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塞思卡拉曼投資的股票案例

塞思卡拉曼投資的股票案例

發布時間:2022-09-28 19:48:47

❶ 交易員在公司的每天報告怎麼做

證券公司以自有資金進行股票投資的業務是自營業務,交易員的主要職責是根據投資經理的指令完成股票買賣交易,也叫下單員。

每天就是誰要買那隻股票,把錢交給它,它再幫伱買賣

交易員是證券公司或投資基構派駐交易所的工作人員,負責把公司的交易指令輸入交易所的交易系統(現在客戶都能採取遠程自助方式了),他們不屬於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學名叫「出市代表」,因為他們在場內都穿紅色的馬甲,又稱他們為「紅馬甲」。

❷ 風險投資理論與實踐 關於投資理論與實踐的問題

人認為我只講理論,而不講實踐,似乎將理論(或知識)游離於實踐。我以為這是不對的。其實最近幾年來我愈來愈感覺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先從我個人的體會談起,價值投資的許多爭論表現為觀點的分歧,其實是關懷的不同。
1、我所關懷的問題
當前我所關懷的問題有兩個:
a、引導我走上價值投資之路的問題;
b、我走上價值投資之路後遇到的新問題。
我的a問題是:格雷厄姆-多德或巴菲特-芒格所提供的投資方略從理論上看是那樣的完美,那樣令人信服和讓人嚮往,可是在實踐中,又是那麼艱難,充滿那麼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二者間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反差?有些人只是簡單地把問題歸結為價值投資的不適用,與之相對的觀點則把問題歸結為操作上的失誤,但是他們幾乎沒有反省「反差」,也就是一流的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反差」。由這個問題擴展開去,就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投資理論和實踐之間究竟應該是什麼關系?我們從歷史和現實的所有這類「反差」事件中究竟能夠提取出什麼樣的經驗教訓來?這相當於哲學中的原生性問題。
由此生成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價值投資究竟在什麼情況下適用,什麼情況下不適用?價值投資與成長投資孰優?什麼情形下可以進行長期投資,什麼情形下不能進行長期投資?等等。這就是我所關懷的b問題,相當於哲學中次生性問題。
a和b的內在聯系表現為,沒有a,則無以b;但如果繼續b,則不能沒有a。a是既往歷史中的表現,盡管它在現實中還在延續;而b則是我們現在的實際。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以為應該通過研究歷史、經濟、投資等實證學科來尋找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因此,必須大量閱讀經典著作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著作,包括投資史上其他重要人物傳記、訪談、報告和信件等等。通過閱讀這些著作,使得自己能夠站在歷史的前沿,從而審視整個市場。
2、一個例證
比如,如何看待價值投資的適用性問題。當前的A股市場已經引起了我的興趣。我以為市場正走入了類似於A股1999年所謂的科技股行情。但是這樣的走勢,實際上在美國市場中已經上演過兩次,一次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上演了一場「漂亮50」大潰敗的畫面,另一次則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上演了一場網路股泡沫破滅的悲劇。兩次市場幾乎都表現出一個相似的特點:估值出奇地寬闊,不同股票的估價高的極高,低的極低。並且高估最厲害的一直是表現最好的,而低估最厲害的則一直表現最差,因此股票越來越與其代表的企業脫鉤,這一點也與今日相似。
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投資者進行考察。一個是比爾·魯安,另一個則是朱利安·羅伯遜。比爾·魯安在1973-1974年那幾年時間里,成了當之無愧的虧本大王。竟然連續四年遭受低於標准普爾業績,比爾·魯安把它比喻成「類似中國的水患之災。」更為嚴重的是到1974年,他的紅杉基金已比市場落後了令人咋舌的36個百分點。到後來,他只好「躲在桌下,不敢聽電話,心裡盤算著風暴是否已平息。」而朱利安·羅伯遜則更是出演了一曲價值投資的「悲歌」。隨著投資者不斷大量的贖回,最終導致朱利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因為無法賺錢而解體。不僅老虎基金如此,當時股市中各種類型和規模的價值投資者也都遭遇了重創,沃倫·巴菲特的公司股票在1999年幾乎下跌了32%。另一個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塞思·卡拉曼在1998年則遭遇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虧損的財務年度」,市值下降了16.3%,卡拉曼把它形容為「在我們的傷口上撒鹽」,而這一年正是他股票投資過多,持有現金過少的時候。
因為看到這一點,托馬斯·奧在他的《價值的魔法》中這樣指出,在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那個時段,價值投資法的用處不大,但是可以通過遠離僅下跌10%-20%的股票來保存本金,以在市場底部時能繼續買入;而在類似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那個時段,價值投資法的作用也相當有限。不過盡管如此,價值投資法仍然會帶來良好的絕對回報。假如當前的市場果真如此,那麼價值投資者該怎麼做?其實也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堅守,要麼放棄。而實際上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隨便偏離嚴格的價值投資原則。以塞思·卡拉曼為例,他的做法往往是,在絕對便宜出現的時候買進,在它們不再便宜的時候賣出,在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的時候則持有現金。冒著有限的下跌風險獲取正回報,所有的目標在於保護資本,不在乎錯過投機性收入,當整個華爾街都在狂奔的時候反而放慢步子,
3、結論
我一直都有這種想法,當我們在汲取書本知識時,應該將那些理論(或知識)尤其是投資知識視同歷史。歷史是構築理性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其中就隱含以史為鑒的意思。因此那些「未能記住歷史教訓者,註定要重蹈覆轍。」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穩固如山。以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為例,雖然格雷厄姆在第一版第一頁就警告我們,「過去經驗結晶而來的規則」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再有效,但是從今天的投資行為、投資選擇以及股票持有方式等來看,格雷厄姆在第一版中確立的聰明投資的基本原則依然完美而無懈可擊。
之所以必須學習理論(或知識),是因為理論會「講得清楚」,合乎邏輯,力求放之四海而皆準,並且已經被公共地反復驗證。而實踐就要「想得周全」,不能只此一家、排除其他,因此要博採各家之長,汲取經驗教訓,以求事情本身的集成優化。所以,應該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印證理論。既不能用實踐的方式搞理論,也不能用理論的方式搞實踐,兩者之間既分工又互補。雖然實踐可以出真知,但是在投資領域中卻顯得無比艱難。《非理性繁榮》的作者羅伯特·希勒認為他能夠預測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因為他喜歡閱讀任何方面的理論,包括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因此對於我個人而言,無論如何,離開了理論(或知識),則一事無成。這就是我在學習中的初步體會。

❸ 塞斯·卡拉曼的介紹

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是Baupost基金公司總裁,是目前市場上最受投資者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已成為重要的投資經典著作。

閱讀全文

與塞思卡拉曼投資的股票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上顯示的盈利是不是賣掉後的盈利 瀏覽:703
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價值研究 瀏覽:103
ETF在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388
藍思科技股票持倉基金 瀏覽:66
股票技術指標中最為敏感的是 瀏覽:84
股票的app排行 瀏覽:730
建廣資產管理股票代碼 瀏覽:845
股票撤單資金什麼時候返回 瀏覽:802
股票分筆tick數據 瀏覽:1000
股票低於風險最低要求1 瀏覽:176
新上市的股票會漲停多少天 瀏覽:231
中原環保股票投資分析 瀏覽:883
有關海爾股票投資論文 瀏覽:277
一隻股票3年沒有漲停過 瀏覽:334
中銀證券買股票 瀏覽:389
嘉興新興產業股票近幾年走勢 瀏覽:291
中國衛星股票8年漲幅 瀏覽:192
台灣建大股票今日走勢 瀏覽:787
大盤大跌股票漲停後尾盤打開6 瀏覽:117
大智慧如何查看股票賬戶有多少錢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