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葯股全線大跌,為何四千億的葯明康德閃崩跌停
醫葯股尾盤跳水,尤其是CXO概念股出現集體下挫。其中,當日登陸科創板的百濟神州(688235.SH)開盤破發後,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最終收報160.98元,跌16.42%,跌破192.6元的發行價。百濟神州是首家「A+H+N」三地同時上市醫葯企業。按照發行價192.6元計算,打新中一簽(即500股),當日收盤浮虧1.581萬元。
針對這次暴跌,有投資者爆料稱,「市場傳言葯明進了入美清單。注意風險。」也有人推測,或許和國內集采政策推進、醫保談判砍價有關,但上訴消息均未得到任何層面的證實。而葯明康德的股價閃崩,也登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
葯明康德的業績表現十分強勁,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2億元,同比增長39.8%;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35.62和31.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41%和87.81%。單季度收入和盈利水平也都創新高。
然而,面向CXO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未來及企業本身存在的風險,葯明康德也並非高枕無憂,其股價從今年7月最高點172.49元/股一路下跌。在此之外,葯明康德還遭遇股東、機構、高管的連番減持,而其中有股東更是因為違規減持而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貳』 哪些因素影響股票的漲和跌
股票價格漲跌最主要受資金(指主力、機構的資金)的影響。
其它因素:
1、政策面
2、基本面
3、技術面
4、消息面
總的來說就是,宏觀(國際、國家層面)和微觀(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的影響
股票漲跌最主要是受5個面影響的:
1、首要是資金面,因為沒有主力、機構資金的推動股價沒有上漲的動能,因為主力、機構資金實力最強。
2、其次是政策,為什麼呢?因為政策不扶持的行業,譬如:近期教育培訓受政策打壓,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一路創新低,像學大教育、凱文教育等,再如:主營房地產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一路下行,像華麗家族、萬科A等,都是沒有政策扶持的行業
3、再一個是基本面,因為上市公司基本面(指經營管理和財務數據)十分重要,連續年度或者季度虧損導致上市公司變成ST股或者直接退市比比皆是,如:大東海A(現名:*st東海A)再如:萬方發展(現名:*st萬方)
4、技術面,因為有政策扶持同時又有主力、機構資金大幅進場並且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往往會到達一定的高位,而相對高位往往又是機構、主力獲利了結、出貨的點位,因此把握住主力、機構進場、離場的節奏就非常重要。
5、最後是消息面,因為消息面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比方突發事件,如:新冠疫情,2020年初醫葯行業、口罩概念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再如:新城控股,上市公司重大利空,2019年7月初上市公司高層某某猥褻女童導致股價連續跌停等,消息面是難以把握的
『叄』 醫葯大跌的原因
一、醫療板塊大幅下跌, 其基本面並未出現什麼問題, 暴跌的重要理由可能有以下幾點:
(1) 受到其它行業的影響:政策對教育和房地產下手導致投資者憂慮情緒,擔心其也對醫療下手;
(2) 資金的轉移:科技成長類的板塊近期表現較好,有可能會有一個資金的虹吸效應,板塊間的投資此消彼長,不過這一點並不是主要原因。
二、對於國家打壓教育行業和房地產行業,接下來打壓醫療行業的擔憂不必過慮,因為國家從2018年開始早就以帶量采購、集中采購、醫保談判等方式以每大半年一次的頻率壓降葯企利潤空間,讓利於民。市場早已習慣此節奏;且醫療行業是剛需、人口老齡化是客觀情況、醫療服務和葯品供不應求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歷史多次證明了醫療行業的彈性和抗擊打能力。
【拓展資料】
醫葯股票有那些?
一、沃華醫葯
沃華醫葯於1959年1月在萬和堂葯庄中葯加工部與山東省昌濰中心葯材公司飲片加工組的基礎上,組建了山東省濰坊中葯廠。2002年2月改制為濰坊沃華醫葯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濰坊市首家上市的醫葯企業。
二、國葯股份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11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發起設立,經國家經貿委批准,於199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
三、上海醫葯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股票代號:601607)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國有控股醫葯產業集團,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醫葯產品和分銷市場方面均居領先地位的醫葯上市公司,入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
四、魯抗醫葯
山東魯抗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重要的抗生素生產基地,魯抗的前身濟寧抗生素廠創建於1966年,1984年在全省首批實行廠長負責制,1992年改制為山東省醫葯系統首家大型股份制企業。1997年「魯抗醫葯」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肆』 醫葯股什麼時候會漲這方面的股票行情如何
從理論上說,春秋兩季應該是人們最容易生病的季節。在這兩個季節里,醫葯股的利潤將會增加。然而,由於醫葯股不是周期性股票,這樣的法律實際上是無用的。換句話說,只要市場上漲,醫葯股就會上漲。不存在股價只在某一季節才會上漲的現象。因此,我們在投資時,不應刻意看季節,而應研究和分析春秋兩季的表現會有多高,以及與股價的對應程度。只要我們看好的醫葯類股基本面良好,且具有巨大的增長價值,我們就可以在相對較低的水平買入。
醫葯行業是一條高質量的軌道,坡度長,積雪厚,具有長期的增長空間和眾多的投資機會。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醫葯股多次在牛市中狂歡,幾只醫葯股一度翻了一番。簡言之,像周期性股票那樣炒作醫葯股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股票持樂觀態度,我們最好關注好的市場,看看什麼時候對醫葯股有利。
『伍』 醫療類股票暴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疫情防控還在進行。國外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
疫情的爆發短期內會對股票市場形成沖擊(宏觀經濟因此受到影響),短期內對交運,社會服務等消費人群聚集的行業產生情緒上的波動。然而這種短期內的影響將強化市場對逆周期操作的信心,所以全年繼續推薦高成長、高彈性、高估值的硬科技和新消費。醫療板塊是目前比較火熱的。
『陸』 醫葯股暴跌真實原因
1,先看估值 打開APP,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的醫葯股的估值都在歷史高位,估值這么高,一定是透支了未來企業的業績。其實也很好理解,這兩年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都認為醫葯賽道會迎來一個爆發期,畢竟那麼多疫苗要接種,那麼多核酸在檢測,可是萬萬沒想到,大部分疫苗都免費接種,核酸低價就可以檢測。全球政府部門都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在大災大難面前,要聯合創新葯企業一致對抗病毒,維護人類社會的長治久安。那麼,創新葯企業的利潤可想而知,基本賺不到什麼錢。
2、再看基本面 上個月醫保集中采購砍價上了熱搜,隨著越來越多的葯被納入醫保,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葯,可是對於企業來說,企業的利潤被壓的非常低。畢竟研究新葯是一筆巨大的投入,時間周期也很長,失敗率也很高。如果新葯成功研製出來,企業的利潤非常低,這會極度的打擊資本對醫葯賽道的信心。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基本面的變差。
3、後期怎麼看 估值高,基本面變壞,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會造成戴維斯雙殺,既殺估值也殺邏輯。我認為後期還會繼續下調。等到估值合理後,會類似消費行業。畢竟隨著全球老齡化日益加重,老百姓對葯、醫療的需求是穩步提升的,只是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等這波下殺結束,情緒穩定後,可以介入,每年穩定增長ROE就是這個行業的回報率。畢竟目前來看三甲醫院,醫院的科技含量很高,說明在醫療上的資金投入很充足,有市場,企業也有動力。
拓展資料:
1,據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周二報道,美國財政部把中國的八家公司列入投資黑名單。更為重要的是,據知情人士透露,預計美國商務部周四還將把中國部分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其中包括一些涉及醫葯生物的公司。
『柒』 2022年醫葯股繼續大跌,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中國自身的醫療投資無法從根本上支撐目前中國醫葯產業的規模和估值,養活與采礦商業模式相同的老國企已接近極限。目前,製造新型火創新葯仿製葯的企業,其商業模式本質上是用海外資本、國內廉價勞動力,製造產品並投入發達國家市場。 這種模式看起來和中國剛改造牛仔褲製造玩具的模式差別不大,但這個產業有高度監管的特色。
所以如果別人試圖不讓你進去,你真的一點也進不去。 另外,中國既沒有技術優勢,規模也不大,賣點只是便宜,買家不僅僅是美國,很多是各國的國營醫療保險,沒有貪婪的理由必須戴在實體名單上。 中國建立的反體制本來是自己市場上對等的威脅,但醫療保險談判讓這個市場越來越小,投資這個行業的水很深,要了解清楚,必然要交學費。
『捌』 2022醫葯股暴跌真實原因
您好,2022醫葯股暴跌的真實原因是:現在醫葯醫療面臨幾大困境。
1、國家一年多次集采,導致醫葯利潤大大降低,沒有利潤,市場行情自然沒有熱情,影響還是蠻大的。
2、較重要的就是主力資金不進場,外資也不來,內資外資一起不看好國內醫療醫葯行業,按理說去年的漲幅早已消化,經過這半年多的回調,現在是十年的低位,還不夠低嗎。
3、更重要的是,因為去年的行情太好,好多人看到了機會,眾多散戶一直在不斷入場,抄底,而且這批都是老韭菜了,老韭菜的特點就是學聰明了,不割肉,躺平……散戶這么多,現在讓主力入場拉盤。
『玖』 戰爭對醫葯股的影響
戰爭對醫葯股市的走勢影響較大,主要看國內股市本身所處的狀況做決策,對能源股、金屬股以及相關聯的軍工股、醫葯股可以在戰爭爆發前選擇性買入,戰爭一旦爆發隨時准備賣出;另外可以緊密關注外盤特別是美股的走勢,美國因戰爭受益而股市大漲,則可能會帶動中國A股上漲,這是可選股買入,股指期貨則做多。
【拓展資料】
抗癌醫葯股:
1.江蘇吳中:控股子公司吳中醫葯目前在研「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葯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獲得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處於申請三期臨床研究階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06年曾獲國家「863」項目支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2010年11月,獲得江蘇省科技成果漿。
2.海欣股份:自主研發國家一類新葯,該葯品叫「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可用於治療直腸癌,由海欣生物技術公司(公司持股51%)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國家一類新葯,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針對晚期大腸癌APDC治療性疫苗,09年年報披露,三期臨床已通過國家葯監局組織專家論證,批文正在審批之中,該企業經過努力,獲得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基金近500萬元。
3.亞泰集團:投資醫葯行業——公司以生物疫苗和抗腫瘤系列葯為新品開發方向,已形成以「參一膠囊」,抗癌生物導彈為主導抗癌系列產品,同時還儲備白介素-11,人參皂甙Rg3注射劑等在研抗癌新葯。
4.雙鷺葯業:公司入選「北京生物醫葯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首批「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公司在腫瘤治療,抗炎鎮痛,心腦血管和肝病等領域已儲備多個具有國內外市場潛力的優勢大品種,力爭推出3個以上的抗體和疫苗葯物。在肝病治療領域不斷培育重磅品種,力爭成為國內肝病治療領域的重要企業。公司主打品種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門冬醯胺酶,抗腫瘤產品等10餘個品種正陸續進入東歐,亞洲,南美市場。
5.四環生物: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一類抗癌新葯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用於腎癌、惡性黑色素瘤以及其他惡性腫瘤綜合治療)、重組人白介素-2注射液、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其中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是國家項目「基因工程人白細胞介素-2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產業化基因工程產品;目前仍持有55%股權的北京四環生物制葯是我國最早從事基因工程葯品和診斷試劑研究生產的企業,其專有技術包括白介素2(用於肝癌治療)、干擾素、EPO、G-CSF等舌下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