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假如A股引進做空機制,會給A股市場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現在的A股只能做多賺錢,除了融資融券可以多空賺錢,其餘的都是老老實實做多;在這種基礎的情況之下,如果A股實行全面做空機制,對A股結果只有兩個:
第一,股市短期投機性被倍增式增加,股市活躍度和成交量也會更加大幅增加;
第二,促使A股長久健康發展,讓A股更快地成熟起來。
因為咱們A股實行做空機制是必經之路,如果連這一步都跨不出去的話,怎麼可能讓這個市場成熟呢?
總之根據當前的A股制度來分析,在A股全面實行做空機制之前一定要先實行T+0,而且還要完善退市制度,只有配合相關制度,才能讓這些制度更好的靈活起來。
但要明白一點,在A股實行全面做空機制的結果是有利有弊的,這個利弊從不同的周期,不同的角色體現出來的,從不同角度對股市帶來不同的影響。
Ⅱ 股票賣空是什麼意思 賣空機制推出影響投資者嗎
我們通常能理解的是做多,比如你10元買了,11元賣了,就賺了.
做空就是相反,比如我有1000股,現在每股10元,我可以借給你(融券),借給你後,你把這1000股賣了,等到8元的時候你再買回來,還給我,你就賺了2000,這就是賣空
賣空機制推出其實滿足市場更多需要,對所有投資者都是公平的,個人認為不存在影響一說
Ⅲ 賣空交易機制引入會加劇股票市場波動嗎
賣空機制對股票市場的作用還是多數持肯定態度的。而對於中國股票市場推出賣空機制的呼聲在本世紀初也逐漸高漲起來。2005年底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做好貫徹實施修改後的公司法和證券法有關工作的通知》,而修改後的《證券法》已刪除對融資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條款。2006年元月發布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確了符合條件的券商可進行融資融券業務,並對融資融券規模與凈資本的比例進行了明確規定。2006年7月2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8月21日,滬深證券交易所的《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公布實施,8月29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了《融資融券試點登記結算業務指引》,這一系列規章和規則的公布與實施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融券業務的啟動,也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期待已久的賣空交易機制的大幕徐徐拉開。可是時至今日,關於賣空機制實質性的推動還沒有真正展開,除了2006年發布的一些規章與規則,並未出台賣空業務,前幾年呼聲較高的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也沒有切實的落實下來,只是在證券監管層面不斷地探討,而遲遲未有出台。2009年初傳言最凶的融資融券,也在眾券商的翹首以待中按兵不動。但這種融資融券制度安排使得可融券的來源非常有限,致使賣空機制的象徵意義大於其實際效用。在此本文結合賣空機制的功能,對中國股票市場推行賣空機制的必要性再做進一步的分析。
(一)賣空機制的功能
1、穩定市場的功能。大量文獻回顧研究顯示,賣空交易機制不會造成股票價格大幅下跌,也不會導致股價大幅波動。賣空機制對股票市場的作用更多表現為穩定市場的作用。這一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防止股票價格泡沫過度膨脹。在僅限於現貨交易的證券市場上,由於各種證券的供給在一定時期內是有限的,將呈現出單邊運行態勢,在供求關系出現嚴重失衡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巨幅震盪,使股票價格泡沫過度膨脹。而一旦引入賣空交易機制,就可以增加相關證券的供給彈性,當股票價格因為投資者的過度追捧或是惡意炒作而出現虛高時,市場中的理性投資者會及時察覺到這種現象,預期股票價格在未來某一時刻總會下跌。於是,他們就賣空這些價格明顯高估的股票,增加這些股票的供給量,從而抑制股票價格泡沫繼續生成和膨脹。其次,具有「托市的作用」。當這些高價股票因泡沫破滅而價格下跌時,先前賣空這些股票的投資者因到期交割的需要而會重新買入這些股票,由此增加了市場對這些股票的需求,從而起到「托市」的作用。這樣,賣空交易機制就可以改變股票市場上的供求狀況,從而使股價回到真實的價值水平上,達到穩定證券市場的效果。
2、價格發現功能。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外的一些學者就保證金交易(主要涉及賣空交易行為)影響股市波動(特別是每日或每月)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果普遍認為,賣空交易宣布後通常會引發股市價格的下跌,這表明在允許賣空前,存在股票定價過高的傾向,賣空交易的推出對股價起到了調整作用,使股價能真實地反映股票內在的投資價值。從理論上解釋,這是因為在市場不允許賣空或賣空成本相當高,投資者對各種證券價格的信息理解有分歧的情況下,證券價格往往會反映最樂觀的信息,即價格會被高估。因為此時悲觀的投資者無法賣空這些證券而被迫離場,負面的信息又被壓制而無法反映到證券價格中去。而股票價格是股票內在投資價值的外在貨幣表現,投資者會通過不同的形式來研究股票的內在價值,在挖掘股票內在價值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信息被揭示出來。這些不同性質(正面或負面)的信息最終要通過影響股票的供求關系,來不斷調整和修正股票價格,而允許賣空能使投資者對公司各種信息做出反應以改變整個市場中股票的供求關系,進而對股票進行比較合理的定價。這樣,賣空機制的存在,客觀上能產生一種「價格發現」機制,促使股票市場上的股價接近實際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進了股票市場價格有效性的實現。
3、提供調控工具的功能。調整初始保證金的比例不僅對於股市波動性有顯著的影響,調整保證金比例還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在美國,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授權聯邦儲備委員會規定證券交易保證金。此後,美聯儲就密切關注市場的信用狀況,配合證券市場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保證金要求不斷地進行調整。在日本,大藏省規定保證金比例。在執行過程中,大藏省把調整保證金比例作為調控證券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調整保證金比例來達到調控證券市場的目的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力量對比,即理性投資者和非理性投資者對調整證券信用比例的反應會在市場波動形成流動性和投機性兩股不同的勢力。
4、提供流動性的功能。賣空機制通過創造可賣空股票的供給和需求,使投資者的潛在需求得以滿足,潛在供給得以「消化」,提高證券市場的換手率,增加市場交易量和交易額,從而能夠確實活躍證券市場,帶動整個市場的交易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另一方面由於賣空交易一般都採用保證金交易方式,投資者只需繳納占賣空證券價值一定比例的現金即可以進行交易,這就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客觀上也有利於提高市場的流動性。這一點,實證研究也進行了證實。
(二)建立賣空機制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多年來,中國證券市場一直存在著價格波動性大、換手率高、投機性強等問題,而交易機制不完善、缺乏做空機制是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賣空機制對中國證券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中國證券市場自身的完善。賣空機制具有穩定市場的功能,因此中國證券市場賣空機制的推出能夠改變中國證券市場單邊運行態勢,有利於解決證券市場虛高的問題。由於缺乏賣空機制,中國股市目前呈現單邊運行態勢,市場的供需存在內在的不平衡,投資者買進股票的力量長期壓倒賣出股票的力量,導致股票市場的供求失衡。單邊市的結構缺陷使投資者的行為產生異化,從而導致中國股市投機氛圍濃厚。在單邊市的情況下,投資者只能通過股價的上揚獲利,由於沒有賣空,多方的力量通常是占壓倒性優勢的。於是投資者會產生明顯的追漲行為,導致股價的不合理暴漲。最終導致股票價奇高,嚴重脫離公司的基本價值,使市場的系統性高估。而賣空機制由於具有平衡證券市場供需狀況的功能,因此,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證券市場由於供需失衡導致的市價虛高問題。
2、有利於對證券市場進行宏觀調控。賣空機制之所以能夠幫助監管當局對證券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在於賣空機制中的保證金制度,而保證金比例的高低同證券市場行情間呈負向變動關系。因此,監管當局可以利用對保證金比例的調整來影響證券市場行情。當監管部門發現證券市場中證券價格因為上漲過高而出現泡沫的跡象時,此時監管部門可以下調賣空股票所需的保證金比例;當股票市場上的行情比較低迷時,監管部門可以提高投資者賣空交易的保證金比例。正是由於監管者利用保證金比例調控證券市場時,會使做空交易保證金比例同證券市場行情之間呈現出負向變動的關系。因此,從理論上講,證券監管部門可以利用保證金比例這一杠桿對證券市場進行適時調控,以達到維持市場穩定和促進市場正常運行的目的。
3、賣空有利於消除二板市場的風險,促進二板市場的發展。二板市場開設的宗旨是為有增長潛力的中小型企業提供發展平台和融資便利,建立我國的二板市場對於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解決新興高科技產業融資難等問題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二板市場獨特的市場定位和規則,以及市場本身初生的脆弱性,決定了市場具有高風險性的特徵。二板市場中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中小型的高科技企業,包括通過現有企業高科技化形成的和新生的高科技企業。二板市場一般是小盤市場,因此市場流動性較低。此外,高科技企業的特點及網路經濟等新經濟行業易產生較大的泡沫,一旦泡沫破滅造成的價格波動也較為劇烈。而由於賣空機制具備一系列功能,建立完善的賣空機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二板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和價格風險。
結論
本文通過對理論和實證成果的梳理以及對賣空機制功能的總結,分析了建立賣空機制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或意義。基於此,本文認為在我國很有必要建立賣空機制,完善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促進價格對信息的吸收,提高市場的信息效率,促使股票市場中的股票價格接近實際價值,增強市場的流動性。而我國證券市場馬上推出的創業板也客觀上需要賣空機制的盡快推出,從而促進創業板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關於融資融券應該盡快出台,而不是一再望梅止渴;關於股指期貨的出台也應該提上日程,從而漸進地推出賣空機制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使我國證券市場早日成為成熟的證券市場。
Ⅳ 如果A股實行做空機制,會有什麼結果
中國A股市場一般來說是相對不成熟,但是又相對較為穩定的。因為有國家隊在內,為了保障股票市場的穩定、股民情緒的平衡,通常會在關鍵時刻出手。所以,很多人覺得在A股市場沒有做空的存在。
一般來說實行做空機制會有幾種後果:
第一是短期結果,整個市場的波動加大,頻率增加,會出現股市行情的大起大落,甚至可能散戶被收割的更快。做空機制的建立最直接的結果可能是會帶來市場活躍度的提升。但是我們要認識到中國A股市場發展時間尚短,客觀情況就是中國的股票市場並不成熟。
這種情況下就會有資金做空,當股票價值回歸的時候做空資金就獲得了收益,也就實現了“價格發現”。
從短期來看,做空機制帶動了市場活力但是也帶來了風險;從長期來看,做空機制完善了股票市場的交易規律。從未來來看,是中國股市慢慢逐漸成熟的過程,也是前進道路中必然經歷的變革。
Ⅳ 美國有賣空機制,股災有什麼影響
股災的時候賣空當然會賺錢,比如1929大蕭條和1987黑色星期一。
但是美股已經牛市十多年了,就算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大跌,數次熔斷,也很快收復並創新高,萬一時機沒把握好,就會被平倉,做空風險很大。
Ⅵ 如果A股市場出台做空機制,股市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A股實行做空機制,我認為股市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整個市場會大起大落,腥風血雨,散戶收割更快,這是短期結果。
第二,有利於股市長久而健康發展,這是對股市長期發展結果。
因為A股目前只能做多賺錢(除融券和股指期貨外),所以如果A股市場突然實行做空機制,短期市場會有很大影響,但對股市長期發展是有利的,理由如下:
但實行任何制度之前,眼光要考慮長遠,如果短期對股市不利,長期對股市有利的話即可實施,一定要以大局為重,追求長遠利益。
就拿這個做空機制為例,如果A股實行做空機制,對短期股市非常不利的結果,對散戶傷害很大,但為了股市長久的利益,確實應該實行這個機制,犧牲短期不好的結果,換取長期更好的結果。
股票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地方,只有把多空機制放開,漲跌由市場決定,有市場自然規律,這樣的公平公正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