基金持股數量在1000萬股以上的共計28股,社會保險基金持股數量最多的是紫金礦業,共計2股.74億股,華菱鋼鐵、平安銀行等之後,持股量分別為6888股.65萬股,6502股.96萬股.
業績方面,社會保險基金持股中,去年年報純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31家,純利潤增長率最高的是紅寶麗,公司2019年實現純利潤8927.7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7.02%,純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的是雲海金屬、齊峰新材料等,純利潤分別增長176%.29%,127%.43%.
根據板塊分布統計,社會保險基金持股中,主板25隻,中小板14隻,創業板9隻.從所屬行業來看,社會保險基金的持股主要集中在醫葯生物、化學工業、建築材料行業,各有6股、6股、6股上榜.
市場表現方面,社會保險基金重倉股今年以來平均下跌0.42%,漲幅勝過上海.從具體股票來看,深南電路累計上漲幅度為47.71%,表現最好,鹽津店、中公教育等分別上升37%.34%、34%.34%排的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中國巨石,累計下跌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