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員工股票購買好處

員工股票購買好處

發布時間:2022-11-06 02:29:06

㈠ 員工發行價認購股票的好處

員工認購的股票一般來說成本比較低,但是並不保證你一定能上市或者上市以後一定能掙錢。

㈡ 職工持股有什麼好處,華為早期員工持股為何會成功

華為公司概況

v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 科技 公司,於1988年成立於中國深圳。

v 主要營業范圍: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

v 總裁:任正非 董事長:孫亞芳

1999年、2000年、2001年

分別在印度、瑞典、美國設立研發中心

2008年

v 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v 根據Informa的咨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

v 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佔全球10%以上


v 2009年

v 無線接入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二

一、員工持股計劃的積極作用

華為的內部股制度對吸引人才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過去華為有種「1 1 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比例是相當的。而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來進行派發。

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於這種貸款。因為,分紅的比例歷年以來都保持在70%的高位。

二、持股計劃的實施程序

《華為基本法》第十七條、十八條關於知識資本化、價值分配的形式有所論述:「我們實行員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認同華為的模範員工,結成公司與員工的利益與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將不斷地使最有責任心與才能的人進入公司的中堅層」、「華為可分配的價值,主要為組織權力和經濟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機會、職權、工資、獎金、安全退休金、醫療保障、股權、紅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

華為員工拿到股權的程序大致是這樣的:每個營業年度公司按照來公司工作的年限、級別等指標確定每個人可以購買的股權數,由員工拿著現金到一個叫資金事業部的地方去登記購買,一塊錢買一股。公司要求員工在一份文件上簽名,但文件只有一份,簽完名後立即被公司收回。在員工眼裡,在這張紙上簽字是購買股權的一個必然程序,不簽就沒有股權。員工交完購股款後並不會拿到通常意義上的持股憑證,每位員工具體的股數都由公司備案存檔,員工只允許從股權登記名冊上抄下來自己的股權數。

華為也曾發過股權憑證,分別是在1995年和1996年。據說當時的華為為了規范股權發放,給當時的員工發了一個叫「員工股金情況書」的東西,上面記載著工號、姓名、擁有股金數目等內容,蓋的公章是華為資金計劃部和資金部。但此後,公司就再也沒有發過任何持股憑證。

三、股權回購計劃

在1997年的《員工持股規定》中,華為的持股原則是「入股自願、股權平等、收益共享、風險共擔」,1999年的原則變為「入股自願、遵守管理」;關於股份回購價值計算,1997年的公式為回購價 購買價(1+X% 月),1999年的公式則變為:回購價 購買價(1+X% 月/12)。(註:1997年公式中X指公司董事會確定的利潤率,月指本年度退股時的實際持有月份;1999年公式中X指公司董事會批準的當年數值,月指本年度退股時的實際持有月份。

劉平2001年1月離職時辦理股份回購是按照2000年的基數1:1兌現,而隨後在2002年3、4月份離職的員工則可以按照1:2.64的比例兌現。2001年2月,華為以65億元的天價將華為電氣賣給愛默生公司,愛默生看中的恰是華為電氣的一班精英員工,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提是要求保持華為電氣的人馬基本不動,而華為方面為了留住這班人馬,承諾在4年內將華為電氣的員工股按照1:4的比例逐年兌現。

四、股權激勵計劃的變更

2002年3月,華為開始改變傳統的一元錢買一股的做法,實行一種叫做「虛擬持股權」的計劃,這個計劃實質是增值權,也是期權的一種。在員工們看來,該計劃比股權制度合理了很多:根據華為的評價體系,員工可以分別獲得一定額度的期權,四年期限內,以最新的每股凈資產價格員工每年可兌現1/4,員工不用像以前一樣再從腰包里掏錢,而是直接在行權時獲取每年凈資產的差價。以劉平在2002年1月辦理離職手續時逐年購買的354萬股為例,劉平購買時股價為1元/股,2002年,劉平逐年可選擇兌現1/4股票差價,以華為2002年每股凈資產2.74元計算,則劉平可以獲得2.74 354 1/4=242.49萬元。(早期以1元錢/股價格購買股權的老員工實際上離職時以凈資產兌現,中高層管理層除非離職否則以10年為期逐年兌現。

但據說這個方案出來後,很多員工選擇將股權按照凈資產兌現後離開華為,由此,華為方面不得不面臨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既要完善股權,又要有效保持員工的積極性,在此背景下華為股權MBO方案開始醞釀。從8月中旬開始,傳出華為准備實行MBO的消息:華為有意將原來的全部股權和2002年推行的「虛擬持股權」邊回購、邊推行由1000名中高層管理人員聯合持有公司的員工股權,資金方面由員工個人出資15%,其餘的由華為出面擔保、員工集體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解決。

但從目前情況看,華為MBO還只是華為的天空中雷聲後遲遲未下的一場雨。華為股權MBO的全面推行,或許要等到華為的股權官司結束後。

案例分析

從華為的股權結構和變更趨勢看,華為實際上走的是一條從員工持股到高管層持股的歷程。

華為員工歷年獲得的高分紅源於從成立之處就實現的員工持股計劃。紅利的多少完全取決於企業的效益,這就使得全體人都關心企業的發展,而不只是一味地關心個人的得失利益。華為在成立之初,公司規模不大,且處於高速增長的行業,企業的利潤率高,分紅的比例歷年以來都保持在70%的高位,這種有付出就有回報的立竿見影效果,再加上任正非的個人魅力,極大促進了員工的積極性,創造了華為高速增長的奇跡。

隨著企業的增長,規模的擴大,以及行業的大背景,使得這種以「現金支出」為基礎的激勵方式存在較大的風險性。進而在2002年3月,華為開始改變傳統的一元錢買一股的做法,實行一種叫做「虛擬持股權」的計劃,這個計劃有點類似於期權。虛擬股票的發放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結構,無需證監會批示,只需股東大會通過即可。在員工們看來,該計劃比股權制度合理了很多。但由於很多員工選擇將股權按照凈資產兌現後離開華為,因此,同樣給華為帶來了資金方面的壓力。

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 從體制上看,華為從成立之初的民營企業,到目前業務拓展到世界市場的大公司,其公司治理結構方面沒有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進行過戰略性的調整,仍沿襲公司創業之初的體制和理念,這就造成了公司股權結構混亂,權衡制約性差,運作不規范不透明等問題。制度的有效性在混亂期和穩定期發揮的效用是最大的,華為創立初期建立的體制規範例如《華為基本法》,對其起步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在企業的擴張過渡期制度規范的效力遠遠小於起步期,因此沒有給華為的擴張帶來大的影響,但當企業發展處於穩定期時,對於體制的依賴性就大大增強,這也就給華為提出了企業如何改制的問題。

其次, 從人力資源看,一份來自企業的調查表明,有效的激勵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承認工作成就,排在第二位的是參與感,高薪只排在了第五位。華為的高分紅以及虛擬持股計劃就是建立在一種高薪激勵基礎上的行為。這種激勵在企業的創業初期和發展期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華為每年引進大批的應屆畢業生,對於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拿到高工資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那麼在激發年輕人的工作熱情方面非常有效。但每年高的淘汰率,造成了華為人員的不穩定性,另外以現金為獎勵的激勵方式也助長了拿錢就走的行為,對華為的進一步發展非常不利。

再次, 由華為的兩起股權糾紛案來看,華為員工持股計劃的運作是非常不規范的。第一,從華為員工拿到股權的程序看,員工股權的購買不是建立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的。員工買股時只簽訂一份文件,簽完名後立即被公司收回,員工交完購股款後並不會拿到通常意義上的持股憑證,每位員工具體的股數都由公司備案存檔,員工只允許從股權登記名冊上抄下來自己的股權數,這種做法明顯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另一個問題員工要是不購買股權,「就會由部門領導逐個進行談話,就會被認為是對公司不忠,就會喪失在公司的發展與提升的機會,也就別想再在華為呆下去了,由此,也不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第二,股份購進賣出沒有統一合理的規定。關於股份回購價值計算,1997年的公式為回購價 購買價(1+X% 月),1999年的公式則變為:回購價 購買價(1+X% 月/12)。劉平2001年1月離職時辦理股份回購是按照2000年的基數1:1兌現,而隨後在2002年3、4月份離職的員工則可以按照1:2.64的比例兌現。2001年2月,華為以65億元的天價將華為電氣賣給愛默生公司,華為為了留住員工,承諾在4年內將華為電氣的員工股按照1:4的比例逐年兌現。企業可以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變動回購股價,但頻繁變動的回購價格,給人一種無章可循的感覺,認為華為的政策制定不具有戰略性,只是為了應付當時情況的一種短期行為。因此,股權紛爭案的出現也是必然。

因此,華為的MBO歷程仍然充滿疑難和困惑,華為需要做的不僅僅是股權結構的調整,而是面臨一場更為深遠的變革。


職工持股有什麼好處?


華生:職工持股有利於企業發展,使得企業改製成本降低,同時有利於收入分配合理。目前法律不應該對職工大面積持股進行限制,而應該更多從設計上,來完善職工持股引發的一些問題。對於職工持股,我國應該取消法律限制。


董登新:從企業角度來看,需要鼓勵職工持股。職工持股有下面兩個有益之處:其一,職工持股是比較好的激勵機制,可以作為雇員的一種福利。由於我國薪酬體系設計大多數還停留在傳統的年薪或月薪上,所以從長遠來看,我們薪酬體系結構將會向職工持股方向發展,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二,職工持股有利於分散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稀釋股本的分配。


葉檀:從長遠來看職工持股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但是目前牽涉到的問題是職工持股該不該退,這就要從兩方面考慮:一個是企業的效率,二是是否公平。而大面積職工持股清退的話,對於提高企業效率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相反對職工來說,也並不公平。


孫群義:職工持股是長遠發展的方向。從整體和發展角度來看,職工持股是值得鼓勵的;從改善收入分配結構來看,讓職工積持股是件好事,多種途徑增加職工收入也應該是一個發展方向。


職工持股處理不好,又會產生什麼問題?


董登新:職工持股容易造成短期套現行為,比如現在的高管一旦到了解禁期就要走人,進行短期套現,這容易造成腐敗。所以職工持股通道一旦打開,監管難度會很大,需要設立相關法規和制度來避免這種行為。


葉檀:職工大面積持股要警惕上市公司變臉的情況。從目前高管持股情況來看,並沒有讓有些公司的業績有所起色,反而出現上市後高管套現暴富。所以,大面積職工持股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定的機制,防止公司上市之後就套現,公司業績就變臉。大面積職工持股可以學習國外的優秀企業,比如達到一定的業績,授予一定的股份,變成負的業績不授予或者有相應的懲罰,連續業績出現正增長,股份才能按照原來價格授予。


陳榮:的確,如果設計不好,會產生很大後遺症,比如引起股權糾紛等,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有負面作用。


孫群義:在解決大面積職工持股問題之前,首先要從規范方面來說。其一,如何規范持股的員工。工會等形式持股之所以被取締,是因為以前職工持股有很多問題,很多都是憑借權力入股的,這顯然缺乏公平。一旦這個渠道打開後,可能這種現象又會回來,這也是最大的問題,也是當時監管層要絕對禁止職工持股的原因之一;其二、如何讓中國資本市場減少投機。目前來看,中國公司只要上市,那些持有原始股的股東財富增值率高得驚人,再加上二級市場投機風氣濃烈,導致上市成為造富的工具,與股票市場的定義背道而馳。需要減少誇張性造富,減少投機氣氛,這樣中國資本市場才會趨於理性。所以,有一個規范的前提非常重要,在這個基礎上,鼓勵企業對職工進行激勵,允許企業職工持股,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是應該存在的。因為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的,讓老百姓致富的,對經濟發展有好處的,就是一件好事。廣大職工能夠持股,股民能夠在股市中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這些都值得鼓勵。更重要的是,這也能減少貧富差距,減少 社會 矛盾。


華為早期員工持股為何會成功?


晚期施行的員工持股方案被公以為是華為的勝利要素之一。

首先,是任正非的誠信。任正非為消除員工的疑慮和擔憂,華為每年的紅利都按時兌現,而且,關於離任的員工,只需按規則辦完移交手續,立刻退還購股款額,關於已經離任的員工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退職員工呢!這樣,完全消除了員工尚存的疑慮,從而將員工持股方案的鼓勵功用發揚到極致。

其次,繼續的高分紅高配股。為增加支付現金紅利形成的財務壓力,華為在每年高額分紅的同時向員工高額配股,這樣做的益處可謂一舉多得,一是堅決員工持有和購置股票的決心,試想,假如每年不能分紅或分紅很少,員工必定對公司的盈利遠景得到決心,還有誰會購置公司股票呢?二是防止了因分紅給公司帶來現金壓力,公司的現金總量並沒有增加,正是由於對公司的遠景布滿決心,員工都樂於購置公司配給的股票。

最初,華為共同的企業文明。固然絕大少數員工都挑選用分得的紅利購置配股,仍有少局部員工挑選支付現金紅利,關於這局部員工,華為絕不拖欠。但到了第二年,這局部員工看到其他員工又能分得可觀紅利,他們必定會懊悔現在的挑選,後果還遠非如此,華為的企業文明相對是處分認同公司價值觀的員工,關於那些對公司抱有疑心態度的不堅決分子是不會重用的,他們在公司的開展遠景會很昏暗,這樣的文明氣氛進一步支撐了華為的員工持股方案。

華為晚期的員工持股方案成績了明天的華為,它的勝利不是偶爾的,是任正非的誠信和無私、是華為的企業文明等眾多要素剖析作用的後果。

㈢ 員工持股計劃是利好嗎

員工持股計劃,短期來說,對於員工和公司都有激勵作用,都是利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是不利於股票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提高員工積極性,是偏向消極方面的。不過,也稱不上打壓股價。因為,股價是否下跌,並不是由員工持股計劃來決定的。

員工持股是一種新型股權形式,是指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者全部股權。
1、上市公司進行員工持股計劃,勢必會從二級市場上回購一部分股票,把這一部分股票作為激勵獎勵,派發給員工,這在短期內能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並不能長期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2、從員工持股的來源上看,員工絕大多數是以低於市場價格獲得公司的股票,有些甚至是無償方式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相對於那些以市場價格購買的投資者而言,他們有更多的虧損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股票的健康發展。
3、利好是指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投資者在對一隻股票進行分析時,不應只對單一的因素進行分析,還需結合其它的因素進行分析。比如,上市公司的業績、銀行利率、市場環境、經濟政策等等。當一家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進行員工持股計劃,並不會刺激該公司的股票大幅上升。

拓展資料
員工持股的有利方面:
員工持股一度被認為是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投資者對企業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一,由企業員工掏錢,買進公司低價回購的股份,或由上市公司向員工低價定向增發,以確保員工持股計劃可以獲利。
其二,由上市公司掏錢買進本公司的股票,然後以福利的方式分發給公司員工。不論哪一種方式,能給股市帶來的增量資金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就前者來說,要麼與上市公司的回購利好構成對沖,要麼在帶來增量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了同步的擴容。

㈣ 我是大潤發的員工,現在公司要求員工買股,是否有好處

理論上是有好處的,如果公司經營的好,作為員工也有紅利。
但是實際上很難說。這也是變相的把風險下發給了沒有什麼實際權利的員工。
也就是說,企業有利潤的時候,員工未必能享受到,而當企業有風險的時候,員工又必須承受。
你看看情況再說吧。

㈤ 公司股票上市,員工有什麼好處

股票上市對公司的好處:
1、公司融資,公司會有更長遠的發展,公司發展了員工通常也有更多發展機會。
2、公司上市提高知名度,當然給員工也帶來了榮譽。
3、有的公司有員工持股,當然公司上市員工可以通過股票獲得一定利潤。
4、通常上市公司的員工薪資福利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個別公司會有一定提升。

公司上市的優點
1,得到資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賣給大眾,相當於找大眾來和自己一起承擔風險,好比100%持有,賠了就賠100,50%持有,賠了只賠50%。
3,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
4,逃脫銀行的控制,用不著再靠銀行貸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眾對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一定股份轉給管理人員,可以緩解管理人員與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即代理問題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㈥ 員工持股的好處和弊端

把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提高了員工找工作的積極性,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公司基本面變好,投資者才願意去購買,變相告訴投資者企業對未來看好,讓投資者也堅定信心。但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是新發行的股份,增加了流通中的股本,短期內股價可能下跌。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資收益,是指企業或個人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對外投資取得的股利,轉讓、出售股票取得款項高於股票賬面實際成本的差額,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
股息: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股票分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分紅,也可以兩種形式同時用。

㈦ 員工持股是利好還是利空

員工持股計劃的事情是積極的。原因如下:

1.上市公司推出ESOP,勢必會從二級市場回購大量股票,短期內可以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2.從長遠來看,員工持股計劃的主要意義在於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員工積極性。員工持股計劃著眼於公司的長遠發展,不應過分強調其對資本市場的短期刺激作用。

擴展信息:

1.好與壞應用於股票,是股票市場的語言,是能夠刺激股價變化的信息。

2.利好信息是指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改善、銀行利率下調、社會資金充裕、銀行信貸資金放鬆、市場繁榮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有利於股價上漲的信息。嚴格來說,利潤是指能夠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披露。負面的,股票市場術語。指能夠導致股價下跌的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加息、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可能導致股價下跌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不利消息。

3.員工持股計劃是一種新的股權形式。企業內部員工認購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委託員工持股會(或委託第三方,一般為金融機構)作為企業法人進行託管和集中管理,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或董事會)作為企業法人進入董事會投票和分紅。有兩種:(1)員工通過購買企業的部分股份,擁有企業的部分產權,並獲得相應的經營權;(2)員工購買企業的全部股份,擁有企業的全部產權,使其員工對企業擁有完全的管理權和表決權。

4.員工持股計劃的主要功能:

(1)奠定企業民主管理的基礎。

(2)擴大資金來源,增加員工收入。

(3)留住人才,為員工提供保障。

(4)調整企業收益權,改變企業約束機制。

㈧ 員工持股是好事嗎

員工持股是一種新型股權形式,是指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者全部股權。上市公司進行員工持股計劃,勢必會從二級市場上回購一部分股票,把這一部分股票作為激勵獎勵,派發給員工,這在短期內能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並不能長期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從員工持股的來源上看,員工絕大多數是以低於市場價格獲得公司的股票,有些甚至是無償方式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相對於那些以市場價格購買的投資者而言,他們有更多的虧損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股票的健康發展。

利好是指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投資者在對一隻股票進行分析時,不應只對單一的因素進行分析,還需結合其它的因素進行分析。比如,上市公司的業績、銀行利率、市場環境、經濟政策等等。當一家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進行員工持股計劃,並不會刺激該公司的股票大幅上升。

為什麼要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簡稱ESOP)是指為了激勵、吸引員工,通過讓員工持有公司股票而使其獲得剩餘勞動成果的利益分享並參與經營決策的一種制度安排,也是一種長期績效獎勵計劃。

具體來說,就是由員工(包括沒有股份的管理層)出資購買公司的部分股權(或是增發的股票),成為公司股東,通過員工持股組織代理員工參與公司經營決策,分享公司發展壯大的成果,如分紅和上市交易,這也是「最牛前台」傳奇得以產生的制度因素。


員工持股計劃在理論上是為了解決代理人問題而出現的。

代理理論認為,公司所有者和代理人(沒有股票的管理層和員工)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代理人對其自身的工作狀況、努力程度的了解要高於公司所有者,其個人目標和公司目標通常難以統一,因而在履行代理職責時可能不會做出對公司股東最有利的決策,從而產生所謂的「代理人風險」。

而員工持股計劃,以及其他形式的股權激勵,就是為了將公司的利益與代理人的利益相結合,實現經營目標的統一,價值取向的統一,激勵與約束的統一,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相統一,從而盡可能的消除這種風險。

到底該不該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在中國之所以推行緩慢,除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較晚、相應制度不夠成熟的因素之外,最大的問題,或者說爭議,還在對員工持股理論的認識層面。

員工持股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應當加快相應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將西方先進市場的經驗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廣泛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民企和國企中推廣員工持股制度。

員工持股制度作為現今世界公司治理的一種重要發展趨勢,應該將員工持股制度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配套戰略措施來激勵國企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國企活力,提高企業效率,促進國企改革轉型,為促改革、穩增長的發展目標服務。


反對者認為,中國歷史上員工持股出現過許多不公平不平等的現象,還涉及不少腐敗、違法行為,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基本經濟制度中,企業、特別是國企實行員工持股制度很可能會在員工中產生新的不公平現象,拉大貧富差距,從而反過來影響企業發展。

而最主要地擔憂是,員工持股制度可很大能會被企業作為一種對員工利益輸送的手段。

從宏觀上看,這是效率與公平之爭;從微觀上看,這是收入分配之爭。

現在好多企業在創業之初發展很快,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就會遇到瓶頸。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要麼發展停滯,要麼公司被淘汰,而解決好了,公司則會平穩而迅速的進步。

㈨ 什麼是員工股票期權對員工有什麼好處

一、要知道股票期權是什麼

股票期權是在未來一個時間節點以一個協議具體價格(與未來的某個日期的價格無關)購買一個具體數量的公司股票份額的權利。如果命運微笑著向你招手,協議具體價格遠遠低於未來某個日期(也稱為行權日)的股票價格,這就意味著你的財富大幅度增加,成為了百萬或千萬富翁。

這是不是很刺激啊,這種游戲規則是不是也很吸引人呢?但這種游戲規則需要進行科學地設計、測算,要不然,員工又如何會暗送秋波呢,投資方也不會去輕易拋出橄欖枝的。

你也許聽說過一個術語即員工股票期權(Employee Stock Option),比股票期權更具體,這在易得咨詢向客戶提供員工股權激勵方案的實際案例里更明顯、更具體,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後台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

你可能會有一個問題:不是公司的員工可以按股票期權的方式嗎?答案是可以的。當然,是指一群與公司有特殊關系的人,如你的客戶、供應商等。

一個完整、科學的股權激勵方案(Incentive Stock Options)包括著員工的薪酬和獎金數據測量、股權帶來的收益、股權工具的最優組合、各類協議、績效指標的設計等,要考慮到客戶公司的行業環境、財務情況、客戶分析、員工的能力分析,最終通過股權激勵方案對少部分或全體員工進行激勵,讓公司產生最好的績效。

閱讀全文

與員工股票購買好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自動劃線支撐位軟體 瀏覽:84
關於股票退市您需要了解這些事兒 瀏覽:823
千草科技股票 瀏覽:733
睿創微納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341
股票市場長期風險是什麼 瀏覽:364
證券分析股票估值 瀏覽:394
股票里什麼是主力 瀏覽:985
股票可以賺錢的方法 瀏覽:697
st股票退市重組 瀏覽:194
施耐德股票分紅時間 瀏覽:778
投資公司投資股票如何做賬 瀏覽:497
股票26漲停 瀏覽:657
股票總盈虧和總資金對不上 瀏覽:108
白酒行業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185
購買股票作為長期持有會計分錄 瀏覽:850
股票業績增速是什麼意思 瀏覽:197
大銀行股票哪個比較好 瀏覽:826
一隻股票買進上限 瀏覽:624
香港股票交易軟體延遲 瀏覽:676
股票型轉換債券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