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股票成居民投資第三愛

股票成居民投資第三愛

發布時間:2022-08-01 19:13:34

『壹』 股票的市盈率高與股票的漲與降有什麼關系

這一說到市盈率,這可真的是愛恨兼並呀,有人說它非常好用,有人說它非常的不好用。這個市盈率到底有沒有用,咋用?

在分享我是如何去使用市盈率買股票前,先給大家分享機構近期值得關注的牛股名單,隨時都可能找不到了,應該盡早領取了再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市盈率是什麼意思?

市盈率的意思就是股票的市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他能夠清晰的反映一筆投資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回本。

它的運算方式是:市盈率=每股價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凈利潤

就好像,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股價20元,買入成本我們可以核算一下,為20元,過去1年這家公司每股收益5元,市盈率在這個時就為20/5=4倍。公司需要花費4年的時間去賺你投入的錢。

這就代表了市盈率實際上低是好的,投資的價值就會更大?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不能把市盈率就這么簡單的拿來套用的,具體原因下面來分析分析~

二、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多少為合理?

由於行業不同那麼市盈率差別就大了,傳統行業的發展前景會有限制,市盈率就很低,然而高新企業的發展潛力很不錯,投資者就會給予很高的估值,因此,市盈率就會較高。

也許又有人該問,並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們去抉擇?各行業龍頭股的股票名單我熬夜歸整出了一份,選股選頭部沒什麼問題,排名的更新是自動的,大家領了之後再說:【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那麼適宜的市盈率是多少呢?上文也提到行業不一樣公司不一樣特性也不一樣,對於市盈率多少才合適很難把握。我們可以把市盈率拿來運用,給股票投資者有用的參考。

三、要怎麼運用市盈率?

通常情況下,使用市盈率有三種方法:一是探討該公司的歷史市盈率;第二點是該公司和同業公司市盈率、行業平均市盈率之間進行一個明確的對比;第三個用處是分析這家公司的凈利潤構成。

倘若你認為自己親自研究非常麻煩的話,免費的診股平台這里有一個,會根據以上三種方法,你的股票是高估還是低估會給你分析出來,您只需輸入股票代碼,就可以立刻得到一份屬於您的私人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是高估還是低估?

我自己覺得比較實用的是第一種方法,因為篇幅過長,我們就重點研究一下實用性最強的第一種方法。

眾所周知,股票的價格猶如過山車,總是漲漲跌跌的,無論哪種股票,價格都不可能一直上漲的,當然,眾所周知,同一支股票,在價格方面,是不可能一直下跌的。在估值太高時,就會把股價往下調,同樣當估值過低,股價也相應的高漲。即一支股票的價格,是隨著它的真正的價值而有所浮動的。

經過我們剛剛的一番研究,接下來呢,我們就以XX股票作為範例,XX股票的市盈率有多少呢?近十年,已經超過了8.15%,簡言之xx股票市盈率低,低於近十年來的91.85%,處於低估區間中,可以有買入的考慮了。



注意,買入不是一股腦的投入,這不是買股票的最佳選擇。我們的股票可以分批買入,不用一次性買那麼多。

打個比方,每股79塊多的xx股票,假如你要買股票的錢是8萬,你可以買10手,不是一次性買十手,而是分四次來買。

通過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意識到8.17就是近十年裡市盈率的最低值,現在有個股票它的市盈率是10.1。那麼你可以將8.17-10.1的市盈率區間平均劃分為5個區間,每次買的時機就是降到一個區間的時候。

就比如,我們在市盈率是10.1的時候進行第一次購買1手,當市盈率下降到9.5的時候就買入二手,第三次買入是在市盈率降到8.9的時候,買入3手,在市盈率下降到8.3的時候買入4手。

安心把手中的股份拿好,市盈率每下降一個區間,便要按照計劃進行買入。

同樣,假使這個股票的價格升高的話,可以將高的估值劃分在一個地方,手裡的股票依次賣出去。

『貳』 股票格言

股票投資永遠是副業,不可本末倒置,動搖個人經濟基礎。
買入靠耐心、賣出靠決心、持有靠信心。
投資好的股票,小錢也許會生大錢。
要靠自己,不依靠別人。靠自己收集資料,靠自己判斷行情。
不要與別人合夥買賣股票,再好的搭檔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候。
股票交易切忌心急。來日方長,不愁買不到好股票。
分次買,少賠錢;一次買入,多賠錢。
股票市場上,股價漲跌是很正常的事情;容易緊張的人最後不要搞股市投機,以免金錢和身體均損失過重。
會做股票的人,一年只做少數幾次就夠了,賺了錢而捨不得離開的人,終究會虧了老本。
股市行情猶如逆水行舟,漲的時候很慢,跌的時候卻一瀉千里;故而拋出時應該果斷行事,買入時則應當小心謹慎。
不能借錢買賣股票,否則你的壓力會很大。
不要輕易的相信任何一個你不了解的人或推銷員在電話里向你推薦某種股票的話,應該持有懷疑態度。
購買股票你應該像購買商品那樣小心謹慎。
「守株待兔」法的最大敵人是動搖自己的信心。
股票市場上的預測,要嘛成為神秘、要嘛成為謊言。
股票市場沒有常勝將軍。

『叄』 股票——「熊市」和「牛市」的由來

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中。 道·瓊斯根據美國股中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牛市和熊中的不同市場特徵,認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中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部分投資者對中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中場情況即將發生變化,開睛逐步選擇優質股買入。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股票已從巨目拋售者平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人人中,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人市的興趣。
牛市第二期。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但熊中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中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月甚於超過一: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並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熱淚席捲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人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中場就會出現轉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未段,往往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內加速擴張,收購合並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升勢時,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於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跡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活,大跌就可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只是上升過程中的問調。其實,這是股中大跌的開始。
熊市第二期。這一階段,股票市場、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恐慌性拋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大多,想要買進的人反而困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於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於拋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訂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卜.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人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拋售,於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不可收拾。經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後,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於是市場會出現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
熊中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於惡化,公司業績下降,財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著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後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於那些質量較差的股票已經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件已經不大,而這時由於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質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人低價優質股,待大市回升後可獲得豐厚回報。 一般來說,熊市經歷的時間要比牛中短,大約只佔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差異會有較人的區別。回顧1993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歷了股價的大幅漲跌變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轉熊,再由熊轉
歷史上的熊市

一、1883年(清朝光緒9年)上海因股票引發的金融風潮
大多數中國人直到1991年之後才知道股票市場里有這么多名堂,其實,早在清朝1882年中國人就開始炒股票了,同樣玩得心跳。當時雖然沒有什麼證監會,沒有那麼多券商的營業所,但利之所驅,市民們除了搶購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這些「績優的藍籌股」外,即使一些中小企業,只要有股票發行,市民就競相槍購,似乎只要槍到股票就能發財,這個勁頭和一百多年後深圳搶購股票的勁頭一模一樣,只是規模沒有那麼大就是。當時的報紙上和現在一樣,專門開辟專欄介紹各只股票,正式有案可查的股票,一年間就上市了16家,籌措到白銀300萬兩。其中,有些大戶是向外國銀行和山西錢庄借錢(時髦話叫融資)來搶購股票的。問題也就出在這里。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樂極生悲,興衰交替的過程,導火線是一家金嘉記絲棧的大商號虧損56萬兩白銀突然倒閉,牽涉到40家借錢給它的錢庄收不會貸款,於是錢庄採取舊債未收回之前,不再發放新債。這樣又引起借貸無門的40多家企業先後倒閉,而經營股票和房地產的廣東佬積欠了錢庄150萬兩白銀而宣告破產,牽連22家錢庄。加上中法戰爭即將爆發,一向把錢拆借給錢庄的外國銀行和山西票號停止再借錢給錢庄。於是爆發了一場滾雪球般的金融危機。錢庄從78家降到年終的10家,停業的企業商號多達四百家,沒有倒閉幾家種企業的股票價格狂瀉。

二、1910年上海的「橡膠股票風潮」
二十世紀初,橡膠工業類似現在的新經濟,十分火紅,那些在南洋群島(印尼、馬來亞)開發橡膠種植園的發了大財。於是上海灘上的外國流氓和外商銀行,勾結當地的買辦裝模作樣地在南洋某地找了塊並無橡膠的空地,甚至連空地也沒有,就在上海組織所謂的南洋橡膠開發公司,大肆發行股票。
其中要算一個名字叫邁扁的英國人膽子最粗,不愧是海盜的傳人,在十里洋場開設了一家橡膠開拓公司,聲稱在南洋擁有很多個橡膠園,應諾每個季度發放高額股息,又說他那家公司的股票可以隨時向銀行抵押借款,可靠得不得了。
於是搞得那些發財心切的人們如痴如醉,其中包括末代的清室官僚、各地來上海的土財主,洋行買辦,薄有積蓄的中小職員,甚至和尚尼姑等等。於是面值100荷蘭盾(相當白銀60兩)的股票被炒到超過面值的17倍。1910年3月份,更上漲到20倍左右。此時,英國人邁扁趕緊快手快腳地將手中的股票全部拋售一空,哄騙公司里的中國職員說自己有急事要回國處理。
誰知道,一去不復返,再三尋找也無下落,再查帳目,已經空空如也。於是,頃刻間,股票成為廢紙一張,銀行立即拒絕給股票作任何抵押。
被牽連的三家大錢庄被迫倒閉,很多人傾家盪產,連英國大地皮商兆豐也遭了泱,不得不將私人財產兆豐花園拍賣抵債,一半賣給聖約翰大學辦學校,一半賣給租界當局開辟為兆豐公園。

三、1921年上海信託公司和交易所泛濫而導致的金融風潮
1921年興起了一股證券物品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熱,光是11月份一個月里,就設立了38家交易所,每隔十幾天就有一家信託公司開業。這些交易所都不是經營正常的物品或證券交易,而是從事其他交易所的的股票,有相當一部分交易所還以本所的股票作投機。往往今日剛剛成立交易所,明日就將股票上市,故意抬價,獲得數倍的暴利。而銀行和錢庄也熱中與將錢借給投機者,以證券抵押來借取現金,貸款以兩個月為限,賺取高利貸。
那些新設立的信託公司,大部分不具備金融公司的基本條件,本身沒有多少資金,而同樣以本公司的股票做投機買賣。一方面將信託公司的的股票作為交易所的投機籌碼,另方面以交易所的股票想信託公司押借款項,互相利用,狼狽作奸,實際上是將信託公司與交易所的命運捆在了一起。
交易所和信託公司這樣的興風作浪,造成整個社會的投機風氣,致使正當的工商業無法進行正常的營業,一些工薪階層也盲目跟進,血本虧損。
於是政府出面干涉,到1922年12月,112家交易所大部分破產倒閉,只剩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等6家,而信託公司從70多家變為2家。投機失敗而自殺者時有所聞。總共損失資金達兩億元。

四、1924年的上海公債風波
1921年上海信交風潮的惡果之一,就是使股票信譽掃地,迅速膨脹的公債取代了股票在證券市場上的地位,成為證券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對象。當時上海已集中了全國財富的絕 大部分,要在國內籌集資金,就得靠上海,當時發行程序是:財政部發行的公債、國庫券以對折先向銀行抵押,然後送到證券交易所開拍,開拍後的行情一般在面額的六折左右,然後再以低於行情的10%或15%與銀行結價,銀行所謂利潤是很可觀的。
所以銀行不僅樂於承擔這種類似「包銷商」的角色,還自己大量購入公債。由於政府發行公債收到的現金,只是債券票面價值的60-70%,因此投資公債獲益頗豐,加上公債可以進行三個月的期貨交易·對於敏感的證券市場來說,在三個月內,任何政局變動、戰爭、財政狀況、債務前景等都會引起市價波動,一些有政治背景的勢力集團,故意製造假經濟情報和和散布謠言,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造成行情動盪不定,市價變化莫測,更增強了證券交易的投機氣氛,交易額十分巨大。
隨著投機的熾烈,由投機而引發的交易風潮也不可避免,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1924年京、滬證券交易所的公債風波。
1924年7月,隨著市場銀根松馳,公債交易價格不斷上漲。北洋政府發行的各種公債平均漲幅近20多元,7年長期公債現貨價格漲勢更猛,從46元到77元,但進入8月份以後,市場七盛傳江浙戰爭即將發生,人們擔心一旦爆發戰爭,公債不能兌現而受損失,便紛紛拋售,投機者趁機推波助瀾,公債價格一瀉干里,僅在8月15日至20日短短五天各種公債價就分別下跌了5、6元至10多元不等。
此次風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震動最大,北京的證券交易所在8月份兩次停市,而9月份的期貨交割時,由於交易者損失慘重,拒絕進行交割,迫使交易所停市4個月

五、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潰
歷經25年的熊市才回到原有的指數
丘吉爾目睹股災的序幕
買空賣空加劇股災的發展
亡羊補牢,國會立法整頓股市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它的道·瓊斯指數(及以後的納斯達克科技股指數)不光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上大多數股票市場的風向計,一榮俱榮,一敗俱敗。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當時不論是美國的股市投資者,還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資人絕對不會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價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潰以後,要等待整整25個春秋,股價才恢復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中國的股市雖說也經歷過幾次熊市,但最多也不過是兩三年時間,因此很難想像漫長的25年熊市是怎樣熬過來的?如果不吸取美國股市的教訓,誰能保證中國的股市也步美國歷史的後塵呢!因此有必要把這次股災的主要原因找出來。
狂熱引起災禍
如果不是這次股災的發生,美國是不會下決心整頓證券市場,成立證券管理委員會並制定出一個又一個有關監管證券的法律。也就是說,大家終於認識到如果控制不住無法無天的狂熱,下一場戲必定是股災。
這場股市暴跌起源於席捲美國股市行情不斷上漲。從1928年開始,股市投機成為一種全國性的業余愛好,1929年1月2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年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一開市,買單就像潮水般地涌來,股價與交易量飛速上升,通用電器等績優股上漲了20美元左右,其他股價也上升了5美元以上。紐約時報更預計1929年將是美國股市最輝煌的一年。
實際上,在當年9月以前,已經股票價格急劇升騰,參與股票投資的人越來越多,簡直到了男女老少齊瘋狂的狀態。計程車司機一面駕駛汽車,一面情不自禁地建議你應當買那隻股票,即使路旁擦皮鞋的小童也能向你介紹當天的熱門股。人們買股票只是一心想著在短時期內再賣出,井非為了長期投資。
作家G·托烏斯和摩根·威特斯在《1929年大蕭條的內幕》一書中這樣寫道:「……股市的狂熱居然涌進了地鐵的車廂里!一個發瘋的人憤怒地指責沒有在每節車廂里裝上電傳打字電報機……他的這個要求不見得太荒唐。因為,在波土頓的一家工廠里,在所有的車間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職員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大牧場上,牧牛仔們通過接通電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鍾一分鍾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裝在牧場上和牲口棚里。」
當時美國的券商僱傭大批股票推銷員在城市的街道上,在鄉鎮里,在幾百家小銀行內,在千家萬戶門前,向市民和農民們一遍又一遍講述炒股的好處,把老闆的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購買的股票轉賣給這些不知行情的散戶,推銷員從每筆交易中獲得手續費,老闆的公司也從中獲利。推銷員還把根本沒有償還能力的外國政府發行的債券賣給老百姓,但卻從不提「風險」二字。
為了吸引更多的婦女入市,許多證券經濟商還專門設立了「女士專用房間」,有時還配有簡易的免費美容院。在這里,女投資人可以從大黑板上得知最近的行情,女股民已佔總投資者隊伍的20%。
各家上市公司的職工也成了華爾街最忠實的投資者。各公司的購股計劃從1915年到1929年翻了6倍,三分之一的職工積極參與股票買賣之中。
在空前絕後的投機潮中,紐約股市一漲再漲。一些激動不已的金融分析家稱之為「金融火山」。從1928年3月初到1929年9月初,股票市場交易額的增長率與1923年至1928年初期整個時期的增長率相同,主要工業公司股票的價格上漲有時竟高達每天10個或15個百分點。
其實,大崩潰前不久,股市已開始下跌了,而下跌浪潮的加劇是從10月19日星期六開始的,但是由於22日星期二略有回升,小股票持有者對周三股市的下跌,就不再擔心了。唯有專職金融商(銀行家、經紀人等)24日清晨仍驚恐不安,他們不安地等待交易所10時開門。令他們特別感到不安的是,儲戶在銀行門口排了長隊,以便打聽消息,或是為了提取存款。而資金雄厚的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埃爾弗萊德 。斯洛恩也來宣布「膨脹已告結束」。
美國的一場股災,導致美國,甚至世界股市長達25年的熊市,即通過1/4世紀,股指才回到25年前的價位。觸目心驚之餘,我們當然不希望中國的股市會步這個後塵。

五、2。 丘吉爾目睹股災的序幕
10月24日,是美國證券史上永遠難忘的日子。紐約證交所的1100名會員幾乎全都到場,比平日多出300多人。一開市,交易員們發瘋了似地來回奔跑,但還是趕不上股價下跌的速度。在短短的幾分鍾里,160萬股被拋出,好股壞股無一倖免。
由於及時傳遞行情在技術上辦不到而使風潮進一步加劇。通過電報和電話來傳遞信息過度頻繁,人群擠得水泄不通,以至互通消息被推遲一個多小時,因此,巴爾的摩10時30分發出的指令,要到11時30分才在華爾街電傳打字機上顯示出來。結果大家都驚恐萬狀。
當時擔任記者,後來當了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根據他的現場采訪寫了一篇報道刊登在《每日電訊報》上:「我看見這些人……自動出售幾大捆股票,這些股票已貶值一半或2/3,但沒有物色到一個有足夠膽量去接受這批可靠財富的人。這批財富是別人忍痛出售的。到12時,損失已高達60億美元,並已有兩位銀行家和一位經紀人因破產而自殺身亡!
下午1點30分,一個滿臉傲氣、神清沮喪的人匆匆進入華爾街23號(摩根銀行所在地)大樓。他就是查爾斯·米歇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銀行 一「國家城市銀行」的總裁。
面對雪崩一般的股市暴跌,查爾斯·米歇爾迅速聯絡一些大銀行家一起,織起了一個金融「聯營」拚命地買進股票,想阻止瘋狂的下跌。
那天下午,盡管他們不借花費數百萬美元買進交易所的股票,結果也只是略微收住了一點急劇下跌的勢頭。而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只需花不多的美元買下一部分股票就可以緩解跌勢,然而這一次卻失靈了,數百萬美元在1929年是個巨大的數目,卻如泥牛入海。
後來指示牌上亮出結帳數目:僅僅一個下午,賣出的股票比往常增加3倍,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的。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關門後的4個小時,報紙報道了驚人的消息:當天成交了12894650股股票。這就是人們後來所稱的「悲慘星期四」。
大家都確信,是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並為25日交易所良好的運轉感到歡欣鼓舞。但是,26日、28日和29日的再次下跌,使這場股市暴跌危機達到了頂點。

五、 3。 大災難還在後頭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時,華爾街交易所開門。在剛開張的頭3分鍾,美國鋼鐵公司的65萬股股票准備出售,每股179美元,卻找不到一個買主,而24日開價曾是205美元!美國鋼鐵公司股票的下跌,為行情暴跌開了個頭。威斯汀公司的股票每分鍾下跌2美元,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的股票一刻鍾下跌17美元。到10時30分,出售了3259800股股票,虧損達20億美元。
從9月初到11月中旬,紐約交易所的股票市價總值損失了300億美元。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股市的崩潰帶來美國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大蕭條、大危機,使美國經濟處於癱瘓狀態。用居民的個人存款去搞股票投機的銀行紛紛倒閉:1929年659家,1930年1352家、1931年2294家。國民收入總值從1929年的880億元下降到1932年至1933年中的400億美元。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從1929年9月的最高點452點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點。著名的通用電器股從最高的396元跌到8美元。股票和各種債券的面值總共下跌了90%。無數「百萬富翁」傾家盪產。一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終於走上了絕路。
買空賣空加劇股災的發展
這次的股市暴跌,也與股票的信用交易即買空賣空業務有關。投資人從券商那裡借入資金,利率高低取決於市場上流動資金的多寡。投資人把買入的股票留在券商處作為借款的保證,等到股價上漲後,再賣掉這些股票,投資人獲得了差價,也從中支付一筆利息給券商。這種信用交易的風險相當大,一旦投資人的判斷失誤,股價未上漲反而下跌了,券商就要求增收保證金,如果投資人拿不出這么多資金,只有變賣股票,這就叫斷頭,其結果,股票大量充斥市場,更加速了股價的下跌。

五、 4。 亡羊補牢,國會立法整頓股市
證券市場全面崩潰給美國震動很大,美國國會很快對證券市場進行調查,發現證券交易中嚴重地存在著大量人為操縱的投機行為,大量證據確鑿的事實引起了嚴格管理市場的呼聲。
1929年美國證券市場的大潰崩及其對整個經濟帶來的危害,迫使美國政府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密的管理,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證券法律,主要有:1933年的《證券法》(主要是針對發行市場而制定的);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主要是針對交易市場而制定的);1935年《持股公司法法》;1939年《信託契約法》;1940年《投資公司法》;《1940年投資顧問法》和1970年《證券投資者的保護法》等等。這些法後來又由大量的補充條款和規定所完善,從而購成了一個對美國證券市場嚴密的管理網路。
六、 42年間股市沒有發生過股災
1987年10月又發生全球股市大動盪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直至1987年這42年間,世界股市的運行是比較正常的,也就是說沒有發生過災難性的波動。於是人們開始麻痹起來,似乎1929年那樣的股災將一去不復返。
但1987年10月中旬,華爾街的股市帶頭掀起了一場遍及全球的股災,使毫無思想准備的人們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美國本身,因為當時美國參與股市買賣的股民已佔全國人口的1/4。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當天早晨7點半,當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菲林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市場部值班人員送給他一份電腦自動交易程序中接單的情況報告;數量近億股,基本都是賣單,值班人驚呼「我一生中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賣單,好像整個世界沒有一個買!」經過10月14號及16號的股價大幅度下跌後再收到超量的賣單,這的確有些意外。
交易所9點半正式開盤時,由於買賣嚴重失衡破壞了市場結構,已無法正式開盤了,菲林馬上找人計算了擁有300萬股東的IBM公司的情況,它是市場上最最熱門的股票,往日價格起伏僅在15美之內,偶爾波動到35美分已經有點異常了,而當時的報價讓人目瞪口呆,一開盤就比上周五下跌了10美元,整個市場的嚴峻形勢由此可見一斑。
菲林當機立斷,要求華爾街最大的十幾家證券公司董事長10點整去開會,征詢他們對能否堅持開市的意見,當時的形勢是,堅持開市,所有的股價將繼續下跌,專業股票商(即自營商)只能買進無法賣出,很快將沒有資金可周轉;若要停市,則會使人們更加喪失對市場的信心,後果更難以預料。兩害相權擇其輕,董事們一致決定:堅持開市。
10點半,交易所所有的股票全部開盤,報價單顯示,道·瓊斯指數下跌100多點,交易所里的人都意識到這僅是厄運的開始,沒有人經歷過這種場面,頂多從書本上知道一點1929年大危機的情況,因此,除了記錄數據外,誰也不知該干什麼。
10點45分,股價掉到接近2000點,這是人們此時的心理支撐點,11時反彈出現了,指數回升到了2100點,許多人都鬆了一口氣。
六、2。 略有反彈剛剛鬆了一口氣,卻有個高官說了句渾話。
面對紐約股市的危機,上任不久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大衛·盧德1l點發表講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委婉地表示:「不排除短暫停市,以處理訂單不平衡的可能性。」他大概沒有想到,當此話通過路透社的電波傳到太空又返回地面的時候,委婉的話語變成了「重磅炸彈」,剛出現一線生機的股市掀起了新一輪狂賣風潮。1點半以後,那些用養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險基金購買股票的機構投資人也加入了拋售的行列,在這種數量巨大的重炮的轟擊下,本來岌岌發發可危的指數一下跌到1900點。
最後的防線崩潰了,瘋狂的股市如同滾開的油鍋滴進了涼水,整個炸了起來,叫賣的喊聲震耳欲聾。更可怕的是電腦自動報價系統應接不暇,報價顯示比成交時間晚80至100分鍾以上,沒人知道按6億股交易量設計的電腦能不能承受這種沖擊,沒人知道價格會掉到哪裡。
點 評
亂說話,說假話,或在不恰當的時候說真話,都會出亂子,尤其是權高位重者。
六、3。 一天跌走了5000億美元,相當美國GDP的1/4
4點收盤後,經過幾個小時的統計,道·瓊斯指數收盤價從開盤的2247.06點下跌至1738。 74點,下跌508.32點,跌22.6%,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羌國股市上最大的一次下跌。這次下跌遠遠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2.8%的跌幅。僅這一天內,美國全國損失股票市值5000億,相當於美國全年GNP值的1/8或法國全年的GNP值。
在這一天里,紐約交易所的各項歷史紀錄均被改寫:交易8億股,是1987年日均交易量的3倍多;接單量47萬次。平均每秒21次,而當年日均量為14.4萬次,平均每秒7次。
點 評
與美國人玩股票相比,中國人還是小巫見大巫,但目前中國的股市遠遠不及美國1987年的股市規范、公開、公平與公正。搞得不好,在造成災難方面,徒弟超過師傅,並非罕見。
股市出問題,就不是貪污,挪用若干個億的問題,且看,好傢伙,一天6個小時的交易日內,就跌掉了5000億美元,相等美國GDP的1/4。
玩火自焚,玩股呢?
2。大趨勢2003/9/5 11:55
六、4
誘導全世界引發股災
收市以後,菲林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宣布明天繼續開市,然後又沉重地告訴記者們:「交易所差一點崩潰了。」
第二天,美國各類報紙用黑壓壓的通欄標題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十月大屠殺!」,「血染華爾街!」,「黑色星期」,「 道·瓊斯大崩潰!」,「風暴橫掃股市!」……
10月19日,不但美國的股市大跌,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均出現拋股狂潮。在歐洲,倫敦《金融時報》指數1987年10月19日下跌183。 70點,跌幅為10.1%,亦創一天內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貸銀行指數的跌幅為11。3%;聯邦德國為3.7%;法國為6。 1%;荷蘭為7。 8%;比利時為10。 5%。在亞洲,日本東京的《日本經濟新聞》股價平均指數在1987年10月19日下跌620點即2。 35%後,20日再跌3800點即14。 6%;香港恆生指數在19日下跌420。 81點,即11。 12%,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19日的跌幅為12。 15%;澳大利亞所有普通股指數19日跌80。 20點,即3。 74%後,20日又下跌24。 9%。巴西、墨西哥的股市跌相也在20%以上。全球金融市場險象環生。
股市暴跌,各地政府紛紛採取行動救市,香港立即宣布關閉股市四天;美國則宣布限制使用電腦程式控制交易,同時里根政府宣布降低銀行優惠利率,聯邦儲備委員會保證向商業銀行提供充足資金,削減財政赤字;法國宣布降低長期利率等,由於一連串的救市措施,紐約、倫敦等股市普遍反彈回升,其中紐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指數重上2000點大關,但是,10月22日海灣戰況傳來,股市又應聲回落。
10月26日,

『肆』 十個人炒股九個人虧錢,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炒股

十人炒股九人虧,這是真理,因為股市並不是生產財富的地方,而財富重新分配的地方,那隻能允許少數人賺錢,而多數人出現虧損的結果啦。

不過,在短期你能否在股市中賺到錢,還要由當時的市場因素決定,如果是在大牛市,可能在短線內,十人炒股八人贏。而在熊市中,十人炒股可能是二人贏八人輸。

總之,十人炒股九人虧,這只是最終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股市的操作都是這樣的成敗比例,有的時候,股民炒股也會賺不少錢,但是沒多少由於失誤,又把錢還了回去,就這樣交換輪替,最終的結果是多數人虧損,而且也浪費了自己的青春,每天把精力盯在股市上,真的很不值得。

『伍』 中國股市牛市熊市有幾次都有什麼特點

中國股市20年間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託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託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坎上,資本市場既有5 21的暴漲又有8 10暴動,但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鄧小平南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麼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地試」這四個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301%的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第三次

行情特點:1993年至1994年間,我國宏觀經濟偏熱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大盤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94年7月29日大盤創下325.89的最低點。7月30日(周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啟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

第四次

行情特點:1993-1995年,我國為了推進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設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卻從582.89漲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點: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揚,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

第六次

行情特點:第六次牛市俗稱5 19行情。由於管理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空前增加,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推動滬指創下2245的歷史最高點。

第七次

行情特點: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而之後伴隨著基金的瘋狂發行和市場樂觀情緒,在5 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此輪牛市曾被媒體稱為全民炒股的時代。

第八次

行情特點:伴隨著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股價從1664點漲至3478點,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大漲109%。3月3日後的逼空上漲性質能與06年和07年的超級瘋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啟這樣特大利空也未能改變牛市的前進。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隻大盤股上市和緊縮的宏觀政策才階段性結束了第八輪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滬指在第一輪牛市沖上1429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 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半年時間,股指跌幅卻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籌資額1992年為50億,1993年為276億元,1994年為99.78億元,擴容的勢頭十分兇猛。隨著發行額度的明確,市場進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來臨。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發行額度55億元,明顯要比1993年的195億元低得多,但滬指在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後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第三次

行情特點:第三次熊市時,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滬指1個半月漲幅達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暫的,隨後A股進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點: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為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地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

行情特點: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

行情特點: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1個千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千年,點數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點。第六次熊市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

第七次

行情特點:隨著市場的亢奮,監管部門不斷提示風險,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中國的通脹持續升溫、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石油上市後大幅下和大小非的減持等利空影響下,引發了第七輪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攻破,直到1664點止跌,後迎來四萬億投資政策,才結束了第七次跌幅驚人的超級大熊市。

『陸』 中國股市的長期大熊市是什麼原因

特徵之一,政策市。市場唯政策是瞻。十多年來,每次市場重大的拐點及行情產生的背後,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影響中國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們注意到,無論新股發行速度、紅籌股回歸、股指期貨的推出、貨幣政策出台以及國有股的減持比例、包括新基金發行節奏等都有可能成為政策調控股市的籌碼。當此輪牛市股指不斷攀上新高峰時,估值過高還不是市場最擔心的,恐懼政策的打壓才是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里斯劍」,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改變了市場固有的運行規律,而大盤的變幻無常也都能從政策調控中找到最終解釋,構成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政策不僅可以產生行情,而且能夠製造拐點,同樣也可以改變股市的運行節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變過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場人士熱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構成了市場股指運行的「脊樑」。我們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股市依然難以擺脫政策的調控陰影。中國股市常常處於一種既害怕政策調控,又離不開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為市場依賴自身調節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礙。

特徵之二,博弈市。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公司經過IPO後,一級市場的募資流入到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來,而二級市場如果不考慮分紅派息,那麼市場利益的重新瓜分僅能看成資本利得帶來的一場「零和游戲」。統計顯示,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賺取了3892億元的凈利潤,但以0.3%的印花稅計算的話,如果按2000億元平均日交易量考慮,每年將有2880億元收歸國庫,如券商平均傭金按0.2%計算,全年產生1920億元傭金收入,兩項之和共計4800億元,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全部凈利潤達1000億元之多,使得二級市場淪為了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戲」。這場游戲的背後隱藏著管理層與市場、禁售股與流通股、機構與散戶之間的多重博弈關系,這里邊既包含政策與市場的較量,也有市場內部的結構性博弈。在這種博弈關系下,散戶戰勝市場的前提是先要戰勝機構,機構戰勝市場先要規避政策風險。「5·30」印花稅的意外出台是此輪股市調整的導火索,從防範市場急劇上漲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來看,是管理層與市場的一次成功博弈。

特徵之三,全民市。投資渠道狹窄使得股票投資成為居民投資的主要渠道。在社會保障沒有健全的情況下,財富積累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標,而多年來居民儲蓄的大幅增長反襯了人們對住房、子女教育、養老等費用不斷增長以及未來通脹的擔憂,資產增值成了人們擺脫貧困、追求資產安全的必然選擇。而股市由於流動性強、投資門檻低、在人們意識中賺錢快成為國內居民致富的首選,上半年市場呈現了儲蓄搬家、股市結構散戶化的特徵,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炒股運動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但由於投資者缺乏對股市本質的認知和風險防範意識的建立,上半年市場出現了低價股和垃圾股雞犬升天狀況,隨後在5·30中引發了題材股、績差股的一場暴跌,為投資者追逐短期財富敲響了警鍾。

特徵之四,過渡市。由於上市公司處於非流通股禁售期,市場步入了一個特殊階段,這階段上市公司成為自身市值增長的擁戴者。首先反映在因股權激勵必須做出未來公司盈利或市值增長承諾。其次,大股東由過去的「掏空」轉為「注入」,但由於「優質」資產的「注入」往往是一次性的,盈利持續增長缺乏相應的保障。第三,反映在上市公司既是投資對象又是市場參與者,上市公司熱衷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製造盈利轟動效應,從而有可能偏離原來主業,放大了公司經營風險。第四,大非尋找有利的套現機會進一步透支公司盈利。上市公司有可能製造短期盈利增長、拉高股價,透支未來,製造最佳出逃機會。過渡市加大了研究機構對市場趨勢與公司盈利的預測難度。

特徵之五,震盪市。其一,研究機構推介品種與觀點高度趨同。由於研究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直接影響到市場主流資金流向,也容易成為市場助漲助跌的影響因素。其二,全民參與,散戶機構一哄而上,行情發展與散戶開戶數高度相關。容易誘發市場的盲目跟風。其三,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暗潮湧動,加劇了市場的動盪。其四,基金交叉持股增加了股市風險。盡管扎營績優股與大盤藍籌股,客觀上可能起到了穩定市場作用,但由於交叉持股現象嚴重,一旦市場出現暴跌,持有人大量贖回,基金仍難以擺脫「囚徒困境」,有可能成為市場崩盤、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五,上市公司盈利波動加大。由於上市公司盈利不僅受經濟本身影響,也受資產注入的影響,盈利出現大起大落可能性加大,加之在兩稅合並、新會計准則以及股權激勵的背景下,迎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虛假繁榮,相應地,基於盈利分析的基本面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本質上看,「新興加轉軌」的國內證券市場造就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也不斷引發價值估值爭論的升級,加大了基本面研究的難度,放大了市場風險。「中國式牛市」特徵提醒投資者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如果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難以為繼,市場會淪為「零和游戲」,此外,基本面研究要特別注重政策走向研讀,要充分認識全民參與帶來的市場風險,理性對待過渡階段上市公司盈利的非正常波動,從而防範股市高位震盪運行的風險。

『柒』 為什麼說藝術品成為繼房地產,股票的第三大資產

據相關機構預測,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是6萬多億元,而目前的規模只有2千億元,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據統計,金融證券年均回報率為15%,房地產為21%,收藏藝術品則是26%。高額回報,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藝術品投資。

企業家在人生的巔峰時間多忙於經營管理,但其人生的後半段,也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體驗文化和藝術,尤其當企業家從一線上退休時,可能更會將藝術的鑒賞收藏作為自己的終生愛好的終極託付。因此,企業家在適當的時候學習藝術收藏鑒賞,實際上是在鋪墊自己未來晚年充實快樂的生活道路。

如萬達集團的掌舵——王健林,從1980年代開始玩收藏,從最開始的什麼都收,到後來專注收藏近現代作品。擁有自己的收藏專家團隊,20多年來,王健林已收藏了百位近現代畫家的千幅館藏級作品,市值超100億元。

經過收藏專家團隊學術性的市場研究,萬達有自己的一套收藏標准和收藏理念,系統收藏尋找近現代中國書畫的精品,並悉心研究與整理分類,將中國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大眾、介紹給全世界。

有人說,「萬達在近現代中國畫收藏上的地位,跟萬達在商業地產中的地位是一樣的。」其藏品數量之大、質量之高、品類之全在國內企業中幾乎無人能及。

企業家們對於藝術品的收藏熱情也許會隨著他們的愛好的加深與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高漲。不知何時,企業家對於文物藝術品的長線收藏,還可以有效抵禦突然而至的經營風險和資金短缺。從國內外大量實例來看,企業家收藏的文物藝術品往往可能是他遇到財務問題時最後的可變現資產。一些企業家就是靠藝術品的變現最終得到資金支持而使得自己的企業的資金鏈得以連上,使企業轉危為安。

當下的趨勢,收藏已不再是富人的游戲,且看下面兩大局勢。

1,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未來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續擴大外,數量更為龐大的中國中產階層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另外,藝術品市場參與渠道增多,藝術品電商平台將成為收藏交易的主流渠道,更多的大眾用戶有機會通過藝術品電商這種方式接觸藝術品市場,並通過線上拍賣等平台把握投資機會、獲取投資收益。藝術品收藏不再是富豪的專屬游戲。

2,機構收藏在中國藝術品消費中的權重越來越大,這一趨勢是符合國際藝術品收藏規律的。據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2012年以來,企業收藏資金大約每年在450億元左右。企業藏家購買力占整個藝術品市場60%以上,藝術品拍賣買家70%以上是企業家。機構收藏己經成為藝術品收藏領域的中堅力量。

『捌』 股票分為哪幾種,如何定義

這些是在網上找的,希望對你有用!!!股票的定義: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出資人的股本身份和權利,並根據股票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數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的可轉證的書面憑證。股票代表其持有人(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同股同權」。 股票的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一)咨詢與管理
1. 發行方式的選擇:股票發行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
2. 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 准備招股說明書。
4. 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 2.代銷 3.備用包銷
股票的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第三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第四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股票如何分類?
A股,B股,H股是按英文字母作為代稱的股票分類。A股是以人民幣計價,面對中國公民發行且在境內上市的股票;B股是以美元港元計價,面向境外投資者發行,但在中國境內上市的股票;H股是以港元計價在香港發行並上市的境內企業的股票。此外,中國企業在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地上市的股票,分別稱為N股、S股和T股。由於A股、B股及H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H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
香港股市有所謂「紅籌股」、「藍籌股」之分。紅籌股是指最大控股權直接或間接隸屬於中國內地有關部門或企業,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所發行的股份。即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人們形容中國是紅色中國,而她的國旗又是五星紅旗,因此把中國相聯系的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稱為紅籌股;美國人打牌下賭注,藍色籌碼為最高,紅色籌碼為中等,白色籌碼為最低,後來人們就把股票市場上最有實力、最活躍的股票稱為藍籌股。藍籌股幾乎成了績優股的代名詞。隨著內地陸續赴港上市,現也有人將紅籌股做了更嚴謹的定義,即必須是母公司在港注冊,接受香港法律約束的中資企業才稱為紅籌股,而公司在內地注冊,只是借用香港資本市場籌資的企業,另稱為「H股」。但一般仍以紅籌股廣泛地作為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的代名。
所謂成長股,是指發行股票時規模並不大,但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管理良好,利潤豐厚,產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公司的股票。
所謂熱門股是指交易量大、交易周轉率高、股價漲跌幅度也較大的股票。熱門股的形成往往有其特定的經濟、政治、社會上原因。
所謂績優股是指那些業績優良,但增長速度較慢的公司的股票。這類公司有實力抵抗經濟衰退,但這類公司並不能給你帶來振奮人心的利潤。
所謂周期股是指經營業績隨著經濟周期的漲縮而變動的公司的股票。航空工業、汽車工業、鋼鐵及化學工業都屬於此類。
所謂再生股是指經營發生困難甚至破產,經過整頓後重新獲得投資者認可的企業股票。
所謂防守性股。這些普通股股票同股價循環股正好相反,它們在面臨不確定性和商業衰退時收益和紅利卻要比社會平均的高,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所謂表現股(亦稱概念股)。是指能迎合某一時代潮流但未必能適應另一時代潮流的公司所發行的,股價呈巨幅起伏的股票。
所謂投機性股。是指那些價格很不穩定或公司前景很不確定的普通股。這主要是那些雄心很大,開發性或冒險性的公司的股票,熱門的新發行股以及一些面值較低的石油與礦業公司發行的普通股票。

『玖』 引導鼓勵居民儲蓄進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長期資金,難度在哪

如果想要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股市增加長期資金的話,那我想這個難度是非常高的,最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第1個原因就是我們的A股表現一直很差,10年前和10年後的今天一直都沒有怎麼漲,也就是意味著沒有多少散戶賺到錢。第2個原因就是股市的風險比較大,政府也不可能會去引導人們去投資股市,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有大批的人去購買股票。第3個原因就是中國股票投資的氛圍是比較差的,你如果跟別人說炒股的話,別人就會覺得你不務正業。

一.股市不上漲

如果說我們的股市能夠跟美股一樣長期上漲,長期讓裡面的投資者賺錢的話,那我想肯定會有很多人都願意參與進來。但是問題就在這里,我們A股的大盤10年前是3000多點10年後的今天還是3000多點,也就是意味著參與進來的散戶基本沒有賺錢,大部分都是被收割走了。這樣的一個市場,誰會願意主動的把自己的錢給投資進來呢?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拾』 關於股票各方面的知識。我急求一篇關於股票知識的作文。

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
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是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新領域。多數的實證分析證實股票市場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那麼,我國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否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增長呢?回歸分析表明:我國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國有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加快了企業的技術進步,推動了我國經濟更快的增長。因而,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性。據此,我們可以認為股票市場發展是我國金融深化的重要環節,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一股推動力量。

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中的一個新課題。當經濟學家詳細探討了貿易與經濟增長、金融中介與經濟增長關系後,感到如何界定股票市場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要揭示未來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和經濟增長的潛力。對於股票市場尚未充分發展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假如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那麼,促進股票市場的發展就是顯而易見的政策建議。

截至2000年3月初,我國股票市場的A股流通市值已達10609.4億元,在上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A股的公司達到了929家。股票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指標與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相比,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我國1993—1999年間A股流通市值與GDP的比率平均為0.052,46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1976—1993年間的平均比率為0.32。1993—1999年間我國A股的平均交易率(股票成交金額與GDP的比率)為0.275,1976—1993年間美國股市的平均交易率為0.29,英國為0.253,韓國為0.183,泰國為0.144。顯然,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國民經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了。

怎樣研究和確定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呢?萊文和澤爾沃斯(Levine andZeros,1998)在總結阿切和喬萬諾維克(Atje and Jovanovie,1993)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再次證實了一個重要的假設:股票市場的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

本文運用萊文和澤爾沃斯(1998)提出的方法對1993—1999年期間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研究,以檢驗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是否起到了促進作用。一、變數與數據的解釋

為了檢驗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我們需要確定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1)股票市場發展的指標。下述四個指標可以反映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水平。

第一個指標是資本化率,用Capitalization表示,等於每一季度A股流通市值與名義季度GDP的比率,我們用它來反映股市的發展狀況。之所以選擇流通市值而不是市價總值,是因為我們認為國家股和法人股並沒有上市流通,不具備股票市場應有的風險分散、信息收集等功能,只有社會公眾股才能代表我國股票市場的規模和發展水平。股票市場規模越大,募集資本和分散風險的能力越強。考慮到B股相對於A股規模較小,1999年底B股流通市值僅為A股流通市值的3.5%,將B股捨去不會影響計量模型的准確性。流通市值等於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股票A股流通市值之總和。1998年和1999年的季度流通市值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月報》(1998.1—1999.12)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1998.1—1999.12);上交所1994年第三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4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來自《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1995—1998年);上交所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4年第二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3年的季度流通市值無法從公開出版物上獲得現成數據,我們利用上市公司每季度末的流通股本和股票的收盤價計算而得。1992年第四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季度GDP數據來自《中國統計》(1992.11—2000.2)。

第二個指標是交易率,用Value表示,等於上交所和深交所每季A股總成交金額與季度名義GDP的比值。反映出以經濟總量為基礎的股市流動性。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A股成交金額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月報》(1998.1—1999.12)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1998.1—1999.12);1994年至1997年的A股成交金額來自《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1995—1998年);1993年的A股季度成交金額在公開出版物上難於找到現成的數據,我們依據《中國證券報》(1993.1—1993.12)和《證券市場周刊》(1993.1—1993.2)上的數據計算得出。

第三個指標是換手率,用Turnover表示,等於A股季度成交金額除以A股季度流通市值。高換手率意味著相對低的交易費用。第二和第三個指標均反映了股票市場的流動性(Liqridity)。

第四個指標是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用Volatility表示,等於滬市A股指數的季度標准差。滬市A股指數來自《中國證券報》(1993.1—1999.12)。在我們研究的期限內,深市和滬市大盤的走勢基本一致,因此,我們只計算了滬市A股指數的標准差。因為上市公司的季度紅利分配數據無法精確得到,所以我們在計算股票收益率的波動時,只計算了資本利得的標准差。

(2)經濟增長指標。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我們使用三個經濟增長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實際GDP季度環比增長率,用GY表示。我們以1993年第一季度為基期,計算各季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RPI),基期RPI=100。用名義GDP除以當季的RPI就得到實際GDP季度環比增長率。在計算各季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時,採用商品零售價格的月度環比數據,其中1996年和1997年各月的數據來自《中國物價及城鎮居民家庭收支統計年鑒》(1996年、1997年),其它年份的商品零售價格月度環比數據散見於《價格理論與實踐》(1992.11—2000.1)、《中國統計》(1992.11—1996.2)、《宏觀經濟管理》(1994.8—1996.2)。需要指出的是,在Capi-talization、Valre以及下文中的Savings、Depth指標中,我們使用的均是名義GDP,這是因為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同時作用於這些指標的分子與分母,兩者相除在一定程度—亡抵銷了這種影響。

第二個指標是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季度環比增長率,用GC表示。理由是:①無法獲得資本存量的季度折舊數據,所以不使用資本存量增長率指標;②無法獲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整的季度數據,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絕大多數屬於國有企業,股票市場的發展和國有企業的投資活動聯系較為密切,所以使用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各季度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名義值同樣除以季度零售物價指數而化為實際值,然後再計算各季度的環比增長率。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名義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來自《中國統計》(1992.11—1994.5)和《宏觀經濟管理》(1994.8—2000.2)。

第三個指標是居民的銀行儲蓄率,用Savings表示,等於居民本季度末的儲蓄存款余額減去上季度末的儲蓄存款余額再除以該季度的名義GDP。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儲蓄存款季度末余額來自《中國金融統計年鑒》(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8,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儲蓄存款季度末余額來自《宏觀經濟管理》(1998.5—2000.2)。

(3)傳統的金融深化指標。用Depth來表示,測定金融中介的規模,等於金融中介的流動負債(現金以及銀行與非銀行金融中介的活期和帶息流動負債)與當季GDP的比率,即M2/GDP。這里的M2是上季度末和本季度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存量的算術平均值。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M2來自《中國金融年鑒》(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M2來自《宏觀經濟管理》(1998.5—2000,2)。因為1993年前後M2的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所以1993年第一季度的Depth指標中的M2更指1993年第一季度末的廣義貨幣供應量余額。在現實世界中,經濟增長受到許多因素內影響。為了檢驗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否獨立於其它變數,有必要結合相定變數進行分析。金融中介與股票市場在優比資源配置中的功能有很多重疊之處,西方關於金融中介的理論表明金融中介同樣能夠降低信息獲取成本、促進對大企業的控制,以及提供風險分散和提高流動性的機制。但越來越多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股票市場和金融中介在經濟體系中提供了不盡相同的功能。例如,股票市場在提供風險分散和提高流動性機制方面似乎有更大的優勢,而金融中介在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和對大企業控制方面似乎比股市做得更好。因此,我們把股票市場和金? 謚薪櫸旁諭�桓瞿P橢薪�惺抵ぱ芯浚�約煅榘��私鶉謚薪槎躍�迷齔さ撓跋旌蠊善筆諧∮刖�迷齔ぶ�淶南喙匭浴6�⒒毓榻峁�捌浞治?/P>

運用SPSS統計軟體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狀況的指標和經濟增長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線性回歸,我們得到以下幾個結果: 結果一:Capitalization、Value和Capitalization(-2)和Capitalization(-4)、Value(-4)都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相應的t檢驗值都大於1.71)。

當期的Capitalization、Value和GY之間的高相關度並不一定說明股票市場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增因為當期經濟的繁榮同樣會導致當期股票市場交易的活躍。在回歸模型中,CaPitalization(-4)的偏相關系數比Capital-ization的偏相關系數要大(由1.93增加到2.37),而Value(-4)的偏相關系數與Value的偏相關系數相比,則沒有發生多少變化(由0.63變化到0.60)。這說明當期股票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水平與一年後經濟增長率的相關度是非常高的。僅僅根據上述數據,我們仍然不能得出股票市場推動了經濟增長的結論。因為還存在著另外『下問題——「價格效應」,即預期將來經濟的繁榮會導致當期股票價格的上漲、股票交易的活躍。「價格效應」會使股票流通市值擴大,成交金額增加。為了檢驗「價格效應」是否是促成GY和Capitaliza-tion(-4),Value(-4)之間高相關性的主要原因,我們把Capitalization(-4)和Value(-4)放在同一個方程中進行回歸,表1顯示的回歸結果表明價格效應不是主要原因。因為Capitalization(-4)仍然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而且Capitaliza-tion(-4)的偏相關系數雖然有所下降(由2.37下降為2.28),但依然相當大。由於,我們大膽地引申出如下結論:這些年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增長在總體上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為了增強這一結論的說服力,下述幾個方面的論證無疑是必要的。

首先,銀行貸款得到的是固定的利息收入,無法分享高風險投資帶來的高收益。因此,銀行的中長期貸款總是在貸款合同中規定貸款的用途,限制企業將資金投資於高風險項目。投資者購買股票能夠通過股票價格的上漲,分享高風險投資帶來的高收益,因此,上市公司將籌集的資金大部分用於知識、技術更加密集的項目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而且企業在投資這些項目時不再面臨短期還本付息的壓力。上市公司確實也將80%以上的資金用於新建、擴建項目和技改項目,這些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一般都較高。

其次,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是廣大投資者對公司投資決策、管理水平、經營業績較為客觀的評價,會對公司管理層產生一定的監督壓力。朝陽產業、高科技產業的高市盈率會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增加對科研的投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同一產業內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差異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不同評估,公司的股票價格隨著不盡如人意報表的公布而下跌,這些都是投資者迫使企業管理層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績效的一種市場壓力。股價的低迷也將使公司配股資金的籌集遇到極大的困難,這是股票市場保證資源優化配置的一項重要機制。縱觀目前國內學者關於中國股市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結果,大部分結論支持中國股市已逐漸達到弱式有效性,即股票價格反映了所有過去的價格和交易信息。股票市場達到弱式有效性也意味著股票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在不斷提高。

第三,國有銀行在貸款項目的選擇上並沒有一套科學、嚴格的評估方法,而且還要經常發放一些低效的政策性貸款,對那些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進行「輸血」,使銀行信貸資源沒有實現最優配置。我國公司上市名額非常稀缺,證監會的選擇盡管不是最優的,但是基於「稀缺性」所形成的遴選機制,使獲准上市的企業往往是該行業、該地區的優秀企業,相對說來,募集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效率還是相當高的。此外,我國股票市場對上市公司配股權的獲得規定了年度凈資產收益率的下限,這是保證資源優化配置的一項重要制度。

第四,我國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對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監督非常缺乏,作為大信貸者的國有銀行,同樣面臨委託——代理的沖突問題,對企業信貸的使用缺乏事後的監督,使資源在企業內部並沒有得到最優的配置。將國有企業推向股票市場,建立起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特別是吸納的法人投資者對國有企業管理者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監督。上市公司要定期公布中報、年報和一些重要事項,也就增加了國有企業管理的透明度,便於企業接受外部投資者的監督。對1998年底已在滬深兩市交易的174家上市公司的統計顯示:1994年至1998年間總經理共發生了65次非正常變更(排除因年齡、生病這兩種原因引起的變更),平均每家公司為0.37次。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差、公司發生購並引起股權結構的變動是總經理非正常變更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統計表明,在1998年發生的52起實質性資產重組(第一大股東易主)中,總經理全部被更換。通過股票市場,對上市公司管理者內部監督、外部約束的加強有利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結果二:在股票市場的規模指標和流動性指標都進入模型的三個回歸方程中,Val-ue、Valre(-2)和Valre(-4)都不再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相應的t檢驗值都較小)。

這說明在我國股市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的這幾年裡,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擴容」,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遠遠大於提高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一結論與萊文和澤爾沃斯(1998)得出的結論差異較大。萊文和澤爾沃斯對42個國家作了跨國分析後認為,提高股票市場的流動性,便利股票的交易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大於擴大股市規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此,我們的解釋是:提高股票市場的流動性,能夠降低投資股票的風險,從而使投資者更願意投資於高風險、高回報的長期項目。但是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廣大投資者對新股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存在著新股的「短缺」現象,這也是我國對新股發行實行配額制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購買新股的熱情決不會因為股票市場流動性的降低而減少。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直接融資替代間接融資使資源配置的優化效應大於因股市流動性增加而加強了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督所實現的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應。而且,股市規模的擴大便於投資者隱藏私人信息,對私人信息的壟斷能使投資者獲取更高的交易利潤,這就激勵投資者花費更高的成本去搜集企業信息。這些信息將隨著股票交易逐漸滲入到股票價格中,股票價格對企業信息的反映越是充分,股票市場的價格信號功能和對管理者的監督控制功能就越完善,資源的配資效率就越高。

結果三:換手率指標Turnover、Turnover(-2)、Turnover(-4)都不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而且換手率的偏相關系數相當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度很低。

我國股票市場的換手率極高,1993年至1999年年度平均換手率為5.27,1976—1993年間美國的平均換手率0.493, 日本為0.469,泰國為0.739,韓國為0.832財。我國股票市場的換手率不僅高,而且與實質經濟發展狀況相脫離,由換手率指標與經濟增長率之間關系的非顯著性可以看出,我國股票市場的投機性非常強。在一個股機性很強的股票市場中,投資者購買股票是為了在短期內將股票在一個更高的價位上拋售,追求的目標純粹是資本利得。這種短期行為使投資者更關注股票的技術分析、K線形態、炒作概念,而對上市公司的投資決策、管理效率、經營業績、行業發展都不會花費足夠的精力去調查研究。這樣,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就不會面臨中小股東的監督壓力,而且股票價格中包含的實質信息也會非常少。股票價格與公司實際經營管理狀況相脫離,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監督就被削弱了。

結果四:Volatility和Volatility(-4)都不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Volatility(—2)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而且Volatility(—2)的偏向關系數是-1.09。

這說明我國股票市場收益率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股票市場總體收益率波動的標准差可以看作是投資股票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是無法用投資組合加以克服的。因此,這種市場風險越大,則風險規避的投資者就越不願意投資於股市,他們寧願將錢存在銀行里,追求低風險的穩定收益。這勢必會影響新股的發行規模、發行市盈率以及已上市公司的配股功能。這從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德龍等人(Bradford Delonget al,1989)的觀點:股票市場收益率的波動會阻礙投資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結果五:金融深化的指標Depth顯著地進入所有的回歸模型,而且Depth的偏回歸系數是負的。

這一檢驗結果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似,金融中介的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三、進一步解釋

一國的經濟增長率由人均資本存量和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決定,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也是通過影響人均資本存量和全要素勞動生產率來實現的。居民的儲蓄存款是社會的人力資本投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研究與開發的重要資金來源,而這些方面的投資決定了一國經濟增長率的高低。因此,為了進一步檢驗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1.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與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相關性模型。這一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除了Capitalization(-2)和Vaule(—2)外,其餘衡量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狀況的幾個指標均不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

Capitalization(-2)和Vaule(-2)的偏回歸系數均為正,這說明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的活躍增加了國有單位固定資產的投資。而且這個效應滯後了半年,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從資金募集到項目投資的間隔大約為半年左右。同時,股票融資和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也說明股票市場的直接融資和銀行的間接融資並不是純粹的替代交系,企業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後確實會減少向銀行借款,但是企業募集資金的大部分卻是投向一些技術含量較高、投資周期較長的新項目,而這些項目在企業上市之前是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即使能夠獲得銀行貸款,也會因為資金成本過高降低了投資項目的收益率而被企業放棄。如果這些項目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就可以轉變成新的生產能力,其收益率是比較高的。從這個角度看,股票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確實加快了企業的技術進步,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推動了經濟增長。研究顯示,當期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只是等量的增加了國內生產總值,而投資項目外部性的逐漸溢出則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推動了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鑒於我國季度勞動生產率數據難覓,我們無法對勞動生產率和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進行回歸。

2.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與居民銀行儲蓄的相關性模型。這一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

結果一:當期、滯後半年和滯後一年的Capitalization和Value均顯著地進入回歸模型(相應的t檢驗值均大於1.71)。股票市場的規模指標和交易率指標與居民銀行儲蓄率呈負相關性。

這說明,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的活躍將誘使居民減少投機性貨幣需求,將這部分儲蓄存款投資到股票市場中。因為,投機性貨幣需求追求的只是資產的最高期望收益,股票價格的普遍上漲、市場成交量的放大使股票投資的收益率遠遠超過了銀行儲蓄。1999年「5.19」行情啟動後,第三和第四季度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僅比上季度增加了190.83億元和257.69億元,而1998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則分別比上一季度增加了1633億元和1827億元。2000年2月14日股市暴漲了9%以後,滬深兩市開戶的投資者在3天內劇增了7萬多戶。股票一級市場的穩定性高收益也吸引著大量的資金滯留在股票一級市場中,隨著股市的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儲蓄存款加入到「搖獎隊伍」。我們的實證結果證明了本斯維格和史密斯(BenciVenga and Smith,1991)提出的觀點:股票市場流動性的提高、交易成本的下降將導致居民銀行儲蓄率的下降。居民儲蓄存款的下降會減少銀行的可貸資金,進而使新增投資下降,最終減緩了一國的經濟增長率。本文前面的回歸結果卻表明股票市場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對此,我們的解釋是:a.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股票市場實現的資源配置優化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要大於居民銀行儲蓄率下降導致的投資下降對經濟增長的抑製作用;b.國有企業通過新股發行和配股融通到的資金部分補償了銀行門接融資的下降;c.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一直處於「超存」的狀態,居民儲蓄存款的下降,一部分減少了銀行的超額准備金,資金的更加有效利用還提高了投資收益率。

結果二:Volatility(-2)和Savings呈顯著性正相關關系。

這說明股票市場的系統風險越高,居民就越青睞收益穩定的銀行儲蓄。股票市場上投資者數量的減少,交易資金的下降將削弱股票市場功能的發揮,從而阻礙經濟的增長。這一結果進一步論證了本文Volatility(-2)和GY之間的負相關關系。

結果三:GY(-4)在所有的回歸方程中都和Savings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這說明上一年收入的增加會導致當期居民銀行儲蓄率的下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根據持久收入假說,如果居民預期未來的收入會保持現在的增長速度或以更高的速度增長時,他們會在下一年度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提前享受未來收入增長帶來的好處,從而盡量使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消費趨於平穩。這樣,我們就會看到儲蓄率將隨著經濟增長率的提高而下降。四、結論

本文的實證研究證實了萊文和澤爾沃斯的假設:股票市場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性;而與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結論不同。本文的主要結論是:(1)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股市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尤為顯著。(2)股票市場收益率的波動抑制了儲蓄資金投向高效率的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3)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國有單位固定資產的投資數量,加快了企業的技術進步。(4)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導致我國居民銀行儲蓄率的下降,卻提高了直接融資的比重。(5)股票市場通過改善投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而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了我國經濟的增長質量。

全文的分析表明,盡管因勞動生產率等數據指標難覓,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證檢驗的結論,但多數的指標均表明我國股票市場在1993—1999年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因此,股票市場的積極「擴容」,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和高速增長的一股推動力量。

閱讀全文

與股票成居民投資第三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宏源證券股票退市的原因 瀏覽:695
做股票身邊的人有賺錢的嗎 瀏覽:595
民眾金融科技股票今開 瀏覽:987
理想股票指標 瀏覽:770
mts系統科技的股票 瀏覽:984
股票復盤牌時間 瀏覽:980
股票走勢技術分析實訓心得 瀏覽:740
股票開戶怎麼換銀行卡號 瀏覽:140
股票分紅條件有哪些 瀏覽:557
興業銀行股票行情今日 瀏覽:524
股票評價指標有哪些 瀏覽:785
股票為什麼多個賬戶 瀏覽:651
氨綸股票最新價格走勢 瀏覽:115
有什麼可以討論股票的軟體 瀏覽:291
股票停牌沒時間限定嗎 瀏覽:363
股票抄底技術k線講解 瀏覽:763
股票漲停怎麼抓 瀏覽:41
中國醫葯股票三天四十倍 瀏覽:393
股票持倉查詢軟體 瀏覽:84
恆易軟體股票跟單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