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西方股票投資思想的演變與當代中國股市研究

西方股票投資思想的演變與當代中國股市研究

發布時間:2022-04-22 02:44:34

A. 歐美國家股市與中國股市的區別股民的區別

您問的問題太有專業性了。您這個問題能寫本書出來。不知道您是寫論文的還是炒股票的,如果是寫論文的最好別看我的回答。
中國股市和歐美股市區別還是挺多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1、西方股市的規模相對於整體經濟比中國大的多,金融產業是他們的國家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股市規模已經相當大了,單純依靠資金是很難推動股市上漲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股市價格分化很厲害的原因,股票有的只有一美分,有的卻能達到幾百美元的價格。中國規模較小,所以依靠資金的推動就能產生一波牛市。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股票的價格都很高的原因之一。
2、西方國家企業上市較為容易。中國的企業上市在盈利能力、資產規模、資產結構等方面有嚴格的限制,西方國家限制很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中國企業跑到納斯達克上市的原因。
3、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國家的投資者已經相當成熟,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大量散戶參與的局面。美國股市的散戶可不少啊,具體數據我忘了,好象有幾千萬。信奉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是西方國家的市場特點。但是並不是說他們所有的人都是價值投資,投機的人也很多。2000年互聯網泡沫就是他們投機的結果。但是他們的市場規模太大,上市企業太多了,單純依靠投機,依靠資金很難推動股市上漲。他們之所以喜歡長期投資也是被逼的。
4、股市的監管方法、市場制度等法規方面有很多地方和中國不一樣,他們的法規比中國要成熟嚴密的多。關於這方面只能靠您自己上網查詢,因為內容太多。
5、西方國家的金融市場相當成熟,交易品種相當豐富。股市並不是割裂出來的,他和期貨市場、貨幣市場等其他市場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國內的市場又和國外的市場聯系在一起。例如:股指期貨、期權就把股市和期貨市場聯系在一起,一些金融衍生品又把股市和貨幣市場聯系在一起,通過貨幣市場又和別的國家聯系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這次金融危機僅僅是信貸市場的危機就幾乎能導致整個西方國家金融體系的崩潰。中國的金融市場沒出現崩潰性的局面就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之間、中國市場和國外市場之間相互割裂的原因。
6、他們的投資理論相當豐富,相當成熟。中國人學習的江恩理論、波浪理論、均線理論、價值投資這些投資方法幾乎全部來自西方國家,而且他們的投資者名家輩出。中國人在這方面必須謙虛,我們在將來相當長時期還要向他們學習。
所以,研究美國的股市歷史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股市發展水平相當於美國三四十年代的水平。不過聰明的人也不要因為中國股市落後感覺自卑,不要忘了正是因為落後,中國股市才會出現這種暴漲暴跌的局面,這給聰明的人提供了賺取超額利潤的巨大機會。2007年的大牛市很多人短短兩年能讓帳戶盈利20多倍,這在成熟市場幾乎不可能。巴菲特每年25%的盈利在美國就已經相當吸引人了。我們應該感到幸運。
當然,長期來看,中國的股市總有一天會發展成西方國家那樣。成熟是無法避免的。
以上只是我在研究投資中的經驗總結,很不成體系,也只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多指正。

B. 中外股市投資理念的演變說明了什麼

中國人很現實,投資理念的改變需要很長時間,國情不一樣,不能說哪種理念好哪種不好,但最基本價值理念永遠都是正確的。

C. 中國股市與西方股市的區別

在理論概念范疇上大體是一樣的。
區別在於,國nei股市是從嘗試性開放設立走到今天的,所以創造了很多自己的東西和規則。例如漲跌停限制、股權分置、中小板塊、創業板塊……等等。
目前看來這些中國特色的設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一,目前國內投資渠道相對少、單一;二,國人的賭性相對較高;三,國人相關的知識技能平均水平較低。所以這些設置,有利於控制熱情超越理性的情況發生。但這些東西也成為阻礙股市發展的樊籠,一切歸結於這些設置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含有計劃性,或者說政府幹預性,因此「市場」不能完全反應市場的真實情況,極端情況下也會導致投資者非理性行為的發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成熟」。
西方的情況與之相反,當然也不盡然都是好的,在極端情況發生時,政府幹預無法介入,比我們「不成熟」的市場遭受的打擊更大。

D. 中國股市的推動機制與西方的不同

西方:宏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股價上漲的推動力,西方國家的股價波動與GDP的相關系數很高。

如果股價增速遠遠超過經濟發展的速度,泡沫便產生,人們對股票價格的預期發生改變,潛在的下跌風險也將到來,股價的由漲轉跌的速度也將大大加快。例如當年日本的經濟,由於升值和技術領域競爭力的喪失(技術研究較美國更為封閉),出口全面萎縮,產業升級停滯,經濟「休克」,股價開始下跌。股市脫離經濟基本面,就會出現「故障」。

中國:投機氛圍嚴重:劣質股票(價3-5元)的收益強於優質股。股價的推動是靠政策和資金面的。政策是應為股票市場不成熟。

E. 我國股市與國外股市發展的相異

看了安徽電視台的沸點專欄的訪談節目,請來的兩位嘉賓重點講了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的不同點,對我來講很是新鮮。特整理如下:
1.投機性。中國股市的投機性非常的高。據統計,中國股市去年的換手率達1000%,而美國不過200%多。因為美國人把股市當成投資的場所,對它沒有過高的要求。年收益能達20%的收益就非常滿意了。而中國股市由於投機的成分高,所以股指的波動非常大,造成很多人的錯覺就是股市很賺錢。正是由於股指的大起大落,反而給國外的投資者以可趁之機,所以每當漲幅過大時,想不拋都難。
2.漲跌幅。前一段有人說美國股市跌10%美國政府就會發出警覺,跌20%就已經是熊市了。而我們國家的股市都快跌50%了為什麼政府還不救市。其實是不明白,美國股指都在1000以上,能漲20%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而我們的股市是從1000多點上來的,股價動不動就能翻幾番。波動非常大已經變成很正常的事了,所以政府不急。而在美國投資是一個很漫長的事,你根本就不要想一夜暴富的事。美國人講的就是長期投資。所以在美國當股指跌到20%時,簡直就可以稱為股災了。
3.GDP的增長。由於美國的GDP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2%左右,而我國的GDP保持在8%以上。這一點也決定了中國股市為什麼可以高市盈率,而美國不能高市盈率。判斷一個上市公司有沒有投資價值,對它的市盈率要求一般不能超過20倍。目前我國股市的大藍籌公司的市盈率也就在20%左右,所以已經非常有投資價值了,已經基本和美股接軌了。由此不難理解管理層為什麼在這個點位選擇救市。
根據以上三點,在政策暖風頻吹的當前,中國股市可以走出一波像樣的行情。
中國的上市公司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中國股市中確有相當多的公司效益很好,但也確有相當多的公司效益低下,不想分紅,財務作假,內部交易不斷,雖然IPO暫停了,但大小非解禁從未停止過,股市的口子也從未縫合過。而美股市場涵蓋了美甚至國際著名公司,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中國股市還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股指期貨門檻很高,而美國市場則有套期保值功能,阻礙了大資金入市安全運作。而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則有利於新股發高價,多融資。
美股市場的發展變動與政治經濟發展歷史過程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它既是政治財經風雲變幻的晴雨表,也是整個變化的後果的直接體現者。這表明,美國股票市場的透明程度和可分析性,可預見性是相當明顯的。所有股票分析的技術手段和模型造就都源出於此便是證明。而中國的股市則有一種超然的游離功能,投資者很難判斷其走勢和短時期的漲跌。
中國股市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但在相當長時間里,莊家橫行,10個股票9個庄。美國股票市場是規模最大的市場,除了以兆億美元計的上市股票價值外,美國還有最大規模的基金投資和機構投資。一般的投資者興風作浪是絕對不可能的。
中國股市的規則、法規、政策至今還處在不穩定的變動完善之中,不像美國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年至今無大變,如中國的新股發行制度、新股二級市場抑價政策;上海股市ST的跌多漲少等不對稱規定,都給人這種感覺。
據稱,在美國ST股票是無人購買的,更不可能出現被大幅炒作的機會,美國股票市場是法規健全、管理嚴密而透明,除了法制的約束,政府對股票市場完全沒有約束,投資者需自己對所作的投資承擔全部的風險和責任,值得指出的是。
美國的投資者更加成熟和理性,他們中更多的是機構而非像中國一樣的散戶為大的態勢,更可貴的是美國的投資者更注重公司價值的研究和分析,更加理性和科學,中國的股民難以企及。

F. 中國股市與外國股市有何區別

中國股市才發展了17年,而許多外國故事卻已經接近百年,試問中國股市想用短短的17年走完外國股市百年的路,又怎麼可能會成熟,會健全呢,所以中國股市的心急,早就了現在的不成熟,不健全,政府幹預過多,莊家幕後操縱嚴重,外國股市是跟著經濟發展走,而中國股市是跟著黨走。我們老師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炒股要聽黨的話,這句話在中國股市上真是屢試不爽啊,在外國股市炒股是做投資,而在中國服飾炒股卻是投機!

G. 中國知網期刊下載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2年06期,最好是word版本的。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參差不齊的現狀,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為操作、擾亂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實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體系,為客觀、全面、科學分析上市公司,滿足了廣大投資者願望,符合證券市場發展潮流,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148·綜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及現狀西方最初對股票理論價格的研究主要是應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進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論著當中常將此稱之為股票投資價值或價值,以示與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區別。投資價值的提出是在20世紀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相分離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動態》(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涉及企業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則屬於藉助股息來影響股票價值的間接因素。普拉特認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但他認為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商品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較特殊而已。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所以難與同其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霍布內(Huebner,S.S.)將普拉特的觀點加以補充,他通過對股票價格與價值關系的研究,為投資提供決策的依據。而且,藉助對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於與它本質的價值上的一致性」,就長期股票的股價變動因素而言,與其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多納(Donner,O)在其《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KursbilnganAktienmarket,1934)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於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與企業收益和利率,即圍繞股票價值而變動。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論方面比前者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他們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內在價值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不僅限於對企業財務分析,同時還需要以觀察經濟方面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並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V=M(D+E/3)±資產價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價值;M:資本還原倍數;D:預期股息;E:預期收益。式中,M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息的增減變動而變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當時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規定大致上是將收益的三分之二作為股息發放出去,而剩餘三分之一則作為保留盈餘,充實企業發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資價值學說》(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期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完全不必反應在股票價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將來今後能領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資本還原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企業保留的盈餘是增加企業以後的收益,遲早也會變成股息發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買進股票意味著「現在財富與未來財富的交換」,而所謂的未來財富就是今後中期的「股息」,將其進行資本還原即為現在的股票的投資價。威廉姆斯提出的計算公式分為四種情況:(1)股息漸減: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現在投資價值;Dt:t年的股息;Vt:資本還原率;n:領取股息的年數。(2)預期股息穩定:V0=ni=1ΣDtVt=Di(3)(3)預期股息漸增,並打算永遠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為股息年增長率。(4)企業不講求股息政策,在景氣繁榮的年度,股息突增,幾年以後增長率又漸減: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對投資價值方面的貢獻在於他以未來各期股息為主線用數學模型勾劃了投資價值的輪廓,開創了用數學模型系數表達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此後西方經濟學界中有關投資價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並且沒有超過上述的范圍。(二)國內研究及現狀國內理論界關於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近年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投資價值理論和分析工具,並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期權、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現金流量、經營業績等很多方面。(1)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分析。張先治(2000)介紹了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評估的意義和方式,價值評估的程序與方法,並初步給出了評估中的參數:現金流量、折現率、評估期的確定方法。顏志剛(2001)對企業價值評估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並將自由現金流量表示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NI:企業掙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D:資本增加額;CE:資本支出;△WC:運營資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對比了經濟利潤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同,並給出了利用折現經濟利潤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模型。董直慶、趙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對公司價值評估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論述了考慮破產風險的情況下,對M-M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了破產風險成本參數,探討了存在破產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改進方法。張根明、王愛武(2001)論述了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等。149(2)期權定價理論研究。許民利、張子剛(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長期權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設想,趙國忻(2000)研究了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李焰(2003)認為企業價值應該分解為零增長價值和增長機會價值,並提出了用期權定價模型確定企業的增長價值,杜彥鵬、陳迅(2001)利用經營期權評估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進行了應用為現金流量處於困境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與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進行的補充。國內關於期權定價模型的探討,往往是將某一企業的數據進行整理後,利用Black與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評估該企業價值。並沒有歸納出該模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應用的難點,對於有關參數的選取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如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期權執行價格、回報率的標准差、累計概率分布等參數根本沒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業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企業價值,對於評估價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沒有進行檢驗。(3)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他們運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採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弱式有效進行了統計檢驗,得出不同的結論。俞喬(2004)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個交易日為樣本期間,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日收盤上證券綜合指數的變動情況,經驗驗證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2000)實證檢驗了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態分布規律和隨機行走特徵,驗證了上海股市那個階段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同時指出,股市規模的擴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確快速的傳播,是我國股市發展的趨勢,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礎。吳世農(2000)在闡述證券市場效率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對如何認識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國股市仍然外於初期發展階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勻性和實效性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某段時期股份的隨機遊走特徵尚不能完全確定股市達到弱式有效。范龍振,張子剛(2002)指出利用自相關系數進行檢驗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們用DF檢驗,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個月的每日股票收盤價檢驗了5種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沈藝峰、吳世農(2000)還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過度反映進行了研究。孫命(2004)從有效資本市場中出現關系於EMH的例子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楊兵等(2002)隨機選取滬、深兩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盤價的收益率序列呈現顯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態性分布,並呈現出很高的序列相關性。由此得出滬、深兩市還未達到弱式有效的結論。(4)經營業績研究。許彪、梁宇鵬(2000)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方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標利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進行了考察,將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為好、一般、差三類,認為改善整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和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抵禦能力的關鍵是調整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指標;對於經營績效好或較好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提高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經營績效一般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大幅度提高償債能力方面和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綜合績效差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提升應該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劉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使投資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投資價值,為上市公司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朱麗莉、王懷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對農業類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提取了反映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及因子值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6家農業上市公司排名,較好地評價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為相關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參考文獻:[1]趙國忻:《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科學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慶、趙振全:《股票價格與價值的測度及特性分析———基於流動性的新解釋》,《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

H. 中國股市與外國股市有何區別

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實際運行中很多差別
個人認為造成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2個
1 中國股市的不成熟,這個問題在所有國家的股市剛建立的初始階段都會有,不可避免
2 中國的社會主義特點 政府對市場干預的太多,不該管的亂管(比如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產問題) 該管的管不好(比如完善制度市場監管打擊違法行為)

技術操作上沒什麼太大的不同,中國的股市畢竟是從外國學來的,你認為會有多大的創新?

I.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J. 中國股市和歐美股市的區別

中國股市以前容易被人操縱是因為流通市值小,現在流通市值大了就不容易操縱了。不管國外與國內股市,都有操縱市場的行為。個人認為中國股市的病根就在與缺少一個好的迴避風險的機制。比如做空機制。 中國股市的病根在於中國特色。「基金要講政治」,「股市要聽政府的話」,這種話在西方國家你絕對聽不到,而在中國這是廣為人知的名言。中國股市的問題不在於規模小,也不在於什麼大小非。首先你要搞清楚中國股市誰做主?在西方國家,崇尚自由經濟,一切由市場規律說了算。可是在中國呢?中國搞的是市場經濟、商品經濟,但絕對不是自由經濟,政府始終在最高位置把持著全局,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股市有如此鮮明的特色,總會走出「獨立行情」。
中國股勢力的那些主力、莊家其實不過牆頭草而已,只能利用政策的指揮棒來回倒,他們只能算作前台表演的小丑而已,你方唱罷我登台,其實這個舞台誰說了算?真正的後台老闆是誰?你自己想吧。
西方國家的股市其實一樣會被操縱,只不過手法略有不同,你可以看看經典的電影《華爾街》,你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上面幾位說得都是一方面,其實最主要的問題並不在這些上面,你說沒有做空機制,那麼為什麼會暴跌呢?跌的話其實誰都虧本啊?
關鍵原因我認為根本還在於一個股票機制之上
什麼叫做股票機制?比如說美國的企業所有者很清楚,如果我的股票下跌,那麼後果會非常嚴重,如果某一周,我的股票下跌20%,那麼我的資產不但要損失20%(就像去年比爾蓋茨的財產縮水一樣,他們的錢主要在股市裡,自己的企業中),而且我會陷入一個深層的被動,那就是,別人會質疑我的能力,我可能會下課,蘇格蘭銀行的總裁最近就是因為股市下跌,最終被免職,其實去年有無數的ceo就是如此下台的。同時,如果我讓股票隨意下跌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在短短幾周內,我的公司會被惡意廉價收購。
所以倘若在國外,某個公司出現股票連續下跌的情況,整個企業都會瘋狂的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諸如廣播宣布自己最近的業績,穩定軍心,大量斥資回購企業股票,穩定自己的控股權,抬升股價,平抑不滿輿論。
可是國內呢?
中國國航去年因為一個錯誤的協議損失60億,誰為此買單了?誰為此受罰?有誰為股價的下跌負責?60億,又變成了學費,沉重的學費。這樣的事情曾經發生在韓國,結果是現代總裁為此坐牢,而相應的經濟官員很多受累下課。
中國石油下跌了多少,他為股市的下跌貢獻了多少,誰為此付出了代價?這樣的事情曾經發生在英國,英國的做法是要求上市公司全額按照原價收回發行股票。
中國平安從160元跌到25元,中國平安的總裁受到什麼行政處罰或者因此下課了嗎?
為什麼大小非會瘋狂拋售?那些股評家說是因為股民的不理性造成過高的股價產生的,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股票其實價格已經等於實際凈資產了,可是他們還在拋售,為什麼?
其實小非的股票數量很少,真正瘋狂拋售的都是那些大非,為什麼?他們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企業負責,說穿了,他們是一個打工者,而不是企業的主人,就像平安的總裁說的:「蘋果的總裁可以每年只賺1美元的年薪,因為那是他的企業,而我不過是個打工者,我不可能不收年薪。」
打工者不可能真心為了別人的企業嘔心瀝血,股市不過是他們抽血的工具,而不是他們真心在維護的家。 關鍵區別在於法律制度,歐美的法律規定是證間會起訴誰有內幕消息或操縱股份由被告先舉證證明自己沒罪,美國股市雖然大這樣幾萬人就可以監控整個市場,一個人就可以監控幾十萬人,中國的法律制度是由證間會先舉證證明被起訴人有罪,由於操縱股份都是非常隱畢的,也就造成了中國這種一對一拼刺刀的局面,就算中國證間會有一百萬人,半個市場都監控不過來,更別說整個市場了,這樣高的漏網率也就養成了主力的"僥幸心理",像美國那樣的監管制度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行,而中國不適用這種制度,因為中國人好栽贓,好陷害,好嫁禍,所以用歐美的制度肯定會出很多冤案

閱讀全文

與西方股票投資思想的演變與當代中國股市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十的老人可以開股票賬戶嗎 瀏覽:420
Ipad上的股票軟體能不能畫線 瀏覽:486
非典結束時間股票 瀏覽:692
資金存入股票賬戶挪用 瀏覽:559
康盛股份股票重組 瀏覽:182
好股票要看什麼數據分析 瀏覽:550
投資有道推薦股票 瀏覽:862
降息股票的影響嗎 瀏覽:204
一隻股票跌到沒成交量 瀏覽:594
什麼股票APP可以用EXP 瀏覽:303
浙江東方股票走勢分析 瀏覽:814
某基金經理投資B國股票資產 瀏覽:969
威勝信息股票歷史資金 瀏覽:857
股票中簽沒收到信息怎麼辦 瀏覽:916
惠東哪裡有開股票賬戶的 瀏覽:206
這樣買st股票 瀏覽:368
手機查看股票的軟體哪個好 瀏覽:596
股票賬戶可以給男朋友看嗎 瀏覽:747
先河環保股票最新公告 瀏覽:379
龍頭股票封單單漲停時間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