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巴黎協定對電力股票的影響

巴黎協定對電力股票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29 09:40:57

㈠ 如果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光伏還能做嗎

可以做的。
雖然有影響,但不大。

㈡ 巴黎協定受益股有哪些

巴黎協議主要是全球環保方面的話題,環保方面的設備,軟體,工程都有涉及

㈢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對哪些股票的最新相關信息

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它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持久框架,傳遞出全球堅定致力於低碳未來的強力信號。但全球不能因該協定而自滿,因為氣候問題不會通過這個協定而解決。2017年6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聲明說,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常識環境篇。

㈣ 《巴黎協定》為什麼會成功以及未來有哪些挑戰

我總結了五點因素: 第一點在實體經濟上,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正在切實地以更具有經濟性的方式發生。得益於諸如德國和中國這樣國家的政策的驅動,可再生能源的價格有了大幅下降;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減少了對煤炭的消費。

從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到2015年底的巴黎氣候談判大會,上述因素導致了兩次大會的結果有很大不同。

曾經被視為威脅經濟發展的諸多因素,現在都變成了新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此外,對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對基礎設施的影響和對農業的影響,人們現在已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認識,這也促進了實體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第二點一些關鍵大國國內政策的轉變也是促進巴黎氣候談判成功的因素之一。

以我來自的國家美國為例,從2009年到現在,它從一個幾乎沒有針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的國家,到現在已經有了全國范圍內具有約束力的《氣候行動計劃》,並且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盡可能地從各個領域來推動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政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

毋庸置疑,美國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但是美國的行動意味著其他國家再不能把美國的「不作為」當作自己的擋箭牌了。第三點國家間的協同互動也是促成巴黎氣候談判成功的因素之一。中美之間就是這樣。從數據上來說,中美兩個排放量排名數一數二的國家理應如此,但從政治上來說,也是如此。我想,每個國家都需要其他國家來作為外力推動本國政策的轉變,盡管這本身有一定風險。

同時,在巴黎氣候談判大會的現場,我們都目睹了由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小島國所組成的「氣候脆弱國家論壇」(Climate Vulnerable Forum)所作的共同努力,它們最終推動了其他大國做出了超出計劃的承諾。第四點法國作為主席國的外交技巧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的支持至關重要。它們共同創建了一個清晰透明的談判機制,但同時又將緊要的議題置於首位。

作為UNFCCC的執行秘書長,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帶來了希望和決心。巴黎氣候談判大會的氛圍也是最後促成各方達成談判的因素之一。第五點公民社會組織的努力也是巴黎氣候談判能夠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這里我所說的公民社會組織包括致力於提高公眾意識的組織、商業組織以及智庫等。

在談判過程中,這些代表國家以外角色的參與者十分重要。總結一下,我覺得他們發揮了這些作用。

首先,通過充分的協商最終達成各方滿意的協議。在巴黎氣候談判過程中,有一些智庫聯合起來,它們發揮著咨詢不同利益方並最終起草了能夠讓各方都接受的協定草案文本。我此前所在的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就是這些智庫之一,我們當時組織了類似的活動,清華大學還曾參與。

其次,有一些商業組織聯合起來鼓勵其所在的政府提交力度更高的國家自主貢獻(INDCs)。

再次,不同城市的市長來到巴黎,展示這些城市將怎樣應對氣候變化。

最後,一些國家的環保組織鼓勵人們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2014年9月,美國紐約舉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氣候遊行」,這次遊行傳遞給不同國家的政策制定者一個很重要的信號,那就是人們確實在意氣候變化問題。

《巴黎協定》的挑戰從國際治理的角度來說,《巴黎協定》的成功樹立了新的典範。它既立足於一個國家的政策和環境又需要平衡來自國際的約束,同時又將所有參與國納入到一個既定的目標。如果將具有經濟性的零碳經濟作為一個國家長期發展的目標,那麼,它所在的經濟體將是對氣候變化具有抵禦性的。同時,這樣的經濟體還能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那麼,下一步呢?就像我一開始說的,《巴黎協定》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它指出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需要更緊迫的行動以及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議題上仍然存在很大的認識「缺口」。

在國際層面,需要制定規則以明確《巴黎協定》的透明度原則、資金和怎樣利用2018年的談判時機來提高各個國家的國家自主貢獻(INDCs),這些細節都至關重要。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在國內政策上做出努力以實現目標。小島國、中國、美國和G7都在做著努力。同時,全球都在延續著降低煤炭消費量的趨勢,在中國也是這樣。美國有《清潔能源計劃》、德國有逐漸停止使用煤炭的計劃、中國有「十三五」能源規劃,這些國內政策都在積極的降低對煤炭的消費量。

在印度和一些小島國,在沒有電力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開始使用分布式太陽能來照亮生活。中國正在領導的南南合作也將有利於非洲國家淘汰煤炭而使用可再生能源。我們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讓這個轉變更快更廣的實現。讓國家的長遠政策能夠及時有效的影響到投資界,這一點至關重要。

最後,我想談一談對中國的想法。對於《巴黎協定》的成功,中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積極轉變國內政策——降低煤炭消費量而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上,中國的行動啟發了很多國家。它在氣候變化上所作出的外交努力,無論是與美國等大國,還是通過南南合作平台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對於《巴黎協定》的達成十分重要。

中國在巴黎氣候談判大會期間發揮了領導作用,我期望它能繼續保持下去。中國最近採取的行動讓人印象深刻。

現在,中國的煤電投資存在過剩之勢,中國能將這些投資過剩的燃煤電廠——包括將要修建的和已經開始修建但沒有完成的及時停止嗎?這將決定中國是否能夠將目前的政策與巴黎確定的長期目標保持一致,同時也將會向全球傳遞一個信號,即《巴黎協定》後中國國內的政策將不同,同時中國是嚴肅對待《巴黎協定》的。

此外,在解決減緩議題上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不同領域包括土地利用、森林、城市、科研等需要找可持續的路徑十分緊迫和必要。

最後,做出這些重要的國家政策決定和為國際社會提供新的理念,是我觀察到的中國自去年以來一直在做的努力。未來五年對於中國來說,是將《巴黎協定》落實的關鍵之年。這些努力如果能夠實現,將註定成為中國為國際社會創造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新起點。

㈤ 巴黎協定對中國能源領域會帶來什麼影響

內陸核電正在選址 尚在進一步論證

當被問及內陸核電重啟問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麼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他說:

「關於核電的問題,最近國家又開工了一些核電項目。如果我們真正把煤和火電比重壓下來,單純發展可再生能源可能還不足以達到我們確定的2030年佔比20%的目標,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核電的發展首先要確保安全,包括設備的安全、管理的安全、廠址的安全,國家現在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麼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但是,現在在沿海條件成熟的地方已經開始建,而且這些核電技術也在更新,從二代、二代半到三代,現在都在更新。核電的發展,就中國的國情來說還是要搞。」

發達國家1千億美金/年支持發展中國家

當談到此次協定會對今後國際社會之間的合作產生什麼積極影響時,解振華表示:協定中要求發達國家必須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明確了2020年之間每年1000億美金以及2020年之後在此基礎上擴大的指標。他說:

「《協定》當中要求發達國家必須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可以自願的加強南南合作,也動員了私營部門的資金進入到氣候變化市場當中去。在《決定》當中明確發達國家有義務,2020年之前拿出每年1000億美金支持發展中國家,2020年之後還要在1000億的基礎之上繼續擴大支持規模。應該說,整個協定既動員了所有的國家都來採取行動,又體現了區別,是一個公平合理,很包容的協定。所以我覺得這個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作用。」

中國在氣候變化上做出的改變與治理霧霾有協同效應

關於中國解決霧霾和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有什麼關系,解振華表示兩者之間有協同效應,主要目標是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將根據中國國情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是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採取的氣候應對變化的措施。比如,我們過去公布2020年之前的目標,今年又提交了2020年之後的目標和2030年的目標,確定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提前實現等等,還有碳強度、非化石能源佔比等等目標。這些目標都是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這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我們必須要做好,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

二是現在我們確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實際上對解決霧霾有協同效應。我們主要目標還是節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節能提高能效實際上也是一種新能源,如果我們能效提高1倍,經濟能夠翻一番,但是我的能源不需要增加這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節能提高能效也是提供了一種新的能源。另外,我們調整能源結構,現在的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今年年底是佔12%,我們原來的目標是11.4%,現在已經達到12%了,到2020年要達到15%,到2030年達到20%左右,能源結構在做大的調整。按照國外的評論,在中國確定自主貢獻的目標當中,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是最困難的,我們完全贊成這么一種評論。另外,還要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搞森林養護,對改善環境、增加碳匯會有好處。

如果我們這些目標能夠實現的話,實際上對解決霧霾的污染降低了42%,這是我們專家做的一個評估。我們國家已經發布的「大氣污染治理10條」,這10條採取的措施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也有貢獻,這兩個具有協同性。

能源結構調整艱難,未來會有改觀

當問到巴黎協定會對中國今後5年新能源的轉變有怎樣的推動作用時,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佔比會逐步提高,能源結構在艱難地做調整。他說:

「關於能源結構的調整,現在主要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這幾年發展非常快,最近這十年,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發揮了顯著的變化。比如水電這十年增加了2.57倍,風電增加了90倍,光伏發電裝機增加了將近400倍,整個總裝機容量佔全球24%。裝機增量這部分,我們大體佔了三分之一。由於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整個可再生能源成本大體上降低了50%。這是中國在這方面做的貢獻,因此我們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

中國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要採取這些措施

在被問及中國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要採取哪些措施時,謝振華表示:實現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是重要戰略手段,全球一半以上的節能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取得的,未來的潛力也很大。他說:

「我們國家確定的自主貢獻有幾個內容,和其他國家也有不同之處。發達國家自主貢獻只是減排,不符合現在協定要求,還要增加適應的內容,而且特別要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支持,他們要寫到貢獻裡面。中國的自主貢獻既包括減緩也包括適應,要實現這一目標採取哪些政策措施,還有哪些行動,應該說是既有目標,又有配套政策措施,還有行動工程,是有保障的。我們對外宣布減緩的目標包括:

·2030年碳強度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60%—65%;

·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20%左右;

·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要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可能早達到峰值。

我們也公布了中國適應戰略,也是確定了如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預警預報系統,提高減災防災的能力,各個領域怎麼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減輕對老百姓的損失損害,這是我們確定的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首先要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生活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

第一,調整結構。調整結構是節能提高能效的根本性的措施,從結構上先來解決問題。

第二,在工業、建築,交通和人民生活消費這個領域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方面我們國家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應該說,我們綜合能耗水平比世界上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已經作出了很大成績,但是差距還很大。最近20年,中國的節能降耗累計節能量佔了全球52%,全球一半以上的節能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取得的。即使這樣看我們潛力還是很大,跟國際先進水平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這一點上繼續在各個領域節能,特別是工業節能,我們還有很大潛力。
另外,在城鎮化過程中建築領域的節能和交通領域節能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老百姓消費生活方式也應該有根本變化,也就是說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搞環保,大家都要參與,這是必須要做的一些事。

第三,調整能源結構,現在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雖然暫時不能夠改變,但是我們從長遠來看,必須要進行調整,煤電、火電存量必須繼續提高效率,更清潔、更環保、更節能。增量這一部分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除了可再生能源之外,核能還要繼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把能源結構調整過來,實際上這是一場革命。

第四,要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植樹造林不光是增加碳匯,也很環保,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增加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這也是非常利國利民長遠的措施。

這些措施現在我們國家政策當中,從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價格政策方面要逐步體現對節能、減排、環保、低碳的鼓勵和限制,盡可能採取一些激勵性的政策鼓勵節能減排,在我們國家自主貢獻裡面都體現了。
整個國家自主貢獻的方案也是一個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發展機遇的方案。有專家算了一下,如果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完成這個目標,大體上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這種投入成本來看可能需要41萬億人民幣,6.7萬億美金。但是我想,如果真正實行起來不會這么多,為什麼?因為技術要進步,五年一個技術更新,成本就會降下來,我們的目標可能會早一點實現。」

巴黎協定重拾走綠色低碳道路的信心

相比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會議,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對此次巴黎氣候大會有著更加樂觀積極的態度,他在會上表示:

「經過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會議,當時大家對多邊進程、人類合作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似乎失去了信心,通過巴黎協定談判磋商的過程,達成這樣的結果,實際上也是重拾了國際社會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信心,進程還會繼續走下去。
還有一個巴黎協定給國際社會對世界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面臨著氣候變化這樣嚴峻的危險,世界經濟必須走一條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出這樣的信號,對於工商業界,對於市場都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也會大大推動世界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㈥ 十三五規劃和巴黎協定承諾帶給中國風電產業哪些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要在穩定需求的同時,更有效地調整結構,進行結構性改革。調整結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消化過剩產能。過剩產能佔有大量資源,不能有效地產出,造成資源的錯配。推進結構性改革,就是要讓資源能夠重新流動起來,按照市場需求的變化有效地再配置,這樣的結構調整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外,在經濟繁榮的時候,企業滿負荷生產,很難下決心調整結構,經濟下行的時候才會下決心調整結構,重新優化配置資源,所以我們要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為「十三五」或更長時期的經濟增長創造條件。「十三五」期間要靠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從供給側來看就是要進行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有三大要義:一是觀念創新,二是制度創新,三是技術創新。人們對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分析的較多,我認為還要關注觀念創新,只有統一思想,才能統一行動,進而把我國引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輪的觀念創新和以往相比,面臨的條件發生了重要變化,即創新已缺少新的額外空間,已無法在新增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是要進行資源的重新配置,通過提高效率來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整合資源,不僅是在中國進行整合,而且要在世界范圍進行整合。

㈦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巴黎氣候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協議,簡單說就是推動全球能源轉型,降低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耗,防止全球氣候條件惡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理由是該協定對美國經濟和就業產生不利影響。
對美股影響不太了解。但對A股來說,對於環保行業而言,應該是個刺激消息。

㈧ 巴黎恐怖襲擊會對股票市場帶來影響嗎

巴黎恐怖襲擊對A股影響。11月14日早晨,各大新聞都在報道巴黎上周五晚遭遇的連環恐怖襲擊,造成上百人遇難,令人痛心。此次襲擊除了帶給人們恐懼和傷痛,還會給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的A股市場帶來哪些影響?下面我們詳細分析。
一、對全球市場影響
從以前的恐怖襲擊給股市帶來的影響分析看來,在事件剛剛發生時,股市會短暫下挫,但大多數市場都能迅速恢復,恐怖事件不會改變市場中長期趨勢
二、對A股市場影響
結合過去多次國際上的偶然性突發事件看來,總體上並未對改變A股趨勢。所以投資者不用太過於擔心A股會受巴黎恐怖襲擊太大影響。但事件降低了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預期歐美股市周一將延續下跌,中國A股也難免受到幾個交易日的影響。
這次恐怖襲擊後,安防概念得到重視,A股安防概念股或迎來炒作機會,尤其是對歐有出口業務的公司。其他安防概念股也可能會有所表現。比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同方股份、金剛玻璃、晨光生物、中航黑豹、任子行、美亞柏科、拓爾思、漢王科技、高德紅外、航天長峰、大立科技、延華智能等。

㈨ 巴黎協定簽署對中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股市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分析股市要進行綜合分析,不要拘泥於某個信息,最新分析下周大盤將繼續震盪下行
盤面解析
周五大盤低開13個點,震盪下行,最高上摸3455,最低下探3410點,收在3434點,下跌了20個點,跌幅為0.61%,成交進一步萎縮,個股跌多漲少。
周五大盤震盪下行,超級資金、總量資金依然有較大的流出,指數已經接近60天線。
本周大盤二漲三跌,K線圖上也是二陽三陰,指數在震盪反復中下行。一周大盤下跌90個點,跌幅為2.56%,周線收一根小陰線。
從日線形態、均線、技術指標、成交和資金流向看,下周大盤將繼續震盪下行。
中期趨勢
向下趨勢尚未結束,基本上還是判斷目前運行第二調整浪。一浪2850-3678上漲了828個點,理論上二浪的調整幅度在511點左右,調整目標位3167一帶。也就是說2015年收官是有可能收在3234之下的,至少還會有200點的空間。

閱讀全文

與巴黎協定對電力股票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位賬戶玩股票 瀏覽:783
堅守一隻股票五年 瀏覽:400
一隻股票一直不賣可以獲利嗎 瀏覽:663
股票已報證券買入撤單需要手續費嗎 瀏覽:602
世界上較有影響的股票價格指數是 瀏覽:564
ST天雁B股票 瀏覽:999
股票華控賽格的最新傳聞 瀏覽:313
裁定凍結股票賬戶有無期限 瀏覽:228
股票連續200個漲停板 瀏覽:855
msci指數中國股票名單 瀏覽:834
股票10年漲幅最大 瀏覽:894
python導入股票數據excel 瀏覽:307
證券投資買股票的理由 瀏覽:515
深圳霧芯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990
香港股票appE開頭 瀏覽:499
中國股票有過千股漲停 瀏覽:773
在哪個app買股票 瀏覽:827
有收購齊商銀行股票嗎 瀏覽:69
三十年年股票投資心得 瀏覽:361
將葯明生物調出港股通股票名單最新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