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判斷一個股票有主力進來了
(1)股價大幅下跌後,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間斷性地出現寬幅振盪。
(2)當股價處於低位區域時,如果多次出現大手筆買單,而股價並未出現明顯上漲。
(3)雖然近階段股價既沖不過箱頂,又跌不破箱底,但是在分時走勢圖上經常出現忽上忽下的寬幅震盪,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4)委託賣出筆數大於成交筆數,大於委託買進筆數,且價格在上漲。
(5)近期每筆成交數已經達到或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1倍以上。如:目前市場上個股平均每筆成交為600股左右,而該股近期每筆成交股數超過了1200股。
(6)小盤股中,經常出現100手(1手=100股)以上買盤;中盤股中,經常出現300手以上買盤;大盤股中,經常出現500手以上買盤;超大盤股中,經常出現1000手以上買盤。
(7)在3-5個月內,換手率累計超過200%。
(8)近期的「換手率」高於前一階段換手率80%以上,且這種「換手率」呈增加趨勢。
(9)在原先成交極度萎縮的情況下,從某天起,成交量出現「量中平」或「量大平」的現象。
(10)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11)股價尾盤跳水,但第二天出現低開高走。
(12)股價在低位盤整時,經常出現小「十字線」或類似小十字線的K線。
(13)在5分鍾走勢圖下經常出現一連串小陽線。
(14)雖遇利空打擊,但股價不跌反漲,或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線。
(15)大盤急跌它盤跌,大盤下跌它橫盤,大盤橫盤它微升。
(16)在大盤反彈時,該股的反彈力度明顯超過大盤,且它的成交量出現明顯增加。
(17)大盤二、三次探底,一個底比一個底低,該股卻一個底比一個底高。
(18)股價每次回落的幅度明顯小於大盤。
(19)當大盤創新高,出現價量背離情況時,該股卻沒有出現價量背離。
(20)股價比同類股的價格要堅挺。
(21)日K線走勢形成縮量上升走勢。
㈡ 怎麼看股票有沒有主力
在鯨選財經有過相關的文章,復制給你吧
一、當某隻股票在某日正常平穩的運行之中,股價突然被盤中出現的上千手的大拋單砸至跌停板或停板附近,隨後又被快速拉起。或者股價被盤中突然出現的上千手的大買單拉升然後又快速歸位,出現這些情況則表明有主力在其中試盤,主力向下砸盤,是在試探基礎的牢固程度,然後決定是否拉升。該股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收下影線,則主力向上拉升的可能性大;反之,該股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收上影線的話,主力出逃的可能性大。
二、當某隻股票長期在低迷狀況中運行,某日股價有所異動,而在賣盤上掛出巨大拋單(每筆經常上百、上千手),但買單比較少,此時如果有資金進場將掛在賣一、賣二、賣三、賣四檔的壓單吃掉,可視為是主力建倉動作。因為此時的壓單並不一定是有人在拋空,有可能是主力自己的籌碼,主力在造量,在吸引投資者注意。此時,如果持續出現賣單掛出便被吃掉的情況,那便可反映出主力的實力。但是投資者要注意,如果想介入,千萬不要跟風追買賣盤,待到大拋單不見了,股價在盤中回調時再介入,避免當日追高被套。主力有時賣單掛出大單,也是為了嚇走那些持股者。無論如何,在低位出現上述情況,介入一般風險不大,主力向上拉升意圖明顯,短線雖有被淺套可能,但終能有所收益。
相反,如果在個股被炒高之後,盤中常見巨大拋單,賣盤一、二、三、四檔總有成百、上千手壓單,而買盤不濟,此時便要注意風險了,一般此時退出,可有效地避險。
三、某隻個股經過連續下跌,出現了經常性的護盤動作,在其買一、二、三、四檔常見大手筆買單掛出,這是絕對的護盤動作。但這不意味著該股後市止跌了。因為在市場中,股價護是護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主力護盤,證明其實力欠缺,否則可以推升股價。此時,該股股價往往還有下降空間。但投資者可留意該股,如果股價處於低位,一旦市場轉強,這種股票往往也會突然暴發,一鳴驚人。
散戶投資者之所以虧損,最根本原因在於獲取信息的不確定性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結底,最基本的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
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於指明具體的投資。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痛失出貨良機。
那麼,在實際投資中該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准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准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其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種股票稱為強勢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了。此時,如果能夠准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特徵,可以對強勢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准確的判斷。
1、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往往表現為陰陽相間的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2、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瞭然。
3、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後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盪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並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上漲的條件。
㈢ 股票怎麼看主力
每當股價上漲或者下跌時,經常有一些股民朋友將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當作股價走勢判斷的標准。但其實很多人對主力資金這個概念誤解頗深,導致每次都做出錯誤的判斷,虧錢了都沒發覺。因此學姐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主力資金的相關事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給大家一個建議,那就是把這篇文章全部看完,尤其是最重要的第二點。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這類資金,會因為資金量較大而對個股的股價造成很大影響,我們將其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其中容易引起整個股票市場波動的主力資金之一的當然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一般「北」指的是滬深兩市的股票,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都稱為北向資金;港股為「南」,所以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也被統稱為南向資金。為什麼要注意北向資金,一方面是由於北向資金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知道許多散戶不知道的東西,由此「聰明資金」也是北向基金的一個叫法,很多時候的投資機會我們都能自己從北向基金的行為中得知,
券商機構資金還有其他優勢,並且能及時拿到一手資料,一般而言,我們要去選擇的個股的標準是:業績較為優秀、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與個股而言,他們的資金力量很多時候會影響他們的主升浪,因此也被別人叫做「轎夫」。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普遍來說,一旦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也就表示股票市場里的供要小於求,股票價格也相應的會變高;若是主力資金流入量小於流出量,那就說明供大於求,股票價格理所應當會降低,在股票的價格走向方面,會受到主力的資金留向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單純依靠流進流出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會有出入,並不排除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價卻上升的可能,其背後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資金拉升股價誘多,然後慢慢利用小單來出貨,並且有散戶會來接盤,股價也會上漲。所以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選出一支優秀的股票,提前准備設置好止損位與止盈位同時持續跟進,到位並且及時的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才是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㈣ 怎麼判斷個股中是否有主力
當股價出現異動的時候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主力,並立刻得出結論:主力在操控。然而得出這個結論必須有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在這家個股中潛伏著主力。
要研判是否有主力的一個要點就是觀察盤中是否出現大量的非自然交易,因為非自然交易是主力運作的一個重要特徵。然而觀察非自然交易既需要時間又需要能力,絕非隨便看看就能做到的。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個股是沒有主力的,所以股價的異動也是合理的,比如以下因素:
因素①:大盤或相關概念個股強或弱勢。
因素②:某些大資金建倉或者減倉。
因素③:個股消息面上的變價。
所謂主力就是將大量資金集中於一家個股的投資者,由於持有的流通籌碼比較多,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股價的走勢。以前主力在參與的階段會一直運作股價,不過現在持有的籌碼少了,對於股價的影響力就會減弱,所以目前操盤手對於股價的運作是間隙性的,也就是在主力認為需要的時候才進場運作。不過在運作的時候還是有連續性的,比如會連續運作幾個交易日甚至更多幾天。
我們經常以為基金或者其他大資金也是主力,這是錯的,因為這些大資金不會連續運作個股,還有一個重大差異就是這些大資金在一段時間里只能進行單向交易而不是像主力操盤手那樣會進行雙向交易,所以我們提出兩個簡單的研判主力是否參與運作的特點:
特點①:非自然交易連續出現。這里指的連續並不是從主力進入一直到退出,而是指某一段時間比如幾個交易日。
特點②:交易的雙向性。指同時出現買賣雙向的非自然交易。
以下案例會經常出現。
[案例] :某股屬於中小盤股,基本面上沒有變化,近期走勢基本隨大盤波動,但隔幾天會出現一根較大的強勢陽線,對這種個股如何進行研判?
所謂強勢陽線就是大盤或者行業沒有大漲,而且公司也沒有消息公布,因此這根較大的陽線屬於非自然交易的結果。
非自然交易是由兩類單子引起的,主力單子或者一次性單子,我們研判的重點就是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取捨。
很顯然,這根較大的陽線有違市場本身的規律,因此其本身一定含有非自然交易的成分在裡面,我們要做的就是看看有哪些非自然交易細節出現。
不同的個股會有不同的細節出現,不過其中的一個共性是必須關注的,那就是非自然交易的雙向性。
簡單說就是分析上漲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逆向的非自然交易單子。如果有而且比較多,那麼就可以確認是主力在操控,反之則無法確認。
現在市場中類似的案例在很多情況下並沒有雙向性的非自然交易單子出現,因此其中並不存在主力操控一說,而一次性大單是關鍵,比如基金。
一次性大單經常會這樣進行操作:
准備買進400萬股,但第一次建倉的指令單是300萬股。留下的100萬股是用來推升股價的。當某天市場氛圍不錯時加倉50萬股(比如案例中的強勢陽線),因為此類個股日成交不過100餘萬股,所以增加50萬股買單會明顯推高股價,如果再有適當的時機則再加倉50萬股以便繼續推高股價(再出現強勢陽線)。
有時候也會有一些賣出的指令單,比如在400萬股滿倉後尋機賣出50萬股,留出額度用於以後推升股價。
我們經常會發現基金持有某股的倉位在兩個季度之間會有所變化,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讓我們記住:這種方法只能單向運作股價,因為在同一天之內無法進行雙向交易。
㈤ 怎麼去看一隻股票有沒有主力的存在
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是否有主力存在呢?一般而言,主力是指擁有大資金的機構或者個人,能夠對股票的短期走勢有一定影響力。主力也有大主力和小主力,小的主力可能只有幾百萬或者幾千萬資金,大的主力可能有上千億的資金。一隻股票的主力也會經常輪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時候這些控盤主力可能是公司股東,他們本身就持有很多股票,所以會對股價造成很大影響,通常是為了能夠將股價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以利於企業融資(如股票質押等)。
處於下跌趨勢的股票,我們可以默認主力不存在。因為我們要找的主力,是指「真正能夠推動股票上漲的主力」。所以,一隻持續下跌的股票里或許有主力,但這個主力並沒有使股票上漲,在和不在沒區別,我們默認為沒有
真正的主力,運作一個股票的周期是很長的。絕對不會是之前漲了一星期,下周回調了一半的漲幅,就實打實說明主力出貨了。也可以這么判斷是否有主力存在:
(1)股價大幅下跌後,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間斷性地出現寬幅振盪。
(2)當股價處於低位區域時,如果多次出現大手筆買單,而股價並未出現明顯上漲。
(3)雖然近階段股價既沖不過箱頂,又跌不破箱底,但是在分時走勢圖上經常出現忽上忽下的寬幅震盪,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4)委託賣出筆數大於成交筆數,大於委託買進筆數,且價格在上漲。
(5)近期每筆成交數已經達到或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1倍以上。如:目前市場上個股平均每筆成交為600股左右,而該股近期每筆成交股數超過了1200股。
(6)小盤股中,經常出現100手(1手=100股)以上買盤;中盤股中,經常出現300手以上買盤;大盤股中,經常出現500手以上買盤;超大盤股中,經常出現1000手以上買盤。
(7)在3-5個月內,換手率累計超過200%。
(8)近期的「換手率」高於前一階段換手率80%以上,且這種「換手率」呈增加趨勢。
(9)在原先成交極度萎縮的情況下,從某天起,成交量出現「量中平」或「量大平」的現象。
(10)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11)股價尾盤跳水,但第二天出現低開高走。
(12)股價在低位盤整時,經常出現小「十字線」或類似小十字線的K線。
(13)在5分鍾走勢圖下經常出現一連串小陽線。
(14)雖遇利空打擊,但股價不跌反漲,或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線。
(15)大盤急跌它盤跌,大盤下跌它橫盤,大盤橫盤它微升。
(16)在大盤反彈時,該股的反彈力度明顯超過大盤,且它的成交量出現明顯增加。
(17)大盤二、三次探底,一個底比一個底低,該股卻一個底比一個底高。
(18)股價每次回落的幅度明顯小於大盤。
主力的資金的流入情況影響股價分析如下:
1、在好的市場環境下資金的供求關系決定了股票的漲跌,資金流入大於資金流出說明資金充足支持股價上漲,資金流入小於資金流出代表資金短缺,不能推動股價的上漲就必然出現下跌。
2、主力資金對個股和板塊影響都十分重大,主力資金的流入流出直接影響著個股的漲跌,板塊的輪動。如果要想在股市中賺到錢,就要搞清楚主力資金的動向,是凈流入還是凈流出。一般凈流入量的多少對股價有正相關作用。
在股市中要迅速賺大錢就必須追蹤盯緊主力,漲時應重勢。
㈥ 每支股票都有主力么怎麼判斷是否有主力在運作
每當股價上漲或者下跌比較厲害的時候,老是有很多股民朋友將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作為股價走勢判斷的依據。有不少的人誤解了主力資金的概念,所以就會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連虧錢了都還不清楚。所以學姐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主力資金,希望給小夥伴們一些啟示。強烈建議大家把整篇文章都看完,尤其是第二點需要特別重視。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由於資金量過大,會對個股的股票價格形成很大影響的這類資金,我們將其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其中容易引起整個股票市場波動的主力資金之一的當然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一般來說,「北」代表的就是滬深兩市的股票,因此那些流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都稱做北向資金;「南」被稱為港股,所以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則稱為南向資金。關注北向資金是為了什麼,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這是北向資金一方面的因素,擁有很多散戶不清楚的消息,因而北向資金的另外一個稱呼就叫做「聰明資金」,很多時候我們能從北向資金的動作中得到一些投資的機會。
所謂個股主力都是資金相對最大的投資者,包括散戶和機構在內的所有投資者。每一隻股票都有相對最大的投資者。
那麼如何判斷某隻股票有無莊家?散戶如何跟庄呢?
1、對十大股東情況判斷:
如果在十大股東中有券商或是基金,他們很可能就是該股的莊家。如果券商或基金的持倉量很大,券商有幾個營業部同時上榜,或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的幾只基金同時上榜,或同一地區的幾個機構同時上榜,或同一個集團系的幾個機構同時上榜,這只股票中肯定有莊家。
2、從人均持股量判斷:
一般情況下,人均2000股以下為弱庄或無庄,人均2000股-4000股為強庄,人均10000股以上為極強庄。在人均2000股-4000股時介入最好,這時股價剛剛拉升,後市上漲空間大。如果人均持股量過高,該股的升幅往往已很大,莊家有隨時變現出貨的可能。
3、從股東人數變化趨勢判斷:
如果該股股東人數變少,說明有人在收集,可介入。反之,則說明有人在不斷派發,介入時要謹慎。
4、從成交龍虎榜判斷:
如果某隻股票在升幅超過7%時,某券商有幾家營業部同時上榜或上榜時所佔的成交量比例很高,則說明該股的莊家正處於強勢拉升中。
券商機構資金則不但具有渠道上風,並且連最新的資料都可以獲取到,我們一般選擇個股有兩個標准,一是業績較為優秀的,二是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許多時候個股的主升浪和個股的資金力量分不開,因此也有了一個「轎夫」的別稱。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總體而言,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也就意味著股票市場里供小於求,股票價格自然就會高了不少;要是有主力資金流入量小於流出量的現象,說明供大於求,股票價格理所應當會降低,對於股票的價格的走向,主力的資金流向會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到它。然而需要了解的是,單看流進流出的數據准確率無法得到保證,有時候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票卻上漲,在它背後的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資金去拉升股價誘多,然後慢慢利用小單來出貨,不停地有散戶來接盤,這也就導致股價上漲的原因。因此只有通過綜合全面的分析,才能選出一支優秀的股票,止損位和止盈位都提前設置好並且及時跟進,針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到位及時作出相應的措施才是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㈦ 怎麼樣在一隻股票中發現主力
主力介入個股方法有這15種。但不是有主力介入的股票就一定會大漲,也有可能下跌。
(1)股價大幅下跌後,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間斷性地出現寬幅振盪。最重要的是開價幾乎是收價,有時開價就是收價。
(2)當股價處於低位區域時,如果多次出現大手筆買單,而股價並未出現明顯上漲。有故意壓價吸籌之跡象明顯。(獨家證券參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3)雖然近階段股價既沖不過箱頂,又跌不破箱底,但是在分時走勢圖上經常出現忽上忽下的寬幅震盪,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4)委託賣出筆數大於成交筆數,大於委託買進筆數,且價格在上漲。
(5)近期每筆成交數已經達到或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1倍以上。如:目前市場上個股平均每筆成交為600股左右,而該股近期每筆成交股數超過了1200股。
(6)小盤股中,經常出現100手(1手=100股)以上買盤;中盤股中,經常出現300手以上買盤;大盤股中,經常出現500手以上買盤;超大盤股中,經常出現1000手以上買盤。
(7)近期的「換手率」高於前一階段換手率80%以上,且這種「換手率」呈增加趨勢。
(8)在原先成交極度萎縮的情況下,從某天起,成交量出現「量中平」或「量大平」的現象。
(9)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10)股價尾盤跳水,但第二天出現低開高走。
(11)股價在低位盤整時,經常出現小「十字線」或類似小十字線的K線。
(12)在5分鍾走勢圖下經常出現一連串小陽線。
(13)雖遇利空打擊,但股價不跌反漲,或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線。
(14)在大盤反彈時,該股的反彈力度明顯超過大盤,且它的成交量出現明顯增加。
(15)大盤二、三次探底,一個底比一個底低,該股卻一個底比一個底高。
㈧ 如何判斷個股中是否有主力個股主力分析方法與技巧
怎樣判別個股中是否有主力?個股主力剖析辦法與技巧,在股票的投資中,假如或許及時的隨著主力的操作,就能靠著主力的力氣,取得收益。一般狀況,主力的進出都是有規則的,能夠從多個方面判別出來。判別是不是有主力要調查盤中有沒有許多的非天然的買賣,這是主力運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非天然買賣需求許多的時刻和才能,不是隨意做做就能夠的。
大部分的個股是沒有主力的,股價的異動也很合理。
股價異動原因
1、大盤或許概念股強勢或許弱勢。
2、一些大資金進入或許賣出。
3、個股的音訊面呈現問題。
主力,便是很大的資金在一隻股票上操作,持有的籌碼許多,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股價的變化。
現在主力都是在有必要出場的時分才運作,主力在運作的時分還是接連性的,會有接連幾個買賣或許更多。
主力買入個股後的反響
1、股票大跌後處於橫盤震動的階段,或許會呈現很大的震動。
2、在低位的股票有許多大單呈現,可是股價卻沒有上漲。
3、價格走勢變化頻頻,買入賣出價格差異很大。
4、實時成交量比較大。
5、小盤股經常呈現100手買單,中盤股有300手的買單,大盤股有500手的買單。
6、換手率高而且會添加,最近三到五個月在200%以上。
7、股票成交低,忽然在一個買賣日添加。
8、股價低位整理緩慢放量。
9、股票尾盤跳水,第二天卻是低開高走。
10、短期的K線圖呈現連串小陽線。
11、經常呈現十字線。
12、音訊面利空的股票,股價卻在漲。
研判主力是否參加運作的特色 特色1:非天然買賣接連的呈現。
接連不是說主力進入一直到退出,而是在某一個時刻段比方幾個買賣日。
特色2:買賣的雙向性。
一起有買入賣出兩個方向的非天然買賣。
什麼是非天然買賣
呈現強勢的陽線,強勢陽線便是大盤或許職業沒有大漲,公司也沒有利好音訊,然後呈現比較大的陽線便是非天然的買賣。
非天然買賣是由兩種單子發生的,主力的單子或許是一次性的單子,判別要點便是在這兩方面進行取捨。
不同的個股有不同的細節,不過有一個共同點是不能疏忽的,那便是非天然買賣的雙向性。
容易一點的說,判別股票有沒有主力的介入便是在剖析上漲的過程中有沒有逆向的非天然買賣的單子呈現。假如有而且許多的話,那麼就能確定是有主力進入了。
判別股票有沒有主力的介入還有一個便是主要看股票有沒有嚴峻的價格違背狀況和放量的動作,以及換手率和個股大盤走勢比照也是重要的根據,要精確的判別出莊家的目的要看投資者的經歷是不是滿足的豐厚。看完以上內容,您是不是現已對判別主力是不是介入一隻股票有了一定的了解呢!
㈨ 怎麼看一隻股票有沒有主力
1、對於主力的問題,大的散戶和機構都可以說成是主力。
2、其實要說莊家,一般都有特指,坐莊一支或幾支股上的券商或基金或游資,或者幾家合作一支,有的在消息中暴露出來,稱明庄,有的在暗中,稱暗庄。在股市中,幾乎每隻股票都有主力或者說莊家,只是實力有大有小,介入的程度有深有淺。可以運用資金流向與籌碼分布動態分析系統來跟蹤和辨別主力市場意圖。
3、判斷是否有庄一般基於兩點:
一是,人均持股量;二是,走勢與大盤的相關度。
4、如何判斷主力在其中是個簡單的問題,而判斷主力的動向才是最關健的,對於兩市的股票,可能會有80%以上的股票不同程度的存在主力,有的參與程度較輕,有的主力參與的程度較深,有的主力才進來,有的主力正在洗盤,有的主力正在拉升,有的主力正在出貨。
一般來說有沒有主力是指才進來的或正在拉升中的。拉升中的很明顯就可以判斷出來,但判斷主力是不是剛剛進來就很難,一般是底溫和放量,股價滯漲但小斜率上升,底部逐漸提高,上方賣盤大 股價卻不下跌,與大盤表現不同步,常常走出不與實際相符的K線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