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火災的危害有哪些
一、燒毀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災,最直觀的危害是燒死或燒傷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森林是生長周期較長的再生資源,遭受火災後,其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特別是高強度大面積森林火災之後,森林很難恢復原貌,常常被低價林或灌叢取而代之。如果反復多次遭到火災危害,還會成為荒草地,甚至變成裸地。
二、燒毀林下植物資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森林火災能燒毀這些野生植物,或者由於火干擾後,改變其生存環境,使其數量顯著減少,甚至使某些種類滅絕。
三、危害野生動物
1、森林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家園,森林遭受火災後,會破壞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有時甚至直接燒死、燒傷野生動物。由於火災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壞,我國不少野生動物種類已經滅絕或處於瀕危。如野馬、高鼻羚羊、新*虎、犀-牛、豚-鹿、朱-鷺、**角雉、台灣鷳等幾十種珍貴鳥獸已經滅絕。大熊貓、東北虎、長臂猿、金絲猴、野象、野*駝、海南坡鹿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也面臨瀕危,如不加以保護,有滅絕的危險。
2、防治森林火災,不僅是保護森林本身,同時也保護了野生動物,進而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四、引起水土流失
1、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據測算,每公頃林地比無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因此,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美稱。
2,森林樹木的枝葉及林床(地被物層)的機械作用,大大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擊力;林地表面海*狀的枯枝落葉層不僅具有雨水沖擊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龐大的根系對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發生水土流失現象。然而,當森林火災過後,森林的這種功能會顯著減弱,嚴重時甚至會消失。因此,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引起水土流失,還會引起山洪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五、使下遊河流水質下降
1、森林多分布在山區,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災,林地土壤侵蝕、流失要比平原嚴重很多。大量的泥沙會被帶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積,並導致河水中養分的變化,使水的質量顯著下降。河流水質的變化會嚴重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顆粒細小的泥沙會使魚卵窒息,抑制魚苗發育;河水流量的增加,加之泥沙混濁,會使魚卵遭到破壞。
2,火燒後的黑色物質(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陽能,使得下遊河流水溫升高,千萬魚類容易染病,特
2. 自然災害不會沖擊哪些產業
首先就你問的問題,你自己可能都沒明白?問里就 帶隱蔽性!注意如下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雨澇:內澇、漬水;
(3)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4)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5)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6)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7)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8)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9)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10)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後路面結冰;
(11)雪害:暴風雪、積雪;
(12)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3)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4)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5)雷電:雷擊傷亡;
(16)連陰雨(淫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霉變等;
(17)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1)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涌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風浪、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污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
3、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
(2)隔落地震;
(3)礦山地震;
(4)水庫地震等;
5、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多種,
棉花病害40多種及大豆、花生、麻類等多種病害;
(2)農作物蟲害;主要有水稻蟲害252種,水麥蟲害100多種,玉米蟲害52種,棉
花蟲害300多種,及其它各種作物的多種蟲害;
(3)農作物草害:約8000多種;
(4)鼠害。
6、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
(2)森林蟲害:5020種;
(3)森林鼠害:160餘種。
7、森林火災
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將自然災害分為七大類: 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和森林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但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災害主要有: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區溝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質成分可分為三類: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粘粒、石塊、粘度大,成稠泥狀的叫泥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水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對居民點的危害;對公路、鐵路的危害;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對礦山的危害;
(二) 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體由於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滑坡。俗稱「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條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部連續狀態時,才可能具備向下滑動的條件。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坡速度、滑坡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動能有關。
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雨、凍融、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等。
(三) 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岩)的地質現象。
按崩塌體物質的組成,崩塌可分為土甭和岩崩兩大類。
崩塌的活動時間:崩塌一般發生在暴雨及較長時間連續降雨過程中或稍後一段時間;強烈地過程中;開挖坡腳過程中之中或稍後一段時間;水庫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強烈的機械振動及大爆破之後。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區為我國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區。
(四)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於長期乾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過量開采地下水等導致的地殼變形現象。
(五)地震。地震是一種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還會引起火災、水災、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氣蔓延、瘟疫等次生災害。
雨澇。雨澇是指大范圍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山洪暴發,江河水位陡漲,洪水泛濫,致使農田、房舍、人畜及交通設施等遭到淹沒的洪澇災害,以及低地積水難排,造成作物減產失收的漬澇災害。
(二) 洪水。洪水災害是指水流脫離水道或人工的限制並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現象。
(三) 凌汛災害。凌汛災害是因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顯上漲並引起災害的現象。
(四) 地震災害。地震水災是指因地震而誘發的滑坡堵塞河流或震垮堤壩造成的洪水災害。
三、大風災害。風力達到足以危害人們的生產活動、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的風,成為大風。
大風的危害:危害性大風主要指台風、寒潮大風、雷暴大風、龍卷風。
根據大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可歸納為機械損傷、風蝕、生理危害、影響農牧業生產活動等幾個方面。台風在大風危害中的破壞力最為突出。
四、熱帶氣旋災害。熱帶氣旋是一種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的氣旋性渦旋。
強烈的熱帶氣旋伴有狂風、暴雨、巨浪、風暴潮,活動范圍很廣,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是一種重要的災害性天氣系統。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嚴重影響的國家之一。
五、冰雹災害。冰雹是從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塊或冰球。據冰雹大小及其破壞程度,可江寶還分為輕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級。我國是世界上雹災較多的國家之一。
風暴潮。來自高緯地帶的冷空氣與來自海上的熱帶氣旋通過交互影響,使沿海大風與巨浪接連發生,因此形成風暴潮。西太平洋是生產風暴潮最多的地區。
風暴潮的類型:台風型;冷高壓配合黃、渤海氣旋型;橫向冷高壓型;強孤立黃、渤海氣旋型;強蒙古低壓型;
風暴潮災害的空間分布。我國的風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從北到南是:萊州灣;江蘇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門;溫州、台州、沙埕至閩江口;廣東汕頭至珠江口;雷州半島東岸及海南島東北部沿海。
(二) 災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災害的海浪叫災害性海浪。
災害性海浪的形成:由台風、溫帶氣旋、寒潮等天氣系統引起並在強風作用下形成的。
災害性海浪按天氣系統類型:冷高壓型(也稱寒潮型);台風型;氣旋型;冷高壓與氣旋配合型。
(三) 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凍結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是極地海域和某些高緯度區域是突出的海洋災害之一。
海冰造成的災害。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壞海洋工程設施、航道設施,或撞壞船舶造成重大海難;阻礙船舶航行,損壞螺旋槳或船體,並實施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鎖港灣,使港口不能正常運作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費用;使漁業休漁期過長和破壞還是養殖設施、場地等,造成經濟損失。
海冰災害主要出現特點:我國冬季易於結冰的渤海、黃海北部和遼東半島沿海海域,以及山東半島部分海灣。
(四) 海嘯。海嘯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國家遭受的由於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災害。
海嘯形成的條件:引起海嘯的海底地震震源較淺,一般要小於20公里至50公里;震級一般在里氏震級的6.5以上;必須有海底的大面積垂直運動;發生海底地震的海區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橫跨大洋的大海嘯,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海嘯的危害:海嘯在濱海區域的表現形式是海水陡漲,驟然形成向岸行進的「水牆」,並伴隨著隆隆巨響,瞬時侵入濱海陸地,吞沒良田和城鎮、村莊,然後還海水又驟然退去,或先退後漲,有時反復多次,對人類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五) 赤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地環境條件下突發性的增值,引起一定范圍內在一段時間中的海水變色現象。
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異變,局部中斷海洋食物鏈,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體外排泄或死亡後分解的粘液,翻蓋海洋動物濾食和呼吸,從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動物攝食後造成魚、蝦、貝類等中毒死亡。有的還會使脊椎動物和人類在食用後中毒死亡;在以下幾節中,我們將對幾種常見的,危害面積大的自然災害進行介紹,同時介紹一些防災救災的措施。
3. 森林火災的危害和後果有哪些
森林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僅能提供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及林副產品,而且還肩負著釋放氧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及旅遊保健等多種使命.同時,森林還是農牧業穩產高產的重要條件.然而,森林火災會給森林帶來嚴重危害.森林火災位居破壞森林的三大自然災害(病害、蟲害、火災)之首.它不僅給人類的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會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體表現在如下的幾個方面.
(一)燒毀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災,最直觀的危害是燒死或燒傷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長愛到嚴重影響.森林是生長周期較長的再生資源,遭受火災後,其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特別是高強度大面積森林火災之後,森林很難恢復原貌,常常被低價林或灌叢取而代之.如果反復多次遭到火災危害,還會成為荒草地,甚至變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災之後,分布在坡度較陡的地段的森林嚴重火燒之後基本變成了荒草坡,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再要恢復森林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燒毀林下植物資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如東北大興安嶺林區的「紅豆」(越桔)和「都仕」(篤斯越桔)等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野果,現已開發了紅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利用黃芪做原料而生產出來的「北芪神茶」,以其營養豐富、無污染,且滋補功能強等特點而馳名中外.長白山林區的人參、靈芝、刺五加等是珍貴葯材.我國南方的喜樹可提煉出喜樹鹼,喜樹鹼是良好的治療癌症的葯物;漆樹可加工製成漆;桉樹提煉出的桉油是製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勝枚舉.所有這些林副產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然而,森林火災能燒毀這些珍貴的野生植物,或者由於火干擾後,改變其生存環境,使其數量顯著減少,甚至使某些種類滅絕.
(三)危害野生動物
森林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家園.森林遭受火災後,會破壞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有時甚至直接燒死、燒傷野生動物.由於火災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壞,我國不少野生動物種類已經滅絕或處於瀕危.如野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朱鷺、黃腹角雉、台灣鷳等幾十種珍貴鳥獸已經滅絕.另外,大熊貓、東北虎、長臂猿、金絲猴、野象、野駱駝、海南坡鹿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也面臨瀕危,如不加以保護,有滅絕的危險.因此,防治森林火災,不僅是保護森林本身,同時也保護了野生動物,進而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
性.
(四)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據測算,每公頃林地比無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因此,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美稱.此外,森林樹木的枝葉及林床(地被物層)的機械作用,大大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擊力;林地表面海綿狀的枯枝落葉層僅具有雨水沖擊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龐大的根系對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發生水土流失現象.然而,當森林火災過後,森林的這種功能會顯著減弱,嚴重時甚至會消失.因此,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引起水土流失,還會引起山洪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五)使下遊河流水質下降
森林多分布在山區,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災,林地土壤侵蝕、流失要比平原嚴重很多.大量的泥沙會被帶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積,並導致河水中養分的變化,使水的質量顯著下降.河流水質的變化會嚴重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顆粒細小的泥沙會使魚卵窒息,抑制魚苗發育;河水流量的增加,加之泥沙混濁,會使魚卵遭到破壞.此外,火燒後的黑色物質(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陽能,使得下遊河流水溫升高,千萬魚類容易染病.特別是喜歡在冷水中生存的魚類,火燒後常常大量死亡.
(六)引起空氣污染
森林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這兩咱物質約占所有煙霧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燒還會產生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質,約佔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質的含量超過某一限度時都會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及野生動物的生存.1997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大火,燃燒了近一年,森林燃燒所產生的煙霧不僅給其本國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還影響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等鄰國.許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來停止煙霧的危害.
(七)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森林火災常造成人員傷亡.全世界每年由於森林火災導致千餘人死亡.1871年發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和密執安州的一場森林大火燒死1500餘人;1987大興安嶺的一場大火燒死212人.此外,森林火災還會給人民財產帶來危害.林區的工廠、房屋、橋梁、鐵路、輸電線路、畜牧、糧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災的威脅.例如: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燒毀三個林業局址(城填),九個林場場址,四個半貯木場(燒毀木材85萬立方米),橋梁67座,鐵路9.2km,輸電線路284km,房屋6.4萬平方米,糧食325萬kg.各種設備2488台.損失十分慘重,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人民幣.
二、森林防火的意義
(一)森林防火是保護自然資源的需要
森林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是在大面積國有林區、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分布有多種古樹名木、名花異草及珍禽稀獸.所有這些都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然而,森林火災能使這些寶貴資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自然資源.
(二)木防火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森林是陸地上下墊面最高、范圍最大的生態系統.森林是人類及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眾所周知,森林在維持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災會使森林的這些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生態環境.
(三)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的需要
森林火災是森林三大自然災害之首,防止火災就是保護森林.森林是發展林業的基礎,沒有森林就沒有林業.我國是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遠遠低於72%的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國土仍是我國林業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可以說是我國林業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國家為了保護現有天然林,制定了嚴格控制對天然林採伐的政策,並由國家財政增加對林業的投入,為我國林業的發慌提供了保障.然而,森林火災能在短時間內燒毀大片森林,不利於林業的發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資源和發慌林業事業的基礎工作.
(四)森林防火是維護林區社會安定的需要
在林區,森林防火關繫到千家萬戶.森林是林區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森林火災會使森林遭受破壞,甚至消失,給林區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困難.另外,森林火災還會直接威脅林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造成人員傷亡,而且還會毀壞房屋等建築,使人們失去家園.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不僅造成了200餘人死亡,同時使5萬餘人無家可歸,這些人的衣食住行等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另外,目前林區經濟不景氣,有些不法分子,為了眼前的利益,採用放火燒林的手段進行開荒種地.因此,森林防火不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發的森林火災,而且還要同少數不法分子作斗爭,防止其故意縱火,維護林區社會安定。
滅火四大障礙
地勢復雜,火點多
當地氣溫居高不降
火災多為樹梢火和地面火,而且火場均處於原始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撲火人員輸送非常困難火區颳起五六級大風,大火藉助風勢蔓延
緊急撲救大興安嶺大火
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張雲龍、王增海)記者從森警內蒙古總隊了解到,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近幾天接連出現8處火點,其中4處火勢較大,4500餘名警民正在奮力撲救。國家林業局、武警森林指揮部、自治區林業廳、大興安嶺林管局的領導已趕赴前線組織指揮滅火。
據記者了解,7月底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的烏瑪、莫爾道嘎、奇乾、滿歸和阿龍山五個林業局的施業區范圍內,先後出現了8處火點。8月4日,經國家林業局協調,緊急調動4架直升飛機趕赴滿歸林業局,設立了臨時航站,空運撲火隊員和滅火物資。截至昨日中午,內蒙古森警總隊大興安嶺支隊1200名官兵和呼倫貝爾市緊急調集3300多名林業職工,趕赴火場撲火。因當地氣溫居高不降,給滅火工作帶來許多不便,致使火情難以得到控制。
據了解,此次火災全部因雷擊引發,有關部門曾嘗試進行人工增雨,但天氣條件不利,效果不明顯。據昨天下午16時30分召開的前線指揮部緊急會議消息,前指要求力爭在明天基本控制火情,各火場要建立火場責任制,前線各戰區要立軍令狀,限期滅火。
由於此次大興安嶺火災多為樹梢火和地面火,而且火場均處於原始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撲火人員輸送非常困難。當地還採用了新型風力滅火機、滅火水槍、滅火彈等高科技設備。
據悉,昨天白天火場最大風力達到4級,火場明火點呈插花形分布,火勢比較猛烈,撲救難度大。昨天晚間,火區颳起五六級大風,有的火頭濃煙高達30多米,東部一個火頭迅速向嫩江至漠河公路方向擴展,最近處離公路僅4公里。森警官兵和林業工人正同大火展開搏鬥。目前火場尚無人員傷亡。
歷史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建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人員最多、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持續了28天的大火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近70%,使得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76%降為61.5%;受災群眾5萬多人,死亡193人,受傷226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http://gzdaily.dayoo.com/gb/content/2002-08/08/content_564414.htm
參考資料:http://gzdaily.dayoo.com/gb/content/2002-08/08/content_564414.htm
4. 中國森林火災對股市有影響嗎
有,抗旱設備相關股票又是利好
5. 森林火災的危害有些什麼
一、森林火災的危害 眾所周知,森林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僅能提供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及林副產品,而且還肩負著釋放氧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及旅遊保健等多種使命.同時,森林還是農牧業穩產高產的重要條件.然而,森林火災會給森林帶來嚴重危害.森林火災位居破壞森林的三大自然災害(病害、蟲害、火災)之首.它不僅給人類的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會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體表現在如下的幾個方面. (一)燒毀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災,最直觀的危害是燒死或燒傷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長愛到嚴重影響.森林是生長周期較長的再生資源,遭受火災後,其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特別是高強度大面積森林火災之後,森林很難恢復原貌,常常被低價林或灌叢取而代之.如果反復多次遭到火災危害,還會成為荒草地,甚至變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災之後,分布在坡度較陡的地段的森林嚴重火燒之後基本變成了荒草坡,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再要恢復森林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燒毀林下植物資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如東北大興安嶺林區的「紅豆」(越桔)和「都仕」(篤斯越桔)等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野果,現已開發了紅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利用黃芪做原料而生產出來的「北芪神茶」,以其營養豐富、無污染,且滋補功能強等特點而馳名中外.長白山林區的人參、靈芝、刺五加等是珍貴葯材.我國南方的喜樹可提煉出喜樹鹼,喜樹鹼是良好的治療癌症的葯物;漆樹可加工製成漆;桉樹提煉出的桉油是製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勝枚舉.所有這些林副產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然而,森林火災能燒毀這些珍貴的野生植物,或者由於火干擾後,改變其生存環境,使其數量顯著減少,甚至使某些種類滅絕. (三)危害野生動物 森林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家園.森林遭受火災後,會破壞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有時甚至直接燒死、燒傷野生動物.由於火災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壞,我國不少野生動物種類已經滅絕或處於瀕危.如野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朱鷺、黃腹角雉、台灣鷳等幾十種珍貴鳥獸已經滅絕.另外,大熊貓、東北虎、長臂猿、金絲猴、野象、野駱駝、海南坡鹿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也面臨瀕危,如不加以保護,有滅絕的危險.因此,防治森林火災,不僅是保護森林本身,同時也保護了野生動物,進而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 性. (四)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據測算,每公頃林地比無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因此,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美稱.此外,森林樹木的枝葉及林床(地被物層)的機械作用,大大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擊力;林地表面海綿狀的枯枝落葉層僅具有雨水沖擊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龐大的根系對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發生水土流失現象.然而,當森林火災過後,森林的這種功能會顯著減弱,嚴重時甚至會消失.因此,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引起水土流失,還會引起山洪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五)使下遊河流水質下降 森林多分布在山區,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災,林地土壤侵蝕、流失要比平原嚴重很多.大量的泥沙會被帶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積,並導致河水中養分的變化,使水的質量顯著下降.河流水質的變化會嚴重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顆粒細小的泥沙會使魚卵窒息,抑制魚苗發育;河水流量的增加,加之泥沙混濁,會使魚卵遭到破壞.此外,火燒後的黑色物質(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陽能,使得下遊河流水溫升高,千萬魚類容易染病.特別是喜歡在冷水中生存的魚類,火燒後常常大量死亡. (六)引起空氣污染 森林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這兩咱物質約占所有煙霧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燒還會產生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質,約佔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質的含量超過某一限度時都會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及野生動物的生存.1997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大火,燃燒了近一年,森林燃燒所產生的煙霧不僅給其本國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還影響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等鄰國.許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來停止煙霧的危害. (七)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森林火災常造成人員傷亡.全世界每年由於森林火災導致千餘人死亡.1871年發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和密執安州的一場森林大火燒死1500餘人;1987大興安嶺的一場大火燒死212人.此外,森林火災還會給人民財產帶來危害.林區的工廠、房屋、橋梁、鐵路、輸電線路、畜牧、糧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災的威脅.例如: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燒毀三個林業局址(城填),九個林場場址,四個半貯木場(燒毀木材85萬立方米),橋梁67座,鐵路9.2km,輸電線路284km,房屋6.4萬平方米,糧食325萬kg.各種設備2488台.損失十分慘重,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人民幣. 二、森林防火的意義 (一)森林防火是保護自然資源的需要 森林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是在大面積國有林區、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分布有多種古樹名木、名花異草及珍禽稀獸.所有這些都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然而,森林火災能使這些寶貴資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自然資源. (二)木防火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森林是陸地上下墊面最高、范圍最大的生態系統.森林是人類及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眾所周知,森林在維持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災會使森林的這些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生態環境. (三)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的需要 森林火災是森林三大自然災害之首,防止火災就是保護森林.森林是發展林業的基礎,沒有森林就沒有林業.我國是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遠遠低於72%的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國土仍是我國林業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可以說是我國林業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國家為了保護現有天然林,制定了嚴格控制對天然林採伐的政策,並由國家財政增加對林業的投入,為我國林業的發慌提供了保障.然而,森林火災能在短時間內燒毀大片森林,不利於林業的發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資源和發慌林業事業的基礎工作. (四)森林防火是維護林區社會安定的需要 在林區,森林防火關繫到千家萬戶.森林是林區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森林火災會使森林遭受破壞,甚至消失,給林區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困難.另外,森林火災還會直接威脅林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造成人員傷亡,而且還會毀壞房屋等建築,使人們失去家園.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不僅造成了200餘人死亡,同時使5萬餘人無家可歸,這些人的衣食住行等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另外,目前林區經濟不景氣,有些不法分子,為了眼前的利益,採用放火燒林的手段進行開荒種地.因此,森林防火不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發的森林火災,而且還要同少數不法分子作斗爭,防止其故意縱火,維護林區社會安定
6. 森林火災的危害有哪些
1、林木資源損失:
林木資源損失是森林火災損失中最重要的直接損失,主要指火燒造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一切可利用的生產、生活及其其他用途的活立木和枯立木的木材損失。立木資源損失的大小主要與火面積、立木燒傷程度、樹種、樹齡有關。
2、流動資產損失
指森林火災造成的火燒區內流動資產的損失。包括林副產品、農牧業產品、存貨等經濟損失。其中林副產品損失是指火燒區內林副產品(如香菇、木耳、中草葯等有採集、加工價值的副產品)的損失:農牧業產品損失是指火燒區內的農業產品(如糧、棉、油等)和畜牧產品(畜、家禽等)的損失;存貨損失是指火燒區內的原料、在產品、成產品等的經濟損失。
3、火災撲救費用損失
指在撲救森林火災過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所帶來的附加損失。具體包括:撲火消耗物資(消防器材、手工工具、油料和燃料等的消耗)和參加撲火人員的工資支出(職工工資補貼、社會用工工資、軍警撲救費用補貼和臨時伙食補貼);飛機、船舶和車輛租賃費用;善後處理費用,包括火燒跡地及火燒現場的清理費用、傷亡人員的撫恤金和醫療費用。
4、旅遊業的損失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已把目光從森林具有生產木材的商品機能轉向了旅遊觀光、保健療養等功能,人們走進森林,擁抱綠色,在森林裡消除疲勞、療養休息、避暑度假。一旦發生火災,森林的這種作用將失去,從而造成旅遊業的損失。
5、對土壤的影響
森林能降低風速,防風固沙,防止土壤沙漠化和沙塵暴的形成。森林火災後,原有的綠色屏障不復存在,森林環境發生急劇變化,天氣、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態受到干擾,失去平衡,土地沙化,沙漠遷移,乾旱將使整個生態系統發生不可逆轉的破壞。
7. 森林火災的危害是什麼
1、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森林火災常造成人員傷亡。全世界每年由於森林火災導致千餘人死亡。此外,森林火災還會給人民財產帶來危害,林區的工廠、房屋、橋梁、鐵路、輸電線路、牲畜、糧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災的威脅。
2、燒毀林下植物資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森林火災能燒毀這些植被,或者由於火干擾後,改變其生存環境,使其數量顯著減少,甚至使某些種類滅絕。
3、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據測算,每公頃林地比無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3000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因此,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美稱。
當森林火災過後,森林的這種功能會顯著減弱,嚴重時甚至會消失。因此,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引起水土流失,還會引起山洪暴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4、使下遊河流水質下降。
森林多分布在山區,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災,林地土壤侵蝕、流失要比平原嚴重很多。大量的泥沙會被帶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積,並導致河水中養分的變化,使水的質量顯著下降。
5、引起空氣污染。
森林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這兩種物質約占所有煙霧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燒還會產生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質,約佔5%~10%。
8. 森林火災有哪些危害
森林火災廣義上講:凡是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都稱為森林火災。狹義講: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所以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危害巨大。
森林防火工作是中國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公共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事關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9. 自然災害對於股票的影響大嗎對股民有哪些利弊
大家都知道,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內經濟環境不是很好,大家生意不好做,工資方面又比較尷尬,再加上股票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所以很多人都把眼光投向了股市。而且因為股票和基金收益比較高,基金甚至還登上過熱搜,這在金融圈其實是很罕見的。了解過股票的人都知道,能夠決定股市走勢的因素非常多,那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自然災害對於股票的影響大嗎?自然災害對於股民又有哪些利和弊呢?接下來,冷眼就給大家簡單探討一下,看看自然災害對於股票的影響有怎麼樣的影響,影響有多大,對於股民而言,又有怎樣的利和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