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普通投資者轉化為專業投資者條件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想要成為職業投資者,首先要在證券業協會注冊考證,通過考試後才能成為職業從業者。
一級投資者:持有標的股票時,可以開倉(賣出看漲期權);
二級投資者:基於一級投資者的交易權利,有權增加或減少其權利頭寸,即可以買入和開倉,也可以賣出和平倉;
三級投資者:在二級投資者交易許可權的基礎上,增加義務持倉許可權,允許賣出、開倉、買入、平倉。
第一條參與期權交易的個人投資者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其委託的期權管理機構在申請開戶時的證券市值和資金賬戶(不包括融資融券融入的證券和基金)可用余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
(二)在證券公司指定交易六個月以上並具有參與融資融券業務或者金融期貨交易的資格經歷;或者在期貨公司開戶六個月以上並具有金融期貨交易經驗;
(三)具備期權基礎知識,並通過本所認可的相關測試。
(四)具有本所認可的期權模擬交易經驗。
(五)具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
(六)無嚴重不良信用記錄,被法律、法規、規章和本所業務規則禁止或者限制從事期權交易;
(七)本所規定的其他條件。參與期權交易的個人投資者應當通過期權管理機構組織的期權投資者適當性綜合評價(以下簡稱「綜合評價」)。
B. 普通人投資股票,怎樣做最合理
普通人投資股票,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接近我們興趣或者是工作方面的領域,關注這些領域的股票,針對自己的領域進行長期的投資,並且做細部的劃分,可以讓我們所投資的股票更加的可靠全面。我們作為普通人,在投資股票的時候,肯定不能夠像那些知名企業或者是專業人士那樣,更加全面的了解相關股票的信息,以及掌握一定的技巧。所以我們要學會合理地分配資金,適當的時候也要學會收手。
如果我們是一個股票新手的話,那麼就應該事先對股票市場和各種股票進行相應的了解,掌握好相關的知識與技巧之後,再選擇去投資自己感興趣的股票。股票市場的風險我們是難以預測的,如果自身能力不足或者是經濟不允許的情況下,那麼就不要輕易選擇股票投資,以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經濟壓力。
C. 新《證券法》對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作出了哪些規定為什麼要區分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
新《證券法》對證券公司和投資者分別作出了規范要求。對於證券公司而言,概括來說就是要做到了解客戶、揭示風險,並且明確了賣者有責。對於投資者而言,應當配合證券公司,按照證券公司明示的要求提供個人真實信息。拒絕提供或者未按照要求提供信息的,證券公司應當告知其後果,並按照規定拒絕向其銷售證券、提供服務。此外,新《證券法》還對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作出了區分,目的是為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投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相對不足的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加充分的保護。同時,設置了「舉證責任倒置」機制,當普通投資者與證券公司發生糾紛後,證券公司應當證明其行為符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不存在誤導、欺詐等情形。如果證券公司不能證明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D. 專業交易員和普通投資者的區別:速度,速度,速度
專業交易員與普通投資者區別很多!但從名字就是區別!
1、專業交易員:是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或者在正規的公司待過
普通的投資者:只要是個人有錢就能做
2、專業的交易員:交易員他們是以股市,市場為工作的,每天定時的上班,下班
普通的投資者:時間隨意,想投資就投資入股,不想就撤資休息
3、專業的交易員:他們的背後都是有一群大型的團隊互相合作,交流
普通的投資者:是孤單一人闖天下
4、專業的交易員:他們的薪資是定期發的
普通的投資者:盈利了就是發工資、賠錢了就是罰款
5、專業的交易員:通常都是很容易猝死的
普通的投資者通常都是投資失敗跳樓
6、專業的交易員:通常都是不太有錢的
普通的投資者:一個個都是膀大腰圓的
7、專業的交易員:喜歡看數據報表
普通的投資者喜歡看私募風雲網的老師講課
E. 新證券法宣傳系列之五: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新證券法)第89條規定了「投資者可以分為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有針對性的做出了投資者權益保護安排。對於具體標准,則授權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即中國證監會)來規定。證監會於2016年12月12日發布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了兩類投資者的不同條件,結合管理辦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兩類投資者的基本情況。
什麼是專業投資者
管理辦法對專業投資者規定了具體詳盡的條件。總的來說,專業投資者有著相當高的門檻要求,包括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養老基金與公益基金、符合條件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等五大類。每類具體條件如下表。
普通投資者的標准及特別保護
對於普通投資者的標准,管理辦法採取了除外規定的方式,將專業投資者之外的投資者都視為普通投資者。可以說,普通投資者的范圍非常廣,只要不符合專業投資者條件的就是普通投資者。
因普通投資者專業知識所限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新證券法及管理辦法均規定了對普通投資者的特別保護。比如:新證券法第89條第二款規定,「普通投資者與證券公司發生糾紛的」,在舉證責任上對證券公司實行過錯推定責任。也就是說,當普通投資者與證券公司發生糾紛時,「證券公司應當證明其行為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及證監會的規定,不存在誤導、欺詐等情形,如果證券公司不能證明,則要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此外,管理辦法對於普通投資者的特別保護規定得更為詳盡,明確了「普通投資者在信息告知、風險警示、適當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別保護」等內容。
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的相互轉化
當然,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的身份並非一成不變,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1.專業投資者轉化為普通投資者。專業投資者若要轉化為普通投資者,條件很寬松,專業投資者只需要書面告知經營機構選擇成為普通投資者即可,此時,「經營機構應當對其履行相應的適當性義務。」不過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能夠轉化為普通投資者的專業投資者在范圍上有所限制,僅限於符合條件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專業投資者、符合條件的自然人專業投資者這兩大類。
2.普通投資者轉化為專業投資者。普通投資者若要轉化為專業投資者,需要符合下列兩個條件之一:第一,「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最近1年末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且具有1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投資經歷的除專業投資者外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第二,」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30萬元,且具有1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投資經歷或者1年以上金融產品設計、投資、風險管理及相關工作經歷的自然人投資者」。符合這兩個條件之一的普通投資者可以申請轉化為專業投資者,然而,即便是符合條件,經營機構最終還是有權自主決定是否同意其轉化。可以說,普通投資者想要轉化為專業投資者,條件還是相當嚴苛。
綜上可以看出,區分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的標准、特別保護普通投資者以及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向專業投資者的轉化,實際上均是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應有之義,對於強化普通投資者的源頭保護意義重大。
F. 如何區分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
你好,根據財產狀況、金融資產狀況、投資知識和經驗、專業能力等因素,投資者可以分為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專業投資者的標准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
G. 普通股民和專業投資者的區別
散戶與專業投資者的區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分。
一、態度。
職業交易者會把股票或其他品種的交易,當做是自己的謀生手段,認真對待並反復思考。
散戶往往只會想著做做股票玩一把,反正也是碰運氣的事兒。
前者當工作,後者當兒戲,這是一個區別。
二、學習。
職業交易者會利用時間不斷的進行學習,在得出自己的交易體系以後不斷進行驗證,每天對整個市場都要進行思考。如今天(16/12/8),我的分析筆記:……謹慎關注大盤走勢,長期平衡模式被劇烈變化打破的可能性極高,整個市場趨好,但依然存在下行空間......
散戶多數不會進行刻苦的學習,看了一兩本書就敢於入場開倉。每天收盤後也沒有復盤和分析的習慣,買入股票往往「束之高閣」。
三、關注點。
職業交易者會去關注宏觀政策,行業熱點變化,市場多空量能,資金流向,自己的資金配置,目前面臨的風險量。
散戶多數去關心小道消息,主力機構的想法,國家救市等等,總之就是不關心那些真正讓自己主動掌控局面的消息。
四、對股價變動的認識。
職業交易者會有自己的判斷,但會做出詳盡的股價變動方向的應對計劃。
散戶喜歡去猜,且猜到了結果一廂情願相信。
這是最重要的區別。
五、風險。
職業交易者會把風險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每天都會考慮這個問題。
散戶厭惡風險,即便是當下手中有倉位也不去考慮風險。
六、止損
職業交易者有強平位置,知道止損線就是自己的生命線的道理,犯了錯要認。
散戶甚至會隨著破趨勢的下跌再次買入,攤低成本。
有些人認為機構主力稱散戶是韭菜,或者散戶自己有時也要自稱韭菜,其實也並不能這么講,股票市場始終是零和游戲,每一個人入場為了盈利,但最終不過是資金從一個口袋到了另一個口袋,沒有誰是永遠能贏的,從這個角度上大家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