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內大公司都是怎麼做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
國內有越來越多創業公司正在積極推行期權激勵機制,企業上市後員工因此獲得巨額財富,使得期權激勵逐漸成為中國的創業文化的一部分,企業和員工都越來越重視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國內大公司都是怎麼做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
據了解目前越有三分之二的阿里集團員工獲得了公司期權激勵,老員工甚至可以直接獲得股權激勵,相當於行權價為0的股票期 權,員工持股大約占集團股權的3%左右。阿里技術員工從P6級開始有權獲得期權或者股票。根據技術級別對應期權股票數額,基本定級之後就是這個數額,不會有太大的浮動。期權一般會分成四部分發,每年發放1/4。
每一年阿里的技術人才級別對應的股票數都明顯下降,這一方面是由於阿里的股價在逐步提升,要保持總package不變;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阿里對技術人才的要求在逐年提高。那員工拿到手的股票如何處理呢?阿里有完善的內部交易系統,雙方可以自行協商後,在系統上進行交易,當然交易僅限於雙方都有股票的情況下。而高層的股票,由於量大價值高,一般是專門的基金公司來收購和操作了。
目前螞蟻金服發展勢頭正猛,雖然股價比較便宜但是很豪氣,股票給的相當多,幾乎是全員持股,員工持股占集團股權的40%。單螞蟻金服的股票無法自由交易,一旦離職,必須賣給公司,20%的個人所得稅和最高45%的交易稅也是肉痛,這一點阿里非常嚴格,沒有網路、騰訊靈活。
騰訊現在比較少發放股票,即使發放股票,也是採取固定行權的方法。騰訊5位創始人以外,員工持公司股權應該不超過5%。走職業經理人路線的騰訊會給與員工較多的現金報酬,這是騰訊技術人員的一般基本月薪:
網路的股票比阿里少,但是比騰訊多,且網路的股票浮動較大,級別越高,期權可以談判的空間就越大。另外,網路每年的流動性比較大,且歡迎技術大牛帶領自己團隊空降,機會比較多。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富有創業精神的矽谷,股票期權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文化和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大量新開張的公司還是要依靠股票期權的誘惑力來吸引那些天賦極高又酷愛冒險的人來為自己工作。據統計,矽谷創業公司的期權分配一般如下:
外聘CEO -5%到8%;副總 - 0.8%到1.3%;一線管理人員 - 0.25%;普通員工 - 0.1%;外聘董事會董事 - 0.25%:期權總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這些矽谷的創業公司普遍實行全員持股或者是大量員工持股,根據員工級別、工作類型決定授予的期權數量。這樣的期權制度會讓員工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同時,也能讓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榮譽。
一句話,矽谷的創業公司希望將利益分配公平,從而形成有戰鬥力的創業團隊。
面對一份互聯網公司的offer,期權是判斷其是否靠譜的一個重要指標。BAT其實代表了三種不同期權授予方式的公司,你可以根據你對自己的職業定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類型。
阿里的員工持股比例高,尤其是螞蟻金服的全員持股計劃,體現了互聯網企業開放、分享的本質所在。選擇這類快速發展的公司,就是看好公司的前景,用期權收益分享到企業的成長價值。而加入這類公司,Timing很重要,去年與今年比同一級別的員工可能期權就多很多,但行權價格越低,當然其中的風險需要自己考量。
騰訊是典型的「外企文化」,比起期權,公司更願意給員工現金報酬。在這類互聯網公司,創業的氛圍會淡一些,員工更多的是以職業經理人的心態為公司工作。不同部門、不同項目之間的薪資待遇會差別很大,所以選擇一個核心的業務很重要。
與阿里自己培養高層不同,網路歡迎牛人帶著自己的團隊空降。選擇這類渴求牛人的公司,只要證明自己是實力,期權的談判空間比較大,這也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重視程度。但是空降也有兩面性,容易派系對立,搞小團體,這也是你要考慮的因素。
總之,回顧矽谷創業公司的期權歷史不難看到,期權具有周期性的特點。在一家創業公司的早期和高速成長期,會給較多的員工發放較多的期權,但是當公司進入平穩、成熟狀態,期權的發放要求會逐漸提高,數量也會減少。反觀國內的BAT和其他一線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
在技術人才流動空前頻繁的當下,把握時機,選擇一家快速發展,有可觀估值前景,且願意給員工期權激勵的公司,已經是越來越多優秀技術人員跳槽的選擇。
㈡ 阿里巴巴非原始員工 資深員工拿期權最多有拿到多少的
這個具體的數據沒有披露過,粗略的估計,阿里08年之前的員工大部分都有股票,後來加入高級人才才會有股票期權,總共約有11000人擁有股權,總價值大概在200億美元左右!這只是個大概數字,具體的誰也不好說!
㈢ 阿里巴巴內部員工期權協議合同
由此引發了關於未到期期權損失能否獲得補償的爭論。股份期權又稱股票期權,是公司給予經營者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既定介購買一定公司股票的權利,是現代公司激勵制度的一部分,對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責任感、團體凝聚力具有極大的作用。股份期權的特徵首先是一種權利,即可以按既定介購買股票的權利;其次,這種權利的內在介值是「期權介」,在股票上漲時可以到期購買套利,但如下跌,介值便為負值,因此股份期權的介值具有不確定性。多數人認為:股份期權代表未來的不確定的收益或虧損,勞動合同解除後,期權自然喪失。同時我國法律對期權無明確規定,有關未到期期權的訴訟不能得到法律上的支持,不具有可訴性。本人對這種觀點不能苟同,本人認為股份期權是權利,在其遭受損害時,應當有救濟途徑。以下作簡單分析:一,「無救濟便無權利」,股份期權作為一種權利,應當存在對應的救濟渠道,尤其在公司經營業績好,股介穩定上漲的情況下(比如網路),這種權利意味著預期的豐厚利益,客觀存在變現可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二,員工為獲得股份期權一般均付出對應代介。如加倍努力工作、接受較低的薪酬等,據道,網路公司被裁員工中很多薪金低於原所在單位,可以說是股份期權把他們吸引過去的!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使他們即將獲得的期權收益化為泡影,很多人感受到了從百萬富翁到窮光蛋的心理落差!那麼在員工對合同的解除沒有過錯的前提下,其損失如不予補償,有違我國民法的公平原則。三,員工如何尋求司法救濟。由於期權的取得以勞動關系的維系為前提,期權應當屬於廣義上的「勞動酬」,因此由此引起的爭議屬勞動法調整范疇,員工可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權利。最後,由於法律的滯後性,法律不可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以法無明文規定、或損失無法確定為由不予受理的作法是錯誤的。作為裁決者應當依據我國民法的公平原則,行使自由裁量權,首先確定一個基準日,然後客觀分析用人單位的獲益情況和員工的損失情況,根據雙方過錯責任大小酌情給員工予以補償。
㈣ 阿里巴巴,京東 小米等員工持有上市公司期權每年都有嗎。每年都能拿到這分紅嗎
肯定能拿到的
㈤ 阿里為什麼有的員工沒股票
因為能力不強,並不是很優秀。
阿里巴巴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有股權,肯定是能力比較強的相應的才會有。這也是阿里巴巴的機制,所以在阿里巴巴工作還是比較有前途的。現在阿里員工手上持有的股票大致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阿里集團在很早之前就分給員工的股票,它的成本很低。
第二種是美元每股的親友股。
第三種就是數量最多的期權,這種期權是可以賣掉的。
㈥ BAT 是怎麼做股權,期權激勵的
1)阿里 & 螞蟻金服
雖然阿里的企業文化經常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客觀地說,講江湖文化的阿里對員工還是比較厚道的。據了解,目前,至少65%的阿里集團員工獲得了公司期權,老員工甚至可以直接獲得股權,相當於行權價為0的股票期 權,員工持股大約占集團股權的3%左右。
阿里技術員工從P6級開始有權獲得期權或者股票。根據技術級別對應期權股票數額,基本定級之後就是這個數額,不會有太大的浮動。期權一般會分成四部分發,每年發放1/4。
㈦ 阿里 員工配股時間
每年都有。
並不是所有阿里的員工都有股份的,我們之前經常說到企業常用的一個激勵手段就是股權激勵,阿里巴巴就是使用股權激勵制度,也就是達到一定的條件後才能得到阿里的股權,因此持股多少的問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只要集團員工達到一定水平和業績,就可以獲得股票期權或限制性股票。除了股票期權和限售股,阿里老員工也能直接獲得股權,相當於行權價為0的股票期權。
㈧ 阿里巴巴員工待遇怎麼樣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阿里巴巴員工待遇到底如何吧!
這么高的年終獎我們想都不敢想啊,待遇實在是太好了,所以員工為什麼拚命搞,不是阿里的文化、馬雲的偉大,是因為馬雲敢分錢。馬雲敢分錢才是阿里巴巴長大的核心的核心的原因。這么好的待遇,不知道你們信不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