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對股市中的中短線了解多少投資10萬元,一年後的收益大概有多少
我個人並不喜歡中短線的操作,投資收益其實每個人各不相同。
投資其實和你的本金並沒有直接關系,我會覺得別人的投資體量比較大,所以別人的投資回報高。其實你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你只有1000元,你可以把1000元當成10萬元來投資。如果你只有10萬元,你可以把10萬元當成1,000萬來投資。當你把自己的投資規模提上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會更加重視風險的問題,同時也會對中短線操作有新的理解。
一、我先講一下關於投資收益的問題。
你提供的方式非常小白,甚至讓我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我們要知道股市市場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有人賺錢的同時也有人虧錢。如果一個人起始的投資資金是10萬元,有人可以利用這10萬元賺到1,000萬,有人可能只會賺到1萬,一會兒可能會血本無歸。關於投資收益的問題,我覺得你需要綜合自己的投資預期和承擔風險的能力,你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評估你的投資策略。
綜上所述,中短線投資的風險非常高,雖然看起來有非常豐厚的投資回報,但也有可能讓你血本無歸。
B. 投資10萬的股東有哪些
網路知道
投資10萬,兩個和伙人各投2萬,什麼事情都不管...展開
匿名用戶
合夥人股權分配系列問題由15個常見問題組成:
1、我想創業,去哪裡找合夥人?
2、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公司合夥人?
3、哪些人不應該成為合夥人?
4、合夥人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坑
5、合夥協議和公司章程有什麼區別?
6、合夥人之間股權比例怎麼設置?
7、什麼時候簽署合夥人股權分配協議比較合適?
8、合夥創業,大家應該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嗎?
9、如何確定資金和人力占股的比例?
10、創業者可以給那些很牛逼的兼職人員發大量股權嗎?
11、創業初期,需要給投資人預留股權嗎?
12、合夥人退出時,該如何確定退出價格?
13、股權發放後,發現合夥人拿到的股權與貢獻不匹配,怎麼辦?
14、退出機制怎麼談,不傷合夥人之間的感情?
15、限制性股權的成熟方式一般有哪些?
1.我想創業,去哪裡找合夥人?
如果在熟人關系裡找,最好的合夥人應該是前同事,同學次之,朋友再次之,親戚最末。
從前同事關繫到創業的合夥人關系是工作關系平移,之前大家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現在換了個坑繼續戰斗,其磨合成本是最低的。每個單位都有其狗血的劇情和不堪的過去,如果經歷過那些辦公室的勾心鬥角之後,還是認為對方是可以合作的,那麼這種階級友誼能大大降低建立互信的時間成本。
同樣,同學有過共同求學的經歷,例如共同完成一次小組作業等,這與工作關系最為接近,也比較容易完成向創業團隊的工作關系轉換。
朋友分為工作關系的朋友和私人關系的朋友,這兩種情況下,都沒有在同一屋檐下共事的經歷,而且從甲方或乙方變成合夥人,或從酒肉朋友變成合夥人,都還是有個適應過程。
親戚就不用說了,天生就有的親屬關系大家不會去珍惜,會想當然認為是應該的;再加上錯綜復雜的親情關系(夫妻老婆店擺個小攤還行,不適合規模化運營),會讓商業合作關系變得復雜化。
如果陌生人里找合夥人(多半還是經熟人介紹的),這有個熟悉和建立信任的過程,不確定性會更大一些,好或不好全憑人品和運氣了。
如果找不到合夥人呢?除非你天生是霸道總裁的料,否則,建議還是不要創業了。現在忽悠不到合夥人,將來肯定也忽悠不到客戶。
2.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公司合夥人?
公司股權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夥人團隊(創始人與聯合創始人)、員工與外部顧問(期權池)與投資方。其中,合夥人是公司最大的貢獻者與股權持有者。
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有3-5年全職投入預期的人,是公司的合夥人。
這里主要要說明的是合夥人是在公司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能全職投入預期的人,因為創業公司的價值是經過公司所有合夥人一起努力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後才能實現。因此對於中途退出的聯合創始人,在從公司退出後,不應該繼續成為公司合夥人以及享有公司發展的預期價值。
合夥人之間是[長期][強關系]的[深度]綁定。
3.哪些人不應該成為合夥人?
(1)資源承諾者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早期,可能需要藉助很多資源為公司的發展起步,這個時候最容易給早期的資源承諾者許諾過多股權,把資源承諾者變成公司合夥人。
創業公司的價值需要整個創業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因此對於只是承諾投入資源,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人,建議優先考慮項目提成,談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權綁定。
(2)兼職人員
對於技術NB、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兼職人員,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顧問標准發放少量股權。如果一個人不全職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創始人。任何邊干著他們其它的全職工作邊幫公司幹活的人只能拿工資或者工資「欠條」,但是不要給股份。
如果這個「創始人」一直干著某份全職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風投,然後辭工全職過來公司幹活,他(們)和第一批員工相比好不了多少,畢竟他們並沒有冒其他創始人一樣的風險。
(3)天使投資人
創業投資的邏輯是:a.投資人投大錢,佔小股,用真金白銀買股權;b.創業合夥人投小錢,佔大股,通過長期全職服務公司賺取股權。
簡言之,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創始人既出錢(少量錢),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資人股票購股價格應當比合夥人高,不應當按照合夥人標准低價獲取股權。
這種狀況最容易出現在組建團隊開始創業時,創始團隊和投資人根據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投資人不全職參與創業或只投入部分資源,但卻占據團隊過多股權。
(4)早期普通員工
給早期普通員工發放股權,一方面,公司股權激勵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給單個員工發5%的股權,對員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勵效果,甚至認為公司是在忽悠、畫大餅,起到負面激勵。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後期(比如,B輪融資後)給員工發放激勵股權,很可能5%股權解決500人的激勵問題,且激勵效果特好。
4.合夥人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坑
過去創業者一人包打天下,不需要考慮合夥人股權問題。但是,我們已經進入了合夥創業的新時代,合夥創業成為互聯網時代成功企業的標配。創業者必須學習和重視股權分配的常識。
產品出點問題,可以通過快速迭代解決。技術或運營出點問題,影響也只是短期發展。如果合夥人股權出了問題,經常是不可逆的「車毀人亡」。
關於合夥人股權分配,前人踩過的坑大部分都在這里了,希望下個踩坑的不是你。
(1)團隊中沒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
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核心是老大的股權設計。老大不清晰,企業股權沒法分配。創業企業,要麼一開始就有清晰明確的老大,要麼磨合出一個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權戰爭,緣於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
企業有清晰明確的老大,並不必然代表專制。蘋果、微軟、Google、BAT、小米……這些互聯網企業都有清晰明確的老大。
老大不控股時,這些企業都通過AB股計劃、事業合夥人制等確保老大對公司的控制力。創業團隊的決策機制,可以民主協商,但意見分歧時必須集中決策,一錘定音。
在公司的股東會與董事會層面,老大隻有對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會淪為賭徒手裡不斷轉售的紙牌。老大在底層運營層面適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與局限性。有些聲稱試驗失控的創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權層面冒險失控。
(2)只有員工,沒有合夥人
在過去,很多創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
在現在,新東方三駕馬車、騰訊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羅漢……我們已經進入了合夥創業的新時代。創始人單打獨斗心力難支,合夥人並肩兵團作戰共進退才能勝出。創始人需要尋找在產品、技術、運營或其它重要領域可以獨當一面的同盟軍。
「初創企業合夥人的重要性勝過風口的商業模式」,並不為過。在實踐中,有很多創業者問如何做「員工」股權激勵,但很少有創業者問如何做「合夥人」股權設計。
即便有些創業者意識到合夥人的重要性,但你見到他們公司的股權架構時就會發現,上邊還是慈禧,下邊還是義和團。他們認為的重要合夥人,很少持股。
合夥創業,合夥人既要有軟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長遠。只講交情不講利益,或只講利益不講交情,都是耍流氓。
(3)團隊完全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
如果把創業看成一場遠距離拉力賽,賽車手最後可以勝出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選擇、賽車手的素質與跑車的性能。
跑車賴以啟動的那桶汽油,肯定不是勝出的唯一重要因素。創業企業合夥人的早期出資,就好比是那桶汽油。
在過去,如果公司啟動資金是100萬,出資70萬的股東即便不參與創業,占股70%是常識;在現在,只出錢不幹活的股東「掏大錢、佔小股」已經成為常識。
在過去,股東分股權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據是「出多少錢」, 「錢」是最大變數。在現在,「人」是股權分配的最大變數。
我們見到,很多創業企業的股權分配,都是「時間的錯位」:根據創業團隊當下的貢獻,去分配公司未來的利益。創業初期,不好評估各自貢獻,創業團隊的早期出資就成了評估團隊貢獻的核心指標。這導致有錢但缺乏創業能力與創業心態的合夥人成了公司大股東,有創業能力與創業心態、但資金不足的合夥人成了創業小夥伴。
我們建議,全職核心合夥人團隊的股權分為資金股與人力股,資金股佔小頭,人力股要佔大頭。
人力股要和創業團隊四年全職的服務期限掛鉤,分期成熟。對於創業團隊出資合計不超過100萬的,我們建議,資金股合計不超過20%。
(4)沒有簽署合夥人股權分配協議
許多創業公司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在創業早期大家一起埋頭一起拼,不會考慮各自佔多少股份和怎麼獲取這些股權,因為這個時候公司的股權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等到公司的錢景越來越清晰時,早期的創始成員會越來越關心自己能夠獲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去討論股權怎麼分,很容易導致分配方式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預期,導致團隊出現問題,影響公司的發展。
所以,在創業早期就應該考慮好股權分配,簽署股權分配協議。
(5)合夥人股權沒有退出機制
合夥人股權戰爭最大的導火索之一,是完全沒有退出機制。比如,有的合夥人早期出資5萬,持有公司30%股權。干滿6個月就由於與團隊不和主動離職了,或由於不勝任、健康原因或家庭變故等被動離職了。
離職後,退出合夥人堅決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①《公司法》沒規定,股東離職得退股;②公司章程沒有約定;③股東之間也沒簽過任何其他協議約定,甚至沒就退出機製做過任何溝通;④他出過錢,也階段性參與了創業。
其他合夥人認為不回購股權,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於事先沒有約定合夥人的退出機制,對合法回購退出合夥人的股權束手無策。
對於類似情形,我們通常建議:
① 在企業初創期,合夥人的股權分為資金股與人力股,資金股佔小頭(通常佔10-20%之間),人力股佔大頭(80%-90%之間),人力股至少要和四年服務期限掛鉤,甚至核心業績指標掛鉤;
② 如果合夥人離職,資金股與已經成熟的人力股,離職合夥人可以兌現,但未成熟的人力股應當被回購;
③ 鑒於咱們中國人「談利益,傷感情」的觀念,我們建議,合夥人之間首先就退出機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溝通理解到同一個波段,做好團隊的預期管理,然後再做方案落地。
(6)外部投資人對公司控股
對股權缺乏基本常識的,不僅僅是創業者,也包括大量非專業機構的投資人。比如,我們看到,有投資人投70萬,創始人投30萬,股權一開始簡單、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
外部投資人控股存在很多問題,不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首先創始團隊沒有足夠的工作動力,感覺是在為別人打工,其次沒有預留足夠股權利益空間吸引優秀的合夥人加入,最後這類股權架構讓投資機構避而遠之,影響公司的下一步融資。
(7)給兼職人員發放大量的股權
我們看到,很多初創企業熱衷於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職人員撐門面,並發放大量股權。
但是,這些兼職人員既多少時間投入,也沒承擔創業風險。股權利益與其對創業項目的參與度、貢獻度嚴重不匹配,性價比不高。這也經常導致全職核心的合夥人團隊心理失衡。
對於外部兼職人員,我們建議以微期權的模式合作,而且對期權設定成熟機制(比如,顧問期限,顧問頻率,甚至顧問結果),而不是大量發放股權。經過磨合,如果弱關系的兼職人員成為強關系的全職創業團隊成員,公司可以給這些人員增發股權。
(8)給短期資源承諾者發過多股權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早期需要藉助很多資源為公司的發展起步,這個時候最容易給早期的資源承諾者許諾過多股權,把資源承諾者變成公司合夥人。
但是,創業公司的價值需要整個創業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實現,資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資源的利用。對於只是承諾投入資源,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人,更適合優先考慮項目提成,談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權綁定。
(9)沒有給未來員工預留股權
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股權是吸引人才加入的重要手段。創始人最初分配股權時就應該預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權池用於持續吸引人才和進行員工激勵。
原始創業股東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下的股份,股權池的股份可以由創始人代持。
(10)配偶股權沒有退出機制
全職直接參與公司運營管理的核心團隊,是創業合夥人。容易被忽視的是,創業合夥人的配偶,其實是背後最大的隱形創業合夥人。
關於配偶股權,一方面,很重要。中國的離婚率近年有上升趨勢,創業者群體的離婚率可能高於平均水平。
根據中國法律,婚姻期間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除非夫妻間另有約定。創業者離婚的直接結果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土豆創始人王薇因為配偶股權糾紛,影響了土豆的最佳上市時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創投圈還專門為此設計了「土豆條款」,簡單粗暴地要求創業者配偶放棄就企業股權主張任何權利;但另一方面,很敏感。處理不當,股權沒分完,婚先離了。
為了既保障公司股權與團隊的穩定性,又兼顧配偶合理的經濟利益,穩固創業者後方的和諧家庭關系,我們專門開發了「七八點配偶股權條款」,一方面,約定股權為創業者個人財產,另一方面,創業者同意與配偶分享股權變現利益,做到錢權分離。
根據統計數據,有高達60.03%的創業企業沒有就配偶股權做到錢權分離。如果婚姻出現變數,創業者只能願賭服輸。
C. 如果10萬投資股票,多少為輕倉,多少為半倉,多少為滿倉
一般分10層,1層1萬,5層是半倉,5層以下是輕倉,5層偏上是逐漸開始重倉了,10層為滿倉。要分20層的話,1層就5千,10層算半倉,所以具體分多少層,還是看最終個人喜好,倉位輕重也跟自己分了多少層倉位有關。
D. 10萬一般買什麼基金好適合什麼基金類型
有的投資者在買基金的時候,十分糾結基金的種類,不知道怎麼選擇,那麼10萬一般買什麼基金好?適合什麼基金類型?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E. 10萬本金炒股,每天賺百分之10,10天賺多少前
10萬本金,每天可賺1萬元;10天好行情,至少賺10萬元,連帶本金10萬,總共就是20萬元;股市風險大,切記不可貪心。
5000元炒股一天賺多少:炒股,指倒買倒賣股票。 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 股票交易前建議先學習一些股票基礎知識和股票交易方面的知識,了解股票市場的風險,不可盲目投資,避免造成較大損失。 溫馨提示: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拓展資料
一、 3000元炒股正常一個月可以掙多少
運氣足夠好,第一天是在跌停板買入的,當天漲停,而收益達到了22.22%;,而第二天它又繼續漲停,這時候你賣出,又選擇了一隻跌停股,而這支股第二天也又漲停了,那麼這時候你的成本加收益總共的金額應該在1632左右,以此類推,那麼你每天資產增加34.44%。 1個月一般有20-23個交易日,如果是20個交易日你的1000成為135萬,如果是23個交易日恭喜你成為百萬富翁3000變為330萬。
二、 漲停股如何買入
股票越早漲停,第二天的走勢就越好,如果在收盤前漲停,第二天則表現一般。如果想買入漲停股,需注意以下幾點: 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種,了解清楚股票的基本面,不要盲目買入;漲停股買入的最佳時機為再次封漲停的瞬間;如果每日股市都有5隻左右的股票漲停,在這樣極強的市場中,可大膽買入漲停板; 發現主力有3位數以上的量向漲停板打進,要立即追進;一定要設立止損,並嚴格執行。
三、 怎麼看漲停
為了避免交易價格過度的漲和跌,規定股票一個交易日內的漲幅和跌幅不能超過10%,股票上漲幅度達到10%即為漲停板,股票下跌幅度達到10%即為跌停板,這時就會停止交易。
F. 請問10萬元投資股票買多少支股票才好(二三支還是十多支)半倉好還是滿倉好
最多2支出股票就行了,目前的行情,最多3成倉位到半倉
每次買賣交易額20000元以上,如果交易量太少,傭金不滿5元收5元對你不大劃算
其餘的閑置資金可以每天申購國債逆回購或者放貨幣基金里
G. 准備進入股市炒股,資金有10萬,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應該買什麼股票
中長線,至少買進股票三到五年以上。假如你有這類長期性持股的打算,我們將10萬資產買一支成長型十分好的股票,購買了中長線手裡拿著,什麼也無論,該幹嘛幹嘛。不必擔心虧本,懷著虧完算了吧的心態去持股。你唯一要做的是,每個季度追蹤股票公告的業績,只需業績平穩,並沒有出現虧損和業績大幅下滑,堅定不移擁有,不管股價再漲哪裡都不售,這便是中長線價項目投資,看業績炒股票。選擇股票最好選葯業,食品企業,具有壟斷行業特性的優質上市企業。
擺恰好心理狀態,不要被短線的盈利所引誘。成千上萬客觀事實都證實,針對散戶來說,長線股票持股的利潤要遠大於短線炒股收益。頻繁短線炒股,尤其是在行情不好的大環境下,通常是虧多勝少,很多散戶都是因為頻繁交易,錯過了大黑馬或是不捨得斬倉所以被套深了。如果你想要在股市中完成長期穩定盈利,你必須要有必勝的信心很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和實戰演練。不論是技術指標分析或是股票投資剖析,不是容易的事情。
H. 手上有10萬元資金,做什麼投資比較賺錢
引言:現在很多人都不會把錢放在銀行里存著,而是選擇將資金投資出去,讓金錢變現成更多的金錢,那麼假如現在有十萬資金,做什麼投資比較賺錢呢?做什麼投資它的虧損率比較低?而賺錢能力比較高呢。
三、購買股票股票自古以來的代名詞就是高收益,高風險。買到一直好的股票一夜暴富都不是夢想。但是如果買到了差的股票,那麼一夜虧損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購買股票需要謹慎,像這類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在購買時一定要有相關的知識和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其次,手上有十萬資金,可以購買的股票,其實也就幾百股上千股票的投資范圍。而股票的受眾面非常廣,所以同一股票的信息關繫到很多人的資金安全,但是購買股票的風險還是很高的,很容易就虧損,所以購買股票之前,想清楚哦。
I. 10萬適合投資什麼理財產品手裡有閑錢怎麼理財收益最高
工作以後,很多人手上開始有了一些閑錢,還有一些小夥伴早在大學時代就通過創業或者兼職,積累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手上存到了10萬塊錢可以干什麼呢?這筆錢不妨先存起來理財,等有需要的時候可以作為未來創業的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