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恆大上半年合約銷售122.6億,這一成績在行業內屬於什麼水平
好消息,恆大最近發表了他們的上半年銷售業績,從他們的公告來看,2022年的上半年實現了合約銷售金額122.6億元,合約的銷售面積達到了119.3萬平方米。這一個消息爆出來之後,很多的人都表示驚訝,因為2022年的上半年整體經濟都是很不平穩,甚至可以說是低迷的,沒有想到恆大能夠在房地產銷售上取得一個這么好的成績。恆大在此也表示他們將不留餘力的維持生產運營穩定,並且大力的推進復工復產。
『貳』 恆大2021年前6月銷售額3567.9億元,此前的業績如何
恆大集團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它的銷售一直都很不錯。從沒有令人失望過。
總的來說,恆大集團的銷售業績一直是站在了世界的前列,我相信,未來的恆大集團也會越來越好。銷售額也會越來越多的。
『叄』 中國恆大2020年資產報酬率
中國恆大2020年資產報酬率是54.9% 。
所謂的報酬率是指對投資方案的未來每年現金凈流量進行貼現,使所得的現值恰好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相等,從而使凈現值等於零時的貼現率。
一般內含報酬率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計算方案的凈現值時,以預期投資報酬率作為貼現率計算,凈現值的結果往往是大於零或小於零,這就說明方案的實際可能達到的投資報酬率大於或小於預期投資報酬率;而當凈現值為零時,說明兩種報酬率相等。根據這個原理,內含報酬率法就是要計算出使凈現值等於零時的貼現率,這個貼現率就是投資方案的實際可能達到的投資報酬率。
『肆』 恆大拋售166億資產引發熱議,公司目前的境況如何
2021年8月31日,中國恆大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26.9億元,同比下降16.5%;凈利潤104.99億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虧損41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恆大利潤下降與打折賣房有關,恆大自去年2月開始推行「網上賣房」及持續多次推出階段性特大優惠措施,藉此大力促銷刺激收回現金流。
藉助大規模降價促銷,恆大得以快速回籠資金,數據顯示,恆大有息負債較去年3月底下降約3000億元,凈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實現一條紅線變綠。此外,為緩解流動性壓力,截至8月27日,恆大處置了包括恆騰網路、盛京銀行、恆大冰泉、深圳高新投和5個地產項目等股權,合計出售總代價166億元。
數據顯示,恆大汽車上半年營收69.2億元,同比增長53.5%;虧損48.22億元,較2020年同期虧損擴大96.25%。恆大解釋,陷入虧損主要因為健康業務毛利減少,另外,正處於拓展系能源汽車業務的投入階段,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市場推廣費用及研發投入增加。
據透露,截至目前,恆大收購核心技術及研發費用已達271億元,在去年末249 億元的龐大基礎上再度加碼。據了解,目前恆馳1、恆馳3、恆馳5、恆馳6、恆馳7五款車正進行夏季測試並已接近收官,恆馳處於量產沖刺階段,這意味著,堅持自主設計與正向研發的恆大汽車,能否俘獲用戶與市場,答案將很快揭曉。
『伍』 你如何看待恆大汽車市值蒸發6000億這件事
我覺得這個事情正好反映了恆大集團目前所遭遇的危機,恆大集團現在處在非常艱難的處境。
恆大汽車本身隸屬於恆大集團,當恆大集團出現系統性的債務危機之後,恆大集團的很多業務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恆大汽車正是其中之一。在恆大汽車發展支出,恆大汽車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進行新能源造車的公司,大家也非常看好恆大汽車。但事到如今,大家對恆大汽車相對比較失望,投資人們也漸漸離開了恆大汽車。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恆大債務的一項問題,雖然事情和恆大汽車有關,但卻直接體現出了恆大集團的債務問題。恆大汽車在發展頂峰的時候,市值已經超過了6,000億港元,但在連續的暴跌之後,恆大汽車的市值現在僅剩300多億港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代表著投資人們對恆大汽車的信心越來越小。
『陸』 恆大上半年合約銷售122.6億!此業績在國內的排名如何
這個數據在全國並不理想,因為恆大集團出現了各種債務問題,所以恆大集團的產品的銷售情況也不夠理想,很多人也不看好恆大集團的產品。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恆大集團出現高達2萬億的交易規模之後,恆大集團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兌付危機,所以很少會有消費者主動願意購買恆大集團的樓盤和理財產品,同時也不願意購買恆大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在恆大集團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的車型之後,即便恆大集團通過所謂的第三方託管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誠意,但消費者依然不願意因此而買單,這個現象也進一步體現出了恆大集團所遭遇的尷尬處境。
對於恆大集團來說,恆大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信譽水平。特別是在恆大集團出現爛尾樓以及理財產品的兌付危機以後,恆大集團需要想辦法重新贏得普通用戶的信任,這樣才能保證恆大集團正常開展業務。
『柒』 恆大之後會怎麼發展呢
摘要 加分部分:
『捌』 148億出售廣匯集團四成股權,恆大為降負債率無奈「清倉」
2020年11月1日,就在全民開始清空購物車的時候,恆大也進行了一波「清倉」。入股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簡稱廣匯集團)兩年後,恆大又售出了它所持有的全部股票。
中國恆大(3333.HK)於當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將其持有的廣匯集團40.964%的股權轉讓給上海申能集團,總價為148.5億元。
恆大集團對此表示,此舉有助於公司聚焦核心業務,實現長期穩健的發展。
廣匯集團是A股上市公司廣匯汽車(600297)的控股股東。
2018年9月21日,恆大集團以「收購+增資」方式投資廣匯集團,總投資金額144.9億元,其中股權對價66.8億元,增資金額78.1億元。
作為廣匯集團支柱產業的廣匯汽車是中國排名第一的乘用車經銷商,中國經銷商中最大的二手車交易代理商。
就在此次入股三個月前,恆大宣布了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計劃,並立下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股權拋售所收獲的148.5億元相較於兩年前投入的144.9億元也僅漲了3.6億元,考慮到財務成本,對於恆大來說,這樁並不賺錢的買賣更多是無奈之舉。
因為,財大氣粗的恆大集團這時候也有點缺錢。目前,恆大集團正在想方設法降低負債率,從而滿足監管層面對房企的融資要求。
恆大此前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上半年營收收入45.1億元,虧損達24.6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了23.82%。與此同時,恆大集團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了86%。
此前,恆大向外界透露了自己降低負債的計劃,2020年到2022年,每年還債1500億元,3年後達到4500億元,再加上恆大今年有望實現8000億元的銷售額,此舉或為其三年的降負債計劃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與此同時,清倉後所獲得的資金也將為新能源汽車研發及量產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從財報中也不難看出恆大汽車「買買買」的造車理念讓企業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報告期內,僅占上半年總營收收入不到2%的汽車板塊虧損達12.7億元,超過總虧損的一半。
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恆大集團還計劃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投資150億元以及100億元。
本身負債已高,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恆大集團也轉向了外部融資這一途徑。9月18日,恆大汽車發布了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公告。有消息稱,目前,恆大汽車第一期上市輔導已經完成。而就在上市消息公布的三天前,恆大汽車剛宣布了融資40億港元,引入了雲鋒基金、紅杉資本、騰訊控股以及滴滴等戰略投資者。
目前,恆大汽車於八月初公布的六款恆馳車型還未實現量產,新車最快也要等2021年下半年才陸續開始量產。
在母公司自身乏力的情況下,對於恆大汽車來說,尋求外部融資渠道勢在必行。
此外,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恆大出售廣匯集團的股權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造車新勢力自建銷售端的做法改變了它最初的設想。
就在今年八月,恆大表示已經在加速布局銷售渠道及售後網路。目前,恆大正籌建36個恆馳展示體驗中心、1600個恆馳銷售中心、3000個維保修售後服務中心,涵蓋了全國所有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汽車商圈、社區及城市周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香港大富豪劉鑾雄緊急割肉恆大,此舉透露出了哪些信息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恆大面臨的問題是非常多的,恆大的問題比我們看到的更嚴重,現在已經有很多富豪把恆大的股票拋出了,恆大很有可能會造成破產。恆大這一次很難度過這個難關,這些富豪們都已經把恆大拋棄了。
落難之時,恆大「朋友圈」繼續施以援手還是及時止損成為一個問題。今年1月還積極支持恆大汽車融資的香港富豪劉鑾雄夫婦,如今,面對恆大遭遇的危機,減持了恆大部分股票。
可從年初到如今,中國恆大股價從最高14.6元/股跌至最低2.2元/股,跌幅84.93%;恆大物業從最高19.74元/股跌至最低3.93元/股,跌幅80%;恆大汽車更是從72.45元/股跌至最低不到3元/股,跌幅95.85%。
而當看到前段時間許家印妻子和恆大高管私自兌付現金,置10萬投資者於不顧的時候,劉鑾雄才明白那就話:你惦記人家的股息,人家惦記你的本金。
於是從8月底開始,劉鑾雄家族2次減持中國恆大股票,第一次631.2萬股,第二次2443.6萬股,累計套現1.16億港元,如果還有第三次,可能劉鑾雄的套現金額會更多。
『拾』 2020恆大資產周轉率
具體如下:
中國恆大2019年存貨13274.6億2020年存貨13919.1億差額644.5億增速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