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美國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大於歐洲大陸各國股市與GDP的比例
因為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由於美國的資機會和風險度要大於歐洲大陸各國,所以美國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大於歐洲大陸各國股市與GDP的比例。
經濟學家華生對於股市市值和GDP的關系提供了一個一般參數:「低收入國家一般在20%~3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一般在50%左右。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股市市值大體與GDP持平。」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1)歐美國家人均投資股票擴展閱讀
2000年美國股市總市值占其GDP比重高達183%,隨之而來的便是美國股市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而在2007年,房地產泡沫與信貸泡沫爆發之際,美國總市值佔GDP比重為135%。到了2009年3月,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與GDP比率僅為73%。
然而在2013年,雖然大企業盈利下滑,但美股還是上漲了30%以上,總市值佔GDP比例再次超過100%,當時利用貸款投資股市的資金達到445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值。可見,信貸泡沫危機已經顯現。
然而,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公司OmegaAdvisors的副董事長StevenEinhorn近日卻表示,已經持續了6年的美國牛市至少還會再持續兩年。
參照資料來源:網路-gdp
參照資料來源:網路-美國股市
參照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股市15年逼退一半上市公司
2. 歐美是全民炒股嗎所以才會有股市蕭條引起經濟蕭條
歐美不全民炒股,他們會把錢投給基金,由基金或一些養老基金進行股票操作,市場主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股票反映經濟的基本面,應現是實體經濟不好進而公司業績不好,進而反映公司業績的股價走勢也不好
3. 為什麼基金在歐美成了最普遍的投資
目前,美國的基金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資產量和最完備的管理系統。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美國開放式基金管理的資產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在全球基金市場占據了50%以上的比重,成為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體系。開放式基金已經成為了普通美國人投資理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2006年約48%的美國家庭持有開放式基金,在美國家庭的金融資產結構中,開放式基金占據了47%的主導位置。美國居民認可基金,主要是因為基金的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安全系數優於股票。
歐洲的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歐洲開放式基金投資運作與美國的最大區別在於,美國基金的主要投向是股票,而歐洲基金的主要投向債券。
4. 歐美國家股市與中國股市的區別股民的區別
您問的問題太有專業性了。您這個問題能寫本書出來。不知道您是寫論文的還是炒股票的,如果是寫論文的最好別看我的回答。
中國股市和歐美股市區別還是挺多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1、西方股市的規模相對於整體經濟比中國大的多,金融產業是他們的國家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股市規模已經相當大了,單純依靠資金是很難推動股市上漲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股市價格分化很厲害的原因,股票有的只有一美分,有的卻能達到幾百美元的價格。中國規模較小,所以依靠資金的推動就能產生一波牛市。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股票的價格都很高的原因之一。
2、西方國家企業上市較為容易。中國的企業上市在盈利能力、資產規模、資產結構等方面有嚴格的限制,西方國家限制很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中國企業跑到納斯達克上市的原因。
3、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國家的投資者已經相當成熟,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大量散戶參與的局面。美國股市的散戶可不少啊,具體數據我忘了,好象有幾千萬。信奉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是西方國家的市場特點。但是並不是說他們所有的人都是價值投資,投機的人也很多。2000年互聯網泡沫就是他們投機的結果。但是他們的市場規模太大,上市企業太多了,單純依靠投機,依靠資金很難推動股市上漲。他們之所以喜歡長期投資也是被逼的。
4、股市的監管方法、市場制度等法規方面有很多地方和中國不一樣,他們的法規比中國要成熟嚴密的多。關於這方面只能靠您自己上網查詢,因為內容太多。
5、西方國家的金融市場相當成熟,交易品種相當豐富。股市並不是割裂出來的,他和期貨市場、貨幣市場等其他市場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國內的市場又和國外的市場聯系在一起。例如:股指期貨、期權就把股市和期貨市場聯系在一起,一些金融衍生品又把股市和貨幣市場聯系在一起,通過貨幣市場又和別的國家聯系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這次金融危機僅僅是信貸市場的危機就幾乎能導致整個西方國家金融體系的崩潰。中國的金融市場沒出現崩潰性的局面就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之間、中國市場和國外市場之間相互割裂的原因。
6、他們的投資理論相當豐富,相當成熟。中國人學習的江恩理論、波浪理論、均線理論、價值投資這些投資方法幾乎全部來自西方國家,而且他們的投資者名家輩出。中國人在這方面必須謙虛,我們在將來相當長時期還要向他們學習。
所以,研究美國的股市歷史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股市發展水平相當於美國三四十年代的水平。不過聰明的人也不要因為中國股市落後感覺自卑,不要忘了正是因為落後,中國股市才會出現這種暴漲暴跌的局面,這給聰明的人提供了賺取超額利潤的巨大機會。2007年的大牛市很多人短短兩年能讓帳戶盈利20多倍,這在成熟市場幾乎不可能。巴菲特每年25%的盈利在美國就已經相當吸引人了。我們應該感到幸運。
當然,長期來看,中國的股市總有一天會發展成西方國家那樣。成熟是無法避免的。
以上只是我在研究投資中的經驗總結,很不成體系,也只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多指正。
5. 歐洲人是怎樣理財的
你好,歐洲人炒股,每年進出交易的股份價值一般控制在1.5萬歐元以內,否則超出的盈利部分要按比例抽稅。
在緊急缺錢時,把家中值錢的物件送去政府機構里的「市貸部」典當;一般情況收6%的利息。
歐洲人消費比較理性,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他們盡量避開旺季外出,這樣費用有時會差一倍!購買飛機、火車票,他們會上網交易,這樣也能節約不少。另外,他們會提前計劃假期,提前訂票也是節約的另一個途徑。
在不是緊急需要時,不著急購物,等待大減價購物。郵購也是一條途徑,一些通過郵購的貨品比起在商店裡買要便宜25%,甚至40%。
根據歐洲國家的經濟規律,金融投資主要是人們使用自己的儲蓄等家庭可支配收入剩餘部分來投資,也就是將資本投入各種金融和房地產的項目,主要通過資本的運作來獲取收益。
股票投資
這種投資可以通過直接購買各種公司的股票來進行,或通過各種集體投資形式來投資,如可變資本投資公司(SICAV)或共同投資基金(FCP)來進行。區別在於前者是人們自己選擇想投資的股票直接投資,買進賣出,獲取紅利和升值。人們可以通過銀行和金融公司甚至網上的公司進行交易。自己承擔所有的風險。後者是人們選擇一個集體投資項目進行投資,由這個集體投資結構來進行專業化的投資,減少風險,不用自己操心。這種投資是以集體投資機構推出的投資份額多少來進行的。收益是以所擁有的份額增值來體現的。
債券投資
債券投資也可分為直接投資各種債券和間接投資在集體投資項目上兩種。直接投資就是直接購買國家債券或公司債券,收取利息,可以隨時買進賣出獲利。集體投資也是投資各種債券類集體投資機構的份額。收益也是以份額的升值來體現。
混合投資
這就是將股票和債券進行混合投資,這種投資如果是自己作的話,就是分別購入股票和債券,自己制定比率。如果是集體投資項目,則有各種選擇,目前各大銀行都推出有關的項目,告訴投資者風險的比率,指導人們的選擇。
人壽保險投資
這是歐洲鼓勵家庭和個人進行的投資項目,有各種減稅優惠和財產轉手的優惠。所以很受家庭的歡迎。據統計,目前有70%以上的家庭開有起碼一個人壽保險合同。各家銀行和金融機構也都推出各自的人壽保險項目。投資方式可以分為一次投入或分期小額投入等各種,靈活機動,但一旦投入,則要等起碼八年才能拿出,否則會有各種限制條件。從人壽保險的具體品種來看,也有各種形式,有的大幅投資在股票上,有的在債券上,有的是混合投資。其收益也差別很大。
房產儲蓄項目
這是國家金融當局為了鼓勵家庭投資居住房產而推出的帶鼓勵利率的項目。具體而言有兩種,一是住房儲蓄計劃(PLAN D『EPARGNE LOGEMENT,簡稱PEL),為期四年,可以延長至10年,最多存款額不超過61200歐元。利率目前為2.5%左右,加上國家獎金1%(但有條件和數額的限制)共達3%至3.5%。但是在購房時貸款利率也會相應的低,很合適作購房首期投資准備,同時獲得低息貸款(貸款額根據投入的儲蓄額來定多少)。二是住房儲蓄賬戶(COMPTE D』EPARGNE LOGEMENT,簡稱CEL)。這是一種類似儲蓄本這樣的投資方式,可以小額投入,年利率較低,目前才1.75%。但好處是可以用低利率貸款(目前為3.25%)。本來這是給人們用於房產的支出作準備的儲蓄,現在也是短線儲蓄的一種方式。
短期儲蓄項目
歐洲有多種短期的儲蓄項目,方便人們的存進取出。其中大部分是國家規定的利率和規則,資金用於各種方面的公益事業。從短期儲蓄的種類看,一是有A種儲蓄本(LIVRET A):這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儲蓄方式。在各家儲蓄銀行和郵政銀行都可以開戶。每人限開一本。年利率為2.75%。每本最多存入數額為15300歐元。二是有大眾儲蓄本(LIVRET D『EPARGNE POPULAIRE):這是鼓勵低收入階層儲蓄的項目,年利率比其他項目高,達3.75%。但每本儲蓄本最多存入不超過7700歐元,每人限開一本。三是有青年儲蓄本(LIVRET JEUNE):這是針對12歲至25歲青年推出的儲蓄本。最多每本存入1600歐元,年利率達4%左右,一般比A種儲蓄本的利率高1%至1.5%。四是有貨幣市場投資:這是由銀行和金融機構推出的在貨幣市場集體投資項目,目前的年利率在1%至3%左右,是短期投資的項目。
從歐洲金融投資的領域和形式看,有著典型的歐洲風格和特點,我國雖然存在著諸如國情不同、形勢不同、習慣不同,但追求金融投資的最大化、高收益、高回報的理念是一致的。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場上涌現出來很多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基金、存款、國債、保險等,金融產品的多樣化滿足了投資者不同的投資偏好,體現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
6. 據說美國人在美國投資股票,每年會有8%的穩定增長。我國為何沒有,我國有沒有和他一樣的一天呢
你說的不錯.在美國是這樣.這是因為美國為了吸引外來投資,但是看似每年8%增長,實際上,比如說這次金融危機,中國就虧了很多錢,股票這東西建議還是不要玩的好,誰知道有沒有幕後暗箱操縱,只不過看運氣罷了,如果你有那個運氣可以賭一賭.
7. 西方股市的發源,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
股票,已經成為大眾理財投資一種重要產品。作為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股票源自何物,又興起何時呢?
股票的起源
15世紀,海上貿易和殖民掠奪興起,這是一條致富道路,西方國家誕生了一批又一批遠洋航海家,通過出海,經貿理念快速進化。
要組織遠航貿易,就必須組建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同時,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襲擊的風險。當時,極少有人能擁有這樣龐大的建隊資金,和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
為了籌集遠航資本和分攤風險,就出現了股份籌資,即在每次出航之前,尋找資金源,並形成按份入股的形態。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所出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這就是股票的最初形態,源自遠洋航海籌資方式。
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隨著西方工業化發展,迅速壯大和興起。如1799年杜邦創立的杜邦火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價格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18世紀70年代,英國利用股票集資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美國在18世紀初的50年裡,利用股票集資,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00英里的鐵路。1902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資產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的發展和進化史,是西方國家發展的重要產物,同時也推動著社會資本市場的繁榮。
8. 美國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各佔多大的比例
從國外市場來看,證券市場的潮流應該是機構佔主導。美國、英國等是保險資金、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等穩定持有股市絕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則是法人機構相互持股,也是機構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增無減。美國機構投資者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養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險公司由3.3%上升到7.3%。
9. 聽說90%的人炒股賠錢,那具說普遍投資者投美國股市,一年回報率是30%多,那他們為什麼就能都賺錢
不可信。
股市是一個理性的市場,一個專業的市場,市場也只是眷顧那些有扎實的技術和豐富經驗的投資者。然而現在有很多散戶風聞股市能賺錢就蜂擁而入,自己有一定的資金,但是不具備技術分析能力和操作經驗,而市場是殘酷的,沒有這些技能你不可能應對這些問題,所以大多數散戶是虧錢的,只有少數經驗技術都到位的人才能賺錢,這是永恆的真理。
至於美股,遠在海外,基本面消息的考證對於普通人來說非常困難,國內的投資者想要操作賺錢不會比國內股票容易,更別說每個人都能賺,還穩定在30%的回報率。每個人都能賺從事情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謊言,可信度不高,很可能是托,要謹慎。
10. 美國股民占總人口多少比例
美國人口3億,股民人數8000多萬,將近9000萬,股民人數占總人口的近30%,這一比率遠遠高於中國。但由此說美國「全民炒股」,卻是一個誤判。「全民持股」不等於「全民炒股」。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約有48%的美國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基金持有人達9600萬人,約佔美國總人口數的1/3。
有趣的是,美國的股民也就是個人股票投資者數量遠遠小於基民。美國目前有九千萬戶家庭在股票、國債、基金等證券市場進行投資,但是,只有百分之十一(不到一千萬戶)的投資者自己進行股票證券交易。
對資本市場歷史略有研究的人都不難發現,股票市場發展的歷史,既是不斷開發股民的歷史,也是不斷消滅股民的歷史,這個進程的催化劑就是開放式基金的出現和發展。到了今天,歐美股市最終都變成以機構投資者為絕對主流。一般小散戶股民則大都依賴專業的基金經理為其搏擊股市。
股市長期發展的歷史殘酷地證明:
普通股民投資股票往往逃脫不了「七二一」的最終結局,那就是七成的人賠錢,兩成的人平本,一成的人賺錢。而美國自從1924年第一隻開放式基金面世以來,絕大多數基金都是賺錢的,並且平均年復利投資收益率為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