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瀾起科技半年報「壓軸」收尾,近九成科創板企業業績增長,但這4家下滑
8月29日晚間,瀾起 科技 發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 79 億元,同比增長23.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42.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41.67%。
伴隨著瀾起 科技 半年報的發布,科創板28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後首份半年報悉數公布完畢。
IPO日報統計發現, 28家科創板企業當中,上半年,24家業績增長,4家下跌,近九成公司實現了業績增長 。
01
瀾起 科技 存客戶依賴
公開資料顯示,瀾起 科技 成立於2004年,在登陸科創板之前,曾有美股上市的經歷。其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介面晶元、津逮伺服器 CPU 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
對於收入的增長,瀾起 科技 表示,這主要系隨著公司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技術優勢的逐步體現,產品質量穩定可靠,下遊客戶加大了對公司產品的采購量,從而推動收入相應增長。而凈利潤的增長是因為公司內存介面晶元產品收入增長所致。
瀾起 科技 收入和凈利潤的高增長並不令人意外。
上市前(2016年-2018年),瀾起 科技 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8.45億元、12.28億元、17.5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0.93億元、3.47億元、7.37億元,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4.24%、 181 .51%。
雖然瀾起 科技 的凈利潤增長明顯,但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僅3.6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2%,公司解釋稱主要系2018年的企業年金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了支付。
此外,瀾起 科技 仍然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和依賴單一業務的情況。
2016年-2018年, 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70.18%、83.69%和90.1%;內存介面晶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6.08%、76.14%、99.49%,連年上升,且2018年均高於90%,依賴大客戶和單一業務。
而半年報也指出,公司的主營產品為內存介面晶元,內存介面晶元下游為DRAM市場,主要客戶覆蓋了該市場的國際龍頭企業。根據相關行業統計數據,在DRAM市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位居行業前三名,市場佔有率合計超過90%,這導致公司客戶相對集中。如果公司產品開發策略不符合市場變化或不符合客戶需求,則公司將存在不能持續、穩定的開拓新客戶和維系老客戶新增業務的可能,從而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
02
加大研發力度
報告期內,瀾起 科技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2016年-2018年,瀾起 科技 的研發費用分別約為1.98億元、1.88億元和2.77億元,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6.22%、20.03%和27.29%,佔比較高,僅2017年有所下降。
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達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57%,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7.07%,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對於研發費用的變動,瀾起 科技 表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研發人員增加及年度調薪導致職工薪酬增加;另一方面,按照項目進度,2019年上半年發生的研發項目流片費用較多也導致研發費用有所增加。
公司認為,高研發投入增強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申請的國內外專利為13項,新獲得授權的國內外專利為5件,新獲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證書8項。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正在申請的國內外專利為34項,已獲授權的國內外專利為94項,已獲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證書47項。
03
僅4家公司業績下滑
IPO日報統計發現,28家科創板公司上半年的平均營業收入、平均凈利潤分別為11.77億元、1.63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的平均值、凈利潤增長率的平均值分別為45%、32.84%。
從營業收入規模來看,中國通號遠超其他27家企業,達到了205.12億元,成為科創板唯 一一 家營收突破百億級的上市公司。
同時,容百 科技 和晶晨股份的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容百 科技 上半年實現營收19.49億元,同比增加45.12%;晶晨股份上半年營收為11.29億元,同比增加10.85%。另有2家科創板公司的上半年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分別是微芯生物的8191.75萬元,新光光電的6 145 .16萬元。
整體來看,多數科創板公司(23家)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處於1億元到10億元的區間范圍內。
雖然大多數公司均實現了業績增長,但還有微芯生物、晶晨股份、新光光電、鉑力特4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分別為 2.33%、16.61%、80.56%、514.09%。
其中,新光光電實現營業收入6 145 .16萬元,同比增長54.86%;歸母凈利潤591萬元,同比下降80.56%。
鉑力特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38.15%;歸母凈利潤為-233.29萬元,同比下降514.09%。
這意味著,鉑力特的凈利潤不僅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鉑力特在公告中解釋,上半年度虧損主要是因為業務存在季節性波動。「公司的主要客戶為航空航天領域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及其下屬科研院所,其采購計劃性較強,價格審定、合同審批流程亦相對復雜,導致公司下半年生產訂單相對較多,公司部分先發貨後結算產品的合同簽署往往也集中在下半年,上述原因使得公司收入及利潤主要在下半年產生,經營業績存在季節性波動。」
除了鉑力特,航天宏圖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
具體來看,航天宏圖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281.96%,增速位列科創板第一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收窄至2906.6萬元,同比減少44%。
編輯 王瑩
歡迎投稿、爆料
ipowgw@ifnews .com
Ⅱ 股市2019公司業績半年大增長的61家
第一、隨著年報、第一季度報收官,市場的重點轉到半年報業績大幅增長方面;
第二、截至五月,滬深兩市合計有400多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報喜(預增+續盈+扭虧+略增)公司有160多家,佔比約40%;
第三、開爾新材憑借86倍至93倍的凈利潤同比增幅,成為目前兩市上半年業績的「預增王」;
第四、科達利在一季報中透露,上半年預計實現盈利4469萬元至5585萬元,同比增100%至150%;
第五、江蘇神通,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樣大幅預增90%到130%;
第六、恩捷股份,公司預計上半年最多可實現凈利4.6億元,同比增幅上限達185%;
第七、大慶華科、寶莫股份、山東赫達、東方通信、世嘉股份等等業績均有大幅提升;
第八、具體統計表格請去東方財富網查詢,很容易;
第九、值得注意的是,業績增長要看是否主營業務增長,而不是一次性損益。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Ⅲ 石油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市場表現方面,石油概念股平均上漲0.59%,上漲的有29隻,漲幅居前的有岳陽興長、水發燃氣、潤貝航科、海油工程、大慶華科等,下跌的有19隻,跌幅居前的有貝肯能源、傑瑞股份、康普頓、遼寧成大、ST洲際。石油龍頭股是哪些呢?南方財富網趨勢選股系統為您整理相關信息。
本文目錄一覽
一、石油龍頭股一覽
二、石油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三、石油上市公司業績好的股票有哪些
四、石油板塊股票市值排名前十
一、石油龍頭股一覽
中國石化:龍頭
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石化公司主營為汽油、柴油、原油等,收入為3898.3億元、3277.67億元、2780.99億元,佔比為24.18%%、20.33%%、17.25%%。
中國石油:龍頭
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石油公司主營為銷售、煉油與化工、勘探與生產等,收入為1.34萬億元、5807.8億元、4391.08億元,佔比為83.13%%、35.97%%、27.2%%。
二、石油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中國海油(600938):公司主營業務為鑽井服務。
中海油服(601808):公司主營業務為LNG、煤炭、煤化工。
廣匯能源(600256):公司從事油氣技術服務。
石化油服(600871):公司從事石油化工和乙烯。
上海石化(600688):公司業務有石油天然氣設備製造及服務。
傑瑞股份(002353):公司業務有海洋石油生產服務。
海油發展(600968):公司主要從事電力和石油天然氣。
申能股份(600642):公司從事海洋石油工程承包商。
Ⅳ 碳化硅龍頭股排名
排名前三的有:三安光電600703、聞泰科技600745、揚傑科技300373
一、2021年第三代半導體股票的龍頭股有
1、三安光電600703
第三代半導體龍頭股。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84.54億元,同比增長13.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6億元,同比增長-21.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93億元,同比增長-57.49%。2020年半年報披露,公司在長沙設立子公司湖南三安從事碳化硅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項目正處於建設階段。
2、聞泰科技600745
第三代半導體龍頭股。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517.1億元,同比增長24.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15億元,同比增長92.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1.13億元,同比增長91.13%。公司將加大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投資,大力發展氮化鎵和碳化硅技術。
3、揚傑科技300373
第三代半導體龍頭股。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6.17億元,同比增長30.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8億元,同比增長75.71%。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功率半導體IDM廠商,具備完善的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檢測能力。國內功率二極體龍頭,並逐步往MOSFET、IGBT、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高端產品延伸。應用領域涵蓋電源、家電、照明、安防、儀表、通信、工控及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公司產品在光伏領域應用佔比較高,營收約佔15%。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其他的還有:天通股份、高測股份、新潔能、國星光電、麥格米特、力合科創、ST丹邦、金博股份、英唐智控、雲意電氣、派瑞股份等。
拓展資料:
一、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其他的還有:
1、 甘化科工
公司形成以電源系統、智能彈葯核心零部件為中心的兩大軍工業務板塊;同時參股多家企業涉及電源、制導、半導體板塊等。
2、 海特高新
海威華芯6_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元生產線項目砷化鎵、氮化鎵半導體晶元生產線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工作已完成。
3、 蘇州固鍀
2014年,公司完成了第一代三軸加速度感測器的升級換代,同時在研發上完成了第三代三軸加速度感測器的設計;2015年,公司將充分運用子公司加速度感測器在手機、平板及細分類產品市場都獲得良性增長的優勢以及在國內行車記錄儀的感測器應用上的主導地位。
Ⅳ 9家白酒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的業績如何
2018年度半年報披露已進入最後階段,截至8月24日,已經有9家白酒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從業績來看,這些白酒上市公司都保持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多家白酒公司提到了產品結構升級帶來了凈利潤的高增長,但從地區銷售數據來看,省級龍頭白酒公司的全國化歷程仍然承受壓力。
有「河北王」之稱的老白乾酒,在業績高增長的基礎上,同樣對區域壓力進行了提示。公司表示,白酒產品主要銷售地集中於河北省內及其他北方地區,隨著全國性品牌和主要區域性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拓展,如果上述市場對白酒的需求量下降,或公司在上述地區市場份額下降,且公司未能有效拓展區域市場,則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分析師指出,從老白乾酒收入按地區構成的歷史數據來看,2011年以來省內收入佔比不斷提升,2017年度達到87%,這是由於充分發揮品牌區域優勢,不斷深耕河北市場。2018年上半年,由於並表豐聯酒業,省內收入佔比有所下降,看好公司與豐聯酒業的協同效應、向全國市場拓展的潛力。
Ⅵ 2020年成長股業績股票排名有哪些
1、亨通光電
2015年凈利潤5.7282億,增長66.44%;2020年凈利潤13.1639億,增長129.81%;2020年半年報凈利潤7.6742億,增長100.67%。
根據過去2年下半年業績佔全年的比例70%推算,全年利潤25.5億,增長94%。根據機構盈利預測2020年凈利潤22.8億,2020年凈利潤30億,增長26.6%。2020年市值419億,對應動態市盈率14倍。
2、長信科技
2015年凈利潤2.37億,增長43.46%;2020年凈利潤3.47億,增長46.01%;2020年半年報凈利潤2.99億,增長119.42%。
根據過去2年下半年業績佔全年的比例58%推算,全年凈利潤7億左右,增長134%。根據盈利預測2020年凈利潤9.8億,增長40%。2020年市值207億,對應動態市盈率21倍。
3、世聯行
2015年凈利5.09億,增長29.17%;2020年凈利7.47億,增長40.49%,2020年中期凈利2.85億。
根據前2年中報佔全年30%左右計算,2020年全年凈利應達9.5億。根據2020年-2020年股權激勵計算2020年凈利應在13.2億左右,2020年市值252億,對應的動態市盈率為19倍。
4、鵬輝能源
2015年凈利潤8728萬,增長44.89%;2020年凈利潤1.39億,增長59%;2020年半年報凈利潤9621萬,增長120%。
根據過去2年下半年業績佔全年的比例66%推算,全年凈利潤2.8億,增長102%。根據盈利預測2020年凈利潤4.6億,增長64%。2020年市值92億,對應動態市盈率20倍。
5、中順潔柔
2015年凈利潤8819萬,增長30.65%;2020年凈利潤2.60億,增長195%;2020年半年報凈利潤1.56億,增長47.81%。
根據盈利預測全年凈利潤3.6億,增長38%。根據盈利預測2020年凈利潤4.7億,增長31%。2020年市值100億,對應動態市盈率21倍。
Ⅶ A股2020年業績預增第一名是哪只股票
據iFind數據顯示,在1566家已披露半年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報喜的公司達到606家,其中近一半公司半年凈利潤翻倍。整體來看,兄弟科技、牧原股份、新五豐、萬集科技、大北農、英科醫療等公司半年業績名列前茅。乘著醫葯行業的東風,兄弟科技凈利潤暴增12764.24%,在今年上半年「一騎絕塵」。
據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滬深兩市共有1566家公司披露了半年業績預告,而報喜的公司達到606家,包括預增、扭虧和大幅上升,佔比達到39%。這其中,有近一半公司半年凈利潤預增100%,兄弟科技、牧原股份、新五豐、萬集科技、大北農、英科醫療、欣龍控股、三利譜、歐菲光、星雲股份業績名列前10,凈利潤預增都在20倍以上。
(7)2018年半年報股票業績排名擴展閱讀
2020年,A股盈利增速築底後將穩步回升_二季度穩增長政策將發力,資本市場改革突進_內外流動性全年趨松,二三季度相對更好。產業資本迎來中期拐點,外資流入主動性增強,兩者有望成為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在宏觀經濟決勝、資本市場改革、企業盈利回暖的大環境下,A股有望迎來2-3年的「小康牛」。
2020年經濟杠桿約束將不再是強約束,科技創新、先進製造促進經濟發展成為2020年的全年主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產政策等會進行了積極的調整。2020年利率下降、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支持,將強化2019年的以科技為代表的牛市行情。
Ⅷ 半年報公布前,這些「白馬股」遭遇大幅減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東阿阿膠(000423.SZ)等「白馬股」紛紛「爆雷」,8月初的A股因為外圍不確定性而遭遇大幅調整。在多數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即將公布之際,投資者依然心存疑慮——半年報到底誰又會「爆雷」?這對投資者來說依然猶如猜謎一樣難以捉摸,也讓市場風險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聲稱格力不會「爆雷」,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並非每家白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馬股」的主要股東或者董監高都在紛紛套現,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海天味業(603288.SH)、恆瑞醫葯(600276.SH)、蘇泊爾(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個位數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訊精密(002475.SZ)和貴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東和高管減持後,盡管遭遇短暫調整,但此後還是繼續創出 歷史 新高。
從海天味業到恆瑞醫葯,遭遇董監高減持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報不達預期的沖擊。上證2440點的牛市反轉格局未變,市場處於牛市第二波上漲前的蓄勢階段,企業盈利即將見底,跟蹤國內政策落地及中美關系進展。市場下蹲為起跳做准備,中期角度這是布局期,未來牛市第二波上漲以 科技 和券商進攻,核心資產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報不如預期,股價大幅下跌。食品飲料、醫葯等行業的品牌消費企業,下一個「爆雷」的會是誰?盡管這很難預計,但卻有一些企業的董監高和主要股東似乎是「先知先覺」減持,尤其是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的董監高減持讓人有一定擔憂。
4月23日海天味業發布的公告顯示,因個人資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吳振興、葉燕橋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5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監事陳伯林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陳君陽和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欣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30萬股公司股份,以上股東的減持將於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進行。公開資料顯示,5月17日至今,吳振興、葉燕橋、陳君陽、張欣分別累計減持22萬股、15萬股、13.53萬股和14萬股海天味業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業公告稱,陳伯林家屬於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錄其賬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2.3萬股,成交均價為95.81元/股,成交金額11784677.00元,賣出最高成交價96.60元;同時還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價95.48元/股,成交金額190960.00元。陳伯林因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的行為構成短線交易,本次誤操作造成的短線交易獲得收益 2240元按規定歸公司所有。
7月19日,恆瑞醫葯公告稱,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蔣新華、周雲曙、蔣素梅、李克儉、劉疆、袁開紅、孫傑平、戴洪斌、沈亞平、孫緒根、陶維康、周宋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 211.43萬股,占總股本的 0.0478%。本次減持計劃實施期限時間已過半,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上述減持價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間。
相比上述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董監高的集體減持,蘇泊爾和海螺水泥的高管減持,更有個人行為的性質。
作為小家電板塊牛股的代表,蘇泊爾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財務總監徐波減持合共10.28萬股,減持價格都在70元以上,套現近800萬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稱,減持計劃實施前,副總經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萬股,占總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計減持7.34萬股,占總股本的0.0014%,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從立訊精密到貴州茅台:減持並未阻礙股價新高
股東減持後股價創出新高,他們到底會不會後悔?
2019年3月4日,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4607.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12%,減持均價19.84元/股。此次減持完成後,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合計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訊有限再次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621.85萬股,占總股本的0.8802%,減持均價19.5元/股。同時,立訊有限承諾自此次減持完成之日起後六個月內將不減持公司股票,前後兩次減持股份參考市值合計約16.203億元。立訊有限減持所獲資金將用於其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
7月29日,立訊精密創出了22.66元的 歷史 新高。
立訊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現過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稱,立訊有限於2017年9月19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6345萬股,占總股本的近2%,交易價格為復權前的19.74元(相當於復權後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貴州茅台公告稱,「2018年9月26日,副總經理萬波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減持股份計劃已完成。」減持價格為每股725.92元,萬波藉此就套現了超過50.7萬元。盡管之後因為2018年三季報業績無法滿足市場預期,貴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還是突破千元大關創出 歷史 新高。
產業資本維持凈減持,快遞行業首當其沖
除了上述董監高減持以外,產業資本減持也不斷涌現,上述的立訊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從絕對規模看,7月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凈減持262.4億元,而2019年6月凈減持167.7億元,2017年6月以來產業資本月均凈減持76.3億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擬凈減持市值約為369.01億元,2017年6月(減持新規實施)以來月均公告擬凈減持249.86億元。
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產業資本保持凈增持,其他月份產業資本均呈現凈減持狀態。2019年4月以來市場主題和熱點較為缺乏,但價值股業績不斷暴露出問題,7月價值股跌幅明顯。科創板受資金青睞,情緒較高,A股部分行業受到情緒蔓延影響,成長類行業估值有所上調。
8月1日,申通快遞(002468.SZ)公布轉讓控股權而股價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遞也公告稱,持申通快遞468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3.06%)股東南通泓石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在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530.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
順豐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東大幅減持。持股5%以上股東寧波順達豐潤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順達豐潤」)計劃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減持數量不超過1.32億股,減持比例不超過3%。7月31日,順豐控股公告稱,順豐豐達已經減持了4192.65萬股,減持均價31.44元,不過「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Ⅸ 中信證券代碼
中信證券股票代碼為600030。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6630467600元。
2002年12月1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證券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中信證券」,股票代碼「600030」。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數據,中信證券的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在行業均排名第一。
2021年5月28日,中信證券列入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
【拓展資料】
產品服務:
公司主營業務范圍為: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代理買賣;代理證券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的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承銷(含主承銷);客戶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咨詢(含財務顧問)。
公司長期以來秉承「穩健經營、勇於創新」的原則,在若干業務領域保持或取得領先地位。2007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20%,排名第二;企業債和金融債承銷的市場份額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並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並佔8.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人民幣集合理財資產凈值市場份額15.7%,排名第一;權證創設總量市場份額29%,排名第一;研究團隊繼續以較大優勢蟬聯第一。
中信證券下屬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證期貨有限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標普指數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屬子公司在內,中信證券在境內合計擁有165家證券營業部、61家證券服務部和4家期貨營業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銷的市場份額17.39%,排名第一;債券承銷的市場份額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並的股票基金交易額市場份額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並市場份額10.29%,排名第一;研究團隊蟬聯第一。
Ⅹ 消費金融中期「排位賽」:捷信霸位,華融墊底
消費金融2019年中期「排位賽」結果揭曉:王者固守寶座,後來者力爭上游,也有力不從心者開始顯露疲態。
令人意外的是, 此前穩居行業前三的馬上金融,上半年凈利潤出現負增長,被後來者興業消費金融反超。
另外,華融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出現虧損, 其中華融消費金融由盈轉虧,凈利墊底。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認為,2019年上半年頭部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在政策加碼下,持牌消費金融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有望呈現穩定發展的局面,行業內機構競爭可能加劇,擁有較多新場景資源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1
6家凈利過億
從統計數據看,上半年凈利潤達到1億元以上的消費金融公司有6家,分別是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 其中,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穩居前二。
據捷信集團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6月 30 日,捷信消費金融經營收入為100.36億元,同比增長3.4%;收入凈額為8.26億元,同比增長348.795%。中國聯通2019年半年報顯示,招聯消費金融上半年錄得營業收入46.06億元,同比增長51.5%;錄得凈利潤7.1億元,同比增長17.45%。
從業績數據看,捷信消費金融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穩定了「霸主」地位。實際上,2018年上半年,捷信消費金融還虧損3.32億元,然而2018年全年卻盈利13.96億元,意味著2018年下半年捷信消費金融實現凈利超17億元。
捷信消費金融曾表示,半年內扭虧為盈的關鍵在於落實了國內整體消費信貸市場的監管新政策,風險控製成果明顯收穩,下半年政策影響逐漸減小。
與捷信、招聯一樣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的還有興業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憑借半年4.42億元的凈利趕超馬上消費金融,進入前三,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則憑借強勁業績表現,躋身「億元俱樂部」。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興業消費金融營收20.88億元,同比增長140.28%;凈利潤4.42億元,同比增長120.67%。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2.38%、110.34%,至1.39億元、1.28億元。
其實,早在2018年變革就已開始。在2018年全年業績排名中,興業消費金融就已躋身第一梯隊,而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也成為行業異軍突起的代表。中郵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2018年全年凈利為2.03億元、1.68億元,同比增長199%、250%。
相比之下,作為第一梯隊的馬上消費金融卻在上半年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將行業前三拱手相讓。
而經歷了2018年凈利同比下滑59.27%,「吸金王冠」被捷信搶走的中銀消費金融,至今未公開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
2
4家陷入虧損
有人歡喜有人愁,從披露的數據看,2019上半年,在19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 華融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和北銀消費金融(按照北京銀行報告期的損益和所佔股權進行推算)出現虧損,分別為-2.34億元、-1.97億元、-0.43億元、-0.31億元。
與2018年同期對比,華融消費金融由盈利0.55億元變為虧損2.34億元,同比下降525.5%,凈利在19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墊底。蘇寧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則進一步虧損。
依據相關財報披露數據,2019年上半年,蘇寧消費金融虧損1.97億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虧損0.29億元,虧幅達579.3%;長銀五八消費金融2018年上半年虧損0.16億元,2019年上半年虧損0.43億元,虧損擴大168.75%。
數據顯示,蘇寧消費金融購物貸累計投放近250億元,綜合平均利率不到10%,低於信用卡行業平均分期利率15%的水平,及消費金融行業整體水平。此外,蘇寧消費金融2019上半年對核心決策系統進行了升級和重構, 科技 研發成本同比增加逾50%。
蘇寧消費金融負責人表示, 科技 創新和場景營銷的前期投入較大,收益表現會遞延,從長遠看更有利於公司 健康 持續發展。 公司將始終堅持深耕場景金融,以「保本微利」的普惠經營理念服務 社會 大眾,整合「金融+ 科技 +場景」的優勢,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對於華融消費金融由盈變虧,有分析指出, 自2018年「賴小民」事件後,華融消費金融業績開始大幅波動,華融消費金融原董事長賈傳寶、總經理鄒新亮雙雙被免職。
此外,據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披露,2019年2月,有消費者投訴華融消費金融暴力催收。安徽省金融監管局回應稱,已經轉送安徽銀保監局。若其存在暴力催收行為,消費者可向警方報案。
3
規模增速放緩
從資產規模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認為,2019年上半年,受頭部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影響,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整體資產規模增速放緩。
其中,捷信消費金融以1043.02億元的總資產(總貸款)位居第一,招聯消費金融766.35億元緊隨其後,馬上消費金融以511.11億元排名第三,總資產最少的是盛銀消費金融,僅有28.49億元。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的分析報告指出,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而一些中小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仍然呈現高增長態勢。
報告顯示,融360統計整理的11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錦程消費金融、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分別為176.66%、146.82%、101.92%。此外,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同比僅增長26.1%,馬上消費金融同比增長46.78%。
此外,報告還分析了11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資本/資產比率。 報告指出,11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有5家資本/資產比率達到10%以上,排名比較靠後的為招聯消費金融(5.05%)、湖北消費金融(5.73%)。
艾亞文認為,在經歷了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後,消費金融正在逐步回歸理性,規模發展瓶頸漸顯。 此外,隨著監管趨嚴,消費金融領域市場競爭加劇,獲客成本上升,也導致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增速放緩。
4
新場景爭奪戰
8月27日, 國務院 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了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 其中第十九提到,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專業化消費金融組織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 汽車 、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節水器具等綠色智能產品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艾亞文認為,從政策來看,關於消費金融的政策利好加碼,且呈現向「綠色智能產品信貸」等特殊新場景引導的趨勢。對於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說,未來有場景和無場景的可能進一步分化,主要場景趨於飽和,新場景的市場爭奪戰將拉開帷幕,擁有較多新的場景資源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蘇寧消費金融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節水器具的分期貸款投放占該公司購物貸總投放金額的50%以上。以空調為例,一級能效品牌空調的分期消費佔比超過60%,筆均貸款金額超過2800元。
消費金融場景搶奪戰的另一方面,有場景的互聯網巨頭正「跑步入場」。其中,螞蟻金服和騰訊通過持股郵儲銀行間接持股中郵消費金融;網路旗下度小滿通過出資持有哈銀消費金融 30 %的股權; 微博 全資子公司也通過出資方式在今年上半年「低調」成為包銀消費金融新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