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與印度投資環境對比
目前,去中國還是去印度投資已成為德國媒體和經濟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以往德國各地舉辦的投資研討會多以介紹中國為主,現今關於印度的報告會則有後來居上之勢。尤其是今年4月,印度首次成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賓國,印度總理辛格率龐大經貿代表團參加,參展企業350家,參展面積達1.15萬平米,創歷屆主賓國之最。德經濟界在博覽會期間宣布已向印度投資15億歐元,寶馬和大眾公司等紛紛表示將在印度投資設廠。一時間德經濟界掀起投資印度熱潮,印度成為每談必及的話題。本文主要對德媒體近來關於中國與印度比較的報道進行梳理綜合,希望能為國內跟蹤德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及採取應對措施提供些許參考。
一、中國更具吸引力
在過去的5到8年裡,中國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在華投資設廠,德國的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紛紛湧入中國,中國似乎已成為德國企業降低成本、提高銷售的唯一希望。其間印度則在全力以赴發展服務業,經營業務流程外包(BPO)和軟體開發業務。在服務業得到迅速發展後,印政府才逐步採取措施鼓勵生產性企業。在投資環境上,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優於印度。2005年中國GDP為22257億美元,增長率為9.9%;印度GDP是7750億美元,增幅為7.5%。在購買力方面,2004年中國的人均購買力達1279美元;印度則僅為602美元。由此可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消費能力,中國比印度都更具優勢。2005年中國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600多億美元,印度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僅為67億歐元,約為中國的九分之一。
中國與印度經濟指標對比
貨幣單位:美元
經濟指標
時間
中國
印度
國內生產總值
2005年
22257億
7750億
人均收入
2005年
890
460
人均購買力
2004年
1279
602
機床市場價值
2005年
70億
6億
零售總額
2005年
7080億
3510億
轎車銷量
2005年
290萬輛
110萬輛
資料來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德經濟界將印度在投資環境上與中國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
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10年,思想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保守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開放。印度存在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統一、勞工法過嚴、罷工多、法律條文過繁、某些企業信用差等投資障礙。
(二)中國政局長期穩定
中國自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政局長期保持穩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頻繁,對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三)印度貧富差距大
印度的土地問題、種姓制度和教派之間的沖突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貧富懸殊現象比中國嚴重。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3億人。
(四)中國地理位置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在亞洲各地區經濟中,東亞經濟發展最快。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利於中國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印度雖執行「向東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離東亞有些偏遠,對印度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不太有利。
二、印度後勁十足
印度趕超中國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印度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吸引外資,如將進口關稅從1991年的300%減少至現在的15%,取消進口限制,幾乎所有行業均向外國投資企業開放等。印度政府還借鑒了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經驗,近年來建立了12個經濟特區,並准備再設立50個經濟特區。在經濟特區里,投資商可以享受稅收減免,對於出口型企業,可10年免稅,同時可以零關稅進口企業所需物資。司法部門可將特區視作「國外」來對待。自2005年以來,由於嚴格落實各種改革措施,印度出現了「投資繁榮」景象。通常印度每年獲得的國外直接投資約40億至60億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簽約的投資金額就達到190億美元,2005年德國在印度的直接投資比2004年翻了一番。德經濟界認為印度投資的「軟環境」要優於中國,主要包括:
(一)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
印度的金融機構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放貸遵循市場規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二)印度的私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
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三)印度的國際型技術人才多於中國
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印度每年畢業的工程師數量是中國的兩倍,達60萬人。
(四)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
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這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加之印度實行的是盎格魯法系,其司法結構基本上是英國式的,這對西方投資者來說更為熟悉。
三、印度將成為德國企業的新興投資地
在德投資商眼裡,中國和印度各具特色、各有優勢:中國作為生產性基地擁有巨大吸引力,德國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部門,中國依然是首選;印度則被德經濟界視為「吸引力正在上升的投資目的地」。但印度的總體投資水平還無法與中國相比,外資快速增長還需要時間。
(一)印度市場潛力巨大
印度有11億人口,近兩年經濟增速逾7%,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12位,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德經濟界把印度作為新興的投資地已毋庸置疑。雖然目前中國「投資理想地」的地位還無法撼動,但德國企業會關注印度經濟的發展和投資環境的改善,赴印度投資的趨勢正在逐步加強。
(二)德政府推波助瀾
今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率龐大經貿代表團訪問德國,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德、印兩國政府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加強在能源和科技領域的合作,籌備成立「德印能源論壇」和「德印科研技術中心」,德掀起「印度熱」。在德政府推波助瀾之下,德經濟界赴印度投資的熱情逐漸高漲。
(三)德企業在印度投資升溫
目前德國在印度的合資企業約600家,是印度的第二大投資夥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德經濟界稱已向印度投資15億歐元。德復興信貸銀行(KfW)隨後宣布,今後3年將在印度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領域投資25億至30億歐元,該行正在印度孟買籌建代表處。寶馬汽車公司也正式向外界透露,在印度南部投資2.1億美元建立汽車組裝廠。印度政府今年6月批准了大眾公司在北部旁遮普邦投資3.3億美元,興建汽車生產廠,預計建成後年產汽車10萬輛。德汽車零配件供應巨頭博世公司也於最近宣布,兩年內將在印度的投資增加4.09億美元,開發和生產柴油發動機。該公司計劃至2010年將在印度的柴油發動機年產量增加到60萬台,目前在印度的員工已達1.5萬人。此外,德國重要的建築材料生產商-海德堡水泥廠已於今年3月進入印度市場,在孟買成立了合資企業,年產水泥75萬噸。
四、印度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德國經濟界目前將越來越多的關注投向印度,但印度自身發展存在的貧富差距大、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使德企業對在印度投資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德經濟界普遍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總體發展水平至少落後10年。目前,德印雙邊貿易額僅為德中貿易額的20%,德對印度的實際投資金額僅為在華投資的12%,因此在短期內中國仍將是德國經濟界投資的首選地。
(一)德經濟界更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
前不久,德歐亞咨詢公司對德部分企業進行了一次中印投資環境的對比調查,在企業決定投資地點的六項關鍵要素的評比中,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平均分數遠遠高於印度(參見下表),僅在運輸成本上,中國的得分稍遜於印度。
德經濟界對比中印投資要素
投資要素
中國
印度
人工成本
1
4
企業稅
8
12
關稅
4
5
優惠政策
1
2
能源成本
2
8
運輸成本
7
6
資料來源:EAC-Euro Asia Consulting PartG,Muenchen & Shanghai & Mum
註:1等於投資環境優良,12等於投資環境惡劣。
(二)印度製造業將對我構成威脅
值得關注的是,以往德資主要進入的是印度的信息技術、電信或業務外包行業,現在德企業紛紛進入印度的水泥、鋼鐵、汽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可以預見,印度以往相對薄弱的製造業由於外資的進入將對我製造業構成威脅。隨著印度政府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德國企業對印度的投資步伐將加快,德對華投資特別是對製造業的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
(三)中印是競爭性夥伴關系
目前德經濟界「印度熱」的人為炒作因素較重。德經濟界有識之士認為中國和印度是「競爭性夥伴關系」,呼籲德企業同時在中國和印度投資。德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西門子公司前任董事長馮必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就德國企業而言,去中國和印度投資不應是非此即彼,而應是兩者兼而有之。
B. 中印戰爭對股票和黃金石油的影響
戰爭爆發會使得不穩定性增強 這個時候黃金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等價物必定價格上揚 包括紙黃金和實物
C. 中國與印度應保持何種關系
可以說,中印邊界問題的緊張成為一段時間內中印關系發展的阻礙,但隨著中印關系的緩和,這段歷史已經漸漸的在人們的記憶中變淡。面對歷史,我們應該重在吸取教訓,不要讓歷史的包袱擋住前進的道路。時代在前進,中印兩國已經取得了很多的合作成果,實際上已經走出了這片陰影。面向未來,加強互利合作才是雙邊關系的現實課題,讓中印兩國在世界和平的格局中繼續保持迅猛發展應該成為中印以後發展的主流。
中印競爭關系
在國際地位上,印度希望成為影響世界的大國,至少是亞洲的中心,所以必須要超越中國。在經濟上,中印之間的對比越來越讓許多印度人心裡不安。去年,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曾經指出,中國這個沉睡的巨人已經徹底醒了過來,但印度看來仍然在角落裡打盹。該文還列舉了一些數據。10年前,中印兩國的人均GDP幾乎相同,今天,中國的人均GDP卻是印度的兩倍。1999年,中國吸引了403億多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而印度只吸引了21億美元。外國證券投資者一直在忙於購買中國大公司的股票,而同時基本上忽略了印度較小公司的股票。一些印度官員曾指出,中國工商企業在印度市場上的勢力越來越大,令人擔憂。中國商品比印度商品便宜20%至40%。因此,許多印度商家認為,中國產品的「威脅」是非常真實的,已經讓不少中小規模的工廠徹夜難眠了。 如何對待這種競爭關系,就成了當前印度對華政策的關鍵。有些印度學者過分強調中國「威脅」的一面,甚至還指望要台灣問題、西藏問題和美國因素來遏制中國。 因此,即使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盡管中印關系在幾十年之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和緩和,我們仍然不可以放鬆警惕,中印的競爭對手關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
兩國優劣勢比較
印度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崛起,引起世人的注目,必然有其特殊的方面,總結幾點有:市場經濟的經驗豐富。印度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比較長,印度在獨立之後,雖引進了計劃經濟的一些做法,但是私營經濟占的比例很大。 印度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比較完備,因為它直接繼承了英國經濟立法方面的內容。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本土大企業多。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康,銀行壞賬率低(約10%)。服務業比較發達,占國民經濟的49%。 科技人才多,而且素質高。90年代中期的時候就有個統計,印度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生的數量佔世界第二。直到今天,其科技人才隊伍水平仍然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因為印度許多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學歷是外國承認的,業務水平和英語水平都是比較高,所以在國外很搶手,國際組織和國際知名企業僱傭了不少印度人。這些只是印度的一部分優點,但這些優點在中國都可以算做薄弱環節,中國應該在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度。
當然,我國也有自己的優勢,而這些恰恰是印度的弱項。中國1978年就開始了改革開放,而印度的經濟改革是在1991才正式啟動的。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遠比印度完備,例如中國的高速公路已達到數萬公里,而印度至今一條象樣的高速公路也沒有,對於中國的基礎設施,到過中國的印度人沒有不贊揚的。中國製造業比較發達,投資環境也比較好。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文盲率比印度低很多,目前印度官方統計它的文盲率在35%,但有人估計實際上的文盲率達總人口的一半。印度國內人們的文化水平有天壤之別,在社會生活每個角落都很明顯。印度農村有很多文盲,連選票都不認識,所以每個黨派都用一個圖案來表示,有的是一隻象,有的是一朵蓮花,有的是一輛自行車,有的是一個農具。選民看到圖案,就知道是哪個黨派,以 「看圖識字」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文盲率高,社會、宗教、種族矛盾復雜,無疑是對經濟發展是很大的制約。好在印度方面已經正視這些問題,正在採取多方面措施補課,以促進經濟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就不會有亞洲的世紀。」中印同為發展中人口大國,兩國都面臨著加速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艱巨任務,只有中印加強合作,互利共贏,才有整個亞洲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因此我們在看到中國和印度兩國夥伴和競爭對手雙重關系的同時,更應該不忘歷史重任,發揚當代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將所學文化知識運用到社會主義實踐中去,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國力昌盛、民族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目標努力奮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D. 中印戰爭打起來對中國股市會產生什麼影響
周邊局勢的變動,預期不會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由於中美在一些問題上都相互呼應保持克制。美國自身都難保,不會再有找纏。故此,預期股指的回調,不會因為周邊局勢變動而影響。反而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各國開始減緩經濟援救措施,必定影響剛剛有些轉變的行業。股指也會收到影響。
望採納!
E. 印度國內也有股市,和中國的比怎麼樣
中國與印度都是「金磚四國」成員,對比中印股市發現有很大的相似性。2000年,印度孟買Sensex指數從6150點開始調整至2594點,最大跌幅為57.82%,從2001年的2594點進入新一輪牛市,到2007年10月30日創出20238點的歷史新高。而上證綜指2001年的2245點調整至998點,最大跌幅為55.54%,從2005年的998點進入新一輪牛市。中印股市進入牛市前的調整幅度差不多,只是無論牛市還是熊市,印度孟買Sensex指數都領先上證綜指「半步」。對比後還發現,印度孟買Sensex指數的高點6150點是上證綜指2245點的2.74倍,而低點2594點是上證綜指998點的2.60倍,2.74倍、2.60倍相差不大,這是否意味著印度孟買Sensex指數與上證綜指今後的高點也存在2.67倍左右的關系。
F. 中印對峙會影響股市嗎
上兵伐謀,次之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伐兵了,10月前如果不能解決,就只能採取下下策:最下攻城。
10月前必須解決,你就等消息吧。
G. 2019年10月31日祁連山股票今天為什麼大跌
股票有大漲就有大跌!祁連山股票也不例外!所以今天大跌!所以投資有風險!應該謹慎從事!
H. 王健林賣掉所有股份和中印戰爭有關系嗎
這肯定沒有關系,他只是資金回籠和有些地方的投資不恰當,再加上城市建設泡沫的逐步體現
I. 17年暴漲11倍!印度為何能創造股市屆的神話
因為在過去的17年裡是印度最重要的是17年,就和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是具有跨時代性的年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印度的股市能夠上漲11倍也不是什麼很難理解的事情,畢竟這樣的事情也曾在中國發生,而且我們中國做的比他還要誇張。
但這其實並沒什麼卵用,中國的地位無可取代,強大的工業實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肩,即便西方媒體吹噓的再多,印度也不會取代中國,因為在他發展的黃金期裡面,印度的工業水平並沒有迅速的上漲。
印度經濟的上揚只不過是與世界接軌的紅利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必然落寞。而我們中國雖然道路曲折,但我相信他終將偉大。
J. 鵬華中證國防股票今日適合買嗎
當前中印邊界吃緊,朝鮮半島較勁,南海依舊不消停,國防概念的股票基金都會有不錯的行情,今日可以低吸進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