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持有股份和股份收益權是不是一樣
持有股份和股份收益權是不一樣的。
持有股份表明是公司股東,根據公司章程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股份收益權僅是一項享有收益的權利。
根據公司法,持有股份就享有股份收益權。
但若將股份收益權抵押或轉讓,則持有股份的股東就不再享有股份收益權。
❷ 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的區別有什麼
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是兩種不同的中長期人才激勵形式。
股權激勵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套長效激勵機制,將公司的業績與員工個人收益綁定在一起,實現雙方共贏。
員工持股計劃的本質是員工出錢做投資。員工通過參與員工持股計劃,拿到股票的成本往往並沒有股權激勵價格那麼低。
從范圍來看:股權激勵只針對小部分人群,如中高層員工及少數基層骨幹;員工持股計劃對象覆蓋范圍更廣,甚至可以達到全員。
從周期來看:股權激勵一般3-5年,其中1年等待或鎖定期,3-4年進行每年分期行權或解鎖;員工持股計劃一般是1年鎖定期,3年內任意時間賣出鎖定收益,分期兌付。
公司股權如何設計我們可以到明德資本生態圈咨詢一下。明德天盛以「精準投資優質企業,讓企業成為行業領跑者」為使命,由投資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為企業提供戰略規劃、業務經營及IPO上市籌劃等全方位、全流程的一體化服務,與企業共創價值、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並成功上市。
【如果你還有有關初創公司股權如何設計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❸ 股權與股權收益權區別
法律分析:股權收益權需要辦質押。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基金份額、股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四十三條 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基金份額、股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
❹ 股票收益權是什麼意思
股票收益權,擁有該股票的收益的權利。但是往往不一定是該公司的股東。
目前主要是運用於國內信託公司推出的一種信託產品。
該產品簡單講就是:投資者把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做一筆股票交易,在幫助完成這筆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取得的收益歸屬投資者,這就是股票收益權。
股票一般指已經在國內上市並可以流通的股票。
❺ 「股票期權」和「職工股」作為職工激勵機制有什麼不同
股票期權是你好好工作多長時間之後給你的股票,得到後你可以自由支配它。
而職工股公司員工股只限於在公司內部有認購權的員工之間進行轉讓。
持有員工股的人員離開公司,由公司接受其交還的股份,交還股份的每股價值以公司最近一期財務報告所反映的每股凈資產核定。
基本的區別就是這個吧
❻ 什麼是股票收益權
法律分析:股票收益權,是指擁有股票收益的權利。主要用於國內信託公司推出的一款信託產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❼ 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有什麼區別
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與股權激勵是兩回事兒,其對應的法規分別是2014年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和2016年證監會發布的新《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區別主要在於以下四個方面。
1、面向對象
《指導意見》中未對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對象做出明確限定,只是強調「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股權激勵的對象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業務和技術人員,以及公司認為應當激勵的人員,規定得非常細,主要是激勵高管和核心的業務和技術人員。所以,員工持股具有普適性;與員工持股比較,股權激勵並不是全員持股,而是側重於管理層和核心員工,重在對其企業家精神的塑造和激勵。
2、股票來源
《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股權激勵的股票來源為向激勵對象發行股份、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份等。而員工持股計劃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股票來源:
(1)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
(2)二級市場購買;
(3)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
(4)股東自願贈與。
所以員工持股計劃中股票的來源有更多的選擇,員工可以直接從二級市場上自行購買股票,大股東還可以直接向員工贈予股票。
3、績效考核
根據《管理辦法》,激勵對象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上市公司應當設立績效考核指標作為激勵對象行使權益的條件,績效考核指標應當包括公司業績指標和激勵對象個人績效指標。同時對公司業績指標的選取和確定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指導意見》中並未對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與否、具體指標等做出明確規定,因此上市公司可根據員工持股計劃實施的目標、背景、公司發展階段、激勵對象工作等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對員工持股計劃的業績考核進行設定。所以員工持股計劃在績效考核方面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4、鎖定期
員工持股計劃長期持續有效,每期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期限不得低於12個月,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期限不得低於36個月。對股權激勵來說,限制性股票授予日與首次解除限售日之間的間隔不得少於
12 個月,並且上市公司應當規定分期解除限售,每期時限不得少於 12
個月,各期解除限售的比例不得超過激勵對象獲授限制性股票總額的50%;股票期權授權日與獲授股票期權首次可行權日之間的間隔不得少於12
個月,上市公司應當規定激勵對象分期行權,每期時限不得少於 12個月,每期可行權的股票期權比例不得超過激勵對象獲授股票期權總額的50%。
總體來說,員工持股計劃更靈活,上市公司的操作餘地更大。
❽ 股票和股權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股票與股權有區嗎嗎?股票與股權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就來給大傢具體介紹下關於股票和股權的區別,希望大家看完相關的介紹後,可以明白。
1、價格差別
當股權和股票注入企業的時間上在差異,而正是因為這個時間差異,導致了價格之間的不同。以房地產項目為例,股權就相當於接近房子的成本價格,像自建房價格,而股票就是房子建好了之後的零售價格。
2、風險差別
股票風險主要是二級市場的價格波動,而決定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的原因又有很多,第一個就是牛市還是熊市,第二個就是莊家做股。可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散戶總是會虧錢,而虧的錢就是因為莊家把錢斂走了。股權風險則是時間,企業上市時間不確定,如果用時間來換取利益,會比儲蓄和債券收益要高,即使只有15倍收益,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股權流動性不如股票,而流動性不好的風險肯定少。
3、收益差別
股票價格的收益就是在二級市場賺取差價,而股權不但有這種收益,還有股權溢價時轉讓的收益,企業沒有上市之前也是有收益的,股東可以享受分紅和配股。新股發行價肯定是會高過股權轉讓價的,開盤價也是會高於新股發行價的,因此就算股票破發了,如果你持有股權也不會虧錢的。
❾ 股權收益權和原始股有什麼區別
原始股不是一個嚴格的法律概念,是民間稱謂,一般指企業創立時發行的股份或者企業公開上市前所發行的股份。可見原始股的外延很大,從企業創立時到企業上市少則3年,多則5年、8年,甚至10年或更長,這期間發行的股份眾多,都可能被人們稱為「原始股」。股權收益權投資,顧名思義就是投資於公司的股權收益權。 一般採用"購買收益權+回購"的模式,即信託資金先用於購買上市公司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收益權,在信託計劃終止時,由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股東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對股權收益權進行溢價回購。
❿ 員工持股和普通股什麼區別
兩者最重要的區別是前者具有非流動性(或有限流動性),不可以隨意轉讓,只能在員工退休或離開企業時由企業購回。這樣可以避免企業員工只注重股份轉讓收益而放鬆對企業發展的關切。員工只有在企業長期工作並做出貢獻,才能得到較高的股份收益。員工持股制度雖與典型的股份制企業在持股人資格、收益分配、股票出讓等方面存在差別,但依然是以資產的個人佔有為基礎而擁有相應的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它不允許企業外人員佔有其股份(即成為持股會成員),企業員工則必須認購本企業的股份。認購股份的多少取決於企業資本與勞動的比例。員工離開企業時,企業要回購其股份。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