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600085同仁堂分紅那麼高今天股票卻跌得慘
見光死。主力及機構掌握有我們一般人所不知道不熟悉的基本面情況,尤其是分紅之前會促使股價因為此情況上漲,分紅之後利好出盡了。
② 同仁堂股價2011年為什麼暴跌
除權除息的原因,
其實復權後看,該股目前沒有跌多少。還在上方盤整。你可以按CTRL+V復權看看,下圖
③ 大家覺得同仁堂怎麼樣這次事件對股票價格有什麼影響嗎
同仁堂近三年來,綜合盈利能力獲得了空前的高速發展,加上巨大的品牌效應,未來值得長期看好。不過,從目前的盈利規模來看,目前的股價偏高,不是最佳的買進時機。該股可作為長期重點跟蹤的目標,應等待股價回落至合理的區間再購買不遲。
您所說的「這次事件」不知是指什麼事件,到公司網頁瀏覽,最近公司的重大事件就是——由同仁堂(600085)與同仁堂科技(01666.hk)共同投資在香港成立的北京同仁堂國葯有限公司(08138.hk)日前公布招股章程,將發行新股2億股,於5月7日在香港創業板獨立上市。
此次融資將用於擴展零售和分銷網路、設立香港中醫保健中心、並購、擴充產能、產品注冊等方面。對同仁堂來說,構成長期利好。
④ 同仁堂董事長高振坤被查,會對公司的股價產生影響嗎
同仁堂董事長高振坤被查,這對同仁堂的公司股價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說,一個人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必須有一個好的品質,如果你觸犯法律的一些事情則會讓很多人抵制,這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事業。
同仁堂葯業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就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公司,這個公司的葯給老百姓們帶來了很多福利,而且葯效也是非常的好,也正是因為這樣,同仁堂的口碑是非常的好。但是現如今,同仁堂的董事長高振坤被查,對於這一個事情的發生,很多網友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高振坤一直在為老百姓們么福利,但是沒成想高振坤居然能夠觸犯法律,也正是因為這樣,讓同仁堂的股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於同仁堂董事長高振坤被查一案,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只有這樣才是對老百姓負責任的表現。
⑤ 同仁堂股票為何陰跌不止
是基金有小量減倉所致.
因為現在不是提倡平價醫院嗎?同仁堂的葯品價格就是比同行都高30%以上.
基金認為今年同仁堂的銷量可能會下滑.
股票應該會有補漲的.
⑥ 同仁堂"一年六上黑榜",老字型大小為何深陷質量泥潭
今天剛看到一則新聞,是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同仁堂一年六次登上質檢黑榜,涉及生產的相關產品抽驗結果不合格、銷售劣葯等。對這件事情我之前也有一些了解,大致就是同仁堂在很多的中葯葯材方面偷工減料,有些葯品的成分、含量都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其實這類的事情在裡面前曝光出來的時候就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因為這老字型大小重在一個「老」字,人們都很難想像我們曾經常用的老牌子居然會出現這樣嚴重的問題。
除了這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原因?
北京鼎臣醫葯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說,「中葯飲片是中葯產業鏈重要一環,但近年來,中葯飲片屢次被曝出存在質量問題。知名企業出現質量危機反映的是整個中葯行業面臨的問題。」
從這個方面上來看,這中葯行業的產業鏈還是有很大危機的,這方面的問題有相當大的部分還是出現在中葯的原料上。行業內人士透露,大多數行業內人士都是知道的,現在的原料走向上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的,一流的葯材用於出口,二流的葯材則流進了大醫院,而那些不合格、劣質的三流葯材甚至有些都是葯渣子卻都被做成了五花八門的中成葯,這樣也就是為什麼中葯的質量問題會如此頻繁的出現,蔡寶昌在面對記者采訪的時候說道:「你按照標准來做,成本就會高,醫院不接受,逼良為娼。」
除了這個方面影響了中葯的原材料嗎?我認為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像現在環境的惡化導致中葯的原材料受到了污染,又或者是人們操作時工藝的漸漸流逝,而我認為最為重要的還是對原材料製作上的監管過於軟弱,甚至是可以說是醫官相護,這才導致了中葯材料方面越來越大的空擋。
那麼為什麼好的原材料回出口,而葯渣子會被做成中成葯來給我們自己的國人服用?
這正是因為國內的監管力度完全不夠,因為外國對醫葯原材料的監管非常的嚴格,如果不是好的材料是無法進入國外的醫療系統的,而中國簡直可以說是混水摸魚,所以各個製造商當然是選擇將好的原材料出口,而本國的製造就無所謂質量了,而且這樣的同時是在減少制葯的成本,在中國如此暴利的產業中,這樣的高利潤當然獲得了各個制葯廠們的喜愛,這才慢慢的演變成了現在這樣不可收拾的地步。
⑦ 請看看同仁堂這只股票還能要嗎
600085是基本面非常好的股票,有業績支撐,繼續向上突破的概率將會更大一些。另外,從技術面上來看,他的趨勢依然保持較好的向上趨勢,說明近期的下跌僅是受到大盤下跌因素影響的正常回調,基本的方向並沒有發生變化。根據以上兩方面綜合來看,繼續持有這支股票是正確的選擇。如果還有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還有其它股票要咨詢,可以找一下我,我再為你在線詳細解析。
⑧ 同仁堂股票
同仁堂是一隻非常獨特的股票,與A股指數完全不同步,它在市場急劇下跌的年份沒有下跌,在市場飆升的好市場中也沒有上漲。究其原因,可能與其最大的力量—安邦以及金風科技有關,安邦也是一個重倉,兩支股票的走勢是相似的。
1.同仁堂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中葯品牌,既是一個經濟實體,又是一個文化載體。「同仁堂中醫葯文化」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經濟實體+文化載體」的雙重功能不斷強化同仁堂的品牌價值。
2.同仁堂股價每反彈一次,都是在20個月均線的壓制下結束下跌,而60個月均線也開始轉向。同仁堂股價真的是不走尋常之路。對於醫葯行業,尤其是中葯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前幾年國家出台的醫療保險目錄調整、「4+7」集中采購、醫療保險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加快了醫葯行業調整的步伐。
拓展資料
1.同仁堂擁有最具價值的品牌和最豐富的品種資源兩大優勢,同時,品牌和品種將是公司保持持續穩定經營的重要基礎。公司擁有800多個葯品產品法規,400多個常年產品法規,包括近200個獨家和品類獨家(獨家配方、自主定價)品種,產品群優勢十分明顯。此外,憑借業內最具價值的中葯品牌的優勢,該公司的非獨家品種往往具有較高的溢價。公司豐富的品種資源將是寶貴的資產,無論是現有二三線產品的潛在推廣還是傳統品種的二次開發,而品牌優勢可以確保新產品獲得更強的定價優勢,提高盈利能力。
2.股市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多去了解一下自己想投的這個股的一些相關信息,多看看和股票有關的書籍,這樣對我們還是很有幫助的,至少心裡有底,更有保障。買股票也是一個技術活,我們要保持好心態。
⑨ 同仁堂股票分析
同仁堂(600085)整合方能凸現品牌價值
1.事件
近日,公司控股的香港創業板上市子公司同仁堂科技(8069.hk)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8日收盤於8.11元港幣,股價不及去年同期的50%,創出五年來的新低。中期業績平淡和全球股市低迷打擊了中小投資者持股的信心,對控股股東A股同仁堂的發展戰略也勢必有所影響。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母子公司中期業績平淡。
如附圖所示,同仁堂股份母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子公司分季度收入和EBIT指標2008年中期仍呈現同向的變動趨勢。就銷售收入而言,子公司經歷了趕超母公司的過程,目前母公司又呈現再度領先的狀況。第二季度母公司的EBIT已明顯高於子公司。交替領先現象的背後和國內葯品營銷環境的起落密切相關,目前子公司拳頭品種相對貢獻較大,而母公司治療型品種較多。預測母公司更受益於社區醫療和農村基礎醫療網路的恢復性建設。
整合方能凸顯品牌價值。
目前同仁堂A股和同仁堂科技的市盈率分別為29倍和9.4倍,2007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8.9%和13.38%,市值目前分別為68億元和15.9億港幣。同仁堂母公司和科技子公司共享國葯第一品牌,在管理、技術、營銷等諸多環節也多有交叉,估值的差異反映了國內投資者對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高度認可。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增加投資者財產性收入的時代背景下,同仁堂需要在資本運作和管理增效上採用積極手段,釋放公司的產業潛能。股市低迷也會給產業投資者帶來整合同仁堂系公司的時間之窗和低成本籌碼,有利於提升A股的公司價值。
上實醫葯整合方案值得借鑒。
同仁堂科技與上實醫葯均與2000年前後登陸香港創業板,香港市場估值水平低是上實集團私有化上實醫葯的主要原因。上實集團2003年5月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每股作價2.15港幣,較市價溢價20.79%。該時點p/b為1.6倍,p/e為15.25倍,總市值約為13.33億,其中上實控股持有65.96%。2000年後全球股市的大調整使其交易價格私有化前徘徊在10-13倍左右,不利於上實控股打造醫葯行業資本平台的構想,最終棄守港股的平台。我們認為同仁堂品牌下資產的完整性對於集團費用管理和同仁堂品牌的國際化都十分重要,A股、H股估值的趨同性和合理性有利於整合目標的早日實現。
3.投資建議
維持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銀河證券預測同仁堂2008年-2010年收入分別為28.5億元,31.6億元和3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5億元,2.73億元和3.14億元,約合每股收益分別為0.43元和0.52元和0.58元。公司目前的凈資產收益率僅為8.9%,和其品牌價值和醫葯市場增長潛力極不相稱,我們認為其潛在的凈資產收益率應在17%以上,給予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