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要上市,員工買原始股好嗎
一般來說,大部分公司原始股相比上市後的股價來說是非常便宜的,很多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一上市,就會套現不少,而最終給他們買單的都是高位接盤的散戶投資者。所以有老闆給予員工買原始股的機會,這真的堪比發年終獎,如果該老闆是一味有擔當、有格局的好老闆,而且公司的確是准備上市A股,招股說明書也已經發布了,上市公司也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那麼可以毫不猶豫的去買,最終公司上市之後,獲利將會非常豐厚。
如果老闆平時並沒有這樣的擔當和格局,而且公司上市只是一個噱頭,或者不是在A股上市,只是在新三板進行上市,那麼個人建議不要輕易的去購買,可能這僅僅是老闆融資出現了問題,給員工畫的一個餅,套路員工,畢竟如果是在新三板上市的話,考慮到新三板流動性並不理想,最終就會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面。
另外還需要確定就是公司是否真的離上市不遠了,有些公司只是在IPO的排隊路上,什麼時候才輪到自己,或者說最終能否通過發審委的審核,成功過會都是不得而知的,所以在上市不夠明朗的時候貿然去買的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果公司頒布相應的合同,不是對賭的協議,不能上市可以退款,那麼也是可以考慮買的,如果沒有這樣的補充條款,那麼個人建議只能少買一點。
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
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通過上市獲取幾倍甚至百倍的高額回報。通過分紅取得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回報。
㈡ 公司要是上市了,難道持有100股原始股的員工就會很有錢的了么
這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你買原始股的價格,二是你的原始股能折成多少股存托憑證,三是上市之後的市場價格。
先算你的原始股能折成多少股存托憑證,然後再乘上市價就是你的市值了,很容易算的。
網路每股美國存托憑證股票表代表一股A類普通股,網路職工有的原來買原始股也就是10美分不到,上市前還有一次1股拆成2股,也就是5美分不到一股。
上市之初最高炒到151.21美元美元,然後深幅回調下跌跌破50美元,然後再漲到今年9月14日的234.88美元。
原始股5美分不到,漲到現在234.88美元,漲了4千多倍,即使原來只買了幾百塊人民幣的原始股,現在也值百萬以上。
當時上市之初的報道,網路造就了400人以上身價超百萬的人士。對持有網路大量股份的管理層,按照美國有關規定一般要等到半年之後才能逐步在公開市場出售手中股份。不過那些只持有幾千股的普通員工並不受限,由於網路為他們完成在監管機構的登記手續可能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實際能賣的時間當時估計也要拖到上市半年以後。
即使在上市公司裡面,能象網路那樣升值幾千倍的公司也是極少的,國內很多都是原始股騙局,不過能上市的話都能升值不少。
㈢ 普通人買公司的股票有數量上限嗎
普通股民買入股票是沒有規定上限。但是新股申購是有上限的。
局限在於股民的自有資金和出售股票的數量。
股票購買賣以手為單位,1手=100股,股民最少買入1手。賣出是則沒有限制。
申購指在基金成立後的存續期間,處於申購開放狀態期內,投資者申請購買基金份額的行為。基金封閉期結束後,若申請購買開放式基金,習慣上稱為基金申購,以區分在發行期內的認購。基金的申購,就是買進。上市的封閉式基金,買進方法同一般股票。開放式基金是以您欲申購之金額,除以買進當日基金凈值,得到買進單位數。
規定一人只能申購一次,一人多賬戶申購合並計算,申購具有上限。
㈣ 格力員工持股計劃,五折就能買股票你如何看待
我覺得這對能夠購買股票的員工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對市場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現實生活當中的各大企業,激勵員工的方式各種各樣,其中股權激勵並算不罕見。但日前一家大企業所公布的員工持股計劃,依舊在網路上引發網友熱議。
我個人對這類事件其實並沒有什麼看法,因為資本市場的運作總是會殘酷的超乎普通人想像。在這起事件當中,企業員工是受益者,而市場和企業或許會是利益被損害者,但未來發展究竟會走向什麼方向,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㈤ 公司准備要上市 員工可以買原始股 每股5元左右 值得購買嗎
可以考慮購買。是否能夠購買一隻新上市的公司股票,得看你對這個公司的未來發展把握如何。一般情況下,上市企業准備上市之前,需要募集一大筆資金,這個時候往往價格比較低,不會太高,因為股份價格太高,沒有盈利預期,大資金是不願意接手的,因為大資金買入大量的原始股,就是希望上市後能賺一筆。
這也是很多原始股的魅力所在,也深深吸引到投資者嚮往的地方。當然,也存在很大的風險,有的企業原始股募集完,結果經營不善,投資的原始股就會打水漂。
拓展資料
一、新股是什麼?
新股指的是剛上市發行不久的股票。打新股也可以稱為是申購新股。新股上市通常會成為.股市一定周期之內的熱點事件,通常新股在上市的首日漲幅可以突破100%。如果大盤整體相對處於比較低迷的狀態,新股的開盤價格也會比較低,一般不會超過50%,在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會接近發行價格來開盤。對於投資者來 說,當新股開盤價格較低時,是買入的較好的時期。當大盤開始回升時,新股價格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投資者通常可以獲取相對比較可觀的收益。
二、新股申購技巧有哪些?
1、下單時間 新股是隨機搖號中簽的,但是號碼在中間中簽的概率會更高,想要申購的號碼在中間,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下單,投資者最好選擇下單時間是下午的一點半到兩點之間。
2、選擇大盤股 打新股建議選擇大盤股,盤子大,即使是機構打新,中簽的概率也會很小,對於散戶而言,選擇大盤股申購中簽的概率會稍大。小盤股中簽後上漲幅度是高於大盤股的。
3、堅持打新 打新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誰的運氣會非常好,多次中簽,只有自己多次打新才可以提供中簽概率。新股中簽後,一般會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上市交易,在打新時開始計算就是在8-14天左右時間上市交易,新股漲勢都會非常好,一定要現持有。 新股中簽其實挺難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想要買到新股,可以參考上面的技巧去打新股,不能光靠運氣,畢竟股市也不是一個全靠運氣的地方。
㈥ 公司內部的原始股值得買嗎值得買多少
如果能上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一般都能賺錢,通常都是幾十倍市盈率發行,即使上市時遇到瘋熊,股價跌破發行價,買原始股的都不會虧錢,這樣值得買。
公司原始股一種是有數量限制的,根據個人經濟情況決定買多少。
關鍵就是能不能上市,一方面公司的財務狀況要符合證監會規定,這是硬規則;另一方面公司跟地方政府關系如何,沒有政府的支持要上市也是很困難的。
你需要了解的就是,公司上市可能性如何?如果公司不能上市,員工持有股票能否流通?公司是否回購員工股票?回購價是否包含利息?等等。在搞清楚的基礎上再做決斷。
雖然說原始股上市後變成股票了會升值,但是也有例外,例如美國納斯達克OTC板塊,任何公司其實只要花錢就可以去這個板塊上市,但是根本沒有股民去交易,所以你最後得到的只是一個數字,毫無價值,這也是前面回復中我強調的一定要明確在哪個板塊上市!
原始股的投資你更多的可以理解為一種保值,之所以說是保值是因為真正能夠在有價值板塊上市的企業是少數的,當然你非要說你運氣好那也無可厚非。之所以說是保值,前提是這個是一個真正的有營收在走上市流程的企業,說簡單點這是一個正規的原始股而非非法集資!
這是一個大前提,在滿足了這個大前提後,你做為一家公司的股東,首先你是每年有分紅的,並且原始股的價格是根據公司的實有資產核算後得出(例如地皮,房產,設備等等),所以哪怕是最壞的情況,公司倒閉了。
也會拍賣實有資產從而保障本金不受損,同時,原始股都是約定了時間周期的,一般周期內無法在約定板塊上市都會原價退出,所以就大概率來說,原始股你可以作為一種保值的理財產品。
運氣好你買的企業在有價值的板塊上市了你獲得大量回報。
運氣一般你買的企業沒上市,保本保息。
運氣差企業倒閉,拍賣實有資產,損失了時間成本沒賺到利息,但本金基本無礙。
㈦ 上市公司員工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普通上市公司的員工是可以購買公司的股票的。
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是指上市公司以股份作為支付對價的方式來購買資產,特定對象以現金或者資產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後,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開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向該特定對象購買資產的,視同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7)員工買公司股票能買多少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如果手中持有股票,記得要密切關注下所持股票的公司信息,如果有影響股價走勢的消息,要根據信息做出抉擇。
2、如果手中股票,在出現了一定的上漲行情後,突然放出巨量,換手率達到20%上,一般情況下,是主力出貨離場,這個時候要及時離場觀望。雖然這個情況股價會有一定漲幅,但我們不必冒險,因為股市的機會很多,只有落袋為安,保存利潤才是上策。
3、有股票行情運行中,遇到突發事件,要當機立斷。一旦猶豫有可能就會錯過機會。而突發事件的發現,一般是利空和利好,如果利空事件發生肯定是會影響股票大盤趨勢的。遇到記得第一時間離場。如果利好事件出現,我們要及時買入,獲取利益。
㈧ 股員工持股價是多少錢
你好,員工持股價,這要看公司內部定價了,我知道一般在1元到5元不等。經幾次的分紅後,員工手上的股票將會大幅降低持股成本。
㈨ 我們公司即將在納斯達克上市,我作為員工是不是有優先購買權(一定能買)能買多少股
公司上市對於內部員工的期權、期股是要披露的,並且要經過券商和保薦人的認可。一般情況下,這部分的比例是總股本的10%-20%。
公司在考慮員工在本企業的服務年限、崗位、貢獻等等綜合因素以後,才會出台相關政策。並不是所有員工都能買,也不是想買多少都可以。這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當然,即使IPo時候沒有買,只要企業業績發展良好,以後還有機會。就像微軟等公司,每年都會給員工一定比例的認股權。
另外,你混淆了一個概念,員工購買的股份並不是優先股。所謂優先股是指持有人可以優先得到分紅,但是不參與企業決策,沒有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