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科曙光遭遇晶元「斷供危機」市場各方什麼反應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6月21日將中科曙光等5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禁止它們從美國供應商采購零部件。相關決定已於6月24日生效。
中科曙光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清單」一事「實錘」後。中科曙光申請6月24日停牌,並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核實相關內容,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好應對工作,並與各方面積極溝通。」
消息甫出,42家基金公司陸續下調中科曙光估值,其中38家下調幅度相當於3個跌停。中科曙光的市值或將縮水近百億元左右。
營收超90億元 躋身超級計算機製造商前三強
中科曙光是中國高性能計算的明星企業,以中科院計算所、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和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中心為技術依託,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連續9年蟬聯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排行榜市場份額第一,曾首度將中國高性能計算機帶入全球前三名之列。
6月中旬,全球超級計算機評估組織TOP500.org公布了全球超算500強的最新榜單。其中,在全球浮點運算能力最強的500台超級計算機中,中國製造商聯想、浪潮和中科曙光包攬製造商前三位,美國公司惠普、克雷、Bull等位列之後。
隨後,中科曙光等5家中國公司出現在美國商務部發布的美國貿易管制清單中,中科曙光也是今年首家被列入「實體清單」的A股上市公司。
來自TMT的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美國商務部將中科曙光納入實體管制清單,主要還是要遏制中國企業的晶元和超算技術,這從側面也說明,公司核心技術的全球稀缺性得以驗證。」
6月26日晚間,中科曙光公告稱,如持續被列入到《出口管理條例》實體名單中,公司後續使用大量含有美國技術的元器件、軟體和服務的產品將會受到一定限制,預計會對公司2019年度經營收入及後續公司業務布局產生一定影響,具體影響程度需根據實際限制情況方能確定。
數據顯示,2018年,中科曙光實現營收90.57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31億元。報告期內,高端計算機產品貢獻營收72.01億元,收入佔比接近80%;存儲產品和軟體開發、系統集成、技術服務合計營收為18.55億元,高端計算機產品為中科曙光主要創收來源。
核心技術的全球稀缺性被坐實
6月23日晚,經中科曙光申請,其股票、可轉債曙光轉債(債券代碼:113517)及曙光轉股(轉股代碼:191517)自6月24日開市起停牌,最遲於7月1日復牌。
中科曙光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清單」一事「實錘」後,多家基金公司陸續下調中科曙光估值。截至6月26日,包括諾德基金、萬家基金、泰達宏利在內42家基金公司齊齊發布調整旗下持有中科曙光部分基金估值公告,從估值調整區間看,多集中在29.56元。
參照中科曙光停牌前(6月21日)收盤價40.55元/股,對比停盤前的價格,有38家基金公司下調後的估值對應在3個跌停板;按9億股本折算,中科曙光的市值或將縮水近百億元左右。
另外,停牌前曙光轉債(代碼:113517)報收118.52元/張,部分基金公司同時對其進行估值調整,其中銀河基金估值最低為97.49元/張,其他幾家基金給出的估值都在100元/張左右。
中科曙光復牌後一字跌停,拖累可轉債大跌。6月27日收盤後,曙光轉債(代碼:113517)下跌9.74%,盤中價格一度跌至103.3元/張,報收106.98元/張。
盡管被納入「實體清單」一事烏雲籠罩,但6月23日,國盛證券對中科曙光維持「買入」評級,並在研報中表示:「中科曙光被列為『實體清單』,將影響核心晶元采購,導致短期業務壓力。但長期來看,海光流片轉移及國產CPU替代有望逐步抵消影響。」
國盛證券認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實際上也驗證了中科曙光公司晶元和超算技術的全球稀缺性。而根據產業調研,2018年CPU領域安可推進開始提速,預計海光晶元後續入圍安可目錄概率較大,晶元領域安可核心地位更加確立。
編審:張偉
❷ 近4年首次,全球「晶元荒」惡化,對哪些行業將會有何影響
全球晶元荒將對一些需要晶元的產業造成很多影響,像是手機還有電腦還有一些智能化設備,都是需要晶元的,對於這些行業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有可能手機行業就沒有辦法生產那麼多的手機。因為美國對晶元產業的限制導致我們這邊沒有辦法繼續生產晶元,而中國的企業是非常迅速的。如果沒有中國企業的幫助,晶元的生產也是非常緩慢的,這就造成了晶元供應鏈的緊張,所以也就導致了晶元的缺少。
所以這次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鍾,應該讓晶元成為中國心。應該讓中國具有生產晶元的能力,雖然我們生產晶元的能力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只要從現在開始不斷的發展的話,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以很快的速度趕上歐美國家的發展。
❸ 晶元的斷供導致價格持續上漲,會對哪些行業帶來影響
晶元的斷供導致價格持續上漲,對行業帶來的影響如下:
第一:促使更多的手機廠商儲備晶元由於華為遭遇到了晶元斷供,這也使得更多的手機廠商擁有了危機感。畢竟除了華為擁有自研晶元以外,其他的手機廠商都是外購晶元,高通的驍龍晶元、聯發科的天璣晶元等等,這些晶元都是國內手機廠商所采購的主要晶元。如果其他的手機廠商也遭遇到了斷供,那麼這些手機廠商可能會比華為更加不堪一擊。
很多國內的消費者都在吐槽國產手機的價格越來越貴,其實這也是逼不得已。畢竟美企不斷的提高晶元的價格,現在國內手機廠商也沒有別的方法,無法不使用它們的晶元,所以就只能任人宰割。但是企業肯定不能賠本賺吆喝,所以說成本增加,價格自然也要增加了。
❹ 華為晶元斷供後蘋果等美國高科技公司股價大跌,兩者有什麼聯系嗎
因為美國的中高層精英們清楚的知道美國政府對於華為的打壓是不正義的,是一種玩不起就破壞規則的舉動,他們害怕中國的報復,在他們的邏輯思維裡面中國會和他們一樣,用相同的手段予以還擊。
01、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其實早在美國正式禁止對華為晶元的供應落實之前的兩天,美國科技股的股價就開始暴跌了,其中跌的最多的當然是蘋果,至於為什麼會暴跌呢?原因很簡單和華為被制裁有著直接的關系。
所以不必要太生氣,你看華為都沒有太生氣,它也在努力,它沒有太多的抱怨,一直在默默的前行,讓我們一起加入沉默者的道路吧,很多時候,沉默的前行才是最好的辦法。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❺ 《晶元和科學法案》正式簽署,晶元股卻「暴跌」,發生了什麼
主要是美國加大了對晶元產業的扶持力度。因此美國晶元產業將會得到更多優惠,更不用擔心晶元出現短缺的現狀。
晶元是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結晶,畢竟要想製作一枚晶元,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技術是非常廣泛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製作晶元,製作晶元所用到的光刻機,全世界只有荷蘭能夠真正生產。可以說,晶元的製造最關鍵的零部件便是光刻機。而且晶元製造以及銷售產業,每年能夠給各個國家帶來巨額收入。因此,各個國家在晶元產業的製造和發展,都投入了大量資金。
美國為了發展本國的晶元產業,於是美國政府通過了議會提交的晶元法案。在這則法案當中明確表示,美國政府接下來一段時間之內,會持續向本國的晶元生產企業扶持。並且,晶元方案當中所扶持的力度金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八百億美元。按照常理上來講,美國此項法案的出台,也會標志著美國晶元股票產業迅速上漲。但是事與願違,美國法案出台之後,晶元方面的股票卻大幅度下跌。
❻ 受疫情影響,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會影響哪些行業
受疫情影響,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會對汽車,手機行業出現影響,因為這兩個行業晶元需求量非常大,晶元短缺對它們業務造成嚴重的傷害。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已經是一個地球村,高科技產品已經到了分工合作的階段,只要任何一個部門出現問題,高科技產品可能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受疫情影響,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對汽車行業和手機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晶元是高精度產品,一般企業是沒有辦法替代生產,晶元短缺對於汽車的生存以及手機的生產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導致這些行業出現漲價,從而增加成本壓力。
三、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對半導體企業帶來利好。
經濟學告訴我們,東西稀缺的時候就會漲價,晶元也不例外,晶元這么緊缺,半導體公司肯定會漲價,成本沒有變化,產品漲價肯定有利於公司提高業績,這對半導體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利好消息。
❼ 多家車企巨頭宣布停工,汽車晶元短缺對股票板塊有何影響
如今大多數汽車都至少需應用40多種晶元,而高端車型更是多達150種,只要有部分缺乏,就會影響生產。隨著下半年車市逐漸復甦,特別是中國汽車尤其明顯,但晶元廠商已無產能應對汽車晶元暴增的需求,導致汽車晶元的供應停滯。
面對車用晶元短缺,廠商一方面加大生產速度,另一方面也祭出了汽車晶元漲價的招數。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產能吃緊的情況短期得到緩解的可能性不大,2021年全產業鏈的漲價行情有望繼續維持較長時間。
數據寶梳理顯示,汽車晶元概念股有18隻,市值合計1.5萬億元。隨著半導體產能短缺,產品供不應求等消息的到來,半導體板塊內多隻個股先後結束回調,股價開啟上漲模式。
7隻概念股已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業績向好個股佔大多數,有5隻。披露2020年業績增幅區間的4隻概念股,全部為預增或扭虧,比亞迪預告增幅最高,預計2020年業績同比增長160.15%至184.93%。
(7)晶元斷供對科技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多家車企巨頭宣布停工的影響
專家咨詢預計,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汽車晶元短缺將造成200萬至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損失,相當於近十年以來全球汽車年產量的近5%。而波士頓咨詢旗下智庫Inverto也預計,汽車晶元的短缺對於汽車產業的影響仍將持續半年甚至三個季度。
國內車企前裝晶元進口率超過95%,後裝晶元進口超過80%,國內自研晶元規模佔比不足10%,中國車企晶元「卡脖子」的情況較為嚴重。
關於此次事件,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雖然晶元供應短缺,但是因為汽車經銷商存貨較多,且產品定價經過綜合考慮後的決策,所以各家車企因產能減少導致的晶元價格上漲,最終不一定會反映在車價上,但據業界高管表示,受到晶元短缺影響,車企或將優先生產高利潤汽車,因此未來部分車型可能會有買不到的情況出現。
❽ 如何看待華為晶元斷供後對其公司的影響呢
晶元斷供對華為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對於華為的手機項目來說,短時間內很難突破技術環節的壁壘。同時,這次的斷供對華為來說又是一次機遇,可以拋下所有幻想,破釜沉舟的投身技術研發,說不定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突破。
在華為晶元用光之後,國內手機市場會迎來一次翻天覆地的巨變。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會分掉華為龐大的市場份額。誰能在這次競爭中笑到最後,爭取到更多的用戶,就很有可能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當中新的王者。
❾ 華為晶元禁令對股票是好還是壞
你好樓主,華為晶元的見面對股票肯定來說是不太好的,因為這種經可能會讓華為舉步維艱。
❿ 美國晶元斷供,對中國影響是什麼
美國晶元斷供對中國影響其實不大。
中芯國際為了減少美國可能的收緊出口限制帶來的影響,已囤積關鍵生產設備和重要替換零部件,甚至正在與其他中國晶元製造商合作,建立此類零部件的共享儲備——類似中央倉庫——來貯藏這些物資。
但美國的公司也免不了受到一些影響,例如中芯國際為其代工部分晶片的第二大客戶高通。此外,與中芯有最直接供應關系的美系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含應材、科林研發、科磊也將首當其沖。
美國制裁中芯國際的不合理之處
美國繼續加大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擊力度,中國最先進的晶元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據悉也要被列入美國制裁的黑名單。在這一輪中美沖突中,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成為美國的重點打擊對象,尤其晶元更是重中之重。
因為美國的制裁升級,以台積電為首的晶元製造商無法為華為供貨,9月15日以後,華為手機的晶元就將面臨斷供的風險。面對美國對華為的晶元封鎖,國內很多人還一度將希望寄託在中芯國際身上。
不過,中芯國際非常謹慎地表示,「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盡管中芯國際在華為的事情上小心翼翼,盡量不去觸怒美國,不過最終也還是難逃制裁。
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圍堵戰略之下,作為中國晶元製造業最先進的企業,中芯國際很難倖免,即使和華為盡量保持距離,美國最終也總能找到制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