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美葯業2020年一季度業績
康美葯業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1.7億元,凈利潤為-2.97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76%及552%。
B. 康美葯業3年造假,金額有多少
4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接受50名以上投資者委託,對康美葯業啟動特別代表人訴訟。康美葯業公司因從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元,或將遭遇A股史上最大索賠案。
證監會表示,2020年5月,證監會對康美葯業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公司及相關人員涉嫌犯罪行為被移送司法機關。證監會表示,康美葯業公司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有預謀、有組織、系統性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涉案金額巨大,持續時間長,性質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惡劣,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重破壞資本市場健康生態。
投資者保護機構充分響應市場呼聲,依法接受投資者委託,作為代表人參加康美葯業代表人訴訟。證監會對此表示支持,並將依法對投資者保護機構參與訴訟工作進行監督,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2)康美葯業股票的業績擴展閱讀
康美公告預虧再增100億,上交所連夜問詢
4月16日,康美葯業發布業績預告更正公告。與上次公告相比,業績預虧再增百億。當晚,上交所對康美葯業發出問詢函,督促公司審慎核實預虧金額。
4月16日,康美葯業發布業績預告更正公告,更正後預計2020年度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今年1月末,康美葯業曾預計公司2020年度虧損148.5億—178.2億。上交所發出問詢函表示,康美葯業相關預虧金額巨大,與更正前預虧金額差異巨大,公司還存在大額到期債務未清償,涉及重大訴訟等風險事項。
康美葯業應當充分披露當前經營實際情況及存在的諸多風險因素,明確投資者預期,做好2020年年報披露、退市風險提示和後續安排。
C. 康美葯業爭議漲停:未達信批標准「利好」卡點流出 40萬手巨單下場豪賭
康美葯業開盤一字漲停,四十餘萬手封單,令市場大跌眼鏡……
康美葯業盤前「卡點」傳出新聞,稱正在加快引入國有企業、國資平台進行對接投資。周末更為矚目的則是,諸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康美葯業不會退市。在一片罵聲當中,「利空出盡是利好」的股諺再次應驗。
事實上,雖然「康美案」在資本市場備受關注,但康美葯業內部似乎波瀾不驚。近期不少媒體實地探訪康美葯業的經營生產,流水線上的工人按部就班的處理著「中葯材」,甚至因為有新品上市加班加點工作。雖然「兩康」常被同時提及,但二者如今的境遇並不相同。
利空出盡是利好?
昨日晚間,康美葯業相關負責人對外回應稱,「公司正在加快引入國有企業、國資平台進行對接投資,引進更為規范、高效的管理機制,規范企業內部管理體系,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做大做強中醫葯產業。目前各項工作比較順利有效,後續適時推動落實相關方案。」
而在上周五,盡管證監會通告中罕見嚴厲斥責「康美葯業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造假行為,惡意欺騙投資者,影響極為惡劣,後果特別嚴重」。但從公告以及相關法律規定來看,業內人士認為退市的概率正在降低。
毫無意外利好給予了市場「想像空間」,「國資入主康美葯業擺脫困境」的劇本應運而生。今日開盤果然市場「漲聲」相迎,一字漲停四十餘萬手封單,6321萬資金入場豪賭……
康美葯業對金融界表示,確有和國資目前正就投資事宜接洽,強調系「戰略投資」,尚未確定包括入股比例在內的具體事項。同時其稱,此前未披露相關事項,主要是因為目前尚未達到披露標准。
但以目前敏感的時點和康美葯業的現狀,監管層或會關注此表態對於股價的後續影響。
國資入場惹爭議
此前,多位投行人士、律師對金融界表示康美葯業不會退市,在扣除虛增利潤後並未觸及連續虧損三年的退市條款,而康得新之所以退市正是據此條款。在2018年底,證監會就把上市公司強制退市的決定權交給了交易所。
事實上,市場對於退市爭議巨大,對於整個資本市場而言退市自然是有著極強的威懾力,遏制上市公司的造假之風。然而每家退市的上市公司背後少則幾萬、多則一二十萬名投資者,退市意味著他們只能通過法律進行索賠時間漫長。不少退市的上市公司實際都已在破產邊緣無力賠償,對於中介機構的追責目前並不完善,僅退市並不能保護投資者。
去年底上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中存在兜底條款,從法規來看對康美葯業實施退市並非無據可依。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康得新的退市和康美葯業的不退,實際上都是對該《辦法》的嚴格執行,杜絕主觀判斷不被市場聲音左右,對於監管者都是必要的。
但康美葯業的市場爭議巨大,僅60萬元的處罰並不足以平息。有市場人士對金融界表示,如果最後由國資接手康美葯業,也不失為一種兩全的處置方式。前資深保代王驥躍就認為,去年有不少公司出問題被國資接管的先例,利於保護康美葯業的投資者,相對於企業更重要的是懲罰責任人。
但包括多位私募人士在內的市場人士,都對金融界表達了一定質疑,認為無論是出於處置風險的目的,還是看中了康美葯業的資產,此時國資出手都與凈化市場的呼聲並不「融洽」。
目前,「引入國有企業對接投資」的邊界並不明確,也有不少律師對於康美葯業是否會有後續處罰持保留態度,整體風險仍然存在。
草葯界「國家隊」?
事實上,盡管從股權上看康美葯業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企,但在中草葯領域卻堪稱「國家隊」。
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級中葯材價格指數的運營權就在康美葯業手中,名為「康美中國中葯材價格指數」,據介紹還是國內第一個依託大型民營企業編制的全國性價格指數。
然而,該指數的成立背景卻頗為「曖昧」。
2009年康美葯業曾因爆炒「三七」而在2011年受到國家發改委處罰,當年其囤貨「三七」七百多噸,佔到了市場總額的20%多,但對外銷售加自用總共才一百多噸,剩下全部庫存。2010年三七果然供不應求價格高漲,康美葯業將囤積的「三七」全部拋售,從中獲利了1.2億元。
彼時更有知情人士稱康美葯業囤了3000噸的貨,比披露的數量還多!進貨時最低只有20-30元每公斤,最高也不到100元每公斤。2010年6月時市場上三七的批發價從去年同期的50元/公斤漲了350元/公斤,整整翻了7倍,收益率完爆各路股神。
但是,國家發改委就在對其開出罰單僅一年後,在2012年將該指數的運營權交給了康美葯業……
D. 最新機構對康美葯業股票評論如何
康美葯業在成功打造中醫葯全產業鏈的基礎上,率先成為國內中醫葯產業第一家把互聯網布局全產業鏈,以中葯飲片生產為核心,全面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數據+大服務」體系的「互聯網+」中醫葯全產業鏈大型上市企業,構建依靠網路醫院平台網路醫院、智慧葯房、智慧養老、健康智庫、健康管理、第三方支付和健康保險等組成的互聯網大健康平台,並立足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廣東省衛計委批準的全國首家中葯信息化醫療服務平台試點單位和全國首家網路醫療單位,推動多項國家和地方政府批準的試點工程的迅速落地,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都為醫療改革和醫葯事業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積極貢獻,前不久康美葯業獲得福布斯亞太最佳上市公司50強、2014年度中國醫葯上市公司二十強第一名、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等多項榮譽。在榮譽加身的同時,康美葯業也以穩健持續增長的業績回報了投資者。
E. 康美葯業從千億白馬股淪落到退市的邊緣,是誰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
康美葯業從千億白馬股淪落到退市的邊緣,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是貪婪。
1.財務造假是康美葯業倒下的最主要原因;
2.管理層的貪婪是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的黑手;
3.股民可以集體維權索賠挽回部分損失。
康美葯業作為曾經的千億市值的白馬股受到了很多人喜歡,康美葯業曾經也讓很多投資者獲得了甜頭,但是因為疫苗造假結果康美葯業的人設突然倒下,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企業管理層自己的問題。康美葯業從千億白馬股淪落到退市的邊緣,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的是管理層的貪婪,管理層的不負責任,他們是幕後真正的推手;財務造假只是他們貪婪之後的結果而已,真正痛苦的還是股民;面對這樣造假的企業,股民一定要維權,爭取能夠獲得賠償。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面對企業造假國家一直強調零容忍,這對很多企業都是非常大的打擊,凈化資本市場,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環境,這是接下來監管層要重點做的事情。
F. 康美葯業的介紹
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由民營企業家馬興田先生創立,公司位於廣東省普寧市,當時是「廣東康美葯業有限公司」。2000年,開始進行股份化改組。是集葯品、中葯飲片、中葯材和醫療器械等供銷一體化的大型醫葯民營企業之一。公司已通過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3月康美葯業A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8年康美葯業實現營業收入17億多元,實現稅利3億多元。康美葯業先後通過了化學葯GMP,中葯GMP、GSP認證,以及ISO14001、ISO9001和GBT28001等管理體系認證。
(6)康美葯業股票的業績擴展閱讀
康美葯業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
2021年4月16日晚間,已經處於退市邊緣的ST康美發布公告,公司2020年原預計報告期內凈利虧損148.5億元至178.2億元,修正後歸屬凈利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
具體來看,ST康美對2020年度合並報表范圍內的商譽、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存貨都做減值計提。其中,商譽減值約4400萬元、信用減值約10億元、工程及固定資產減值約15億元、存貨減值約203億元。
G. 全國首例!康美葯業3年造假約300億元,會給該集團造成多大影響
康美葯業這種做法肯定會給集團帶來股市上的波動,同時也會面臨各部門之間的調查以及相應的處罰。
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我們看重的不僅僅是他對社會做出的一些貢獻,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本身要具備良好的經營模式,不應該以犧牲大眾的目的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這樣的話不僅給自身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造成很惡劣的社會影響,從而觸碰法律的紅線。
所以此公告一出,上交所也發出了相應的詢函,要求康美集團針對此次的減值跡象說出具體的時間,同時也要求相應的部門作出合理性的審查。
所以在此次的康美事件當中,對於那些投資者來講,損害也是非常大的,大部分的投資者也都紛紛撤資。
結語。
對於這樣的一起事件,可能很多人也會覺得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沒錯,個人覺得在康韋葯業的案例當中。
無論是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都具有很深遠的意義,這也是國家資本市場的一個良好性監督,對那些違反相應規定的集團實施零容忍的態度。
不管曾經做出了哪些優秀的事件,只要違反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切實的保護好投資者的權益,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