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嘉誠怎麼做股票
在南方一所著名大學的管理學院,管理經濟學課後的午休時間,一位在企業里從事營銷管理的高管,和我討論起做股票的操作方法。 他認為,對股票這玩意要小心,不能老抓著不放,什麼時候都要有避險的意識。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我倒是贊賞他的風險意識,問題是我們沒法預知股票什麼時候跌,所以也就不知道該什麼時候跑。他告訴我,基於這種風險意識,他認為做股票投資,本質上應該短線為王,長期抓著風險是非常大的。他認為,股票價格每天升升跌跌,充分說明了股票價格的不穩定,這就是風險。既然沒法穩定在一個價格以上,所以必須准備隨時拋出,才有可能避開下跌,才有可能保住勝利果實。 我知道他是被套怕了,股價小跌就跑,每跑必虧,小虧積累成大虧。但個性又不服氣,屢敗屢戰。我非常同情他,告訴他我們學習的理論認為,股票不應該這么做,應該是以公司的價值為核心來選擇,而且必須持有必要的時間,以分享公司成長的成果。這位老兄顯然有點生氣,認為我真是書獃子,居然相信書中的那些理論條文,他說,我們的授課教授都沒有用這種理論賺到錢,還靠講課賺工資,這種理論能有多大用處?我告訴他應該注意一個現象,就是,那些世界著名金融公司里的員工,好像還都是讀這些個理論出身的哦。而且,這些金融方面的理論,還都是來自於世界發達國家的哩,不會沒有道理吧。 我仍然試圖幫他恢復好心情,說既然經過做短線吃虧,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試做長線?他好像沒興趣和我討論下去了:短線都逃不過虧損,長線不是虧得更多?我說理論應該是對的,因為我見過這樣的例子。有人五年內只買賣過三次股票,其餘時間都把股票抓在手上,一動不動。幾年總計下來,大約升了四十倍:一個五倍,一個兩倍,還有一個四倍。這些倍數的股票可不少哦。動了情緒的他認為我基本上是被騙了,怎麼可能抓得了那麼久,怎麼可能跌也不走? 我告訴他,李嘉誠就是這樣做股票的。他開始嘲笑我了:李嘉誠是做實業的,做房地產的! 我說李嘉誠真的是做股票賺的大錢,而且李嘉誠做的股票不多,主要就是兩只: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他持有兩只股票的時間相當長,從一發行到現在,好像沒怎麼動過。我跟他分析: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李嘉誠最清楚這兩只股票的真實價值和公司內幕,他是最有機會和理由操縱股價的人。但是,除了幾次出於其他動機,吃入自家股票以維持市面穩定,好像沒有什麼其它動作,這是事實吧。另外,我們都沒有見過一個人,他買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股票,能有和李嘉誠一樣的身家。如果我們把李嘉誠的角色分成兩個,一個是他作為企業家,作為經營者,管理著這兩家大企業,但從公開資料看到的結果是,他的這個角色好像並不能讓他成為首富;而他的另外一個角色,是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他長期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倒是讓他獲利甚豐,並因此成為華人首富。 我總結出,在李嘉誠「做股票」的例子里,股價陰謀論、操作短線論好像都不支持哦!那些炒來炒去,不停買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股票的人,都沒有李嘉誠做股票的成績好吧!
2. 李嘉誠股票
主要有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上市公司,涉及房產,建設,通信,港運,醫葯,能源,金貿等等領域。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李嘉誠家族在A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長園集團(600525)。李嘉誠擁有的上市公司如下: 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香港電燈、赫斯基能源、長江生命科技、TOM集團、和記港陸、和記國際電訊及英國上市的和黃醫葯。
拓展資料:李嘉誠,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1996年分拆長江基建集團上市。目前集團在全球41個國家投資經營,總員工人數超過16萬名。李先生一向的經營宗旨是「發展不忘穩健,穩健不忘發展」。
3. 李嘉誠生平簡介
李嘉誠,漢族,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1939年6月,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靜庵的家裡。1958年開始投資地產。1979年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1年獲選「香港風雲人物」和太平紳士。1989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勛銜、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1993年度香港風雲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自從1999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華人首富以來,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寶座。
2011年,李嘉誠工夫茶傳奇故事入選國家孔子學院漢語外教文章。2014年3月,李嘉誠將屈臣氏股份近25%作價440億港元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在8個月中已套現超過710億港元。
2015年3月下旬,李嘉誠旗下公司和記黃埔與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onica達成最終協議,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將斥資約102.5億英鎊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O2。
2017年11月,李嘉誠基金會決定未來8年再捐資20億元支持汕頭大學建設,曾被傳要從汕頭大學撤出被證實為謠言。2018年5月10日,李嘉誠正式退休。
李嘉誠的故事:
李嘉誠一次從家中出來,正當秘書為其開車門彎腰欲上車的剎那,不小心從上衣口袋掉出一個硬幣,滾落到路邊的井蓋下面。於是李嘉誠先生讓秘書通知專人前來揭開井蓋。
最終找到了硬幣,於是李嘉誠先生「獎勵」這位服務人員100元港幣。有人不解,以為「落井」的這枚硬幣有特殊身份,其實就是普通硬幣。
李嘉誠先生這樣解析:一枚硬幣也是財富,如果你忽視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麼慢慢地財神就會離你而去;錢可以使用出去,但不能浪費。100元港幣則是李嘉誠先生對服務的滿意、也是該得的報酬。
4. 英國媒體:整個英國都快被他買下了,李嘉誠到底多有錢
李嘉誠非常有錢,到底有多少錢或許他都不知道。許多朋友仍然對李嘉誠印象深刻,認為他是一個工業家,有著很強的工業天賦,卻對他全能的股票投機傳奇知之甚少。
從李嘉誠的投資偏好來看,不難發現他特別喜歡基建板塊領域的股票。基建項目相對更加工業化,風險低,回報穩定,對精細管理的要求相對較低。
李嘉誠是一名實業家,喜歡房地產開發和房地產租賃等基礎設施項目。在這方面,大型財團長江實業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因此,他更喜歡擅長以長江基礎設施為平台,在中國內地、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開展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領域。
5. 李嘉誠為什麼決定投資Facebook
2007年12月,李嘉誠決定投資Facebook。根據其融資計劃測算的估值高達150億美元,而且被Facebook不斷增長的用戶群及其在移動領域的業務前景所吸引,李嘉誠很快就同意投資1.2億美元買下Facebook的0.8%股份;並在此之後,考慮到Facebook上市後的市值勢必突破1000億美元,他又追加了投資。
6. 2014年李嘉誠投資哪些股票
這兩個不用說
長江實業00001
和記黃埔00013
美國紐約科技公司Modern Meadow
情緒識別公司Affectiva
食品創業公司Hampton Creek Foods
美國Bitcoin支付公司(就是比特幣)
重慶港九(這個也許,因為公司沒有講)
7. 李嘉誠都有什麼投資項目
李嘉誠另外擁有的兩家香港掛牌公司是「香港電燈」和「嘉宏國際」。在經營投資策略上,李嘉誠可說是目光如炬,家家公司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連年都有厚利可圖。近幾年,李嘉誠還從事海外投資。在內地,除了出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董事外,他在1986年撥出40億港元在江蘇無錫附近興建了一座發電廠。
8. 比較李嘉誠和巴菲特投資異同
巴菲特更加註重對單一股票的長期購買,甚至是終生,而李嘉誠則偏向於目的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