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911事件到底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
「1990到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先例。當伊拉克在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的時候,美國經濟立即陷入了停頓。美國人不再購物,代之以看電視新聞。經濟調查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當時下跌了18%,這比1987年股票市場崩潰後的消費者信心下跌得更深。美國經濟因此陷入了衰退,這種衰退產生了一種非常頑強的阻力,從而使得傳統的經濟救治手段無法生效。
「今天,我們正面對著類似的危機。
「那時,消費者信心以及他們的購物開支持續下跌了五個月,直到1991年1月美國飛機發起對伊拉克的打擊的時候才開始回升。當1991年2月底美國的地面部隊攻進伊拉克時,消費者信心強勁地反彈,股市直線攀升。
「一個堅定的美國總統,再加上壓倒性的軍事勝利——驅散了猶豫與恐懼。
「一種持續不斷的恐慌,無論是來源於再次受到攻擊、來源於在城市的街道上部署的武裝部隊、或者來源於政府內部的(對下一步行動與政策的)爭論不休,都會嚴重的危及消費者信心以及擴大上個星期的恐怖攻擊對經濟所造成的損害。」--《在經濟上,情緒比肌肉更加有力》2001/9/13《華爾街日報》
雪上加霜
在九月十一日事件發生以後,人們對美國與世界的經濟動向進行了探討。
實際上,在事件發生以前,美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衰退,並且前景並不樂觀。
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賴於消費者的開支花費。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緊密跟蹤,在事件的前一天九月十日所完成的一項調查,美國九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到了83.6,而八月份曾經是91.5,下跌了8.6%。
同時,關於第三季度市場和企業經濟狀況進一步變壞,因而營利低於資本市場預估值,各種有影響力的大公司幾乎都發出了對公司經濟表現的預警公布。美國勞工部宣布美國在八月份的失業率達到了4.9%,是四年來的最高點。僅僅在9月1日結束的一個星期內,失業人數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六萬人。這個消息當時就使得美國股市進入了新一輪的拋售。
經濟學家Steve Wood說:「企業裁員的步伐在加快,而僱用新員工的活動已經停止。經濟的錯位再加上這次(九月十一日的)悲劇性事件,這種趨勢非常有可能會延續下去。」
經濟上的沉重打擊
在這次911事件中,最明顯受到打擊的是美國航空運輸企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了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三天。而恢復飛行以後,除了頭兩天因為要運載滯留的乘客而顯示了一點繁忙之外,目前的乘客人數已經劇烈減縮,新聞報導說,某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而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飛機也只有兩個乘客。電視新聞顯示出空盪盪的機場航空公司旅客報到櫃台、大量空房間的旅館(目前的生意是去年的四分之一左右)、排著長隊的等侯乘客的出租汽車、布置得很漂亮然而只有一兩桌顧客的飯店,醫院的住院與門診病人大減。許多航空公司允許乘客免費退掉在9月25日之前的航班的機票。有一個旅行社的老闆在電視訪談中說,退票的人非常多,而沒有人買機票。由於需要大大加強機場的安全檢查與保衛工作,因此一方面加大了機場和各行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航空旅行變成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舊金山的旅遊商業組織針對遊客量大跌的情況,立即調整了廣告宣傳范圍,只針對可以開車到達舊金山的美國西部各州。
今天的報道說,航空業界這次可能損失了三億美元,他們已經向政府提出了五十億美元的現金救助請求以及一百九十億美元其他方式的援助(許多評論指出,這是本來已經處於經濟惡劣狀況的航空業界想趁機撈一筆納稅人的錢來挽救他們自己,提出應當讓那些航空公司在破產法的保護之下自救。)。美國政府方面說,希望能在下一周作出一個挽救美國航空公司的計劃。
再下來就是保險行業,這次他們需要在各方面進行非常巨額的理賠。
所有在曼哈頓世界貿易中心和附近的公司,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在人員、財產、經營方面遭受巨大損失。那一個區的電力和交通至今未能恢復正常。據估計,廢墟的清理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美國各大電視網也是這次事件的重災戶,原因是他們整整有兩天停止了播放商業廣告電視,因而損失了大筆的收入。
有經濟學家估計,這次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在四百億美元左右。這幾年,美國有財政盈餘,目前手上還握有一千六百億美元。從帳面上,也許可以應付。但是,另外的一些專家卻指出,目前可以看到的損失只是巨大的冰山的一角,連鎖的損失與通過人的反應而帶來的損失,將是一個難以估算的數字。
心理上的嚴重創傷
在一篇題為《茫然的美國人艱難面對陌生而更殘酷的世界》(美國矽谷《水星報》9月11日深夜)當中,有下面的一些敘述:
「這個國家突然間顯的是這么小、這么脆弱,震驚與恐俱把它擠壓在一起了。美國從來都沒有感受過如此受到恐怖分子的完全支配。
「他們是使用我們自己的飛機作為炸彈來對付我們。
「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並非是在星期二的攻擊當中唯一受到損害的東西,美國一向自我標榜的無敵與絕對不敗也已成為過去。『我們並非全面強大,』一個矽谷聖特克拉克大學的畢業班的學生說。
「這個國家經歷過珍珠港和一九九三年的世貿中心爆炸。但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這次攻擊的規模和所造成的傷亡相比,這是一次對這個國家的金融與國防中心的直接攻擊。
「但歷史學家韋卡拉(Winkler)認為,星期二代表了一個新時期的來臨。『從一定程度來說,』他指出,『我們過去一直在誤導我們自己,自認為可以控制任何東西。但實際上是我們一直到現在都極其走運。很可能,我們持續的幸運已經結束。』」
消費者信心可能是關鍵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賴於消費者的開支花費。在受到攻擊之前的一段時間,雖然美國企業經濟狀況越來越差,但是消費者的購物開支和各項消費還能保持較為強勁,特別是全美國的房地產交易由於利率的不斷下降和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跌而得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躍。這使得美國經濟沒有急劇進入衰退。
事件發生之後的這個禮拜,除了跟航空運輸業相關連的消費活動大受打擊之外,股票市場的一再重挫更顯示了投資者信心所受的打擊。由於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家庭都參與了一定程度的股票投資,因此,投資者的信心與消費者信心是密切相聯的。今天的一個報導指出,這一周之內,信用卡消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有聯邦參議員號召大家要「購物救國」(「Go buy America!」), 一個電視討論節目的主持人也批評一些人表面上是掛起美國國旗,但卻在大量拋售股票。
危險的期望
CNN新聞網的資深作者Mark Gongloff在他的《消費者掌握著鑰匙》一文中寫道:
「類似波斯灣戰爭那樣的成功的軍事行動可以對消費者的情緒有正面的影響,正如當時美國及其盟友在波斯灣的勝利促進了後來幾個季度的美國國內產值的增長。Putnam投資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oodman說:『如果採取迅猛的報復行動並且取得勝利,這將會使得人們感覺良好,激發慶祝的氣氛以及給予我們一個(經濟)提升。」
美國的聖誕節購物季節將在11月開始。這個購物季節的營業額是全年的三分之一。
從以上美國經濟學界與媒體的觀點來判斷,在十一月底以前,美國的軍事行動需要取得「鼓舞人心的勝利」。
矽谷《水星報》這一天報導指出,美國政府高層現在報復攻擊對象的選擇上產生了分歧。以國務卿鮑威爾和副總統切尼為首的一方主張集中打擊本-拉登,而以國防部副部長為首的五角大樓的高層文職官員們卻主張要同時徹底打擊伊拉克。
新聞不斷傳出恐怖分子有可能發動下一波攻擊。
很顯然,布希在組織盟軍方面也進行得不順利。並且單方面強調報復打擊,而不去檢討美國的對外政策,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懷疑事態會因為互相報復而不斷惡化。
這一切,肯定不會對消費者信息有任何正面的影響。
拿波斯灣戰爭時期的消費者信心曲線變化來對目前的情況作出期望,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年,打擊的目標非常明確、戰爭的延續時間的控制權在握、雙方力量懸殊、戰爭發生並且局限在遠離本土的地方。
而今天,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攻擊就發生在本土,而且發生在國家的心臟與神經中樞,打擊的目標不清晰,敵人的定義也非常模糊,極為容易轉化為種族與宗教的矛盾(歷史與今天的中東現狀證明了,種族與宗教的矛盾是非常敏感和難以解決的。布希竟然在白宮向記者談話時用了「十字軍東征」這個橫跨十一、十二和十三世紀的基督教對穆斯林聖地掠奪戰爭來形容他所提出的對恐怖分子之戰爭(白宮後來作出更正),可見劃清界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第三世界的平民。),同時,也無法控制戰爭的范圍以及戰爭的期限。因此,歷史並非是在簡單地重復。
中國的因應之道
在報道中看到,中國政府提出了「做好內事」的方針。這是非常正確的。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在過去浪費了許多年的寶貴時間,今天,只有做好中國自己內部的改革與發展,才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文明的首要貢獻。
毫無疑問,全世界將進入經濟衰退。有專家預期,美國經濟衰退會「先進先出」,大概需要兩年才可以走出谷底,而歐洲則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目前,亞洲的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處於經濟衰退狀態,這使中國的高增長顯得一支獨秀。雖然這是值得高興和驕傲的,但這更加是值得警惕和憂慮的。如果沒有「危機感」,中國就一定會進入真正的危機。看看世界經濟的歷史,我們就可以明白,從增長到衰退,幾乎可以在一夜之間發生。況且,中國的高增長當中,含有水分甚至有害於長遠利益的成分,是實際上的危險因素。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顯現的和潛伏的危機非常多。在全世界經濟進入衰退的時刻,在全世界政治和軍事動盪的時刻,中國的經濟與政治狀態也會變得極為敏感。全體中國人確實要加強「危機感」,找出堅實穩妥的因應之道。雖然,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步取得成績,但在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之下,恐怕不能採取簡單的「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來保持局面。
中國即將進入世貿,這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在世界進入經濟衰退的時刻,中國打開大門,而國內的卻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具備進行競爭的制度、知識、人才、與經濟實力。
現在,全國各地方都在爭搶外資,雖然短時間內在東南亞顯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但如果這是一種「不顧一切」的拼搶,恐怕最後是整個國家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早些年,我參觀過一些經濟開發區,發現不少外來的企業是那些低科技、高耗能、高污染的東西。希望這些年中國人會學得聰明一些。
中國應當從一九九七年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和當前的世界經濟衰退當中,中國經濟相對地少受到影響,總結出一些寶貴的經驗。應當看到中國自己的特點:生產力在高速發展,同時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盲目過渡的開放以及過分地「全面徹底融入全球經濟」,也許並不是一條長遠之道。走這條道,很可能的情況是,沖出若干年的泡沫高速發展,然後進入一種畸形的經濟和產業狀態。我們追求的應當是健康和穩定的持續長期發展,這比高速發展更為重要。
愚昧的人類
雖然,人類已經發展了許多現代科技、人類已經上到月球、人類可以復制生命、甚至可以創造新的物種、人類創造了許多東西使得每個人能夠活得更舒適更愉快,然而,人類同時也在有限的生命期間中替自己製造災難。大量的時間、才智、資源、財富都耗費在仇恨、貪婪、掠奪、佔領、控制、武器、攻擊和戰爭上面。
因此,現階段的人類,還是處於一種愚昧的狀態。
曾經有人提出過「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樣的一種社會理想,但似乎在目前歷史階段,人們的結論是,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在事件之後,美國的電視上、報紙上、電台上、在所有的媒體中,出現了各種的評論與爭論。在不同的地方,出現了不同的集會和發言。仔細聽一下,就可以發現不同背景和不同層次的人在發出不同的聲音。很難說出什麼是「美國人」的一致的聲音。茫然、悲哀、不解、憤怒,這是普遍的情緒。很明顯地,某些種族和宗教背景的人,有些是教授、策略研究人員、或者是節目主持人,在極力鼓吹廣泛的報復打擊,對於由此可能引起的無辜平民的傷亡和受苦,他們的回答是:「抱歉,對不起。」他們恨不得讓美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一種不可挽回的地步。而另外一些種族和宗教背景的人,則是希望美國媒體能夠報導世界各國、各個地區發生在各個民族身上的真實情況,以便大家能夠對美國的外交政策進行反思。在美國廣播公司著名的新聞討論節目《夜線》(「Night Line」)的一次發言中,他們提出, 要回答「他們為什麼憎恨我們?」這個問題,簡單地使用「因為他們憎恨自由與民主」作為答案,是遠遠不夠的。一些嚴肅的、公正的、政治和新聞界代表人物,都開始提出深刻的問題,挖掘矛盾的根源,尋求正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上帝祝福全人類」
在歷史的這一個時刻,世界需要有歷史胸懷的領袖人物,不是個別的這種領袖,而是要有一群這樣的人物。艱難時世是產生這種偉大人物的時刻,但卻並不保證他們一定會出現。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說了下面的一段話:
「讓強者和弱者同樣地聽到下面的信息:
「我們所尋求的和平不是戰勝其他的人,而是隨著『受傷翅膀的癒合』而來的和平;隨著對受苦難者的同情而來的和平;隨著對那些曾經反對過我們的人的理解而來的和平;隨著地球上的所有人選擇他們自己的命運的機會而來的和平。
「在短短的幾個星期之前,我們剛剛分享了人類第一次以上帝的眼光來看我們的世界的壯麗景觀——一個在黑暗中反射光線的孤獨的球體。
「當阿波羅號宇航員們在聖誕節的前夜飛越月球的灰色表面的時候,遠隔著從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他們以那樣清晰的話語向我們描述了地球的美麗,我們聽到他們祈求上帝祝福地球的福祉。
「在那個時刻,他們從月球所看到的景象觸動了詩人阿基波特-默克利殊(Archibald MacLeish)的靈感,他寫道:
這樣真實地看著地球,那麼小、那麼藍、那麼美麗,飄浮在那永恆的沉靜之中。
認識到我們自己彼此都是地球的乘客,都是在永恆的寒冷之中的這個明亮可愛的球體上的兄弟,——都是現在認識到真正的兄弟的弟兄們。
「在那卓越的技術凱旋這個時刻,人們把思考轉向自己的家和人類本身——從一個遙遠的角度認識到整個人類在地球上的命運是不可分割的:這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已經到達宇宙中多麼遙遠的地方,我們的命運並不是在星球上,而是在地球自己上面、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我們自己的心中。
「我們經受了美國精神的漫漫長夜。但當我們的眼睛捕捉到黎明前的微光時,讓我們不要再去咀咒那殘存的黑暗,讓我們聚集更多的光明。
「命運賜予我們不是滿杯的絕望,而是滿盞的機會。因此讓我們把握住它,不是在恐懼之中,而是滿懷喜悅——同時,「地球的乘客們團結起來,」讓我們懷著堅定的信心、明確的意向、以及對危險的警覺,向前邁進;並且在我們對上帝的意志和人類的希望的信念的支持之下,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在他的任期內,尼克松總統親自參與導演了結束越南戰爭以及打開中美關系正常化大門這兩件全球性的歷史事件。
在美國9.11事件之後,人們在集會上高唱「上帝保佑美國」。
然而,只有當全世界的人都認識到,並且希望「上帝祝福全人類」的時候,在這個茫茫宇宙中的蔚藍色的小球上才會有幸福和安寧。
參考資料:
⑵ 911事件相關問題
911事件就是本拉登策劃的。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6人罹難(不包括19名劫機者):其中2974人被官方證實死亡,另外還有24人下落不明。罹難人員名單中包括:四架飛機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貿中心2603人,五角大樓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員在此事件中殉職。
9.11事件在經濟上產生了重大及實時的影響。大量設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大型投資公司喪失了大量財產、員工與數據。全球許多股票市場受到影響,一些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還不得不進行疏散。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9.11事件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才重新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第一天下跌14.26%。其中跌幅最嚴重的要數旅遊、保險與航空股。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大幅度下跌。當時美國經濟已經放緩,9.11事件則加深了全球經濟的蕭條。
除了世貿中心,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也遭到襲擊。
⑶ 飛機發生事故後,作為事故方的航空公司會損失哪些東西
通常來說,當飛機發生事故後,作為事故方的航空公司會損失兩個方面的東西,一是資產,二是名聲。這是因為航空公司是事故方,在事故發生後自然會遭遇到一定的經濟損失,而且飛機發生事故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是負面消息,因而也會給航空公司的名聲造成不好的影響。
總的來說,只要航空公司是事故方,那麼資產和名聲是航空公司在飛機發生事故時會損失掉的東西,這對於任何航空公司來說都不會是例外。
⑷ 美國911事件的主謀是誰該事件造成了哪些後續影響
美國911事件主謀:美國官方稱是本·拉登
⑸ 911事件後,美股和全球股市都大跌嗎
是的,美股和全球股市都大跌了。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周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
盡管布希政府向股市內大量注入資金,9月17日重新開市後,恐慌性拋售仍然無法避免,各大股指不斷下跌直至3年來的最低點。
此次事件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損害甚至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此次事件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嚴重削弱。
(5)911事件後航空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事件起因
在美國思想界的諸種論點之中,「文明沖突」論成為解讀「9·11」事件根源的主要論點之一。世界上的許多媒體指出恐怖主義的重要根源是美國的中東政策。
以巴長期的軍事沖突和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殺戮及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製造」出具有必死決心的狂熱激進分子。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世界報》都指出「問題症結在於美國的中東政策。」
英國《衛報》以《最好的防禦是公道》為題,指出美國人必須「公道」,「才能真正制止奧薩馬在阿拉伯和穆斯林社會中得到的廣泛支持。」
⑹ 911事件對美國的影響
911事件對美國無論是民心、經濟、政治、地位影響都是深遠的。
對於911事件後的財產損失各方統計不一,聯合國發表報告稱此次恐怖襲擊對美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生產總值的2%。而此次事件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損害甚至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嚴重削弱。
此外,911事件後,安全逐漸成為美國制定各種政策首要考慮的因素。近年來,旅行禁令的頒布、移民政策的收緊,進一步著撕裂美國社會。
在移民問題上,特朗普曾以911事件為理據,簽署了針對數個天方教國家的旅行禁令;在實施「零容忍」移民政策時,特朗普也以911事件為例,力圖證明執法部門嚴厲執行移民法的必要性。
當前,美國正在調整其在全球反恐的戰略目標,進行有限收縮,將聚焦全球反恐轉為優先本土安全,但目前也仍未能解決恐怖主義存在和滋長的根源性問題。面對難以驅散的恐襲威脅,有分析指出,無論應對舊患還是新疾,本質上都在考驗美國的國內安全治理能力。
受911事件影響的救援者們
世界貿易中心死亡者中,包括來自紐約市消防局的341名消防員和2名醫護人員,來自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的34名警察,來自紐約市警察局的23名警察,與來自各民營醫院的8名緊急醫療技術人員。
有數據顯示,至今有至少2518名當年參與搜救的救援人員患癌,當中包括警察、消防員和醫護人員。其中一名60多歲的消防隊長,因為患癌而導致身體變得非常虛弱,被逼退休。
截至2014年6月,「911受害者賠償基金」已處理逾千宗癌症索償個案,大部分情況嚴重的人已獲賠償,當中115人獲賠40萬至4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7萬元至2537萬元)不等,但未知有多少救援人員因癌病死亡。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17年後的回響:看「911事件」仍如何影響美國
⑺ 為什麼「美國911事件」會影響美國經濟。小弟不明白呀`
美國9.11事件在經濟上產生了重大及實時的影響。
大量設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大型投資公司喪失了大量財產、員工與數據。
全球許多股票市場受到影響,一些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還不得不進行疏散。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9.11事件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才重新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第一天下跌14.26%。其中跌幅最嚴重的要數旅遊、保險與航空股。
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大幅度下跌。當時美國經濟已經放緩,9.11事件則加深了全球經濟的蕭條。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經濟一度處於癱瘓狀態,對一些產業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和影響。地處紐約曼哈頓島的世界貿易中心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起來的摩天大樓,造價高達11億美元,是世界商業力量的會聚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共計1200家之多,平時有5萬人上班,每天來往辦事的業務人員和遊客約有15萬人。兩座摩天大樓一下子化為烏有,人才損失難以用數字估量。五角大樓的修復工作至少在幾億美元之上。而且交通運輸和旅遊業造成嚴重損失。美國國內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並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實是歷史罕見。
「美國911事件」的經濟影響不僅局限於事件本身的直接損失。更重要的是影響了人們的投資和消費信心,使美元相對主流貨幣貶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戰略物資價格一度上漲,並波及歐洲及亞洲等主流金融市場,引起市場的過激反應,從而導致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減慢。
⑻ 911事件對美國的影響
9月11日當天的恐怖襲擊對美國及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珍珠港事件後,歷史上第二次對美國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美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譴責和立場也受到大多數國家同情與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後都有各種悼念活動,事發現場的清理工作持續到次年年中。9.11事件造成了對美國,全世界的人都感到恐懼,而反對類似"911"事件的再次發生。該事件也導致了此後國際范圍內的多國合作進行反恐怖行動。2011年8月31日新聞報導,傳出視頻,在9·11事件中,美國五角大樓被導彈而非飛機擊中。
事件發生後,所有英國軍事基地提高警戒狀態。所有途經倫敦市區的航班改為繞過市區飛行,而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飛。
歐洲議會與北約總部進行緊急疏散。北約宣布啟動1949年北約中的第五款,宣布如果恐怖襲擊事件受到任何國家的指示,將被視為是對美國的軍事襲擊,因此也被認為是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襲擊。這是北約歷史上首次啟動共同防衛機制。
事件發生後,西方各國政府的民間支持度大幅度上升。9.11事件在經濟上產生了重大及即時的影響。許多設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大型投資公司喪失了大量財產、員工與數據資料。全球許多股票市場受到影響,一些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還不得不進行疏散。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9.11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才重新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第一天下跌14.26%。其中跌幅最嚴重的要數旅遊、保險與航空股。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大幅度上漲。當時美國經濟已經放緩,9.11事件則加深全球經濟的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