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盛報告:哪些中國股票可買
高盛建議買入:一汽轎車、廣汽集團、省廣股份、保利地產、光迅科技、海康威視、烽火通信等。
② 郎咸平教授說,高盛從建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話: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後圖利了高盛集團。
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2)高盛投資a股的那些股票擴展閱讀
《環球時報》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國干下的部分壞事:「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於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記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記者說,高盛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拚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或許有讀者還記得,2008年本報今日快評對油價問題、「銀行賤賣論」問題等發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為什麼先生老是欺騙學生》為題,作了一個小結。(參見《常態》一書)我在文章最後說:「在與狼共舞的『貨幣戰爭』中,我們輸多勝少。先生有責任,學生也有責任。」
③ 高盛與包括太子奶、深南電、國航及東航的對賭協議是怎麼回事
對賭協議就是收購方(包括投資方)與出讓方(包括融資方)在達成並購(或者融資)協議時,對於未來不確定的情況進行一種約定。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一種權利;如果約定的條件不出現,融資方則行使一種權利。所以,對賭協議實際上就是期權的一種形式。
在實際的收購兼並工作中,被並購方對自身的期許很高或者對企業的未來經營充滿信心,會要求一個高於正常水平的價格,並購方在比較看好該項目的前提下會超出正常水平支付高價,但是要求被並購方在未來幾年內實現一定的盈利水平,如果被並購方無法實現,則要賠償並購方,可以是現金或股票。通常情況下,並購方要求被並購方進行股權質押,同時不幹涉被並購方的經營,只派出財務總監進行財務監督。
④ 高盛做過哪些著名的投資行動
作為一家歷史悠久、規模龐大、領域廣泛的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在全國擁有著多行業、多方位、多業務的交際圈。它的總部位於紐約,國際商貿中心,並設有多家分部,在23個國家設立辦事處。它所從事的主要是金融服務,包括投資銀行、證券、投資管理等,還涉及市場決策和私人股權交易。其主要的銀行投資包括財務咨詢和承銷,前者為客戶辦理企業合並、收購、重組和分拆等業務,後者是參與市場金融投資,有公募和私募等相關股權的交易。
⑤ 高盛在中國控股了哪些企業
2001年年底,高盛以現金加合作經營的方式購買了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賬面值為19.72億元的資產包。
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融盛資產管理公司,融盛公司是第一個正式注冊並得到中國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資產管理公司。
不久,高盛又從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的手中收購了80多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2005年4月,高盛以1.076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上海市福州路318號的百騰大廈(Pidemco Tower) ,成為上海迄今為止成交價格最高的地產買賣。
2005年高盛向21世紀中國不動產公司注資2200萬美元,從而成為了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第二大股東。
(5)高盛投資a股的那些股票擴展閱讀:
專注於管理體育人才以及製作賽事及活動,管理多位中國著名運動員,例如劉璇、鄭潔、潘曉婷等,並獨家代理國家體操隊及國家跳水隊之所有商業開發業務。
我們亦與國家羽毛球隊建立緊密戰略夥伴關系。我們相信,憑藉本身強大的體育資源與豐富的專業知識,我們有能力製作及管理世界級賽事及運動會。例如,我們曾參與管理及製作於上海舉辦之二零一零年李寧杯中國羽毛球公開賽。
我們的新業務模式結合體育與娛樂元素,開辟引人注目的新類別項目。這些賽事與項目讓我們得以開拓內容配送業務。
我們的體育專業知識亦讓我們可為各品牌擁有人提供體育市場推廣咨詢服務。透過協助我們的客戶建立其品牌,我們在搶佔中國體育業務價值鏈上又邁進一步。
⑥ 查A股中高盛持股股票有哪些
你可以用網路搜索 十大股東網,在十大股東網站裡面有各個QFII持有股票情況。或者直接在股東搜索中輸入 高盛,可以查看到高盛持有的股票情況,不過僅僅是在年報中公布股票。希望能給你幫助。
⑦ 國際投行高盛A股收割機再啟動,上一次在口子窖身上凈賺超過44億
國際聞名的投行高盛近年在A股市場也有不少的布局,當然大多數都是創投性質,即在企業成功IPO前的入股,其中高盛集團全資擁有的子公司管理的私募基金旗下的北京寬街博華投資中心(有 限合夥)(簡稱「寬街博華」)和 Goldman Sachs Shandong Retail Investment S.à r.l. (下簡稱「GS Shandong」)兩大投資實體就在分別持有了A股上市公司利群股份2750萬股,分別占利群股份總股本3.2%的股權,均為IPO前取得。
不過,在1月23日盤後,利群股份發布了《關於持股 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計劃的公告》宣布合計持股6.4%的高盛集團私募基金旗下兩大投資實體寬街博華和 GS Shandong 計劃在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4.47%。按照當前利群股份的股價計算,4.47%的股權目前市值2.54億元。
利群股份是一家總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主營百貨、超市和電器的零售連鎖經營的企業,該公司在2017年的4月12日才IPO登陸A股上交所主板,上市以來業績倒是實現了持續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去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2.96億元同比增長6.88%,凈利潤2.97億元同比增長8.3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利群股份出手接盤了因為薩德事件而在我國備受爭議、陷入停滯的樂天購物部分資產,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2家公司,以獲取樂天購物在我國從事商業零售、倉儲和地產業務的15處房產和華東地區的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以實現公司經營范圍的大擴張,不過此舉市場評判好壞參半。
實際上,近年來高盛在A股割韭菜也是比較厲害的存在,在2016-2017年高盛就通過旗下GSCP Bouquet Holdings SRL先後兩次披露減持計劃,實現清倉減持變現其所持A股上市公司口子窖的IPO原始股,凈賺超過44億元。本次針對利群股份的減持計劃,恐怕只是高盛的第一步,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爐第二份減持計劃,實現清倉退出,畢竟在本次利群股份的減持公告中理由明言是「財務投資者的退出決策」。
⑧ 高盛能在A股「長袖善舞」暴露深層次問題
在A股投資者對清倉式減持「咬牙切齒」,監管部門出台減持新規以制約之時,傳來了《上海證券報》的消息: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原始股東」的清倉式減持。這家原始股東身份特殊,他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高盛。
6月16日,口子窖公告,作為公司主要發起人股東之一,高盛旗下GSCP Bouquet Holdings SRL(簡稱「GSCP」)擬在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4093.74萬股公司股票,占股6.82%,清倉退出。加上去年拋售的近1億股,GSCP此番從口子窖「全軍撤退」後預計可總共套現約50億元,凈賺十倍以上。
高盛類似如此在A股市場大賺特賺的「買賣」多不勝數,僅僅在A股市場投資一項就讓其賺得盆滿缽滿。 從最早看,高盛在2006年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斥資約25.8億美元,購入工行7%的股權。2013年5月份清空其在工行所有持股後,7年投資累計獲利72.8億美元,相當於近500億元人民幣。
多年來,高盛持續在中國A股市場購買原始股。且常能分享優質Pre-IPO項目的「大餡餅」。此前數年間,高盛作為原始股東在西部礦業、海普瑞、雙匯、雨潤等公司收割暴利。值得一提的是,高盛的減持退出雖然並非賣在最高點,但仍能獲得數倍到數十倍不等的巨幅收益。但二級市場投資者總體則賺少賠多,傷痕累累。
截至3月31日,高盛QFII席位共在十家A股公司股東榜亮相,包括重慶啤酒、燕京啤酒、老白乾酒、水井坊、洋河股份五家酒類公司,還有恩華葯業、蘇泊爾及華泰股份、博深工具、啟明星辰等。
高盛能夠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與其他股東一樣,孝敬他們的都是那個「原始股」。其持有的工商銀行、口子窖股票等並沒有賣得最好,都沒有賣到高點,但是「原始股」太廉價,以轉手進入二級市場價格翻倍,傻子拿上「原始股」都能賺大錢。
令人思考的是,這么多年一二級市場巨大的價差帶來了系列問題:什麼樣的企業都擠破頭上市;上市審批成為了絕對的權力,從而帶來了絕對的尋租腐敗;造就了一批拼搶原始股,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富翁;使得公司造假上市、包裝上市成為普遍現象;清空式減持套現走人,成為股市的一大不穩定性因素。
令人驚訝的是,也成為高盛等國際投行們在中國大發A股制度性漏洞橫財的原因之一。一個A股IPO漏洞,將國民財富拱手讓給國外,這種行徑不敢再說下去。豈能沒有立即改革的急迫感呢?
當然,用血汗錢給這種股市制度性缺陷買單的是手無寸鐵的二級市場普通股民。
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原始股東,大股東以及各類能夠持有原始股的大小股東,以及國際投行的高盛們,作為企業鑽A股IPO漏洞賺取暴利,錯不在他們。制度有漏洞,鑽漏洞可以賺暴利,作為企業何樂而不為呢?只要沒有越過法律法規的底線。從經濟學上講,從市場失靈相對的經濟學概念看錯在在A股IPO制度性建設上的「政府失靈」。一定要盡快補上IPO的制度性缺陷。
上海證券報提醒的好:高盛何以能在中國資本市場如此「長袖善舞」?據報道,高盛與國內各大銀行、大型企業都保持著良好關系,以顧問、合作夥伴、投資者的身份穿梭其中。當然,也有市場人士指出,高盛此前之所以屢屢得手、斬獲暴利,除了「人脈」因素,還與市場處於初級階段,監管尚不健全,市場參與者成熟度較低不無關聯。其本質是高盛作為投行,既在輔導包裝包括大型銀行、以及中概股海外上市上大賺特賺,又在一級市場大肆投資與二級市場套現賺得盆滿缽滿。同時,高盛又是全球知名的投資研究機構,其投資報告在國際上影響力很大。這種通吃中國A股市場的現象,與A股自身的制度漏洞同樣分不開。
在這里必須提醒投資者,在二級市場投資,千萬不要聽取在其中有著巨大利益糾葛機構的忽悠,否則你一定是被宰割的那隻羊糕。這也就是巴菲特的老師、價值投資理論發起者、《證券分析》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一再提醒投資者:千萬不要聽證券公司發布的投資指南以及證券公司分析師的分析報告。
⑨ 高盛入股哪些國企
高盛自90年開始就把對華投資視為開拓海外市場的第一陣營,首當其沖的就是平安和網通,並且連續3年作為網通的海外承運商,除此之外高盛在本土市場大搞對沖基金,金融衍生產品,把米國的永久擁有權視為無物,一邊收取高達兩倍的信貸利息,一邊逼抵押者交高額稅金,等老百姓交不起錢了,就利用自己的勢力,夥同地方治安官開始清人,居民主動清理自家房屋內所有的東西可以獲得1000美金的支票,樓主有興趣可以查看一下有關底特律的新聞,簡直是觸目驚心,比如說沃爾瑪的員工人生保險,員工死了,沃爾瑪可以收取高額保險金,員工或者,不如員工死了對公司有價值。而這一損招就是高盛指點的,不僅如此,沃爾瑪超市,包括在中國的絕大多數超市,裡面賣的基本上都是轉進因產品,現在高盛一門心思想忽悠米國拿納稅人的錢救市,而他們的高管一年的年底獎金就高達數百萬之巨。
總之,中國的企業想要進軍海外,尤其是在股票債券等市場上發行,就得拜高盛這一碼頭,沒它的點頭,就連米國國會都不敢說話,因為現在的米國國會已經快成為高盛的董事局會議。
樓主不是想進高盛吧?奉勸樓主一句,在高盛或者花旗等跨國集團里,就不要再想著通過自己拚命幹活,而成為有錢人,因為高盛裡面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等有一天你在大把大把數著鈔票的時候,其實你已經被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