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萬科股權之爭背後的大佬都是誰
萬科股權之爭背後的大佬就是爭執的雙方,萬科和寶能。一個是以姚振華為老闆的寶能系,另一個是萬科創始人王石團隊。萬科股權之爭是中國A股市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公司並購與反並購攻防戰。姚振華想做大寶能地產,他選擇收購中國地產龍頭企業萬科,但是王石為了萬科的長遠發展,不歡迎寶能。因為寶能收購萬科的錢是融資的,寶能收購萬科後可能要拿萬科的錢去還債務,其次寶能收購萬科後會對萬科以後發展的決策產生影響,可能導致萬科發展受阻。但按照萬科公告披露,寶能系持股比例已經達到了25.04%,距離控股股東地位僅一步之遙。2017年6月9日晚,中國恆大轉讓14.07%萬科股權予深鐵,終破"萬寶之爭"僵局。此次轉讓後,深圳地鐵正式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大股東再次易主。
拓展資料:
_乜闖中兩年多的萬科股權之爭,似乎呈現出了意想不到的局面——各方互利共贏。
1.寶能系:被外界稱作「野蠻人」的寶能系姚老闆在萬科持股比例在25%左右,被保監會取消其高管資格之後,又失去了派駐萬科董事的機會,曾一度被外界看衰。隨著深圳地鐵加入萬科管理層的同盟方,原以為其極有可能打包出售股權以迴流資金。但不曾想到,姚老闆5倍杠桿重倉萬科,硬是扛了2年多不減持,如今賬面浮盈500億元,炒股能有這么大的定力,可見干大事的人不是一般人可比。所以,大家以後千萬不能小瞧了賣菜的,說不定他就是下一個姚老闆。
2.深圳地鐵:深圳國企大幅注資萬科,雖然深圳國資系統一再發聲不會介入萬科經營,但是其向萬科派駐了數名董事,說明深圳市政府有意要將萬科逐步演化為地方國企,同時以第一大房企的聲譽擦亮深圳的招牌。同時深鐵「地鐵+物業」的房地產開發模式,也必將隨著萬科而遍布全國,可以想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必將成為房地產開發的主流。深圳地鐵低價購入萬科股份,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進而派駐董事,資金來源則是銀行貸款,這筆買賣,可謂無本萬利。
3.恆大系:許家印曾數次表態擁護深圳市政府的決策,最後以虧損70億元的價格將萬科股權打包轉讓深圳地鐵而退出萬科。雖然僅從單筆買賣來講,許老闆虧損嚴重,但許老闆家大業大,這幾年為宣傳恆大集團在足球上也砸了不少錢。這次賣了一個大人情給深圳市政府,以後恆大總部搬遷至深圳,看來總有回本的時候。果不其然,許老闆因政治正確在2017年成為了中國首富,資產增值額與區區70億相比,孰優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許老闆這一招以退為進,相比前首富損兵折將,不知高了多少。
4.華潤集團:手持萬科原始股多年,這么多年來的股息早已將成本覆蓋。值此萬科紛擾之際,將股權出售於深圳地鐵,全身而退,可謂明智至極。深圳地鐵可以薅恆大集團的羊毛,但是對華潤集團,還是公事公辦,所以收購價格極為合理。
2. 萬科物業上市對萬科股價影響
從財務角度來看,物業分拆上市屬於中性,從情緒角度來看,分拆無疑是利好,畢竟萬科的市值已經嚴重超跌,需要反彈修復,這次的物業分拆就給了一個契機。
萬科物業成立於1990年。以住宅物業為主提供高品質服。連續十年蟬聯行業百強TOP1。作為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的領跑者,萬科物業致力於讓更多用戶體驗物業服務之美好,圍繞業主不動產保值增值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萬科物業服務項目:
包括多層小區、高層大廈、別墅、寫字樓、社區商業、政府公共物業等多種類型。業務范圍涵蓋小區前期規劃、秩序維護與清潔服務、園藝綠化設計及養護、設施設備集約化管理、樓宇智能化設計與施工、會所經營、房產經紀、家居裝飾、社區資源經營等諸多領域。
萬科物業秉承「全心全意全為您」的服務宗旨,堅持「服務至誠、精益求精、管理規范、進取創新」質量方針,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物業服務的同時不斷創新物業服務模式。近年來萬科物業以「懂生活、識品質、匯聚幸福」為核心理念,在「安全、環境、設備設施管理」等傳統物業服務工作基礎上,又推出「文化、健康、教娛、居家」等諸多創新服務內容。深耕客戶資源經營,通過會所、租售中心、社區食堂、長者服務中心、四點半學校等社區配套經營,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從而使居住者因社區生活而產生持續的幸福感。
在「安心、參與、信任、共生」的理念下,未來萬科物業將致力於搭建一個幸福的平台,這里有快樂工作的員工,有彼此信任的鄰里,有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萬科物業不僅在提供服務,更在營造幸福。萬科物業將以至誠和創新行動成就百萬人的居住夢想,構築社區幸福家園。
3. 寶能退出萬科對萬科股價有什麼影響
影響應該不會很大,寶能持有的萬科股份數量巨大,在股票交易市場上賣出砸盤的可能性很小。
大概率會找其他機構做大宗交易,並不會沖擊股價。而且寶能也沒有對萬科的經營造成影響,業績沒問題的情況下,股價合理來說應該問題不大的。
4. 萬科和深圳地鐵交易,對萬科股票有什麼影響
現在還看懂,有一點很重要,深地鐵只是拿了2塊地換了萬科股權,並不是所有深地鐵的地給萬科,覺得是萬科賤賣家產
5. 許家印臨陣倒戈,深鐵已得萬科實際控制權
本來隨著保監會的決定公布,姚老闆離開寶能系各大險企董事長的職位已經明確,3月13日晚間,前海人壽發布公告稱,前海人壽原董事長姚振華辭去公司董事及董事長職務。同一天,姚振華還宣布辭去了前海財險董事會董事、董事長職務。可以說,到此為止寶萬之爭算是可以落幕了,然而雖然是落幕了,但卻像很多歌劇、音樂會一樣,返場尤為精彩,而寶萬之爭的返場好戲無疑就是即將到來的萬科董事局席位之爭。
而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這次的案例將是一個被寫入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的重要事件,相信等多少年後,都會是促進市場發展成熟的重要里程碑,而當歷史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在現場。
萬科董事會會議將會是本次返場大戲的重中之重,讓我們所有人一起拭目以待吧!
經濟視角觀天下 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ID:jianghanview
6. 萬科股權之爭為什麼內亂不影響股價
「萬寶之爭」升級為「三國殺」
由於「門口野蠻人」寶能的「插足」,市值超過2700億元的萬科A從去年12月停牌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但就在原定復牌的截止時間6月18日來臨之際,這場萬科「話語權」的爭斗因為可能出現的股權佔比變化而又起波瀾。
據6月18日萬科發布的公告顯示,前一天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萬科擬以發行股份的形式購買深圳地鐵持有的深圳地鐵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456.13億元,全部交易以對價交易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增發完成後,深地鐵將獲得萬科20.65%的股權,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寶能系(深圳鉅盛華、前海人壽)的股份同時將被稀釋。因涉及事後審核,萬科A自6月20日開始起繼續停牌,待取得深交所審核結果後另行通知復牌。
熟料這一結果卻引起了原第一大股東華潤的質疑。除了傳出華潤的三名董事在6月17日的萬科董事會上對增發預案投了反對票,華潤也在6月18日在官方微信上發文稱:不認同以增發股票收購資產的方式符合萬科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並直指萬科發公告前未通報全體董事是否已獲得獨立法律意見,也未將公告內容提交全體董事,此舉嚴重損害了董事圈裡和董事會尊嚴。如果萬科不重新審視重組預案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上提出相同方案進行表決,華潤將會繼續投反對票。
有市場人士指出,作為萬科多年來的第一大股東,華潤一直被視為是萬科管理層的支持者。直到「萬寶之爭」的初期,萬科也曾向華潤求助增持。但此次對增發重組預案的質疑,則使得原本的「萬寶之爭」演變和升級為「三國相殺」的局面。
最終「坐下來談」的可能性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萬寶之爭」的原主角之一——寶能系,早在今年春節前與華潤會晤後,就逐漸低調。此次「華萬之爭」被爆出後,有媒體報道稱,國資委原則上同意華潤收購寶能名下萬科股份,這一說法已被華潤否認。
不過在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夏強看來,萬科股權之爭的演進並不是所謂建立在「話語權」分配上的爭執,「資本方不可能簡單的因為一己私利而爭斗不休。」他說,該事件其實反映出產業資本對優質資產控股權的爭奪。至於華潤為何現在提出質疑,除時間節點的考慮,可能還有對引入深地鐵方式的眾多探討。
按照程序,萬科收購預案已創提交深交所審核,一般來說,深交所需要1到2個月的審核時間,期間有可能要修改預案,並提交董事會二次審議,然後再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另外在「野蠻人」寶能的「攪局」之後,目前萬科的股權結構已不再鬆散,除寶能、華潤和安邦三大股東外,排名靠前的股東也大多為機構,股權集中度已經較高。市場人士由此認為,包括寶能在內其他股東的發聲將會是一個關鍵空間因素。
「萬科股權之爭一波三折,最終解決估計還得『坐下來談』。」華安證券投顧屈放分析,目前幾方都不能說佔有決定性優勢,所以股票也需要在談判達成一致,取得相對平衡、滿意的結果下復牌,「畢竟萬科議案沒有迅速通過的話,股價大跌也是相關方不願看到的。」
事件本身可寫進並購「教科書」
在引發市場關注的同時,這次事件也成為財經圈內鬧騰熱門。
「從萬科關聯獨董可以看出獨董制度的缺憾。」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萬科關聯獨董公開坦言迴避表決,說明被監管者、投資人寄予厚望的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即「獨董不獨」和「獨董不懂」,難怪中小股東批評獨立董事是花瓶。劉紀鵬對華商報記者說,無論是萬科購並重組的復雜性、綜合性還是各股東間對控制權爭奪的關注度,這次事件持續時間長,市場關注度高,「這個案例都可以寫入資本市場購並歷史的教科書。」在各方談判的基礎上,最終結果還是股東代表大會說了算。
7. 寶萬之爭後,萬科股票是跌了,王石能留在萬科嗎
「萬寶之爭」資本大戲近日再度上演,王石出人意料放出大招劇情出現大反轉。萬科公告稱,3月12日,萬科就擬議交易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擬採取以向地鐵集團新發行股份為主,如有差額以現金補足的方式收購地鐵集團持有的目標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
盡管公告並未提及此宗交易是否涉及深圳地鐵集團入股萬科事宜,但由於此次深圳地鐵入股後,萬科、華潤以及深圳地鐵集團三方的持股比例將超過40%,三方如果簽署協議成為一致行動人,將一舉超越寶能系奪回萬科第一大股東席位,不過,萬科是否能引入新股東還必須經過特別股東大會包括寶能系在內的到場股東2/3的同意,而這也使得這場大戲的劇情更加跌宕起伏。
回溯一下劇情,2015年末,王石直斥大舉增持萬科股份進行「逼宮」的寶能系為「門口的野蠻人」,2016年1月末,王石再度公開喊話,「對於民營企業,要想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我就告訴你,我不歡迎你。」王石在諸多場合堅定表達了與「門口的野蠻人」抗爭到底的必勝信念。
相信不少人知道,「野蠻人」這一稱呼來自《門口的野蠻人》一書。此書描寫的是美國八十年代兼並收購浪潮,當時之所以會產生兼並浪潮,一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垃圾債券的發展。當時,美國經濟不好,股市也比較低迷,而美國市場的並購只有以大吃小,但自從有了垃圾債券,就可以「蛇吞象」,而「蛇」就代表資本,代表野蠻人。比如KKR集團(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他們通過發行垃圾債券等大量的融資,拿著高杠桿的資本去吞並一個很大的企業,這其實與寶能通過杠桿買下24.26%萬科股份非常相像。
之所以稱之為「野蠻人」,是因為公司創始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看似好像一夜之間就被「蛇」吃掉了。聽起來「門口的野蠻人」是個貶義詞。但事實上在書中,最終獲勝的恰恰就是「門口的野蠻人」。作為杠桿收購經典案例之一——KKR基金收購美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的案例之中,也同樣出現了管理層與外來新股東的敵對,但由於管理層一些決策從根本上不利於其他股東,中小股東在投票中最終選擇支持所謂的「敵意並購方」KKR基金。
而這也成為KKR最成功的一個收購項目,事實上在完成收購之後,公司的負債率高達80%。那麼,這樣一個公司怎麼管理?用中國人的話就叫「破釜沉舟」。從高管到董事會主席再到每一個員工,是不可能亂花公司一分錢的,因為彼此沒有退路,只能大家齊心協力,兢兢業業把企業做好,賺來的每一分錢都要珍惜,賺來的現金流有大部分還給債權人,而剩下的就用於投資。最後公司發展非常快,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又重新上市。
所以,資本到底有沒有好壞?美國八十年代對此也有很大的爭議,媒體、監管部門都加入了辯論。資本市場最終的目的是合理配置資源,而上市公司的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價值,這個目的就可以幫我們區分資本是好是壞。
具體來說,外來資本的介入,實際上是幫助推進一個市場化的公司治理。目前中國的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控制董事會,大股東提名董事會成員,大股東推薦經理人——一句話,公司治理是以大股東為核心的。小股東基本上沒有權益。那小股東靠什麼去反抗呢?外來資本的介入,就有可能對大股東形成威脅,給小股東以選擇的權利。
像寶萬這種有爭議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對小股東不一定是壞事,甚至還有可能是好事。為什麼?在沒有外來資本進入前,小股東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小股東與小股東之間也很難聯絡。而這個所謂的「野蠻人」,有實力有資本去和大股東抗衡,他們甚至可以出面聯絡小股東。所以這種「野蠻人」的出現,讓小股東有機會可以選擇「站隊」。
他們如果覺得原來的大股東是管理公司最好的人選,他們還是可以支持大股東,但是如果他們覺得外來的新生力量可以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他們也可以支持外來資本。怎麼支持?比如就有代理選票,或者直接把股票賣給外來資本。因此,從競爭這個角度來說,「野蠻人」給了很多小股東權力,這本身符合資本市場運作規定,而且也是市場自我修復,自動達到均衡的根本因素。
在筆者看來,我們應該歡迎資本的介入。這與機構投資者被動投資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資本進入完全是主動性的管理,要參加公司核心的管理。如果市場認為這個外來股東介入公司,能夠為公司創造更好的價值,那麼這個大股東開始持股時,股價就會上揚,而在美國,這個就是所謂的「巴菲特購買股票現象」。
那麼,寶能究竟是野蠻人還是新商業的文明人,到最後還是要看他們能不能讓公司的價值有所提高,這才是有效衡量的標准。
很多人不禁要問,有沒有完美的股權設置方案,對外可防禦野蠻人,對內可激勵員工,保持民主團結?筆者認為沒有完美的東西,只有最適合你的東西。首先要明白合理股權設置方案的目的是什麼?最終目的是要讓最適合最好的最優秀的管理團隊來管理公司,在他們的管理下,調動員工積極性,讓公司價值增加,為所有股東,包括小股東創造價值,這是最終目的,而合理的機制就是要為這個最終目的創造好條件,而不是簡單的說這個機制為某方服務。
比如美國允許雙重股票。就是有普通的流通股A股,一股一票,還有B股,B股的選舉權一般可能有一股十票或者二十票,持有B股的人一般是公司創始人,通過發行B股,其實就是實現創始人獨裁,而在美國實行這一機制的公司僅占總數的6%-8%,但也有幾家知名公司使用這種雙重結構,比如谷歌的兩個聯合創始人就持有大量的B股,通過用 B股控制谷歌 56%的股份。
還有就是臉書的創始人Zuckerberg,一個人通過B股以及股票協議代理權,控制了50-60%的公司股份。再看中國,京東的劉強東也是通過B股控制了公司的三分之二的選舉權。這三家公司有什麼共同之處呢?他們的創始人都很牛很強勢,而且,應該說他們都是公司真正的創始人,也就是核心人物。如果他們這些人是公司最好、最合適的管理人,他們又是公司核心技術的發明人,那這個制度就是合理的,讓他「獨裁」就是最完美的股權設置方案。
雙重股票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反抗所有的外來敵意收購。即使有外來資本在二級市場收購所有的流通股票,全部加起來還是不可能超過B股的選舉權。所以發行B類股票等於就是完全抵抗了所有的敵意收購。但是這是一個雙刃劍,這也是為什麼只有6-8%的公司選擇這種雙重股權,雖然美國法律是允許的,是公司自己的決定。因為一旦獨裁者不是最好的決策者,公司就會出大問題。最好、最適合的管理層,你給他權力,他會為公司創造價值,而不合適的獨裁者,你給他權力,他會濫用權力,把公司搞砸。
最後歸根結底,什麼是好的金融?在筆者看來,第一,好的金融會把資源合理配置到有增長空間,收益高的企業,幫助好的企業成長。第二,從「萬寶之爭」來看,好的金融會讓資本運作對公司治理的市場化起到推動作用,有競爭很多時候是好事,會讓小股東得利,而這也是好的金融的一個體現。因為,金融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扶植好的企業,服務廣大投資者。
8. 誰知道地震對萬科股票的影響
應該沒什麼影響,只是對某些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要想想這次地震的位置是四川幾個縣城也不是整個四川省,四川本來的GDP佔全國份量也不是太大(8%以下),所以基本不會對中國市場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至於對長線價值投資者的機會來說,最終股票價格還是要看公司的業績及基本面等,當然如果這一點點也讓優秀公司往下跌的話,用更低的成本買更優秀公司
在此說說地震捐款的個人意見吧,捐款本來就是自願性沒有強制的做法,不是在做秀,還有萬科的錢是屬於股東所有,在這種信貸收緊的情況下,節省更多的資源創造更多利益,用自己的建築學研究地震對將來的樓房結構還更實在,需要持續資助弱勢群體不是一次性,就算老王是董事長,他也要衡量所有的股東利益
在這種特發事情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的不是討論利好及利空消息,應該冷靜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有沒有發生變化,建議樓主可以參考股神"巴菲特"老先生做法吧, 美國9.11直接撞向全美最發達城市紐約,對金融來說應該打擊最大,但巴菲特的操作持股不變,最後的思考應該是留給自己
萬科A(000002)在信貸緊縮環境下,前一季已經突破100億增長約120%,可以說萬科這幾年由小象快變成大象,加上每月都有銷售數據讓投資者不斷跟蹤和到萬科周刊網站"王石ONLINE"發表相關的疑問
個人長遠看好: 萬科A 招商銀行 中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