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房價在上漲 股價卻在下跌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極其矛盾的市場環境中,我國每年新增貨幣發行量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多的,但是我國股票市場價格在最近十年跌跌不休,同時房地產價格卻節節攀升。
同樣作為資產的價格,似乎和貨幣政策都有關系。貨幣發行量增量如此的滔天洪水,為什麼只浮起了房地產市場價格,股票的價格卻怎麼也浮不起來呢?
在道哥看來,造成房價上漲和股價下降的,其實有一個共同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國基礎要素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就是土地。土地,對那些我們看到的上市公司來說,是真實的成本。不論蓋廠房、車間,還是企業僱用人員租用辦公場地、物流場地等,土地價格最後都會或多或少的轉嫁到投資或者經營這些租賃成本中去,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利潤表現,並且這個影響每天都在發生,並不是一次性的。今天中國土地的價格在國際主要經濟體中是最高的。土地價格的上漲,最終還會推高房價。
第二,要素成本是煤電油運水氣暖等這些基本生產成本。這些成本相當一部分變成了建築材料的價格,建材的價格又變成了房地產價格的一部分。 這種成本,侵蝕了企業的利潤,成為企業的負擔。而對房地產這個商品來說,卻成了推高房價的一個成本構成。
第三部分是稅收。關於我國稅收是高是低,市場上已經有過很充分的討論,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個人家庭、企業的稅收的稅率,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都是不低的,道哥不敢說是最高的,但至少是不低的。所有這些稅收的成本,最終都會侵蝕企業的利潤,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間,股東們的支出負擔,同時也是企業經營的一個負擔。
對於個人家庭來說,稅收影響著大家的投資收益,工資等,其實我國有大量針對個人間接稅。在錢裝入你口袋之前,已經發生了相當一部分的稅收,可能你工作的企業,或購買產品的賣方,購買房地產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提前替政府收取了。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貸款利率的上漲,增加了個人購房的成本。融資成本的提高,增加了房地產企業的負擔,房地產企業一定會讓羊毛出在羊身上,把融資成本作為企業運營成本的組成部分,攤銷到房價中去。
通過以上分析,房地產商品的價格,正是由於中國大量這些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很大程度上的壟斷造成的。換句話說,開發商或者個人買房者,在這些成本的談判面前是沒有力量的。
那麼,再看到中國上市公司股價跌跌不休,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在道哥看來,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所有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市場上優質的資源獲取方面,對於所有民營企業又是一個無形的天花板。
大家都明白,這些成本都壟斷在不同的政府或不同的壟斷性國有企業手中。如此一來,中國經濟結構中形成了一個由政府來站台,由國有企業出面壟斷收費的網路。
所有民營企業穿梭行走在這個網路里,船速自然快不起來。因為成本居高不下,能夠活下去不沉船都已經不簡單了。同時又因為這些成本,我們購買的房地產商品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節節攀升。
② 股市下跌會影響房價嗎
1.股市下跌,股民收益減少,國內消費減少,會導致部分商品價格下跌。
2.如果股市持續下跌,那麼國內投資者看淡股市,為了實現資本保值目的,從股市中抽離出的大量資本,將會湧入樓市,導致房價的大幅度上漲。
3.如果在股市持續蕭條的情況下,政府仍然進行嚴格的房地產調控,如現在的,那麼樓市的上漲空間有限,結果會是房價上漲空間有限,但大量資本會湧入消費品市場,導致物價上漲,即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持續非常嚴重,政府就又可能放鬆調控,調控一放鬆,蓄積在樓市的資本又會造成房價短期井噴式的上漲。
所以,在進行房地產調控時,要保證股市的穩定。
總結一下,樓市與股市呈負相關的關系,實際上,一國股市與一國實體經濟一般呈現負相關
③ 股票下跌房價也會下跌嗎
有點影響,不過不大.因為性質不一樣?如果股票市場不好,會有更多的把錢投向房產,因為房產是保值的.
應該是持續增長,不會降,為什麼呢?
其因一、經濟增長、消費力度大大提度、物價上漲。(不知道的多看一下新聞)
其因二、發展商樓盤大多位於市區,由於「市區可用地量少了」,「用地商業化」。
其因三、政策中的限價房,經濟適用房等多位於郊區,城中村過等,大多還是黃泥地那種,那地方只有窮人才會去那裡買,因為那裡便宜,市區則高價不敢與謀,所以是有關單位故意掩化的,因此可見過幾年將會出現極端的貧富分化,富人住市區,窮人住郊外。所以市區房價不會降,而郊外也會由於居住量的增大也會越來越高價。
其因四、衣食住行,住是每人必須解決的問題,現在沒房住的人太多了,中國人口又多,你說去年是8千元/平方,前年是7千元/平方,今年有可能跌至6千元/平方嗎?別說人痴夢了,現在物料上漲,居住用地緊張,你說生活設施成熟的地方還有可能會這樣降嗎?勸你成早到西部大開發去吧,那裡現在地很便宜,不過過多十年吧,那裡肯定會漲。相信我吧。
升降的價值,我覺得是因為存在需要。因為發展不可抗力的因素。所以千萬不要抱著會降的心態來看樓價,你應該抱著「那裡將會是發展的中心」這種眼光來看樓價,因為需要,所以它才能給你帶來價值,如果一個房價是跌的,你還買來幹嘛。你也不想你的房子,100萬買回來,貶值成50萬吧。所以你的心裡很矛盾吧?
現在買賣雙方心理強硬,基本處於"觀望狀態",情況有待奧運會過後再揭分曉
④ 股市暴跌之後,樓市也會跌嗎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股市暴跌,樓市會跌嗎?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股市和樓市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撐,如果股市出現了暴跌的情況,會對樓市產生影響嗎?這兩者間是什麼關系?
01
不是樓市價格會不會大幅度下跌的問題,而是如今的城市為了減輕環境的污染,不少的工廠必然要遷出城市,即使不遷出城市也以停工的方式解決污染問題。如今北京的停工令據說是六個月,也就是說一年只能半年有工作可做,還有半年的吃飯問題如何解決?要是大多工人要離開城市,城市人口以後必然減少。加上城市的高房價,高房租,高消費。農民工掙的錢除了自己的開支又能掙多少錢?也許不少人留戀城市又不得不離開城市。一旦城市的人口減少?城市房地產還在不停地開發,那麼多的房子誰買誰住?如今的報道有的說庫存接近尾聲,可不久又又報道北京又走100萬套房既不出售又不自住,這些房到底留給誰去住?城市要是無能解決就業,尤其是再就業問題!房價即使跑到月亮上去,也只能讓人觀賞而已,如今有多少閑置的房子。如今的房地產開發似乎是有錢投資的一種游戲,大多老百姓只是觀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房價漲也好跌也罷,即使降一半價,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的!
02
從長期表現來看,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呈現出蹺蹺板效應,而股市暴跌,可能會引發資金分流,甚至會因房地產市場的持續活躍,引發更多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分流存量流動性。不過,還可能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在金融危機環境下,股市與樓市齊跌,形成齊跌效應,但此時此刻更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而經濟大環境、貨幣政策實質性收緊以及資金缺乏有效投資渠道等,同樣也會引起股市、房地產價格下挫的風險。由此可見,股市暴跌與房地產市場的實際聯系性仍需要看相對應的經濟環境、貨幣政策等因素,兩者之間的關系比較微妙。
03
如果說股市暴跌,大部分新股民會被困在山頂上,而我們知道大部分的新股民都是滿倉介入,他們要麼死扛到現在,要麼就是會在中途割肉離場,對於一些經驗比較豐富的老股民來說,大部分也在抄底上馬失前蹄,被困其中。
都說股市下跌樓市火,樓市下跌股市火。實際上由於股市一段時期的暴跌,而導致大量的資金套牢從而形成帶來財富縮水,樓市的購買力和投資能力在下降,一般普通群眾在一段時間就把買房子的首付全部給跌光了,他們哪裡還有錢去買房子呢?
所以,如果股市暴跌,股市增量資金大幅縮水,這也肯定會導致樓市需求減弱,指望樓市持續上漲很難,那麼樓市肯定也是會受影響的。
那麼,股市暴跌,會影響樓市嗎?
首先,現在樓市具有和股市一樣的投資屬性,盡管一再強調「房住不炒」,但是租賃市場完善需要長期房產投資者。股市暴跌,會讓部分投資者產生「還是樓市靠譜」的感覺,股市割肉進入樓市,需求提升,房價上漲。
04
股市暴跌,樓市不一定會跟跌,甚至在股市暴跌以後樓市會呈現價格上漲的勢頭,也存在股市暴跌樓市也會出現暴跌。這就需要依據實際的情況來看待。
經濟危機發生,引起股市暴跌,樓市也會步入價格下跌的趨勢之中。2008年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就是很好的顯示。當時股市、樓市均存在泡沫現象,一片欣欣向榮的跡象讓泡沫越來越大。當泡沫被刺破的時候,人們才反應過來。時至今日來看,當時風險將至的時候,樓市、股市均是呈現著價格同步下跌的趨勢,因為供給遠遠大於需求,誘發危機風險。可以說在經濟周期中經濟衰退的階段,股市、樓市呈現同步下跌之態。
當然,除了經濟衰退階段發生,其他階段的樓價均呈現平緩之態。也就是說股市下跌不一定呈現樓市下跌的現象。2015年下半年股市「股災」發生,上證指數從5000餘點驟然下跌至2600多點,股民甚是恐慌、緊張,可是樓市呢?當時的價格雖然比現在低,但是並沒有持續向下下跌的價格走勢。而是呈現了,價格上漲的態勢,2016年、2017年甚至2018年房地產市場轉暖,價格也是一漲再漲,而股市並沒有再次回到5000餘點的位置,仍在低位震盪。從這一層面來講,股市暴跌,樓市不一定會跟跌。具體的股市、樓市漲跌還是要依據實際的經濟狀態作為參考,並沒有固定的規律可言。
05
當股市出現暴跌的時候,先是導致股民損失慘重,造成股民投資本金的虧損,讓股民沒有消費能力,也沒有更多的資金買房子,從而影響房價的走勢。如果股市暴跌,購房者的數量會降低,因為股民沒有多餘的錢去買房子,也沒有信心去買房子。
但是,股市暴跌,不代表房價就會下跌,因為股市和房市是蹺蹺板的效應。當股市暴跌的時候,股市沒有賺錢效應,資金就會從股市流出,可能流入房地產市場,反而會推動房價的上漲,利好房價的走勢。
股市暴跌,會拖累房地產股的表現,從而影響房地產公司的融資,也會影響房地產公司開發項目的進展,對房價走勢也有不利的作用。當股市暴跌的時候,沒有股票能夠上漲,包括地產股。
⑤ 最近股票在下跌,房價會不會也受影響
現在來看不會受影響(不會下跌),畢竟現在供遠小於求,除非股市出現金融危機,席捲整個社會各個行業,這種可能性和你雙色球中五百萬差不多
⑥ 股票和房價的關系
股票和房價正相反。當股票市場特別紅火的時候。房價是比較低迷的。因為股票市場火。人們的資金就往那裡走。到那裡去賺錢。當股票市場下跌了。人們又把這筆資金拿去炒房所以。房價火了。股票下跌了。股票下跌了房價就火了。
⑦ 股票下跌跟房價下降有關系嗎
沒有太大的關系.導致大跌的是大小非,
熊市繼續著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機構出貨股評的鼓雜訊在熊掌下一片狼跡,所謂的反轉不過是機構再次給個人投資者編織的一幅美麗的夢而已,既然是編織的,當機構出貨目的真正實現後,夢就該醒了.破1800後大盤已經連續9個交易日在均線下橫盤運行了,雖然和前期連續下跌比比較緩和了,但是又在重復以前熊市的老套路了,如果後市繼續被均線壓制橫行無法放量突破(當然需要很多有利因素來支持),那習慣性的大跌小心再次來到,昨天美國大選結果出來了,美國帶動全球股市上漲,但是該消息不具備實質性作用奧巴馬上台也還得面對布希留下來的爛攤子,救市資金還是一樣的杯水車薪,金融危機還會繼續下去,最新消息美國社保基金虧空缺口高達1300億美圓,而據統計該數值將達到3040億美圓,那8500億的救市資金都還沒著落,這金融危機下的新的帳單又來了,美國的經濟風暴無法避免,而且還有加重的危險(持續時間估計3年甚至以上),而國內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還是A股的頑疾,它們帶來的拋壓,帶來的資金面的長期空頭壓制多頭無法避免,熊市也就無法避免,固執的看多者反復的抄底行動帶來的只是機構的反復出貨熊市時間延長而已,而且現在機構也撕掉了價值投資的遮羞布,天天超短線操作,把散戶玩弄於股掌之中今天漲停說不定明天就跌停了,資金游動過快,對行情的持續性並不好。
而中國交通運輸部門「醞釀」5萬億的投資計劃也刺激了昨天的高開高走,請看清楚是醞釀這兩個字,前期機構也傳出消息財政部要醞釀3萬億資金救市但是第二天財政部就辟謠了導致頭天追漲的短線資金全部被套,而這個消息不排除也是機構放出來的配合做短線甚至出貨的套子。
證監會前主力周道炯表示民間還有20多萬億的資金可以進入股市救市,看來政府已經在盤算著在怎麼把這些資金吸進來接大小非的籌碼了,既然政府已經在盤算從民間套錢了,那大小非政府較長時間內還是沒有解決的希望了。政府決意讓市場和民間資金來消化大小非的爛帳。
而基金最新報表顯示除了一家新發基金還沒建倉外,其餘股票和指數型基金全部虧損,只是虧損多少而已,這已經表明了未來的趨勢,機構在大小非的拋壓下只有邊打邊撤退的份,炒短線減少損失也是被避無奈,只要機構繼續撤退未來大盤新低無法避免。機構的倉位越低,未來的走勢可能越不好看,這次印花稅行情機構出貨接近千億,散戶被套資金也是近1500億,血的教訓再次放在投資者面前,在導致大跌的大小非沒解決前憑主觀願望希望迎來反轉行情本來就是個不顧現實的夢,機構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選擇逃命的時候,個人投資者憑什麼去迎接反轉行情?大小非還不解決下個目標暫時是1500了,
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而中長線趨勢投資者這次大盤如果看低到1500附近時可以開始分階段選擇股票小幅度建倉了,3季報顯示部分業績好的次新股成為這次機構重點建倉和加倉的品種,而未來大盤從單邊下跌階段進入震盪橫盤階段後,這類次新股可能成為引發大盤反彈的排頭兵,可以開始篩選股票做功課了,倉位維持輕倉,保留主動權就行了.
可交換債:穩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換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一樣,也具備贖回、回售的條款,以及向下修正轉換價的可能性。可交換債業務的推出,讓「大小非」股東多了一種市值管理、債務融資的工具。對投資者而言,則多了一種新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從發行股東角度看,在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換期可以溢價出售,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可以獲得當前融資,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困境。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市場轉好上漲,投資者擁有的換股期權將轉化為實利,從而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但是該政策都是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作用,也就是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但是現在是牛市嗎?誰願意去在下跌市中賭股市將長期上漲??又讓散戶去消化嗎?而且該政策還存在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大規模發行也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換股價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影響到大股東的控股權,大股東會願意嗎? 對於「小非」而言,可交換債的發行門檻稍顯嚴格。證監會要求發行可交換債的股東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於3億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為發行主體。 既然小非不具備資格,大非又會因為股權受損,大非會主動伸脖子挨宰嗎?那該政策真的能夠解決大小非問題嗎?文字游戲是政府最喜歡玩的,其實把字眼看清楚了什麼也不是。
�0�2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次貸危機涉及的負債額超過3萬億美圓,後續陸續有企業破產累加負債值無法避免)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0�2�0�2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0�2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9月「大非」減持數量為1.47億股,小非」9月的解禁數量為1.58億元,但減持數量卻高達3.05億股,說明此前解禁未賣出的「大小非」紛紛選擇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機.而10月份的資金進出統計大資金還是以出逃為主對比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勢,能清晰得出一個規律:行情好,走勢穩,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則減持少。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⑧ 為什麼股市一跌房價就要跌
股價和房價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而是他們的漲跌都在同一個原因上,就是政策導向,都是炒做預期,當投資者看淡後市的時候就跌,看好後市的時候就漲。
股票價格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由股票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短期和長期都是這樣。
股票的價值和人們的預期是影響需求和供給的重要因素,比如股票內在價值的上升導致更多的人看好該股票,也就有更多的人想要買該股票,所以其需求上升,最終價格上升。
但同時也存在著其他一些影響供給和需求的因素,比如市場操縱,政策等等。這些因素都可以在短期內對供求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最終表現給股價的大幅度波動
⑨ 房價下跌會不會影響地產股票下跌它們之間有沒有關聯
房價和地產股價格是有關聯的,一般呈正相關關系:即房價上漲,則股票漲,房價跌,則股票跌。但要注意的是:它們波動的周期不完全同步,股價都走勢會先於房價,即有可能房價還未明顯上漲,而股價已經開始拉升;房價還未大幅下跌,股價已經跌跌不修。比如當前市場下,地產股票價格就是第二種情況,股票價格先於房價開始下跌了很久了,因此,如果未來房價開始大幅下跌,那麼股價可能還會往下打,但往往是在房價還未最終到底時,股價就已經開始企穩並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