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業績承諾補償公告
為了保護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大股東對標的資產未來業績進行承諾
2. 股票公告說重組業績補償是利好還是利空
重組往往公司有更好的股東入駐,往往是利好,業績補償 一般屬於小利好,畢竟屬於非經常性損益部分。
3. 回購並注銷業績補償股份是利好嗎1元回購並注銷業績補償股份是利好嗎
摘要 股票回購注銷從長期來看,是利好的。
4. 補償回購股票業績補償是怎麼回事
就是業績沒達到,股票的分紅照舊給
5. 上市公司的業績補償是什麼意思
一般是收購的子公司,如果業績不能達標的話,會以現金的形式給母公司補償到約定的業績水平
6. 什麼是低價補償股有什麼特徵
首先要糾正一下你的這個問題。是低價補漲股,不是低價補償股。低價補漲股它有著什麼樣的特徵呢?我們又可以怎麼去操作低價補漲股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
首先來說補漲股是什麼?補漲股顧名思義就是補充上漲的股票。在一輪行情當中往往會有一些股票,它的邏輯是最正的,它的上漲也就是最先的。在這第1批的股票上漲完之後,那就還需要有後面一批來上漲,後面一批補漲的股票就叫做補漲股。補漲股通常是出現在一些比較大的板塊當中,因為一個大的板塊,市場上沒有資金讓他一次性全部長完,那就只能一點一點的漲。好的股票先漲,差一點的就等補漲。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7. 業績補償是計入資本公積嗎
一、資本溢價(股本溢價)
資本溢價是收到者的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佔份額的。形成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原因有:溢價發行股票、者超額繳入資本等。
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主要包括下列幾個項目:
(一)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在被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讓時,轉銷與之相關的資本公積,計入當期損益。
(三)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性房地產時,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處置該項性房地產時,轉銷與其相關的資本公積,計入當期損益。
(四)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務的,應按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在行權日,根據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記「股本」(「實收資本」)或「庫存股」,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8. 「相關股東擬實施業績承諾補償」是什麼意思
業績補償本身是一種承諾,意思就是保證股東是不吃虧的,但是業績補償也有一定的風險,就是萬一未來行情發生變化甚至是惡化,那麼業績補償很可能就是一個巨大包袱
對於某些有實力的大股東,業績補償應該問題不大,大不了出錢就是了,但是上市公司這個資本運作平台的聲譽就保住,以後自啊資本市場混,口碑會比較好,大機構也捧場,但是有些大股東可能會比較吃力,尤其是產業布局不是很大,業務單一的大股東,你讓他怎麼補償?
如果是真金白銀的業績補償很麻煩的話,大股東肯定會跟投資人商量,不出現金,出股票的方式行不行?
一般情況下,一般投資人都會妥協,原因很簡單,假如這個公司的行業的確是惱火了,大股東的確是沒錢,那麼大股東的最大誠意就是出自己的股票,那也是很講信用的一種義舉。
但是更惡劣的情況是,如果大股東按照當初業績補償的演算法下來,發現自己出的股票危及到了自己的絕對控制地位,那麼大股東就要想辦法在這個補償上做一些操作,即不失信於資本市場,又要保住自己的絕對控股地位.
這似乎是很難決策的一種辦法,最簡單的就是,出乾股,直接在二級市場按照投資人的股份散了,這明顯是不行的,一旦股票散了,大股東的地位就不保,這肯定不行.
唯一可行的辦法是什麼呢?有一種辦法就是找一個關系非常鐵的長期股權投資人或者機構,雙方基於某種約定,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把需要補償的現金,按照某種價位交易過去,大股東獲得現金,用現金補償二級市場的投資人
由於這種接盤機構不能威脅到大股東的絕對控制地位,所以必須是一致行動人,當然這個一致行動人也不是白當的,肯定有約定,比如約定一個時間周期大股東按照某個價位的回購,或者在基於確保了資本市場的信用的前提下,大股東在二級市場定向增發的時候給予這個一致行動人一定的好處,操作上嘛,肯定是基於當初的約定辦.
9. 馮小剛支付業績補償,你知道什麼是業績補償嗎
馮小剛支付業績補償1.68億業績補償,其實就相當是一種對賭協議,假如業績完不成,那麼當然就需要進行自掏腰包式的補償,這也就是業績補償。
在馮小剛支付業績補償的事件當中,其實范冰冰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由於范冰冰涉嫌偷稅漏稅並且補繳9億多的稅款,她本身就成為了一名劣跡藝人,這也就表明她以及她的作品是不可能再出現在公眾的面前了,馮小剛與范冰冰合拍的手機2也因此泡湯,所以2020年度馮小剛的公司也沒能完成與華誼公司簽訂的協議,這才導致了馮小剛最後需要自掏腰包補償業績。
綜合以上種種,業績補償其實就是相關簽約人員未達到業績時自掏腰包對業績進行補虧空的一種做法,這是商業公司中經常能看到的東西,我們不必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