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司多地布局上市統稱什麼
大國對抗背景下,企業中外多地上市的動機、優劣及戰略對策
億雲財務官CFO
2022-09-29 10:40
關注
作者:小杜
審核:CFO大叔
校對:小綿羊
來源:公眾號【億雲財務官】
一、什麼是中概股和多地上市?
中概股——中國概念股,是投資者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統稱,其主要資產或主要業務來源集中在中國內地的一個或多個子公司。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1992年第一家中國公司華晨汽車赴美上市開始,累計有400餘家中國企業陸續赴美上市;同時,累計有120家中概股從美國市場退市。截至2022年3月14日,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共計280支,累計市值為8867億美元。
由於同一家企業既可以在國內上市,也可以在國外上市,所以這就造成了一些中概股在多地上市的現象。作為我國電信運營巨頭之一的中國聯通,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
『貳』 華晨汽車債務危機壓頂 專家稱:破產重組或為大概率事件
文:牛小歐 朱耘
ID:BMR2004
沉寂許久、幾乎被行業淡忘的華晨 汽車 集團因債務問題再次回到大眾視野之中。
近日,華晨 汽車 境內債券頻現低價賣出,且有媒體報道稱,華晨 汽車 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 汽車 )債權銀行債委會已經成立,由光大銀行為主要牽頭行,目前處於讓各家債權行上報債權階段。針對此問題《商學院》記者求證華晨 汽車 ,華晨 汽車 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成立債委會主要是協調相關債權方不要抽貸、壓貸、斷貸,繼續給予公司金融財務上面的支持,並非企業自身進行破產重整。」
8月12日,已連續多日下跌的華晨 汽車 集團旗下多隻債券持續暴跌。19華汽01和18華汽01均跌逾20%,盤中臨時停牌;19華汽02跌逾14%,17華汽01跌超9%。截至當日收盤,18華汽01報收55.8元,下跌19.93%;18華汽02報收56.93元,下跌18%;18華汽03報收59.8元,下跌17.16%。
對於旗下債券的持續下跌問題,上述相關負責人對《商學院》記者回應稱:「存在部分債券持有者跟風現象,從而影響了公司的債券價格。」
由於上述消息的影響,8月13日華晨中國 汽車 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中國 股票代碼 01114.HK)尾盤依然暴跌逾13%,截至當天收盤,華晨中國股價下跌8.78%,收報7.58港元/股,市值僅為382億港幣,跌至近兩年來新低。業內有部分輿論認為華晨中國或許將有退市的風險。
債務危機壓頂
華晨 汽車 症結由來已久,近日曝出的種種債務問題再次將其推入風口浪尖,大眾更關心的是如今企業是否已陷入破產重整的危機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華晨 汽車 集團是隸屬於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總部坐落於遼寧省沈陽市,截至 2019 年末,華晨 汽車 擁有一、二級子公司 34 家,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晨中國 汽車 控股有限公司(華晨中國,1114.HK)、金杯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金杯 汽車 ,600609.SH)、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華控股,600653.SH)和新晨中國動力控股有限公司(新晨動力,1148.HK),現有員工4.7萬人。
2020年6月,東方金誠發布的評級報告指出,2020年3月末,華晨 汽車 負債總額1226.75億元,較2019年末下降15.27%,其中流動負債佔比78%,債務結構待優化;資產負債率接近70%,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系償還一年內到期的債券及長期借款所致。跟蹤期內,公司有息債務規模較大。
從期限結構來看,截至2020年4月至12月末,公司有息債務規模為432.67億元,佔全部有息債務的63.87%,公司短期債務規模大,存在短期集中償債壓力。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華晨集團存續債券共15隻,存續規模175.73億元,兌付期主要集中在2022年,並且多隻債券都被列入中證評級高隱含違約率名單。
對於華晨 汽車 未來存在的風險,東方金誠在評級報告中指出,華晨 汽車 的利潤主要來源於華晨寶馬,同時疫情下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量、業務收入繼續下降,獲利能力仍較弱。此外,東方金誠還認為華晨 汽車 有息債務規模較大且逐年增長,債務主要集中於公司本部,且債務結構以短期為主。
對於目前華晨 汽車 的債務狀況,上述相關負責人對《商學院》記者表示:「一方面,公司作為遼寧省的國企,不會讓它出事的,不用太過擔心。另一方面,目前財務狀況一切正常。」
可就算刨除此次債務問題,華晨 汽車 之前資產遭到凍結、出售股權、自主板塊羸弱,銷量不斷下滑等一系列問題也以使其早已處於市場邊緣化危機之中。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工業品處副處長程曉東對《商學院》記者表示:「華晨 汽車 的問題確實由來已久,隨著近幾年華晨品牌的 汽車 產品產銷下降,售銷慘淡,已經快被市場遺忘,華晨遲遲沒有大動作進行改革調整,造成如今被市場邊緣化的原因很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5月27日,華晨 汽車 新增7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皆為沈陽市大東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分別為211萬、139萬、76萬、323.2萬、133萬、350萬、210萬;7月23日,華晨 汽車 旗下上市公司金杯 汽車 發布公告稱股東股權被凍結。具體為:天風證券申請凍結的股份為沈陽市 汽車 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普通證券賬戶中的142,000,000股,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53.30%,凍結期限自2020年7月21日至2023年7月20日。眾多財務問題迫使華晨 汽車 選擇拋售股權以緩解資金壓力。今年7月14日,華晨中國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華晨 汽車 已與遼寧交通投資訂立戰略投資協議,擬向後者出售公司4億股股份,華晨 汽車 將由此獲得32.8億港元資金。此外,5月22日,華晨中國向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出售該公司2億股,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本總數的約3.96%。
自主板塊羸弱
除了資金問題,自主板塊羸弱、銷量不斷下滑,也是華晨 汽車 不能迴避的問題。
以2019年為例,華晨 汽車 集團乘用車銷量72.18萬輛,商用車銷量7.86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華晨寶馬銷量54.55萬輛,佔比高達75%。這就顯出華晨 汽車 集團的自主品牌整車業務的銷量表現力羸弱,不論華晨系、金杯系還是華瑞系,近兩年來銷量都在急劇下滑。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華晨 汽車 銷量慘淡,華晨金杯全年銷售4.1萬輛,同比大跌82.36%;而中華品牌全年銷售也僅有2.53萬輛,相比2018年同比下滑 78.29%。《商學院》記者了解到,目前華晨中華旗下僅有四款車型在售,但車型產品表現力不佳,由於設計相對老舊以及動力總成的問題,雖然擁有「寶馬發動機」作為營銷噱頭,仍難以抵擋銷量的持續下滑,品牌力幾乎已喪失。乘聯會數據顯示,華晨中華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3186輛,平均月銷量僅500輛左右。
面對種種壓力,近日有媒體爆出華晨中華目前已處於一線員工長期放假的狀態。據該報道稱,華晨 汽車 內部發布了一條從8月起放假輪休的通知,根據通知內容,華晨中華所有中層和領導層以外的職員都將進入「輪休」狀態,輪休在家的職工薪酬調整為1810元,也就是沈陽的最低工資標准。針對上述問題,《商學院》記者求證了華晨 汽車 。華晨 汽車 相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回應稱:「這個情況不屬實,這個假是高溫假,目前工廠仍在生產。」並向記者提供了一段拍攝於8月13日上午的車間視頻,視頻顯示目前車間生產狀態正常,已到車輛安裝內飾的階段。
8月13日華晨 汽車 車間工作視頻截圖
程曉東對《商學院》記者表示:「 汽車 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對於任何一家 汽車 生產經營企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為生產研發與推廣經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應該講華晨背靠遼寧省國資委,旗下又有上市企業,資金應該不是掣肘其發展的瓶頸問題,銷售持續大幅滑坡,市場佔有率縮水,營收下降,才是造成負債居高不下,融資困難的主因。」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對《商學院》記者表示:「如今整個中國 汽車 工業跟前幾十年都不太一樣了,如今中國 汽車 產業的高增長階段已經過去,兩年都處於負增長之中,如今的市場潛力大概在2000萬輛左右, 汽車 工業又是一個規模經濟產業,一旦沒有增長,那麼就必然要接受利潤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做出調整和改革,還只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想僅憑借背靠遼寧省國資委的身份和旗下還擁有上市公司的條件存活下來,也是不太可能的。要是還是維持現在的發展水平,雖然華晨中國不至於直接退市,但破產重組或成為的大概率事件。」
單靠華晨寶馬難救企業
當2022年股權交割完成之後,華晨 汽車 能否靠自己撐起未來,目前來看,並不樂觀。程曉東認為:「在面臨嚴重危機之時,華晨 汽車 可能更需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出售或者剝離發展空間不大,難以盈利的不良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者合作夥伴,對現有架構進行重整,發揮合資產品優勢,加大對自主品牌的研發與股入,形成合力均衡發揮,藉以讓企業重回正軌度過難關。」
『叄』 關於仰融事件的始末
1991年仰融與遼寧省沈陽市成立了一家生產汽車的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名為沈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沈陽汽車),其主要合作方是由仰融全資擁有的在香港設立的華博財務公司(華博)和沈陽市政府擁有的金杯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金杯)。合資企業設立之時,金杯擁有沈陽汽車60%的股權,華博擁有25%,另一合作方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海南)擁有15%的股權。華博隨後收購了海南的股權,使得沈陽汽車的股權結構變為60/40,即金杯控股60%,華博控股40%。
為通過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從而擴大企業規模,合作方准備將沈陽汽車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仰融作為沈陽汽車的首席執行官和經理,在百慕大成立了百慕大控股有限公司(華晨中國)作為沈陽汽車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融資工具,並將其40%的股權轉讓給了的華晨中國。金杯亦將其在沈陽汽車的11%股權轉讓給華晨中國,至此,華晨中國擁有沈陽汽車51%的權益。作為轉讓11%股權的回報,金杯取得了華晨中國21.57%的股份,使仰融在華晨中國的股份減至78.43%。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股票,籌備在美國的首次公開發行以及紐約證交所上市過程中,中國政府高層官員通知仰融,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應是一家中國實體,而非某香港私人企業,這樣,將是50年來中國公司首次在美國登記和上市。仰融理解如果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由一家中國非政府組織擔任即可滿足中國政府的要求。1992年5月,華博、中國人民銀行及另外幾家中國政府機構成立了一家非政府組織——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基金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尚明擔任基金會主席,仰融任副主席。
1992年9月,華博將其在華晨中國的股份轉讓給了基金會。最終,仰融與尚明同意「基金會將為華博託管股份,事實上作為華博的被指定人」,仰融全權管理、控制和支配基金會在華晨中國的股份。被轉讓的華晨中國的股份以基金會的名義持有。在這一安排下,加之2002年10月華晨中國出售了28.75%的股權,基金會擁有了華晨中國55.85%的股權,金杯擁有15.37%的股權。根據仰融的指示,華博支付了華晨中國股票登記和上市的費用,並為基金會支付了各項管理費用。他還負責華晨中國的主要股東在沈陽汽車的工作,安排為豐田和通用汽車生產汽車。沈陽汽車的所有生產設施均在遼寧省。
與此同時,2002年初,遼寧省政府成立了一個由省長助理領導的「工作小組」。2002年3月,工作小組宣布基金會名下的所有股權,包括仰融在華晨中國的權益,均為國有資產,要求他將這些股份轉讓給省政府。仰融拒絕之後,工作小組通知仰融和華晨中國董事會,基金會不再承認華博在華晨中國的受益權益。根據遼寧省政府的指示,華晨中國董事會解除了仰融總裁、首席執行官和董事的職務,將工作小組成員安排在這些職務和其他管理
職務上。2002年10月,新組建的華晨中國董事會不再支付仰融工資,並於次月解除了其經理職務,終止其勞動合同。遼寧省政府還成立了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新華晨),任命省政府官員作為新公司的管理人員。大約兩個月後,新華晨以市場價格的6%即1800萬美元收購了名義上由基金會為華博託管的華晨中國的股份。
新華晨與華晨中國董事會並對剩餘的華晨中國的股份,包括紐約證交所交易的股份進行了要約收購,導致2002年12月18日至19日華晨中國股票在紐約證交所停牌。
當工作小組進行收購時,仰融代表華博在各級法院尋求救濟。2002年9月27日,華博財務向北京高院提出訴訟告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要求確認其在基金會的投資權益,包括華晨股權。2002年10月14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濟庭正式受理該案。2002年10月18日,遼寧省檢察院以涉嫌經濟犯罪為名批准逮捕仰融。2002年12月2日,華博收到一份通知稱,北京高院駁回起訴,並本著「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將此案移交遼寧省公安廳調查。至此,北京的起訴結束。仰融出走美國。
2002年12月18日,華晨中國在香港發布公告稱,遼寧國有獨資公司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同基金會就基金會所持有的39.4%股權正式簽署收購協議。2003年1月,仰融以基金會股權不明為由,提請百慕大法院發出禁止令,禁止華晨中國出售其股權。百慕大高等法院經過調查,於2月12日宣布駁回禁止令。
針對仰融在百慕大起訴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和華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一案,2003年12月31日,百慕大法院已做出判決,駁回仰融的訴訟。
百慕大訴訟是仰融以華博財務有限公司的名義提出的。華博公司聲稱其「擁有的華晨中國中的股權,被中國遼寧省政府擁有的華晨集團錯誤徵收」。百慕大法院經對本案事實、證據全面審理,作出判決認定:「華博公司從未擁有華晨中國的任何股權」。法院還認為,華博公司的訴訟不是「可信的訴訟」;華博公司提出「其以信託方式將華晨中國的股權交給基金會」的主張構成「濫用法院程序」;華博公司是在「蓄意誤導法院」,沒有向法院說明華博公司從未擁有CBA股權的證據,是對「重大」事項未作披露的「嚴重」行為;華博公司「故意向法院隱瞞事實」。據此,PhilipStorr大法官在判決書中警告仰融:如果他本人以個人名義重新起訴,就意味著他在此前向法院提交的所有證言都是謊言,希望他不要再做浪費法律資源的事情。
雖然仰融對該判決可以上訴,但熟悉此案的律師都認為,上訴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百慕大法院的判決實際上徹底宣判了仰融對華晨中國資產圖謀的破滅。
在百慕大法院駁回禁止令後,2003年8月7日,仰融在美國華盛頓聯邦法院以個人名義起訴遼寧省政府,此案在當地時間8月7日一經受理便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事實上,仰融正在將這場私人產權糾紛案作為「人質」,向一個地方政府「挑戰」2003年8月8日凌晨5點(紐約東部時間8月7日下午),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立案受理新中國歷史上首例美國公民狀告中國地方政府的訴訟案: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代碼:1114;紐約上市代碼:CBA,下簡稱「華晨汽車」)的前主席仰融在美國起訴遼寧省政府。
「起訴書」稱,原告仰融,Rhea Yeung(仰妻)及華博財務(仰融持70%股權)因遼寧省不正當行為,財產被不當剝奪。其有關請求包括:遼寧省政府將華晨汽車和其他產權利益還給華博,或以此股份現值補償原告;廢止華晨汽車的交易,命令將此股份和其他產權交還華博,或以此股份現值補償原告;依華博股份權益金額判決賠償金,金額由審判證明,和從原告奪走的其他財產;廢止華博在華晨股份的交易(指華博將39.45%的股權交給基金會),被告將此股份交還華博,或以此股份現值補償原告;依原告被遼寧省轉換的華晨股份及其他產權權益金額判決賠償金,金額由審判證明;律師費及該案訴訟費;等等。
8 月 21日,美國聯邦法院哥倫比亞特區分庭,就仰融等起訴遼寧省政府非法侵佔財產一案,正式向遼寧省政府發出民事案傳票,並以特快形式寄往中國司法部,由司法部傳送遼寧省政府。該傳票稱:被告方需在送達後的60日內答辯,如被告未按時送達答辯,法庭將以缺席判決被告方敗訴,並按原告方訴狀要求的賠償請求做出判決。
中國司法部已經拒絕了仰融律師提出的司法文書送達請求。司法部有關人士指出,根據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任何外國司法機構都不能對另一主權國家、國家機構行使管轄權。根據《海牙送達公約》第13條第一款「執行請求將損害被請求國家主權或利益」的不予送達的規定,中國司法部拒絕了仰融的律師的送達請求,拒絕函已經寄送請求方,並退回仰融的律師的請求及其所附的司法文書。
中國司法部10 月 8日拒絕仰融在美訴遼寧省政府產權糾紛案的律師司法文書的送達請求後,次日,美國律師即通過哥倫比亞地方法院,以外交途徑將文件 遞交到美國國務院,由其下屬的特殊領事服務司負責,將該案的法律文書送往中國外交部。
收到美方通過外交途徑轉遞的傳票後,遼寧省政府積極出庭應訴,請求美法院駁回仰融的訴訟請求。美國哥倫比亞地區法院審理後認為,遼寧省政府徵收華晨中國的股份是主權行為,遼寧省政府享有豁免。地區法院根據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在2005年作出判決,駁回仰融的起訴。仰融隨後提出上訴,對地區法院拒絕適用商業行為例外提出質疑。
美國上訴法院哥倫比亞特區巡迴法庭在2006年7月7日就仰融的上訴作出判決,維持地區法院因缺乏標的管轄權而駁回起訴。(一審、上訴審判決書附後)。
『肆』 華晨中華和華晨寶馬是什麼關系
華晨寶馬是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寶馬公司的合資名稱,實際上指的就是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而華晨中華屬於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旗下的汽車品牌。
2018年10月,在華晨寶馬成立15周年之際,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宣布,股東雙方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
華晨汽車集團旗下擁有3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0多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
(4)華晨中國股票是否能退市擴展閱讀
華晨集團發展史:
華晨集團的歷史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國營東北公路總局汽車修造廠。1959年,更名後的沈陽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五台「巨龍」牌載貨汽車。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華晨汽車,早在1992年10月就登陸紐交所,是國內最早去華爾街融資的國內企業。
華晨汽車當時的IPO價格為每股16美元,預計發行500萬股普通股,擬籌集資金8000萬美元。結果,當時股票訂購量高達6000萬股,近乎發行量的12倍,開盤34分鍾後,即有87萬股股票以每股20美元成交。
不過,2002年5月之後,華晨汽車開始業績下滑,連年虧損。而資本市場也沒能給予足夠的彈葯,美股交易量極低,卻還要每年支付百萬美元左右的會計和律師等維護費用。
2007年7月5日,華晨汽車董事會宣布決定退市,撤消在紐交所掛牌的美國存托股票(ADS),將ADS存放於公司的存托銀行——紐約銀行,並繼續在場外市場(即「櫃台交易市場」)交易,同時,公司在香港主板的掛牌將繼續維持,由此結束了赴美上市15年之旅。
2020年11月13日,華晨汽車集團被申請破產重整。11月20日,華晨集團正式破產重整。11月20日,證監會對華晨立案調查。
『伍』 風波不斷,10億債券違約!華晨用實力證明「投資不過山海關」!
這幾天資本圈爆雷不斷,比如華晨汽車就用「違約」,驗證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
與眾泰相比,力帆的處境似乎更危險。10月13日晚,力帆集團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
對於重壓下的市場,邊緣化的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寫在後面的話
如果用簡單幾句言語來形容一下今天的汽車市場,可能說得最多的就是「不景氣」、「慘淡」等。不過,壞時代也好,好時代也罷,機遇與挑戰一般都是共存的,畢竟在自主品牌前列,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也都有著不錯的銷量!對於華晨汽車的今天,或許在它與寶馬相識的第一天,就已經註定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