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險行業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市場體系架構來看,原保險市場較大,再保險市場很小;市場發展很快,監督和法規發展較慢,保險中介混亂,違規代理嚴重,權力運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險主體在市場中處於不平等地位。自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2.經營業務專業化。就專業經營水平而言,尤其是同國際上專業化保險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專業經營水平還很低,發達國家在產險與壽險領域內都有專門的公司,如專營火災險的公司、專營健康險公司、專營機動車險的公司、專營農業險的公司等等。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3.市場競爭有序化。近幾年,中國保險市場處於一種嚴重的無序化競爭狀況,其結果既損害了保險人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搞亂了保險市場秩序,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最近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提出了加強保險監管的一套完整工作思路,這就是:加強保險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強化保險業自我約束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完善保險法規和完善保險機構體系與運行機制,切實加強保險監管,防範與化解經營風險。
4.保險產品品格化。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保險會更加深入人心,企業與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險意識的同時,對保險的選擇意識也不斷增強,投保需求呈多樣化和專門化趨勢。它們從自身利益和需要出發,慎重選擇。在這種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而保險產品價格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也將實行市場化。可以預見,名牌產品+合理價格+特色服務將是未來保險市場競爭的剎手鐧。
5.保險制度創新化。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的保險創新盡管有所發展,但還很落後,積極開展保險創新,既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推動我國保險業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國內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逐步放寬的基礎上,將大量的准備金所形成的巨額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投資房地產、股票、各種債券,實現投資多元,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我國在加快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接受外資保險公司資本投入的同時,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或者購買外國保險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購一些外國的保險企業。在險種開拓上,積極發展核能、衛星發射、石油開發等高科技險種,在業務經營上,通過再保險分入分出或國內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
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發展壯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是什麼
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是:在「互聯網+」大潮下,走互聯網渠道似乎成了液磨各保險公司的共同選擇。互聯網保險能克服傳統商業健康險面臨的信息化水平鬧橋斗較低的制約因素,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為健康保險的創新發展帶來機遇。
保險業正在通過「互聯網+」廣泛布局大健康消喚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在政策紅利的引導下,社會資本快速進入健康醫療領域,「健康保險+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未來可期。
保險行業長期看雖然是穩賺不賠的行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口出生率逐漸減少,保險行業的高峰期可能會不復存在,保險行業很直接和人口掛鉤,所以除非人口再次高速增長,否則保險行業瓶頸已到,曾經的高點很可能就是歷史最高點了。
㈢ 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是什麼
發展現狀:保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成為現代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趨勢:在發達國家,保險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為搜大人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險服務。
保險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保險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
2、保險業是現代金融業的重要支柱,保險業與銀行業、證券業一起,共同構成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
3、保險是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從發展趨勢看,保險業在全球風險管理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4、保險業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情況:
保險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發展速度驚人。作為朝陽行業,我國保險業處於快速成長期,業務擴張非常快,加上國外保險公司的湧入,行業的繁榮,市場主體的增加,人口紅利期的到來,投資理財觀念的更新,保險業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保敬侍險顧名思義就是對人們在日常生活起到保障作用,而保險在世界上發展歷史已有很長時間,通過保險不斷經過發展,也讓保險行業發展繁榮,而保險主要是投保人與保險人兩者之間關系。
投保人一旦發生什麼問題,保險人就會對其進行賠償,從而減輕投保人生活壓力,讓越來越多人能夠得到保障世稿豎。
㈣ 中國經濟形勢 保險發展趨勢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原創]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
中國人壽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向貴朗
(根據演講記錄,未經本人審閱)
一、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
2003年,全世界GDP達到3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約10萬億美元,佔了1/3,歐洲佔了20%,日本佔了10%,其餘上百個發展中國家只佔了10%左右。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刺激了它的經濟增長,去年經濟增長達到了4%。歐洲、日本也才各自達到1.2%。
國內2003年的經濟情況:
(1)非典的影響。全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9.1%,二季度由於非典的影響,只達到了6.1%。經過中央積極的進一步的完善措施,全國上下一心,下半年經濟回升,全國的GDP達到了116994億元,經濟增長9.1%,是97年以來GDP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深圳人均超過了6000美元,上海人均達到了5000美元,國內人均達到1090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
(2)進出口總額達到了85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7.1%,是8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長9.3%;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元,比上年增長4.3%。
(4)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0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稅收收入達到20045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
(5)2003年外資直接投資突破5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由於經濟的增長,使得恩格爾系數(消費比重)下降為城市37.1%,農村45.6%。2003年末,全國人口129270億,其中城鎮52376億,城市化比率達40.53%。
二、金融形勢
(一)銀行業
去年實現利潤1906億元(四家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比例下降了20.4%,不良貸款率下降了17.8%。其中工行實現利潤621億,增長了40%,農行197億,增長了56%,中行570億,建行512億,增長了33.9%。與四家國有銀行相對應的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資產5093.7億元。
(二)證券業
去年底全國上市公司(A、B股)達到1287家,比上年增加了63家,股票市值達到42456.71億元,開戶數達到7025.41萬戶,增長了141.33萬戶,全國有45.5%證券公司盈利。
(三)保險業
全球的保險業2002年保費收入26000多億美元,其中非壽險佔了30%,壽險佔了70%,增長比例為4%。
中國去年保費收入3886.4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7.1%,其中財產險869.4億元,比上
年增長了11.71%,占總保費的22.41%;壽險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2.36%,占總保費的77.59%;長期險2669.49億元,增長了287.3億元;健康、意外險341.5億元,增長了69.7億元。2002年全國保險賠款84億元,增長了19%,其中淮河流域發生洪水,賠付5億元,上海地鐵四號線滲透水,賠付1.35億元,全國非典賠付500萬。
全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的情況如下表:
單位:億元
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
中國人壽1620.4625.87%53.82%
平安588.99.5%19.56%
太平洋376.7451.28%12.51%
新華171.85115.27%5.71%
泰康133105%4.42%
美國友邦33.81.12%
太平人壽32.6791.2%1.09%
其它53.5777.42%1.78%
保險業的主體,國內去年年末共有61家,其中24家財險公司,32家壽險公司,5家再
保險公司,37家外資合資公司設了67個營業機構。有19個國家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公司機構在中國設了192個代表處。
保險中介機構,2003年末,中國保監會已批准1037家,其中已批准開業的有705家,籌建的332家。兼業代理機構,全國11.7萬家,其中壽險代理68696家。去年代理公司實現保費48.7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2%,佔全業的2.1%。全國代理人128萬,增長了10萬,加上兼業代理人共150萬。全國通過中介代理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892.73億元,增長10%,佔全國保費總額的74.55%。
2003年全國保險業的改革深化:
(1)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由中紀委調任過來,保監委升格為正部級,設了18個機構,400人編制。吳主席在報告中強調:把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快速發展。
(2)各省的機構在2004年2月6日全部成立為保監局。
(3)去年保險業的開放,全國開放了15個城市,而且允許外資公司開辦除法定之外的非壽險業務。
(4)監會去年取消了86個審批項目。提高了效率,風氣相對有所好轉。
(5)對於健康險、養老險的專業保險公司,今年看得出相對有些眉目,要准備開業,比如中保、華泰、太平洋(養老)、新華(健康)等。
(6)保監會允許各家機構放寬經營范圍。
(7)外國經紀人公司、再保險公司都允許陸續進入中國。
(8)去年各家保險公司對新型產品開發很重視,全國新產品保費收入1750.2億元。
(9)原來三家國有保險公司相繼改組成功。2003年7月18日中國人保掛牌;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成立,8月28日掛牌,12月27日在香港、紐約上市,償付能力是標准值的5.6倍;2003年8月,中國再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又以投資人和主發起人的身份控股設立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三、目前中國保險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1、規模小,密度低。全國保費收入,80年2.8億(全是財險),81年5.3億,其中財險4.77億,82年人身險159萬,全國10.3億。改革開放以來,平均每年增長速度30%,盡管我們發展很快,但整體規模還是很小。美國一家公司一年就達到870多億美元。2002年,全球的保險深度8.6%,我國僅3.3%,世界排名48位;保險密度全球人均423美元,我國僅29美元,排名67位,2003年,我國人均39.54美元。
2、員素質不高,人才奇缺。高層的、內行的、全才的人員缺。現在每年的培訓費用達到550億元。
3、中資公司的經營理念有待深化。中國人壽的賠付能力雖達到6.6倍,但在保險行業我們一定要誠信。民潤保險代理公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司風:起點高、管理嚴、司風好、講誠信,不能搞浮躁情緒,坑蒙拐騙。
4、誠信建設相對滯後。前幾年,由於缺乏誠信,中國的經濟損失達5585億元。汕頭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城市,領導不得不在全市強抓誠信建設,盡量盡快的挽回損失。我們要以情待人、以信接物、以利接義、以人為本。吳定富主席提出了四個一:打好一個基礎(信息共享),創建一個好的機制(罰戒機制),四位一體(企業自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
5、當前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低下,技術水平不高。
6、目前產品比較單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全國儲蓄11.6萬億元,其中45%與家庭的養老、健康、子女教育有關。這幾方面恰又與保險是息息相關的,目前市場上人們自己願意買的、符合需求的保險產品很少。所以保險公司有待進一步開發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7、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要依法合規經營。
四、保險事業的展望
1、目前是保險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把保險業做大做強。
(1)自然災害的損失。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農業直接損失達14億。在美國,因自然災害引起的賠付與損失的比例是1:5,中國是1:100。
(2)人為的重大事故發生頻繁。空難、煤礦事故、煙花爆竹、天然氣等事件時有發生。
(3)疾病、疫病的發生。
2、人口老齡化。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佔16%,65歲以上的佔7%,養老需求是現在的10倍。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日本人均4—5份保單,而我國人均還不到1份。保險密度和深度有大的發展空間。
4、企業年金的需求。目前市場存在的潛力需求1萬億,未來5年4.57萬億,未來10年8萬億。
5、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民眾的通訊、旅遊、保健、運動等方面的意識增強,相應的也增強了保險意識。
向貴朗簡介:
現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擁有豐富、長期的保險業經營管理經驗,並長期從事保險理論和實務研究,公開發表百餘篇專業論文,其中十餘篇對中國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保險業的世界保險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中國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與發展,成為保險業國際化的基本前提
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經濟特徵,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其中,包括保險業在內的現代金融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並日益廣泛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的各方面。我國政府深刻地認識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與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動趨勢,近30年來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國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已經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體系之中,這是中國保險業國際化趨勢不斷增強的基本條件。
中國經濟長達2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保險業國際化發展的強大驅動力。1979年~2006年,我國GDP年均增長率達9.6%,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的3倍。自2002年以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18.2%的速度持續增長,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07年,我國保費收人世界排名第9位。中國經濟、保險業長時期強勁增長,強烈地吸引著外資保險公司。然而,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初級階段,2005年世界平均保險深度為7.52%,平均保險密度為518.5美元①,而2006年我國這兩項指標分別為2.8%和431.3元圓。我國保險業發展與世界平均水平的顯著差距,預示著我國保險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與發展空間。
(二)中國全面履行人世承諾,保險業進入全面開放新階段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保險業做出入世承諾,分階段落實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市場准入地域、業務范圍等方面市場准人政策,使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呈現出可預見性、漸進性、透明性的特徵。經過三年過渡期,至2004年底,我國保險業已形成高水平、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保險業全面開放政策仍在不斷完善,這必將促使中國保險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三)中國保險業結構調整的長期性,構成保險業發的重要基礎
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保險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源。近20年來,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持續推進,工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強勁,產業梯度轉在東部、中部、西部間進行趨勢明顯,第三產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在一些大城市已相當於發達國家水平。我國經濟結.戰略性調整,成為保險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因素,同時也為保險業帶來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保險業結構調整主要朝著四個方向推進:一是保險主體結構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二保險業地區布局合理化;三是再保險與直接保險協調發展;四是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多元化與結構合理化;五是保險薄.領域的重點發展。
(四)中國金融體制不斷完善,功能增強,為保險業國際化創造了必要條件
金融市場主體結構不斷完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參與形式更為多樣化。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覆蓋面影響力不斷增強。股票市場方面,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對資源有效配置、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社會融資結構、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益意義顯著,從而對發展壯大保險業,發揮其社會影響和功能作用產生了積極作用。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保險機構調節資金頭寸、管理流動性和進行資產投資的主要場所,為保險業國際化創造了重要基礎條件。
加快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保險機構境外投資經營的制度環境不斷優化。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進一步放鬆,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境內外貿易、投資、技術、人員等的國際化流動與發展。2007年7月,中國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同年8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先後發布《關於境內機構自行保留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通知》和《關於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的批復》。新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增強境內機構持有和使用外匯的自主性和便利性,促進境內機構和個人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優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提高資金收益,從而有利於境內機構加強資金管理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五)保險公司搶抓機遇,快速成長
境內外資保險公司充分利用中國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實現在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外資保險公司高度重視戰略性長期成長,高度重視公司治理、風險管控,注重穩健經營,在中國保險市場上的影響力和對經濟社會的功能作用不斷增強,同時也將中國的保險市場與國際保險市場越來越緊密地聯系起來。中資保險公司作為中國金融業的生力軍,在日益激烈的保險市場競爭中,在與外資保險公司的交流與合作中,不斷學習國外保險同行先進的經營管理和市場運作經驗,在國家財稅政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的大力支持下,憑借其已有的絕對市場壟斷地位、強大的營銷網路、本土化優勢、民族文化優勢,加快企業改制與業務發展,一方面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保險保障、資金融通與社會管理三大功能作用越來越強;另一方面,通過與外資保險的合作和國際市場業務的拓展,正在成長為國際化公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