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股票信息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

股票信息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

發布時間:2022-07-04 19:26:13

❶ 股票決策的影響因素

個股,四面決定一切,當然對於某些人各有側重,所以有技術派和消息派之分。
政策面:國家政策導向
消息面:個股消息,也可以歸納為基本面
資金面:該股資金熱度
技術面:交易波動及走勢
個股基本面決定個股走勢,所以基本面決定技術面。
但有些人不認為,比如很好的股票卻要下跌,認為技術面操作好用於基本面
智者見智!

❷ 股票價格下降對於消費者的支出決策有何影響

股市對消費的影響,傳統上往往被稱之為財富效應。這里的財富效應,是指由於金融資產價格――股價上漲(或下跌),導致金融資產持有人財富的增長(或減少),進而促進(或抑制)消費增長,影響短期邊際消費傾向(MPC),促進(或抑制)經濟增長的效應。其中,促進消費增長的效應稱之為正的財富效應,抑制消費增長的效應稱為負的財富效應。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表現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方面僅指股市下跌或者說持續下跌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負財富效應。我們的分析,是從廣義層面來分析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的。具體而言,包括三個層面: (一)負財富效應 主要表現在:

1.通過減少居民實際收入影響消費。

投資者投資於股市,一方面獲得股票分紅收益,如果投資者屬於長期性的投資行為,且投資對象為績優股,這部分收益將是穩定的,可視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價收益,即投資者因股價上揚所獲得的資本利得。這部分收益可能是暫時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轉化為持久收入,當然,在熊市市場,情況相反。根據美Economic Indicator FEB 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紅率分別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趨勢。在一個持續下跌的股市之中,這些分紅難以抵消股價下跌導致的財富縮水量。2000年以來,美國股市縮水市值達6萬多億美元,以每個平均3口之家計算,相當於每個家庭損失約7萬美元,以負財富的MPC 0.07計算,且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美國GDP的70%,「財富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負影響顯而易見。

如果這個市場中股票期權計劃(ESO,也包括員工持股制)比較普及,股價大幅度下跌不但使員工報酬急劇減少,還可能使員工的未來期權成為一張廢紙,從而減少員工未來的收入。

2、通過弱化居民收入預期,降低市場信心,縮減消費。

股市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變動影響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和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影響到消費者信心。

消費者在某一時期的收入等於暫時性收入加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時期的消費等於暫時性消費加持久性消費。其中,暫時消費與持久消費之間不存在固定的比率,與暫時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與持久消費之間存在著固定比率。如果股市達到一定規模,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下跌,則投資者得自於股市的損失將由暫時性損失轉化為持久損失,從而與消費支出的減少產生某種固定聯系。而股市投資者的消費下降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又帶動股市中的非投資者,進而降低市場信心。

一個信用體系發達的市場,股市繁榮在加速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同時,由於使投資者未來收入預期向好,股票財富的急劇膨脹也促使他們更大膽地進行消費信貸。但股市下降乃至蕭條將產生相反的效果,投資者消費行為將更趨保守,從而減少了消費信貸,其所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社會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進一步減少。

而且,若股市大幅度下跌,則那些在繁榮時期以股票財富為抵押品所產生的消費信貸由於股票財富的大幅度縮水,而使他們陷入財務危機,表現為投資者、家庭破產增加。如到2002年9月30日,美國破產申請達近155萬,比一年前增加了7.7%,已超過上年破記錄的數據。2003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里,美國的個人破產申請案再創歷史新高,美國個人申請破產的總共為161.3萬多例,比此前12個月中的146.6萬多例增加了10%。

同時,銀行抵押品價值的大幅縮水,又使銀行陷入財務危機之中,並可能產生信貸危機,從而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之中。

3、 通過惡化企業投、融資狀況間接影響消費支出。

股市持續蕭條帶來負的「財富效應」,因為蕭條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財富減少,這種不好的示範效應使更多的公眾投資避免進入股市,從而推動股市進一步蕭條,企業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籌資,或者難以從證券市場籌資,從而難以進行內涵式或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反過來又降低了企業盈利水平,也減少了員工的收入水平。

(二)股市「擠占」效應。
股市上漲,對消費產生兩種效應,一是通過增加財富,對消費正向影響的效應,即股市的「消費效應」。一是因股市持續攀升而產生的賺錢效應對社會資金的巨大吸引力而減少儲蓄,以及使原本用於即期消費的資金轉化為股票投資;或者因股市長期下跌,投資者被套牢,使當前消費資金減少,即所謂的「擠占效應」(也有學者稱之為替代效應)。股市持續上漲時,投資者認為持有股票,或者投入資金買入股票的賺錢效應要比即期消費所得到的效用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國股市表現較為明顯。

在股市發展初期,擠占效應往往超過消費效應,此時股市對消費需求影響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前消費。其主要原因在於,股票上漲帶來的賺錢效用超過了即期消費的效用。如有專家認為,我國股民即使買賣股票賺錢,其良好的示範效應會首先吸引消費者將現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而不是用來消費。當股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投資者富裕程度增加,未來收入預期向好時,消費效應開始超過擠占效應,股市刺激消費的作用開始體現。隨著股市的繼續攀升與投資者股票財富的不斷擴大,消費效應與擠占效應的差距愈來愈明顯。

以我國股市為例,股市的擠占效應是不容忽視的。我國股市一些投資者長期虧損或套牢,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很大。據統計,1993-1999年以來我國股市中的投資者中,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兩市年平均所佔比重達68%。2001年以來,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年平均所佔比重高達80%,尤其是2001年7月以來,中國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股票財富亦大幅度縮水,到2003年7月底,90%的投資者被套牢,其對消費的「擠占」也越來越顯著。

(三)泡沫經濟效應。

以股市為代表的證券市場持續繁榮,使消費需求急劇膨脹,這種態勢又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慾望,整個社會經濟表現為消費、投資過度膨脹。如果由此引起的急劇膨脹的總需求遠大於總供給所能承受的范圍,並且股市的持續攀升的示範效應,使許多本來屬於生產性的投資轉向股市,於是泡沫經濟出現了。

如果泡沫的形成過程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供求缺口的出現將在整個經濟形態中產生持續的通脹,國家可能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量進而減少銀行的貨幣信用,減少人們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資金,抑制經濟過熱。

如果股市中積累的泡沫壓力過大,而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收效甚微時,此時某一因素如來自國外投機力量的沖擊,就會促使經濟運行內在機制用急性、突發性的形式來釋放壓力。這種方式便是金融風暴,或稱之為股災,接踵而至的是匯市、期市齊跌;不動產、動產縮水以及證券市場上原來虛報利潤和有欺詐行為或存在經營問題的企業接連破產,數萬億財富付之東流,社會消費支出大幅度減少,導致經濟衰退。即使人們的消費習慣可能使消費支出不變或只有輕微的下降(即「棘輪作用」),不會影響社會消費的絕對量,但會致使社會消費的增量減少,在「加速數」的作用下,使整個國家產出減少。

從歷史經驗來看,股市過度繁榮的之後往往出現蕭條,如上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持續繁榮,其後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50-60年代的股市繁榮,其後而來的是70年代的蕭條。80年代日本股市狂熱,其後是90年代的長期衰落。

❸ 股票價格的上升,對於消費者的支出決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股票價格的上升,對於消費者的支出決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有以下幾點影響
1 影響消費者的傳統消費觀念改變,由原來的儲蓄觀念改為資產投資來獲取收益

2 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和投資行為,股票價格上升很多股民會跟風而進,促進股市的暫時繁榮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3 股票價格的上升也會無形抬升消費者對投資的升值空間,將以前的其他投資全部轉向股市

❹ 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依據是股票的什麼價值

肯定是股票的實際價值,也就是該公司的實際創造利潤的能力,包括市場佔有率,包括利潤空間,包括創新能力,包括市場定價能力等等。

❺ 你如何看待媒體干擾股市這件事

我覺得這樣的行為非常不妥。

作為一名散戶投資人,本身我們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就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我們在網上所看到的媒體的消息都有一定的誤導性,就會嚴重影響散戶投資人的投資判斷,讓投資人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我覺得媒體不應該積極發表關於股市的新聞信息,需要對自己的信息進行管理。

一、有些媒體存在一定的干擾股市的行為。

這個事情來自於深圳商報,深圳商報報道了一個不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知道股市市場非常看重信息面,很多散戶投資人也會根據這些媒體信息來決定之後的判斷。有些媒體會過度對上市企業說三道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博取新聞熱度。這樣的行為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這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價,不僅對上市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干擾投資人的判斷。

❻ (一)股票價格的下跌對於企業及個人的投資決策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而股價的上升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26

❼ 股票對投資者有何好處

你好,股票風向標,字面的意思指在是在股市中佔了主導地位的股票,它的波動往往能夠帶動整個股市的波動。白說了,股票風向標只是一種說法,不是什麼股票術語,但是它的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股市本身變幻莫測,風向標是能夠影響股市走勢的標識。不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風向標,在不同的時間內有不同的方向標。
股票風向標在一定的程度上對股票投資者的影響是很大的,會影響著整個股票市場的走勢。比如漂亮50,次新股,滬深300等等都可能成為股市中的風向標,在一段時間內股票漲得好,漲跌也能夠影響著大盤走勢的股票都可以被稱之為是風向標。
風向標對散戶投資者來說主要是參考的意義,這樣他們就能知道哪些股是近期的熱門題材、市場上的熱點是什麼,該如何選股等等問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采購經理指數,這是一個反映著經濟好壞的先行指標,若該數據高於百分之五十,就說明經濟呈現除了復甦的形式;如果低於這個數據的話,就是經濟衰退了。
股票風向標在經濟學中,經常是把貨幣政策來比作一根繩子,如果經濟過熱的話,把這個韁繩拉緊,就能夠讓賓士的馬停下來,但是當經濟下行下來的時候,卻很難拉得動繩子的。因為人們對於投資股票的回報沒有信心,這時候財政政策就是一個更有力的工具了,貨幣政策寬松就會改變當前的經濟狀況,而經濟復甦也就讓股市恢復上漲了。
對於股市來說,有風向標比沒有風向標好,就好像風一般,我們往往是先看風向標才能知道風往那裡吹,股市也一樣。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❽ 股權投資的信息披露在執行中存在哪些問題

1.會計信息披露時間不及時,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決策失去時效性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而投資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將有關重大事件的報告提交證券交易所和證監會,並向社會公布,說明事件的實質。這一規定對於防止知道未公開信息的內幕人士進行內幕交易有積極的意義。不過,信息披露不及時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如:97年6月石家莊寶石電子公司市場畏縮,顯像管生產線停產,這一重大生產經營環境變化的情況在年報中沒有公布,直到98年4月30日才予以披露。 上述羅列的這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對於股市健康發展、對於國企改革乃至對於社會、國家來講,都是貽害無窮的。而對於廣大股市投資者來說,會計信息的失真會給他們的投資決策帶來誤導,以至投資失誤帶來損失,將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不利於股市的正常發展。
我國目前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分為季報、半年報、年報和其他臨時性報告。臨時性披露有時往往在股東大會召開幾個甚至十幾個工作日之後,年報披露則一直到次年四月底,而這期間企業經營環境、經營項目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許多跨國公司在國外的經營情況也許會發生異常變化。因此會計信息披露期過長,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極為不利。
2.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
表現為公司對應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採取避重就輕的手法,故意誇大部分事實、隱瞞部分事實,誤導投資者。有的公司甚至對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如深發展96年3月至97年4月間,動用3.11億元直接炒作本公司股票;佛山照明在95年5月至96年11月間,違規貸款6.3億元給銀行和證券公司。這些重大的違法、違規事件在被查處之前有關公司根本沒有通過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傳統財務報告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反映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歷史的財務資料是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但是決策活動的最顯著特徵是對未來投資活動的籌劃或規劃,是一種包含有預期的經濟行為。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未能對未來的有關財務信息進行披露。尤其是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不確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報表卻無法披露與企業有關的各種不確定信息。同時,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受傳統會計約束,重點披露只能用貨幣計量的資產,對知識資本、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等非貨幣性資產不進行披露。這樣會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
3.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不完善,難以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採用固定格式、固定模式的披露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這種方法一般都採用三張基本報表和附表加很少的報表附註形式進行披露,沒有考慮不同使用者之間的信息需求的差別和使用上的差別。至於臨時性會計信息披露,則往往只發一個簡單的公告,或說一些不相關的話。當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時,公告經常這樣講:「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請投資者注意風險。」投資者據此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4.會計信息披露運作很不規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較低
① 會計信息披露一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
例如在公司資產重組中,機構、「莊家」對重組過程了解得清清楚楚,而小股東卻一無所知,從而直接導致了對小股東利益的侵害。資產重組是證券市場永恆的主題,長期以來備受市場關注,但證券市場一直都在不停地演繹著「黑箱」操作、套牢中小投資者的重組故事,如億安科技事件、中科創業事件等。信息披露的不及時、不充分、不對稱則是導致這些事件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盡管有關信息披露規則規定:「凡是對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披露。」
② 會計披露虛假信息時有發生
主要表現為文字敘述失真和數字不實,上市公司在招股、上市、再融資和年報、重大事件披露等工作中這個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比如,為了取得上市資格,披露虛假或嚴重失實的財務信息,如編造虛假利潤、提供虛假盈利預測、資產評估失實、虛擬資產重組等;為了迎合莊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有意在不同階段發布一些誤導投資者的信息,如故意編造虛假的收購消息、隨意披露不確定信息;對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做不實披露;隱瞞重大信息不及時披露甚至不披露,如在財務報告中對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不加以區別、使用「暫不分配」或「未發現有重大違法違紀交易或投資項目」等類似的模稜兩可的語言進行不規范信息披露,等等。
企業做假帳、假報表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惡性事件不斷發生,如果沒有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直接或間接參與,如果每一個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都能夠格盡職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證券市場不會如此頻繁地發生鄭百文事件、瓊民源事件、銀廣夏事件等大案。
③ 會計信息披露差錯時有發生

❾ 股票信息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說明信息具有____。

消息會有的,只要你站在主力立場去想事情,就可以避免被套

❿ 股票指數對股票有什麼影響呢詳細點說會追分的

你好,股票指數是根據一定范圍的股票價格編制而成的,股票指數的變化,會對其范圍內的個股產生影響,即股票指數的上漲,可能會帶動其范圍內的個股上漲,股票指數的下跌,可能會導致其范圍內的個股下跌。
比如,上證指數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編制而成的指數,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票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當然,也會存在機構大戶造市,使股票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的情況,即股票指數大漲,其范圍內的大部分股票卻出現下跌的情況。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閱讀全文

與股票信息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中絨股票能持有嗎 瀏覽:371
國外也可以買中國股票 瀏覽:848
包鋼股票會不會成為st 瀏覽:365
可以條件搜索股票的搜索引擎 瀏覽:736
新三板企業退市後股票怎麼辦 瀏覽:59
用什麼軟體開通股票 瀏覽:377
剛買股票就重組 瀏覽:201
科創板股票在信用賬戶集中度 瀏覽:116
布拉德斯科銀行股票成交額 瀏覽:949
公司開通股票賬戶意義 瀏覽:466
賣股票有信息嗎 瀏覽:278
股票數據如何用易語言寫指標公式 瀏覽:902
javaweb股票走勢圖 瀏覽:4
股票怎麼看主力買進賣出 瀏覽:324
股票超大資金單位是多少錢 瀏覽:497
中小盤科技股票 瀏覽:210
股票怎麼合並賬戶 瀏覽:81
招商證券股票價格最低 瀏覽:410
貨幣政策會影響哪些股票 瀏覽:701
股票中簽賬戶余額負負數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