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螞蟻金服上市後員工持有的股票什麼時候可兌現
一般的員工持股都有禁售期,這個要看具體的規定。鎖定期就是新上市的公司未來激勵員工將一定股份出售給員工,並規定其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出售手中的股票,這個中間時段就是鎖定期。解鎖期就是鎖定期滿後員工可以對自己手中股票進行自由出售的時間段。與之相關的是禁售期。所謂的禁售期和鎖定期都是公司自己對激勵的股權進行規定的,一般都是36個月,要看公司具體規定。
㈡ 阿里巴巴中途離職的員工有股票么
年終獎作為公司對員工的一種物質激勵手段似乎成了慣例,但由此引發的爭議也不在少數。由於我國法律對年終獎並無特別規定,面試簽合同時通常也只會談薪水,而絕少會問「年終獎發多少」。所以如果勞動合同里沒有約定,單位規章制度里也沒有什麼明確說法,像你這樣的情況,遇到單位「搗糨糊」就麻煩了,可能要去申請仲裁或打官司。如果數額較大還值得一打,不多就只能放棄了。這是員工「弱勢」的又一體現,我認為有必要在這個方面出台一些原則性規定 雖然年終獎發放是企業的一種自主行為,法律法規並無要求用人單位發放年終獎的具體規定,但用人單位在發放年終獎的過程中,我認為也不能隨意解釋、因人而異或違反公平原則。結合你的個案,我認為單位不發有失公平 第一,年終獎也是你的勞動酬。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酬總額,其中獎金一項包括生產獎等。對於生產獎的范圍,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主要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可見,年終獎也是工資的組成部分,單位不發或剋扣,根據舉證責任分配原則,須由單位提供理由和證據 第二,離職勞動者也應得到相應的年終獎。職工辭職是法律允許的,因為行使正當合法的辭職權就要失去原本的酬,顯然不符合法律宗旨。更何況有些職工的離職還是有一定原因的。所以按同工同酬原則,有的勞動爭議仲裁譏構或法院會支持這些職工按比例分得年終獎,我認為這是正確的,體現了公平原則 第三,你們單位說是先進獎勵,但如果全體員工都發,顯然就不是先進獎勵,而是一種托詞,該理由我認為不能成立。
㈢ 螞蟻sers是什麼
sers(ShareEconomic Interest Rights ,SERs),叫做「股份經濟收益權」。這種「股票收益權」,最早是運用在信託產品上。
簡單講就是投資者把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做股票交易,而信託公司在幫助完成這筆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取得的收益歸投資者所有。
螞蟻所用的主要激勵工具既不是股權也不是期權,而是這種叫做「股份經濟收益權」(SERs)的虛擬股權。 這和之前的華為的TUP股權激勵差不多是一樣的性質。華為的薪酬體系是怎麼設計的?對比常規的「股票收益權」,螞蟻的做法是相當於在集團內部模擬了一個股票市場,只針對自己的員工發行股票並制定相應的規則。
員工在公司規定的數量范圍內,按公司公布的價格購買股份的sers。購買價格並非固定不變,會定期更新後公布當時的購買價格。
手持sers的員工,雖然不是股票所有者,但是擁有分享收益的權利。sers無法自由交易,員工一旦離職,必須將其持有的份額賣給公司。 除了螞蟻金服的員工外,阿里的員工也有機會獲得螞蟻金服的股權激勵。
㈣ 阿里為什麼有的員工沒股票
因為能力不強,並不是很優秀。
阿里巴巴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有股權,肯定是能力比較強的相應的才會有。這也是阿里巴巴的機制,所以在阿里巴巴工作還是比較有前途的。現在阿里員工手上持有的股票大致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阿里集團在很早之前就分給員工的股票,它的成本很低。
第二種是美元每股的親友股。
第三種就是數量最多的期權,這種期權是可以賣掉的。
㈤ 阿里巴巴解除合同股票行權的也不給嗎
視情況而定。
阿里巴巴中途離職的員工,如果該員工當時與公司簽訂的合同或者協議中寫明員工有股票的,或者以什麼形式入股的,該公司在員工離職以後,應當給員工股票。
如果公司想收回離職員工的股票,只有花更高的價格將其收回,如果員工本人不同意的話,公司也是沒有辦法的。
㈥ 為什麼蔡崇信一點螞蟻股份都沒有
有句話是「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蔡崇信,當年加入阿里巴巴的時候,沒有自己投資馬雲團隊而是選擇撮合孫正義投資,雖然不是「十八羅漢」之一,但在阿里巴巴的位置,能排號第二,甚至從某方面來講,排號第一。
螞蟻集團的股份,說來簡單,但詳細查看也很復雜。蔡崇信不是沒有一點螞蟻的股份,而是間接持股。螞蟻集團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阿里巴巴、杭州君瀚股權、杭州君澳股權,分別持有33%、28.45%、21.53%。而蔡崇信持股阿里巴巴1.6%的股份,這部分持股,算是間接持股螞蟻集團的股份。
那麼,螞蟻集團的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這兩大股權公司,代表的是螞蟻員工的持股部分。君瀚股權的最大股東是君潔股權,君潔股權的實控人是雲鉑投資。君澳股權的最大股東是君濟股權,君濟股權的實控人是雲鉑投資。其中穿插股份的,基本都是阿里巴巴以及螞蟻集團的高管。可,唯獨沒有蔡崇信。
既然是員工持股的部分,個人認為,蔡崇信作為2號人物,股份數量應當不少。而為何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應當存在代持關系,或者是內部員工股沒有得到顯示。
沒有數據顯示,自然也就感覺蔡崇信一點股份都沒有了。這也可能是蔡崇信的有意為之。近些年,蔡崇信卸任了很多要職,但作為永久合夥人,也並沒有離開阿里巴巴。從這種情況來看,可能是蔡崇信有意淡出市場,已經將阿里巴巴帶領至世界最大 科技 公司之一,已經邁過55歲的他,或許有新的安排。
其實,客觀來說,蔡崇信也並非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沒有螞蟻集團的股份,從阿里巴巴的持股來看,就顯示出了間接持股。
蔡崇信曾經和馬雲討論過這個問題,馬雲告訴他你姓菜,螞蟻 會把你吃光光的!蔡崇信一聽很有道理,所以他主動放棄了螞蟻股份。
公開資料沒有顯示並不代表蔡就沒有一點股份。股權這個東西充滿了間接持有和代持股份,十分復雜,甚至很隱蔽,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可能。
1.間接持股
螞蟻集團的股東里有兩個合夥企業,持股比例相當高。很明顯,他們是員工持股的組織。
什麼叫員工持股組織呢?就是螞蟻集團的員工並沒有直接購買螞蟻集團的股票而是作為螞蟻集團股東的股東獲益。這種操作十分常見,這樣能夠防止員工在公開市場大量出售股份使得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減弱。
因此,螞蟻集團的大部分員工就屬於典型的間接持股。
蔡作為阿里的前十大股東,擁有不少阿里的股份,而阿里持有螞蟻集團的部分股份,蔡也就間接持有了螞蟻集團的股份。
2.代持股份
採取這種方式就更加看不出來了,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
代持股份的意思是隱名股東通過代持股東間接持有股份,雙方私底下簽訂協議分配權利和義務。
比如,a和b私下簽訂協議由b持有螞蟻集團的股份,工商執照和股東書上顯示的都是b的名字,但實際權利屬於a,a每年給b一些錢作為補償。
有些人不願意出現在公開持股名單里,為了低調,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蔡崇信確實沒有出現在任何一份與螞蟻集團上市相關的持股人名單里。這確實值得討論一下,畢竟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里地位僅次於馬雲。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不難理解。要知道,蔡崇信當初可是從華爾街大投行放棄百萬美元年薪,來阿里巴巴的。對於蔡崇信來說,會比阿里巴巴其他人更愛惜自己的羽毛,也就是說他更看重自己的名譽。因為他來阿里巴巴之前就已經財富自由了。
而螞蟻集團的前身支付寶當初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其實是隱瞞投資人和大股東的。在蔡崇信這樣的精英眼裡,這種事情是絕對不願意參與的。當年支付寶脫離阿里巴巴事件也對中國企業國際聲譽打擊很大,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被迫退市,股價大跌。
雖然馬雲有自己的考慮,也不太在乎承受短期罵名,但蔡崇信長期在華爾街大投行工作,也負責和其他投資人和股東溝通,蔡崇信的職業道德和底線,讓他不能參與這件事。
當然如果蔡崇信知道支付寶會成長到現在幾千億美元的公司,他放棄的是幾千億人民幣的股份,他可能會改變主意,也參與進來。但當時,如果蔡崇信也參與支付寶事件,阿里巴巴就失去了和投資人溝通、解釋、善後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不合適的。
蔡崇信沒有螞蟻股份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導致的。當然由於阿里巴巴集團還是螞蟻集團的大股東,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股份,也就變相在螞蟻集團里擁有巨額資產。
普通民眾實在太杞人憂天了 !螞蟻集團上市之後會新出現很多億萬富翁,很多千萬富翁。聽說要上市的消息公布之後,螞蟻集團整棟樓全部在歡呼。作為整個阿里系的掌舵人之一,寶島人蔡崇信怎麼可能沒有股份?只不過人家要用更巧妙的方式而已。
有錢人的身邊有著無數的金融和稅務專家幫助設計方案,要達到最好的隱藏自己財富的效果,要達到未來最低稅負的效果,更要達到以小博大,可以穩固控制公司的效果。就如同螞蟻即將上市,你能在直接股東中看到馬舅舅的名字嗎?蔡重慶也是如此啊。
作為整體螞蟻集團的二把手,蔡崇信其實享受的待遇一點也不低於馬舅舅。可以這么說,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使用著自己的專長、扮演著自己的專家角色、用自己擁有的股份嗯,協助馬舅舅一一起控制住了巨無霸的阿里集團。此次螞蟻集團上市,怎麼可能沒有背後人家的股份呢?只不過有可能不想讓普通民眾看到而已。
蔡崇信自身就是財務專家,更加會注重自己的財富防護和傳承,同時進行稅務設計。如果使用自然人來掌握公司的股份,那麼很有可能目標又大,將來繳的稅又高。同時他作為寶島人,未來傳承給下一代,可能還要繳納巨額的稅負。所以相信他比馬舅舅還更加重視股權的最佳設計,普通還為富豪著急呢!
第一:蔡崇信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而阿里巴巴是螞蟻金服大股東。折算過來後,蔡崇信間接持有螞蟻金服0.528%的股份,按照螞蟻金服上市之後最低是2.1萬億市值計算,蔡崇信這部分的股份市值最少將達到110億元。
第二:螞蟻集團的另外兩個大股東是杭州君瀚股權、杭州君澳股權,分別持有28.45%、21.53%。這兩家公司作為員工持股公司,蔡崇信表面上沒有出現,沒有持股。但是有可能寶島人的身份障礙呢?難道除了本人持有,不能由別人幫助代持嗎?我們腦洞稍微大開些。
第三:別忘了整個阿里集團,現在除了螞蟻集團要是要上市之外,另外還是有著不少的上市公司哦。例如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例如間接控股的境內和境外上市公司。整個集團上市公司可不少,規模無比龐大。蔡崇信難道不會用其他利益來去補充這方面的利益嗎?
其實可以負責任的總結,蔡崇信來到大陸,進入阿里工作,是他人生中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如同其他寶島人一樣,不做這個選擇,它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財務專家。做了這個正確選擇,來到大陸發展,讓他名揚萬里,財富無窮。可以說達到他過去無法想像到的財富水平。
但是螞蟻集團上市之後,新晉富豪但是數量確實不少,這都是普通投資者給予的財富,希望螞蟻集團未來表現能對得起這些投資者。#理財大賽第三季#
在阿里巴巴內部蔡崇信可以說是阿里巴巴2號人物,雖然他不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但他作為阿里巴巴第19號員工,目前他是除馬雲之外第2名永久合夥人,目前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
但是從螞蟻金服招股書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蔡崇信的身影,在各種股東名單當中沒有找到他的名字,對此很多人都挺納悶的,要知道螞蟻金服很多股東都是阿里巴巴內部的員工,比如類似彭蕾、井賢棟這些都持有大量的螞蟻金服股份,而蔡崇信作為阿里巴巴2號人物,為什麼他沒有螞蟻金服的股份呢?
實際上雖然從表面看蔡崇信沒有螞蟻金服的股份,但實際它卻有螞蟻金服的受益權。
1、蔡崇信通過阿里巴巴間接持有螞蟻金服股份。
目前蔡崇信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而阿里巴巴持有螞蟻金服33%的股份,這樣算下來,蔡崇信間接持有螞蟻金服0.528%的股份,如果按照螞蟻金服上市之後2.1萬億市值計算,那麼他間接持有螞蟻金服的股份市值將達到110億元。
2、蔡崇信也是員工持股平台的受益人機
目前阿里巴巴最大的持股人其實是兩個員工持股平台,一個是杭州君澳,還有一個是杭州君瀚,這兩個員工持股平台所持有的螞蟻金服股份達到50%以上。
這兩個員工持股平台只是代員工持股而已,雖然從注冊的信息來看,上面沒有蔡崇信這些人的信息,但是蔡崇信實際上也是這些員工持股平台的受益人之一,他們通過這些員工持股平台間接持有螞蟻金服的股份,肯定是少不了的。
比如第二大股東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螞蟻金服28.45%股份,而目前杭州君瀚有4個股東,分別是杭州君潔持股97.19%,另外還有馬雲、謝世煌以及杭州雲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但是阿里巴巴很多內部員工都是間接持有杭州君瀚股份的,比如韓歆毅間接持有3.76%股份,曾松柏間接持有3.76%股份,屠劍威間接持有1.88%股份,胡喜間接持有1.88%股份,陽振坤間接持有1.88%股份,范馳間接持有1.5%股份,袁雷鳴間接持有1.12%股份,陳亮間接持有0.94%股份,徐蔚間接持有0.94%股份,俞峰間接持有0.94%股份,黃辰立間接持有0.94%股份,俞勝法間接持有0.94%股份,馬雲間接持有0.8%股份……
所以我相信蔡崇信肯定也是間接持有螞蟻金服股份的,但至於他持有多少股份,我們沒法從公開數據知道。
畢竟對於蔡崇信這些大佬來說,他們現在財富已經非常龐大,所以他也不希望通過公開數據來向大家展現他們全部的財富。
但是按照蔡崇信對阿里巴巴的貢獻,他不可能沒有螞蟻金服股份的,要知道當初蔡崇信可是放棄年薪500萬的投行工作加入阿里巴巴,領著一個月只有500塊錢的工資。
他在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他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為阿里巴巴拉來很多風險投資,如果沒有蔡崇信,說不定阿里巴巴早就被大家遺忘了;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在投行的工作經驗,蔡崇信阿里巴巴提供了很多指導,在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的很多戰略都跟蔡崇信有很大的關聯。
所以說阿里巴巴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馬雲以及十八羅漢之外,蔡崇信同樣有個不可磨滅的功勞,對於這樣功勛人物,螞蟻金服怎麼可能把它忘了呢?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蔡崇信是螞蟻金服的董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在螞蟻金服當中的地位。
查查蔡的國籍就知道。支付業務不容許外國人持股的。這也是支付寶所有股東不敢改變國籍的原因。彭的那麼多股份,是不合適的。就沒人想到彭是代持一部分?
【阿里巴巴二號人物蔡崇信為何沒有螞蟻金服半點股份呢?】
我們從一份清單中,能夠看到螞蟻金服中未來億萬富豪的持股比例,但是就沒有蔡崇信。
螞蟻金服在10月26日上市定價出爐,A股68.8元人民幣,港股H股每股80港元,成為人類 歷史 上最大IPO,並且螞蟻金服的整體估值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確實從這里我們能夠知道的是,螞蟻金服一上市,很可能會創造奇跡!
但是,我們很意外為何螞蟻金服沒有蔡崇信呢?如果從富豪的角度來看,他們已經擁有足夠的財富,對於他們來說財富甚至只是數據。所以蔡崇信不想加入到螞蟻金服,很可能是對於財富已經看得非常的淡博。
但是,這種情況真的如此嗎,我覺得也並非如此。實際上我們也知道螞蟻金服實際的控股是——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在這裡面,你能否認蔡崇信沒有相關的股份嗎?
同樣我們也非常的清楚,螞蟻金服在去年,阿里巴巴已收到螞蟻金服33%的股份,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大股東,實際上還是阿里巴巴。
而蔡總現在阿里巴巴的股份排名第二,可以從這里知道,即使蔡崇信他不在螞蟻金服的股東名單中,他和螞蟻金服的關系也脫不了。
而且因為一些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螞蟻金服應該不能存在外籍。蔡崇信他的國籍並非是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看不到他在螞蟻金服中的股份。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和螞蟻金服之間剪不斷的關系。
蔡崇信是什麼樣的人呢?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博士;有資深的投行和律所背景,精通經濟、法律和稅務;放棄70萬美元年薪的工作,甘心跑來那500塊的工資;在創業之初,就跟十八羅漢講股份,講權益,並幫他們擬定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他們畫押了。對於這樣一個精英,當今天螞蟻上市的時候,我們竟然因為看不到他所持有的股份而憤憤不平或者是充滿好奇?這真的是大可不必的啊。畢竟對於股份問題的研究,我們的深度還差得很遠那。
1. 持有股份有多種形式我們對一家公司股份的持有,其實有很多的形式。除了直接的持有,還可能是間接持有或者是代持。作為蔡崇信這樣橫跨法、財、經濟多界,且早就功成名就的人,自然對於自己的財富有更加長遠的規劃,只不過這種規劃,無需全顯露在公眾面前。在螞蟻上市這樣的時候,不僅僅是螞蟻員工歡呼雀躍,阿里員工也都興奮不已,因為很多人都可能持有螞蟻的股份。作為阿里的永久合夥人,也許早就把這件事安排得妥妥當當了,所以,盡管我們從公開的資料上沒有看到他的名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沒有螞蟻的股份。
2. 間接持股或者是代持螞蟻的股權結構也是請人專門設計過的,當中包含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對組織形式的運用,採用有限公司與合夥企業相結合的形式,二是員工持股平台的建立,對阿里和螞蟻的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三是三層股權結構的設計,實際控制人通過一人有限公司(杭州雲鉑)和有限合夥企業(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最終控制業務實體。當中,還涉及到一致行動人。
所以,從這個設置當中來看,首先,阿里巴巴也是螞蟻的股東,而蔡崇信持有阿里1.6%的股份,也就是間接持股了螞蟻。
此外,是否有股權代持,僅僅通過公開的數據資料,也是無從知道的。日常中我們的股權代持也是屢見不鮮,如果存在代持的情況,那麼股份還會更多些。
總之,蔡崇信本身在財務、稅務與法律等方面都是專家,在股權結構和財富傳承問題上也定是有自己的考慮,作為普通人,咱們就不要過多揣測了吧。
應該是別人幫他代持 支付業務涉及國家金融安全是不允許外籍人士染指的
㈦ 阿里P7職員如果入職不滿兩年被離職,股票怎麼辦
根據協議規定,之前分的股票應該是可以的,之後的股票估計就沒了·~~
我是證券公司的,有相關問題可以咨詢~~
㈧ 支付寶股價
支付寶螞蟻股票內部價多少?
首先要說明,螞蟻的股票也是要按照工作時間來歸屬的。基本是分四年授予完,滿兩年歸屬50%,剩下第三和第四年各歸屬25%。比如最早一批是2013年11月30日歸屬,那這批員工在2015年11月30會有50%的權益歸屬到自己名下。當然,這期間離職的,等於就放棄了這部分股票權益。
如果按照1.4萬億的估值,員工每股賺了多少錢?由於最早螞蟻股份是按照阿里集團的股份給員工分配的,所以,我們默認螞蟻的股本與阿里集團一樣,均為26.83億份。那麼現在,螞蟻每股的價值大概就是521.8元。而最早一批螞蟻股權的授予價格是6.8元,那實際每股獲益大概515元。
也就是說,如果某員工在2013年最早那一批獲得了一萬股螞蟻股權,那基本獲益大概就是515萬元。當然,這是稅前的收益。另外,如果是2013年之後入職獲取的股權獎勵,那應該就會按照當時的內部公允價來計算。據筆者所知,大概一年前,螞蟻金服內部股權的公允價大概差不多是200元左右,這個時間段獲取的股權,基本上收益就在315元了。
至於螞蟻員工擁有多少股票,這個也是很有差異的。但早期的員工,我們可以通過其擁有阿里股票的價值來大概說下。
㈨ 螞蟻集團高管不斷離職,對此你怎麼看
螞蟻集團高管不斷離職,這個不算什麼,因為到螞蟻集團這么大的一個體量的程度上,企業的制度化運營已經做得相當完善了,因為企業不可能突然的收到一個人,兩個人高管的離開就影響了正常的運行,那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模式,螞蟻發展這么多年,這方面不可能做不好。
真正大的企業不可能因為一個兩個高管的離職就不能正常運行了,那是初創型的企業,剛剛創業還沒有穩定下來呢,總共三個合夥人離開了兩個,那這個企業肯定受影響了呀,但是到螞蟻這種程度,管理層級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哪一個層級出了一點問題,很快就會有其他部門的人調過來接管這個工作。
㈩ 國內大公司都是怎麼做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
國內有越來越多創業公司正在積極推行期權激勵機制,企業上市後員工因此獲得巨額財富,使得期權激勵逐漸成為中國的創業文化的一部分,企業和員工都越來越重視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國內大公司都是怎麼做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
據了解目前越有三分之二的阿里集團員工獲得了公司期權激勵,老員工甚至可以直接獲得股權激勵,相當於行權價為0的股票期 權,員工持股大約占集團股權的3%左右。阿里技術員工從P6級開始有權獲得期權或者股票。根據技術級別對應期權股票數額,基本定級之後就是這個數額,不會有太大的浮動。期權一般會分成四部分發,每年發放1/4。
每一年阿里的技術人才級別對應的股票數都明顯下降,這一方面是由於阿里的股價在逐步提升,要保持總package不變;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阿里對技術人才的要求在逐年提高。那員工拿到手的股票如何處理呢?阿里有完善的內部交易系統,雙方可以自行協商後,在系統上進行交易,當然交易僅限於雙方都有股票的情況下。而高層的股票,由於量大價值高,一般是專門的基金公司來收購和操作了。
目前螞蟻金服發展勢頭正猛,雖然股價比較便宜但是很豪氣,股票給的相當多,幾乎是全員持股,員工持股占集團股權的40%。單螞蟻金服的股票無法自由交易,一旦離職,必須賣給公司,20%的個人所得稅和最高45%的交易稅也是肉痛,這一點阿里非常嚴格,沒有網路、騰訊靈活。
騰訊現在比較少發放股票,即使發放股票,也是採取固定行權的方法。騰訊5位創始人以外,員工持公司股權應該不超過5%。走職業經理人路線的騰訊會給與員工較多的現金報酬,這是騰訊技術人員的一般基本月薪:
網路的股票比阿里少,但是比騰訊多,且網路的股票浮動較大,級別越高,期權可以談判的空間就越大。另外,網路每年的流動性比較大,且歡迎技術大牛帶領自己團隊空降,機會比較多。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富有創業精神的矽谷,股票期權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文化和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大量新開張的公司還是要依靠股票期權的誘惑力來吸引那些天賦極高又酷愛冒險的人來為自己工作。據統計,矽谷創業公司的期權分配一般如下:
外聘CEO -5%到8%;副總 - 0.8%到1.3%;一線管理人員 - 0.25%;普通員工 - 0.1%;外聘董事會董事 - 0.25%:期權總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這些矽谷的創業公司普遍實行全員持股或者是大量員工持股,根據員工級別、工作類型決定授予的期權數量。這樣的期權制度會讓員工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同時,也能讓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榮譽。
一句話,矽谷的創業公司希望將利益分配公平,從而形成有戰鬥力的創業團隊。
面對一份互聯網公司的offer,期權是判斷其是否靠譜的一個重要指標。BAT其實代表了三種不同期權授予方式的公司,你可以根據你對自己的職業定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類型。
阿里的員工持股比例高,尤其是螞蟻金服的全員持股計劃,體現了互聯網企業開放、分享的本質所在。選擇這類快速發展的公司,就是看好公司的前景,用期權收益分享到企業的成長價值。而加入這類公司,Timing很重要,去年與今年比同一級別的員工可能期權就多很多,但行權價格越低,當然其中的風險需要自己考量。
騰訊是典型的「外企文化」,比起期權,公司更願意給員工現金報酬。在這類互聯網公司,創業的氛圍會淡一些,員工更多的是以職業經理人的心態為公司工作。不同部門、不同項目之間的薪資待遇會差別很大,所以選擇一個核心的業務很重要。
與阿里自己培養高層不同,網路歡迎牛人帶著自己的團隊空降。選擇這類渴求牛人的公司,只要證明自己是實力,期權的談判空間比較大,這也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重視程度。但是空降也有兩面性,容易派系對立,搞小團體,這也是你要考慮的因素。
總之,回顧矽谷創業公司的期權歷史不難看到,期權具有周期性的特點。在一家創業公司的早期和高速成長期,會給較多的員工發放較多的期權,但是當公司進入平穩、成熟狀態,期權的發放要求會逐漸提高,數量也會減少。反觀國內的BAT和其他一線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
在技術人才流動空前頻繁的當下,把握時機,選擇一家快速發展,有可觀估值前景,且願意給員工期權激勵的公司,已經是越來越多優秀技術人員跳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