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燕塘乳業股票投資基本面分析

燕塘乳業股票投資基本面分析

發布時間:2022-12-23 02:29:37

❶ 伊利股份有什麼發展前途

"牛奶"憑借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成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不少人都愛喝牛奶,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都說日常生活中的投資機會是非常多的,不過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公司——伊利股份。


在對伊利股份開始分析之前,我已經整理好了乳業龍頭股名單,大家可以點擊鏈接查看:寶藏資料:乳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伊利股份是中國乳製品龍頭,主營液態奶、奶粉、冷飲等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



伊利股份的公司簡介在上面已經說過了,伊利股份公司具有哪些明顯的優勢可以讓我們投資的呢?



亮點一:拓展業務版圖,提升運營效率與產業鏈創新能力,優化資本結構。


公司努力探求、另找捷徑,才得到今天的長白山礦泉水大項目,項目啟動後,礦泉水的生產能力可達日產千噸級,成為公司拓展非乳業的重要方向以及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公司為了增強對全產業鏈的管控,對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運用能力進行了提升,對管理運營能力進行不斷的升級。其他方面,定增操作在公司得到執行,這對推動公司資本結構優化,資產負債率降低大有益處,促進公司持續穩步發展。



亮點二:加速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產業鏈的乳業創新基地


公司目前已經加大了資金投入來推動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升級戰略的實施來打造行業新標桿。一方面,建設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以及從"戰略到執行"全流程管理的智慧企業運營管理應用平台,達成產業鏈上中下游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另外一面是主要是通過建設安全且可靠的全面計算機網路,再加上支撐海外業務管理管控與運營要求的核心應用技術,加速了公司的國際化進程。不止於此,公司還強化了乳業創新基地項目的建設,這樣公司的技術研發實力和鞏固龍頭地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由於文章長短受限制,跟伊利股份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有關的還有很多,我歸納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觀看:【深度研報】伊利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眼下,乳製品行業已經跨入消費升級階段 ,伴隨這消費升級的躍進、人們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覺醒,跟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等國家相比,我國的乳製品消費量還真的有點低,這就意味著乳業公司業績的增長空間非常大。而作為行業中起帶領作用的企業,伊利股份在營運能力、收入及凈利潤規模的問題上都比行業平均水平要好,同時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以及品牌壁壘。將來一段時間,有市場紅利起推動作用,公司有很大概率達成高速發展的目標。



總之,購買了眾多伊利旗下的乳製品之後,日常間,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產品質量的優良和品牌效應的強大,其在市場上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憑借伊利股份強大的競爭優勢,我認為它的商業版圖會不斷擴大,終會一飛沖天、傲視寰宇。



但是文章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伊利股份未來行情,請點擊下方鏈接,有專業投顧為你診股,看下伊利股份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伊利股份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❷ 17家乳企中報透視:行業暗流涌動,伊利蒙牛千億目標誰先達陣

中國乳製品行業的競爭格局未有太大變化,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兩大頭部公司的競爭態勢依然膠著,不過伊利股份頭部地位更趨穩固,且更有機會率先達成千億營收目標。而眾二三線乳企在勉力前進的同時,也力爭在細分市場佔得一席之地

《投資時報》研究員 周運尋

2019年上半年,乳業公司陷入多事之秋。

因拖欠奶款,科迪乳業(002770.SZ)已遭深交所多次問詢且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光明乳業(600597.SH)南京分公司近日亦被曝出存在向送奶工「壓奶」的情況。而近年來業績高速增長的澳優(1717.HK)則被做空機構「狙擊」,行業雙寡頭之一的蒙牛乳業(2319.HK)亦與君樂寶分道揚鑣。

暗流涌動之下,中國乳製品行業的競爭格局仍未有太大變化,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業兩大頭部公司的競爭態勢依然膠著,眾二三線乳企勉力前進的同時,也力爭在細分市場佔得一席之地。

2019中報季披露結束,《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A股及港股17家主要乳品企業財務數據注意到,相較於蒙牛,伊利的頭部地位更加穩固,無論在營收、利潤、銷售費用還是凈資產收益率方面,伊利的領先趨勢均非常明顯。而二線乳企在諸如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銷售費用占總收入比例等指標上則呈現出較好狀況。

於「2020年達成千億營收」是伊利及蒙牛雙雙放出的豪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鑒於伊利股份市場份額、營收利潤持續高速增長,進可攻退可守,其大概率將先於蒙牛實現千億目標。

一線恆強 二線追趕

2019年中報情況顯示,中國乳品行業前三名依然被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占據,且三家公司半年度營業總收入均超百億元,分別實現450.71億元、399.48億元及110.90億元,總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2.84%、15.60%及3.36%。

三元股份(600429.SH)、澳優、新乳業(002946.SZ)、現代牧業(1117.HK)2019上半年總營收均超過20億元,分別實現41.73億元、31.53億元、27.10億元、25.74億元,雅士利國際(1230.HK)、貝因美(002570.SZ)、中國聖牧(1432.HK)則分別以17.54億元、12.96億元、12.01億元營收緊隨其後,位列超10億元梯隊。

而皇氏集團(002329.SZ)、天潤乳業(600419.SH)、妙可藍多(600882.SH)、中地乳業(1492.HK)、燕塘乳業(002732.SZ)、科迪乳業、庄園牧場(002910.SZ)總營收分別實現9.83億元、8.23億元、7.14億元、7.06億元、6.99億元、6.35億元及3.97億元。

盡管2019年上半年除皇氏集團外的其他16家乳製品企業均實現正向增長,但若拉長時間軸觀察近三年指標可以發現,能夠連續實現半年度超10%營收增速的乳企只有三家,除去前述提到的伊利股份外,澳優及天潤乳業是另外兩家公司。

在羊奶粉領域較為領先的澳優近年來營收增長迅速,2017年至2019年半年度總營收增速分別實現35.73%、52.35%及21.44%。或因如此快速的增長,今年8月該公司受到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連續兩次狙擊。8月15日首份沽空報告發布後,澳優乳業股價直挫20%。此後該公司緊急停牌並三發公告予以澄清,其股價也有所回升,截至9月9日,澳優乳業收於12.24港元/股,較首輪被沽空當日上浮26%。

此外,新疆乳企天潤乳業總營收增速也連續多年超過10%,不過38.42%、20.47%、13.42%的半年度增速呈逐年下降趨勢,其營收增長略顯疲態。

從凈利潤方面來看,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以一騎絕塵的方式將其他乳企遠遠甩在身後,二者半年度凈利潤分別實現37.81億元、20.77億元,排名第三的光明乳業半年度凈利僅實現3.67億元,三元股份則為1.84億元。從前兩強來看,伊利股份的利潤仍高出蒙牛乳業近一倍,不過這一趨勢已有所收窄。

銷售毛利率方面,兩強的領先優勢則沒有那麼明顯。僅從2019年上半年來看,澳優、貝因美及雅士利國際的銷售毛利率均40%以上,分別達到52.07%、51.49%及44.01%,蒙牛乳業、伊利股份、中國聖牧、燕塘乳業、新乳業也均維持在39.09%、38.12%、37.02%、34.88%、34.16%的高位。

銷售凈利率上,2019年上半年科迪乳業、燕塘乳業、天潤乳業、伊利股份、澳優相關指標均超過8%,分別為12.66%、9.90%、9.79%、8.49%、8.08%。

乳製品行業素來都是營銷及促銷競爭最為膠著的市場,越是頭部公司越能夠發揮其規模效應。從2019年上半年銷售費用來看,蒙牛及伊利的相關指標均超百億元,光明乳業和三元股份的銷售投入也達到超10億元級別。

在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例方面,總營收大幅落後於伊利的蒙牛自2011年開始逐漸加大費用投入力度,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例均超過28%,而伊利也始終保持著25%左右的銷售投入比例。

不過,貝因美及雅士利國際的該指標要遠高於伊利及蒙牛,貝因美2017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分別為51.55%、36.13%及43.66%,雅士利國際該指標亦分別高達50.66%、37.97%及35.07%。二者的半年度銷售費用投入均在5億元上下浮動。

凈資產收益率方面,伊利股份則再度占據頭名,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68%、13.89%、14.18%,成為連續三個年度該指標超過10%的唯一乳企。

伊利大概率率先實現千億目標

觀察17家乳企半年度數據可以注意到,整體來看,乳業行業市場格局未有太大變動,伊利股份持續鞏固其乳業市場當之無愧的領軍者地位,無論從營收、利潤還是未來成長空間來看,都擁有著其他公司難以匹敵的強大競爭力。不過,蒙牛乳業的強勢追趕亦不容小覷,二者又均提出2020年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當前狀況下,誰將率先達陣?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收450.71億元,凈利潤37.98億元;蒙牛乳業實現營收398.57億元,凈利潤20.77億元。營收方面,二者相差超50億元;盈利方面,二者相差近一倍。而從細分業務來看,伊利股份亦全面領先。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乳業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液態奶和奶粉兩大業務的帶動,其液態奶業務收入實現331.1億元同比增長14.4%,奶粉業務實現收入42.4億元,同比增長43.8%,而冰激凌業務收入達21.9億元,同比下滑2.4%。同期,伊利的「金典」「安慕希」「暢輕」「每益添」「Joy Day」「金領冠」「巧樂茲」「甄稀」「暢意100%」等重點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均高達30%。同時,新品銷售收入佔比17.4%,較2018年提高2.6個百分點,電商業務同比亦增長31.94%。

有分析顯示,蒙牛乳業今年上半年營收大幅增長得益於其強勢促銷策略。蒙牛新任總裁盧敏放於2016年9月正式上任後開啟了全新改革措施:修復毛利率、提升品牌力、加強渠道下沉、彌補大單品短板。2017 年以來蒙牛毛利率持續修復,品牌力和渠道補短板方面也已有成效。

不過,對於蒙牛來說,與伊利收入差距的彌補將是一場曠日之戰。

一方面,伊利渠道網路更為細密。較早實施多級分銷模式的伊利,截至2019年6月常溫液態奶的市場滲透率為83.9%,同比提升2.7個百分點,其中,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率為86.2%,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伊利的國際化和多元化布局更為完善。從雀巢等國際乳製品巨頭的經驗看,國際化是一家企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而以紐西蘭為主的「全球資源」網,以歐美為主的「全球創新」網,以東南亞為主的「全球市場」網,已經為伊利的國際化策略打下堅實基礎。

對於伊利股份來說,計劃到2020年達到全球乳業五強,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意味著伊利的乳業收入要超過包括Fonterra(恆天然)、FrieslandCampina(荷蘭皇家菲仕蘭)、Arla Foods(丹麥歐世)和Saputo(加拿大薩普托)在內的全球領先乳製品企業。而從今年上半年超450億元營收來看,伊利股份2019年全年實現900億營收應是大概率事件,在此基礎上,2020年實現1000億元目標可謂行穩即至。

相比於伊利的從容,蒙牛則顯得有些緊迫。從蒙牛乳業上半年不足400億元營收角度來看,要實現千億目標,其2019及2020年的年度復合增長率需要在20%以上。這對蒙牛來說難度不小,更何況在失去君樂寶的情況下。

2010年,蒙牛耗資4.7億元收購君樂寶51%的股權,至2018年,君樂寶實現營收130億元。這其中,君樂寶為蒙牛貢獻66.3億元營收、3億元凈利潤,這兩項分別佔到蒙牛總營收和凈利潤的10%左右。

而近日蒙牛已宣布作價40.11億元出售君樂寶51%股權,交易完成後蒙牛不再擁有君樂寶任何股權。在失去君樂寶助力的情況下,蒙牛乳業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目標,難度更趨加大。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君樂寶脫離蒙牛後會對蒙牛的營收帶來影響。目前國內乳業競爭兩強的格局已經形成,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蒙牛要實現營收千億目標,除了靠內生增長,行業並購等也是重要途徑。

❸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倉浮出水面 大舉增持這些股(附名單)

2019年半年報陸續披露,社保等機構的持倉情況逐漸浮出水面,被重倉布局的個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目前,已發中報A股公司中,社保基金現身11家公司,其中新進2家、加倉4家,鍾愛「小而美」公司特徵明顯。作為「隊」資金的典型代表之一,社保基金的動向一直頗受關注。從目前已經公布2019年半年報的119家上市公司來看,社保基金增持舉動尤為積極。

社保二季度持倉露端倪,鍾愛「小而美」公司

數據統計,截至7月30日,在已披露2019年中報的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其中雙一科技、新泉股份、海大集團、雲海金屬、安科瑞、艾德生物6隻個股均為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新進或增持品種。

具體來看,截至昨日,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新進持有雙一科技、新泉股份2隻個股,新進持有數量分別為4573.63萬股、1797.20萬股;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對海大集團、雲海金屬、安科瑞、艾德生物4隻個股繼續加倉,增持數量分別為15718.71萬股、726.05萬股、287.23萬股和106.48萬股。

從業績角度來看,上述11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2016年中報業績實現同比增長。其中,雙一科技、雲海金屬、燕塘乳業3家公司2019年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50%。

雙一科技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共有2家基金、3家社保合計持有284.46萬股,占流通股比例5.53%。具體來看,全國社保基金五零二組合新進雙一科技100.7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9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九零三組合新進雙一科技62.8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20%;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三零三組合新進雙一科技40.51萬股,占流通股比例0.78%。

二季度,艾德生物被博時基金管理的社保基金419組合加倉了10萬股,最新持股達到159.99萬股。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上述11個股中,7月份以來股價表現跑贏大盤的個股有7隻(上證指數同期上漲-0.89%),分別為雙一科技(7.32%)、新泉股份(2.39%)、雲海金屬(15.37%)、安科瑞(1.36%)、東睦股份(0.32%)、燕塘乳業(25.01%)和宏發股份(1.07%)。

從增減持對象看,社保似乎有開始追捧小而美的細分領域,尤其是高技術領域龍頭的趨勢。記者注意到,二季度新進或者加倉公司中,除了雙一科技為風電復合材料部件龍頭,艾德生物則為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龍頭,雲海金屬是先進金屬材料領域的鎂合金龍頭,新泉股份是汽車內外飾零部件龍頭。

細數社保重倉股

7月25日,乳製品區域龍頭燕塘乳業發布了2019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燕塘乳業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皆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半年度業績新高。其中,公司實現扣非後歸母凈利潤6607.9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1.39%;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397.24%。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其新工廠生產及管理各鏈條在經過初期磨合後已逐漸理順,產能平穩釋放,經營效率不斷提高,同時公司通過奶源體系升級、市場精耕拓展、管理結構優化等措施,進一步實現了其產品銷量、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的多重增長,並鞏固了公司的區域乳業龍頭地位。

在2019年半年報中,得益於新工廠產能的逐步釋放和產品銷量的增加,公司表示其經濟效益獲得了提升,並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將實現歸母凈利潤9382.02萬元至1.23億元,預計將同比增長45%至90%。

雙一科技(300690)

雙一科技7月24日晚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3.56億元,同比增長51.92%;歸母凈利潤為7000.12萬元,同比增長58.89%。基本每股收益0.64元。2019年,公司持續聚焦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領域,充分發揮復合材料成型和規模化生產的優勢,隨著全球風電市場的穩步發展及國內市場風電「搶裝」,公司業績實現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鹽城子公司已取得64畝土地證,現已開工建設廠房,預計在2019年底完成廠房建設;公司武城分公司5號、6號車間已開工建設,兩間車間建築面積2萬余平方米,預計2019年底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屆時,公司產能進一步廣大,將有效緩解產能壓力。

公告顯示,十大流通股東中,社保機構全國社保基金五零二組合為新進機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九零三組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三零三組合、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多因子精選策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中證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為新進流通股東。

資料顯示,公司設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報告期內主營業務、主要產品或服務和主要經營模式均未發生變化。

二季度首批社保基金持倉股曝光,斥資逾8000萬元增持3隻個股

隨著2019年半年報陸續披露,一向被看做是價值投資標桿的社保基金持倉情況逐漸浮出水面。

數據統計發現,截至7月28日,在已披露2019年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合計持股市值為2.20億元,分別為雲海金屬、陽谷華泰、雙一科技、新泉股份、燕塘乳業。

具體來看,雲海金屬、雙一科技、新泉股份等3隻個股成為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新進增持的目標,合計增持資金達8048.07萬元;二季度社保基金持有陽谷華泰698.54萬股,持股數量未變;二季度社保基金減持燕塘乳業157.35萬股,持股數量仍達78.80萬股。

據數據統計,雲海金屬半年報顯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1家基金、1家社保合計持有1424.30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2.91%。其中,全國社保基金114組合持有1143.89萬股,較今年一季度增持220.4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2.34%。同時,受益於產品成本較上年同期下降,報告期內鎂價上漲,原鎂利潤增加,及公司獲得搬遷補償款的影響,雲海金屬預計2019年1-9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億元~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3.83%~109.98%。另外,公司預計2019年7-9月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變動幅度為97%~136%。對於該股的後市表現,民生證券表示,公司報告期內鎂業務改善+拆遷補償到位,2019年業績將大幅增長。預計公司2019年-2021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99元、0.87元、1.01元,對應估值分別為9倍、10倍、8倍,維持「推薦」評級。

雙一科技同樣備受社保基金的青睞,據數據統計,公司半年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共有2家基金、3家社保合計持有284.46萬股,占流通股比例5.53%。具體來看,全國社保基金502組合新進持有100.7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9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903合新進持有62.8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20%;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303組合新進持有40.51萬股,占流通股比例0.78%。

此外,新泉股份半年報顯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大股東共有4家基金,1家社保合計持有886.55萬股,占流通股比9.34%。

二級市場上,上述5隻個股中,除陽谷華泰月內股價下跌之外,其餘的4隻個股股價全部實現上漲,分別為燕塘乳業、雲海金屬、新泉股份和雙一科技。進一步統計發現,假設7月份以來社保基金持倉股未進行減持的話,上述月內股價實現上漲的4隻個股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增長1401.00萬元。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7月22日滬指跌穿2900點後,4天連續反彈,美中不足是缺乏量能支撐,預計大盤將迎來重大考驗。下半年,整個市場的風格會開始轉向成長。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增持股或迎估值修復機會,值得期待。(證券日報網)

(雲水長和)

❹ 食品飲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2021食品飲料龍頭股票一覽表

代碼????????????? 名稱
300401 花園生物
002597 金禾實業
000972 *ST中基
300741 華寶股份
603156 養元飲品
600873 梅花生物
600929 雪天鹽業
688089 嘉必優
600189 泉陽泉
600191 *ST華資
603777 來伊份
002991 甘源食品
300858 科拓生物
002557 洽洽食品
603517 絕味食品
002495 佳隆股份
600429 三元股份
002820 桂發祥
002852 道道全
000895 雙匯發展
600186 蓮花健康
002626 金達威
002216 三全食品
603345 安井食品
600298 安琪酵母
002695 煌上煌
603755 日辰股份
603317 天味食品
002946 新乳業
002770 *ST科迪
002330 得利斯
300175 朗源股份
600866 星湖科技
300138 晨光生物
300765 新諾威
002053 雲南能投
300783 三隻松鼠
002702 海欣食品
603288 海天味業
002329 皇氏集團
603697 有友食品
605339 南僑食品
600300 ST維維
603866 桃李麵包
002910 庄園牧場
002481 雙塔食品
000716 黑芝麻
002719 *ST麥趣
600419 天潤乳業
002956 西麥食品
600962 國投中魯
600737 中糧糖業
600073 上海梅林
300915 海融科技
002570 貝因美
002515 金字火腿
603711 香飄飄
603027 千禾味業
603696 安記食品
603536 惠發食品
603079 聖達生物
002661 克明食品
002286 保齡寶
605388 均瑤健康
300908 仲景食品
603043 廣州酒家
600597 光明乳業
002840 華統股份
600305 恆順醋業
603719 良品鋪子
000639 西王食品
300999 金龍魚
605198 德利股份
300829 金丹科技
002726 龍大肉食
600887 伊利股份
300892 品渥食品
603020 愛普股份
600882 妙可藍多
600872 中炬高新
300898 熊貓乳品
003000 勁仔食品
002732 燕塘乳業
603886 元祖股份
002650 加加食品
000848 承德露露
002847 鹽津鋪子
000911 南寧糖業
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成為龍頭股的依據是,任何與某隻股票有關的信息都會立即反映在股價上。

(4)燕塘乳業股票投資基本面分析擴展閱讀:
2020年一季度,食品飲料行業因具備較強的社交場景屬性,受疫情影響嚴重,伴隨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二三季度行業整體業績實現快速復甦。2020年前三季度,行業實現營收5715.54億元,同比+7.71%,實現歸母凈利潤1071.98億元,同比+12.30%。從2020年估值變化來看,整個食品飲料板塊估值較2020年初上漲37.9%,呈現持續上升態勢。整體業績符合預期,板塊估值持續提升。

❺ 17家上市乳企的Q3財報隱藏的「喜與愁」


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國內乳粉市場可能要迎來真正的「大變天」。

還沒從2019年的經濟寒冬中走出,又一頭扎進了被疫情包圍的2020年,「冷空氣」的持續攻擊,讓母嬰行業的各細分領域加速進入洗牌期,競爭愈加激烈。

自10月開始,中外各大乳企陸續向外遞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績單。

從現有的17份報告中來看: 大多數本土乳企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實現扭虧,而外資頭部品牌在中國市場無論是在銷量上還是增速上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國內乳企市場格局出現變化。

被譽為「白馬股」的伊利發布業績後股價閃崩,蒸發262億元

作為國內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的伊利,1-9月以735.06億元的總營收、60.24億元的凈利潤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發布財報的第二天,這支白馬股開盤後股價大跳水直至跌停,僅一交易日就蒸發了262億元。

伊利

從數字上來看,伊利的業績呈雙增長態勢,不過為何會慘遭高位跌停呢?

對此,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和第三季度業績增速不及預期有關。

據了解,伊利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2.49%至268.7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2.28%至25.92億元。

反觀第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61.62億元和22.89億元,同比增長11.08%和23.73%。

由此不難看出,伊利Q3業績增速要明顯低於Q2。

而對於上市公司因「業績不及預期」引起的崩盤,華西證券指出,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2019-2023)》。

根據公告顯示,本計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業績考核解禁指標以2018年為基準,2019~2023年年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8%、18%、28%、38%、48%;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5%。

從本次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1-9月,伊利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下稱「扣非凈利潤」)增長了10.32%。

也就是說,第四季度只要完成與第三季度同樣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標。

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不確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標還需繼續觀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潤等區域乳企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為區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業、天潤乳業、燕塘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利潤差異明顯。

其中一度虧損的皇氏集團在經過調整經營結構,加強聚焦主業後成效顯著,1-9月實現營收17.09億元,同比增加8.12%;凈利潤0.33億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凈利潤59.43萬,同比增長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實現營收營收6.95億元,同比增加16.39%;凈利潤0.32億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0.22億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樣天潤乳業1-9月也實現營收13.19億元,同比增加8.34%;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業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1.01億元,同比增加39.00%;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凈利潤0.93億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實現營收46.57億元,同比增加10.32%;凈利潤1.85億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凈利潤1.43億元,同比減少5.51%。

與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業和科迪乳業兩家生意慘淡。

從財報中獲悉,燕塘乳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91億元,同比增加25.04%;凈利潤0.36億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業

並且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業一直都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

財報顯示:1-9月實現營收11.94億元,同比增加9.35%;凈利潤0.96億元,同比下降13.08%。

對於此次下滑,燕塘乳業並未在財報中表明原因。

有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其大單品缺乏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以及過分依賴廣東市場所致 (根據其2018年、2019年財報顯示:燕塘乳業在廣東省內(珠三角地區及以外地區)產生的營收在其總營收中的佔比高達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業掛帥近7年的董事長黃宣因另有任用申請辭去了燕塘乳業第四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據了解,在黃宣在職的2014-2019年間,燕塘乳業除了2018年出現利潤下滑外,其餘幾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是正向增長狀態。

而此次高層變動,不知會對燕塘乳業後續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科迪乳業

此外,曾經締造網紅「小白奶」的科迪乳業因一場謊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財報顯示: 科迪乳業雖然第三季度實現扭虧,但仍不能挽救其業績的頹勢。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科迪乳業實現營收4.67億元,同比減少37.65%;凈利潤0.01億元,同比減少96.85%; 扣非凈利潤-0.21億元,同比減少172.00%, 成為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幅度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團發布關於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股東建議函回復的公告表示,預計,在1年內用實物資產、土地、商標無形資產及不少於2億的貨幣資金等償還全部欠款,部分資產所有權轉移存在法律障礙,科迪集團正在積極辦理解除手續,確保在1年內提前完成清償。

三元

除卻科迪乳業外,業績虧損較大的還有三元乳業。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三元實現營收54.21億元,同比減少13.73%;凈利潤-0.46億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凈利潤-0.59億元,同比減少142.86%。

從業績表現來看,三元顯然有些差強人意。

要知道作為北京地區的「奶業大佬」,三元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長大(北京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公司),即使在虧損狀態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強勢"補貼輸血"化險為夷。

但是隨著三鹿、太子奶等一個個「拖油瓶」的上身,讓本就沒有拿的出手的大單品,以及渠道商網路元氣大傷的三元乳業業績持續下滑,即使在「背後有人」的情況下,也最終回天乏術。

上游牧場:幾家歡喜幾家愁

從目前披露財報的上游牧場來看,庄園牧場業績仍未實現反轉,而西部牧業已實現扭虧。

財報顯示:西部牧業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增加27.64%;凈利潤0.04億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凈利潤0.03億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園牧場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減少3.87%;凈利潤0.08億元,同比減少28.42%;扣非凈利潤0.07億元,同比減少45.20%。

同樣,庄園牧場業績也是連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園牧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6億元、6.28億元、6.58億元和8.14億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營收幾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0.76億元、0.68億元、0.64億元和0.51億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營收5.26億元,同比減少13.2%;凈利潤0.06,同比減少83.69%。

為了挽回業績,近兩年來庄園牧場也做了許多努力。

2019年底,為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庄園牧場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300萬股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3.8億元,用於「金川區萬頭奶牛養殖循環產業園項目」及「償還銀行借款」。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一舉措還並未起到提振業績的作用。

貝因美、光明等曾經優勢大佬,逐漸落於人後

曾在乳製品行業叱吒風雲的貝因美和光明乳業的業績也並不樂觀,脫帽後貝因美業績持續在虧損和盈利邊緣瘋狂試探,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收7.18億元,同比下降0.53%;凈利潤0.08億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降322.84%。

貝因美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貝因美曾在之前的業績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後疫情時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2)消費者更為注重消費體驗和產品的性價比,導致品類銷售結構變化和業績相應變動。

但是面對下滑,貝因美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譬如發布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2億元,用於新零售終端賦能等項目及補充資金,不過由於此舉違反了深交所相關規定,所以只能被迫終止。

此外,根據此次披露的財報獲悉,貝因美目前的存貨高達5億,而這只是賬面上的存貨,可能還不包括渠道和托盤商的存貨,高額存貨讓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萬元做好了計提跌價的准備。

日前,謝宏對外表示:「我始終認為親子(家庭)消費領域才是我們的藍海」。

可是連奶粉這一科都還沒做好的貝因美,去做全品類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為昔日與蒙牛、伊利齊頭並進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語。

財報顯示:1-9月,光明實現營收187.25億元,同比增加9.26%;凈利潤4.26億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凈利潤3.21億元,同比下降32.14%。

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持續掉隊,讓光明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品牌聲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但是由於受委託方在一則視頻廣告中未將中國領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業又未將審核工作做仔細,導致自身被罰款30萬,引起了 社會 熱議。

雖然廣告確有提振業績的功能,但在如今這個傳播過度的 社會 中,是否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欲和增加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貓、均瑤等新上市乳企,偏科嚴重

熊貓乳業和均瑤乳業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晉企業,其中熊貓乳品的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主要產品包括「熊貓」牌系列調制甜煉乳、全脂甜煉乳、調制淡煉乳、全脂淡煉乳、甜奶醬、馬蘇里拉乳酪、乳酪棒、稀奶油等。

從最新披露的財報來看,第三季度熊貓乳品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增加3.26%;凈利潤0.27億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實現營收4.37億元,同比增加6.98%;凈利潤0.38億元,同比減少4.73%。

隨著熊貓乳品的上市,其自身問題逐一顯露, 包括熊貓乳品對核心產品「煉乳」倚仗過重。

相關資料顯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銷售收入分別為2.77億元、3.62億元、4.51億元以及2.83億元,占公司整體主營業務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眾所周知,過度依賴某一個產品,意味著企業面對的風險就越大,而偏科的熊貓乳品提升企業產品矩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還有均瑤乳業,據了解,均瑤乳業主要生產乳製品、含乳飲料和植物飲料。

翻閱其以往財報,2017年-2019年,均瑤乳業收入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和12.46億元,而乳酸菌飲品佔比分別為98.6%、97.2%和93.7%。

產品線單一導致其自身市場受限,而這也體現在其財報中。

據悉,1-9月,均瑤乳業實現營收7.10億元,同比減少27.41%;凈利潤1.97億元,同比減少33.84%;扣非凈利潤1.62億元,同比減少37.26%。

外資乳企增速下滑、銷量下降,

國內市場面臨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贊臣、美贊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資乳業也紛紛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但 相較於本土頭部乳企的高增速發展,外資乳企從整體情況來看,增速和銷量明顯放緩。

其中雅培嬰幼兒營養品業務第三季度的全球銷售額為19.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24億元),同比增長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華區的挑戰性環境抵消了東南亞帶來的增長。

達能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營收16.98億歐元,同比下降5.7%。

作為達能第二大「戰區」的中國市場,因奶粉業務表現不佳出現了雙位數下滑,致使其全球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銷量和銷售額均下降約2.9%。

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發布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利潔時旗下的營養品業務同比增長4.1%,達到8.06億英鎊;其中,嬰幼兒營養品(註:IFCN,即美贊臣奶粉業務)同比持平,與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漲。

雀巢旗下惠氏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市場銷售繼續萎縮, 但對於惠氏在中國銷售情況不佳的原因,雀巢在報告中並未解釋。

隨著本土乳企不斷倒逼自己向上游產業、科研技術、數字化工程要紅利,以及消費者教育的持續深化,不難想像,中國乳粉市場將真正迎來「大變天」。

❻ 伊利股份幾個月來一直在跌,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隨著乳品消費升級及消費場景的多元化,國內乳品市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作為大眾日常消費品,其行業的周期特徵不明顯,行業規模具有較高的天花板。報告期,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公司液態類乳品的零售額市佔份額為 32.4%。

伊利股份公布了一份股權激勵草案

自從1月5日創出新高後,伊利股份經歷一段震盪下跌。從3月9日開始,開啟了一輪窄幅震盪。而我們知道的是,3月9日之後,上證指數已經經歷了幾輪比較大的輪動行情,而從上圖可以看見,伊利股份相較於大盤並未有更好的表現,也足見目前伊利股份走勢之弱。而目前大盤正經歷調整回撤,伊利股份後市的走勢更不明朗。

閱讀全文

與燕塘乳業股票投資基本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金流入看什麼 瀏覽:806
科創50指數ETf投資哪些股票 瀏覽:474
林園股市最新股票 瀏覽:526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 瀏覽:132
宜信最新股票價格 瀏覽:146
亞盛股票走勢 瀏覽:452
工業設計軟體概念股票 瀏覽:972
中國股票最高的是什麼股 瀏覽:275
如何利用股東數據分析股票 瀏覽:157
同濟科技股票配股價 瀏覽:221
股票短期融資債券到期兌付是好是壞 瀏覽:597
股票交通銀行000001 瀏覽:811
債券比股票 瀏覽:518
中國軟體這個股票怎麼樣 瀏覽:545
股票里的特殊賬戶 瀏覽:427
最准確的股票數據網 瀏覽:31
網商銀行的股票代碼 瀏覽:393
行業互動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 瀏覽:556
必需品投資組合股票行情分析 瀏覽:623
股票看盤重要時間點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