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司業績好股票為什麼一直跌
就你的這個問題,需要詳細的用很多知識給你說,才能完整的回答清楚
讓你理解原理是什麼
首先,基本面信息包括業績或者利好利空和股價不是絕對關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後或者看新聞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闆,大股東甚至行業對手,去調研過的機構都會比你先知道情況吧。那麼是好他們就會先賣股票,股價就會先漲,是壞就會先賣出,股票就會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價炒上去,出利好的時候就會借消息出貨套人,比如去年公布三季度利潤上升106%的贛鋒鋰業,當天跳空下跌4%,以後一路跌了近30%
然後,股票的漲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決定他的根本質量,而不是直接決定因素。
直接決定因素,第一是籌碼面,意思就是持有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還是散戶,如果是主力,易漲難跌,如果是散戶,易跌難漲。然後,如果是主力的話是哪一種類型的主力。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這類型的主力,股票確定上漲趨勢後,就會沿著固定的均線上漲,正乖離過大就會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線。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資,私募之類,股性就會較為活躍,來回波動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斷買賣。
直接決定因素,第二是技術面,技術面不是網上泛泛而談的什麼技術指標,K線組合這些,而是量價,趨勢,波浪,時間轉折等等,這些東西是主力進出的痕跡,可以最快捷的判斷要漲要跌或者要盤整。
市盈率低,只代表公司體質好,盈利狀況好,未來有潛力漲,但是在沒有主力完成進貨動作之前,不會馬上漲,比如工商銀行,市盈率低,漲的慢,但每年總有那麼2~4次主力完成進貨上漲達20%~30%的機會,如果你看的懂這些技術面訊號,就可以第一時間上車,看不懂就價值投資當存款不看
股票不是跌多了就會漲,有業績有概念。會不會漲取決於有沒有主力進貨做他。而一旦主力進貨了,技術面上就一覽無余。
有不懂可以追問
『貳』 為什麼季報業績會很好,可股票卻跌得不行
首先,基本面信息包括業績或者利好利空和股價不是絕對關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後或者看新聞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闆,大股東甚至行業對手,去調研過的機構都會比你先知道情況吧。那麼是好他們就會先賣股票,股價就會先漲,是壞就會先賣出,股票就會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價炒上去,出利好的時候就會借消息出貨套人,比如公布三季度利潤上升106%的贛鋒鋰業,當天跳空下跌4%,到現在位置跌了20%多了
然後,股票的漲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決定他的根本質量,而不是直接決定因素。
最後,直接決定因素,第一是籌碼面,意思就是持有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還是散戶,如果是主力,易漲難跌,如果是散戶,易跌難漲。然後,如果是主力的話是哪一種類型的主力。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這類型的主力,股票確定上漲趨勢後,就會沿著固定的均線上漲,正乖離過大就會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線。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資,私募之類,股性就會較為活躍,來回波動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斷買賣。
第二是技術面,技術面不是網上泛泛而談的什麼技術指標,K線組合這些,而是量價,趨勢,波浪,時間轉折等等,這些東西是主力進出的痕跡,可以最快捷的判斷要漲要跌或者要盤整。
有不懂可以追問
『叄』 三一重工業績很好,股價狂跌,說明了什麼
這么多回答,一個都沒說到點子上去。
簡單地說,三一是周期股,業績也是周期性的,最好的業績往往意味著周期的下滑開始。
數據看國外挖掘機效率還好,但佔大頭的國內數據下滑得厲害。
邏輯很簡答,因為挖掘機是耐用品,不需要每年都買。
它有一個具體的產品周期,大約是7年。
也就是說三一的股價一般7年一個大輪回,這次輪回的頂部剛過,下滑才開始,不敢隨便抄底。
詳細邏輯看看我股價時頂部下的文章吧,鏈接如下:
三一重工:國內基建項目停滯,挖掘機銷量為何異常火爆? (toutiao.com)
三一重工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重型設備製造商,業績和成長都是穩步上升,股價狂跌,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三一重工盤子大,裡面機構或者大資金較多,經過前期的上漲,現在好多機構和資金都在拋售套現,所以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2、三一重工的股價前期上漲太多,股票本身就是有漲有跌,現在可能屬於補跌,也是屬於股票的正常規律。
總之一定要明白,股票放量大跌背後一定是有超大資金拋壓所致,賣出的籌碼遠大於買入的籌碼,意思就是籌碼供過於求的時候,股價就會出現放量大跌,這就是市場的供需關系來決定股價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股票是炒預期,不是炒現期的。
三一重工年度業績是非常好,但是大家如果仔細比較一下,它去年各個季度的業績情況會發現,一二季度好於三四季度,這就說明其去年下半年發展遇到了一定的大環境的影響。在經濟界,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挖掘機指數,三一重工就是中國挖掘機指數的一個顯性表現。在前兩年。三一重工股價表現很好,挖掘機銷量也非常好,國內的基建開展的如火如荼,房地產也非常厲害。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以及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三一去年下半年的挖掘機銷售數量已經出現下滑。
新的經濟工作會議後,適度提前開展基建工作的給三一帶來了希望,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三一重工如果能夠調整後企穩,可以逐步輕倉建倉
價格下跌,背後是一季不如一季的業績。上游原材料都大幅漲價,下游受疫情抑制,需求不足,另外挖掘機屬於周期性產品,離下次利潤波谷還是有時間距離。
根據三一重工發布的財報顯示,營收較以往有增長,但是凈利潤增長幅度不大。現在國內房地產陷入僵局,全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能也要告一個段落。市場給予的預期不高,存在信心不足的情況。
另外,三一重工股東總數達到已經成了兩市名副其實的「散戶集中營」,進去抄底的散戶趨之若鶩。也在說明主力撤退痕跡明顯。
按照教科書的說法,業績說的是 歷史 成績,股價則是代表公司的未來。
因此,當一個公司的業績很好,只能說這家公司處在 歷史 上經營得不錯,至於未來的業績如何,那是無法從 歷史 業績中推出來的。所以,業績好不好,與股價就一點關系都沒有了。
至於股價,則是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的「看法指示器」,股價上升,就代表多數投資人看好公司未來,願意積極投資這個公司;同樣,股價下跌,則是投資人不看好這家公司未來賺錢能力,所以不願意投資這家公司,那股價自然就跌下來了。
套用上面的這個說法,三一重工的業績好,只能說三一重工的 歷史 成績不錯,但不代表它在未來依舊能保持這個業績。三一重工的股價下跌,那就是投資人不看好這家公司在未來可以保持經營水平,於是就用腳投票,也就是不購買三一重工的股票,認為現在持有三一重工的股票,在未來會有賠錢的風險。由於,投資者大多都持有這個未來三一重工經營部理想的預期,所以三一重工的股價就下跌了。
股價主要受到散戶的情緒影響,特此是大盤股。三一重工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業績再好,散戶進場。主力資金 撤退!不跌,跌誰。散戶也只有站在山崗上。堅持崗位。死杠到底。望眼欲穿等待機構進場。實際上,機構在另起爐灶。繼續活埋小散。
五六塊錢的成本現在賣利潤也豐,
業績差時才好買便宜籌碼,然後業績好時籌碼貴了才好賣!
拉升三年,賣貨三年,夠吃一輩子!
能說明個啥,工行業績也一直很好呀。沒必要把什麼事都通過腦補去串聯出因果關系來,往往推導出一些毫無意義的個人結論,人類大腦是有陷阱的,把看不懂的事情往往通過自己的認知加工出一些結論,跟怪力亂神一個道理,因為大腦需要解釋,找不到就自己創造。股價狂跌證明想賣的比想要的人多得多,股票歸根結底就買方賣方,至於他們為什麼要賣?又為什麼不買?只要你願意找,我敢保證你能找到上億條支持雙方的理由。炒股就是一個互道煞筆的 游戲
說明散戶太多了。人多的地方不能去
『肆』 很多基本面不錯,業績也非常好的股票,為什麼會出現跌跌不休的現象呢
大跌得話分兩種:公司或是公司所屬的行業碰到信息面上的大利空,那樣,雖然財務報告都還沒轉變,投資者們一致預期對公司有利空,就會大跌,而且這種情況下不可以慌著抄底,下挫還可能會不斷。另一種便是銷售市場股票指數大跌,受到一些各種各樣信息,這樣的事情可能是誤殺。例如搞貿易戰爭美國股票大跌,那麼就實際上和我們的純糧酒等板塊並沒有什麼影響,
次之說起的一點就是股票里的滯後效應,絕大多數的情形下,利好消息都是有一定滯後效應的,由於投資是投的將來,那樣銷售業績公布的時候往往其實就是利好兌現時,簡單說,在銷售業績還未發布時,組織通常會開展拉漲,開展借勢,為的就是等候銷售業績公布的那一刻開展利好兌現後完畢市場行情!所以很多時候股民回頭瞧瞧,會發現每一次的業績發布大跌之際,早期的走勢早已跌透,而銷售業績公布很好之際,前期股票價格早就漲透,這便是滯後效應!
『伍』 上市公司的業績明明很好,但股票卻一直往下跌是什麼原因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8
『陸』 為什麼有的股票業績好,股價卻不高
為什麼有的股票業績好,股價卻不高?這是因為在股票市場中對於股票價格的高低業績好是一方面但是並不是決定的因素,還有很多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如今後發展預期、該股票市值大小、階段時間內的熱點是否和該股票有關等。另外業績好也要看是怎麼取得的,如取得財政補貼、賣出本公司資產取得的收益、股權投資收益等這類收益不具有確定性,那麼這種業績報表好的股票就不會獲得持續的上漲形成高價位。股票的價格高低和企業主業經營業績相對來說關聯能大一些。
『柒』 為什麼上市公司的業績良好,一直不虧損,但是股價卻始終陰跌已經一年多了。
因為中國股市不是價值投資,完全就是投機行為。另外業績雖然良好,但是鐵公雞一個從不分紅,還有誰會去買它呢。所以還不如做些題材股什麼得能賺錢
『捌』 很多公司的業績都在提高,為什麼股價不斷創新低呢
業績大增,理論上來說,凈利潤增加,公司的內在價值增加,股價應該上漲。但在實際股市投資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一部分公司發布相關財報(年報、季報、半年報)後,股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出現了大跌。這種情況一般有四個原因:
一、比例的大增而非絕對值大增
投資者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就認為業績暴增,公司很賺錢,所以是績優股,股價應該大漲,這種看法存在明顯的片面性。這里的業績增長500%只是一個增長比例,而非增長的絕對值。
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了500%,它的絕對值也不高。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一年凈利潤是1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了500%,那也只是達到60萬元而已。而如果說公司本身估值水平就比較高,增長的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是微不足道的。
實例:
恆立實業發布三季報,業績大增1303.65%,增長了13倍,看起來肯定屬於「業績大增」,但公司去年同期凈利潤僅108萬元,大增13倍後也只有1500萬元凈利潤,相對於公司20億的市值來說,依然屬於高估值,股票也繼續下跌。
總結:
業績大增,股價卻出現大跌,看起來不合常理,但深究背後會發現,業績增長只是表徵,股價漲跌需要深層次邏輯支撐,投資者需要將真實的情況搞清楚,再結合實際市場走勢,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
『玖』 上市公司的業績明明很好,但股票卻一直往下跌是什麼原因
1、比例提升不等於絕對值提升。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很容易就認為該公司很賺錢,股價應該會大漲。而事實上,業績增長500%只是增長比例,而不等於絕對值的增長。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500%,絕對值也可能並不高。
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年度凈利潤2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500%,也只是達到100萬元而已。而如果公司本身估值水平較高,增長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也是微不足道的。
2、業績提升可能只是非經營性損益。業績增長體現在利潤表上,但利潤反應的是總收入與成本之差,包含公司經營業務和營業外收入。比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及轉讓子公司股權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使利潤增長,但不具持續性。
3、市場不會單純看到業績增長就買入,如剔除非經營性損益後實際公司業績下滑,投資資金會在單純看到業績增長購買時選擇拋售,而這類資金對股價的影響力顯然大於諸多看好利好空炒股的散戶,從而形成下跌。
4、業績增長幅度達不到市場預期。有些股票業績增長一直較高,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也很高。雖然公司發布業績顯示,依然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如增長沒達到預期,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5、業績增長預期已經在市場反應。有些股票在業績發布前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公司業績較好,股價反應市場預期,當這種預期已提前在市場中得到反應後,當預期兌現時就無法再對股價繼續形成推動力,或牽引股價上升的預期消失,資金選擇兌現,導致下跌。
目前整個市場,很缺錢,很缺資金。有幾個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5年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是1.3萬億,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萎縮至1200億以下。1300億是一個地量的標志,地量就會見地價。
因為成交量已經萎縮至1200億以下,而且不止一天,是頻繁的出現。在17年的時候,上證指數的成交量可以去翻看一下,基本上大多數交易日維持在2000億以上,2000億以上的成交量,算是放量!所以市場很缺錢缺錢。
『拾』 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為什麼股價一直下跌
第一種,股價已經完全甚至超過了業績所反應的價值。 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簡單來說就是炒過頭了。
第二種,邏輯證偽。 這個是絕大多數人被埋的主要原因。每一隻股票的上漲一定有其內在邏輯在支撐,這個邏輯可以是市佔率的提升、新品的放量、行業的需求增加、產品的漲價等等。這些上漲的支撐了公司的業績得以提升,而每一個季度的數據都應該支撐起核心邏輯的驗證,如果最終的業績並沒有預期數據中那麼好,那就說明之前的邏輯或者估值模型有問題,需要重新修正,那重新修正的情況下,相應的估值就會下調。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弄清楚一個公司上漲的主因是什麼,從而把次因或者不相關的因素當做主因,然後用這個邏輯去驗證結果,那得到的就是錯誤的結果。
第三種,業績的暴漲與主營業務無關。常見的手段有控費、投資收益、變賣資產獲得的收益、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
第四種,前高後低。 這種一般還伴隨著去年低基數的原因,而且往往是財務出現拐點,向下拐。
簡單總結就是分成兩個方面:
市場行為,別人預判了業績要上漲,提前買入,並在出業績當天完成博弈;
邏輯證偽,雖然總體業績上漲,但是沒有驗證之前假設的邏輯,所以導致業績不及預期,雖然由於前期表現很好導致業績披露時數據很好看,但是拆看單季度來看,依然很糟糕,而且需要長期深度的跟蹤才能去發現。
拓展資料
1、這個業績是對過去的業績而言,而不是未來的業績預期。
財務報表是延後的,代表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而且財務報表的編制、審計、發布都需要時間,有些票過去的業績很差,但是在這實際情況中已經轉好,或者說未來的預期已經轉好,這種時候另當別論,我們所說的是過去是這樣並且預期未來也是這樣的票。
沒有 其它的影響變數,比如說股權激勵、題材爆炒的事件驅動。 這里我們只單純的考慮業績對於股價的影響,不考慮其它事件驅動的影響。
2、一、比例的大增而非絕對值大增 投資者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就認為業績暴增,公司很賺錢,所以是績優股,股價應該大漲,這種看法存在明顯的片面性。這里的業績增長500%只是一個增長比例,而非增長的絕對值。
二、大增的業績只是非經營性損益 業績增長,體現在利潤表上。但利潤反應的是總收入與成本之差,既包含公司經營業務,也包含營業外收入,比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以及轉讓子公司股權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會使得利潤大幅增長,但不具有持續性。
三、業績增長幅度達不到市場預期 有些股票業績增長一直都比較高,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也很高。雖然公司發布業績顯示,依然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增長沒有達到預期,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四、業績增長預期已經在市場反應 有些股票在業績發布前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預期公司業績會比較好,股價反應的是市場預期,那麼當這種預期已經提前在市場中得到了反應之後,當預期兌現的時候就無法再對股價繼續形成推動力,或者說牽引股價上升的預期消失,資金選擇兌現,導致下跌。
總結: 業績大增,股價卻出現大跌,看起來不合常理,但深究背後會發現,業績增長只是表徵,股價漲跌需要深層次邏輯支撐,投資者需要將真實的情況搞清楚,再結合實際市場走勢,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