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薪水、股票期權在資產負債表中是否提現
不能提現。
員工股票期權代表了一種經濟負債,因為公司承諾在將來的某一刻,按照設定的價格向雇員出售公司的股票,公司股東的真正成本是行權時股票市價高於協議行權價之間的差額。因此,在債務法下,將員工股票期權記為負債而非權益,期權公允價值隨股價的波動而變化時,負債進行相應調整,公司的利潤表上也反映這些變化。
(1)員工股票期權算入成本擴展閱讀:股票期權價值的會計計量有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25號意見書(APB25)中提出的「內在價值法」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第123號公告(SFAS123)提倡的「公允價值法」。SFAS123鼓勵企業採用公允價值法,但仍允許採用內在價值法。安然事件後,要求取消允許股票期權會計處理選擇權的呼聲越來越高。2005年,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發布的IFRS2要求必須採用公允價值法。FASB最近進行的SFAS123修改計劃中,一個主要變化便是要求企業必須採用公允價值法。IFRS2將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交易劃分為三類:權益結算的、現金結算的和具有現金結算選擇權的交易。
② 員工期權價值=(單股票價值-行權成本)x股份-稅費。想問例子中,為什麼行權成本乘以份數時不換算成ADS
因為公司股價是按照ADS算得,摺合每股的價格是42/18美元一股
這樣行權的收益和成本都是按照股算
當然也可以都按照ADS算,行權的收益一樣,成本是0.4*18再乘以ADS份數是40000除以18,因此也是一樣
③ 股權激勵成本怎麼來的
根據一項統計,在美國,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結構中,基本工資佔38%,浮動薪酬(資金)佔26%,股票認股權佔36%。在我國缺乏長期激勵是上市公司薪酬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據統計,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本持股的董事長佔58.96%,本持股的總經理佔65.68%,而且,目前經理人員持有的這些股票也主要是以內部員工股的形式存在,目的是融資,而不是激勵。隨著我國企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實行員工股票期權形式的公司激勵計劃。
對股權激勵是否要確認相關的費用,理論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反對確認為費用的觀點有:(1)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實質是現在的股東將他們的一部分所有者利益轉移給員工,因此企業並沒有參與這一交易。
(2)企業員工已經得到了企業以現金支付給他們的薪水、獎金和醫療保險等,他們是無償得到這種股票期權的。
(3)企業在以股票或是期權支付員工的勞務時既不要支付現金,也不要耗用資產,因此企業沒有負擔任何成本,也就不應確認任何費用。
(4)這種由於特定的股權激勵所產生的費用,同准則制定機構頒布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的定義是不同的。概念框架中將費用定義為在會計期間經濟利益的降低,通常表現為資產的消耗、流出或是負債的增加而導致權益的降低,而不包括那些對股東的支付。這種特定的股權激勵所產生的費用,既沒有導致資產的流出,也沒有導致負債的增加,而且,由於員工提供的勞務往往不滿足資產的確認條件,因此勞務的消耗也不能視作資產的消耗。(5)由於股權激勵所導致的成本已經包含在被稀釋的每股收益中,如果再在利潤表上確認由此導致的費用,將會導致每股收益被重復降低。
(6)如果要求對以股票或是期權支付員工勞務發生的費用進行確認,會導致更少的企業採取股權激勵,這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的經濟後果。
④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中財務成本怎麼來分攤
根據中國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 ( IFRS ) 要求,企業需要將每個可行權日的權益工具價值在等待期做攤銷。假如某位員工獲得的限制性股票分 4 年歸屬,每年歸屬 1 萬股,則第一年歸屬的部分在當年計入費用 ; 第二年歸屬的部分分兩年計入費用,每年 1/2,以此類推。
相比之下,富途 ESOP 發現美國會計准則 ( GAAP ) 則更加靈活,除了按上述規則攤銷外,企業也可以選擇直線法攤銷,直接每年按照獲得的權益工具對應的價值計入當年成本或費用。
由於成本費用是在授予日所在的財務年份即確認,而實際支付的股份可能會因為員工離職或無法滿足授予要求而變化,因此,公司需要事前根據公司的離職率等假設條件預估最終會行權的人數。當行權日來臨時,則應根據實際的行權數量對當期股份支付費用進行調整。
⑤ 怎麼算公司給的股票期權到我手裡有多少錢
給你的股票期權是指規定的時間到了(例如公司上市時),你可以按期權上規定的價格買入規定數量的股票(即十幾萬股)。當然買入股票你需要另外付錢的。一般來說這個價格都會低於上市價的,這樣你就可以拋掉股票賺取差價了。當然你也可以繼續持有,公司股價越高你賺的越多了。
要是規定的價格低於上市價了(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你也可以選擇不夠買股票,這樣沒有付出也沒有收益。
PS 公司發行期權的目的就是激勵員工,畢竟只有員工努力工作了,公司效益才會越好,股價才會越高,那麼員工通過期權才能賺的更多。
⑥ 股份支付,員工行權日以特定價格購買股票,這部分錢為什麼要算在管理費用裡面
股權激勵是因為管理而產生的,也是用於替代工資支付的薪酬支付方式,故此是算在管理費用之內,從資本公積中提取。。。而員工是有償性獲得股權激勵,員工支付的價差,屬於投資,故員工的這部分投入應該作為投資性收入,即非營業務收入。。。故此,資本公積金不是溢價增加,而是減少了。
⑦ 在中國職工股票期權計入成本嗎
)居民企業實行股權激勵計劃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針對上市公司,確定性原則的應用
包括授予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
⑧ 期權成本攤銷計入管理費用怎麼計算的
根據一項統計,在美國,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結構中,基本工資佔38%,浮動薪酬(資金)佔26%,股票認股權佔36%。在我國缺乏長期激勵是上市公司薪酬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據統計,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本持股的董事長佔58.96%,本持股的總經理佔65.68%,而且,目前經理人員持有的這些股票也主要是以內部員工股的形式存在,目的是融資,而不是激勵。隨著我國企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實行員工股票期權形式的公司激勵計劃。
對股權激勵是否要確認相關的費用,理論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反對確認為費用的觀點有:(1)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實質是現在的股東將他們的一部分所有者利益轉移給員工,因此企業並沒有參與這一交易。
(2)企業員工已經得到了企業以現金支付給他們的薪水、獎金和醫療保險等,他們是無償得到這種股票期權的。
(3)企業在以股票或是期權支付員工的勞務時既不要支付現金,也不要耗用資產,因此企業沒有負擔任何成本,也就不應確認任何費用。
(4)這種由於特定的股權激勵所產生的費用,同准則制定機構頒布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的定義是不同的。概念框架中將費用定義為在會計期間經濟利益的降低,通常表現為資產的消耗、流出或是負債的增加而導致權益的降低,而不包括那些對股東的支付。這種特定的股權激勵所產生的費用,既沒有導致資產的流出,也沒有導致負債的增加,而且,由於員工提供的勞務往往不滿足資產的確認條件,因此勞務的消耗也不能視作資產的消耗。(5)由於股權激勵所導致的成本已經包含在被稀釋的每股收益中,如果再在利潤表上確認由此導致的費用,將會導致每股收益被重復降低。
(6)如果要求對以股票或是期權支付員工勞務發生的費用進行確認,會導致更少的企業採取股權激勵,這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的經濟後果。
⑨ 美股 股權激勵如何計入成本
您想問的是,美股股權激勵如何計算成本嗎?股權激勵的每股價格=公司估值÷總股本。
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總股本即注冊資本,因此標價的關鍵在於公司估值的確定,對行權價格的確定,企業常見的方法有資產基準評估法、凈現金流量折現法、模擬股票上市定價法、市場評估定價法和組合定價法。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屬於期權激勵的范疇,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