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要員工持股怎麼回事求大神幫助
企業的任何內部管理是有規律的,千萬要在員工持股的問題上謹慎行事,不要搞中國特色,管理層次上我們應該遵循企業成長的規律,在經營上大家大膽創新沒問題,但在管理上有些東西還是有內在規律的。 員工持股問題,在國外確實發展很快,快到「靜靜悄悄的革命」已經引起了企業內部進行管理上的一場革命,這個革命的普遍性和影響范圍,實際上已經非常大了,那麼從1998年左右,國內已經對員工持股計劃起了一些興趣,企業也在探索,在這裡面,企業也作出了一些特色,特色的東西太多了,這種特色是不按員工持股計劃的一般規律來做的,是很危險的。 實際上,我們講知識經濟,使個人致富的方式和企業創造財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才也出現了三個特徵:第一是流動性,第二是追求回報,第三是人才市場對於企業來講,永遠短缺的就是人才。因此在這個基礎上,美國企業大規模採用員工持股計劃,實際上是有歷史背景的,特別是矽谷,矽谷的成功,有人評價有兩個成功的動力,第一個動力是員工持股計劃,第二個是風險資本,實際上都是面向人才。 股票期權也是員工持股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國外來看,員工持股形式有這幾種:第一種是員工持股計劃,狹義的員工持股計劃;第二種是員工股票購買計劃;第三種是股票認購權,我們講的股票期權;第四種是受限股;第五種是隨意股;第六種是獎勵股。員工持股計劃是個體系,針對不同的對象可以設計不同的持股形式,以達到目的,所以股票期權和員工持股計劃本身就是一回事,僅僅是員工持股計劃的組成部分。 股票購買計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普惠,什麼是普惠?既面向全體員工。有國外調查資料顯示,員工持股計劃的作用與員工持股比例成正比。員工持股的問題,不是講人人平均分配,可以持的面盡量大,但內部差距一定要拉大,國外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收入差47倍,如果加上員工持股整個差距是143倍,所以在設計計劃時一定要拉大差距,但持股面要大。 員工股票購買計劃是根據工資走的,按照工資的10%來處理,這在國內企業又有問題,我們工資不合理,我們工資部分是結構工資,和國外績效工資差距很大,國內許多企業不適應。 在國內還有一個問題,沒上市的企業怎麼解決?給員工一定的猶豫期,這個期限內可買可不買。這是回報非常高的投資,關鍵在於我們設計,員工權利形式沒有時間限制,什麼時間都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員工不會不買到股票就拋的,為什麼?未來的升值空間更大。 股票期權的第一對象是少數人,第一是核心層,第二是骨幹層,第三是中間層。第二個股份行使的價格是確定的。國外員工持股量在5%—25%左右,一般來說董事長大概佔12%,財務總監3%—7%,市場總裁工2%—5%,銷售總裁工2%—3%,主管,0.1%—0.5%。我要提醒一點,員工持股計劃一定要有預留股。預留股起以下作用:第一,告訴員工好好乾,干好了還有股份可分;第二,告訴新員工我們公司有預留的,千萬不要一次分凈。預留部分在國外佔30%左右,預留量一定要大 第二個問題,大家對新的管理理念感興趣,但是在推行過程中存在一個問題,最好把理念搞清楚再推進。因為持有的股份一旦發出去便拿不回來,我們把員工持股理解為一種激勵,這種激勵是有約束的。一定不要走老路,一旦這樣,企業效益提高不了,員工效率提高不了,機制建立不起來,我們是白花錢來調動積極性。國外有句話值得深思,「一定要把股票放在高高的山上,要員工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他應該得到的股份,千萬不要把員工持股放在他們的手裡,他們的腋下。」 第一點,我們員工持股的回報一定要通過我們的業績、效率、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取得,持股計劃絕不是我們把它瓜分了。因此,國內的員工持股計劃在理念上確實有些問題。 第二點,實際上也有欠考慮的地方,員工持股也是有內在規律的,資本家早已想透了,不要悶著頭搞所謂的創新,因為員工持股代價是很大的,一旦放出去是不可控的,因此理念比方法更重要。 關於員工持股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是理念問題,第二個談一些國外企業的做法,第三談一談國內員工持股計劃的方案。
㈡ 公司要上市讓員工買自己的股票是好事還是壞事
1、如果該公司確實已經進入上市流程,認購原始股當然比較劃算。但是,關鍵是判斷上市的可靠性。一般經驗是:是不是已經有財務顧問、是不是做了正式審計、法律意見書誰來做,承銷商是誰等等。有了這其中的3項以上才能說明已經進入的上市流程;
2、公司的認購價格和未來上市的發行價格需要從審計報告中的有關數據計算出來。原則上內部認購價應該是發行價的某個折扣,比如5折。假定承銷商估算的發行價是10元,內部認購按照5折的話就是5元;
3、股票能否升值這事公司業績和市場決定,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4、原始股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套現是有時間期限的,也就是鎖股期(禁售期),一般為1-3年,不同國家、不同交易所、不同板塊,規定也不同;
5、如果上市不成功,一般是不退的(因為已經是股東了)。但是,也可以要求控股股東或大股東在未達成上市時回購股份;
6、分紅要根據公司年度業績,並由董事會決定分與不分,或分多少;如果分的話,根據持有股份數量計算。
㈢ 為什麼別人讓你買股票目的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27
㈣ 為什麼有些公司要把公司的股票賣給員工呢
一些上市公司會選擇將自己的股票賣給員工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所以,公司將股票賣給員工的這種行為,對於公司和員工來說都是相輔相成的形成利益的捆綁,能夠從中共同獲利。
㈤ 公司上市前為什麼要員工入股
不是所有公司上市都會要求員工入股,也不是公司上市前必須要員工入股,但會有部分公司在上市前邀請員工入股,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為員工入股可以擴大公司的經營范圍以及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員工入股可以增強公司上市的資本、實力,讓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其二為對於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著促進性作用,因為公司有員工入股,入股員工也會更加賣力和忠誠對參與到工作中,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是公司的主人,從而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我們公司還未上市,但是公司讓我們買股票,這是什麼行為,合理嗎,是否合法
判斷這個問題要三個層次
一是公司能不能上市,這是前提。上市需要很多條件,業績是重要方面,還要綜合判斷行業發展、成長性、歷史沿革、財務規范、守法經營等好多問題。樓主可以比較《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管理辦法》去看一下企業有沒有什麼硬傷。樓主沒有提供凈利潤數,所以還沒法判斷公司業績。 如果年凈利潤在3000萬以上,而且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那上創業板還是有希望的。如果在5000萬以上,那可以上中心板。
二是讓樓主買的是什麼樣的股份。如果是敞開了所有員工都能買,那就算了,因為這樣上不了市,超過200人的內部職工股是不允許的。通常情況下只會讓核心管理層買。如果已經擴大到中層這個范圍了,那就必須要弄清楚是讓你直接買要上市的公司的股份,還是公司的股東公司的股份,也就是直接持股還是間接持股的意思。間接持股的問題是即使公司上市了,樓主也不能自由套現,因為你手裡沒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只有你持股的那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司把股票賣了,你才能分錢。或者把你的股票轉讓給其他內部員工,當然就沒法按照市價轉了,范圍也很有限。
三是如果能上市,以何種價格入股比較合理的問題。沒有給凈利潤數,所以也沒法算。通常情況下是用凈利潤乘以一個倍數,最多6-10倍吧,得出公司價值,然後再除以總股本,得出每股價格。對內部員工來講,很多都乾脆參照每股凈資產定價,算是給員工的股權激勵了。但是最近證監會新出台了關於股份支付的規定,通俗的意思就是說以後給員工的股份價格不能太低了,否則在計算上就要扣減公司凈利潤數。
現在上市其實挺不容易的,通過率不像以前那麼高了。兩個比較直觀的辦法,一是找找最近有沒有跟你們公司差不多的企業上市,比較一下;二是打聽一下給你們做上市的中介機構,尤其是券商是哪家,如果不太有名,那風險就比較大了。
最後要提醒,買原始股是有風險的,上不了市就基本算打水漂了,最好問問老闆有沒有回購協議,如果上不了讓他再從你們手裡把股權買回去。
由於不知道詳細信息,只能抽象的說說了
㈦ 公司老闆讓出資購買股票
1、如果公司有可能上市,員工買公司的股份是可以的,上市後獲利也會豐厚。風險就是不上市,但應該有一定的分紅吧!
2、根據你說的情況,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公司有些不規范,這樣 的情況讓買股份則可能是老闆需要籌資解決公司的資金問題,上市只是個借口。若這樣風險就是血本無歸,更別指望分紅了。
3、因為不清楚你們是什麼樣的公司,產品是什麼,所以無法更多判斷。可以咨詢老闆公司上市的過程走到哪一步了?按我了解的情況是步可能今年上市的,因為現在等待上市的公司並且都審批了的,並准備通過IPO的至少300多家,按交易所公布今年底也就只能上市100家。所以如果你們公司連申報都還沒有的話,別說今年,明年都不可能!
4、你可以去(或者電話)當地的券商了解,一般准備上市的公司都有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