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受此消息影響股價有何變化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受此影響,4月16日無人駕駛概念早盤看盤大漲,北汽藍谷、華陽集團拉升漲逾7%,浙江世寶、亞太股份、民德電子、啟明信息、得潤電子等紛紛沖高。
4月16日午後,汽車板塊持續走強。滬深汽車指數上漲2.90%,板塊內,亞太股份、北汽藍谷、長安汽車、通達電氣等多股漲停。
隨著華為助力智能汽車融入萬物互聯,智能駕駛時代逐漸到來。汽車行業有望迎來新變革,產業鏈個股也連續受到資金青睞。
(1)華為股票受影響嗎擴展閱讀
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
在4月12日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透露華為將強力投資自動駕駛軟體,推動汽車行業與ICT行業(信息與通信技術)的融合,為華為帶來長期戰略的發展機會。
2020年以來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智能汽車時代來臨: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等L4級別無人駕駛公司開始推廣試點,估值亦有提升。
ArgoAI、小馬智行估值分別由上一輪的40億美元、30億美元增長至75億美元、60億美元;聚焦無人駕駛配送的NuroAI估值由上一輪的27億美元增長至50億美元;聚焦於L4級別量產車的通用Cruise估值由上一輪的190億美元增長至300億美元。
除此之外,小米、華為、滴滴等科技公司紛紛入局,足以證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
B. 升級鴻蒙後,原來的手機銀行、股票帳戶等不受影響嗎
華為手機升級鴻蒙系統後,手機中原來安裝的APP,都可以繼續使用的,是不會影響的。
手機升級的系統,都會兼容原來安裝使用的APP。
資料拓展:
華為鴻蒙系統(HUAWEI HarmonyOS),是華為在2019年8月9日於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的操作系統鴻蒙OS。
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能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體互助、資源共享,用合適的設備提供場景體驗。
2020年9月10日,華為鴻蒙系統升級至HarmonyOS 2.0版本。2021年4月22日,華為鴻蒙 HarmonyOS 應用開發在線體驗網站上線。5月18日,華為宣布華為HiLink將與Harmony OS統一為鴻蒙智聯。
2021年6月2日晚,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OS 2及多款搭載HarmonyOS 2的新產品。7月29日,華為Sound X音箱發布,是首款搭載HarmonyOS 2的智能音箱。
2021年10月,華為宣布搭載鴻蒙設備破1.5億台。鴻蒙 HarmonyOS 座艙汽車2021年底發布。
歷史版本
鴻蒙OS 1.0
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鴻蒙OS是一款全場景分布式OS,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於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鴻蒙OS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鴻蒙OS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內核,第二層是基礎服務,第三層是程序框架。2019年8月10日,榮耀正式發布榮耀智慧屏、榮耀智慧屏Pro,搭載鴻蒙操作系統。它的誕生拉開永久性改變操作系統全球格局的序幕。
鴻蒙OS 2.0
HarmonyOS 2.0是華為基於開源項目OpenHarmony 2.0開發的面向多種全場景智能設備的商用版本。
2020年9月10日,華為鴻蒙系統升級至華為鴻蒙系統2.0版本,在關鍵的分布式軟匯流排、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安全等分布式能力上進行了全面升級,為開發者提供了完整的分布式設備與應用開發生態。2020年,華為已與美的、九陽、老闆等家電廠商達成合作,這些品牌將發布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全新家電產品。
手機鴻蒙系統OS 2.0暫定在12月18日開放Beta測試版本,2021年1月份面向部分手機用戶提供升級渠道。
鴻蒙OS 3.0
2021年10月消息,HarmonyOS 3.0的更新日誌被曝光。HarmonyOS 3.0的更新包容量為2.98GB,優化了控制中心的界面顯示,新增提升游戲的流暢度的GameServiceKit,安全方面,合入安全補丁,系統安全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系統方面,桌面圖標可以調節大小了,並且優化了免打擾功能和重新設計通知欄,地圖也將支持三維城市體驗,另外系統的穩定性也得到了增強。
C. 華為供應商股價為什麼一度暴跌20%
繼中興被「封殺」後,中國另一家科技巨頭華為也迎來了壞消息。
4月25日,據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就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進行調查。目前,外界尚不清楚美司法部的調查進展到何種程度,以及聯邦探員對華為的具體指控。
其實,在昨晚華為被調查的消息傳出後,英偉達、AMD、高通等美國知名晶元製造商股價悉數下跌。而在A股市場上,華為的小夥伴也不少。
D. 華為沒有上市一樣成為了世界超級企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公司要上市
華為,老乾媽之所以不上市,主要是這兩家企業都不缺錢,重要的是任正非和陶碧華的理念就是認為上市就是圈錢,上市並不是做好企業的關鍵,反而可能會讓企業走下坡,因為他們要賺外國人的錢,賺給國內花,不屑於在資本市場圈錢。
而大多數企業之所以要上市,不單單是為了融資做大做強實體,其實一大部分是想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財富夢,想通過股市獲取到強於實體幾十倍百倍的財富,最終實現財富自由,這點就是企業與企業間的不同,領頭人想法之間存在差異,也是華為和老乾媽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
那華為沒有上市一樣成為了世界超級企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公司要上市?
一、華為不上市也有原因,但更重要是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任正非說過,華為肯定不會上市,「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任正非認為:「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其次,華為股權太分散,如果上市後會讓高管人員迅速成為億萬,千萬富翁,反而不利於人員再真心實意的做企業,套現後不利華為發展,或者離開華為成立新的企業。
目前任正非股份只有1.4%,上市後可能控股權會出現變動,對其位置也有影響。但最重要的是上市後信息披露需要透明化,對華為而言,保密重要信息卻是非常關鍵的。
二、很多公司上市,初衷就不是為了融資發展企業。A股市場發展至今,上市股東基本都有共識,上市減持套現,企業業績可以通過造假等各種行為留在股市,就算遇到問題也是頂格罰款60萬,違法成本低導致了股市的本質發生了問題。部分企業融資不為做大做強實體,反而是套現後股東辭職或者各種問題產生,最終股票退市股民買單。
每年都有新股上市,常態化發行新股後股市卻長期下跌,除了融資為主,股東的回饋股民的責任,各種承諾增持不履行等口號,包括業績臨時大變臉也僅僅是受到警示和輕微的罰款,導致了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讓股市一直萎靡不振,垃圾股增多。
股東上市不再尋求做大做強企業,一上市減持後就可以獲取到幾輩子用不完的財富,當然就會擠破腦袋去上市。
總之:華為不上市,主要是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不想在資本市場影響下讓公司經營狀況每況日下。而很多企業拚命上市,就是為了獲取到更多的財富,並不是打算做大做強,理念不同,造就了不同價值觀,這也是華為成功的原因之一。
華為是中國100%的民族企業,沒有一滴外資的參入,正因為華為的老大任正非想要讓把華為打造成世界第一家,中國100%的500強企業,所以華為不選擇上市!
但是要知道的是,華為的收入是BAT的總和,市值更是有將近5個阿里巴巴那麼多!不上市,華為也可以通過內部的員工股權激勵策略來融資,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營收來融資,可以說華為根本不差錢!!
但是我們要需要知道的是,100多年以來,我們才看到了一家華為這樣的強大企業,這不是所有的企業可以模仿的!包括如今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格力等!! 所以說,適合華為的,不一定適合他們!
但其實華為取得今天的成績,真的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華為從2008年的營收1252億元,一路飆升到2018年的721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0%左右!
這可是10年保持著20%左右的年增長率啊,堪比巴菲特的長線價值投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復利和滾雪球的模式,令人贊嘆!
真的是未雨綢繆,十年磨一劍的典型代表,太鼓舞中國人的士氣,太令國人驕傲了!!!
如今的華為,如今的任正非,在面臨著強國對抗,甚至面臨著特朗普無理動用國家力量來對抗一個「小小」企業的時候,華為和任正非依然保持著樂觀,從容,甚至大度的態度!給予許多企業樹立了一個非常棒的榜樣!
甚至還給馬雲,馬化騰,劉強東,董明珠,雷軍等大佬好好的上了一課!這位70多歲的老人,用自己的實力,眼光,格局,以及寬宏的氣量,告訴了這些中國未來的年輕人,企業家,希望,一個非常好的鼓舞,帶頭作用!
讓大家知道了,只有國家強大了,企業才會強大,自己才會強大,同樣的,也只有自己努力了,企業做實事了,國家才會更好的發展,更加的強大!
因此,打造100%的中國企業,把高新技術發展起來,研究起來,是未來能夠抵抗像特朗普這樣「侵犯」的最好辦法!!!此次,美國對於華為的沖擊,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強大,祖國的強大,真的,作為中國人非常驕傲!
所以說,華為這樣的企業千載難逢,不上市有自己的目的,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可按部就班,也無法模仿!對於其他中國的優秀企業來說,從華為這里所吸取的經驗就是,上市以後融資要發展實體,布局於未來,否則就是下一個中興通訊的結果,任人宰割,還無力反擊!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專注行不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不邀自來!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定義! 也就是說,世界大路千萬條,你只需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路即可! 像華為,老乾媽沒有上市,但他們依然成為中國優質的民營企業,因為他們賺著外國人的錢!但阿里巴巴和騰訊早就上市了,難道我們能說阿里騰訊因為上市就不優秀了嗎?顯然這個邏輯是說不通的!那麼問題來了,華為為什麼不上市呢?
華為為何不上市?
華為不上市由於華為公司的基因所定調的。 因為華為為了保持戰鬥力,採取的是全員持股,這樣員工有歸屬感,所以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員工都很拼!
再者,華為又不差錢,因為上市之後就要給資本市場交成績單,這會讓一家公司的手腳受到束縛!用余承東的話來說,華為不上市的好處就是每年把賺的利潤持續的投入研發,這就保證了華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為何要上市?
有人說過,上市只是一個開始。不要以為上市之後就有好日子了,搞不好上市之後就離公司破產不遠了!比如說咱們的蔚來 汽車 ,這里沒有黑蔚來的意思!
眾所周知,蔚來做的是新能源 汽車 行業,這是一個極度燒錢的行業,哪怕是有雷軍這樣的投資大佬在後,蔚來的錢也不夠燒!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那就赴美上市,正式開啟資本之旅!後面的結果大家看到了,由於蔚來 汽車 的乏力價值同行競爭激烈,蔚來 汽車 的股票可以說是一瀉千里!那麼最終由誰買單?當然是股民買單。 對於蔚來說,反正我差錢,我就要上市,沒錢我活不下去!即使最後公司不行了,那就破產唄! 所以,股民朋友們一定要放亮自己的眼睛,看一家公司是不是真的在做事!
結論:上市有上市的好處,也有他的弊端!還是那句話,終究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如果你發現了這條路,貢獻你,你離成功不遠了!
這個問題有點偏激,好比在問「李嘉誠只有小學學歷,一樣成為亞洲首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拚命學習讀大學?」,因為兩者並馬雲必然的邏輯聯系!
華為能成為世界超級企業,不是因為他沒有上市。而很多公司拚命上市,也並不代表上市會制約公司發展成為世界超級企業的勢頭,反而上市的好處非常多。
1、上市能有效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
做什麼事都要錢作為本錢,而市場是最有效的直接融資方式,上市募集資金,能快速地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
2、上市有利於公司價值的提高
一般沒有上市的時候,受制於流動性問題,估值通常不高,而上市後估值會大幅提升,大幅有利於公司價值的提高;
3、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
由於上市後,公司財務及運營陽光化,能大幅提高銀行融資的額度,而股市還可以通過增發、發債等再融資,上市後融資將比不上市改善很多。
4、公司影響力等其他諸多好處
上市是一種身份象徵,上市的企業整體大幅優於未上市企業的質量,所以對公司的影響力等多個方面都有改善。
那麼這么多好處,為什麼華為並沒有選擇上市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任正非不想上市
這個在公開報道任正非說的,主要是擔心「錢多了」使得公司發展的勁頭小了,這也難怪,華為上市,不知道有多少個億萬和千萬富翁,難免有些人會萌生休息的念頭。
二、華為上市融資意願不強
從華為公開的信息來看,好像華為無論是玩5G,還是做手機,都沒有聽說缺錢過,所以它和老乾媽一樣,完全可以不用上市融資;
三、華為同股不同權上市有一定障礙
華為獨特的股權結構,和分紅特點,如很多員工具有分紅權,但沒有相應的表決權,而且華為的股份結構還非常另類,估計上市有不小的障礙。
以上是對上市給公司帶來的好處,以及華為不上市的原因的解析,歡迎大家指正和交流~~
上市公司是有私心的。
很多企業都想通過證券交易市場對外公開發行股票,就是我們所謂的IPO。乍一看,IPO是通過對外募集方資金方式,增加企業的資本,保證企業更好的發展。
但是後續呢?企業的各種股票隨著限售股的解禁,都可以對外公開買賣。
尤其是很多企業老闆擁有的股票都可以通過質押方式,獲取更多的資金。
雖然說員工通過股票激勵計劃也能夠做獲得財富,但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是不利的。
因為,市場投資的盲目性,導致肯定有一部分資金在不了解企業的前提下投入了企業股票。只有真正在企業工作或者掌控企業的人才能了解到企業的情況。
我們很多企業實際上並不想做百年企業。很多人圖的是快錢,這樣才經常出現上市公司扇貝跑了、會計記錯賬,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想想樂視網股票高峰期,賈躍亭套現100多個億,號稱要借給樂視網公司。結果呢?現在樂視網已經強制退市。
任正非曾針對華為不上市回答道:「華為採用的是員工持股制,一旦上市,員工紛紛暴富,只想著拋股獲利,而且會變得不思進取,上市只會害了自己」。
另外,一旦上市也會容易成為資本獵食的目標,畢竟很多情況下就是股票說了算。想當年寶能系舉牌萬科,直接被斥責野蠻人行為。
綜上所述,上市最多的是給股東帶來更大的套現市場,所以很多企業寧願付出數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的會計核算費用也要上市。
華為沒有上市,老乾媽也沒有上市,但是兩者都成為國內各自行業內的頂級企業。
華為之所以沒有上市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核心原因自然是重視研發投入,通過持續增加核心競爭力獲得了較高的利潤 ,通過高分紅高工資讓員工實現了財務自由 ,再通過發售虛擬股權的內部融資機制解決了資金問題。
從華為的發展歷程來看,華為的成功很難全面復制推廣,絕大多數企業難以選擇這條路實現快速成長,上市反而更好一些。
當然了,國內無數公司擠破腦袋想著上市,做大做強的想法不能說沒有,融資套現才是核心目的。
1、融到一大筆錢,可以自由支配,可以漲工資福利,可以投資,可以收購,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2、原始股成本極低,一旦過了解禁期,少說十倍以上利潤;
3、股市融資成本遠低於貸款,不分紅也沒關系,退市了也不用還錢,上市跟白撿錢差不多;
4、散戶只要持股比例低,影響不到企業決策,拿著股票也不會影響到企業控制權;
5、上市融到大筆資金,只需要開動腦筋,稍微採取點辦法,就能左手倒右手,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掏空上市公司也不難,錢也不用還;
上市的好處如此之多,目的不純的估計佔了多數,這也是股市牛短熊長的重要原因。
對於華為來說,資金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問題,不上市就不會有股權旁落的風險,只要用心經營,堅持高比例研發投入,不上市也能有好的發展。可惜,只有一個華為。
華為這樣的企業是少見的。華為沒有上市原因比較多,雖然說華為不上市是擔心資本進入,影響企業戰略定性,但華為股權分布也影響了華為在A股上市。
華為股權基本上都在華為數萬員工手裡,沒有外部股東。華為發展 歷史 上,也多次遭遇資金困境,主要是通過內部融資解決資金問題。現在華為不缺錢,就不需要上市了。
但華為這樣的企業,不說獨一無二,也是罕見的。 大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資金困難。
尤其是在企業從培育期向高速發展時期過渡的時候,企業一方面要大量研發資金,也要市場拓展資金,還需要擴大產能資金,可以說,企業總是在與缺錢做斗爭。 如果企業都是依靠利潤來滾動發展,那麼企業很難快速壯大,在競爭中很容易被對手超越,甚至直接幹掉。因為現在不管是產品,還是技術,還是營銷,迭代非常快。
為了滿足企業迅速做大,在同行中迅速領先,那麼企業就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撐自己的擴張,包括技術擴張,產能擴張,市場擴張等。
而這樣的資金需求,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積累是不夠的。發債又涉及企業資格,償還能力等,而且發債多的花,利息會吞噬企業有限利潤。
在這種請況下,就有了資本市場,有了上市融資。
上市是企業獲得最低成本資金的最佳方式。上市之後,企業就擁有一筆可以永不償還的大資金,可以迅速擴張自己的業務與技術,可以迅速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不僅於此,上市還可以有效的規避了企業經營風險,給企業創始人帶來的壓力。企業創始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缺資金的時候,大多都是利用自己的個人信用給企業融資,一般都是借錢。企業發展 健康 就很OK,如果遇見危機,那麼創始人失去的不僅是企業,還有自己的信用等。
正因為有了股市,讓很多企業得到大筆無成本(融資之後使用)或者說是低成本(融資過程需要投入)的資金,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股市有很多這樣的先例,比如萬科,格力電器,福耀玻璃等等。
但因為國內資本市場先天不足,制度建設存在瑕疵,而且重融資,輕投資的傾向,讓許多企業造假上市,帶來很差的影響,大多數企業上市,都是沖著圈錢來的。上市融資幾個億,然後就不行了,相關責任人也沒有收到法律的有效制裁。這樣,A股就無法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也很難成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很多人會發現目前全球很多知名的企業,好像並沒有上市,比如我們熟悉全球知名原油生產商沙特阿美,控制著全球10%以上的原油,在利潤完全吊打我們國內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企業,華為也跟這類情況一致,沒有上市仍舊是世界的超級企業, 所以這就給大家留下了一個重要討論話題就是,不上市一樣能夠成功世界性的超級企業,為什麼很多企業還要絞盡腦汁和不惜一切代價去上市呢,下面我就來談談上市對於企業影響和很多公司想要上市的區別。
上市後對企業的影響
其實大家心裡很清楚,企業上市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融資 ,上市後獲得的融資資金是不需要後期歸還和利息的,然而融資後的資金對於公司的後期發展影響較為深遠, 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商銀行和中國國航上市融資到的資金解決但是公司的一些資金缺口問題,正是由於上市後解決了短期財務危機讓工商銀行銀行業的老大,中國國航成為航空運輸業的老大,如果大家對於06年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下,工商銀行和中國國航的上市的時代背景和上市曲折性可以查詢一些資料,研究中國新股發行的里程碑事件的意義和股權分置改革的事情。
通過上面例子我們可以了解到上市後可以獲得免費的資金解決目前資金缺口,並且可以運用這部分資金來擴張生產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地位,從而來拉動中國GDP的增長,所以這幾年國家一直加速IPO的進度,這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目的一個方面。但是在資本市場上發展進程任何的融資項目和發展總有兩面性。
很多公司上市其實在乎不只是融資款,而是上市後自身財富增值和通過股份能夠在二級市場流通便利來進行套現出局,獲取大額收益, 但目前不管如何的監管是無法好好解決很多公司通過上市圈錢的目的。所以我們發現很多上市公司融資錢後不僅沒有大量發展自身產業,反而幾年出現業績開始大變臉的局面,甚至很少公司為了上市通過財務造假來完成上市。所以公司上市進行「圈錢」套現出局,實現財富的自由。
上面我們具體講解了一下公司上市後對於一個企業發展好處和對上市公司股東的好處,但後很多企業並不喜歡上市的原因其實也很理解了,下面我們具體講解下企業不上市的目的。
企業不上市的目的上面提到企業想盡一切辦法上市,無非是上面幾大原因,如果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並無遇到遇到資金缺口問題,目前企業現金流充裕,而且對於公司後期發展信心滿滿的情況下,也不必短期套現出局,上市對於公司而言毫無意義了,並且上市還存在幾大弊端。
第一,公司上市後股權被稀釋後 ,後期公司的利潤就會被稀釋,公司的大股東每年獲得的分紅自然就會降低。
第二,上市後公司每年在規定時間需要具體披露財務數據 ,並且的公司的一些大動作必須要披露公布,公司的所有東西相當於要全部清清楚楚向市場公布,所有對於一些戰略性的公司而言是不利的,我想這也是華為不上市的一大主要原因。
第三,由於上市後股權被稀釋 ,後期很多股份都在二級市場上大量的流通,如果有人對於公司圖謀不軌的情況下大量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份,往往會出現很多股權之爭的問題,甚至很多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地位都可能會被動搖, 大家對於萬科當年的股權之爭還記憶猶新,如果萬科不上市這些事情肯定不會發生。
公司一直處於良性發展的階段,短期並無面臨缺錢狀態,對於公司後期發展公司大股東信心滿滿,上市對於他們而言根本毫無意義,所以類似華為,老乾媽,還有我們上面沙特阿美,上市又有何意義呢。、
總結:任何事情都存在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必然存在不利一面,這對立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公司領導和大股東該如何看待該事情的,如果公司的發展短期面臨瓶頸,後期發展缺少資金,上市這時候就是一條不錯的選擇道路。
像老乾媽、華為這樣的公司畢竟還是少數的,看看為我們大眾所熟知的: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京東、陌陌、小米、網易、搜狐、新浪、前程無憂……都悉數上市了,在資本的助推下,公司也獲得了更為長久的發展。上市對於企業的長期發展還是大有裨益的。
1、華為不差錢
上市融資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獲得足夠的資金去擴大產能、投入更多的研發費用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引進更為先進的設備、更高端的人才和更前沿的技術。。。
有錢了一切都好說,公司的運營也好、發展也好、改善也好,都會有餘地和空間。而且上市融資的成本很低,在規則不健全的當下,獲利不分紅也是常態。相比於銀行存款還需要每年償還巨額的利息費用來說,真的省心又不費勁。
但是,人家華為不差錢呀 !華為每年把銷售收入的 10% - 15% 投入研發,在過去的 10 年間累計投入超過 3000 億人民幣。。。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恐怕都沒有這么高。
既然資本實力雄厚,背後還有政府的撐腰,即便是不上市也能活的很滋潤。那麼上市就顯得多此一舉了。
2、股權分散,上市後變數太大
華為不差錢,所以沒有上市的必要,不過就現階段而言它也不能上市!為什麼?——股權太過於分散,高管持股的比例太高,萬一上市了,高管清一色都成了億萬富翁,大家還會安於冷板凳去搞研發、做技術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任正非的持股比例很低,僅為 1.4% ,華為上市之後大概率會失去對於公司的控制權,屆時華為可能會因為「群龍無首」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和變數。這樣的風險對於華為而言還是太過於沉重了。
1、大股東原始股的成本很低,一旦上市就能身價「倍增」。所以公司的高管都有很大的動力去推動公司上市。
2、融資的成本低廉。即便是商業貸款的基準利率五年期以上已經達到了 4.9%,對於廣大的製造業企業而言,產品銷售的毛利率或許才只有 10 - 20%,所以貸款的融資成本是非常之高的。但是上市融資的成本確很低,只需要 IPO 過會,就能輕易獲得源源不斷的廉價籌碼,何樂而不為?
3、在退市制度尚不健全的當下,一朝上市,就大概率能「一勞永逸」,通過一些資本運作、左手倒右手,能源源不斷取出活水。誰不喜歡搖錢樹呢?
華為只能算是個例,這樣的現象並不容易復制。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還是樂於選擇上市的,假如公司的掌舵人經營、管理得當,通過上市也確實能夠讓企業做大做強。只是現在股市的氛圍並不樂觀。
華為是個例,華為沒有上市並不代表沒有進行股權融資啊 ,企業上市主要是為了股權融資,華為和老乾媽並沒有上市,但是企業發展到不錯,尤其是華為,成為世界級的 科技 企業,甚至讓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來制裁他,這就說明公司不需要上市嗎?你做企業就不需要上市嗎?
1、華為沒有上市,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進行股權融資
華為取得今日的成績,成為一家營收過1000 億美金的國際性 科技 企業,做到行業領域的第一,這是他被世人所熟知的成績,但是華為的「全民持股」也是被眾多企業所羨慕的,華為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也有通過員工內部進行融資的。
華為的虛擬股制度是一大創新,這個創新的制度解決 了華為的資金瓶頸,華為也數次因為資金的問題差點倒閉,在90年代初的時候,華為從代理國外的交換機 ,到自主研發交換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公司甚至幾個月都發不出工資,任正非在研發動員大會上甚至悲壯的講到「如果研發失敗,他只有跳樓了」,這是很真實的場景。華為利用員工進行內部融資解決了資金的瓶頸,據統計,華為在2004年到2011年期間就通過員工融資超過270億元,這個資金量足以堪比一個大企業在資本市場的IPO融資量了。
作為華為的友商中興通訊,在A股H股兩地上市 ,共融資45億元,這個規模遠小於華為通過內部員工的 融資金額。
2、老乾媽沒有上市,也不代表你就可以不用上市老乾媽的業務是什麼?辣椒醬! 這是他的主打產品,也是主要的產品,辣椒醬有創新嗎?沒有!萬年不變的就那幾個品種, 基本沒有產品的研發風險! 沒有產品的研發風險,那麼老乾媽就沒有那些不知道是否有回報的研發投入的風險。所以老乾媽的投入是穩定的,是固定的。
其次,老乾媽有沒有市場風險?基本沒有,辣椒 是國人的一個共同愛好,買到美國都能被華人當做奢侈品購買,這個就說明這個產品的需求是基本固定的,一瓶辣椒醬無論生活好壞,大家都需要,並不是說我有錢了,生活富裕了,我就不需要了,所以他的消費者不會因為收入的高低而改變購買習慣。都有這個需求。
再次,老乾媽有品牌風險嗎?沒有!所以老乾媽的市場推 廣基本很少,消費者的認同度很好,至今沒有出現能夠和老乾媽抗衡的同類產品,所以在營銷推廣上也很少,基本穩定。
老乾媽的銷售回款如何?老乾媽是強勢品牌 ,各個商超小店都會搶著入駐,貨款完全沒問題,所以現金流是非常安全和穩定的。
一個不需要研發投入,品牌認知度極強 ,沒有競爭對手,渠道強勢的品牌產品,銷售不愁問題,現金流穩定,銷售不愁,渠道不愁,沒有投入的風險,毛利率還特高,產能還比較穩定。
這樣的企業特性,有幾家公司具備?如果具備這些特性,那麼是可以不用進行融資,不用IPO,但是這樣的企業只有老乾媽一家。
總結: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支持,所以需要外部融資,IPO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方式,尤其是對於創新性的 科技 型企業,需要的資金量大,而且未來還具有不確定性,通過上市進行股權融資是理想的方式,華為也好,還是老乾媽也罷,都只是個例,況且華為只是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了融資問題,而這個方式是現在的絕大部分企業所無法模仿的。
E. 華為股票怎麼買
華為股票沒有上市,是買不到的。如果你想擁有華為的股票,就必須先到華為公司工作。
1、其實華為早在2001年就在謀求上市了,但基於種種原因未能上市,自此之後,華為卻越來越堅定不上市的決心。讓我們假想一下:如果華為上市了,資本必然對華為的財務報表有所要求,比如年利潤要達到多少呀,資產不低於多少之類的,而這必然影響到華為對研發的投入。
2、眾所周知,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基本為百分之十幾,相比國內的BAT巨頭,其研發投入佔比均不超過10%。不僅僅是在國內,華為的研發投入在全球也是位列前茅,甚至比蘋果研發投入還要高,而高研發投入也為華為帶來了高額回報和競爭力,比如5G領域和手機晶元領域,華為就有可觀的話語權。
拓展資料
1.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2. 2017年8月,華為雲業務部門Cloud BU升為一級部門。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提出,華為雲BU要有「嶄新的組織形態、嶄新的運作方式、嶄新的運作背景,嶄新的面向客戶的方式。
3.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 2、固定接入3、核心網 4、傳送網 5、數據通信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 8、OSS 9、安全存儲 10、華為終端。
F. 50萬買華為內部股票會大跌本金嗎
不會。50萬買華為內部股票不會大跌本金,華為的內部持股制,從1992年-1996年,分紅比例高達100%,1997年為70%,之後遞減到2002年的20%,一年發一次紅利,紅利自動滾入本金。
G. 華為5G值股買漲買跌 和華為公司有關連嗎
沒有關聯,首先華為並沒有上市,所以沒有所謂的股票。只有他們內部的股份。
也許你買的5G股,也許就是個概念股,和華為本身沒關系,但是如果是依靠華為炒作起來的,可能會因為華為的內外影響導致5G股的漲跌。
H. 與華為公司合作的股票是漲還是跌
目前來說暫時是漲。
華為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還有管理,與華為戰略合作是對各大公司利好的事,股票相對也就漲。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I. 華為在美國打壓下業績增長23%對公司股票是否會有影響
8月28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在銀行間市場發布上半年財報。2020年上半年,華為共實現營業收入4507億元,同比增長13.67%;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23.49%。
最後,感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