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權風險溢價我國的股權風險溢價
在研究我國的股權風險溢價時,我們需要了解自1990年股票市場建立以來,各種資產的預期收益率(ERP)。這些資產包括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消費物價指數(CPI)。研究的觀察期為1992年至2004年。上證指數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深證指數則代表深圳股票交易所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代表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而CPI則反映了商品價值的變動。在這一時期,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9.681%,深證指數為24.588%,而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為5.698%,保值實物商品價值增長為5.92%。上證指數收益率比銀行存款高約14%,深證指數比銀行存款高約18.9%,比CPI高約14%和18.9%。在13年間,由於CPI波動較大,銀行存款收益率低於平均通脹率,因此存入銀行不如購買實物資產保值收益率高。
為了比較不同資產的收益增長情況,在同一條件下投資於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銀行存款和CPI,我們可以計算出各自的收益增長數值。數據顯示,CPI的商品購買成本在12年間增長了4.9倍,意味著1992年價值1元的商品在2004年需要花費2.04元才能購買。相比之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1元人民幣會增長到4.33元,在深圳交易所投資的平均收益會從1992年的1元人民幣增長到2004年的3.18元,而將1元人民幣存入銀行的收入增長略低於CPI增長,約為2.04元。由此可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股票投資的收益通常高於其他投資方式。
通過對各種資產的收益進行比較,我們可以計算出它們的幾何平均收益增長率,這一數值通常低於算術平均收益增長率。上證指數的ERP約為5.38%,而深證指數的ERP約為3.1%。這表明,在計算ERP時,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得到不同的收益結果。資產收益的波動性越大,其風險也就越大。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收益波動性較高,年平均波動率為52.24%,深證指數的波動性更大,約為76.72%。相比之下,銀行存款的波動性最小。資產收益的波動性與風險和收益的對稱性在中國股市中表現得較為明顯。銀行存款雖然風險較小,但收益率較低,在樣本觀測期內,其收益率低於CPI,因此實際價值還會下降。在1997年至2004年間,隨著觀測期限的縮短,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銀行存款利率以及CPI都減少了,波動性也減小了。算術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72%和2.88%,相應的ERP約為3.51%和-0.34%,而幾何平均收益率更低,ERP分別為-1.6%和-6.1%左右。這表明,隨著觀測期限的不同,風險溢價也可能不同。近年來,中國ERP有下降趨勢,近期觀測的風險溢價偏低。
股權風險溢價ERP(equity risk premium)是指市場投資組合或具有市場平均風險的股票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的差額。從這個定義可看出:一是市場平均股票收益率是投資者在市場參與投資活動的預期「門檻」,若當期收益率低於平均收益時,理性投資者會放棄它而選擇更高收益的投資;二是市場平均收益率是一種事前的預期收益率,這意味著事前預期與事後值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Ⅱ 市場風險溢價是什麼意思啊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是投資者在面對不同風險的高低、且清楚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的情況下,因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度,影響其是否要冒風險獲得較高的報酬,或是只接受已經確定的收益,放棄冒風險可能得到的較高報酬。 已經確定的收益與冒風險所得收益之間的差,即為風險溢價。是投資者要求對其自身承擔風險的補償。
風險溢價指的是投資人要求較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的風險。財務動盪的公司所發行的「垃圾」債券通常支付的利息高於特別安全的美國國債利息,因為投資人擔心公司將無法支付所承諾的款項。
風險溢價是金融經濟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對資產選擇的決策,資本成本以及經濟增值(EVA) 的估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尤其對於當前我國社保基金大規模地進入股票市場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溫馨提示:
1、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Ⅲ 風險溢價
股民朋友們肯定都知道這件事情,那就是中國的股票市場相對於外國來說,整體上還不夠成熟,存在很多不足。那麼,在股票市場中有風險溢價?
市場風險溢價是什麼意思?
市場風險溢價是主要是在投資里的說法,是相對(幾乎)無風險的投資收益而言的,一般無風險收益主要指投資於國債、政府債券和銀行儲蓄得到的收益,因為其風險幾乎為零。
市場常險溢價是指進行有一定風險的投資所要求的除無風險收益外的額外收益,風險越大,所要求的市場風險溢價就越高。
假如你投資一年期國債的收益率為3.5%,而你投資企業債券的收益率一般大於3.5%,假設為8%,那麼風險溢價(率)就是8%-3.5%=4.5%,因為投資企業的風險相對較大,所以要求有額外的收益回報。
市場風險溢價怎麼算?
公司理財上說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R=無風險利率+β*風險溢價。
CAPM模型中,Ri=Rf+β(Rm-Rf)
Ri表示某資產的必要收益率;
β表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系數;
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國債的利率來近似的替代;
Rm表示市場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價格指數的平均收益率來代替。
公式中的(Rm-Rf)稱為市場風險溢酬,就是風險溢價。它是附加在無風險收益率之上的,由於承擔了市場平均風險所要求獲得的補償,它反映的是市場作為整體對風險的平均「容忍」程度。對風險的平均容忍程度越低,越厭惡風險,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市場風險溢酬就越大;反之,市場風險溢酬則越小。
某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是該資產的β系數與市場風險溢酬的乘積。即:
風險收益率=β(Rm-Rf)
Rf是無風險收益率。
所以資本成本就是無風險收益率加上有風險的那部分收益率。
接下來是貝塔系數,貝塔系數的計算公式 β=β(0)*[1+(1-t)D/S]
β(0)括弧里的0是下標,是公司沒有任何償債風險時候的系數,也即沒有負債時候的風險系數。
t是稅率
d/s是債務籌資和資本籌資的比率
比如說公司20%的資金是由於借債籌集,80%的資本是由股票等資本籌集的,那麼d/s就是0.25。
Ⅳ 什麼是風險溢價
風險溢價是指確定收益與冒風險所得收益之間的差值,通常通過無風險利率與其他高風險投資的收益率比較來衡量。
風險溢價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回溯法和預測法。回溯法是基於歷史數據,計算給定時間段內兩項回報率的差額。預測法則是計算兩項預期回報率的差額。
舉例說明,假設中國十年期國債預期收益率為6%,股票的預期回報率為8.5%,那麼風險溢價為2.5%。
另一個例子,A原本打算以10%的利率借10萬元給B(有保證按時歸還本金和利息),後來A改變主意,將這10萬元用於投資,預期收益率為12%,但存在一定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2%的收益差異即為基金的風險溢價。
因此,理解風險溢價對於投資者評估不同投資機會的潛在回報風險至關重要。通過比較無風險利率和風險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投資者可以更准確地衡量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