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怎樣計算(歸納公式)
一、普通股每股凈收益
普通股每股凈收益是本年盈餘與普通股流通股數的比值。其計算公式一般為:普通股每股凈收益=凈利潤/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在公司沒有優先股的情況下,該指標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指標值越高,每一股份所得的利潤越多,股東的投資效益越好,反之則越差。
二、股息發放率
股息發放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與每股凈收益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股息發放率=(每股股利/每股凈收益)×100%。
該指標反映普通股股東從每股的全部凈收益中分得多少,更直接地體現了當前利益。一般說來,處於成長階段的公司股息發放率低一些,而大型藍籌股公司的股息發放率高一些。
三、普通股獲利率
普通股獲利率是每股股息與每股市價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普通股獲利率=(每股股息/每股市價)×100%。
獲利率又稱股息實得利率,是衡量普通股股東當期股息收益率的指標。該指標在用於分析股東投資收益時,分母應採用投資者當初購買股票時支付的價格;在用於對准備投資的股票進行分析時,則使用當時的市價。這樣既可揭示投資該股票可能獲得股息的收益率,也表明出售或放棄投資這種股票的機會成本。
四、本利比
本利比是每股股價與每股股息的比值。計算公式為:本利比=每股股價/每股股息。
本利比是獲利率的倒數,表明當下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是每股股息的幾倍,以此來分析股票價格是否被高估以及股票有無投資價值。
五、市盈率
市盈率是每股市價與每股稅後凈利的比率,亦稱本益比。計算公式為: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利。
市盈率主要有兩種形式: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當市盈率的數值越小就表明收回成本的時間就越短。
六、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等於公司投資收益除以平均投資額的比值。用公式表示為: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期初長、短期投資+期末長、短期投資)÷2)×100%。
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利潤率是指投資收益(稅後)占投資成本的比率。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效果系數,定義為每年獲得的凈收入與原始投資的比值,記為E。
投資收益率反映投資的收益能力。當該比率明顯低於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時,說明其對 外投資是失敗的,應改善對外投資結構和投資項目;而當該比率遠高於一般企業凈資產收益率時,則存在操縱利潤的嫌疑,應進一步分析各項收益的合理性。
投資收益率的優點是計算公式最為簡單;缺點是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因素,不能正確反映建設期長短及投資方式不同和回收額的有無對項目的影響,分子、分母計算口徑的可比性較差,無法直接利用凈現金流量信息。
只有投資收益率指標大於或等於無風險投資收益率的投資項目才具有財務可行性。
該指標反映公司利用資金進行長、短期投資的獲利能力。
七、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是凈資產除以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值。用公式表示為:每股凈資產=凈資產/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其中「凈資產」是資產總額與負債總額之差。該指標反映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股東權益額。對投資者來講,這一指標使他們了解每股的權益。
八、凈資產倍率
凈資產倍率是每股市價與每股凈值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凈資產倍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該指標表明股價以每股凈值的若干倍在流通轉讓,評價股價相對於凈資產而言是否被高估。
凈資產倍率越小,說明股票的投資價值越高,股價的支撐越有保證;反之,則投資價值越低。這一指標同樣是投資者判斷某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根據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會計准則的規定,企業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權證投資等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資產的股票、債券、基金,以及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取得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資產所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應作為應收款項。
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按公允價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科目,按交易發生的費用,借「投資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或股利,借「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科目。
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規定,投資資產應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成本:
(1)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
(2)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㈡ 2019年新金融工具准則,債權投資的利息到底是計入投資收益還是利息收入,中級教材上是利息收入
根據新金融工具准則,金融工具由以前的四分類調整為三分類。其中債權投資核算的是是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不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的的金融資產,類似於舊金融資產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故以攤余成本進行會計處理。
價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計入應收利息或債權投資——應計利息。
借:債權投資——成本(面值)
貸:銀行存款(實際支付款項)
企業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對債權投資進行後續計量。
應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投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利息計提
期末,企業應按實際利率法計提利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實際利率法,是按照金融資產(含一組金融資產)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實際利率,是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債權性投資
㈢ 債券投資收益的債券投資收益的確認與計量
長期債券投資屬於債權性質的投資,其投資收益的大小與持有時間長短有直接的關系。由於長期債券投資這種投資形式,投資企業持有債券的時間較長,因而,在存續期內,要按期預計本期已實現的投資收益。也就是說,長期債券投資的投資收益必須在債券存續期內按照一定的標准在各期予以確認。當轉讓(或出售)長期債券時,應在轉讓時確認投資收益或投資損失。
長期債券投資收益應按企業持有債券時間和債券票面規定的利率來確定企業位得投資收益,但溢價或折價購入長期債券時,投資收益會因攤銷溢價或折價而受到影響。
當企業溢價購入長期債券時,每期投資收益應按本期預計的投資收益加上本期應攤銷的溢價入賬;當企業折價購入長期債券時,每項投資應按本期預計的投資收益減去本期應攤銷的折價入賬。
另外,企業轉讓(或出售)長期債券時,應按轉讓(或出售)長期債券所取得的收入扣除購買債券時實際成本、債券持有利息及轉讓費用後來確定企業應得的投資收益。
㈣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中投資收益如何計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中投資收益的計算:
(1)企業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對持有至到期投資進行後續計量。
◆實際利率應當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確定,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計算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
◆實際利率法: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含一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
◆攤余成本
:是指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
②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這個實際上指的就是利息調整的攤銷,也就是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與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即現金流入)之間的差額。
③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期末攤余成本的計算用公式表示如下: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現金流入(實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其中:
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現金流入(實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若債券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則各期現金流入為零(最後一期除外)。
攤余成本的計算過程就是「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及「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各個賬戶期末的處理過程。
◆期末會計處理相關分錄:
①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
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
貸: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
貸: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2)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將所取得價款與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借:銀行存款 (實際收到的價款)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賬面余額)
——利息調整(或借方)(賬面余額)
——應計利息(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收益 (差額)
注意:中途處置金額較大且不屬於例外情況時,剩餘部分要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並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分錄為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利息調整(或借方)
——應計利息
貸(或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㈤ 我是新手,請問會計年度的的投資收益應該怎樣計算
你的意思是說,原來用成本法,現在要用權益法是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對原來的追溯調整時的收益應該是記入未分配利潤。而且產生後的「未分配利潤」賬戶應當相應調整「盈餘公積」賬戶。
舉個例子說吧
A公司2005年1月5日以520000元購入B公司股票,佔B公司10%的股份,另支付2000元稅費,A公司按成本法核算,B公司在當天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為4500000元。2005年5月20日B公司經股東大會通過,宣告分派2004年現金股利400000元。2006年1月又買入B公司股票,持股比例佔35%,改權益法核算。
現在就說追溯調整這部分的,調整後的不在本帖討論范圍之內。
2005年1月1日購入股票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522000
貸:銀行存款 522000
2005年5月20日B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B公司 4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40000
2006年1月1日追溯調整
1 確認原來的投資成本
投資成本=522000-40000=48200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 482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482000
2 計算股權投產差額
2005年1月5日
股權投資差額=522000-(4500000*10%)=72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72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 72000
3 確認投資收益
2005年度投資收益=30000*10%=30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損益調整) 3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0000
4 攤銷股權投資差額
2005年12月31日
攤銷股權投資差額=72000/10=720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2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7200
如果A公司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公益金,按凈利潤5%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提取盈餘公積=22800*15%=342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420
貸:盈餘公積 3420
按制度規定,追溯調整的「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賬戶應當轉入「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賬戶,因此A公司還要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 3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損益調整) 30000
㈥ 債權投資的後續計量中,實際利率法下的投資收益代表什麼如何計算得到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中投資收益的計算
(1)企業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對持有至到期投資進行後續計量。◆實際利率應當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確定,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計算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實際利率法: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含一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②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這個實際上指的就是利息調整的攤銷,也就是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與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即現金流入)之間的差額。③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期末攤余成本的計算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現金流入(實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其中: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現金流入(實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若債券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則各期現金流入為零(最後一期除外)。
攤余成本的計算過程就是「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及「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各個賬戶期末的處理過程。◆期末會計處理相關分錄:①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貸: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貸: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2)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將所取得價款與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借:銀行存款 (實際收到的價款),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已計提的減值准備)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賬面余額)—利息調整(或借方)(賬面余額)——應計利息(賬面余額)貸(或借):投資收益 (差額)注意:中途處置金額較大且不屬於例外情況時,剩餘部分要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並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分錄為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或借方),——應計利息,貸(或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㈦ 債券投資的會計科目
債券投資的會計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如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買的股票、債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會計學2007年新增加的會計科目,主要為了適應現在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出現的市場交易,取代了原來的短期投資,與之類似,又有不同。
債券投資的賬務處理:本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權證投資等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㈧ 如何理解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攤余成本和公允價值
是這樣的.
第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務工具也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在公允價值發生變動時,要確認公允價值的變動及資本公積,以攤余成本來計算,是為了合理的確認投資收益同時攤掉利息調整.
第二.持有至到期投資肯定是去跟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去比較,不可能跟公允去比較,這是金融資產減值准則規范了的,你看清楚題目,到底是持有至到期投資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在公允價值下降得厲害的時候且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不能轉回的時候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同時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同時轉出原已確認的資本公積.
以上.
㈨ 初級會計實務東奧習題求解答
(5)借:銀行存款 164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允價值變動 8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560
收資收益 160
借:投資收益 80
貸:允價值變動損益 80
這應該是最簡潔的了,因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既然是把交易性金融資產出售,那麼處置的時候就是把交易性金融資產賬上的金額都轉出去,轉出去的金額和收到的錢差額就計入投資收益。後面的分錄是因為投資收益是最後處置產生的,前面其實是也產生收益(允價值變動損益),但為了真實處置真的產生多少收益,所以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不會影響損益總額(一增一減)。一般我們熟練之後只會寫一個分錄,上下兩個分錄合並:
借:銀行存款164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允價值變動 80
貸: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560
收資收益 8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
(7)會計准則對實務的要求,,就是要這么做。B公司占被投資A公司的股權40%,A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變動為700,那麼B公司所受影響700*4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