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入職華為8年有多少股票
你好 持股率因該是沒有多少 但持一點點股就會有很多回報的
知識拓展
華為公司始建於1987年,我們看看其股權結構的演變:
1987年任正非等6人在創建華為公司時,6人均衡持股,資本金21000元,員工14人。90年代初,股份合作制改革促進華為實行職工全員持股制度,之後,國家與深圳對股份公司內部職工持股制度不斷規范,華為又按規定調整,不發行股票,在企業內部持股,以股權形式出現。股份公司的員工集體持股,由兩個公司的工會持股,2001年改為一個公司的工會持股,任正非算一個股東佔1.1%,還有一個自然人股東佔0.01%。2003年股權變更,又以投資公司為股東,另有一個自然人股東。員工持股並不是讓員工現金入股,而是以獎金轉股,獎金不發到個人,自願參股,通過配股兌現。一年發一次紅利,自動滾入本金。員工股份的另一個來源是公司無息借款給員工,逐步償還。內部股的股本結構為:30%優秀員工集體控股,40%的骨幹員工有份量的控股,10%-20%低級員工或新員工適當參股。員工持股份額根據「才能、責任、貢獻、工作態度、風險承諾」決定。股金分紅最高´70%,最低10%。
2003年公司擴股,面向80%員工,超過1.6萬人,共10億股,以每股2.74元的價格向核心骨幹員工發售。員工出15%,其餘由公司擔保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目前,中層以上員工大約有200萬以上股權,高層員工持股大約是千萬元左右了。華為的員工持股還包括華為與名地郵電部門聯合建立的27個合資公司,「通過建立利益共同體,達到鞏固市場,拓展市場和占名領市場之目的」,這些合資公司大量吸納郵電系統員工入股,緩解了資金匱乏的矛盾,起初放在一個虛設的新技術公司工會名下,後與員工股份放在一起,99年後增擴2.5億-3億股。在總股本中,華為員工佔50%以上,合資公司員工不到50%,自然人佔0.01%。
華為的內部股制度對吸引人才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過去華為有種「11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比例是相當的。而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來進行派發。
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於這種貸款。因為,分紅的比例歷年以來都保持在70%的高位
2001年底,在總裁任正非的強力推行下,華為公司實行期權改革,即新員工不再派發長期不變一元一股的股票,而老員工的股票也逐漸轉化為期股,即所謂的「虛擬受限股」。
期權的獲得是不需要購買的,只要工作滿一年的員工都可以獲得相應數量。
華為公司開始降低股票的分紅,而實行溢價。員工從期權中獲得的收益的大頭不再是分紅,而是公司凈資產的增值部分。2001年,華為內部股分紅由以前的70%多降至40%。當年的股價按凈資產價格計,由以前的每股1元漲為2元多。
期權比股票的方式更為合理,華為規定根據公司的評價體系,員工獲得一定額度的期權,期權的行使期限為4年,每年可兌現1/4,價格是最新的每股凈資產價格。即假設某人在2001年獲得100萬股,當年股價為1元/每股,2002年,此員工逐年可選擇兌現差價(假設2002年股價上升為2元,則可獲利25萬)、以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股票、留滯以後兌現、放棄四種方式行使期權。
根據2005年華為公司經營狀況,目前華為每股凈資產價值為3.96元,華為2005年的內部股票分紅計劃初步定為每股分紅1.05-1.1元,也就是說,員工在華為的報資回報率超過了25%.
從2001年開始,華為改變了過去以一元一股計價的「全員持股」的激勵辦法,此後的四年裡,華為持股員工每年「高分紅」的歷史已經不再存在。
在一元一股時代,華為員工每年從公司享受的固定分紅高達每股0.7元,投資匯報率高達70%;華為2002年公布當年股票的執行價是每股凈資產2.62元,2003年為2.74元,據華為員工說2002-2004年,華為內部股升值的空間並不太大;這幾年,華為正從任正非發起的那場「華為的冬天」的寒潮中努力調整自己在中國電信小靈通、聯通CDMA兩個重大項目中的暫時失手,積蓄力量沖擊海外市場以及移動通信巔峰——3G領域。
② 入職華為會有股票發放嗎
會的。華為是一家由員工100%持股的公司,華為員工在入職一到三年後,可視業績情況發放虛擬股票,通常在5萬股至10萬股。目前,華為共有超過10萬名員工持股,分紅收入十分可觀。
2019年,華為全年工資、薪金和福利支出高達1349.37億元,以19.4萬名員工計算,華為員工人均薪酬為69.5萬元。日前,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在公司內部宣布,華為2020年持續實施股票分紅,預計每股1.86元。
(2)華為員工幾年可以有股票擴展閱讀
華為員工持股計劃
追溯員工持股計劃,那是在1990年。當時,華為公司提出了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其中參股價格是10元,稅後利潤的15%用於股權分紅。此後,根據經營情況,分紅數額在每年均有所變動。
按華為工會要求,華為員工持有的為虛擬股票。員工在入職1-3年後,可根據業績情況發放和購買股票,享受分紅權力。
作為員工的一名,任正非同樣參與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總出資相當於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1.04%。雖然股權佔比被稀釋,但任正非仍然擁有「一票否決權」。與此同時,普通員工持有的是虛擬股份,不具備投票權。因此,投票權仍然掌握在華為的核心管理團隊手中。
③ 華為虛擬股票幾年才有
2010年出的。
虛擬股的體系當中,明確了持股人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且這種股票不必經過證券行業監督管理部門繁瑣的審批程序,非上市公司的虛擬股體系也避免了公開市場所帶來的股價的波動影響。推出虛擬受限股之後,華為員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轉化成虛擬股,原本就不具實質意義的實體股明確變為虛擬股。華為公司股票在虛實之間的悄然轉換,意味著其在治理結構上已經從一家號稱全員持股公司變成由兩個實體股東所控制的公司。
④ 華為員工持股制度
2001年底,在總裁任正非的強力推行下,華為公司實行員工持股改革:新員工不再派發長期不變一元一股的股票,而老員工的股票也逐漸轉化為期股,即所謂的「虛擬受限股」。虛擬受限股(下稱虛擬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每年,華為根據員工的工作水平和對公司的貢獻,決定其獲得的股份數。員工按照公司當年凈資產價格購買虛擬股。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員工離開企業時,股票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
華為認為虛擬股比原來的持股方式更為合理。公司規定:根據內部的評價體系,員工的虛擬股每年可兌現1/4.價格是最新的每股凈資產價格。但是,對中高層的兌現額度則作了另外規定,只能每年兌現1/10,除非離職並且在離開後,還要經歷公司嚴格的6個月審核,確認不出現創業公司的產品與華為構成同業競爭、沒有從華為內部挖過牆角等等條件中的任何一條後,方可全額兌現。
每個持股員工都有權選舉和被選舉為股東代表,這些持股員工選出51人作為代表。這51名代表中輪流選出13人作為董事會成員,5人擔任監事會的成員。華為通過不斷調整股票的分配方式來維系整個組織的活力。
2008年,華為微調了虛擬股制度,實行飽和配股制,即規定員工的配股上限,每個級別達到上限後,就不再參與新的配股。這一規定使得手中持股數量巨大的華為老員工們配股受到了限制,但是有利於激勵華為公司的新員工。
⑤ 華為打c幾年不能買股票
員工在入職1-3年後,可根據業績情況發放和購買股票,享受分紅權力。
⑥ 2021華為 15級有沒有股票
有的
2月6日消息,華為在1月底公布了分紅數據,2021年仍然持續實施股票分紅,預計每股1.58元。由於華為大部分員工都是14-18級,因此,這些員工能拿多少錢備受關注
⑦ 進入華為多久有股票(權)分配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6
⑧ 華為多久 才可以認購虛擬股
時間不固定。
每年表現優異的華為員工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里去,他們通常會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後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通過一個內部賬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同時這些員工不會在工商登記上出現,其股權全部由華為工會代持。從本質上來說這只是華為單方認可的員工股權,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權,而是華為和員工通過契約方式約定的一種虛擬股權。虛擬受限股(下稱虛擬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員工離開企業時股票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
⑨ 華為員工的股票是優先股嗎
不是。
凡是在華為工作1年以上的員工均可以購買公司的股份購買數量的多少取決於員工的級別(13-23級)、績效、可持續貢獻等,一般是公司在年底通知員工可以購買的股份數;員工以工資、年底獎金出資購買股份,資金不夠的,公司協助貸款(「個人助業貸款」);購買價格為1元/股,與公司凈資產不掛鉤員工購買股份後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公司分紅,分紅情況與公司效益掛鉤。員工離職時,公司按照員工原來的購買價格即1元/股回購;除1995年和1996年公司曾給員工持股證明外,其他年份就不再給員工持股證明,但員工可以在公司查詢並記錄自己持股量的多少;工會(下面有持股委員會)代表員工管理持有的股份,是公司真正的股東,員工自身並沒有公司法上股東完整的權利。
⑩ 華為員工可以購買虛擬受限股的條件
明確規定員工入職一定年限後方可獲得虛擬受限股。
2004年虛擬受限股剛實施時,華為規定員工需要滿1年才有資格配股。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任正非認為華為的虛擬股票不應該發給過客,而應該發給有主人翁心態的人。一年之內員工的離職率較高,穩定性不夠。
二是因為只有工作滿1年,員工才能憑借這一年的工作業績來獲得相應的配股額度。如果一來就配股,可能出現員工表現不出色,但又不離職,公司回購虛擬股票比較困難的情況,從而出現不合格的員工持有虛擬股票的負面影響。
虛擬股票是憑借貢獻與業績來獲取的,剛入職沒有業績就配股,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華為對於配股的最低工齡要求為1年,條件非常寬松。這是因為任正非一向不把資歷作為認定人才的重要標准。任正非認為資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貢獻最重要。如果光有能力沒有貢獻,就像茶壺里煮水餃,倒不出來是沒有用的。因此,華為在發放股權時,更看重的是貢獻,而不是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