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價值投資者應該何時賣出股票
價值投資者一般會持股很多年,跟公司共同成長。
只要公司基本面業績還是保持上升的階段都是值得投資的。
當公司出現黑天鵝就是價值投資者賣出股票的時機。
Ⅱ 股票買入賣出規則,買入和賣出股票最簡單方法是什麼
買入和賣出股票最簡單方法是熊市低點買入,牛市高點賣出。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相信沒有幾個!
適合大多數人簡單高效的炒股方法,就是題主描述中說的,以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
我家隔壁人家有一大姐,剛剛退休不久,喜歡做麵食,經常做好給我家送點。最近股市火爆,大姐可能也聽說了,樓梯口碰到了,突然問我:酵母粉咋樣了?我一愣,什麼意思?大姐說,賣酵母粉的股咋樣了?我說,是不是安琪酵母?大姐說,對對對!天呢!你啥時候買的這股?大姐說,上班時同事都炒股,也勸我買點,我喜歡自己蒸饅頭,每次用的酵母粉都是一個牌子,叫“安琪兒”的,我就問有這股嗎?同事說有,就買了,買完就沒看過,這不股市漲了嗎?就想問問你!我說,啥時候買的?大姐說,買了5.6年了吧,我也忘了!
多麼純朴,善良,簡單的大姐,你可能還不知道,你的優秀品質已經給你帶來巨額財富。這就是適合大多數人簡單高效的炒股方法:價值投資!
至於價值投機,我個人理解為做趨勢,做波段。在股票下跌趨勢轉為上升趨勢時介入,在上升趨勢轉壞時清倉離開。或者在上漲波段開始時介入,上漲波段完結時離場。有別於長期持股的價值投資,也不同於快速出擊,獲利迅速果斷離場的短線投機。價值投機,同價值投資一樣,有一個價值回歸的過程。價值投機雖然時間較長,又同短線投機一樣,屬於投機性質的交易。
Ⅲ 價值投資有兩種方法
我說過,價值投資有兩種:
1) 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入被嚴重低估的白馬藍籌股,等牛市溢價的時候賣出
2) 買入高成長性小企業,持有到它變成大企業,等到企業沒有成長性了再賣出
兩種投資方法都是價值投資的范疇。 第二種方法需要投資者對所投資的行業、企業乃至企業的掌門人有非常熟悉透徹的了解,就算在非常了解的前提下也不是100%都能成功,只能通過買入多隻價值成長股來規避自己看錯的風險。 這種投資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長期眼光 、資金量 等等 都不是一般小散能具備的。
第一種方法就是我目前在實踐的方法,目前基本證實了是可用的、適合小散的方法,也是A股中非常適用的價值投資法,比成熟市場股市更加適用。
為什麼說A股更加適合第一種價值投資法呢?
因為第一種方法要求在股價被低估的時候買入,而像A股這種不成熟的非理性市場,股票價格和價值的背離區間會非常大! 在大熊市的時候,內在價值10塊錢的股票會被市場嚴重的悲觀情緒打到5塊錢甚至更低,而在大牛市中,內在價值10塊錢的股票會被癲狂亢奮充滿賭博心態的股民推高到20塊甚至30塊! 而A股市場牛短熊長,在熊市裡慢慢撿入低價籌碼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後只要默默等待牛市到來,等股價翻倍後再拋出即可,你所需要的只是耐心——除此之外不需要做其他事情,不需要懂得分析行業、不需要了解你買入的企業,不需要技術分析, 只要股價的價值背離度足夠大就行。
那麼怎麼判斷一隻藍籌白馬股被低估了呢? 很簡單,我只看「三率」: 市盈率,市凈率,股息率!
市盈率10倍,市凈率2倍,股息達到貨幣市場利率 —— 這個三個條件我認為是一個藍籌股的正常價值,當著三個指標都低於這三個值時,我認為該藍籌白馬股被低估了。
當年大秦鐵路分紅 0.4元時股價最低被打到5.8元,股息率竟然達到 6.9%, 那時我就認為這個股票被嚴重低估了。
而成熟市場投資者更理性,股價偏離股票內在價值的幅度不如A股那麼大,即價值偏離度很低,價值投資者很難有機會買入嚴重低估的藍籌股。 在牛市中藍籌股的溢價幅度也不如A股那麼大,所以我認為A股更加適合第一種價值投資法。
看看中國石化A股和H股上市以來的月K線圖(復權價)就知道了, H股的股價偏離度明顯比A股小多了,股價基本圍繞在股票內在價值小幅度上下波動,價值投資者基本找不到被嚴重低估的機會,牛市裡也基本沒有被嚴重高估的機會, 而在A股,這種股價嚴重偏離價值的機會多的是,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可以以被低估的價格買入。
所以,我認為對於一個理性的價值投資者而言,在A股中賺錢比其他成熟股市更容易才對。 熊市裡更容易撿到被低估的籌碼,牛市裡更容易以嚴重高估的價格賣出股票, 中間的差價回報豐厚,你需要做的只是耐心持股。
Ⅳ 價值投資是怎麼操作的
價值投資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股票的內在價值有多少,即給股票估值,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旦能夠摸清股票的內在價值,那麼接下來只要按部就班的操作即可。最初級的估值方法是看股票的市盈率(PE),例如二十倍以下的市盈率是合理的,超過三十倍的市盈率就是泡沫等等,高級一點的估值方法是看市盈率的增長率(PEG),例如雖然現在某股票的市盈率已經是30倍了,但其每年業績同樣也能增長30%,那麼也可以認為是合理的。
於是我們可以簡單的總結成,如果甲股票每年業績可以增長30%,那麼其內在價值是30倍市盈率;如果乙股票每年業績只能增長10%,那麼其內在價值是10倍市盈率。鑒於能夠維持30%的增長率是很難得的,因此甲股票的投資價值高於乙股票,即使乙股票的市盈率更低。
看到這里的讀者可能會發現,給股票估值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該公司業績的增長情況,因此也就明白為什麼巴菲特之類的投資人都非常喜歡簡單的容易理解的公司,因為只有簡單的公司你才能夠給它算出未來的賬,復雜的公司即使連它的老闆都搞不清未來能賺多少錢,你怎麼可能算出它未來的賬?給不同公司估算業績的方式是很不同的,我們需要單獨分析,在此假設我們已經找到了某家公司,確定其業績增長率可以達到20%,因此其股票的合理價格是20倍市盈率,然後我們就可以畫出這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曲線。
假設第一年其業績是每股收益一元,按照20倍市盈率,那麼內在價值(合理股價)在20元;第二年業績增加了20%,達到每股收益一元兩毛,按照20倍市盈率,那麼合理股價在24元,以此類推,以下是列表。
某公司按照年份的每股收益
年份
每股收益(元)
內在價值(元)
Y1
1
20
Y2
1.2
24
Y3
1.44
28.8
Y4
1.73
34.6
Y5
2.07
41.4
Y6
2.49
49.8
Y7
2.99
59.8
Y8
3.58
71.6
Y9
4.3
86
Y10
5.16
103.2
如果每個人都按照這個方法來炒股(藍色線),那麼股價就不會有大幅波動了,然而真實情況是,多數人都從來不去給股票估價,只是純粹的追漲殺跌,這使得股票在真實情況下會上下巨幅波動,巴菲特說你應該用4毛錢去買價值1塊錢的東西,當市場處於恐慌狀態下,股票常常會有巨大的折價銷售。越是無效的市場,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就越是有利。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的,你就不可能有超額收益。因此我們需要對上面這張圖添加一些小改動。
我們會發現,當市場處於恐慌狀態下,股票的市價只是其合理股價的40%,在這種情況下才是價值投資者買入的良機,雖然不常會發生,但一定會發生。即使是這張圖也是不完備的,因為市場除了會恐慌,還會貪婪,當市場處於貪婪狀態下,股票市價很可能是其內在價值的一倍,甚至更多,所以我們還要在圖中添加一些內容。
現在這張圖就比較完備了,中間的藍色線是股票的內在價值,這是公司的基本屬性,不會因為市場的情緒而改變。但股價很少會處在藍色線附近,股價的波動幅度通常非常劇烈,最低時候可以跌破紅色恐慌線,最高時候可以沖破綠色貪婪線,但股價在95%的時間內都處在紅色和綠色線之間,真正的極端情況很少見,但一定會出現。
真正的投資人賺的其實是兩筆錢,首先該公司內在價值從20元升到了103元,十年內升值五倍;其次,如果在8元恐慌價格買入,等到200元貪婪價格賣出,又賺了五倍,其總收益在二十五倍。也就是說,真正的投資人當然也要賺投機的錢,這樣收益才能最大化。
市場上多數人進行著完全相反的操作,他們在股價跌破紅色線後,堅決看空,繼續拋出;而在股價突破綠色線之後,堅決看多,繼續買入,這就是典型的高買低賣。為什麼會這樣操作?在綠線附近買入的人可能會說:股票已經漲了這么多時間了,接下來肯定也是漲的,如果我現在不買,那我就再也買不到了,所以最好現在立刻就買;在紅線附近賣出的人可能會說:股票已經跌了這么多時間了,接下來肯定也是跌的,如果我現在不賣,那我就再也賣不掉了,所以最好現在立刻就賣。正因為有大量的這類人存在,所以真正的投資人才能夠賺到高額的收益。實際上,當股價在藍色線之上的時候,你就不應該再買入了;而當股價在藍色線之下的時候,你也不應該再賣出了。
如果真打算按照這個方式操作,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你要能夠忍受,當自己賣出之後,股票繼續上漲的情況;其次你還要能夠忍受,當自己買入之後,股票繼續下跌的情況。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雖然股價在95%的時間里會在紅色和綠色線之間波動,但還有情況股價會超過這個范圍,有時候還會超過很多,如果能夠忍受短期不賺錢這個事實,那麼長期才有可能賺到錢。
我們就拿買入就跌為例,在第一年你發現某股票內在價值是20元,此時卻以8元的價格在賣,於是你立刻買入,但股價卻繼續跌到了7元,此時你的賬面損失為12.5%,接著股票又跌到了6元,此時你的賬面損失為25%,我們的問題是,這25%的損失是真的損失嗎?如果你此時止損賣出了,那麼就真的是損失了25%,但如果你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確實是20元,而且其業績確實也在提升,那麼你總有機會在20元以上的價格出手,由於通常來說從6元升到20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價值投資往往被視作長期投資。但如果這個股票你是以40元的價格買入的,那麼等到你解套真要花很長很長時間了。
這家股票所代表的公司一定要能夠持續增長,其內在價值也不斷提升的,這樣你最終才能夠賺到大錢,市場上這類公司是極少數,因此對於這類極少數公司,你能夠擁有它的股票那就不錯了,千萬不要想著高拋低吸賺點小差價,長期來看這類公司會提供非常豐厚的回報。對於這種好公司,你如果在相對低價位買入,那麼任何浮動的虧損都算不上是真正的虧損,因為公司本身在高速成長中,等到市場恐慌情緒消退之後,股價很快就會恢復到其內在價值之上。
由此可見,要採用價值投資的方式賺錢,最最關鍵的就是把握公司的內在價值,一旦能算出內在價值為多少,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可以簡化成「紅線買,綠線賣」,其中股價的上下波動根本無需去預測它,事實上股價的波動也是預測不了的。
Ⅳ 邱國鷺:價值投資者如何止損
人們常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風險和回報常常不成正比。投資不可能不承擔風險,成功的投資就是要承擔那些已經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應風險折價但是真實危險性卻很小的「假」風險。
保羅·瓊斯是我最尊敬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照片中,牆上貼著他的座右銘,Losers average losers(傻冒才在虧損股上攤低成本)。對於趨勢投資者而言,止損不止贏是短線交易的第一法則,自不必多說。那麼,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應該如何對待虧損股呢?止損,死扛,還是越跌越買?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回顧一下賣股票的三個理由:1、基本面惡化;2、價格達到目標價;3、有更好的其他投資。換句話說,價值投資買的就是便宜的好公司,所以賣出的原因就是:1、公司沒有想像的好,2、不再便宜;3、還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這三個理由均與是否虧損無關。
許多人潛意識中把買入成本當作決策依據之一,常見的兩種極端行為:1)成本線上,一有風吹草動就鎖定收益;成本線下,打死也不賣。2)成本線上無比激進,因為賺來的錢輸了不心疼;成本線下無比保守,因為本錢虧一分也肉痛。這兩種極端都是人性中的「心理帳戶」在作祟。
忘掉你的成本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全市場除了你之外,沒有人知道或關心你的買入成本,因此你的成本高低、是否虧損對股票的未來走勢沒有絲毫影響。保羅瓊斯在判斷哪些股票是Loser的時候,他並不是從自己的成本起算的,他是從股價的近期高點起算的----那才是人人都看得見的參照點。
忘掉成本,也就不存在虧損股和盈利股的區別,也就不會總希望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許多人在某個股票上虧了錢,總想從這只股票上賺回來,結果是在哪跌倒就在哪趴著,反而錯過了很多其他機會。投資就是個不斷比較不同股票的過程,與成本無關。
熊市末期,價格已經顯著低於價值了,常常吸引價值投資者買在底部的左側,這時候止損就容易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裡了。然而,不止損,就有潛在的Ruin Risk(毀滅性風險)的問題,不可不慎。所以,不止損是有很嚴格的前提條件的:1、必須是避開了各種價值陷阱;2、所買的股票有足夠安全邊際;3、所承擔的只是價格波動的風險而非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之前寫的三篇博客《價值陷阱》、《成長陷阱》、《安全邊際》和《真假風險》其實就是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條件下可以死扛,而什麼條件下必須止損。對投資者而言,這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比爾米勒在輝煌了15年之後晚節不保,在第16年把前15年的超額收益悉數退還給市場的前車之鑒,值得每個投資者深思。
價值陷阱
價值投資最需要的是堅守,最害怕的是堅守了不該堅守的。金融危機時花旗從55元跌至1元的過程中就深度套牢了無數盲目堅守的投資者。關鍵是要避開價值陷阱。所謂價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該買的股票,因為其持續惡化的基本面會使股票越跌越貴而不是越跌越便宜。
有幾類股票容易是價值陷阱
第一類是被技術進步淘汰的。這類股票未來利潤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PE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數碼相機發明之後,主業是膠卷的柯達的股價從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現在的3元多,就是標準的價值陷阱。所以價值投資者一般對技術變化快的行業特別謹慎。
第二類是贏家通吃行業里的小公司。所謂贏家通吃,顧名思義就是行業老大老二搶了老五老六的飯碗。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行業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勢所趨,行業龍頭在品牌、途徑、客戶黏度、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這時,業內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價值陷阱。
第三類是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產業。夕陽產業,意味著行業需求沒增長了;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增長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如退出,投入的資產就作廢了);分散,意味著供過於求時行業可能無序競爭甚至價格戰。因此,這類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為其利潤可能將每況愈下。
第四類是景氣頂點的周期股。在經濟擴張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價值陷阱,因為此時的頂峰利潤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周期股有時可以參考PB和PS等估值指標,在高PE時(谷底利潤)買入,在低PE時(頂峰利潤)賣出。另外,買賣周期股必須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選股。
第五類是那些有會計欺詐的公司。但是這類陷阱並不是價值股所特有,成長股中的欺詐行為更為普遍。
這幾類價值陷阱有個共性,那就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因此,現在的便宜只是表象,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後就不便宜了。
只要能夠避開價值陷阱,投資可以很輕松:找到便宜的好公司,買入並持有,直到股價不再便宜時、或者發現公司品質沒你想像的好時,賣出。這是一個蠢辦法,但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若一個蠢辦法有效,那它就不蠢。
成長陷阱
許多人認為,買股票就是買未來,因此,成長是硬道理,要買就買成長股。的確,最牛的牛股一般都是成長股;然而,最熊的熊股也往往是「成長股」。許多國家(包括A股)的歷史數據表明,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原因就在於成長陷阱(Growth Trap)比價值陷阱更常見。
成功的成長投資需要能預測新技術走向的專業知識,需要能預判新企業成敗的商業眼光,以及能預知未來行業格局的遠見卓識。沒有多年摸爬滾打的細分子行業研究經驗和強大的專業團隊支持,投資者就很容易陷入各種成長陷阱。
1、【估值過高】最常見的成長陷阱是過高估值(Overpay)--高估值的背後是高預期。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統計表明,高估值股票業績不達預期的比率遠高於低估值股票(中小板/創業板就是例證)。一旦成長故事不能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
2、【技術路徑踏空】成長股經常處於新興產業中,而這些產業(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准會勝出。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
3、【無利潤增長】上一輪互聯網泡沫,Profitless Growth大行其道,燒錢、送錢為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行業(例如C2C、QQ),在發展初期通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略;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行業(例如B2C電商),讓利所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
4、【成長性破產】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務,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人員、存貨、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成長性破產(Growing Broke),例如拿地過多的地產商和開店過快的直營連鎖(特別是未上市的)。
5、【盲目多元化】有些成長股為了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什麼掙錢做什麼,隨意進入新領域而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長投資要警惕主業不清晰、為了短期業績偏離長期目標的公司。當然互補多元化(例如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和相關多元化(橫向完善產品線和縱向整合產業鏈)另當別論。
6、【樹大招風】要區別兩種行業,一種是有門檻、有先發優勢的,Success begets more success(成功導致更大的成功);另一種是沒門檻、後浪總把前浪打死在沙灘上的,Success begets more competition(成功招致更多的競爭)。在後一種行業,成長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太成功了,樹大招風,招來太多競爭,蜂擁而至的新進入者使創新者剛開始享受成功就必須面對無盡跟風和山寨。例如團購,稍有一兩家成功,由於門檻低,一年內中國就有3000家團購網站出現,誰也賺不到錢。即使是有門檻的行業,一旦動了行業老大的乳酪引來反擊,一樣死無葬身之地,例如網景瀏覽器(Netscape)的巨大成功,樹大招風,引來微軟的反擊,最後下場凄涼。
7、【新產品風險】成長股要成長,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新產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應的風險也是巨大的,而收益卻是不確定的。強大如可口可樂,也在推新品上栽過大跟頭。穩妥的消費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醫葯股在新產品上吃的苦頭更是不勝枚舉。科技股的悲哀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常常不被市場認可,醫葯股的悲哀則是新葯的開發周期無比漫長、投入巨大而最後的成敗即使是業內專家也難以事前預。
8、【寄生式增長】有些小企業的快速增長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為蘋果間接供應零部件,有的是為中移動供應服務,在2010年的「中小盤結構性行情」中都雞犬升天,在2011又跌回原形。其實,寄生式增長往往不具持續性,因為其命脈掌握在「大款」手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有些核心零部件生產商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寡頭壟斷地位讓下游非買不可,提高自己產品的轉換成本讓下游難以替換,或者成為終端產品的「賣點」(如英特爾),事實上自己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成為「大款」的,另當別論。
9、【強弩之末】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因為人們往往犯了過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的錯誤,誤以為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因此,買成長股時,對行業成長空間把握不當、對滲透率和飽和率跟蹤不緊就容易陷入成長陷阱而支付過高估值。
10、【會計造假】價值股也有這個陷阱,但是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一個是市場期望50%增長的成長股,另一個是市場期望10%增長的價值股,哪個更難做到?做不到時,為避免戴維斯雙殺,50倍PE的成長股和10倍PE的價值股,哪一個更有動力去「動用一切手段」來達到市場的預期?
各類價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各類成長陷阱的共性是成長的不可持續性。成長是個好東西,好東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價格抬高了,而人性又總把未來想像得太美,預期太高,再好的東西被過度拔高後就容易失望,失望之後就變成陷阱了。成長本身並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點中對未來成長習慣性的過高預期和過高估值卻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安全邊際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1、東方不亮西方亮,給點陽光就燦爛
有個段子說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乾,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未來N種情景,只要1條實現就掙錢,東方不亮西方亮,這就是安全邊際。對未來要求太高的股票是沒有安全邊際的,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必須組合使用的武器一般都不會一塊運來。去年買工程機械時,心想:機械替代人工、保障房、城鎮化、產業升級、產業轉移、產能擴張、中西部大開發、進口替代、國際化、走出去戰略,哪一條能實現對工程機械都是利好,這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安全邊際。
2、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
低估值是安全邊際的重要來源。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多。低估值本身反應的就是對未來的低預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未來低於預期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人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低估值所帶來的安全邊際是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最佳路徑。價值1塊錢的公司,5毛錢買入,即使後來發現主觀上對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觀上公司出了意外導致價值受損30%,兩種情況該公司仍值7毛錢,投資者仍不吃虧,這就是低估值帶來的安全邊際。
3、有「冗餘設計」,有「備用系統」來限制下跌空間
安全邊際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餘設計,平日看似冗餘,災難時才發現不可或缺,例如核電站僅有備用發電系統是不夠的,最好還有備用的備用。現實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災害可能十年發生一次,股市更是如此。鋌而走險雖然能在許多時候增加收益,但是某天你會發現,「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零乘以任何數都是零,所以特別要警惕Ruin Risk(毀滅性風險)。垃圾股如果沒有更大的傻瓜接下一棒,股價是沒有「備用系統」支撐的。博傻游戲玩久了,騙子越來越多,傻瓜就不夠用了,還不如在低估值和基本面的雙重保險中尋找安全邊際。
4、價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買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業務簡單,價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股價下跌本身對公司基本面有負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例,貝爾斯登股價跳水會導致交易對手「擠兌」,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買;可口可樂股價跳水絲毫不影響它賣飲料,無反身性,故可越跌越買。
真假風險
一、感受到的風險和真實的風險
風險有兩種,一種是感受到的風險(Perceived Risk),另一種是真實的風險(Real Risk)。股票暴漲後,真實的風險上升,感受到的風險卻在下降,在6000點股市最危險的時候大家感受到的都是歌舞昇平;股票暴跌後,真實的風險下降,感受到的風險上升,在2000點股市相對低谷時人們感受到的卻都是凄風苦雨。
乘飛機和乘汽車相比,旅行相同的距離,乘汽車的死亡率是乘飛機的60多倍,但是有飛行恐懼症的人很多而害怕乘汽車的人卻很少。乘飛機的Perceived Risk大,但是真實風險小(出事的概率只有6百萬分之一),所以賣航空保險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二、暴露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
從另一個角度看,風險可以分為暴露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我們要承擔暴露的風險,因為人們已經避之惟恐不及,危險性已經反映在價格里了,承擔這樣的風險會有相應的高回報。相反,我們要避開隱藏的風險,因為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承擔這樣的風險沒有相應回報。
911事件發生後,人們都不敢坐飛機了,其實9月12日與9月10日相比,暴露的風險大了但是隱藏的風險反而小了--之後的10年是美國航空史上最安全的10年。911之後數月,許多人以駕車代替乘飛機,反而在高速公路的車禍中比往年多死了1500人。
能否區分真假風險往往也體現了一家機構的文化和水平。1987年10月,美國股市一天狂瀉23%,高盛的風險套利部門損失慘重,魯賓微笑著對團隊說,公司對你們充滿信心,如果你們想加倉的話,那就去做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競爭對手Smith Barney 在黑色星期一之後解僱了套利部門的所有員工。
其實,黑色星期一之後,暴露的風險很大,但是隱藏的風險不大;感受到的風險很大,但是真實的風險不大。能區分並利用這兩種風險的不同,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
三、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再換個角度看,風險還可分為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當市場在5000多點時,股價天天向上,風平浪靜,價格波動的風險貌似不大,但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巨大;當市場在2000點時,股價跌跌不休,波濤洶涌,價格波動的風險好像很大,其實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已急劇縮小。
美國的VIX指數,衡量的就是市場的波動性,每次市場的底部伴隨著的都是VIX的高點,也就是市場波動性最大的時候。為什麼人們常常會在底部斬倉呢?就是因為市場底部往往也是市場波動最劇烈的時候,而大多數投資者承擔股價波動風險的能力是很弱的,並且常常在市場底部把波動性風險混同為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有個故事說一個失戀的人找到一個老和尚,他說師父啊,這個事情我怎麼都放不下,老和尚就讓他拿著一茶杯,給他倒熱水,水滿了燙到他的手,他就把杯子放下來,老和尚說,這個事情就跟這杯茶是一樣的,痛了就放下了。很多人做股票也是一樣的,漲了,爽了,就滿倉;跌了,痛了,就清倉。低點低倉位、高點高倉位就是這么來的。其實,對於逆向投資者來說,最痛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該放手的時候。正如索羅斯所說,如果你承受不了失敗的痛苦,就不要入市,因為沒有人能夠百戰百勝。
然而,對於管理他人資產的職業投資者來說,市場波動的風險卻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並且在客戶贖回或者風控強制止損時,就會轉化為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所以,對於每一個基金經理來說,成功的前提是管理適合其投資風格的產品和找到適合其投資風格的客戶群。
四、真假風險
人們常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風險和回報常常不成正比。投資不可能不承擔風險,成功的投資就是要承擔那些已經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應風險折價但是真實危險性卻很小的「假」風險。
Ⅵ 如何進行價值投資股票
股票分為投資股和投機股兩類,投資股指的是業績持續增長,並且通過股票內在價值計算公式模型進行計算得出股票的內在價值,將股票的內價價值乘以70%,得出股票的合理買入價格,當股票的市場價格小於或等於合理買入價格時,就可以買入該只股票.當股票的市場價格接近或等於其內在價值時,就賣出該只股票.
做投資,首先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在此基礎之上獲取穩定的收益.目前的年GDP增長率約為7%,投資股票的年收益率最低目標20%.買入價格=股票內在價值的80%,這樣可以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同時也保證資金安全.
投機股:投資股以外的股票為投機股
價值投資理念操作規則:價值投資理念將股票分為投資股和投機股.將操作分為投資操作和投機操作.操作規則:
(1).對投資股進行投資操作;
(2).對投資股可以進行投機操作(技術分析操作);
(3)對投機股進行投機操作;
(4)切忌:對投機股進行投資操作.
(1),(2),(3)正確的操作都可以帶來收益,價值投資理念的操作屬於(1)。(4)屬於錯誤的操作,會給您帶來嚴重的損失.這樣的失敗的案例很多啊.
計算公式:p=E*M*(1+G)N/(1+g)N
P=p*70%
註解:
P:股票內在價值;
E:平均每股收益;
M:相對於G的參數(全流通後);
G:平均凈利潤增長率;
N:計算年度,平方;
g:中國GDP增長率
p:股票的合理買入價格
Ⅶ 價值投資者應該何時賣出股票
真正的價值投資,買入的票子獲得一定的收益,提高自己的成功率!下面有幾點值得你研究和遵守。。1、尋找盤跌個股個股-------前期經過三到五波的大跌之後的個股,成交量急劇萎縮!
2、在上一條件里尋找--------底部開始走平並緩緩抬高
3、中尋找均線開始粘合的個股------建議您選用5、13、21、55等均線
4、找出K先突破均線粘合的個股要求:
-----當天漲幅要在6%以上
-----成交量當天急劇放大(要求是前一周平均值得2.5倍以上)
-----無上影線
5、買入策略------全倉買入、三三買入!答案摘自私募風雲W
Ⅷ 股票交易就是零和游戲,價值投資者也不例外
很多人都說股票交易是零和游戲。而價值投資派都說自己玩的不是零和游戲,而是陪伴優秀的公司一起成長,賺的是公司成長的錢。
價值投資者賺的錢真的就沒有其他投資者的錢嗎?難道只是公司成長帶來的利潤?首先讓我們看看價值投資者的盈利模式。尋找偉大的公司,在它們的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然後長期持有,直到股價高於內在價值時賣出。這個過程中可以賺到幾部分的錢。
1)估值回歸的錢,股價從低於內在價值回歸到內在價值,股價升高了,有部分利潤;
2)公司經營為股東帶來的收益,比如持有期間的股息和紅利;
3)市場情緒樂觀,將股價推高到遠超其內在價值。
其中只有第二部分是公司經營所帶來的收益,其它兩部分都是賺的差價。這個差價部分的收益我認為就是賺的其他投資者的錢,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是零和游戲。
由於價值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比較長,持有期間可能會伴隨著企業的高速增長,所以從表面上看價值投資者是把錢投給了公司,然後慢慢的陪伴它成長,價值的蛋糕越來越大。但是只要投資者在高價位賣掉手中的股票,他就參與了零和游戲,除非一直持有不動。
來看一下這個過程:價值投資者在股價低的時候買入,在股價高的時候賣出,假如他買入和賣出是和同一個人交易,那麼對方肯定是虧損了,這一部分就是零和游戲。現實中不可能是和同一個人交易,但是從整個市場這樣一個更大的范圍來說,這種價差(無論是低買高賣盈利了還是高買低賣虧損了)交易就是零和游戲的一部分。
--end
以上說的是在二級市場的投資,那麼在一級市場投資獲得股權,公司IPO之後,在二級市場退出這個過程是不是零和交易呢?歡迎大家討論。
【本人非金融從業者,炒股只是個人愛好。歡迎各位不吝賜教】
Ⅸ 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有什麼不同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的8點區別
基金市場上,投資風格有很多種,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價值投資風格和成長投資風格了,什麼是價值投資?什麼是成長投資?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有什麼區別?