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juniper給員工股票

juniper給員工股票

發布時間:2022-09-26 06:16:36

Ⅰ 揭秘美國思科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揭秘美國思科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引導語:思科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商務站點,製造的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設備承載了全球80%的互聯網通信,成為矽谷中新經濟的傳奇。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揭秘美國思科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去20多年,思科幾乎成為了“互聯網、網路應用、生產力”的同義詞,思科公司在其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都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1994 年初,任正非的同事清華的李星教授說當時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提出要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互聯網,這便是中國互聯網的開始。很快中國派了一個代表團包括吳建平、李星等中國最早研究互聯網的學者到美國考察互聯網、並且考察生產互聯網設備,主要是路由器(Router)的公司。當時很快就定下了美國思科(Cisco)公司的設備,並且很快到了貨。

很短的時間,中國自己最早的互聯網就在大學里誕生了(雖然高能所更早連到了互聯網上,但是那實際上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線性加速器實驗室的一個子網)當時,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思科公司,即使今天由於思科公司的產品不直接面向用戶,知道它的人也遠不如知道麥當勞的多,盡管思科有麥當勞的三倍大。但是,如果告訴大家,沒有思科和同類公司生產的路由器就沒有今天的互聯網,那麼大家就知道思科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了。思科是一個標準的網路時代弄潮兒,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而興,隨著其泡沫的破碎而一度衰落。

在 2000 年,思科曾經在一瞬間超過微軟,成為世界上股值最高的公司(五千四百億美元),那時思科股票一天的交易額超過當時整個中國股市。911 以後,它的股票一度縮水 85%。那年,思科的 CEO 錢伯斯宣布了思科歷史上唯一一次大裁員,同時他將自己的工資降到每年一美元,成為世界上工資最低的 CEO。這種做法一度被傳為佳話,並紛紛為那些願意和公司同甘共苦的老闆們效仿。幾年後的今天,思科已走出低谷,並且成為世界最大的設備製造公司。

1.好風憑借力

和惠普、太陽、雅虎、谷歌等公司一樣,思科是一個標準的斯坦福公司。斯坦福各個系都有自己聯網的計算中心,網路之間通過一種叫路由器的設備連接。八十年代初,斯坦福兩個不同系的計算中心主管里奧納多•波薩克(Leonard Bosack)和桑迪•勒納(Sandy Lerner)戀愛了。上面是事實,下面則是廣泛流傳的謠言。兩個人要在計算機上互相寫情書,由於各自管理的網路不同,設備又是亂七八糟,什麼廠家的、什麼協議的都有,互不兼容,情書傳遞起來很不方便,於是兩人乾脆發明了一種能支持各種網路伺服器、各種網路協議的路由器。於是思科賴以生存的“多協議路由器”便誕生了。

聽到這個謠言的人絕大多數都信以為真,因為它不僅夾雜著很多事實,而且合情合理。雖然,網路早有了,美國很多大學、公司和政府部門從七十年代起就開始使用區域網了,連接網路的路由器也早有了。但是,由於不同網路設備廠家採用的網路協議,每個公司都要推廣自己採用的協議,沒有公司願意為其它公司做路由器。在互聯網還沒有普及時,這個問題不大,因為一個單位內部的網路基本上會採用相同的協議。在 1984 年,互聯網還沒有興起,因此各個網路公司如 IBM 並沒有注意到這種多協議路由器的重要性。

波薩克和勒納後來結為了夫婦。夫婦兩人非常聰明而勤奮,但是更非常幸運。在他們創辦了思科公司的一年前,即 1983 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NSF)剛剛投資建設了連接各個大學和美國幾個超級計算機中心的廣義網 NSFNet,即今天的互聯網雛形。當時建設 NSFNet 的目的是讓科研人員不需要出差到超級計算機中心就能通過遠程登錄而使用那些超級計算機。而思科創建的一年後,即 1985 年 NSFNet 就開始和商業網路對接。

由於各大學、各公司的網路採用的協議不同,使用的設備也不同,因此對多協議路由器的需求一下子產生了。正在這時,1986 年思科推出第一款產品,連市場都不用開拓,就用於了剛剛起步的互聯網。思科 Cisco 是舊金山英文名字 San Francisco 的最後五個字母,思科公司的圖標正是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創始人的意思是要建起連接不同網路的橋梁。這對夫婦恐怕開始也沒有想到以後思科能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設備製造商。倒是矽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紅杉風投(Sequoia Capital)看中了這個市場將來的潛力,給這對年輕夫婦投了資。紅杉風投投資喜歡投給年輕的窮人,因為越是窮人越有成功的慾望和拼搏精神。紅杉果然沒有看錯,到 1990 年,思科就成功地上市。

和我們前面介紹過的從 AT&T 到微軟的各公司相比,思科的發展是最一帆風順的。思科早期成功的關鍵在於它的兩個創始人在最合適的時機創辦了一個世界上最需要的公司。假如思科早創立兩年,它可能在市場還沒有起來時就燒完了它的投資而關門了,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它遲了兩年,就可能被別的公司佔了先機。在思科還是一個小公司時,各大計算機公司各自有自己很大的市場,它們首先想的是在網路市場上打敗對手們而不是研製包容各公司網路產品的路由器,因此,沒有公司和思科爭奪多協議路由器的市場。而等到互聯網興起時,思科已經占據了路由器市場的領先地位。

思科的幸運正好和以朗訊為代表的傳統電信公司的不幸互補,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世界上數據傳輸量急劇增加,而語音通話量下降。下圖是從 1996 年到 2002 年世界數據通信量和語音通信量的對比,單位是 Gb/s。

在中國,固定電話市話的通話從 2005 年起甚至出現了下降。據中國信息產業部發布的統計數據,2005 年 1-11 月,固定電話本地通話時長比 2004 年同期增長 0.1%。信產部方面同時表示,固定本地電話通話量的增長中,小靈通通話量比去年同期增長 22.0%,所佔比例從去年同期的 20.5% 上升到 25.0%。這實際上意味著傳統的固定電話本地通話量實際上為負增長。而 2006 年對比 2005 年,市話的通話量進一步下降。這當然一方面是因為手機得以快速普及,另一方面數據傳輸搶了語音傳輸的市場。

浪潮之巔第一章“帝國的余輝”登出來後,有一些朗訊的朋友和我爭辯認為他們公司還在發展,並不只有餘輝。我講,你們是在發展,而且從語音通信量上看,不到十年增加了一倍多也不算慢,但是語音通信在整個世界通信量中的比重從占統治地位降到一個附庸地位。全世界能花在通信設備上的錢數幾乎是一個常數(以每年幾個百分點增長),而越來越多的錢花在了數據通信設備例如思科的設備,而不是傳統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上,(更何況思科也在搶交換機的市場)。雖然朗訊也可以做類似思科用於互聯網的產品,但是,它們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了優勢,在資金上嚴重短缺。思科扣除債務擁有一百六十億美元的現金,而其他電信設備製造商如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等等,扣除債務後是零現金或者是負數。因此,思科自從誕生,就處在了一個想不掙錢都難的行業,而朗訊則進入一個神仙也沒辦法的時代。

思科幸運地站到了互聯網革命的浪潮之巔,在互聯網革命大潮的推動下,思科上市後仍然能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當然,思科能坐穩網路設備供應商的頭把交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非常特殊的文化。

2. 持續發展的絕招

思科上市後,兩個創始人馬上成了億萬富翁。思科今天的股價,是上市時的500倍。它早期的員工,只要在理財上不要太冒險,比如在互聯網泡沫時代買了很多網路垃圾股(當時叫網路概念股),也成了千萬富翁或者百萬富翁。這些人在富有了以後很多會選擇離開公司去創業或者乾脆退休。事實上,思科的兩個創始人自己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離開了公司。

一個成功的公司的早期員工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他們一般是一些非常愛冒險的人,否則他們不會選擇加入新開辦的甚至是還沒有投資的小公司,他們技術和能力非常強,常常每個人可以獨擋一面,因為早期的公司要求員工什麼都得能幹。他們同時對新技術非常敏感,否則他們在眾多新興公司中就不會挑選中那些日後成功的。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弱點。他們雖然善於開創,但不善於或者不願意守成,而後者對於一個大公司發展至關重要。他們做事快,但是不夠精細,因為在公司很小時,搶時間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在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他們會和新的管理層發生沖突 —— 新的主管會覺得他們不好管。這就如同打江山的人未必能治理江山。這些員工很可能自己出去開公司。而即使留在公司的這些早期員工已經腰纏萬貫,原先的動力也要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留住早期員工,並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便成為了每一個上市的科技公司的難題。

另外,一個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後,每個人的貢獻就不容易體現出來,大鍋飯現象幾乎是全世界的通病。一些員工雖然有很好的想法,也懶得費功夫去推動它,因為自己多花幾倍的時間和精力最多能多得百分之幾的獎金。偶爾出來一兩個人試圖推動一下,又會發現在大公司里阻力很大。因此,有些員工一旦有了好的想法,寧可自己出來創業,也不願貢獻給自己的公司。這兩個問題在矽谷普遍存在,而思科是這些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公司。

思科的辦法很像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國王對待探險者的做法。那時,包括哥倫布和麥哲倫在內的很多航海家都得到了王室的資助。這些冒險者,很多是亡命之徒,其航海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名垂青史,而是為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他們和王室達成一種協議,一旦發現新的島嶼和陸地,則以西班牙或者葡萄牙王室的名義宣布這些土地歸國王所有,同時國王封這些發現者為那個島嶼或者土地的總督,並授予他們征稅的權力。

這樣一來,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國的疆土就得以擴大。思科具體的做法是,如果公司里有人願意自己創業,公司又覺得他們做的東西是好東西,就讓他們留在公司內部創業而不要到外面去折騰,而思科會作為投資者而不再是管理者來對待這些創業的人。一旦這些小公司成功了,思科有優先權把它們買回來,思科的地盤就得到擴大。而這些獨立的小公司的創辦者和員工,又可以得到很高的回報。這樣本來想離開思科出去創業的人也就不用麻煩了,接著上自己的班,只是名以上換了一家公司。當然,如果這些小公司沒辦好關門了,那麼思科除了賠上一些風險投資的錢,沒有額外的負擔。這種做法不僅調動了各種員工尤其是早期員工的積極性,也避免這些員工將來成為自己的對手或者加入對手的陣營。

思科自己公布的從 1993 年起的收購超過百起,這沒有包括很多小的收購。以 1999 年思科七十億美元的天價收購 Cerent 公司為例。後者本身就是由思科前副總裁 Bhadare 創辦的,從事互聯網上數據傳輸設備製造的公司,並且在早期得到思科一千三百萬美元的投資。Cerent 的技術和產品顯然是思科所要的。

事實上,從思科分出來的這些小公司比其它創業的公司更容易被思科收購。因為,一方面這些創始人最清楚思科要什麼技術和產品,也最了解思科本身的產品以便為思科量身定做。另一方面,他們容易得到風險投資的支持,因為風投公司能看的清它們投的公司將來出路在哪裡 —— 賣回給思科。所以,在矽谷一些想通過新興公司發財上市和收購財的人,當看不準哪個公司有發財相時,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入那些思科人,尤其是思科高管和技術骨幹開的小公司。這一招在千禧年的前幾年頗為靈驗,當然這些弄潮兒還得讓人家公司看得上。

在思科,人們經常會遇見自己“二進宮”甚者“三進宮”的同事。一個員工因為轉到思科支持的小公司,從名以上講暫時不算思科員工了,但是隨著思科收購回那個小公司,這個員工再次“加入”思科了。這個員工出去轉了幾年,回到原來的位置,但是卻腰纏萬貫了。

思科通過這種做法,基本上壟斷了互聯網路由器和其它重要設備的技術。因為一旦有更新更好的技術出現,思科總是能有錢買回來。如果說微軟是赤裸裸地直接壟斷市場,那麼思科則是通過技術間接壟斷了互聯網設備的市場。在一般人印象中,硬體生產廠家的利潤不會太高,但是思科的毛利卻高達 65%。不僅在整個 IT 領域大公司里排第二位,僅次於微軟的 80%,而且遠遠高於一般人想像的高利潤的石油工業(35%)。這種高利潤只有處於壟斷地位的公司才能做到。

大家也許會問,既然思科這種辦法證明有效,為什麼別的公司學不來。當然這一方面因為並非所有公司的領袖都有思科 CEO 錢伯斯(John Chambers)的胸懷和遠見卓識,更重要的是思科的基因使然。思科自己的創建就是用到了兩個創始人的職務發明。斯坦福大學當時雖然很想獨占“多協議路由器”的發明,但是最終很開明地和兩個發明人共享了這項技術。當然思科上市後,波薩克和勒納為斯坦福捐了很多錢,除此以外斯坦福還擁有很多思科的股票,因此斯坦福和波薩克和勒納通過思科的到了雙贏。正是如此,思科能做到寬容員工用自己職務發明開辦公司。另外,思科員工的發明,一般很難單獨成為一種產品,而必須應用到現有網路通信系統或設備中,因此它們最好的出路就是賣給思科。所以,思科倒是不怕這些小公司將來反了天。

托爾斯泰講,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信息工業中,這句話要反過來講,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絕招,失敗的公司倒是有不少共同之處。思科這種成功的做法,一般的公司是抄不來的。

3. 競爭者

如果說微軟是善於便市場優勢為技術優勢,思科則是反過來,它通過自己的研發和收購,變技術優勢為市場優勢。雖然華爾街把阿爾卡特-朗訊和加拿大的北電也算做了思科的競爭者,其實這兩個以程式控制交換機見長的公司和思科不完全處在同一個領域,基本上威脅不到思科。而且思科一家的市值超過其它傳統通信設備公司的總和。

思科真正的競爭對只有一假一真兩個。讓我們先來看看假的—Juniper Networks。這個公司基本上是思科的影子公司,相當於 AMD 對英特爾的地位。Juniper 的產品定位在高端,而不像思科從小到 IP 電話機,大到高端路由器都做。雖然 Juniper 是在產品上和思科最相似的公司,但是它的營業額只有思科的 7%,2006 年分別為二十五億和三百五十億美元。這還是在 Juniper 並購了和它規模同樣大的防火牆廠商 Netscreen 公司以後,而它的市值現在還不到思科的 5%,分別為八十億美元和一千九百億美元。思科留著這個競爭對手主要是處於反壟斷的考慮。因為有了 Juniper,思科省了很多反壟斷法帶來的麻煩。而且,美國很多政府部門和大公司在采購時要求必須從兩個以上的廠家中挑選,因此,思科為了做生意以必須允許 Juniper 的存在。否則,以思科手上的現金,就可以把 Juniper 買三次了。雖然 Juniper 宣稱自己存在的理由是技術好,但是,它這些年增長並不比思科更快,因此更深層的原因是思科必須放它一馬。

思科真正的對手是中國的小弟弟華為。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代表,華為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雖然大部分人並不關心它做的路由器產品。因此,在這里也就不用贅述華為的故事和成功經驗了。作為一個民辦企業,華為雖然得到了政府的一些幫助,但是,它能夠發展起來它一開辦就定了一個高起點、還靠私營企業的高效率和員工的勤勞。

華為公司比思科成立晚四年,早於 Juniper 八年。華為創辦時起點就很高,當時郵電部下面的一些研究所還在和 AT&T 等跨國公司談二流技術的轉讓和合作,任正非直接就定位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並且短短幾年就開發出了當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 08 程式控制交換機。2006 年,華為的銷售額已經到達 650 億人民幣,大約 90 億美元,是 Juniper 的兩倍。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銷售額的三分之二來自海外,這和房地產銷售因泡沫經濟的虛高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前者是實實在在的業績。因此,華為已經成為思科在世界上主要的競爭對手。

雖然目前華為的市場佔有率按營業額計算只有思科的四分之一,但是前途不可限量。這不僅因為華為以比思科更快的速度發展,更重要的是華為將思科拖入了“中國製造”效應的陰影中,這是後者極不願意的。我們在以後會專門討論“中國製造”的效應。它基本的影響是,當一個原本只能在美歐生產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則可以過渡到日本和韓國,進而落腳於中國。美歐公司能賺錢的時間只有從美國到中國這段時間差,以前這段時間可以長達數十年,現在只有幾年。

一旦一項產品可以由中國製造,那麼它的利潤空間就會薄到讓美歐公司退出市場。現在,思科和華為的競爭就是在這種陰影籠罩下。因為華為已經可以生產和思科匹敵但是價格便宜許多的低端網路設備,因此,思科相應產品的利潤已經被華為封頂。思科內部存在一個和 IBM 類似的問題,一些部門雖然毛利率相比整個行業並不低,但是扣除研發、市場和管理等費用,就成為虧損部門。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它不得不放棄這些低利潤的產品。當然,思科在高端產品和新產品上的優勢是華為短期內無法相比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只剩下高端產品,那麼它就在也不能成為全行業的壟斷者。

令思科煩惱的是,華為這個“小公司”追趕自己的速度快的驚人,這主要是因為華為比思科靈活得多。在思科,一個產品從立項、設計、開發到測試然後上市,每一個過程都嚴格而復雜,而華為相對簡單得多。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思科和華為的競爭中,反映在很多跨國公司和中國本土公司的競爭中,包括在互聯網行業。跨國公司採用相對保守的策略是合理的,它們只要做到比其它跨國公司發展得更快就可以了,但是千萬不能出錯,這樣,華爾街最滿意。但是,當它們遇到不按常規出牌的公司,以前是日本的,現在是中國的公司時,就顯得節奏跟不上了。

華為可能是中國目前在 IT 行業唯一可以和世界上的行業老大競爭的公司,這很大程度上因為華為從公司結構和經營上已經和美歐上市公司沒有什麼差別,同時華為有一位了不起的統帥任正非。任正非,作為一個創造者和巨人(Builder and Titan)2005 被時代周刊評為世界上 100 個最有影響的人物。它不僅是中國唯一作為創造者和巨人上榜的人,也是全世界除美國以外絕不僅有的幾個人之一。華為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亞洲家族企業從興到衰的宿命。

當然,華為近期還不可能動搖思科的根本。這一兩年得益於以互聯網公司的興起,已經走出了 2001 年的谷底銷售直線上升。這里,我們在一次看到安迪-比爾定理的作用。在互聯網行業,服務型公司谷歌和雅虎等會先起步,然後帶動網路設備公司的業績。從股票表現看,從 2003 年到去年,谷歌的股票率先增長,思科和 Juniper 公司有個滯後,從去年起開始恢復。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思科的股票走勢和谷歌吻合的非常好。

目前,互聯網的發展依然方興未艾,只要思科不做蠢事,今後幾年它完全可以乘著互聯網第二次革命的'浪潮順利地發展。但是,再往後會怎麼樣呢?

4. 諾威格定理的宿命

谷歌研究院院長彼得.諾威格博士說,當一個公司的市場佔有率超過 50% 以後,就不要再指望在市場佔有率上翻番了。這句話在信息工業界廣為流傳。這是一個很樸素的道理,但是常常被一些公司領導者忽視。在互聯網泡沫時代,太陽公司佔有了覺得部分工作站市場,市值一度超過一千億美元。但是,它還在盲目擴大試圖在工作站和伺服器上進一步開拓市場,結果,一旦經濟進入低谷,工作站和伺服器市場迅速收縮,即使它佔到 100% 的市場份額也無濟於事,事實上,太陽公司的市值蒸發了 90% 多。

思科公司現在面臨同樣的問題。即使它占據了全部路由器市場,它也很難使公司在成長一倍。而且,由於反摩爾定理的作用,它的營業額並不能因為多買了一些設備而常比例的提升。因此,除非它能開拓出新的市場,否則會成為下一個朗訊。要擺脫諾威格定理的宿命,就必須找到和原有市場等規模甚至是更大的新市場。

思科的舵手錢伯斯很早就未雨綢繆了。思科大強度投入 VoIP(Voice on IP),即用互聯網打電話的業務,包括收購了這個領域頗有名氣的 Linksys 公司。同時,思科進軍存儲設備和服務業務,並且也收購了一些相應的公司,為它的 VoIP 戰略做策應。以前,在電話時代,世界上的信息通信主要依靠電話線,每個人或者家庭在那個時代的標識符就是電話號碼。當然這些電話線不是亂七八糟攪在一起的,而是通過交換機連接的。到了互聯網時代,更多的信息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正如像在前面語音通信和數據通信量對比圖中所反映的那樣。這時,每個人和家庭的表示是 IP 地址,當然,網路路由器代替了原來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地位。思科也代替了朗訊的地位。

事實上,由於現在互聯網的帶寬遠遠超過了過去電話網路的帶寬,因此,通過互聯網傳遞語音完全有可能。這樣世界上就不需要傳統的電話網了,一切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思科公司自己已經使用 IP 電話多年來,但是在全世界普及還需要時間。同時,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比如電話通過互聯網上傳播的延時問題,雖然這個問題隨著網路速度越來越快而變得不是很明顯。Skype 公司已經提供了全球的免費通過互聯網的電話服務,但是和思科要做的真正的取代傳統電話的 IP 電話還有很大差距。Skype 為了保證一個電話語音數據包能及時地傳遞到對方,它會將該包復制多份通過互聯網上的多條線路進行傳送,這種霸道的做法效率其實非常低,比傳統電話的傳輸效率還低得多。只是 Skype 濫用了互聯網免費這樣點,實際上是讓鋪設互聯網的電信公司變相為它買單。

電話能在互聯網上傳,有線電視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傳播。事實上,很多家庭已經使用了有線電視,其線路完全可以用於打電話和上網,當然要進行一些改造。這其中商業的難度比技術上大,因為這些聯入家庭的電纜控制住在有限電視公司手裡。但是不管怎樣,從技術上講一條高速電纜線完全處理電視、電話和上網三件事,這一切則通過類似於 VoIP 的技術來實現。讓我們不妨來看一看思科為大家設計的遠景。

張家是個典型的四口之家,晚上上高中的兒子要看橄欖球賽,但是他回家時球賽已經開始了半小時,但是他還是想從頭看起。上小學的女兒要看今天同學介紹的最近電視台不會播放的卡通片,父母要看玩昨天看來一半的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這些要求以前是做不到的。現在好了,兒子在電視機前設置了一下比賽的進度,電視台按晚半小時的進度專門為他傳來橄欖球比賽。女兒在電視機前搜索到那個卡通片,在遙控器上選擇了播放按鈕,電視機中就開始播放她想看的卡通了。中間有幾個害怕的場面,她採用快進功能就跳了過去,以前她必須捂著眼睛等這些畫面過去。

父母看電影時從昨天看來一半的地方開始,中間接了朋友的一個電話,他們就讓電影停了五分鍾,五分鍾後,電視台從他們中斷的地方繼續播放。張家已經很久沒有買 DVD 了,因為它們想看的東西在互聯網上都有,而且影像效果完全是電影院的效果。張家接電話時,沒有用現在的那種固定電話,而是用一個藍牙耳機通過家裡的網路路由器實現的。看完電影後,女兒要把自己度假的 100 張一千萬象素的照片傳到網上去和同學們共享,她只等了兩分鍾就完成了。

這件事,以前想都不用想,現在由於寬頻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 VoIP 以及類似技術的出現,在十年以內應該能成為現實。當每個家庭上網的速度達到現在 DSL 的一百倍,即每秒鍾 100 Mbps,那麼每個家庭可以同時收看三部高清晰度電影,每部需要 25 Mbps 的帶寬,剩下來的四分之一可用於電話,瀏覽互聯網,玩游戲,上傳下傳照片等等。 由於每家有自己的 IP,因此傳媒公司可以根據 IP 為每個家庭提供不同的節目。由於互聯網的交互性,用戶可以自己控制影像節目的播放,一個電影今天看不完可以明天接著看,漏掉一段新聞可以重播,一場比賽因為時間不合適可以以後補看。這些節目不需要錄下來存在自己家,而是放在網路存儲伺服器上。

在這樣一個寬頻的互聯網世界裡,一切通信都通過 X on IP 來實現。那麼思科又將在其中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首先,它現有產品的需求量會繼續增長,而且,思科的一些現在市場還不大的產品比如網路存儲伺服器,需求量將大大增加。因為要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提供家庭的娛樂服務,必須將影視的內容存儲在本地的一些存儲伺服器上。

在 VoIP 和網路上影視傳輸設備領域,思科最有可能成為這個市場的領頭羊,這樣它就可以在互聯網浪潮之後,再次搭上寬頻通信革命的浪潮。往更長遠看,思科如果能走 IBM 的道路,即不斷淘汰它利潤低的低端產品,將市場主動讓給華為等“中國製造”的公司,保守地開拓新領域的成長點,就有可能做到長盛不衰。否則,如果它一意固守現有的市場,則很難擺脫諾威格定理的宿命,將成為下一個朗訊。

;

Ⅱ Juniper認證的歷史

Juniper是由Pradeep Sindhu、Dennis Ferguson與Bjorn Liencres於1996年2月在加州創立。1998年在德拉瓦州重新改組,並於1999年6月25日股票公開上市。
Juniper曾並購了若干公司,包括首創CMTS(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設備的Pacific Broadband公司,及ASIC設計公司Micromagic等。
2002年7月,Juniper以5.85億美元收購西門子的關系企業Unisphere公司。
2004年4月,Juniper以34億美元收購NetScreen Technologies公司。
Juniper買下Nexsi Systems公司的智慧財產權。
2005年4月,Juniper以6,570萬美元收購Kagoor公司。
2005年7月,Juniper以3.37億美元收購Redline及Peribit Networks兩家公司。
2005年10月,Juniper以870萬美元收購Acorn Packet Solutions公司。
2005年12月,Juniper以1.22億美元收購Funk Software公司。

Ⅲ 求juniper公司的發展歷程~~

Juniper網路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聯網和安全性解決方案供應商,十餘年來一直致力於實現網路商務模式的轉型。Juniper網路公司的一系列聯網解決方案為其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20000多個客戶(其中包括全球頂尖的30家電信運營商和《財富》全球100強企業中的92家)提供所需的安全性和高性能來支持全球最大型、最復雜、要求最嚴格的關鍵網路。

現任CTO兼創始人Pradeep Sindhu於1996年創立Juniper網路公司。

1998年 Juniper第一款產品--M40發售。
1999年 Juniper在NASDAQ公開上市。
2002年 收購Unisphere網路公司,添加了E-系列邊緣路由產品。
2003年 成立班加羅爾研發中心。
2003年 Juniper向業界發出創建Infranet的號召,並獲得廣泛響應。(Infranet是將互聯網的覆蓋范圍與專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美相結合的公共網路。)
2004年 收購NetScreen科技公司,添加了系列網路安全產品,在SSL VPN市場取得了全球 領導地位。
2005年 收購Peribit科技公司、Kagoor網路公司、Redline網路公司,Acorn公司和 Funk軟體公司。
2005年 Juniper為韓國戶名電信服務供應商KT部署T-系列核心路由平台,這也是公司部署的第1000台T-系列核心路由器。
2006年 推出統一接入控制(UAC)解決方案和安全業務網關(SSG)產品。
2006年 被標准普爾(S&P)選入標准普爾500指數。
2006年 年收入達23億美元。
2007年 在全球44個國家設有117個辦事處,擁有員工超過5000人。
Juniper全球的領導地位
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20000多個大型客戶:

《財富》100強中的92家
30大頂尖電信運營商
10大商業銀行中的8家
美國50個州政府中的47個
100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9000家全球合作夥伴
Juniper的客戶
Juniper網路公司安全可靠的網路平台專門為依賴網路獲得戰略性收益的客戶量身設計,比如電信運營商、企業、政府和科研教育機構。這些致力於創新的客戶依靠Juniper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並且大幅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能及經濟效果,實現著他們各自的目標。

電信運營商:藉助Juniper網路公司高級流量處理和自動供給技術,電信運營商可在高價值、高使用率的細分市場中獲得成功。

企業:Juniper網路公司安全可靠的網路平台為網路密集型企業提升競爭力--對員工和商業夥伴開放網路並最小化安全風險。通過幫助企業了解用戶是誰,並賦予相應的網路訪問許可權,幫助企業保護當前的動態網路。

政府:Juniper網路公司為政府部門提供同類最佳的網路及安全解決方案--提供極其可靠和穩定的軟體以及符合業界標準的服務和支持。Juniper網路公司的網路和安全解決方案旨在抵禦當前的威脅,同時不影響性能或可擴展性。

研究與教育機構:全球有成百上千個科研教育機構和高級科研網路都依賴Juniper網路公司的解決方案來支持其先進的科研和學術應用,即使在要求最嚴格的環境下仍能確保可預測、可擴展的性能,如基於IP的HDTV、數據挖掘、三維成像以及遠程顯微鏡等。

Juniper的合作夥伴
Juniper網路公司致力於成為IP網路和安全領域的最佳合作夥伴,為渠道合作夥伴創造更多盈利機會,作為他們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回報,並正在藉助J-Partner計劃把它變為現實。身為J-Partner的您都會得到Juniper 的獎勵和回饋,此外通過專業化服務和獲取認證等方式,您還可以接觸到當前業界最廣泛的路由與網路解決方案。

J-Partner代理商計劃有助於把握新商機。我們提供給您高級安全解決方案、應用加速解決方案、企業聯網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等專業化服務,使您能夠得到最適合貴公司商務模式的方式,靈活的與Juniper合作。J-Partner代理商計劃有助於最大限度提升總財務機遇。我們除了通過專業化服務和增值定價來銷售產品,還通過制定靈活的業務計劃保護投資。

依靠J-Partner代理商計劃,Juniper正在改變著平台供應商和渠道合作夥伴之間的關系。

客戶支持
Juniper提供一系列全面、靈活、業界領先的技術支持、專業服務以及培訓課程,幫助客戶及合作夥伴從其網路和安全性投資中獲取最大的收益。

--------------------------------------------------------------------------------

Juniper--全球領先的聯網及安全方案供應商
Juniper實現的通過單一IP網路提供安全可靠通信的這一創舉,領先於行業步伐。以此為基礎的高性能IP平台能夠支持各種規模的服務和應用,針對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服務以及應用的實際狀況構建網路,並革命性地解決了希望從網路獲取戰略價值的客戶的兩難問題。

在每個涉入領域,Juniper的市場份額均位居前三甲,同時,也創造了很多個第一:第一個基於特定應用集成電路(ASIC)的平台;第一個基於ASIC的防火牆;第一個入侵檢測與防護(IDP)產品,以及最全面且最具遠見的SSL VPN 產品。

Juniper的產品
Juniper網路公司以技術為本,致力於保持行業領導地位,保持著與合作夥伴的融洽關系,並開發出一系列安全可靠的平台產品,這其中包括了從小型辦事處到全球最大型的IP骨幹網站點的各類型解決方案。

網路基礎設施平台
Juniper全面的IP基礎設施產品系列涵蓋了各種可靠的高性能路由平台,採用通用的產品架構,安裝了經過驗證的JUNOS模塊化操作系統,確保提供可預測的高效IP基礎設施,並能夠大規模提供安全可靠的用戶體驗。

T-系列:作為核心路由平台可提供高可用性、可靠性和高擴展性,並可降低操作成本與資金支出。全新的TX Matrix解決方案為多基座基礎設施的中央路由與交換核心元件,可同時整合多個T640平台,以便構建可支援數個Terabit的傳輸處理能力的核心解決方案。

M-系列:將業界最佳的IP/MPLS功能和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豐富的業務結合。這些多業務邊緣路由平台可協助客戶將多業務網路整合到單一的IP/MPLS基礎設施,同時以誘人的新服務開發嶄新的獲利機會。

J-系列:在企業級路由器產品包中提供JUNOS模塊化操作系統,可降低遠程邊緣網路的運營與設備成本。支持企業和可控的服務部署。

E-系列:是IP邊緣及寬頻服務路由平台, 可在邊緣網路中提供有效的控制、傳輸及計費服務。

MX-系列:MX960乙太網業務路由器是業界容量最大的運營商級乙太網平台,提供最大可達960千兆位每秒(Gbps) 的交換和路由容量。作為第一款優化用於新興乙太網網路架構和服務的Juniper平台,MX960專門構建用於滿足最苛刻的運營商網路。MX960有效支持高密度介面和大容量的交換吞吐量,適用於廣泛的企業和住宅應用與服務,包括高速傳輸和VPN服務、下一代寬頻多重播放服務以及大容量的互聯網數據中心網路互連等。

業務部署系統(SDX-300):用於幫助電信運營商迅速創建並部署豐富的新型業務,提供可靠的個性化用戶體驗,並對其基礎網路全面控制。SDX-300支持高度可擴展、高度靈活,集成業務創建、業務激活、用戶管理、記帳功能的新型業務方案。

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Juniper提供適用於整個網路的市場領先的創新安全技術,從而降低由連接和提供關鍵網路服務和商業應用所帶來的風險。Juniper的安全產品提供網路級和應用級防護,實現更智能,更實時的安全決策。內嵌靈活和可靠能力保證網路的高可用運營。

整合式防火牆/IPSec VPN:Juniper防火牆與IPSec VPN專用型安全裝置可執行重要的安全防護功能。這些整合式安全裝置結合了狀態檢驗防火牆與深層檢驗技術, 以便全面保護應用層;而IPSec VPN功能則可在企業總部與遠端使用者之間提供安全可靠的連接。

入侵防護:通過Juniper入侵檢測與防護設備(IDP),網管人員可深入掌控應用層與網路層狀況,並支援異常時間調查與修復, 以協助客戶快速而自信地部署線上(inline)攻擊防禦架構。

SSL VPN: Juniper的SSL VPN產品可針對個別使用者與使用者族群,嚴密控制其應用軟體與完整網路資源存取,讓企業能夠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為移動工作者、合作夥伴以及客戶提供安全存取。

統一接入控制(UAC)解決方案:Juniper的統一接入控制解決方案,結合使用者身份、裝置安全現況資訊,以及網路地點信息,可有效地控制每位使用者的網路存取。

AAA與802.1X:Juniper完整的AAA/RADIUS系列產品以及802.1X網路存取安全裝置,適用於各種不同規模的網路,包括企業網路、電信運營商網路、有線或無線網路等等。

應用加速解決方案
Juniper應用加速平台可改善主從與網頁式商業應用程序的效能, 讓分散式企業的分公司、遠端與移動工作者都能快速存取所需的應用服務,以提升工作效率。這些應用平台在現在的分散式企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讓遍布全球各地的遠端使用者能夠以近似LAN的傳輸效能存取集中存放的應用程序。

廣域網(WX/WXC)應用加速平台:WX與WXC廣域網應用加速平台可將廣域網資源做最佳的運用,以改善關鍵應用程序在廣域網的傳輸效能,讓分公司中的遠端使用者都能順利存取應用程序。

數據中心(DX)應用加速平台:Juniper DX負載平衡及應用加速平台可安置在資料中心的網頁與應用伺服器的前端,作為資料處理中心加速器使用,以減少應用伺服器的例行性與重復性的管理作業,使其能夠專心處理應用程序資料。DX平台將安全、加速、可用性、透視性與控管能力等多項重要功能整合到單一平台中,以減少網路伺服器的數量, 並大幅簡化資料中心的架構。

Juniper中國
2005年建立北京研發中心(無線5GT完全由北京研發中心的團隊設計開發)。

2006年M320多業務路由在蘇州投產。

2007年T640核心路由也在蘇州投產。
近年來:

榮獲2006年(第三界)中國IT渠道冠軍調查評選的"網路安全產品最佳技術創新性獎"、"網路安全產品最佳產品可靠性獎"、"企業路由器最佳銷售盈利性獎"和"企業路由器最佳政策延續性獎"四項大獎。

榮獲中國IT服務用戶滿意度調查的"防火牆產品 服務滿意金獎"。

榮獲由《通信世界》主辦的2006年中國通信經濟年會中國十大IT助力電信企業。

榮獲由《中國計算機報》主辦的第七屆中國信息安全大會"值得信賴品牌獎"。

TX Matrix路由矩陣榮獲2005《計算機世界》"年度產品與解決方案高端路由器獎項"。

SSG 550和NetScreen 5GT產品組合榮獲《網路世界》IPSec VPN橫向公開評測"編輯選擇獎"。
獲獎理由:在評比中,我們綜合考慮了性能、安全性、功能、管理以及價格等因素。通過測試發現,Juniper的產品組合是一個能夠提供給用戶從底層網路規劃到應用層安全的全面解決方案。它也藉此贏得了我們的最高評價,獲得了《網路世界》編輯選擇獎。

迄今為止,Juniper中國為中國電信重慶、浙江、江蘇提供的E320寬頻服務路由平台,已支持IPTV和更多的應用服務並開始發揮他們的作用;而在中國電信廣東和上海,Juniper提供的T和M系列路由平台則為其核心IP網路的擴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為中國移動服務的過程中,安全接入是Juniper成功解決的一個問題,這都要歸功於Juniper的IC4000接入控制產品;Juniper產品的高性能還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Juniper的CERNET2-T系列路由平台的接入,使得中國下一代科研和教育IPv6核心骨幹網路高性能運轉提供了可能。

希望你能看到。

Ⅳ h3c是什麼

華三的勝利京東翰林教育H3C培訓中心
核心提示:令思科不安的是,作為根植於中國的公司,華三並不是靠低端策略贏得份額。
思科不是那種容易擊敗的公司。
8月,思科進入新財年。最新財報顯示,上年第四財季凈利潤12.3億美元,同比下降36%,整個2011財年凈利潤為65億美元,同比下滑16.4%—在節節敗退的2011年,思科對這類新由頭習以為常。8月19日是思科6500人裁員計劃全部結束的時間,此後,思科繼續全面收縮戰線,給自己從容的復甦時間。
但在種種憂患中,思科無法忽視一股尖銳的力量。它來自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亦簡稱H3C)。就企業網市場而言,在思科管理不善的中國大陸,2009 年銷售額與華三持平,2010年則被華三超過;即使在思科力量雄厚的全球交換機市場,其市場份額也被華三拉低6個百分點,路由器業務降低近6個百分點。
對思科而言,華三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對手。從體量上,兩者仍相距甚遠。譬如,2011年上半年全球交換機市場上思科份額近70%,而H3C/HP只有 12%,2011年呈現穩定增長勢頭;但這足以使華三穩坐第二把交椅。這家僅有8年歷史的公司,只用三年便完成了華三首席執行官鄭樹生的目標:「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個特長,這個特長就是專注,H3C希望基於IT領域,成為全球除了思科之外的第二選擇。」
真正令思科不安的是,作為一家根植於中國的公司,華三並不是靠低端策略贏得份額。其最高端的數據中心產品已征服寶潔、沃爾瑪等主流跨國公司客戶,而這本是思科的領地。
不僅如此,相比思科的財務困局,華三的現金流及運營情況健康,無論純利還是毛利,從全球來看「幾乎和思科持平,或許純利更高點。」一位華三內部人士對本刊說。在上個財季, 思科毛利率已由62.7%降至61.3%。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華三營銷副總裁王巍不僅感嘆:「我們應該是整個行業內財務狀況最良好的公司之一,這也是為什麼被賣了很多次,但每次都溢價很多的一個原因。」
此言隱含酸楚。1995年以來,從華為數據通信部、華為3Com、H3C,到現在歸於惠普旗下的華三,幾經易手,命運多劫,在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史上實屬罕見。 這家迅猛增長、有能力挑戰思科的公司,其生命力源自一段崎嶇的成長歷程。
2003年11月,鄭樹生率領一千多人,從深圳、北京兩地遷往杭州,華為數據通信部蛻變成華為3Com的初始團隊。此舉主要是為了緩解華為與思科的知識產權訴訟。此後不久,3Com總裁兼華三董事長Bruce Claflin透露3Com是主動方。談判歷時一年,在最後三個月內進展神速—這正是思科訴訟華為侵權最為激烈的時段。而在2003年3月24日,合資公司成立後第四天,Bruce挺身而出,在美國法庭上提供了對華為極其有利的證詞,使後者擺脫思科的訴訟。
若按當時的設計,如今的華三「早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一位華三離職人士對本刊說。至2006年底,華為將H3C49.5%的股權出售給3Com,實現了聚焦核心業務,收縮戰線的目的。通過此次合資、出售等行為,華為獲得了近10億美元的商業回報。
從誕生起,華三就被置於高度競爭的生存環境,並承擔獨特使命。直至2009年,因惠普收購3Com,華三被收歸旗下,在資本層面,華三從未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3Com主要資產是靠華三,都是自己打下的天下,都給賣了,自己沒有什麼主權。」一位業內人士說。
但在這種被動狀態中,華三用6年時間將銷售規模從6億擴展到100億人民幣。戲劇性的是,誕生之初的競爭格局今年再次演變:華三在惠普體系內,暫時保持獨立的地位,並得以挑戰思科,而昔日的母公司華為,則開始進軍企業網市場,成為華三未來的對手。
對華三來說,什麼局面都見怪不怪了。既然控制不了命運,這家公司早已學會如何保持強悍的生命力。
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危機感。「華三的危機意識很強,我們時刻准備著有比較嚴峻的過冬,跟經歷相關或者是跟整個行業相關。」王巍對本刊說。在他看來,華三本是伴隨風險而生,也註定擁有不確定的未來,「之所以叫華三,是源於自古華山(三)一條路」。
襲擊思科
長期的業績增長,使華三有種本能的驕傲。如今,無論是最高端的核心設備還是最低端的接入設備,新浪、搜狐、網路、騰訊、淘寶、盛大均採用華三的設備。
但值得挖掘的是,在如此復雜的背景下,華三到底以怎樣的方式贏得這一切,並以此挑戰思科。
顯然,華三在早期深得華為血脈,成為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譬如,華三將每年營收的15%-18%作為研發經費。與此同時,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也承襲華為傳統,體現在產品的定製化上,與思科中國迥然不同。除了會為少數大客戶提供一定的定製化服務,思科對中國市場提供的服務和產品與總部相同,而華三則是深耕中國。「坦率來說,我們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由客戶引導的需求。」華三營銷副總裁王巍說。
幾年前,搜狐做第三代搜索引擎SOGO,只有華三和思科兩家參與測試。當時,思科在中國市場如火如荼,但最終搜狐選擇華三,正是因為華三願意傾力滿足搜狐的需求。2006年,在華三跟網路合作的聯合實驗室里,華三技術人員問「你們到底需要我們的交換機容量有多大?」,「設備容量多大,我們都能瞬間將其消耗完。」於是,華三從那時就開始做世界上最大容量的交換機。
就這樣,無數經驗促使華三圍繞客戶需求,逐漸建立起一套與之相應的體系。
華三內部有一個龐大的用戶需求電子流,公司所有的技術支援、售前、客戶經理、銷售、預演、研發等工作人員都有進入該平台的許可權。在其中,長期跟大客戶保持溝通的研發團隊會帶來客戶的各種需求、產品研發團隊帶來純技術性的小需求、產品預演時所帶來的產品規劃類需求。為保持更加客觀的評價,收集而來的需求並不直接給產品設計者去判斷,而是形成任務書給C-Marketing部門進行分級預測,保證決策的准確性。
除了根據用戶需求調整產品,華三在渠道上比思科中國花費了更多的心思。一般而言,渠道分為總代理和二級渠道商,總代理更大程度上發揮類似中轉站的作用,從設備廠商處現金提貨,先發貨給二級渠道商,給後者一定的時間期限返款。
當出現資金回籠風險時,總代理和二級渠道商易出現矛盾。坦率地說,廠商並沒有義務和責任去預防這個風險。但為了整個渠道更加干凈透明,華三為渠道設置了一個信用評價系統,所有代理商都有資格進入該系統查看業內代理商的信譽水平,也能檢舉惡性事件。
此外,一些逐利的渠道商可能在賣給客戶的集成解決方案中將某些產品或者產品模塊用廉價產品品替代。只要接到客戶的投訴,華三會停止給該代理商供貨。在年度渠道大會上被列入「表揚名單」的渠道商就因此被停貨6個月。
相反,在思科銷售體系中,只有金牌和部分銀牌代理商能夠直接下單,絕大部分高級認證代理商無此許可權。華三有5家總代理商和2000多家的二級代理商,後者亦可直接下單。同時,華三員工也會陪同各級代理商去見客戶,以保持較強的客戶關系。
事實上,華三的成長也順應了中國企業網市場的發展。與通信設備商熟悉的採取集中采購方式運營商市場不同,在企業網市場,客戶則分散極廣,這間接造成其產品鏈模式的不同。最初,華三也曾採取低價模式,後來有遭到渠道商投訴。客戶關系和渠道為王,才是這個新市場的游戲規則。
生存在惠普
依託客戶關系和渠道優勢建構競爭力的過程,也和華三獨特生存方式相關。無論在3Com時代還是惠普時代,華三都得以保持獨立運營的地位。
盡管幾經易手,華三真正的操盤者仍是華為老員工。2006年,華為方面稱,按當初合資協議,華三隻有20%的員工是華為舊部,並擁有華為工號,80%都來自社會招聘。但這20%的員工卻掌握華三決策權,任正非的命令可以有效地上傳下達。在賣給3Com之前,稱華三為「華為企業網事業部」並不為過。
「都是華為的老人,3Com當時就打不進去。」一位熟悉3Com的人士對本刊說。不過,自從賣給3Com後,華三與華為在管理關繫上漸行漸遠。華三成為 3Com的核心業務,而華為從中賺得盆滿缽滿。但僅有華三業務的3Com無以為繼,2009年11月,惠普如願收購3Com。
無論在哪個平台上,華三都像一顆戰略性棋子,與收購方的行業布局緊密相關。
就在華三被易手的這幾年,IT業格局也朝向「雲」的方向發展。在經歷了從硬體軟體到服務的整合與剝離後,包括存儲、計算、安全、監控等在內的IT基礎設施行業出現空前融合趨勢。
在2011年3月發表的新戰略中,惠普全球CEO李艾科提出,將提供從後台基礎設施到終端的全線系列產品。「一方面,惠普將提供公共雲,以及用戶可以依賴的安全並具可管理性的企業雲。另一方面,惠普將為全球企業提供完整的產品和技術,打造混合雲。」惠普公關總監陳雷告訴本刊。
為了盡早部署未來行業布局,惠普近年來不斷收購,存儲領域的3PAR,軟體行業的Mercury、Opsware等公司。而在被稱為腦神經系統的網路系統領域,華三自然成為眾矢之的。惠普、戴爾和華為都曾參與競購。
鮮為人知的是,2009年年中,IBM也希望和華三在網路設備方面進行合作。經幾輪洽談,幾近成功。但同時,3Com高層則主動尋求惠普的收購,對此,華三內部絕大部分人幾周前才得知確切消息,IBM項目被終止。
最終結果是,惠普找到了腦神經系統的設計者—華三,IBM則與Juniper合作。
而如何在惠普體系內確立自己的獨立性,是華三必須面對的挑戰。
惠普收購3Com的交易完成後,華三內部出現過一次小的流動高峰。盡管惠普高層給華三「5年內不變動」的承諾,但員工們擔心EDS悲劇重演。惠普收購EDS後,整個EDS中國區的辦事處由原來的幾十個縮減到十幾個,被取消的辦事處採取了更為經濟的在家辦公方式。
好在,華三和惠普也在尋求恰當的合作模式。管理結構上,華三跟惠普中國無直接關系,而是向惠普全球企業業務部門下面網路部門匯報。在產品線上,惠普中國將原有交換機團隊,共20餘人並入華三。
具體到銷售層面,國內市場,華三按原有渠道和策略繼續推進;而國際市場上,華三將自己產品賣給惠普,以A系列產品進入惠普渠道。這樣以來,華三產品進駐沃爾瑪、寶潔等全球500強企業的數據中心。
2007年前,中國業務持續高漲,華三也曾想過自己開拓全球市場,當時也在東南亞、北美和巴西市場有所突破。但2008年4月,毛渝南擔任3Com的 CEO後,其首要任務就是將包括華三的3Com兜售出去,華爾街的投資者等著套現。為此,處於資金投入期的海外業務就被暫時擱置。
在惠普的銷售渠道和服務渠道下,華三的海外市場份額增長非常快。在年初一次訪華中,掌管華三業務的惠普網路部門主管非常高興地做演講「我們海外的銷售額是百分之一百多的增長」。同時,海外市場的擴展也給華三注入更多資金,有利於其國內市場的發展。
這對包括鄭樹生在內的華三高管團隊至關重要。
「鄭總認為通過惠普海外渠道得到的資金能夠讓國內市場走得更好。不然,華為企業業務的興起會在不久的將來給華三帶來更大的壓力。」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華三員工告訴《環球企業家》,「這跟華為核心管理團隊的觀點和視角並不一樣。」
事實上,華三一直在學習如何在不同的公司平台上,整合資源。3Com曾給華三帶來更加嚴格的財務制度。華三每季財報都經過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審計,並按美國 GAAP審計原則公示,這是華三在多次易主中溢價出售的基礎。 而現在,將惠普的全球資源合理利用,使華三在全球市場對思科的反擊能力有所增長。
對惠普來說,不僅是華三的產品,其研發和技術實力也頗有價值。
過去一年來,雙方在產品研發方面溝通頻繁。華三的研發人員經常飛赴美國,進行關於存儲、雲計算和統一管理的討論,也會參加一些國際標準的制定。根據王巍的說法:去年一年,我們對計算和存儲的理解抵得華三自己摸索的5、6年。目前,華三已經形成了詳細的3年產品規劃。這其實是有利於華三提供更高端和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但即使有效融入惠普棋盤,華三一樣在堅守自己的生存模式。
為了讓研發工作有更強的可控性,華三創立了獨特的「三權分立」模式。2600人的研發團隊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從事著立法工作:將原有程序和代碼標准化,形成共享平台,任何人不能再修改該程序;行政體系指的是那些從事滿足客戶需求的具體操作人員,當他們收到任務書後,便會從立法人員所搭建的平台中挑選出所需的程序和代碼,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創新,去完成任務書的目標。這樣一來,每個新項目的創新並不多,創新過多時會導致系統不穩定。
司法人員則是負責「挑刺」,他們對行政體系所出來的產品進行各種測試和評價。為保持這個環節的獨立性,該系統員工直接向公司決策部門匯報。
生於憂患
保持獨立性,已經滲透到華三員工的精神世界。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難以言說的「不安全感」。在中國企業史上,沒有哪家公司有著華三這么頻繁地易主。
被惠普收購後,一些員工選擇了離開。「華三在惠普的體系中太小了,很有可能最後被並成一條產品線,甚至到最後連華三的品牌都消失了。」一位離職員工對本刊說。而一些選擇留下的人,也私下表示:「別以為我們並入惠普會覺得怎麼樣。」
從純正的民企,蛻變為外企的一部分,華三想在角色轉變的同時保持尊嚴。一些客觀情況也增加了華三的底氣,在同等崗位上,華三員工的薪酬比惠普員工要「高出兩到三倍。」低薪酬,高激勵,華三依然承襲華為的激勵機制。
與此同時,華為人的勤奮也深入華三血脈。
無論環境怎樣變遷,華三市場部每次匯報工作,仍像一場辯論賽。全球營銷總監吳敬傳坐在前面,低著頭,並不看各部門老大匯報工作的PPT。但她仔細聆聽並記錄,並對細節隨時提問,以至於每個匯報都得進行2個多小時。「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就在不斷地提問和辯論。」一位華三員工說。
跟華為一樣,華三也非常強調制度和原則。某員工出現了原則性錯誤時,即使再有能力,該開除還是開除。不過,多次易主的經歷,讓華三更強調人性化管理。
跟絕大多數公司不同的是,即使被開除,華三也會肯定該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和成績。一位中層員工犯錯離職,華三提前發放其此前工作獎金並給予半年工資。
大浪淘沙的過程中,過於不安的人都已經離開,留下來的無疑是堅守者。對華三高層來說,需要協調惠普和員工的關系,尋找新的獨立性極為關鍵。
「老闆也會抱怨,以前自己說了算,現在得跟惠普匯報,但不管國內業務。很多事情我們內部要想其他的辦法。」一位員工對本刊說。
並入惠普後,每年初,華三高管層會飛到美國跟惠普高層洽談員工獎金包的安排。2010年年初,第一次談,確定了固定比率的激勵機制。年終時,一線市場員工得到的獎金和福利相對比較少,於是,公司內部想辦法,對獎金進行了一定比例的調劑。過渡期結束,2011年,華三高層決定和惠普談浮動激勵機制。
但另一方面,惠普對華三也著實做了一番調整。原本,華三業務布局包括網路(安全,視訊)、多媒體(多媒體監控)和存儲(IP存儲),由於存儲和監控板塊一直不盈利,且與惠普資源重復。現在,雙方打算將華三原有存儲和監控賣掉,若華三中國市場有需求,可從惠普購買。這樣一來,以存儲為重心的華三深圳研發中心可能消失,部分員工會也會流失。在最近的各種代理商大會上,鄭樹生總會跟渠道商說:「我們都是兄弟,以後即使分家了,大家也得多關照關照存儲和監控系統。」
種種經歷讓不安轉化為強烈的憂患意識。
身在以創新為基礎的高科技行業,華三知道高投入與高風險的游戲規則。「你要想抵抗風險的話,你就必須不能靠借錢過日子,」王巍對本刊說。
自誕生以來,華三始終重視現金流暢通,靠自有資金周轉,唯一一次貸款是鄭樹生為了讓會計了解下貸款流程和技術,從銀行貸過幾百萬元。
金融危機時,鄭曾告訴員工:「大家不要過於擔心,我們目前賬面上的現金還有40億元」。目前這筆資金約為60億元。今年5月,惠普和華三的財務系統合並。而這筆「風險資金」對惠普來說,「是很麻煩的事情」。
事實上,無論怎樣努力。不安仍是存在的。華三是否會被並入惠普中國區?華三品牌是否會在未來消失—類似猜測有時會出現在員工腦海中。
「如果真把華三品牌弄得沒了,肯定會影響士氣,只有一種情況下,華三可能並入惠普中國。那就是國內雲計算和數據中心業務高速發展……但從目前國內趨勢來看,至少3年內都不會有這個可能。」一位華三員工說。
此外,和華為的關系也近乎微妙。失去華三後,華為在數據通信領域不曾鬆懈過,據知情人士稱,與華三同類的產品,在華為內部都有研發與後備。未來,華為和華三將成為中國企業網的對手。與此同時,華三「最核心的員工,都有華為的股票。華為的分紅和激勵。離開華三,只要華為的競爭性條款,辭職後也可以拿的。」
對老華三人來說,在惠普的未來或許不夠明朗,但這已經不重要了—能在如此復雜的境遇中保持盡可能的獨立,才是生命力的呈現。

Ⅳ 國內主流的網關產品有哪些

網關品牌排行榜一——華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注冊成立。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網關品牌排行榜二——銳捷
銳捷網路,中國網路解決方案領導品牌。自2000年成立以來,銳捷一直紮根行業、深入場景應用進行解決方案設計和創新,並利用雲計算、SDN、移動互聯、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為各行業用戶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助力全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銳捷網路,是中國網路解決方案領導品牌。作為一家民族企業,銳捷網路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在競爭激烈的網路設備市場開辟出獨樹一幟的創新大道。以銳捷網路代表的廠商,不僅為中國用戶爭取了更低的建網和用網成本,更有效保障了網路安全和可控性。朝著「做永續經營、高成長的企業」願景,銳捷網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今天,銳捷網路已連續7年穩居企業網市場國內廠商佔有率排名首位。
網關品牌排行榜三——中興
中興通訊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於1985年,是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的大型通訊設備公司。公司通過為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和企業網客戶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讓全世界用戶享有語音、數據、多媒體、無線寬頻等全方位溝通。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主要產品包括:2G/3G/4G/5G無線基站與核心網、IMS、固網接入與承載、光網路、晶元、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換機、政企網、大數據、雲計算、數據中心、手機及家庭終端、智慧城市、ICT業務,以及航空、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傳輸設備。為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頂級運營商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通過全系列的無線、有線、業務、終端產品和專業通信服務,滿足全球不同運營商的差異化需求。
網關品牌排行榜四——Juniper
Juniper網路公司致力於實現網路商務模式的轉型。作為全球領先的聯網和安全性解決方案供應商,Juniper網路公司對依賴網路獲得戰略性收益的客戶一直給予密切關注。公司的客戶來自全球各行各業,包括主要的網路運營商、企業、政府機構以及研究和教育機構等。Juniper網路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聯網解決方案,提供所需的安全性和性能來支持全球最大型、最復雜、要求最嚴格的關鍵網路。
InfranetInitiative所設想的新型網路不但涵蓋了PSTN和互聯網等現有公共網路的最佳屬性,而且還在IP/MPLS基礎架構上添加了關鍵的商務功能。因此,Infranet模式將可以為企業、政府機構和服務供應商等客戶提供更高級別的應用性能、業務支持、運營可擴展性以及網路安全性。此外,InfranetInitiative還將制定商業准則來支持供應商網間結算,以在多網路間傳輸服務質量的流量--而這正是當前盡力而為的互聯網環境所無法實現的。
網關品牌排行榜五——迪普
迪普科技總部位於杭州,在北京和杭州設有研發中心,具有一支業界領先的研發團隊。公司擁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自主開發了高性能硬體架構APP-X、L2~7融合操作系統ConPlat、應用識別與威脅特徵庫APP-ID,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包括深度業務路由交換網關(DPX)、應用防火牆(FW)、入侵防禦系統(IPS)、DPI流量分析設備、上網行為管理及流控(UAG)、應用交付平台(ADX)以及交換機、路由器等在內的十餘類上百款產品。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是在網路、安全及應用交付領域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迪普科技總部位於杭州,在北京和杭州設有研發中心,具有一支研發團隊。從成立至今,迪普科技實現了高速成長,目前已經服務超過10,000家客戶,全面進入了包括運營商、政府、電力、能源、金融、交通、教育、醫療、大企業等在內的各行各業,成為業界重要廠商之一。
網關品牌排行榜六——神州數碼
神州數碼是聯想集團前瞻性地看到了信息服務業的巨大發展前景,於2000年主動應對Internet和WTO的挑戰,分拆出來一間公司,開始了二次創業,年輕的公司命名為「神州數碼」(DigitalChina)。2001年,神州數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並開始了向IT服務戰略方向的轉型。如今,神州數碼業務領域覆蓋了中國市場從個人消費者到大型行業客戶的全面IT服務,客戶遍及金融、政府、電信、公共事業及企業領域。至2007年,神州數碼已有近萬名員工,其中約50%是研發人員。全國性網路已拓展至19個平台,辦事處分布於30多個二、三級城市,業務覆蓋全國。如今的神州數碼是國內最大的整合IT服務提供商。
神州數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034.SZ,簡稱:神州數碼),其名字源於DigitalChina,數字化中國。20年來,神州數碼業務已完成了從邊緣到主流,從主流到前沿的戰略轉型,成為中國領先的整合IT服務商。未來,神州數碼將以整合雲服務、自有品牌產品及服務為切入點,打造融合服務平台,為合作夥伴注入新動能,與合作夥伴共同成長。
網關品牌排行榜七——啟明星辰
啟明星辰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由留美博士嚴望佳女士創建,是國內具有超強實力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網路安全產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務與解決方案的綜合提供商。2010年啟明星辰集團在深圳A股中小板上市。目前,啟明星辰已對網御星雲、杭州合眾、書生電子、賽博興安進行了全資收購,自此,集團成功實現了對網路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業務安全等多領域的覆蓋。
啟明星辰,是由留美博士嚴望佳女士創建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網路安全高科技企業,是國內最具實力的網路安全產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專業安全服務與解決方案的綜合提供商。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軟體園啟明星辰大廈,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設立分、子公司及辦事處三十多個,擁有覆蓋全國的渠道體系和技術支持中心。
網關品牌排行榜八——漢柏
漢柏科技有限公司是人臉識別及雲計算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漢柏公司2009年成立於天津濱海高新區,運營中心設在北京CBD銀泰中心,擁有覆蓋全國的銷售和技術服務體系,在香港、台灣、俄羅斯、東歐、拉美等大力拓展全球市場。2016年,漢柏科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下屬公司「工大高新」進行資產重組,正式成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701)。
漢柏科技有限公司(英文:Opzoon,下簡稱「漢柏」)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中國首家成立企業級應用數學實驗室的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漢柏成立於天津濱海高新區,運營總部設在北京CBD銀泰中心。已構建形成以矽谷、北京、天津、上海四位一體的世界級研發體系,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及產品應用遍及全球30餘個國家和地區,推動了雲計算產業在政府信息化和行業信息化的實踐與應用。
網關品牌排行榜九——中興網安
北京中興網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網安)成立於2010年,注冊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公司的宗旨是為構建信息網路秩序提供全程全網感知、監控、記錄、追溯等綜合管理防範機制和安全保障手段,並為日益普及的雲計算和物聯網應用提供先進的安全技術解決方案和相關產品。自成立之日起,中興網安即秉承「科技創新、產業報國」的經營理念,針對當今信息網路各類威脅日益嚴峻的狀況,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力量,依託完備的產品研發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保障,率先在業界創新式地提出並貫徹「平安網路」的管理理念,生產研發出CTM()一體化協同防控管理系統系列產品,並努力使之成為信息網路秩序管控體系國家技術標准。
網關品牌排行榜十——Symantec
賽門鐵克(Symantec)公司成立於1982年,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Cupertino,現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信息安全領域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企業、個人用戶和服務供應商提供廣泛的內容和網路安全軟體及硬體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賽門鐵克是信息安全領域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企業、個人用戶和服務供應商提供廣泛的內容和網路安全軟體及硬體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Ⅵ Juniper SSG5 控制上網 如:禁止上淘寶但允許個別電腦可以上

使用網路監控軟體(如:超級嗅探狗)配合Juniper SSG5很容易實現你的要求,比如說禁止上網易允許上Google,淘寶也是一樣。不止是網頁,什麼聊天、下載、在線視頻、股票等等都能實現監控,並且可以對每台電腦單獨設置網路訪問的規則。

Ⅶ 國脈科技這只股票還有前途嗎

後市看好,未來是苦盡甘來,基本面不錯,技術面有止跌企穩跡象,堅定持有

Ⅷ 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注意是移動電子商務!!!

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應用

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是指通過手機、
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與無線上網
技術結合所構成的一個電子商務體系。相對於傳統
的電子商務而言,移動商務可以真正使任何人在任
何時間、任何地點得到整個網路的信息和服務。
1 實現移動電子商務技術
網際網路、移動通信技術和其他技術的完美結合
創造了移動電子商務,實現移動電子商務的技術(協
議)有:
1.1 無線應用協議(WAP)
WAP是開展移動電子商務的核心技術之一。
通過WAP,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
聯網,真正實現不受時間和地域約束的移動電子商
務。
1.2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
GPRS突破了GSM網只能提供電路交換的思
維定式,將分組交換模式引入到GSM網路中。它通
過僅僅增加相應的功能實體和對現有的基站系統進
行部分改造來實現分組交換,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
率。
1.3 移動IP技術
移動IP通過在網路層改變IP協議,從而實現
移動計算機在Internet中的無縫漫遊。移動IP技術
使得節點在從一條鏈路切換到另一條鏈路上時無需
改變它的IP地址,也不必中斷正在進行的通信。移
動IP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很好地支持移動電子
商務的應用。
1.4 「藍牙」(Bluetooth)技術
「藍牙」作為一種低成本、低功率、小范圍的無線
通信技術,可以使行動電話、個人電腦、個人數字助
理(PDA)、攜帶型電腦、列印機及其他計算機設備
在短距離內無需線纜即可進行通信。
1.5 移動定位系統技術
移動電子商務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就是基於位
置的業務,如它能夠向旅遊者和外出辦公的公司員
工提供當地新聞、天氣及旅館等信息。這項技術將會
為本地旅遊業、零售業、娛樂業和餐飲業的發展帶來
巨大商機。
1.6 第三代(3G)移動通信系統
3G的無線通信產品將為人們提供速率高達
2Mb/s的寬頻多媒體業務,支持高質量的話音、分
組數據、多媒體業務和多用戶速率通信,這將徹底改
變人們的通信和生活方式。
2 移動電子商務應用
移動電子商務業務為用戶提供了操作上的便
利,對金融機構、商業機構來說,也降低了成本,提高
了效率。它免除了現金交易帶來的短款、假幣、保管、
攜帶等風險和煩惱,同時加快收款速度。不僅如此,
由於在刷卡交易過程中,由銀行驗證銀行卡持有人
的有效身份和交易真實性,交易完成即時列印收款
憑證,也保證了商戶在交易上的安全性。以下介紹幾
種有特色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
2.1 銷售終端服務(POS)
日本行動電話業巨頭NTTDoCoMo於2004年
7月上旬開通了使用內置非接觸IC卡的手機結算
及認證服務並推出了4款支持該服務的手機,用戶
可以像使用信用卡一樣的使用手機,完全不需要按
鍵操作。除了代替錢包,新款手機還可以充當火車票
和其他身份證明卡。
這種移動POS業務是有線POS業務上的延
伸,它利用SMS或GPRS制式作為傳遞交易數據
的通訊載體,擺脫了營業場地和通訊線路的限制,隨
時隨地進行刷卡交易。
2.2 無線CRM (w-CRM)
無線CRM是指通過電子移動裝置及無線設備
創造和交付高度個性化並具有成本效益的銷售,營
銷,服務產品。無線解決方案有助於保持客戶滿意以
及客戶忠誠,如銀行用SMS (短消息服務)提醒客
戶他們的交易狀態;俱樂部使用SMS為其成員傳遞
最新資訊;金融保險機構使用PDA為客戶現場提
供一定的推介和餐館使用PDA輸入訂單。
2.3 移動訂票
這種服務可以通過定位技術將距離手機用戶最
近的餐館、電影院或者戲院的消息發送到移動手機
上,用戶通過手機訂電影票或者就餐消費。
英國市場調查公司JuniperResearch最近的一
項有關手機訂票業務未來發展前景的報告認為,
2007年該服務將占據移動商務市場的大部分,2009
年市場規模將擴大到390億美元,占年移動商務市
場880億總體營業額的近半。用戶開始對手機訂票
感興趣,這一傾向在歐洲和日本尤其明顯,多數手機
訂票將用於火車或公共汽車票,電影票或戲票,以及
汽車泊車票據。
2.4 移動博彩
通過手機可以參與賭博、彩票、賭馬、體育運動
賭博等各方面的活動。目前各類彩票在很多國家已
經合法化,而國家是否允許其他類別的賭博性質的
活動是影響這類業務發展規模的最大因素,目前中
國體育彩票的大范圍推廣為這種業務的成功打好了
基礎。
移動博彩出現在90年代末的歐洲,流行於荷
蘭、德國、瑞典、英國、奧地利等國,在這些國家,一般
的手機都能用來購買彩券、下注、加入抽彩賭博。
2003年,西門子移動業務發展公司與某博彩公司合
作開發出賽馬博彩專用UMTS平台Scaraboo,以使
用戶能通過移動設備來進行賽馬博彩下注活動,它
做到了數字下注和實時賽場狀況和結果傳輸。這一
賽馬博彩平台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互動感受,同時博
彩公司和網路運營商也從中受益,據估計各種業務
的收入每年可達600萬歐元,收入主要是賭博收入
和服務費用。
2.5 移動股市
移動股市服務是用戶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通
過手機查詢價格和股市行情,還可以運用進行股票
交易。移動股市提供中文菜單界面,您只須滾動選
擇,就能完成多項操作,包括行情查詢,到價提示,股
票交易,交易信息保存及查詢等。
2.6 手機銀行
手機銀行也稱移動銀行,是利用行動電話辦理
有關銀行業務的簡稱。它可以認為是金融機構藉助
移動通信運營商的新技術平台開展的一種「便民業
務」。使用這種業務的銀行用戶可以利用手機辦理多
種金融業務,突破時空限制,只需使用手機,依照屏
幕提示信息,即可享受中國銀行手機銀行服務提供
的個人理財服務,實現賬戶信息查詢、存款賬戶間轉
賬、銀證轉賬、證券買賣、個人實盤外匯買賣、代繳
費、金融信息查詢等功能。
手機銀行產品有SMS和WAP兩種形式。SM
類的手機銀行業務是由手機、GSM簡訊中心和銀行
業務系統構成的。手機與GSM簡訊中心通過GSM
(2G)網路連接,而GSM簡訊中心與銀行系統之間
的通信可以通過網路來完成。某些情況下,簡訊中心
還可能通過一個業務增值平台與銀行前置機相連
以減輕簡訊中心的負擔。在亞洲市場上,SMS手機
銀行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青睞。
在中國,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
行、中國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推出了這種業務。國
外,做得比較有特色的是韓國SK電訊。該公司整合
運營的手機匯款服務,推出了全新的「M-BANK」
服務項目,作為移動金融服務品牌「MONETA」中
的重要業務。用戶使用一種內置智能型晶元的移動
電話,進行銀行存摺、現金卡業務、互聯網銀行等電
子金融服務。使用者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銀
行的ATM機上使用,甚至可以在一些鄰國進行漫
游。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的兩個實例:
2.6.1 手機錢包:作為銀行系統與中國移動共同推
出的一項服務,手機錢包以儲蓄卡賬戶為資金支持
手機為交易工具,將客戶的儲蓄卡賬戶和手機號碼
綁定,通過層層加密的技術手段,實現購物消費、代
繳費、轉賬、退貨以及賬戶余額和話費余額查詢等功
能。中國移動手機錢包業務目前開放的范圍為北京
全球通客戶。
2.6.2 隨e行:互聯網隨身而行。你只需在筆記本
電腦或PDA中插入GPRS網卡和專用的數據SIM
卡,不依靠任何其他外部設備,即可實現無線上網
讓互聯網隨身而行。沒有線路接來接去的麻煩,「隨
e行」實現了無線上網。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開通了
隨e行業務。
3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原因
3.1 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以及全球經濟一體
化的發展,需要電子商務尤其是不受地點和時間、不
受氣候和環境限制的移動電子商務。
3.2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使安裝行動電話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3.3 國家的扶植政策,使移動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成
為可能。
3.4 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多發的自然災害使我
國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比發展有線的電子商務更有意
義。
3.5 此外,蜂窩移動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手機功能
和風格的不斷多樣化、有線電子商務面臨的困難都
是促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juniper給員工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海防務股票走勢圖 瀏覽:681
中國軟體股票凈利潤 瀏覽:884
香港公司怎麼做投資股票 瀏覽:925
巴西股票開盤時間 瀏覽:14
紐約發行股票的條件 瀏覽:968
5月份連續漲停的股票 瀏覽:84
寶鋼包裝股票走勢分析 瀏覽:751
中兵投資股票代碼是多少 瀏覽:861
股票交易軟體的市價賣出 瀏覽:788
祁連山股票的業績如何 瀏覽:598
股票軟體或者app哪個比較好 瀏覽:95
中水漁業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959
卓翼科技股票代碼是多少 瀏覽:132
股票轉錢出來到銀行卡 瀏覽:808
萬達最近股票走勢 瀏覽:171
邁瑞醫療股票的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821
5000元玩股票怎樣賺錢 瀏覽:562
股票交易銀行是什麼銀行 瀏覽:17
賣股票後股票賬戶轉銀行 瀏覽:542
中國有哪些製造香煙的股票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