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證券投資學的計算題
(1)利息=300*10%=30萬元 利潤總額=500-30=470萬元 凈利潤=470*(1-40%)=282萬元 每股收益=282/200=1.41元/股 每股凈資產=700/200=3.5元/股(2)每股股利=100/200=0.5元/股 股利支付率=100/282=35.46% 股票獲利率=0.5/6=8.33%(3)市盈率=6/1.41=4.26
Ⅱ 股票期權的時間價值是怎麼計算的
期權的時間價值是指期權購買者為購買期權而實際付出的期權費超過該期權之內在價值的那部分價值,不是指授予時間到行權這一階段購買期權資產(期權行權後獲得的資產)資金的時間價值,而是包含期權到期之前的剩餘時間及相應標的資產價格波動超過期權約定價格的概率所帶來的可能的收益機會,是由期權到期之前標的資產價格變動的概率所決定的。
Ⅲ 期權的結算公式
期權的結算公式如下:
實值認購期權的內在價值=當前標的股票價格 - 期權行權價,
實值認沽期權的行權價=期權行權價 - 標的股票價格。
時間價值=是期權權利金中 - 內在價值的部分。
備兌開倉的構建成本=股票買入成本–賣出認購期權所得權利金。
備兌開倉到期日損益=股票損益+期權損益 =股票到期日價格-股票買入價格+期權權利金收益-期權內在價值(認購==當前標的股票價格 - 期權行權價)
備兌開倉盈虧平衡點=買入股票成本 – 賣出期權的權利金
保險策略構建成本 = 股票買入成本 + 認沽期權的權利金
保險策略到期損益=股票損益+期權損益 =股票到期日價格-股票買入價格-期權權利金+期權內在價值(認沽=期權行權價 - 標的股票價格)
保險策略盈虧平衡點=買入股票成本 + 買入期權的期權費
保險策略最大損失=股票買入成本-行權價+認沽期權權利金
買入認購若到期日證券價格高於行權價,投資者買入認購期權的收益=證券價格-行權價-付出的權利金
買入認購到期日盈虧平衡點=買入期權的行權價格+買入期權的權利金
買入認沽若到期日證券價格低於行權價,投資者買入認沽期權的收益=行權價-證券價格-付出的權利金
買入認沽到期日盈虧平衡點=買入期權的行權價格-買入期權的權利金
Delta=標的證券的變化量/期權價格的變化量
杠桿倍數=期權價格變化百分比/與標的證券價格變化百分比之間的比率=(標的證券價格/期權價格價格)*Delt
賣出認購期權的到期損益:權利金- MAX(到期標的股票價格-行權價格,0)
賣出認購期權開倉盈虧平衡點=行權價+權利金
賣出認沽期權的到期損益:權利金-MAX(行權價格-到期標的股票價格,0)
認沽期權賣出開倉盈虧平衡點=行權價-權利金
認購期權義務倉開倉初始保證金={前結算價+Max(25%×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認購期權虛值,10%×合約標的前收盤價)}*合約單位;
認沽期權義務倉開倉初始保證金=Min{前結算價+Max[25%×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認沽期權虛值,10%×行權價],行權價}*合約單位; 認購期權虛值=max(行權價-合約標的前收盤價,0) 認沽期權虛值=max(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行權價,0)
認購期權義務倉持倉維持保證金={結算價+Max(25%×合約標的收盤價-認購期權虛值,10%×標的收盤價)}*合約單位;
認沽期權義務倉持倉維持保證金=Min{結算價 +Max[25%×合約標的收盤價-認沽期權虛值,10%×行權價],行權價}*合約單位; 認購期權虛值=max(行權價-合約標的收盤價,0) 認沽期權虛值=max(合約標的收盤價-行權價,0)
認購-認沽期權平價關系即:認購期權價格與行權價的現值之和等於認沽期權的價格加上標的證券 現價(c+PV(X)=p+S)
如何計算合成股票多頭策略的成本、到期日損益、盈虧平衡點, 構建成本:認購期權權利金-認沽期權權利金
運用方式:
在成熟金融市場中,期權更多的時候被用作風險管理的工具,如以美國為代表的均衡型衍生品市場,期權被廣泛應用於套保策略。
主要期權套期保值有等量對沖策略、靜態Delta中性策略、動態Delta中性策略。下面我們以Comex白銀期貨與期權交易為例,說明投機者如何利用期權在更大程度上獲利。
情境1:2012年9月初,市場對於美國推出QE3預期不斷升溫,9月6日白銀期貨收盤價32.67美元/盎司,執行價格33美元的白銀期貨期權,看漲期權價格1.702美元/盎司,
假設投資者對白銀未來走勢看多,他有兩種投機方案:其一,買入1手12月Comex白銀期貨;其二,買入1手12月Comex白銀期貨期權(為簡化計算,Comex保證金比例按10%計算,期權多頭不支付保證金,期權空頭支付保證金與對應期貨金額一致)。
此後美聯儲推出QE3,貴金屬價格大漲,10月1日白銀期貨收盤價格34.95美元/盎司,執行價格33美元的看漲期權價格2.511美元/盎司。
兩種方案下投資者的收益為期貨多頭,(34.95-33)*5000/(33*5000*10%)=59%。期權多頭,如果投資者選擇平倉,(2.51-1.70)*5000/(1.70*5000)=47.53%;
如果投資者選擇執行期權,並且立刻平掉期貨倉位,(34.95-33-1.702)/1.702=14.57%(放棄行權)。
由此來看,期權多頭的收益率雖然不及期貨多頭,但期權多頭的資金佔有量(1.702*5000)僅為遠小於期貨多頭保證金的佔有量,約為期貨保證金佔有量一半,且在持倉期間,期權投資者不必擔心保證金不足問題。
情境2:在QE3推出後,投資者認為白銀價格在9月、10月份將走出一個M頭,價格在頸線附近,在QE3、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等大背景下,具有一定避險屬性的白銀價格不會大跌,
但短期內上漲動力也不足,未來一段時間震盪行情可能性更大,因此決定賣出寬跨式期權,賺取權利金。
期權 網路
Ⅳ 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如何計算
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期權的公允價值=(市價-行權價)*股數。
對於股票期權,FASB認為市場價格是確定公允價值的最佳依據,企業應在同等條件下根據市場價格或可交易期權的市場價格計量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
然而,由於股票期權是一種不可轉讓且受授權條件限制的期權,市場上極難找到與股票期權條款相同的可交易期權。因此,可以用期權定價模型來確定期權的公允價值。
在衡量股票期權的定價模型中,FASB率先推出了B-S模型。這個模型的公式雖然很復雜,但是可以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因此在實踐中B-S模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B-S模型的公式為:
C=S·N(d1)-X·exp(-r·T)·N(d2)
其中:
d1=/(σ√T)
d2=d1-σ·√T
Ⅳ 簡單期權計算
95+4.7=99.7 這就是他的行權價格,如果股價到時候變成這么多,則他無任何損失跟盈利,若高於99.7,則他盈利,若低於99.7,則虧損
若直接買股票,漲跌各一半的風險
若買期權,股價漲則他的盈利等於行權價格減99.7,若跌他的虧損等於 99.7減 行權價格····
Ⅵ 股票期權的計算
公司給予員工的期權應該有對應股票的認購價,該案例中沒有標明認購價,所以我以授權日公司股票價格為認購價。
1、小王不考慮出售股票期權,如果到期日該公司股價為10元/股,則小王可以以期權行使價格5元/股買入該公司股票,並在公開市場以10元/股出售。30元/股同樣處理。
2、期權行權日,股價30元/股,小王有兩種選擇:1、以25元/股的價格把期權賣出(因為已經是行權日了,所以期權幾乎沒有時間價值,只有內在價值)。2、行權期權,以5元/股買入股票,並在公開市場以30元/股出售。兩種方案的結果是一樣的,只是流程不同。
Ⅶ 個股期權怎麼計算盈虧
其實很簡單,不管盈利或虧損,你的管理費(權利金)都不會退還。當然你的風險也只有權利金而已。計算方式就是:名義本金×(盈利差價÷購買時的價格)-管理金。最後得到的就是純利潤了
Ⅷ 怎麼計算期權的收益和損失
期權分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利潤計算方式如下:
一、買入期權利潤計算。
1、期權未到期,期權的利潤就是將持有的期權賣出可得的期權費和之間買入期權支出的期權費之間的差額。
2、期權到期,如果行權,就是行權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所得的收益和期初買入期權所支付的成本的差額。如果不行權,損失期權費。
二、賣出期權利潤計算。
1、期權未到期,期權的利潤是將持有的期權從市場上買回所需支付的期權費和之前賣出期權所得期權費的差額。
2、期權到期,如果交易對手要求行權,行權價格和市場價之間的差價產生的虧損和之前賣出期權所得的期權費之和是客戶的總盈虧。如果無需行權,客戶收益就是期權費。
結算類型
1、股票結算方式
在股票交易中,如果投資者希望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其就必須立即支付全部費用才能獲得股票,一旦買入股票後出現股票價格上漲,那麼投資者也必須賣出股票才能獲得價差利潤。因此,其結算要求是:交易要立即以現金支付才能達成,而損益必須在交易結束後不再持有標的物時才能實現。在期權市場上,股票類結算方法與此非常類似。
股票類結算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期權費必須立即以現金支付,並且只要不對沖部位,就無法實現盈虧。這種結算方法主要用在股票期權和股票指數期權交易中,期權合約的結算與標的資產的結算程序大致相同。
2、期貨類結算方法
期貨類結算方法與期貨市場的結算方法十分相似,也採用每日結算制度。期貨市場通常採用這樣的結算方式。
不過,由於採用期貨類結算方法的風險較大,因此許多交易所只是在期貨期權交易中採用了期貨類結算方法,而在股票期權和股指期權交易中仍採用股票類結算方法。這樣,期權交易的結算程序可以因期權及其標的資產的結算程序相同而大大簡化。
Ⅸ 股票期權所得如何計算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規定:(一)員工接受實施股票期權計劃企業授予的股票期權時,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不作為應稅所得征稅。(二)員工行權時,其從企業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施權價)低於購買日公平市場價(指該股票當日的收盤價,下同)的差額,是因員工在企業的表現和業績情況而取得的與任職、受雇有關的所得,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因特殊情況,員工在行權日之前將股票期權轉讓的,以股票期權的轉讓凈收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員工行權日所在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
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行權股票的每股市場價-員工取得該股票期權支付的每股施權價)×股票數量。
對該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可區別於所在月份的其他工資薪金所得,單獨按下列公式計算當月應納稅款:應納稅額=(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規定月份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規定月份數。上款公式中的規定月份數,是指員工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票期權形式工資薪金所得的境內工作期間月份數,長於12個月的,按12個月計算;上款公式中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以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除以規定月份數後的商數,對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089號)所附稅率表確定。(三)員工將行權後的股票再轉讓時獲得的高於購買日公平市場價的差額,是因個人在證券二級市場上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而獲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的征免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轉讓股票(銷售)取得所得的稅款計算。對於員工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取得的所得,應按現行稅法和政策規定征免個人所得稅。即:個人將行權後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轉讓而取得的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稅法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依法繳納稅款。(四)員工因擁有股權而參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取得的所得,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除依照有關規定可以免稅或減稅的外,應全額按規定稅率計算納稅。
股權買賣的手續費和股票不一樣權證買賣不收印花稅和過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