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股暴跌拖累亞太股市集體下跌,業內人士對此有何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美股暴跌對於我國的經濟影響並不大,我國的經濟依舊處於穩步發展階段,為了確信通脹得到有效的控制,美聯儲繼續加息並將利率的做法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此輪加息已將美國推到經濟衰退的邊緣,對於全球外匯市場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負面影響,強於預期的中間價是中方表達的明確態度,我國也在盡全力降低此次美股暴跌對於我們中國經濟的影響,從中長期發展趨勢和潛力看,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存在很大的優勢,所以大家也無需過分恐慌。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總經理陳果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表示中國與美國經濟、市場完全不同步,所以這次美股暴跌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並不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核心還是看國內利率,這次對於美股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加速了美股的衰退。
Ⅱ 全球股市大跌,下周A股會是「熊出沒」嗎
A股這周,跌得確實比較慘,上證指數周下跌3.43%、深證成指周下跌5.16%、創業板指周下跌6.83%。兩市個股方面雖然沒有出現一面倒的下跌,但下跌個股數量卻是遠超上漲個股數量,這周上漲的僅有725隻,下跌的多達3317隻,平盤的有15隻,說明A股市場很多個股出現了恐慌的情況,階段拋售盤有明顯增加,波及的上市公司也比較多。
行業板塊方面,這周上漲的有4個,下跌的有62個,其中,機場航運、農業服務、醫葯商業、景點及 旅遊 4個行業收漲;軍工、計算機設備、煤炭開采加工、通信設備、半導體及元件等行業跌幅居前。概念板塊方面,這周上漲的僅只有1個,下跌的有261個,其中,僅丙烯酸1個行業收漲;語音技術、第三代半導體、衛星導航、人臉識別、無人機等概念跌幅居前。
兩市成交額方面,較上周有所縮減,滬市成交21680億、深市成交28453億。而縮量下跌,說明上方位置的壓力比較大、拋售比較多,下方承接盤無力支撐向上攻勢只能是向下尋求更多的支撐買盤。北向資金方面,這周雖然A股市場行情松動,但仍舊保持著凈流入情況,周凈流入68.3億元。這周也是1月份的結束周,月度北向資金凈流入情況倒是不錯,凈流入992.17億元。
這周,不單單A股有明顯下跌,周五全球股市也都不消停,美股三大股指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2.03%、納斯達克指數大跌2%、標普500指數大跌1.93%,歐洲股市的表現也時大跌,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1.99%、德國DAX指數下跌1.71%、斯托克50指數下跌2.09%、法CAC40指數下跌2.02%。全球股市大跌,對A股下周開盤以及走勢來說,都沒有很好的影響。關於這般情況,我們還是一點一點來看:
1、全球股市大跌,A股氛圍面會有波及。雖然A股近些年已經脫離了「美股小跌A股大跌」的規律,但全球股市呈現這般大跌,勢必對A股下周開盤存在著影響,周一A股大概率將出現低開。至於之後的走勢,就要看跌幅幾何以及市場是否出現利好了。
2、從A股估值的角度分析,「熊出沒」的概率很低。上證指數現在的估值為16.7倍,處於 歷史 分位值的40%。這個位置不算高,當然也不算低。不過,如果按照2021年的情況進行計算,實際估值約為15.36倍,而15.36倍的估值算是處於 歷史 估值水平的低位了。估值越低,說明A股向下的空間越有限,沒有持續大幅下跌的基礎。
3、短線技術面確有走壞,但長線趨勢並未被破壞。三大股指日線級別MACD指標開始進入綠柱區間,周線級別MACD指標也出現了紅柱縮短的跡象,月線級別MACD指標也有出現紅柱平緩的情況,從技術面的角度來講,存在偏空。但季線級別、年線級別的向好趨勢並未被破壞。
4、防風險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做好倉位控制,這是中信建投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的觀點,認為貨幣隔夜回購利率有上升情況,或存在不確定風險。而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的最新觀點「輪動慢漲下半場將逐步從盈利驅動轉向資金驅動」有相似之處。券商看多的觀點開始出現松動,說明當前機構之間也也出現了一些分化,對行情或存在影響。
5、分化行情下,機會仍舊存在。這周A股雖然絕大多數股票下跌,但並非所有的股票下跌,一些對應2021年業績有明顯恢復,甚至或許能實現業績大幅增長的優質公司,還有一些高股息率的公司,走勢還算平緩,甚至還實現了逆勢收漲。分化行情下,指數雖然表現不佳,但一些個股中的機會還是存在的。
以現在A股整體的情況來看,或許短線還存在震盪,但對應長線的趨勢並沒有很大的問題。在國際市場偏空的背景下,下周A股或存在下跌的情況,但對未來業績確定性、估值合理的優質公司來說,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再者,年報行情已逐漸拉開大幕,當前A股市場有回調下跌,反而是有好處的,位置越低,相對的風險系數也就越低。
好了,關於本周的行情點評就到這里了,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薦,所聊到的股票不構成任何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Ⅲ 證券股到底如何近期為什麼證券股總跌跌不休
證券股是股票市場的特殊板塊,證券股是靠行情吃飯的,股市有行情證券股會漲,反之股市沒有行情,證券股會持續下跌,所以證券股是股票市場行情的方向標。
證券股是有先知先覺的能力,比如當大盤進入牛市之時,證券股會比大盤指數提前止跌,隨後出現反轉信號。同樣的當股市進入熊市之時,證券股股提前大盤調整,意味著行情力量走熊了。
所以證券股確實是有這個功能,再有就是證券股跟市場行情吃飯的,所以經過A股市場歷史規律得出「牛市抱緊券商,熊市遠離券商股」這就是以往歷史規律。
類似抱團股一樣,機構扎堆進入優質股,這些抱團股才會起來。但證券股是散戶扎堆,散戶一盤散沙不成氣候漲不起來的。
第四,因為證券股上漲周期還沒有到來,證券股是波段行情,但什麼時候大盤啟動新一輪拉升行情之時,證券股肯定會漲起來。
說白了就是證券股目前還不是上漲周期,時間未到,時間一到證券股必然會飆起來。
匯總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得知,證券股近期跌跌不休主要是有以上幾大原因所致,但雖然證券股近期持續下跌,但證券股下跌是為了後市更好的上漲。
中長期繼續看好券商股,只要本輪A股牛市結束之前,證券股都是值得關注,證券股的機會真正還在後期,拭目以待。
Ⅳ 股價跌回5年前,「股王」騰訊還有未來嗎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延續低迷走勢,作為港股互聯網科技龍頭的股王騰訊控股也不能倖免。截至9月4日收盤,騰訊控股報收319港元,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27.71%,較2021年的高點750.66港元更是暴跌高達57.50%。 與此同時,騰訊的大規模回購也在展開,並通過不斷改善投資組合讓利股東,二季報表現也可圈可點。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正如機構認為在內外環境邊際向好的當下,騰訊的基本面並沒有惡化,當下是以便宜價格買入這個超級互聯網巨頭的難得時機;而對於追求短期賺錢效應的投資者來說,騰訊股價暫未出現明顯拐點。兩種情緒拉扯下,騰訊未來怎麼走? 一、回購額創歷史新高,騰訊意在提高股東價值 面對持續調整的行情,作為港股反彈旗手的騰訊也在用回購手段給予股東信心。 數據顯示,排除財報披露的敏感窗口期,截至9月2日,今年以來騰訊已累計回購49個交易日,累計回購3967.7萬股,回購金額超142億港元股票,遠超去年全年回購額26億港元。 分批來看,騰訊控股分別在1月、3-4月、6-7月、8-9月開展了4波股份回購,回購股價區間分別為:421~477.4港元,352.8~390港元、332.40~370港元、307.8~334港元。 騰訊最近一波回購自8月19日開始,單個交易日回購數量均在100萬股以上,遠超今年前幾次單日回購數量,且單日回購金額也由前幾次2億、3億港元,提高到3.5億港元。 根據公司公告,騰訊此前回購的股票現已注銷。騰訊表示,回購股票旨在長遠地提高股東價值。 資料顯示,作為上市公司的「肢體語言」,對於上市公司來講,回購可以向市場傳達公司經營和現金流相關的積極信號,穩定市場預期;對於投資者來講,上市公司回購後,公司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均得到改善,能夠間接提升投資價值,提升股東權益。 不止騰訊,今年港股回購額持續高企,數據顯示,僅到7月21日,港股年內回購額已超過2021年全年,而2021年港股回購金額則創下港股近十年來新高。 富途投研團隊認為,回購表明公司管理層認為股價具備吸引力。在公司本身擁有較強的競爭力,且行業格局及基本面邏輯並無明顯變化時,歷史性的低估值水平或蘊含著較為顯著的修復趨勢。 海通證券研究指出,2005年以來港股共經歷五輪完整回購潮,均在市場大幅下跌和估值處於低位時開啟,歷次回購潮後港股均能企穩反彈。 具體到板塊上,信息技術板塊在回購潮之後表現最好,在回購潮結束後1個月內平均漲跌幅相對恆指平均漲跌幅為 1.6%/1.8%,3 個月為 21.5%/12.3%,半年後為 38.1%/21.3%,1年後為 70.3%/48.2%。 二、減持子公司傳聞不斷,騰訊:一切以為股東創造豐厚回報為目標 近日有市場傳聞稱,騰訊計劃年內減持1000億元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對此騰訊公開表示,「我們沒有為減持設定任何目標金額。我們的投資一向是以為公司和股東創造豐厚回報為目標,而不是要在任何既定時間內達到一定金額。」 此前市場曾傳聞騰訊將出售美團全部或大部分股權,消息一出美團股價一度重挫逾10%,騰訊投資的其他公司也多數受影響大跌。盡管後續也被騰訊辟謠,但可以看出,作為超級巨頭,騰訊的投資版圖邊際各個領域,其投資行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也對二級市場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事實上,騰訊一直在優化自身的投資組合,騰訊曾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對於投資組合,騰訊一直在優化,我們非常重視向股東返利。騰訊向股東支付了約170-180億美元返利,本質是希望能夠為股東提供足夠的回報。之前騰訊減持了京東等股票,也是將這些資金返還給股東,同時也去做了一些回購,將投資進行合理分配,未來騰訊向股東返利與回購動作會保持下去。」 「對於投資和減持方面的決定,騰訊的重點一直是合理分配資金。」騰訊高管稱,會考慮減少不良投資,當前投資賬面價值很不錯,未來會考慮以更多形式讓股東收益。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騰訊以分紅的方式「清倉式減持」了京東集團14.7%的股份,還陸續減持了海瀾之家、冬海集團、步步高、新東方在線、華誼兄弟等公司的股票。 三、回歸基本面,如何看待騰訊投資價值? 1、二季度利潤超預期 根據騰訊發布的二季度報,報告期內,騰訊實現營收1,340億人民幣,同比-3%,環比-1%,略低於市場預期。歸母凈利潤達281億,同比-17%,環比+10%,超出市場預期。 在互聯網行業整體發展面臨瓶頸的當下,騰訊的這份財報還是頗具亮點。 √ 降本增效初見成效。 根據公司公告,二季度期間,騰訊主動退出非核心業務,收緊營銷開支,削減運營費用,使騰訊在收入承壓的情況下實現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盈利環比增長。。公開資料顯示,騰訊近4個月以來停服了9款產品,其中包括QQ堂、企鵝電競、看點快報、掌上WeGame、搜狗地圖、搜狗搜索App等。 與此同時,財報顯示,在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方面,騰訊二季度的開支同比下降21%至79億元;一般及行政開支環比下降2%至262億元。 √ 視頻號運營數據有驚喜,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細分業務來看,視頻號的高增長是一大亮點。數據顯示,視頻號的用戶參與度十分可觀,總用戶使用時長超過了朋友圈總用戶使用時長的80%。視頻號總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超過200%,基於人工智慧推薦的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超過400%,日活躍創作者數和日均視頻上傳量同比增長超過 100%。於2022年第二季舉辦的一系列備受歡迎的直播演唱會,每場均吸引千萬級用戶觀看。 此外,在今年廣告支出整體收緊的背景下,7月騰訊推出視頻號信息流廣告,未來有望成為其拓展廣告市場份額及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機會。 總得來說,在宏觀環境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騰訊二季報業績表現出強大的韌性。機構紛紛看好後續發展。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騰訊二季度業績承壓,但超越市場預期,公司主營業務護城河牢固,長期成長性依然較好。 國信證券表示,降本增效成效顯著,調整後凈利潤率連續兩個季度回升,且利潤率進入持續上升通道,仍有持續提升空間;視頻號運營數據表現驚喜,短期廣告受益,中長期可以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2、估值相對性價比凸顯 截至9月5日收盤,騰訊市盈率PE(TTM)為15.31,位於近十年來歷史4.49%分位點,接近歷史低點。 與此同時,各路資金加大對騰訊的布局,呈現越跌越買的態勢。南向資金方面,截至9月5日,南向資金合計持有約7.23億股騰訊股票,持有市值達2375.68億港元,相對於2021年底的6.05億股增持了1.18億股。 多隻公募基金也在增持騰訊。以頭部基金經理張坤執掌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為例,其二季度持有的騰訊股票數量較一季度末增長了50萬股。截至二季度末,騰訊位居公募基金重倉市值最高的港股第二名,排名居首的是美團,體現了公募資金對港股互聯網板塊的認可。 對騰訊、美團等港股互聯網巨頭感興趣的投資者不妨關注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其跟蹤的HKC互聯網指數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30 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成份股均為港股通標的,A股投資者可以直接參與,流動性更好;持股高度集中,前四大權重股美團、小米集團、騰訊控股、快手合計權重高達53%,盈利彈性大。除此之外,前十大成分股包括京東健康、金蝶國際、阿里健康、金山軟體、中國軟體國際和同程旅行,權重合計高達達77.29%,基本覆蓋了各賽道中國最好的互聯網公司。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為上交所首隻匯聚中概港股互聯網的上市ETF,可日內「T+0」交易,一手不足100元,低成本便捷投資中國最好的互聯網巨頭。 【風險提示】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作為客戶服務信息,並非為投資者提供對市場走勢、個股和基金進行投資決策的參考。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確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不發生變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關聯機構的正式觀點。文中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如涉及個股內容不作為投資建議。我公司及雇員不就本內容對任何投資作出任何形式的風險承諾和收益擔保,不對因使用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而負任何責任。在投資基金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產品情況、基金投資范圍,選擇適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基金產品。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投資需謹慎。
Ⅳ 中信建投這次利空手上有股票的怎麼辦好
中信建投這次利空手上有股票的怎麼辦好?
中信建投保薦上市的上市公司,紫晶存儲涉嫌欺詐發行等事項,對公司的影響,尚存在的不確定性,但中信建投作為組成交商,還是有很大責任的,有股票的也不用著急拋售,發利空時往往是應該買進的時候
Ⅵ 中遠海控業績好為什麼股價跌
7月6日晚,中遠海控發布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47.16億元,同比增長約74.45%;扣非凈利潤約644.36億元,同比增長約74.06%。次日,中遠海控早盤高開,一度漲超7%,但隨後回落,此後半個月持續走低。業內觀點認為,中遠海控被深度低估。
自疫情之後,整個航運市場迎來了難得一遇的牛市,中遠海控等全球航運巨頭也在這兩年賺得盆滿缽滿。今年上半年,中遠海控的業績延續上年的「運數」,歸母凈利潤在去年上半年業績爆發的基礎上實現74.45%的高增長,平均日賺約3.6億元。
中遠海控在公告中稱,本期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上半年,國際集裝箱運輸供求關系較為緊張,主幹航線出口運價保持高位運行。報告期內,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為3286.03點,同比增長59%。
但在股市上,中遠海運卻並未獲得同樣的好運。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同花順發現,2021年7月9日,中遠海控的股價最高點曾到達24.82元/股,之後一路下跌,今年4月29日跌至最低點,僅12.25元/股。上半年業績預告發布後,雖然7月7日早盤高開,卻沖高回落,7月8日-7月18日之間更出現明顯下跌。截至7月21日收盤,中遠海控的股價為14.19元/股,僅比4月份的最低點高1.94元/股。
股價與業績背離的現象,不僅出現在中遠海控一家航運巨頭身上。根據丹麥南方銀行Sydbank的計算,今年上半年,長榮、赫伯羅特、馬士基、陽明、HMM五大航運公司的總市值損失達420億美元。
對於這一現象,有分析稱,一是因為航運行業為周期性行業,目前市場景氣度似乎已經見頂;二是中遠海控2021年的分紅方案存在爭議。根據中遠海控2021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中遠海控2021年全年凈利潤約900億元,但分紅比例卻不高,每股分紅還不到9毛錢(含稅)。
近日中信建投的一份報告也顯示,截至2022年7月6日,根據2022年一季度數據,中遠海控A股凈現金/凈資產為1.11,凈現金/凈市值為0.86,PB僅為1.52;中遠海控港股PB已破凈至0.88。預計2022年底A股將破凈至0.96,港股PB將深度破凈至約0.59,港股賬面凈現金約為市值的2倍,企業價值已經為負,處於深度低估狀態。
對於長期跌破凈資產的情況,中遠海控董秘回答稱,從長期來看,市場是有效的,最終決定公司市場價值的是公司所在行業的景氣度、競爭格局、公司經營業績的持續性及核心競爭力。
Sydbank分析稱,雖然收益繼續增長,但航運公司的股價受到了投資者對於未來時間和航運公司未來收益的緊張情緒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國際海運運價持續下滑,盡管全球港口仍在擁堵,運價卻未能像去年一樣一路飛漲。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賈亦真分析稱,中遠海控股價疲軟的最重要原因,是行業預期海運的市場將要見頂,見頂之後會再次步入虧損期。他進一步分析,2021年中遠海控的市凈率為2.25倍,而根據今年年中業績的數據,上半年中遠海控的市凈率是1.19倍,「這一數據充分反映了市場看到了未來海運市場運價回落,包括未來全球經濟衰退下滑帶來的風險。」
與此同時,市場下滑所帶來的焦慮情緒也傳導至股民身上。在近期關於中遠海控的投資者提問中,有不少投資者就美西航線運價下滑、消費萎靡等提出疑問。
克拉克森在今年6月13日的一份研究也顯示,目前已將全球海運集裝箱貿易量增長預測下調至1.3%(以TEU計),同時箱海里貿易預測下調至0.5%。全球集運貿易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多,當前預測仍存在繼續下調的可能。
Sydbank高級分析師Mikkel Emil Jensen也表示:「隨著利率上升和通脹加劇,消費者的購買力正在被吸走。因此,對商品的需求將減少。與此同時,消費模式也開始從電視、傢具和建築材料轉向旅行等服務。」
市場下行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中遠海運在內的航運公司自去年開始加大了簽訂長約協議的比重,從而穩定航運公司的收入,緩解即期運價大幅波動造成的影響。
中遠海控副總經理陳帥在今年5月27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也表示,今年公司的簽約目標已經全部完成,簽約價格也較往年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賈亦真分析,長約協議的運價同比至少翻番,歐線一年期的合約價格同比增長或達200%-400%。
據悉,中遠海控的運價收入包括即期協議運價和長約協議運價兩部分,但兩種協議的具體佔比公司不作披露。參考馬士基71%的長約協議,中遠海控的長約協議佔比應該也不低,有分析認為可能超過60%。如此一來,即便即期市場運價下滑,長約協議仍然起到托底作用,維持業績。
Ⅶ 中信建投最近什麼情況股票一直往下跌
大勢不好,所有的股票都往下掉,並不是他一隻。股票沒有問題,只是你追高了。
Ⅷ 農尚環境股東楊霖減持4000股,股東減股對公司有影響嗎
近5年中,2018年度成為A股凈增上市公司數量最少的一年,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度A股市場新增105家上市公司。截至4月19日晚間,105家上市公司中有90家公司已經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或業績快報、業績預告,佔2018年新股的85%。上述90家公司中,有35家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佔比超過38%。
公司解釋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上游化工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同時產品價格調整具有時滯性,導致營業成本增加,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四季度汽車市場銷售下降,影響公司銷售收入;研發支出、人員薪酬、上市費等費用有所增加。
2018年8月31日,中鋁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至此,中鋁國際H股回歸A股完成,成為A+H有色工程技術第一股。但是,中鋁國際回歸A股後首份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335.72億元,同比減少6.91%,凈利潤3.05億元,同比減少48.29%。
對於業績下滑,中鋁國際解釋稱,營業收入下滑一方面是由於本報告期部分大型工程項目已接近尾聲,可確認收入規模下降;另一方面本集團縮減了毛利水平較低的貿易業務規模所致。而利潤的下滑,主要為收入下降帶來的邊際利潤減少及本期確認的信用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相比於上述兩家公司,天永智能則被客戶「殃及」,業績下滑。公司在2018年報中稱,2018年度,公司整體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及預期。公司焊裝事業部的主要產品為汽車白車身焊裝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客戶為汽車整車生產廠商。
2018年,公司的客戶之一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銀翔」)及其相關方由於資金緊張,公司對其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處於逾期未收回狀態。
據公告,針對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天永智能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共計2223.96萬元。因上述計提單項資產減值准備,導致2018年度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較大。
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天永智能實現營業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19.37%,實現歸母凈利潤3611.80萬元,同比下滑41.7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158.49萬元,同比下滑44.92%。
金融次新股業績增速放緩
銀行保險次新股增速放緩,中國人保增收不增利
還有不少上市公司2018年首份年報業績亮眼,但增幅相比於往年已經下滑。
2018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5037.9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歸母凈利潤134.50億元,相比於上一年的166.46億元同比下降19.2%。但在2017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4764.5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13%。
中國人保在年報中提及,當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挑戰和機遇同生並存的大變局,面臨著宏觀經濟周期、技術變革周期與行業「新周期」疊加的復雜形勢。
成都銀行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5.18億元,同比增長19.31%,歸母凈利潤46.49億元,同比增長18.93%。但是在2017年,成都銀行的凈利潤為39.09億元,同比增長51.69%。
業績增速下滑的不僅是成都銀行。
3月24日,長沙銀行披露了2018年年報。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9.4億,同比增長14.95%;實現歸母凈利潤44.79億元,同比增長13.94%。但是在2017年,長沙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21.27億元,同比增長20.78%,實現歸母凈利潤39.30億元,同比增長23.21%。
「金融嚴監管、去杠桿和穩貨幣,主要經營指標的降速換擋,也讓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長沙銀行在年報中稱。
次新股減持受關注
大股東清倉減持鵬鷂環保砸停股價
作為家居裝飾及傢具商場運營商,美凱龍主要通過經營和管理自營商場和委管商場,為商戶、消費者和合作方提供服務。同時,公司還提供包括互聯網家裝、互聯網零售等泛家居消費服務及物流配送業務。
2018年報中,美凱龍實現營業收入142.39億元,同比增長29.93%,實現歸母凈利潤44.77億元,同比增長9.80%。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經營80家自營商場,其中自持物業53家,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為785.33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70.84%,為公司最主要的長期經營性資產。
不過,美凱龍也因為高管違規而收到了監管函。2018年8月3日,美凱龍公告稱,謝堅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存在多次在6個月內買入後又賣出,以及賣出後又買入公司股票的情形,並且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當年轉讓的股份超過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上海證監局決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同樣在2018年上市的鵬鷂環保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78億元,同比減少3.59%,實現歸母凈利潤1.73億元,同比減少20.81%。
早在公司發布招股書時其就曾提醒公司存在業績波動風險。鵬鷂環保招股書顯示,由於行業景氣吸引潛在競爭者進入,競爭加劇也可能對上述業務毛利率產生影響。上述影響可能造成公司收入和利潤在不同會計年度出現波動。
不僅如此,鵬鷂環保的重要股東也在承諾期滿立即清倉式減持。
1月3日,鵬鷂環保開盤即一字跌停。而直接「砸」停其股價的系前一天披露的減持計劃。
1月2日盤後,鵬鷂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及第三大股東喜也納企業有限公司(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與衛獅投資有限公司因資金需要,將於1月8日起的6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全部鵬鷂環保股份,合計1.46億股,占鵬鷂環保總股本30.45%。
這一天,距離鵬鷂環保上市還不到一年時間。而1月8日也是喜也納與衛獅投資承諾12個月內不減持期滿後的第二個交易日。
此外,鵬鷂環保在2018年9月還曾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鵬鷂環保的全資子公司大鵬水務存在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使用的行為,環保部門決定對大鵬水務罰款80萬元。
Ⅸ 周五券商股再次領跌兩市,說明了什麼信號呢
市場的殺跌,不是外圍市場導致的,畢竟外圍市場在近期表現還是不錯的,唯獨只有大A股持續低迷,而A股獨跌,說明不是外部因素導致的,而是內部因素來帶動的,而這個內部因素就是近期螞蟻金服這個巨無霸的上市,很多投資朋友擔憂這個巨無霸的上市,會對市場造成非常大的吸血效應,所以導致市場出現了一波調整。
Ⅹ 股票接近股權質押警戒線是好還是壞
有一定風險,如果跌破平倉線,券商就會通知客戶補充質押或者提前購回。
在現實生活中,相信大家也都有聽過一些人因為需要資金做應急而做過汽車和房屋質押等手續。其實「質押」這個東西也存在於股市裡,那麼關於「股權質押」的相關內容有哪些?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吧。讓知識面能得到拓寬!
還沒有了解之前,知道許多投資者的願望是購買到牛股,那麼小夥伴們不妨將這波福利領走--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可不要錯過了這個機會:【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什麼是「股權質押」?
1.股權質押的意思
股權質押其實就是這種擔保方式,就是給債務的履行提供擔保,債務人(公司)或者第三人依照法律將其股權抵押給債權人(銀行等),如果出現了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者是發生了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時,作為債權人,是有權享受該股票的優先受償權的。文中所表示的「股權」既是包括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所給出的資金,也包括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或非上市股票。
2.公司進行股權質押的原因
當一個公司決定進行股權質押,這種情況一般就說明了這個公司的資金周轉困難,關於財務狀況無法正常經營了,迫切需要資金來補充現金流。
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就需要進行股權質押了:
如果說企業最近需要2000萬的資金,進行融資,採用股票質押的方式,倘若銀行出借資金給他,如果採用五折的折扣率,那麼實際拿到手的資金只有1000萬。為了防止他無法償還銀行本金,因此,銀行設置了預警線和平倉線,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損失,一般兩者多為140-160%或130-150%。
還有,在公司的股權質押上是有上限的,一般是股票質押的質押率5折到6折,多數5折,期限多半在半年至2年,那麼最後質押率水準如何就是由公司的資質來確定的。我們需要在這方面留個心眼,如果股權被凍結了再進行質押的話是不可能的。
3.哪裡可以查看股權質押的相關內容?
一般的可以上上市公司的官網及某些金融終端等查詢。股市裡要懂得留意公司股權質押信息,其他重要的信息也是要多注意的。以下有一份投資日歷建議朋友們收藏起來,里邊涵蓋公司除權除息、新股申購和停牌復牌等具體信息: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二、股權質押是好事還是壞事?對股票有影響嗎?
股權質押它就是一種作用於融資的工具,當可以拿來補償現金流,還可以拿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現狀。
不過,像是平倉或爆倉以及為保持股權而喪失控制權的風險還是會有的。
對股票的影響是趨於有利方面還是有弊方面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1、利好股票的情況
如果公司進行股權質押來獲得流動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經營主業或者開展新項目,這都是利好的事情,畢竟能夠開疆擴土。另外,質押的是流通的股票的話,即市場上所存的該股的股票數量都減少了,需求量的情況,基本是無變化的,拉升這個股票所要的資金量變少了的話,處在市場風口的話,可以更容易開啟行情。
2、利空股票的情況
上市公司只是想要償還短期債務以及無關公司發展大計的支出的話,反而真的就顯出了公司財務的窘況,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預期和好感度會減少。另有,假設股權進行高質押,倘若真的發生了股票下跌的情況,並且跌破到預警線,若是證券公司出售質押股票,容易形成負反饋,影響市場對該股的做多情緒,最終可能會產生股價的下降。
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把下方鏈接點開測試一下,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