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沉沒成本分析股票投資

沉沒成本分析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2022-06-15 02:27:59

1. 都說沉沒成本,什麼是沉沒成本,有什麼用

首先,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指的是由於過去的決策而導致已經發生了的,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支出,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這個概念,為什麼我們需要研究,就因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我們經常會由於過去在這個事情上的投入而影響我們現在的決策。我們需要理解這個概念,從而讓自己真正的在生活中做一個理性的人。


永遠能量滿格,成長,我一直在路上--林小企在路上

2. 認識沉沒成本對企業經營決策有何意義

沉沒成本又稱沉澱成本或既定成本,指已經付出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他說:「假如你花7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你懷疑這個電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個小時後,你最擔心的事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你應該離開影院嗎?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當忽視那7美元。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離開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認識沉沒成本對於企業經營決策有重要意義,由於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對未來的損益不會產生影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如果企業在決策時無法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就有可能帶來更大的損失,比如在上述斯蒂格利茨所舉的例子中,如果怕浪費了買票的錢,繼續看那場糟糕透了的電影,不但收不回買票的錢,還浪費了時間,敗壞了心情。經濟學將這種在決策中因為害怕沉沒成本損失而欲罷不能,從而導致更大損失的行為稱為「沉沒成本謬誤」。避免「沉沒成本謬誤」對於企業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非常重要。沉沒成本可以給出一種解釋。沉沒成本效應在投資者之間非常普遍,在實際交易當中,人們總是將獲利良好的品種賣出,而保留那些虧損的基金或股票,更有甚者,還會對這些不斷虧損的基金股票加倉,反復買入想要「挽回損失」。

3. 股票是否為沉沒成本

是。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Cost)。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對企業來說,沉沒成本是企業在以前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現金,而經營期間攤入成本費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均屬於企業的沉澱成本。
從成本的可追溯性來說,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間接成本。如果沉沒成本可追溯到個別產品或部門則屬於直接成本;如果由幾個產品或部門共同引起則屬於間接成本。
從成本的形態看,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變動成本。企業在撤消某個部門或是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沉沒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變動成本。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更容易沉沒。
從數量角度看,沉沒成本可以是整體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棄用的機器設備,如果能變賣出售獲得部分價值,那麼其賬面價值不會全部沉沒,只有變現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才是沉沒成本。
一般說來,資產的流動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強,其沉沒的部分就越少。「現金為王」的觀念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固定資產、研究開發、專用性資產等都是容易沉沒的,分工和專業化也往往與一定的沉沒成本相對應。此外,資產的沉沒性也具有時間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轉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資產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舊期限之後棄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會成為沉沒成本,而中途棄用沉沒的程度則會較高。

4. 什麼是沉沒成本並舉例說明

一、沉沒成本是指由過去的決策所產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屬於歷史成本,現在及未來的任何決策都無法挽回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等等。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已往發生的費用。
二、沉沒成本舉例
1.投資者花10萬購買了一輛車,付款後這10萬就是已經付出去的沉沒成本,投資者只享有該車子的所有權,而沒有了那10萬元的支配權。
投資者可以二手車市場上將車子賣出,賣出價格一般要低於新車買入價格,那麼賣出價和買入價之間的差額就是沉沒成本,車子購買時間越長賣價就越低,沉沒成本也就越高。
可見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變動成本。沉沒成本也不僅限於支出的,購車過程中付出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都屬於沉沒成本。
2.有一項目A,上馬項目需要添置設備B,購置成本20 000元,而決策者目前已經擁有閑置的設備C,其帳面成本為30 000元,並在主要性能上與設備B相同,但要完全滿足項目A的需要,還必須對其進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方案,購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對購置方案而言,設備成本為20 000元,而對改造方案則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兩方案的設備成本進行比較,那麼購置方案的設備成本更低,減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這樣一比較,好像應該選擇購置方案了。
那麼,是否意味著真的應當做出如此的決策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購置方案中,設備成本20 000元在決策時尚未實際發生,如果決策採用該方案時,新增成本也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於閑置的設備C的帳面成本在決策前已經實際支出,無論決策結果如何,都無法收回該帳面成本(假設該設備無轉讓價值),因此,帳面成本30 000元即為沉沒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
通過這樣的分析,購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應當選擇改造方案,而不是購置方案。
【拓展資料】
沉沒成本在投資中的作用
沉沒成本在經濟活動中是比較容易被投資者所感知的,很多人會因為已經付出過的成本而堅持一項投資,忽略了投資本身是否對自己有利。
例如投資者花50萬元購買了一間商鋪,但商鋪位置不佳一直未能出租,每月還需繳納物業費,投資者決定將商鋪以48萬元賣掉。如果考慮沉沒成本,很多人會認為投資者是虧損的,不應該賣掉。然而從機會成本考慮,投資者可拿這48萬參與其他利潤更高的投資項目。

5. 沉沒成本效應對投資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沉沒成本是與決策不相關的。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沉沒成本的發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數企業將其視為投資的一部分。數額龐大的沉沒成本會導致企業進行投資決策時發生嚴重偏差。 本文首先闡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等。其次,對沉沒成本、沉沒成本產生的原因、沉沒成本謬誤、沉沒成本效應、沉沒成本逆效應、動態沉沒成本模型、技術進步等理論及模型進行詳盡的闡述。再次,論述了沉沒成本效應對於企業進入市場的影響。通過理論證明和數值計算驗證了沉沒成本是阻礙企業市場進入的因素之一。並提出了預防沉沒成本效應影響企業市場進入的方法。接著,論述了沉沒成本效應對企業改擴建項目的影響。通過分析影響決策的因素以及設備更新的案例,證明了沉沒成本效應對企業改擴建項目具有消極的影響。並提出了降低沉沒成本對企業投資決策影響的方法。最後,通過分析沉沒成本效應對技術進步的影響,以及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得出結論:由於沉沒成本的存在,無論企業放棄良好的投資機會還是市場進入失敗,都將會放慢企業技術進步的腳步,並對經濟增長起到消極的作用。

6. 沉沒成本的經典例子有哪些

如下:

1、一個人外出用餐,點了很貴的龍蝦,但是吃不了還剩了很多,又無法打包。傳統觀點認為這只龍蝦已經點了,吃不吃得了都得付一樣的錢,因此雖然吃飽了,不再吃一點就虧了。

但是運用經濟學的沉沒成本我們可以知道,點菜的行為已經發生,是沉沒的,應該不去考慮;因此問題就只剩下我已經吃飽了而應不應該再吃。

2、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最壞的懷疑應驗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沉沒成本在投資中的運用

沉沒成本在股市裡最常見的應用就是補倉。很多人買股票不會一上來就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倉位買入,發現被套住了以後,就開始連續補倉,越補越大,最後把所有的錢都買了進去。

本質上講,你的每一筆交易都是彼此獨立的,你買入股票只有一個原因,看好它未來能漲,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倉位想要降低整體成本。這樣一來會像葫蘆娃里演的一樣,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後全部被蛇精拿下。

7. 沉沒成本的相關知識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說,普通人(非經濟學家)常常不計算「機會成本」,而經濟學家則往往忽略「沉沒成本」——這是一種睿智。他在《經濟學》一書中說:「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並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sunkcost)。」接著,他舉了個例子:「假設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最壞的懷疑應驗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斯蒂格利茨不愧是大師,他用通俗的話語道出了生活和投資的智慧。
謬誤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被稱為「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有時被叫做「沉沒成本謬誤」。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不理智」,因為類似行為低效,基於毫不相關的信息作出決定錯誤的分配了資源。
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對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統一,因為這種衡量對消費者來說是主觀且獨特的。如果你真的預訂了一張電影票還發現電影確實不對你胃口,你可能會等到散場再走,你覺得你保存了臉面,這也是一種滿足。如果你中途退場,陌生人會發現你的判斷失誤,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從給電影找茬中得到些娛樂,並對自己的鑒賞結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覺得有足夠資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評電影。
沉沒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業決策時候會被用到。一個常見的沉沒成本例子就是宣傳品牌的促銷。這種情況經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換來銷量的方式(除非執行市場退出策略)。在做將來投資、銷售或廣告決策時,僅應考慮未來的可能性,不能因為大筆廣告投資而便宜。
沉沒成本謬誤有時也叫「協和效應」,指英國法國政府繼續為協和式飛機提供基金的事,而當時已經很顯然這種飛機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可言。這個項目被英國政府私下叫做「商業災難」,本就不該開始,當時也就要取消了,但由於一些政治法律問題兩國政府最終都沒有脫身。
變劣為優
用「拿錢買教訓」、「交學費」的觀點來看待沉沒成本是片面的。事實上,除了投資決策失誤造成沉沒成本這一極端的情況外,很多時候沉沒成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支出。但沉沒成本也可以為企業在某些方面帶來優勢。
對一個行業或產業來說,其沉沒成本的狀況往往構成了進出壁壘的關鍵,並最終決定市場結構。貝恩咨詢公司(Bain)早在1956年就指出過,若一個產業的固定成本或沉沒成本很高,就會形成進入門檻。
那些具有明顯規模經濟和龐大硬體投入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如能源、通訊、交通、房地產、集成電路、醫葯等產業,其超額回報可謂誘人,但其驚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則往往使許多市場「准進入者」卻步,因為這首先是一場「誰輸得起」的比拼。
由於這些高沉沒成本的產業往往同時具備低邊際成本的特性,「輸得起」的一方最終會成為市場的贏家。許多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正是利用沉沒成本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小企業通常只能選擇沉沒成本較低的競爭性行業求得發展。
如何減少沉沒成本
無論怎樣,在實現同樣戰略目的的同時,盡可能減少沉沒成本的支出無疑是所有企業都希望的。真正如2000年前後網路公司競爭白熱化時那樣,比誰「燒錢」最快、最多,可以說是大多數投資者所不願意看到的。
盡量避免決策失誤導致的沉沒成本
當然,市場及技術發展瞬息萬變,投資決策失誤難免。在投資失誤已經出現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將錯就錯對企業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
英特爾公司(Intel)2000年12月決定取消整個Timna晶元生產線就是這樣一個例子。Timna是英特爾公司專為低端PC設計的整合型晶元。當初在上這個項目的時候,公司認為今後計算機減少成本將通過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設計來實現。可後來,PC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PC製造商通過其他系統成本降低方法,已經達到了目標。英特爾公司看清了這點後,果斷決定讓項目下馬,從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通過合資或雙邊契約減少沉沒成本很多時候,沉沒成本並不是由企業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應鏈的上、下遊方中斷合作引起的。
投資心態
對於「沉沒成本」,投資者應該是:「我不認為這種辦法可以挽回損失。」而要避開這一誤區,最好的方式是自問:如果手中沒有這只股票或基金,或者另外給你一筆錢,你還會買它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最好賣了它,不能僅僅因為已經被套住了,為了「心理賬戶」上所謂的「攤低成本」,就作出「錯上加錯」的決定。對於一隻股票或基金,如果它已經讓你虧損太多,且短期內基本面沒有改善跡象,與其盲目追加,換來無期限的望眼欲穿,不如快刀斬亂麻,接受「沉沒成本」,重新選擇標的,開始一段新的投資體驗。
計算方式:
沉沒成本=設備賬面價值—當前市場價值=(設備原可能呢值—歷年折舊費)—當前市場價值

8. 要怎麼樣才能面對交易中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業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因此,沉沒成本是決策非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無需考慮。相對的,新增成本是決策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必須考慮。現實經濟中,騎虎難下的投資項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繼續投資還是決然退出,總是令投資決策者左右為難。本文作者積多年的投資實務經驗和研究,在該文中詳細介紹了決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區別,並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沒成本建立企業競爭優勢和減少沉沒成本的辦法。該文對於中國的行政總裁、財務經理和投資經理尤具啟發意義,相信各位讀完本文後,能在投資決策時撥開各類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擾,從而做出明智的投資決定。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在2000年8月決定今後民用飛機不再發展干線飛機,而轉向發展支線飛機。這一決策立時引起廣泛爭議和反彈。該公司與美國麥道公司於1992年簽訂合同合作生產MD90干線飛機。1997年項目全面展開,1999年雙方合作製造的首架飛機成功試飛,2000年第二架飛機再次成功試飛,並且兩架飛機很快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頒發的單機適航證。這顯示中國在干線飛機製造和總裝技術方面已達到90年代的國際水平,並具備了小批量生產能力。

閱讀全文

與沉沒成本分析股票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明日降息對股票的影響 瀏覽:509
中國股票達人爭霸賽 瀏覽:890
手中的股票退市怎麼 瀏覽:334
債券價值評估與股票價值評估的共同點 瀏覽:962
農業銀行股票今天開盤 瀏覽:4
股票尾盤打開漲停 瀏覽:313
安信股票走勢圖 瀏覽:535
京東10年老員工股票 瀏覽:579
st股票哪一個 瀏覽:519
股票唐能通抓漲停板 瀏覽:172
各個證券股票買賣手續費多少 瀏覽:592
浦發銀行股票招商 瀏覽:492
股票樣本數據 瀏覽:118
股票莊家漲幅與成本的關系 瀏覽:98
買4大行股票長期持有 瀏覽:151
能輝科技股票怎麼樣 瀏覽:723
中信證券股票信用額度 瀏覽:82
如何對沖鎖定一隻股票 瀏覽:896
st股票什麼時間摘牌 瀏覽:626
中國西部地區有哪些股票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