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兩岸「三通」對兩岸關系發展的影響
直接「三通」的實現,帶動兩岸關系發展進入新的里程,這是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必將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定將被記入史冊。
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有力地促進兩岸關系的發展:
一是將使兩岸同胞的往來更加便捷,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
二是將使兩岸彼此的交流更加擴大,聯系更加密切,互動更加頻繁。
三是將使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更加緊密,降低兩岸營運成本、增加兩岸貨物流量、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進而促使兩岸經濟合作提高層次、拓展領域,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
四是將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福祉,拓展兩岸民眾共同利益,強化兩岸關系發展的良好勢頭,形成兩岸之間全方位、多領域的大交流、大合作與大發展。
我們相信,以直接「三通」為契機,在兩岸同胞和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共謀中華的復興,祖國統一大業一定能夠早日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Ⅱ 談談兩岸三通重要性的認識
海峽兩岸三通就是通商、通航、通郵。海峽兩岸三通的好處有那些呢?主要是經濟上的好處,也有潛在的政治好處。
海峽兩岸三通平均使大陸與台灣的距離縮短1200公里左右。縮小了中華文化圈的直徑。經濟意義重大。是一個具有很大經濟效益的重大事情。是一個雙贏的範例。將提高中華經濟圈的經濟效益。是有利於華人的好事情。有利於增強華人的生存能力。
海峽兩岸三通可以較大降低兩岸的貿易成本,促使兩岸貿易規模繼續增大,使大陸與台灣都獲得一個相對優勢。台灣可以獲得一個相對韓國、日本的距離優勢,使台灣商品在大陸更具有競爭力,台灣商品可以代替韓國、日本的部分商品,將不利於韓國、日本對大陸出口商品。在三通前,韓國與日本貿易的平均距離比台灣離大陸近,三通以後台灣離大陸就近多了。大陸的許多商品也可以獲得貿易距離縮短的好處。大陸的許多商品在貿易距離縮短以後,將獲得巨大優勢。比如大陸的煤炭等自然資源將會大量出口台灣。大陸的其它商品也將廉價供應台灣。
海峽兩岸人員的交往成本下降許多,方便人員相互探親、相互旅遊。對台灣外省人口好處很大。時間的節約、金錢的節約。
兩岸共同受益,經濟規模小的受益大一些。台灣經濟規模小一些,受益較大,台灣人均受益更大。台灣與大陸聯系密切的人口受益很大。大陸也不是均等受益,受益最大的應該是福建與浙江、上海、江蘇等地。廣東受益相對較少,深圳受益更少。香港受益為負。會使香港交通運輸業受損、香港的轉口貿易減少,也不利於香港的旅遊業。會使台灣與香港的交往減弱。可以較大減輕香港機場的壓力,不知道香港機場有沒有壓力。廣東以外的各省都是較大受益者,北方省份相對嶺南受益較大。
海峽兩岸三通促進了各種交流,對大陸人口認識台灣很有幫助。有利於促進大陸走向民主,這是潛在的政治好處。三通促進了雙方相互的信任、政府機構的交流,三通導致未來密切的經濟交流,有利於避免未來的軍事沖突,對整個中華民族意義重大。
三通是一個好開端,為未來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帶來了可能。
Ⅲ 什麼是三通概念股
概念介紹狹義的「三通概念」股是指福建本地受惠於「兩岸三通」實施的上市公司。而廣義的「三通概念」股,不僅僅包括福建板塊,還包括一些具有台資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以及受益於直航的一些個股。
Ⅳ 兩岸三通政策所帶來的經濟意義
兩岸「三通」盡管是一個經濟議題,但始終與政治問題密切相關,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也成為兩岸「三通」發展的一大障礙。在這個政策說明書中,大陸靈活、務實地處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將「一個中國」表述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兩岸同胞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具有很強的親和感,更容易被台灣民眾所接受。特別是說明書再次重申與強調「擱置政治爭議,不因政治分歧影響和干擾兩岸『三通』」,認為兩岸「三通」屬於經濟問題,兩岸之間的政治分歧不應成為阻撓「三通」的借口與障礙,「三通」商談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尋求務實解決「三通」的各種具體問題,推動「三通」的進程。
過去,大陸對兩岸直航的基本政策主張的表述為「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盡管在新的政策說明書中這一政策立場沒有變化,但在具體提法與表述上有所調整,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直接表述為「直接雙向,互惠互利、平等協商」,即增加了「平等協商」精神,主要考慮到對台灣方面的充分尊重,也是一種更為靈活與務實的做法。
為了解決兩岸在「三通」方面的接觸與協商方面的難題,大陸提出在「平等協商」原則下,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協商解決。前者是對台灣方面的充分尊重,避免台灣當局以「政治矮化」為借口阻撓「三通」,也讓台灣民眾充分認識到大陸在「三通」方面的誠意;後者則在兩岸關系未能正常化的情況下,在兩岸「兩會」(大陸「海協會」與台灣的「海基會」)接觸會談中斷情況下,處理「三通」最佳的協商方式與管道,即由民間行業組織來進行,達成共識或決議,在獲得各自權力機構確認後,付諸實施。不然,要等官方接觸後再談,可能錯失良機,將大大延緩「三通」的進程。
過去,大陸與台灣在兩岸通航的性質定位問題上爭議較大,而且各自內部也不統一與明確。大陸過去強調兩岸通航是一個中國原則下的「特殊管理的國內航線」,因此台灣當局表示強烈反對,拒不接受。盡管大陸後來也有澄清,甚至有官員也提到兩岸通航可為「兩岸航線」,但有反復,不夠一致與明確,外界仍有疑慮。台灣島內也有多種提法,尤其是台灣當局將其稱為「國際航線」或「准國際航線」,「特殊的國際航線」,盡管也有人提出「兩岸航線」或「特殊的兩岸航線」,但均未能形成共識。在這種背景下,大陸從兩岸關系的現狀與實際出發,第一次明確將兩岸「通航」認定為「兩岸間的事,是兩岸中國人內部的事務」,因此將兩岸空中與海上通航定位為「兩岸航線」,避免了兩岸在航線問題上的政治爭議,應當說是一個重要突破。
另外,說明書對於外界一直關切的外商是否可經營兩岸航運問題作了明確的回答。即兩岸航線不是國際航線,因此應由兩岸的空運、海運公司或與兩岸合資的航運公司經營,即增加了在兩岸注冊的合資空運或海運公司參與經營,但外資不得控股,即維護了「兩岸航線」的經營性質,也照顧了外商的合法利益,是一個重要的務實政策。
說明書具有重要的答疑性質
在兩岸「三通」進程中,不僅兩岸對「三通」相關問題有諸多爭議,而且台灣當局對兩岸「三通」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有許多疑慮,擔心對台灣的「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甚至認為「三通」後會加速台灣產業移往大陸,導致台灣產業空洞化與失業率的上升等,也造成島內民眾的某些不安。對此,大陸公布的「三通」政策說明書,對上述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回應,希望解除台灣當局與民眾不必要的顧慮,以證明兩岸「三通」不僅不會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對台灣有重大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
兩岸海上與空中直航等確實涉及旗、證等諸多技術性問題,兩岸有爭議,但只要有誠意,並不難解決,而且兩岸在過去已獲得不少共識,實質上已有某種程度的實質合作。大陸進一步提出兩岸直航船舶的掛旗與驗證的問題,可參照香港回歸後的「港台航線」和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航的相關辦法解決。
台灣當局擔心兩岸「三通」後,會對「台灣安全」造成威脅,政策說明書對此一問題進行了客觀分析與回答,用理論與事實說明,台灣的「軍事安全」與兩岸「三通」與否沒有相關關系,認為「兩岸關系越發展,兩岸同胞的安全越有保障」。台灣對「政治安全」的擔心主要是認為兩岸在「三通」協商過程中會「被矮化」,其實也是多慮,兩岸「三通」的協商不涉及政治議題,而且大陸強調「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公平合理與互惠互利」,兩岸不會因為「三通」的協商而改變目前兩岸的政治現狀。在「經濟安全」問題上,兩岸「三通」與台商到大陸投資、台灣產業「空洞化」與增加失業沒有必然關系,台商對外投資是台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結果,製造業對外投資及製造業在總體經濟中的比重下降,不是「產業空洞化」,而產業結構的自然調整與經濟的全球化與區域分工的結果。失業率的高低也與台商對外或對大陸投資無關,主要取決於內部投資增加與經濟的總體發展。事實上,兩岸「三通」後,將為台灣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商機,有利台灣經濟的發展,才會提高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否則限制「三通」只能外商與島內企業的投資卻步,不利經濟競爭力的提高與經濟的發展。可以說,「三通」政策說明書在這方面的釋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增強台灣當局開放「三通」政策的信心,讓台灣民眾充分認識「三通」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Ⅳ 與兩岸「三通」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典型的代表個股如:廈門國貿,廈門空港,上海機場,中集集團等。
Ⅵ 兩岸「三通」的基本實現對兩岸關系的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
兩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兩岸政治互動更加頻繁、經濟融合更加強化、社會聯系更加廣泛,將使兩岸經濟關系產生結構性變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直接「三通」意味著兩岸政治阻礙大為減弱,兩岸經貿步入正常、全方位的交流時期,將改變過去扭曲的兩岸資源配置;
其次,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有助於兩岸應對金融危機,逐步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過去「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分工方式將發生變化,大陸成為重要的消費市場;
第三,直接「三通」將加快兩岸服務業的合作。兩岸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兩岸人民的往來具有了更加經濟、快捷和舒適的條件,有利於兩岸人民共同生活圈的實現。
第四,直接「三通」,兩岸人民的接觸互動變得常態化,隨著兩岸距離拉近,關系更加親密,民眾更加熟悉,將有助於解決兩岸間尖銳復雜的政治問題,大大降低「台獨」的可能性。
Ⅶ 三通有什麼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通對於中國復興意義深遠,是台灣大陸分割以來走向統一大業的理程碑,足顯在開創未來的22世紀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的崇高智慧,讓全世界人民、全中國人民體會到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和大陸領導人胡錦濤在啟動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遠見卓識。同時在全球金融危機漫延的重要時刻,兩岸實現三通,對世界經濟發展,兩岸經濟發展,抵禦經融風暴的影響有有積極意義和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崇高的政治智慧,打開兩岸三通之舉,將永遠銘記在世界歷史,成為中國復興歷史上的重要一筆,中國人民將世代銘記
Ⅷ 兩岸「三通」的影響
1、政治上互信度加強,可擱置爭議,消減敵意。
2、經貿和民間交流可進一步加強。
20世紀60年代以來,台灣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兩岸「三通」的實現使台灣工業品銷往大陸的運費降低,利於閩台「兩山」「兩水」等著名旅遊景區的對接,使兩地居民赴對方景區觀光更為便捷。
Ⅸ 96台海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不利的一面,台海局勢惡化,民進黨執政;繼續奉行陳水扁之流的分裂祖國的政策,繼續走台獨的路線,逼得政府不得不採取武力解決的措施;真要有那一天,我相信中國股市會大漲,因為美國在聯合國未授權的情況下攻打伊拉克,道瓊斯指數不也連創新高嗎?中國維護祖國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為了祖國的繁榮,股市為什麽不漲呢? 有利的一面,國民黨執政;國共兩黨已進行了第三次合作,對未來發展前景可以看好,許多障礙不久將會得到解決,實現三通,最終和平過渡也不是不可能的,股市就更有可能大漲並刷新歷史新高!
當然股市是有其自身規律的,這種事件只能影響一時,股市波動最終只能按其自身的規律去運行,何況宏觀經濟還有許多不利因素在困繞著中國股市,諸如:大小非解禁,創業板上市,通漲壓力,貨幣緊縮政策,次級貸危機等等,中國股市要想走上健康道路還有許多路要走。
Ⅹ 兩岸三通有哪些弊端
大陸相對台灣大很多,兩岸三通可能讓台灣受到大陸磁吸效應,台灣近年經濟不振,很大因素是因為工廠大量移到大陸,導致台灣失業偏高,三通之後可能加劇這類影響。
兩岸經貿往來更密切,大陸可能更容易以商逼政。
到台灣的人越多了,可能會越多發現很多之前共產黨掩蓋的事實,而偏向認同國民政府,且國民政府的統治確實優於人民政府
大陸地區可能加速要求民主化,特別是東南沿海一代,而導致中央政府的統治權威受到挑戰,甚至可能因此而造成社會動盪,就像早期的韓國與台灣,及現在的泰國,這個未來中國終將面對,只是時間的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