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資管系券商有哪些
1.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其前身是成立於1998年3月的東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資產質量優良,業務品種齊全,涵蓋了證券承銷、自營買賣、交易代理、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企業並購、基金和資產管理等眾多領域。
2. 中信證券是一家從事證券代理買賣、證券的代保管等業務的綜合類證券公司,成立於1995年10月25日,總部位於北京。2003年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2011年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主要經營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投資基金代銷等業務。
3. 華泰證券即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HUATAI SECURITIES CO.,LTD.),成立於1991年,總部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90號華泰證券大廈,是一家中國證監會首批批準的綜合類券商,也是全國最早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2007年7月,華泰證券在首次券商分類評級中被中國證監會評定為A類A級。2015年9月11日,證監會對華泰證券的違規給予了相應的處罰。2015年9月25日起,華泰證券叫停了第三方客戶端軟體的委託交易功能。
拓展資料
一、券商資管
券商資管業務指的就是券商開展幫人管錢的業務,這個業務在券商中屬於單獨的一個部門來運作。具體的業務就太多了,創建一個資管產品投資股票、投資債券、組合投資、投資衍生品等等。只要是券商用客戶的錢來做投資都屬於券商資管的范疇。券商做這個事情其實就和銀行一樣,他們有高端客戶的資源,自己做總比只能幫別人介紹、和別人組建子公司的方式強。
二、券商資管機構以「批發-零售」模式辟融資新路徑
1. 據財知道記者調查了解,券商資管機構的信用交易部門正在以一種新的交易模式「批發-零售」方式開拓融資新路徑。一部分券商資管機構通過轉讓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的債權給基金子公司和銀行等資金提供方進行融資。
2. 有關券商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財知道記者介紹了這種「批發-零售」的融資模式的運作方式。首先是個人投資者和券商資管機構的信用交易部門前台進行交易,交易的內容包括個人投資者的債權、股票等,券商資管機構把這些整合成自己的債權資產,獲得不限制用途的融資金額。獲得這些資產之後,券商資管機構的後台再向基金子公司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出售獲得融資利益。
3. 券商資管機構出售債券資產的價格在5.5%附近,而市場上一般的價格都在8%以上,所有,券商資管機構無需動用自身的資產就可以坐收2%以上的「漁翁之利」。隨著「批發-零售」業務模式的開展,券商資管機構這條資金供應鏈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 請給我股票090004(004質押)的個股信息、及近期情況。
證券代碼:090004 證券簡稱:大成精選 項目:基金概況
公告日期 2006-01-14
發行數量(億份) 13.3645
發行對象 個人及其他機構投資者
貨幣代碼 人民幣元
發起人持有數量(萬份) 0.0000
基金管理人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託管人 中國農業銀行
基金類型 契約型開放式
開放期申購起始日 2004-12-20
發行方式 公開發行
基金發起人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管理費率(%) 1.5000
託管費率(%) 0.2500
費率提取標准 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
投資風格 混合型
託管起始日期 2004-12-14
是否證券投資基金 是
是否指數基金 否
基金銷售代理人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廣東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大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股份有限公司,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注冊與過戶登記人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封閉期(月) 3
基金成立條件--凈認購數量(億份) 2.0000
基金成立條件--認購戶數 200.0000
封閉期目標募集數量(億份) 0.0000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目標募集數量(億份) 0.0000
個人投資者認購方式 金額認購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認購起始日 2004-11-10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認購終止日 2004-12-09
基金投資類型 股票型
基金投資目標 投資於具有競爭力比較優勢和長期增值潛力的行業和企業,為投資者尋求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
投資范圍 投資於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國內依法發行上市的股票、債券,以及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其中股票投資比例范圍為基金資產的40%-95%,為了滿足投資者贖回要求,基金持有現金及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國債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5%,債券投資比例范圍為基金資產的0%-55%。
巨額贖回條款 出現巨額贖回時,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據本基金當時的資產組合狀況決定接受全額贖回或部分延期贖回。(1)接受全額贖回:當基金管理人認為有能力兌付投資者的全部贖回申請時,按正常贖回程序執行。(2)部分延期贖回:當基金管理人認為兌付投資者的贖回申請有困難,或認為兌付投資者的贖回申請進行的資產變現可能使基金份額凈值發生較大波動時,基金管理人在當日接受贖回比例不低於上一日基金總份額10%的前提下,對其餘贖回申請延期辦理。
投資原則 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行業和企業的增長動力轉化為基金資產的持續穩定增值。
管理風險 1、在基金管理運作過程中,基金管理人的知識、經驗、判斷、決策、技能等,會影響其對信息的佔有以及對經濟形勢、證券價格走勢的判斷,從而影響基金收益水平; 2、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託管人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影響基金收益水平。
市場風險 本基金主要投資於證券市場,而證券市場價格受政治、經濟、投資心理和交易制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波動,從而對本基金資產產生潛在風險,導致基金收益水平發生波動。市場風險的主要存在以下幾種: 1、政策風險 2、經濟周期風險 3、利率風險 4、上市公司經營風險 5、購買力風險 6、國際競爭風險
其他風險 1、因技術因素而產生的風險,如電腦系統不可靠產生的風險; 2、因基金業務快速發展而在制度建設、人員配備、內控制度建立等方面不完善而產生的風險; 3、因人為因素而產生的風險,如內幕交易、欺詐等行為產生的風險; 4、對主要業務人員如基金經理的依賴而可能產生的風險; 5、因業務競爭壓力可能產生的風險; 6、其他風險。
業績比較標准 新華富時中國A600指數*75%+新華富時中國國債指數*25%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認購下限(元) 1000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認購上限(元) 0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目標募集數量(億份) 0.0000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方式 金額認購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起始日 2004-11-10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終止日 2004-12-09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下限(元) 1000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上限(萬元) 0
封閉期認購費率1(%) 1.0000
封閉期認購費率2(%) 0.8000
贖回起始日 2005-03-08
開放期申購金額下限(元) 1000
份額持有上限(億份) 0.0000
單筆贖回份額下限 100.0000
贖回費率(%) 0.5000
申購費率上限(%) 1.5000
贖回費率上限(%) 0.5000
基金面值 1.0000
巨額贖回認定比例(%) 10.0000
申購費率1(%) 1.5000
申購費率2(%) 1.2000
申購費率3(%) 0.6000
申購費率4(%) 0.0000
封閉期認購費率檔次界限--1/2(萬元) 100.0000
封閉期認購費率檔次界限--2/3(萬元) 500.0000
封閉期認購費率檔次界限--3/4(萬元) 0.0000
封閉期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份額(萬元) 0.0000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認購戶數 0.0000
封閉期個人投資者認購份額(萬份) 0.0000
封閉期向個人投資者發行比例(%) 0.0000
封閉期向機構投資者發行份額(萬份) 0.0000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戶數 0.0000
封閉期機構投資者認購份額(萬份) 0.0000
封閉期向機構投資者發行比例(%) 0.0000
是否傘型基金 否
可以賣買
3. 中國有哪些公司是做不良資產和債權收購的
一、主要是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東方、長城、信達和華融,當年四大銀行上市剝離的不良資產主要是出售給這四家。
1、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 對應接收中國銀行的不良資產
2、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 對應接收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部分的不良資產
3、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對應接收中國工商銀行部分的不良資產
4、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 對應接收中國農業銀行的不良資產
5、現在各公司同樣也接收、處置其他金融機構和非對口銀行的不良資產
二、不良資產收購市場的賣方:又稱為不良資產的供給方或提供方,包括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包括實業企業等)。
其中,來自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主要為來自銀行的不良貸款和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各類不良資產,而來自實業企業的不良資產主要為應收賬款。在政策性業務階段和商業化轉型階段,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所收購的不良資產主要來源於銀行類金融機構。
(3)中國長城有沒有質押股票擴展閱讀:
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與政府債務
中國銀行系統特別是國有銀行系統的"壞債"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很高,這似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准確的數字,只能根據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估計。
為了最大程度地估計風險,避免低估問題的嚴重性,採用見到的各種估計當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即估計不良資產占銀行貸款總額的25%。
國有企業負債嚴重,當然首先是因為體制方面的問題。在國有企業、國有銀行、政府幹預這種三位一體的國有經濟體制下,國有經濟這個整體對社會欠下的"壞帳" 總會以各種形式發生(財政補貼、三角債、工資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債券、通貨膨脹,等等,我們這里暫不詳細分析)。
但以銀行壞債這種特殊形式發生,其中一個具體的原因,就是從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逐漸地將國家財政對國有企業的財務責任,轉移到了銀行。
4. 「廣東陶瓷巨頭」文化長城5億債務逾期,從跨界並購走向破產重整
號稱「創意陶瓷第一股」的文化長城,跨界並購的目的並不單純,其轉型之路甚至被解讀為大股東的套現之路。
01
5億債務逾期
9月4日,文化長城(300089.SZ)公告稱,截至目前其所面臨的逾期債務本金合計4.95億元,占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147.82%。
同時,文化長城還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
監管函顯示,2018年以來,文化長城未及時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情況;未及時披露重大股權交易進展情況;未及時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被司法凍結事項。
據悉,文化長城實控人蔡廷祥所持股份分別於2019年7月17日、2020年2月13日、2020年4月14日被相關法院凍結,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29.82%,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其中6575萬股股份被輪候凍結。
債務逾期、股份被凍結,種種跡象透露出文化長城債務危機的沉重。
《小債看市》注意到,這家以藝術陶瓷起家,後又以「陶瓷+教育」雙主業發展的上市公司,2019年便陷入危機。
當年7月,中證鵬元將其主體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
02
破產重整
據官網介紹,文化長城成立於1996年,創業之初主要從事各式中高檔創意工藝、日用陶瓷的研發、製造和銷售,2010年6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創意藝術陶瓷企業。
近年來,文化長城大力拓展教育領域,形成「陶瓷+教育」雙主業發展模式。
從股權結構上看,文化長城的股權較分散,自然人蔡廷祥直接持股29.82%為公司控股股東,也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6年以來,由於跨界教育領域,文化長城盈利能力大漲,尤其是2018年扣非凈利潤高達2.03億元。
不過,巔峰後斷崖式下跌,2019年由於大額資產減值損失,文化長城業績由盈轉虧,虧損1.72億元;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4936.1萬元,經營性現金流連續凈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長城2018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若公司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繼續被出具「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深交所將暫停其股票上市。
報告期末,文化長城總資產為20.27億元,總負債17.4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85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5.93%。
2018年以來,文化長城財務杠桿水平飆升,流動資產已無法覆蓋流動負債,其他應付款增長較快,其債務風險高懸於頭頂。
截至今年6月末,文化長城的負債全部為流動負債,主要為其他應付款項和短期借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有8.15億元。
然而,文化長城賬上資金僅有558.71萬元,自2018年以來其自有資金已不能覆蓋短期負債,短期償債風險巨大。
由於大量債務到期,取得借款金額減少,自2019第二季度開始文化長城的籌資性現金流就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狀態,可見其外部融資環境已惡化。
在融資渠道方面,文化長城渠道較為狹窄, 歷史 上除了發債和借款,其還有4次應收賬款融資,3次定增,以及股權質押融資。
截至2018年末,文化長城實控人蔡廷祥已質押1.41億股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8.44%;其夫人吳淡珠1485萬股股份也全部被質押,並且二人質押股票已全部到平倉線,存在被動減持風險。
業績虧損、資金枯竭、外部融資遇阻,股權全部質押,文化長城資金騰挪的空間可以說十分逼仄。
因此,2019年文化長城債務逾期、訴訟不斷等負面消息接踵而來。
據公開信息,目前文化長城被數十起訴訟纏身,案由主要為股權轉讓糾紛;今年以來,其已有5條執行人記錄,執行標的合計高達8000餘萬元;2019年其已兩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實控人蔡廷祥兩次被限制高消費。
在債務危機無法化解之下,今年文化長城已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今年3月,債權人天津鈺美瑞 科技 中心(有限合夥),向廣東省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文化長城進行破產重整,案號為(2020)粵51破申3號,但目前此案還沒有進一步進展。
那麼,號稱「創意陶瓷第一股」的文化長城,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債務泥潭走向危機深淵的呢,這要從跨界並購說起。
03
跨界並購
廣東潮州,一座有著「中國瓷都」之稱的 歷史 文化名城。
1990年,二十五歲的英文老師蔡廷祥,按捺不住時代的潮流,率先下海經商,開門市、做貿易,成為潮州勇吃螃蟹的第一人。
兩年後,蔡廷祥在家鄉蔡隴,創辦了潮州市長城陶瓷製作廠。由於他眼光超前和先發制人,在國內同類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蔡廷祥已經成功獲取了多個國外訂單打開國際市場。
從1998年開始,蔡廷祥開啟了大手筆的運作。
據悉,蔡廷祥每年耗資300多萬元,參加每年兩屆的廣交會和一些國外展銷會。同時,他突破「單干」的陶瓷業作坊形式,藉助瓷鄉的優勢,以鬆散連結形式聯合了20多家陶瓷生產廠家,建立起以長城為核心的陶瓷生產基地。
2010年6月,文化長城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創意藝術陶瓷企業,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上市後文化長城業績持續低迷,為了扭轉困局蔡廷祥想到了跨界並購。
2016年7月,文化長城以現金支付及發行股份的方式,5.76億元並購了聯訊教育80%的股權;同年10月再次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智游臻龍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億元。
一年後,文化長城發起了2017年最大的教育資本並購。其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翡翠教育100%股權,交易價格為15.7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筆高溢價並購,使得文化長城積累了8.67億的商譽,占其凈資產的近5成。
後來,文化長城又相繼投資或並購了慧科教育、英盛網等公司,業務涉及教育信息化、職業院校實訓室、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平台等多領域。
一系列並購讓文化長城業績飛漲,2016年其凈利潤從1239萬元迅速增長至1.37億,一年翻了十倍。
不過,短暫的甜蜜期後,2019年風雲突變,文化長城收購的翡翠教育和聯汛教育接連「失控」,兩個子公司的財務報表不再並表,當年文化長城歸母凈利潤虧損1.72億元。
另外,文化長城在收購翡翠教育時承諾的本應於2018年6月底支付的現金對價,仍有6.3億元尚未完成,這也惹來翡翠教育多位股東的訴訟官司。
同時,文化長城還多次以聯汛教育股權、資產等作為質押,先後為文化長城取得5億多貸款,部分款項甚至出現違約。
業內人士認為,文化長城並購的目的並不單純,其轉型之路甚至被解讀為大股東的套現之路,實控人減持、質押股份毫不手軟。
如今,在實控人套現離場後,等待被重整的文化長城只剩下一個空殼。
5. 龐大集團為什麼遭處罰
證監會對於龐大集團(601259.SH)涉嫌信批違法的調查終於落地。5月16日晚間,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龐大集團涉嫌信批違法一案已由證監會調查完畢,證監會依法決定對龐大集團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龐慶華給予警告,並處以90萬元罰款;對相關當事人武成、劉中英給予警告並分別處罰款30萬元、15萬元。
龐大集團自2011年上市以來一直風波不斷,主業持續低迷。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龐大集團上市7年來,僅2013年扣非凈利為正。為提振業績,緩解資金壓力,龐大集團除了不斷融資之外,一年內兩次出售旗下4S店資產「粉飾」業績。
與此同時,龐大集團實控人繼去年5月減持1.07億股公司股份後,目前已質押99.98%所持股份,而公司高管也在進行輪番減持。
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等
據了解,相關當事人涉嫌違法的事實主要包括龐慶華、龐大集團未如實披露權益變動情況,龐大集團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龐大集團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調查等三個方面。
具體來看,截至2014年底,龐慶華為龐大集團第一大股東,包頭信達民企業策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民公司」)為龐大集團第二大股東,二者是一致行動人。
根據相關規定,龐大集團對其被調查的情況應當予以披露,但龐大集團並未按照上述規定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
一年內兩次賣店「粉飾」業績
公開資料顯示,龐大集團主營汽車銷售服務,2011年上市。然而上市第二年,龐大集團巨虧8.25億,令人咋舌。
此後,龐大集團盡管業績有所回升,但扣非後凈利仍不容樂觀。2013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39.85億、603.15億、563.75億、660.09億、704.85億,同比增長10.71%、-5.74%、-6.53%、17.09%、6.78%;凈利潤2.11億、1.42億、2.36億、3.82億、2.12億,同比增長125.55%、-32.86%、66.6%、61.9%、-44.45%;扣非後凈利潤-4414.48%、-2.73億、-3063.61萬、1.95億、-2.09億。龐大集團上市七年來,僅2016年扣非凈利潤為正。
今年一季度,龐大集團業績繼續下滑,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141.23億、同比下滑10.71%,凈利潤4579.73萬,同比下滑60.82%。
現金流方面,2013年至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1.92億、56.41億、-16.13億、11.31億、-24.89億。這也意味著近幾年來龐大集團一直深陷主業虧損的泥潭。
值得一提的是,龐大集團上市後不斷擴大資產規模,而公司資產負債率高居不下。2011年至2017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1.33%、85.89%、86.01%、81.90%、80.28%、81.52%、78.93%。
為緩解資金壓力,龐大集團除了多次進行融資外,還通過賣店回籠資金。
5月14日,龐大集團拋出資產出售公告,公司擬向廣匯汽車轉讓下屬五家子公司赤峰賓士、德州賓士、唐山賓士、邯鄲賓士及濟南賓士的100%股權。本次交易轉讓價款擬定為12.53億元,全部以現金方式支付。本次交易預計給本公司帶來的收益為6.16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上述五家4S店總資產達12.42億元,凈資產達5.89億元,分別占龐大集團總資產和凈資產的比例為2.1%和4.4%,營業總收入為24.3億元,約占報告期內龐大集團營業總收入的3.4%。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已是龐大集團一年內第二次賣店「粉飾」業績。早在2017年6月,龐大集團就通過出售旗下石家莊市譽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預計收益3576.84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繼2017年5月17日份龐慶華控制的長城資管「清倉」減持1.07億股公司股份後,截至目前龐慶華已質押所持99.98%公司股份。此外龐大集團三名高管在今年1月份減持157.5萬股後,又有四名高管拋出不超過285萬股的減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