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氣候變暖影響的股票

氣候變暖影響的股票

發布時間:2022-11-01 23:19:48

A. 星源材質2021年股票目標價星源材質股票最新消息股吧2021星源材質股分紅

全球各國團結一致共同阻止全球變暖,避免人類生存環境惡化,新能源的時代大趨勢因此孕育而生,減少碳排放佔比較高的汽車數量是重中之重,各國大力推出新能源車新政。新能源車最核心的部位實際上就是鋰電池,而鋰電池的核心,是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材料。今天帶大家了解的,正是在新能源車大趨勢的助力下,躋身於具有一定全球影響力的鋰離子電池隔膜供應商--星源材質。


在還沒有正式開始分析星源材質之前,我給大家奉上一份鋰電池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即可領取:寶藏資料!鋰電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公司是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研發、生產及銷售的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鋰離子電池隔膜有關國家標准起草的牽頭單位和編委會副組長單位。主要客戶涵括寧德時代、LG 化學、比亞迪等國內外主流鋰電龍頭企業。


在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我們來看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亮點一:實力硬核,切入全球鋰電龍頭企業供應鏈


在國外方面,公司與韓國LG化學、三星SDI、日本村田、SAFT 等國外鋰離子電池龍頭廠商合作;在國內市場方面,公司穩定向寧德時代、比亞迪、合肥國軒、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天津力神、欣旺達、孚能科技等主流鋰離子電池龍頭廠商批量供應鋰離子電池隔膜。


龍頭企業在擁有更強的技術、更多的訂單等的情況下充分享受時代紅利,星源材質自身便是行業巨頭,挺進國際領軍鋰電企業供應鏈,而行業的發展也給它帶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


亮點二:四重壁壘,阻隔對手,強者恆強


隔膜行業與眾不同,企業進入壁壘極高,一旦處於龍頭地位,那麼先發的優勢就會很突出,隨後成為強者且一直強下去。


技術專利壁壘:隔膜的生產技術涵蓋了多個高難度的技術領域,例如高分子材料、納米技術等;此外,隔膜行業將技術專利作為主要戰略,全球只有帝人、LG、Celgard 三傢具備專利產權,國內只有恩捷、星源得到授權。


生產設備、工藝壁壘:生產隔膜需要按照生產工藝量身打造設備產線,生產技術、設備、工藝存在差別直接後果是對隔膜的穩定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電池的循環、充放電和安全性能,生產難度極大。


資金壁壘:從資金壁壘來看,隔膜在鋰電四大材料中是最強的,平均單位產線投資額大,遠高於正極、負極與電解液等,是重資產行業,後來者能夠追趕上的概率極低。


客戶認證壁壘:隔膜大客戶的認證周期最少需要2年,在設備交期、建設、產能良率爬坡的影響之下,至少通過4-5年的時間來形成真正的競爭力。


正是這樣,導致進入隔膜行業的門檻極高,龍頭格局一旦形成,幾乎沒有對手。


由於篇幅不是很長,關於星源材質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信息,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星源材質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帶領下,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新能源車更在雙積分政策與補貼政策推動下持續景氣,又加上歐洲為了控制碳排放量設置了嚴格政策,美國也在花巨資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車的時代洪流將要到來,鋰電池和鋰電池材料也會一直得到收益。


總結說來,公司作為業內的知名企業,且具備以強者恆強為特點的發展格局,未來將充分享受新能源趨勢帶來的很多方面的機遇。但是文章是存在一些滯後的,想知道星源材質未來行情是什麼樣的話,不妨點擊鏈接,就會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星源材質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星源材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B. 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

1、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熱能,會提供給空氣和海洋巨大的動能,從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風、颶風、海嘯等災難。

2、氣溫升高不單會從海洋直接吸取水分,還會從陸地吸取水分,使得內陸地區大面積乾旱,從而糧食減產,飼料也同樣減產。糧食和肉類食品將面臨匱乏,直接威脅國家穩定。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爭斗,將不再是落後村落中才會發生的事。

3、氣溫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來源。我們的地下淡水儲備很大部分來自冰山融水。在氣溫平衡正常時,冰山的冰雪循環系統,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給平原地區積累淡水,並起到過濾作用。

4、氣溫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鏈逐漸斷裂。

5、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會導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這會殺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溫度上升也會破壞大量以珊瑚為中心的生物鏈。最底層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鏈從最底層開始,向上迅速斷裂,並蔓延至海洋以外。

6、溫度上升,無脊椎類動物,尤其是昆蟲類生物提早從冬眠中蘇醒,而靠這些昆蟲為生的長途遷徙動物卻無法及時趕上,錯過捕食的時機,從而大量死亡。

7、而蜜蜂數目的大量減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鏈徹底崩潰的前兆。沒有了蜜蜂幫助傳播花粉,植物將無法繁殖。

8、全球變暖導致陸地水分大量流失,隨時會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災也將會非常頻繁。

9、全球變暖所能確定並公開的最大威脅,是冰河時代的突然降臨。就像《後天》這部電影所描述的。

10、氣溫升高會給人類生理機能造成影響,生病幾率將越來越大,各種生理疾病將快速蔓延,甚至滋生出新疾病。

11、氣溫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灘塗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喪失,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帶來災難。

12、水域面積增大。水分蒸發也更多了,雨季延長,水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遭受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影響的程度和嚴重性加大,水庫大壩壽命縮短。

13、溫度升高,會影響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14、病菌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乾旱,洪澇,熱浪等),擴大疫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2)氣候變暖影響的股票擴展閱讀:

全球變暖的原因: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於陸地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溫升高,與海洋溫差變小,近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污染。

C. 世界上最著名的暖流和寒流有哪幾股

寒流
冬天,常常會有一股股寒流襲來。它們從哪裡來的?侵入我國的寒流都發源於北冰洋一帶。由於這一帶日照時間短,黑夜漫長,四季如冬,在這樣寒冷的氣候中,空氣體積不斷收縮成很強的冷氣流,這就是寒流。然後寒流向氣溫比較暖的我國境內襲來,它經過的地方,可在一晝夜間氣溫下降10℃以上。

目前橫掃中國、印度和日本的寒流是東北季風的一部分。

季風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夏季自然現象,但它實際上是一種隨季節變化的風,季風一詞來自阿拉伯語」mausim」,意思是季節。

季風產生於陸地與海面之間巨大的溫差。

隨著冬季的到來,冷空氣使亞洲中部變冷,這導致蒙古和俄羅斯上空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高壓雲系,但由於亞洲外圍的海域仍很溫暖,新近形成的季風就會吹向溫暖的中國海。

過去幾周出現的少有嚴寒天氣是由於來自西伯利亞奧伊米亞康北部地區的罕見乾冷空氣影響所致。奧伊米亞康北部地區在西伯利亞被稱為「寒冷極點」,上周五的氣溫達到了零下54攝氏度。橫掃亞洲的這股寒流,正涌進中國、橫穿印度。當乾冷的空氣遇上中國沿海地區外圍較溫暖潮濕的空氣後,東北季風還引發了暴風雪天氣,在日本和中國部分地區造成了大量降雪。

當東北季風遇到熱帶海域上空更加溫暖、潮濕的空氣時,它們就會給印度尼西亞等地區帶來暴雨,上周的降雨已造成爪哇島出現山體滑坡,導致100多人死亡

暖流
海洋中的暖流所蘊藏的巨大熱能和對氣候的影響,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其中,最主要的是灣流與黑潮。

灣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如聞名世界的墨西哥灣流。墨西哥灣流雖然有一部分來自墨西哥灣,但它的絕大部分來自加勒比海。當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匯合之後,便進入加勒比海,通過尤卡坦海峽,其中的一小部分進墨西哥灣,再沿墨西哥海灣海岸流動,海流的絕大部分是急轉向東流去,從美國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這支進入大西洋的灣流起先向北,然後很快雙向東北方向流去,橫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歐的外海,一直流進寒冷的北冰洋水域。它的厚度200米~500米,流速2.05米/秒,輸送的水量 比黑潮大1.5倍。

灣流蘊含著巨大的熱量,它所散發的熱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產生的熱量還要多。由於它的到來,英吉利海峽兩岸每1米長的土地享受著相當每年燃燒6萬噸煤所發出的溫暖。如果拿同緯度的加拿大東岸加以對照,判別更為明顯: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東部地區,年平均氣溫可低到-10℃,而同緯度的西北歐地區可高到10℃。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藍若靛青,所以被稱為黑潮。其實,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於海的深沉,水分子對折光的散射,藻類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觀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

黑潮由北赤道發源,經菲律賓,緊貼中國台灣東部進入東海,然後經琉球群島,沿日本列島的南部流去,於東經142°、北緯35°附近海域結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島附近,黑潮分出一支來到中國的黃海和渤海灣。渤海灣的秦皇島港冬季不封凍,就是受這股暖流的影響,它的主支向東,一直可追蹤到東經160°;還有一支先向東北,與親潮匯合後轉而向東。黑潮的總行程有6000千米。

黑潮是一支強大的海流。夏季,它的表層水溫達30℃,到了冬季,水溫也不低於20℃。在台灣省東部,流寬280千米,厚500米,流速為1節~1.5節(1節=1.825千米/小時);入海後,雖然流寬減少150千米,速度卻加快到2.5節,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岬外海,一般流速可達到4節,不亞於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達6節~7節,比普通機帆船還快。整個黑潮的徑流量等於1000條長江。

所以說,海洋長期積蓄著大量熱能,是一個巨大的「熱站」,通過長期積蓄著的大量熱能和能量的傳遞,不斷影響著天氣與氣候的變化。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氣候變暖至今仍是「紙上談兵」,能否可行並付諸實施,充分開發和利用海洋中積蓄著的熱能,造福人類,這還有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駕馭自然能力的提高,並將成為各國科學家急待攻克的世紀難題。

D. 全球變暖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

地球變得越來越熱了,即使在冬天也不覺得寒冷。可以說,現在人類所處的氣候點是近一萬年來最高的。每個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都像發燒了!不,不是人類發燒了,而是我們的家園——地球「發燒」了。

地球「發燒」了,也許很多人都會笑說荒唐,但這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病因就是「溫室效應」。在我們周圍的大氣中,有一些氣體叫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等。這些氣體就像罩在地球外面的「溫室」:它們讓太陽輻射自由通過,卻大量吸收地面反射或散發的輻射——輻射的能量進來容易出去難,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於是,地球就發燒了。

在幾十年前,《紐約時報》的記者還曾撰文嘲笑「全球變暖」是無稽之談。但是幾十年後的今天世界各大媒體無不關注這一現象,那些頭版頭條上無不充斥著「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暴雨、乾旱、災難、損失」等字眼,全球變暖的事實已不容忽視。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不斷敲響著全球變暖的警鍾。

全球變暖——人類惹的禍

在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叫做圖瓦魯的島國。這個島國位於夏威夷與澳洲之間,由環狀珊瑚島組成。然而,這個素有「南太平洋珍珠」美譽的島國,因為受到溫室效應惡化造成全球暖化、海平面持續上升的威脅,已經發出亡國警號了!海浪嚴重的侵襲著圖瓦魯的海岸線,水水土侵蝕日益嚴重,很多的島民都被迫不斷往高處遷移,甚至淪為「氣候難民」,大嘆:「何處是我家?」

美國加州有世界著名的馬裡布海灘,這是社會名流、沖浪高手和心懷夢想的人喜歡的地方。然而科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也許海灘上會只剩下為抵擋太平洋浪潮所築的石牆。

這些現象都不是個例,人類世界因為全球變暖問題已經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威脅。面對災難,人類不禁要問:「誰來為全球變暖買單?」科學家對此眾說紛紜,至今仍無一個確切的論斷。但是綜合起來不外乎於兩個觀點:一是自然原因,太陽黑子的周期與地球溫度上升的時間是同時發生的。二是人為原因,據權威人士的研究,越來越多的科學論證,趨向於人類的行為是全球變暖的首因。

關於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896年,瑞典科學家斯萬特·阿爾赫尼斯就對燃煤可能改變地球氣候做出過預測。他研究發現,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成倍的增加時,全球的氣溫將會升高5~6℃。在此之後,又有眾多科學家就此做了研究。1957年,瑞威拉等在美國發表了關於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可能產生氣候變化的論文。同年,美國夏威夷觀象台開始進行二氧化碳濃度觀測,從而正式揭開了人類研究氣候變化的序幕。

大氣層被破壞是造成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大氣是包圍地球的空氣層,它由氮、氧、氬等多種氣體組成,當太陽透過空氣時太陽輻射能受到它們不同程度的削弱,形成了目前這種平衡狀態的地球氣候系統,人類也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但上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迅猛發展,大量的石油化學燃料的燃燒,數以億噸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每年的排放量高達數十億噸,再加上綠色植被的被破壞,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得很快,打破了這種平衡的狀態。導致地球變暖,災害頻發。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了0.6±0.2℃。近百年來最暖的年份均出現在1983年以後。20世紀北半球溫度的增幅是過去1000年中最高的。

人口的急速膨脹也是全球變暖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據最新調查數字,全球人口目前已接近65億。而且全球各地多半的地區人口仍穩定成長,估計在2012年全球人口就可能突破七十億。如此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串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不要以為全球變暖影響的僅僅是氣候,這種變化帶來的災難,遠遠超出於我們的想像之外。下面就讓我們看幾個具體的事件及數據:

氣候及溫度的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環境造成的影響已逐步顯現。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約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線60公里的范圍內,這些國家數以百萬的人口已經遭到了嚴重生存的威脅。

近年來,氣候總是處在反常的變化當中。每年滾滾的熱浪席捲各地,近幾年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因為熱浪的危害,導致數千人因此而死亡。歐洲的部分地方數月不降雨,導致河流乾涸、莊稼枯死,人畜的飲水困難,已然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威脅。

非洲是為不幸的。雖然他們不是溫室氣體的主要釋放者,卻是全球變暖最大的受害者。非洲因天氣異常而導致的氣象災害更是頻繁發生。因為乾旱,蒸發強烈,查德湖湖面正不斷縮小;在中非地區,乾旱所導致的森林大火和蝗災毀滅了大片的森林和莊稼。

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玉米開始了在挪威的生根。然而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造成了挪威一半的耕地因此而無法耕種,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

氣象專家提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瘧疾、登革熱等通過昆蟲傳播的疾病將可能殃及世界人口的40%至50%,極大威脅人類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在溫室氣體的排放中,發達國家仍然是「大戶」,但是由於環境污染的壓力,發達國家紛紛將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工業進行了轉移。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市郊開辦的農葯廠發生爆炸,導致了將近兩萬人死亡,而且當地的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成為世界環保史上國際間污染轉移的典型案例。

20世紀80年代以後,跨國公司控制了加彭伐木業的90%和剛果伐木業的77%,使當地的森林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地居民不得不轉到其他地方進行能源開采,如此就形成了生態破壞的惡性循環現象。發展中國家的生態平衡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全球變暖帶來的災難已經在整個世界蔓延。

……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惹下的禍端,大自然以她不可抵抗的力量將憤怒爆發了出來!全球變暖災害已經像瘟疫一樣在蔓延了,它已經而且將持續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繼續升高,溫室效應會越來越嚴重,氣溫會越來越高,屆時地球兩極的冰川、冰山可能會融化,海平面可能在2100年前將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區,這些地區可能會遭受淹沒或海水侵入。4萬種動植物在下個世紀中葉前將因此而不復存在。

如果全球變暖在地球上繼續作威作福,那麼將對農業造成重大影響。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在關心飆升的油價,但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在未來幾十年內,人們可能會像今天關注油價一樣關心在超市裡擺放的各種食品的價格。未來人們的食品的價格可能比現在翻50倍。

如果生態平衡繼續遭受破壞,人們生存的這個大家園將不再安全。那時大自然就會像發了瘋一樣,各種各樣重大災難簡直如同《啟示錄》中描寫的世界末日一般。這些反常的氣候都與溫室效應有關。

如果溫室效應繼續橫行,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使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它正在危害你的呼吸、你的心臟、你的皮膚,厲害的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人類造成了地球的「不平」,而地球正在報復人類!

地球的溫度正在「燒得」越來越高,海平面正在變得越來越高,你——准備好游泳了嗎?相信沒有人會想看到這一幕……每個人都在引起全球變暖,我們用的電、開的車、買的東西……在諸如交通和醫療方面給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賦予我們責任。人類對地球表面的影響已經大不同於昨天。同自然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惡果。面對生命的危險,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慾望,關愛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可以選擇將個人二氧化碳排放降到最低。解葯就在你我手裡,我們只需要做出決定使其生效。

E. 全球氣候變暖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全球升溫的後果1. 氣候變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將升高,引起海岸灘塗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喪失,海岸侵蝕 全球變暖的可怕後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從而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系統帶來災難。
2.水域面積增大。水分蒸發也更多了,雨季延長,水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遭受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影響的程度和嚴重性加大,水庫大壩壽命縮短。
3.水溫升高可能會給南極半島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極熊和海象將滅絕。
4.許多小島將無影無蹤;將感染瘧疾等傳染病……
5.因為還有熱力慣性的作用,現有的溫室氣體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
6.溫度升高,會影響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對氣候的影響
將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所造成的危害,誰也無法確切地說明將來會有多嚴重?科學家正在估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害。按目前的技術水平計算,2004年才能闡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機理,這樣就能發現溫室效應是如何產生的。2006年才能准確的預知因地球升溫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這一切要到2050年。顯然,科學家和政治家都不會等到進一步的結果出來才採取防治措施,現在的觀察和研究成果應該都讓公眾了解,才不至於使人們不得不在50年後自咽苦果。
溫室效應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表面就會寒冷無比,溫度就會降到零下20℃,海洋就會結冰,生命就不會形成。因此,我們面臨的不是有沒有溫室效應的問題,而是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把大量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層,致使溫室效應與地球氣候發生急劇變化的問題。
溫室效應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由於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由於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溫室效應,在過去100年裡,全球地面平均溫度大約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計將再升高1—3℃。
當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升高1℃,巨大的變化就會產生:海平面會上升,山區冰川會後退,積雪區會縮小。由於全球氣溫升高,就會導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區降水減少。如西非的薩赫勒地區從1965年以後乾旱化嚴重;我國華北地區從1965 年起,降水連年減少,與50年代相比,現在華北地區的降水已減少了1/3,水資源減少了1/2;我國每年因乾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
由於氣溫升高,在過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繼續上升30—50厘米,這將淹沒沿海大量低窪土地;此外,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旱澇、低溫等氣候災害加劇,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約數百億以上美元的經濟損失。
冰川融化
近年來,人們對從巴塔哥尼亞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冰川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普遍認為的 南極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溫室效應而融化的情況進行了觀察。在南亞地區,問題並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雖然全球變暖的許多不良影響可能要到21世紀末才會變得非常嚴重,但是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會給人們造成麻煩。
國際冰雪委員會(ICSI)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喜瑪拉雅地區冰川後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繼續下去,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國際冰雪委員會負責人塞義德·哈斯內恩說:「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時間里乾涸,這一生態災難的影響范圍之廣也將是令人震驚的。」
位於恆河流域的喜瑪拉雅山東部地區冰川融化的情況最為嚴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從不丹到克什米爾地區的冰川退縮的速度最快。以長達3英里的巴爾納克冰川為例,這座冰川是4000萬——5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發生碰撞而形成的許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來,它已經後退了半英里。在經過了1997年嚴寒的亞北極區冬季之後,科學家們曾經預計這條冰川會有所擴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進一步後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學新病和復發病研究所的保羅.受潑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隨雪線而移動,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隨著山巒頂峰的變暖,海拔較高處的環境也越來越有利於蚊子和它們所攜帶的瘧原蟲子這樣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羅病毒、瘧疾、黃熱病等熱帶傳染病自1987年以來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密西西比、德克薩斯、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和科羅拉多等地相繼爆發,一再證實了專家們關於氣候變暖,一些熱帶疾病將向較冷的地區傳播的科學推斷。
新冰河期
關於全球變暖的另一項研究結果更令人吃驚,由北極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風的類型的不斷改變,大量淡水正匯入北西洋,從而對墨西哥灣暖流造成破壞。正是這些暖流把溫暖的表層水從加勒比海帶到歐州西北部,並使歐洲形成溫暖的氣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變暖被切斷後,歐洲西北部溫度可能會下降5-8℃之多,歐洲可能面臨一次新的冰河時代!
這項研究是位於阿伯丁的蘇格蘭海洋實驗所分析了設在蘭群島海域到法羅群島海域之間自1893年以來的1.7萬多次海水鹽度測量結果得出的。在過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層海水鹽度變得越來越小,濃度越來越低,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從大西洋北部匯入了該地區。這些新數據第一次充分證明了德國科學家在大約3年前設計的計算機模型。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升高,而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之前達到100億。「我們的世界正在朝著由人造設施來代替現有免費自然資源的方向發展」,明尼蘇達大學的戴維·蒂爾曼說。但是,我們還沒有掌握自然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在2.4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中,96%的物種滅亡了。後來隨著許多新物種的出現,地球上終於恢復了豐富的種群,但是這個過程足足經歷了一億年。威爾遜說:「一些人認為,自然界會復興人類所毀滅的一切」 。諺語雲:「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萬物皆可應運而生。」或許自然界真的能夠恢復一切,但這個漫長的過程對於現代人類無論如何是沒有意義的。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天氣最動人的特質就在於它的變化多端。1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仍然在為准確預報天氣情況而努力,在控制氣候方面卻收效甚微;然而,對環境的破壞卻是史無前例的。
1. 生態
首先,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例如,有一種候鳥,每年從澳大利亞飛到我國東北過夏天,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使我國東北氣溫升高,夏天延長,這種鳥離開東北的時間相應變暖,再次回到東北的時間也相應延後。結果導致這種候鳥所吃的一種害蟲泛濫成災,毀壞了大片森林。另外,有關環境的極端事件增加,比如乾旱、洪水等。
2.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於是限制了對能源的消耗,必將對世界各國產生制約性的影響。應在發展中國家「減排」,還是在發達國家「減排」成為各國討論的焦點問題。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2013年後的「減排」問題必然會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有關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的科學問題必然引發「南北關系」問題,從而使氣候問題成為一個國際性政治問題。
3. 氣候
全球氣候變暖使大陸地區,尤其是中高緯度地區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區降水減少。有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的頻率與強度增加。
4. 海洋
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海洋中蒸發的水蒸氣量大幅度提高,加劇了變暖現象。而海洋總體熱容量的減小又可抑制全球氣候變暖。另外,由於海洋向大氣層中釋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 農作物
全球氣候變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氣溫變化直接影響全球的水循環,使某些地區出現旱災或洪災,導致農作物減產,且溫度過高也不利於種子生長。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乾旱地區會積極促進農作物生長。全球氣候變暖伴隨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會促進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從而提高產量。
6. 人體健康
(1)全球氣候變暖直接導致部分地區夏天出現超高溫,心臟病及引發的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每年都會奪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兒和老人的危險性最大。(2)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臭氧濃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險的污染物,會破壞人的肺部組織,引發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某些傳染性疾病傳播。

F. 全球氣候變暖會帶來哪些影響和災害

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可能是有多方面的,其中最為主要的有兩方面,一是人類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每年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超過400億噸。二是人類對於地球植被的破壞,特別是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大量森林的破壞,減少了植被對於二氧化碳的吸收。全球變暖對於地球來說是一個快速的氣候變化,但是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緩慢的氣候變化,是在年復一年中逐步積累的,並且會潛移默化的產生許多深刻的影響,最終可能會在量變後達到質變。具體來說,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可以總結為以下五方面:一是,全球變暖本身就是氣候資源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會導致氣候要素溫度和降水的增減,改變了水、熱資源的空間分布格局,有的地區會趨向乾旱,而有的地區則會趨向濕潤。比如地處高緯度的俄羅斯可能會由於全球變暖而使得年均溫提高,從而變得相對適宜農業發展,增加本國的糧食產量。二是,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全球變暖一方面使得兩極地區的大陸冰川冰川融化,大量冰川融水進入海洋;另一方面,全球變暖使得海水受熱膨脹,兩方面共同促使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和一些島嶼,比如馬爾地夫、諾魯、吐瓦魯等國家將來都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目前,吐瓦魯已經宣布在對抗海平面上升中失敗,打算舉國遷徙到紐西蘭。三是,全球變暖加劇了自然災害的發生,比如在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暴雨發生頻率增加了2%至4%,同時由於全球變暖地球極端性天氣現象多發,比如厄爾尼諾、拉尼娜、寒潮、乾旱等災害多發。其中,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周期性的出現,每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氣候就會發生「該怎麼樣而不怎麼樣」的反向變化,比如雨季該下雨不下雨、冬季該冷不冷;每當拉尼娜現象發生,氣候就會發生「該怎麼樣而更怎麼樣」的加劇變化,比如乾季更干、夏季更熱等。

G. 氫燃料電池龍頭股是什麼

作為一種環保催化劑,氫燃料電池適應整個大環境而發展的產物,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質量變差,全世界的能源政策逐漸轉向了氫能源。氫燃料電池的龍頭股分別是:星雲股份、穗恆運A、德威新材、同濟科技、石大勝華、長城電工等。
一、什麼是氫燃料電池,有什麼特點
氫燃料電池指的是以氫氣和氧氣直接轉化成一種發電裝置,這種發電裝置只會產生水和熱,不會排放任何有害物質,與傳統的鋰電池相比較, 氫燃料電池更無污染,因此是非常環保的電源電能。氫燃料電池還具有無雜訊、高效率等特點,國家大力研究和發展的一種新能源。
二、氫燃料電池的龍頭股有哪些
如今氫燃料電池已經逐步的走向產業化,氫燃料電池有一百多家上市公市,氫燃料電池的十大龍頭股分別是:星雲股份、穗恆運A、德威新材、同濟科技、石大勝華、深冷股份、中通客車、長城電工、長盈精密、中炬高新。
三、氫燃料電池在未來有什麼發展
工信部曾經表示,在未來需要加大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的創新和發展,與有關部門一起破解氫燃料電池產業化、商業化難題。氫能源動力的燃料電池是真正的「零排放」環保能源,是未來可以取代鉛酸等電池的新化學能源電池。在許多發達國家「氫時代」正在高速的發展,而國內對於國產氫燃料電池的未來充滿希望。
總結
氫燃料電池改變了以礦物為燃料的生活方式,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而誕生的新能源,是現在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問題的最好方案之一,也是未來汽車、航天發展的未來方向。氫燃料電池一個可以持續發展和關注的話題。

H.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為什麼「倒春寒」還很冷

首先這個冬天冷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正在過小寒,我國有24個節氣,小寒是倒數第二個,進入小寒節氣之後也就意味著我們迎來了一年四季中最冷的「三九天」。也有人們常說「小寒勝大寒」,可見這幾天的氣候會很冷。

春季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溫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春季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另外,我們看到隨著個股年報季報的推出,

個股業績地雷頻發,也極大打擊了市場的積極性。在這里還是建議散戶不要跟風操作,不做不熟悉的股票,甄別個股不要輕易追高為上。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閱讀全文

與氣候變暖影響的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海證券股票今日行請 瀏覽:309
股票有大筆資金流入 瀏覽:622
宏觀經濟分析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瀏覽:983
玲瓏股票分析軟體手機版 瀏覽:108
新股次新股中人工智慧的股票 瀏覽:670
平安銀行股票今日收盤價 瀏覽:868
浸入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649
赤峰股票走勢圖 瀏覽:151
香港股票電視劇第一季 瀏覽:588
買股票看公司什麼指標 瀏覽:820
買基金和股票的app 瀏覽:16
基金股票期貨債券的風險 瀏覽:446
股票K線走勢圖軟體 瀏覽:261
股票市場影響實證分析 瀏覽:227
出國旅遊資產證明股票 瀏覽:1000
股票跌停誰賺錢了 瀏覽:908
股票賣出的錢當天可以轉到其他證券賬戶嗎 瀏覽:568
股票模擬投資大賽漲8 瀏覽:244
證劵股票app 瀏覽:803
短時間波動大股票公式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