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大跌似乎不計成本砸盤,難道機構就不怕虧
機構在內的大多數投資者對未來的悲觀,認為大盤會繼續走低時,當然會不斷的賣出手中的籌碼,而買入的人少。所以大盤才會不斷下跌。機構的原則也是賺錢,當然不會在下跌勢中買入。
砸盤是指不計成本的拋售,玩命拋。要麼利空,要麼主力故意乾的。砸盤成功後,散戶都會跑,割肉出局,機構就可以低價大量持有股票,然後就可以拉升股價了。機構砸盤一般都是手裡有一定的股票了,然後想加大手裡股票的份量,達到更加容易控制股價的目的。砸盤雖然要一定的錢,但只是小部分,再說砸盤只是把A轉給B,股票還是在機構內部轉,其實沒出去。他沒脫手就不能說他虧錢了,再說砸盤成功後機構肯定能獲得大量低價股票,他也攤低了股票成本。他占的股票達到70左右,股票的價格還是由他說了算,到時漲的時候別人想買都沒得買。
B. 重磅消息,主力不計成本的出貨,這三股還有救嗎
第一、達到目標。
有一個加倍取整的理論,這個方法在股市中還沒有被廣泛的應用,而一種理論在市場中掌握的人越少,可靠性就越大,所以,這是判斷股票高點的一個好方法。簡單的說,准備買進一隻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加倍和取整的方法聯合起來用,當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預測的都是某一個點位的時候,那麼在這個點位上就要准備出貨。當然,還可以用其它各種技術分析方法來預測。故當預測的目標位接近的時候,就是主力可能出貨的時候了。
第二、該漲不漲。
在形態、技術、基本面都要上漲的情況下不漲,這就是要出貨的前兆,這種例子在股市中是非常多的。形態上要求上漲,結果不漲。還有的是技術上要求漲,但該漲不漲。還有的是公布了預期的利好消息,基本面要求上漲,但股價不漲,也是出貨的前兆;技術面決定了股票該漲而不漲,就是出貨的前兆。
第三、正道消息增多。
正道的消息增多,就是報刊上電視台、廣播電台里的消息多了,這時候就是要准備出貨。上漲的過程中,報紙上一般見不到多少消息,但是如果正道的宣傳開始增加,說明莊家萌生退意,要出貨。
第四、傳言增多。
一隻股票正在做著,突然這個朋友給傳來某某消息,那個朋友也給說個某某消息,又一個朋友又給說某某消息,這就是主力出貨的前兆。為什麼以前沒有消息呢?
第五、放量不漲。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是放量不漲,就基本確認是處理出貨。
如果有了這些徵兆,一旦出現了股價跌破關鍵價格的時候,不管成交量是不是放大,就都應該考慮出貨。因為對很多莊家來說,出貨的早期是不需要成交量的。
C. 大宗交易,怎麼能看出到底是買的還是賣的,是好還是壞啊
所謂大宗交易就是指股票的買賣達到了規定的最低限額,買賣雙方通過協議達成了一致並且經過交易所確定成交的一種股票交易行為。其實也可以理解成交易金額比較大的股票買賣。大宗交易的限制的最低買賣數量是50W股或者是交易金額達到300W以上,才能定性為大宗交易。一般大宗交易都是主力來操作的,散戶因為資金的限制,沒有能力去買賣大宗交易。因此,我們從大宗交易可以看出主力的動向,一般來說,當主力買的大宗教交易價格比二級市場要高的時候,這時就會出現這只股票的最佳買入點。反之,當主力不計成本拋售,即為賣出點。
一般來說,當一隻股票出現大宗交易,說明這只股票處於底部,對於我們散戶來說,應該給與足夠的重視,尋找機會跟進。
如上圖所示,這只股票從將近80的價格一路下跌,最低跌到不到50,大宗交易平台出現了五家機構,賣方的成交價格為55,比市場的均價稍微低了一些,當機構大宗交易買入後,股價開始上行,與之前的下跌形成了明顯對比。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當主力介入這只股票的時候,前期漲幅通常不會太大,甚至會有震盪,這是買入跟進主力步伐是獲利的關鍵。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當大宗交易出現大幅度益價,說明這只股票正在被熱捧,如果有主力參與進來,走勢將會更加強勁。
D. 請問股市裡砸盤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
股票市場上有很多專業術語,在炒股之前需要投資者朋友的理解和學習。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可以粉碎市場。一是在上漲過程中,經銷商應明確後續籌碼,以一定價格大幅度拋售股票,導致下跌,以吸引散戶和後續投資者拋售;另一種情況是,當莊家完成了莊家的目的,股價相當高時,莊家就大舉拋售股票,砸碎市場,以達到逃之夭夭的目的。
止損股應選擇目前較淺且未來反彈空間較小的股票。對於目前下跌過快的股票,你不妨等待它們的反彈行情,然後選擇賣出的機會。在崩潰的市場中,投資者往往被嚴重困住,賬面損失巨大。一些投資者急於挽回損失,任意增加操作頻率或投入更多資金。這種做法不僅徒勞無益,而且加劇了損失的程度。當大勢疲弱時,投資者應少操作或盡量不操作股票,等待大勢回暖,趨勢明朗後進行干預更安全、更可靠。
E. 主力砸盤不計成本有什麼好處
砸盤是指不計成本的拋售,玩命拋。要麼利空,要麼主力故意乾的。
砸盤成功後,散戶都會跑,割肉出局,機構就可以低價大量持有股票,然後就可以拉升股價了。機構砸盤一般都是手裡有一定的股票了,然後想加大手裡股票的份量,達到更加容易控制股價的目的。砸盤雖然要一定的錢,但只是小部分,再說砸盤只是把A轉給B,股票還是在機構內部轉,其實沒出去。他沒脫手就不能說他虧錢了,再說砸盤成功後機構肯定能獲得大量低價股票,他也攤低了股票成本。他占的股票達到70左右,股票的價格還是由他說了算,到時漲的時候別人想買都沒得買。
F. 股票拋售一般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股票拋售概念或現象,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一種情況是國家經濟逆轉,惡化狀況超預期;再有一種情況是國家政策變化,出台了不利於某些行業的重大政策,導致行業個股拋售現象;還有個股重大利空來襲,主力不計成本的出貨,帶動股民踩踏式出逃。
G. 主力砸盤的目的是什麼
1、上漲階段砸盤,為了降低成本
2、拉升前砸盤
為了使短線客或者信心不足的散戶出局,並吸收他們拋出的籌碼,達到輕松拉升的目的。
砸盤的同時,主力也從拋出籌碼中獲得籌碼分布狀況的信息,常叫做「試盤」。
3、出貨砸盤
這種情況極少,但不得不防。有些主力獲得重大利空信息,會出現不顧一切砸盤出貨的行為。這一般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
砸盤時間一般在1周-1個月,大熊市階段可能超過3個月。
長期棄庄的砸盤可能不計成本地砸,時間可能較短;
周期性調整的砸盤時間通常長些;
瀑布式的砸盤時間在10-20天,一個波段或台階的砸盤時間在10天左右,誘空式、利空式和死叉式的砸盤時間在7-15天。
1,放量不漲。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是放量不漲,就基本確認是處理出貨。
2,該漲不漲。在形態、技術、基本面都要上漲的情況下不漲,這就是要出貨的前兆,這種例子在股市中是非常多的。
3,正道的消息增多,就是報刊上電視台、廣播電台里的消息多了,這時候就是要准備出貨。
這種操盤手法證明主力實力較弱,手上資金不充足。
有些個股整個交易日內都風平浪靜,而鄰近收市的幾分鍾主力卻突然襲擊,連續大單進入將股價迅速推高,這通常表明主力並無打持久戰的決心,而是刻意在日線圖上製造出完美的技術圖形。
而有時則是該股己進入派發階段,主力在盤中減倉之後,尾市再將股價拉高,主要是為了兩點:
一是避免走勢圖出現惡化;
二是將股價推高,為次日繼續派發留出空間。
H. 放量跌好還是縮量跌好
放量下跌往往其中的含義要比縮量下跌要更為復雜,所以縮量下跌往往反映出來的投資策略就好一點,准確率高。
縮量下跌往往表示的情況就是主力洗盤和市場走弱,而放量下跌所表示的情況就有主力洗盤、主力出貨、主力吸籌等多種情況,所以後者出現的時候我們往往要經過多技術指標進行分析才行。
拓展資料:
縮量下跌往往代表著是買賣雙方意見趨於一致,都不想買賣,市場上冷冷清清。股價一般表現為橫盤震盪居多,但是在上升趨勢和下跌趨勢則是表現地極有差異,前者是洗盤的可能性比較大,後者是主力持續流出的可能性比較大。
放量下跌往往出現的位置代表著買賣雙方意見分歧,買方認為行情向好,開始大量買進;賣方認為該拋出籌碼了,於是大量拋售籌碼給買方。
這個時候的下跌就主要看大資金是主動買還是主動賣,前者會引導股價後市持續上漲,後者則是導致該股持續大跌。前文我們也有提及,說放量下跌的組成比較復雜,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在下跌階段,放量下跌總是主力不計成本拋售導致的,該股後市下跌可能性偏大。
【2】在盤整階段,放量下跌後市場可上可下,前者是誘空,後者是主力不護盤的表現。
【3】在上漲階段,放量下跌後市場往往會開始走弱,這是因為獲利盤的集中兌現利潤導致的。
總的來說,市場的買點出現在縮量下跌和放量下跌階段的可能性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當時操作的時候需要密切觀察其餘技術指標和大盤的動向,這樣才能做出最為正確的決定。
下跌的量價關系主要有幾種:無量無價,價跌無量,量增價不跌,價跌量增。
在調整時期或股價處於底部出現無量無價是最常見的,其形成的主要是由於市場關注程度極低,並沒有多少投資者參與交易,人氣極度衰竭造成的無價無量現象。
價跌無量主要發生在上漲或下跌階段的初期,在上漲時期的價跌無量是因為莊家以震倉洗盤為主,惜售情緒較強,其主要方式就是在某個關鍵價位打壓,造成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相互踩踏離場,盤面主要表現為股票價格大幅下挫但是成交量萎縮。
但是,在下跌末期有價無量可能是由於市場一致看空,沒有資金進入,所以形成了價跌無量的局面。
I. 許多股票主力不計成本堅決出貨,是否出現大利空了
利空最大的我覺得只有一個,就是股指期貨
這使得原先單邊盈利的模式轉為資金博弈的模式,起初的泡沫會在市場博弈中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